CN209046940U - 壳体结构及可挠式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结构及可挠式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46940U
CN209046940U CN201821331088.5U CN201821331088U CN209046940U CN 209046940 U CN209046940 U CN 209046940U CN 201821331088 U CN201821331088 U CN 201821331088U CN 209046940 U CN209046940 U CN 209046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flexible display
push piece
shell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310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隆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Guan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T Tech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46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46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壳体结构及可挠式显示器包含二板体、二推抵件和一柔性显示面板。其中该二板体间可转动地连接,该二推抵件每一者的一部分被分别容纳于该二板体之每一者中,及该柔性显示面板围绕该转轴、该二板体、和该二推抵件。其中,在该二推抵件之一者和该二板体之一者间以一弹簧相连接,以随着该二板体间的相对角度调整一推抵件与一板体间的距离,从而保持该柔性显示面板的平整。

Description

壳体结构及可挠式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揭露的实施例涉及自动补偿缩量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可挠式显示器之自动补偿缩量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电子元件的小型化、高速度化,其中可保有高性能且让显示器具有柔软性的可挠式显示技术被认为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可挠式显示技术包含电子纸、可挠式OLED等。因应可携式电子装置在显示装置上对于弯曲、折迭、延展等机能的需求,可挠式显示技术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应用非常多元。而随着可挠式材料在电子显示领域的应用,使得电子显示装置既可以在伸展时以较大面积显示,又可以根据需要折迭以利于携带。
然而,对应于可挠式显示装置上的装置机构的伸展与折迭,可挠式显示装置上的柔性显示面板也会产生形状上的变化,例如,柔性显示面板可能相对于装置机构多出或减少一段长度,不仅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也可能使柔性显示面板偏离原来位置,而从装置机构上脱落。
因此,业内亟需对现有的可挠式显示装置的机构进行改进,以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揭露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补偿缩量机构,以解决可挠式显示装置上的柔性显示面板因为装置机构的形状变化而造成的长度变化问题,保持该柔性显示面板的平整,避免使用上的不便,也避免使柔性显示面板偏离原来位置而从装置机构上脱落。
本揭露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补偿缩量机构,包含二板体、二推抵件和一柔性显示面板。其中该二板体间可转动地连接,该二推抵件每一者的一部分被分别容纳于该二板体之每一者中,及该柔性显示面板围绕该转轴、该二板体、和该二推抵件。其中,在该二推抵件之一者和该二板体之一者间以一弹簧相连接。
选择性地,该柔性显示面板可为一柔性显示面板。
选择性地,该二板体和该推抵件各具有一容纳槽,用以套入该柔性显示面板。
选择性地,该二板体各具有一轴片,其藉由一插栓固定在一转轴上。
选择性地,该二板体各具有一轴片,各该轴片具有一凸缘。
本揭露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补偿缩量机构,包含:一基板、一板体、一推抵件和一柔性显示面板。其中,该板体与该基板可转动地连接。该推抵件容纳于该板体中,且在该推抵件和该板体间以一弹簧相连接。该柔性显示面板围绕该基板、该板体和该推抵件。
附图说明
当搭配附图阅读时,依据以下详细说明可最佳地理解本揭露之态样。应注意,根据行业中之标准实践,各种构件未按比例绘制。实际上,为论述清晰起见,可任意地增大或减小各种构件之尺寸。
图1所示是根据本揭露一实施例的具有自动补偿缩量机构之可挠式显示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完全折迭的立体示意图。
图3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部分展开的立体示意图。
图4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完全展开的立体示意图。
