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43077U - 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净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净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43077U CN209043077U CN201821347355.8U CN201821347355U CN209043077U CN 209043077 U CN209043077 U CN 209043077U CN 201821347355 U CN201821347355 U CN 201821347355U CN 209043077 U CN209043077 U CN 2090430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heat
- shell
- exchange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净水设备,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热交换管、进液管、出液管和隔热组件;壳体具有内腔体,隔热组件将内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隔热组件上设有连通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第一连通孔和连通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的第二连通孔,热交换管的中间部分设于第二腔体内、两端分别从壳体的两端穿出壳体外,进液管的一端穿设于第一腔体内、另一端设于壳体外,出液管的一端穿设于第三腔体内、另一端设于壳体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交换装置及净水设备,通过设置隔热组件,进液管进入的水先冷却或加热壳体,再用壳体冷却或加热热交换管,从而与热交换管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热交换装置在加热和能量回收利用中广泛应用,现有的热交换装置换热效率不高,造成能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热交换装置换热效率不高、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净水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热交换装置换热效率不高、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热交换管、进液管、出液管和隔热组件;所述壳体具有中空的内