图5A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5B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A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的转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6B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的左推抵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C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的左板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D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的右板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E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的右推抵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所示是根据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具有自动补偿缩量机构之一种可挠式显示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8所示是根据本揭露一板体实施例。
【符号说明】
10 可挠式显示装置
11 壳体结构
20 转轴
24 轴孔
26 插栓
30 板体
32 凹槽
34 表面
35 侧盖
36 轴片
36a 轴孔
36b 凸缘
40 板体
42 凹槽
44 表面
46 轴片
46a 轴孔
46b 凸缘
50 推抵件
54 弹性件基座
56 插片
58 弹性件
60 推抵件
62 容纳槽
64 弹性件基座
66 插片
68 弹性件
70 基板
80 柔性显示面板
301 容纳槽
501,601 头部
S1,S2,S3 容纳带长度
L1 第一距离
L2 第二距离
L3 第三距离
θ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揭露的精神,以下结合本揭露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虽然已通过下述实施例描述并说明了本揭露,但下述描述及说明并不限制本揭露。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保护的本揭露的真实精神及范畴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改变且可替代等效物。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确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揭露实施例的目的。
在本揭露的各个实施例中,左右和上下各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本揭露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左右是参照水平方向,上下是参照垂直方向。然而,当观测者的观测方向不同时,左右和上下可以互换,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可挠式显示器是下一代便携装置最令人期待的特征之一,并且在过去几年中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可挠式显示器的使用者在应用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可在携带时收缩以尽量减小体积,并且在使用时扩展至足够大的显示面积供使用者阅读和操作,使便利、广泛的人机交互成为可能。
然而,对应于可挠式显示装置上的装置机构的伸展与折迭,可挠式显示装置上的柔性显示面板也会产生形状上的变化,例如,柔性显示面板可能相对于装置机构多出或减少一段长度,不仅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也可能使柔性显示面板偏离原来位置,而从装置机构上脱落。
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则可解决上述问题,并于后续的实施例中逐一呈现说明。
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所揭示的可挠式显示器能够折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可挠式显示器包括具有灵活的、可弯曲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或其他合适的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结构,又称为OLED显示器结构、OLED结构、有机发光二极体结构、有机发光二极体层、光生成层、图像生成层、显示层或图像图案层,其包括发光二极体图案阵列。如果需要,该可挠式显示器还可包括用于电容性触控感测器阵列或其他触控感测器结构的电容性触控感测器电极(即,该可挠式显示器可为触控式萤面板)。触控感测器电极可被提供在插入于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结构和透明覆盖层(例如,盖玻璃层)之间的触控面板层上,可形成于覆盖层的底侧上,或可以其他方式结合到可挠式显示器。
此外,可挠式显示器还包括其它电路,诸如信号线和显示驱动器电路等,可通过将显示面板边缘的有机发光二极体阵列向下弯曲来使这些非显示面板的电路部分最小化。可挠式显示器可在显示面板的弯曲区中包括平面调节特征部,其朝向弯曲部分的外表面调节显示器的弯曲部分的平面,从而在弯曲操作期间或在呈弯曲构型的显示器的正常使用期间使得弯曲部分损坏的风险最小化。此外,可挠式显示器的弯曲边缘部分还可通过允许用于操作设备的电路(例如,信号迹线和驱动器电路)定位在显示器的背面而非显示面板处来说明减小显示面板非发光区域的尺寸。
本揭露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折迭装置可以包含一可挠式显示器,其可以是能够扩展显示面积的可扩展显示器。更具体的,该可挠式显示器的显示面板形态可以是相对两端接合的环形显示面板,并且是在相对两端之间为无缝接合的单一面板。在本揭露的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进一步包含若干可全部或部分展开在一起的子显示屏,使用时通过展平或转出全部或部分子显示屏而为使用者提供所需的显示面积。子显示屏之间可藉由无缝铰链显示面板的设计,如有机LED显示面板的设计而呈现无间断的显示画面。当显示面板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该可挠式显示器具有全扩展(或称全域)尺寸;当该显示面板处于完全折迭状态时,该可挠式显示器具有全收缩尺寸;而当该显示面板处于部分展开状态时,其具有相应的中间尺寸。可挠式显示器的具体扩展和折迭方式不一,本揭露实施例主要提供了弯折式和对折式或者它们之间的组合。可挠式显示器可进一步包含扩展指示器,其能够指示该显示器的可完全扩展面积或已扩展/可扩展比率等资讯。可挠式显示器的显示面板具有可挠式发光层,诸如有机发光二极体发光层或其他可挠式发光结构以提供显示区域。且对应子显示屏,这些可挠式发光层的各部分可具有邻接但不重迭的边缘、可具有重迭的边缘,或者可具有沿着接缝穿过位于支撑结构中的开口凸起的边缘。可挠式发光层可进一步被透明保护层,如软玻璃或透明高分子材料等包覆。当然可挠式显示器还需具有驱动电路等工作所必须的周边电路,此非本揭露的重点所在,故此处不赘述。
该可挠式显示器可藉由其中的折迭机构展开或折迭,使该可挠式显示器在保证小尺寸的情况下,可同时提供用户在应用时有足够的显示面积阅读资讯和进行操作。可挠式显示器可进一步具有触控感测器、加速度计、陀螺仪,以及用于采集输入诸如用户输入的其他感测器。
图1所示是根据本揭露一实施例的一种可挠式显示器1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10主要可包含一壳体结构11、以及一柔性显示面板80。壳体结构11包括一左板体30以及一右板体40。壳体结构11可进一步包括弹性件(图1未示,请同时参考图5A中标号58,68之元件)置于壳体结构11。内左板体30和右板体40彼此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左板体30和右板体40藉由转轴20枢接,使左板体30和右板体40可相对展开和折迭。左板体30的一端可用来容纳一左推抵件50,而右板体40的一端可用来容纳一右推抵件60。其中,左板体30、右板体40、转轴20、左推抵件50和右推抵件60相互直接或间接连接成一整体,构成一种具有自动补偿缩量机构,壳体结构11被柔性显示面板80包覆或围绕。柔性显示面板80亦可围绕该左右板体和所相对应的推抵件。
弹性件58与68分别连接于推抵件50与60与相应的该板体之间,并且抵顶于推抵件50与60,使该些推抵件的一端常态的露出于板体30与40外,推抵件50或推抵件60可个别具有一尾部(502,602)与一头部(501,601),尾部502与602可分别纳入壳体结构11的两端之内,该头部501与601可部分露出于壳体结构11的两端之外,且该头部没入于该壳体内的一侧抵靠于弹性件。在一实施例中,头部没入于该壳体内的一侧具有一基座,该弹性件的一端套接于该基座,另一端连接于该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当左右二板体30与40于该折迭状态(如图2所示)相互靠拢时,可带动该柔性显示面板80压迫推抵件50与60位移至该压缩位置。当左右二板体30与40于该展开状态时相互分离,推抵件抵50与60则顶于柔性显示面板80,并且位移至该起始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推抵件分别设置于该二板体相互远离的一端,该多个弹性件连接于该推抵件与相应的该板体之间。
图2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10完全折迭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了更清楚显示结构,图2略去了该柔性显示面板80。一般而言,柔性显示面板80会围绕该右板体40的一表面44、右推抵件60、转轴20、左推抵件50、及左板体30的与表面44相对的一表面(图未示)。
如图2所示,当可挠式显示器10完全折迭,亦即左板体30和右板体40间完全重迭,此时左板体30、转轴20和右板体40构成的周围的长度最长,使得围绕壳体结构11的柔性显示面板80的状态最紧。虽然左板体30与左推抵件50间有互斥的弹力作用,且右板体40与右推抵件60间也有互斥的弹力作用,但被柔性显示面板80束缚住,从而使它们自左板体30和右板体40向外各自移动的一第一距离L1接近于零。
图3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10部分展开的立体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了更清楚显示结构,图3亦略去了柔性显示面板80。柔性显示面板80围绕左推抵件50、左板体30、转轴20的容纳槽28、右板体40、和右推抵件60。
如图3所示,该可挠式显示器部分展开,亦即左板体30和右板体40间呈一角度θ,若在没有左推抵件50和右推抵件60的情况下,就左板体30的容纳槽34、转轴20、和右板体40整体构成的一容而言,与图2左板体30和右板体40完全折迭时的一容纳带长度S1相比,在图3左板体30和右板体40间呈一角度θ时的长度S2的长度较短,使得围绕该壳体结构11的柔性显示面板80较图2之完全折迭的状态宽松。但因为有该左推抵件50和该右推抵件60,由于该左板体30与该左推抵件50间有互斥的弹力作用,且该右板体40与该右推抵件60间也有互斥的弹力作用。因此,该左推抵件50及该右推抵件60便因为弹力的作用,从该左板体30和该右板体40向外各自移动了一第二距离L2,直至被该柔性显示面板80束缚住,从而能补偿因为该可挠式显示装置完全展开而在周围的长度上造成的缩量,保持该柔性显示面板的平整。其中,该第二距离L2大于该第一距离L1。
图4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10完全展开的立体示意图。为了更清楚显示结构,图4亦略去了该柔性显示面板80。一般情况下,柔性显示面板80围绕左推抵件50、左板体30、右板体40的容纳槽44、和右推抵件60。
如图4所示,该可挠式显示器完全展开,亦即该左板体30和该右板体40间呈平行,若在没有左推抵件50和右推抵件60的情况下,就左板体30、转轴20、和右板体40整体构成之的一长度而言,与图2左板体30和右板体40完全折迭时的一容纳带长度S1,或图3左板体30和右板体40间呈一角度θ时的一容纳带长度S2相比,图4之左板体30和右板体40完全展开时的一容纳带长度S3最短,使得围绕该壳体结构11的柔性显示面板80为最宽松。由于该左板体30与该左推抵件50间有互斥的弹力作用,且该右板体40与该右推抵件60间也有互斥的弹力作用。因此,该左推抵件50及该右推抵件60便因为弹力的作用,从该左板体30和该右板体40向外各自移动了一第三距离L3,直至机构的极限或被该柔性显示面板80束缚住,从而能补偿因为该可挠式显示装置完全展开而在周围的长度上造成的缩量,保持柔性显示面板80的平整。其中,该第三距离L3大于该第二距离L2。
图5A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装置10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如图5A所示,可挠式显示器10包含一左板体30和一右板体40,二个插栓26穿过左板体30的二个轴片36的二轴孔36a和右板体40的二个轴片46的二轴孔46a以及转轴20的二轴孔24。
如图5A所示,该右板体40的一端具有一凹槽42,用以容纳一右推抵件60的一插片66。相同地,该左板体30的一端具有一凹槽32,用以容纳一左推抵件50的一插片56。
进一步地,在该左板体30和该左推抵件50之间可安装有二弹性件58,用以在该左板体30和该左推抵件50之间提供互斥的弹力。以及,在该右板体40和该右推抵件60之间可安装有二弹性件68,用以在该右板体40和该右推抵件60之间提供互斥的弹力。因此,该左板体30、该右板体40、该转轴20、该左推抵件50、该右推抵件60的一整体可构成一种具有自动补偿缩量机构之可挠式显示装置。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58和68可为一弹簧。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连接于该推抵件与相应的板体之间,并且抵顶于推抵件,使该推抵件的一端常态的露出于该板体外,并且可以从远离该板体的一起始位置位移至靠拢该板体的一压缩位置。
图5B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的柔性显示面板80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5B所示之柔性显示面板可用以围绕图5A所示之该可挠式显示器10的机构,并部分固定在该可挠式显示器10的机构上以及连接机构内的电路。
图6A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装置的转轴2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转轴20具有二个轴孔24,用以供二个插栓26插入。
图6B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装置的左推抵件5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左推抵件50在该插片56的上下端可分别具有一弹性件基座54,各用以安装一弹性件58。该二弹性件58可随着该插片56插入图6B所示的该左板体30的该凹槽32,用以在该左板体30和该左推抵件50之间提供互斥的弹力。
图6C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的左板体3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左板体30的一端具有该凹槽32,用以容纳图6B所示之该左推抵件50的该插片56。该左板体30在另一端具有二个轴片36,该二个轴片36具有二轴孔36a,用以供图6A所示之二个插栓26插入,以连接图6A所示之转轴20。
图6D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的右板体4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右板体40之一端具有二个轴片46,该二个轴片46具有二轴孔46a,用以供图6A所示之二个插栓26插入,以连接图6A所示之转轴20。此外,该右板体40的另一端具有该凹槽42,用以容纳图6E所示之该右推抵件60的该插片66。在一实施例中,各板体包含的二轴片分别设置于各板体的相对二端,且该二板体的该二轴片同轴设置,该多个插栓穿设于该二轴片的轴心。
请参考图6D和6C,该右板体40的该二个轴片46向该容纳槽44所在之面的法线方向形成凸缘46b,请回到图6C,该左板体30之该二个轴片36也向该左板体30之容纳槽34所在之面的法线方向形成凸缘36b,从而提供一错位,使该右板体40和该左板体30能完全重合。
图6E所示是图1所示可挠式显示器的右推抵件6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右推抵件60在该插片66的上下端可分别具有一弹性件基座64,各用以安装一弹性件68。该二弹性件68可随着该插片66插入图6D所示的该右板体40的该凹槽42,用以在该右板体40和该右推抵件60之间提供互斥的弹力。
图7所示是根据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具有自动补偿缩量机构之一种可挠式显示器1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7所示,可挠式显示器10包含一左板体30和一基板70,该左板体30和该基板70藉由一转轴20连接。该左板体30的一端容纳一左推抵件50的部分,而该基板70未容纳任何推抵件。该左板体30、该基板70、该转轴20连接、和该左推抵件50的一整体构成一种具有自动补偿缩量机构之可挠式显示器,该补偿缩量机构被一柔性显示面板80围绕。图7之实施例中,除了该可挠式显示器10仅包含一推抵件外,其余结构可以与前面实施例相同。
图8所示是板体30的一实施例,板体30具有一两位于相对侧之侧盖35,表面34可供柔性显示面板80置于其上,侧盖35表面34间有一空隙形成容纳槽301。容纳槽301之作用在于,将柔性显示面板80置于表面34上方时,可将柔性显示面板80可移动之空间限制在容纳槽301之范围内,所以柔性显示面板80部会因受不当外力而移出板体30外缘。在此实施例中一板体分别具有多个容纳槽,该多个容纳槽分别设置于各板体的相对二侧面上,并且分别位于各该侧面的相对二端缘,使柔性面板两侧边缘分别嵌入于该等容纳槽中
本揭露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揭露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揭露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揭露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揭露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Claims (14)

1.一种可挠式显示器,包含:
一壳体结构,包含二板体、至少一推抵件以及至少一弹性件,该二板体相互枢接,并且可于一折迭状态和一展开状态往复翻转,该推抵件设置于其中一该板体远离另一该板体的一端,该弹性件连接于该推抵件与相应的该板体之间,并且抵顶于该推抵件,使该推抵件的一端常态的露出于该板体外,并且可以从远离该板体的一起始位置位移至靠拢该板体的一压缩位置;以及
一柔性显示面板,围绕该二板体和该二推抵件;
其中,该二板体于该折迭状态相互靠拢,并且带动该柔性显示面板压迫该推抵件位移至该压缩位置,以及该二板体于该展开状态相互分离,该推抵件抵顶于该柔性显示面板,并且位移至该起始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显示器,其中该推抵件具有一尾部与一头部,该尾部伸入于该壳体内,该头部部分露出于该壳体外,且该头部没入于该壳体内的一侧抵靠于该弹性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挠式显示器,其中该头部没入于该壳体内的一侧具有一基座,该弹性件的一端套接于该基座,另一端连接于该壳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显示器,其中该二板体分别具有多个容纳槽,该多个容纳槽分别设置于各该板体的相对二侧面上,并且分别位于各该侧面的相对二端缘,该柔性显示面板两侧边缘分别嵌入于该等容纳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显示器,其中该壳体结构更包含多个插栓,且该二板体各具有二轴片,各该板体的该二轴片分别设置于该二板体的相对二端,且该二板体的该二轴片同轴设置,该多个插栓穿设于该二轴片的轴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显示器,其中该壳体结构更包含一转轴,用于枢接于该二板体之间,该二板体透过该转轴于该折迭状态和该展开状态往复翻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显示器,其中壳体结构包含二该推抵件以及多个弹性件,二该推抵件分别设置于该二板体相互远离的一端,该多个弹性件连接于该推抵件与相应的该板体之间。
8.一种壳体结构,包含:
二板体,相互枢接,并且可于一折迭状态和一展开状态往复翻转;
至少一推抵件,设置于其中一该板体远离另一该板体的一端;以及
至少一弹性件,连接于该推抵件与相应的该板体之间,并且抵顶于该推抵件,使该推抵件的一端常态的露出于该板体外,并且可以从远离该板体的一起始位置位移至靠拢该板体的一压缩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该推抵件具有一尾部与一头部,该尾部伸入于该壳体内,该头部部分露出于该壳体外,且该头部没入于该壳体内的一侧抵靠于该弹性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该头部没入于该壳体内的一侧具有一基座,该弹性件的一端套接于该基座,另一端连接于该壳体。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该二板体分别具有多个容纳槽,该多个容纳槽分别设置于各该板体的相对二侧面上,并且分别位于各该侧面的相对二端缘。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更包含多个插栓,且该二板体各具有二轴片,各该板体的该二轴片分别设置于该二板体的相对二端,且该二板体的该二轴片同轴设置,该多个插栓穿设于该二轴片的轴心。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更包含一转轴,枢接于该二板体之间,该二板体透过该转轴于该折迭状态和该展开状态往复翻转。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包含二该推抵件以及多个弹性件,二该推抵件分别设置于该二板体相互远离的一端,该多个弹性件连接于该推抵件与相应的该板体之间。
CN201821331088.5U 2018-03-09 2018-08-17 壳体结构及可挠式显示器 Active CN20904694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3133U TWM565809U (zh) 2018-03-09 2018-03-09 殼體結構及可撓式顯示器
TW107203133 2018-03-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46940U true CN209046940U (zh) 2019-06-28

Family

ID=63961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31088.5U Active CN209046940U (zh) 2018-03-09 2018-08-17 壳体结构及可挠式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46940U (zh)
TW (1) TWM5658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8932A (zh) * 2019-10-10 2020-01-3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卷曲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1105711A (zh) * 2019-11-28 2020-05-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24190B1 (en) * 2019-12-03 2020-11-03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Tiled display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8932A (zh) * 2019-10-10 2020-01-3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卷曲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1105711A (zh) * 2019-11-28 2020-05-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105711B (zh) * 2019-11-28 2021-05-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5809U (zh) 201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9010B (zh) 可卷曲的显示装置
KR102591365B1 (ko) 확장형 표시 장치
US10985333B2 (en)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rollable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EP3657766B1 (en) Display device
KR102324508B1 (ko)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9046940U (zh) 壳体结构及可挠式显示器
US11119534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TWI757693B (zh) 顯示系統及顯示裝置
US9119316B2 (en) Cas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855822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包括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
CN107025851A (zh) 显示装置
KR102578842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269497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6486016A (zh) 柔性显示设备的覆盖窗及具有该覆盖窗的柔性显示设备
CN109389901A (zh) 显示装置
KR20210031041A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KR102203910B1 (ko) 롤러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9547340B2 (en)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KR20080090666A (ko) 폴딩형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240413B (zh) 电子设备
CN106842406A (zh) 导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KR20140055685A (ko) 표시 장치
JP2015049483A (ja) 半導体装置
KR102667174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431971B2 (ja) 半導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2

Address after: Room 409, administrative service center, No.9, east section of Jianan Avenue, Sanjia stree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izhou Chuangw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9f-2, 251 Fuxing 1st Street, 302 Hsinchu Coun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INT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30

Address after: 318015 room 410, administrative service center, gathering District, No.9, east section of Jianan Avenue, Sanjia street, gatheri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izhou Guany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9, administrative service center, No.9, east section of Jianan Avenue, Sanjia street, gatheri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8015

Patentee before: Taizhou Chuangw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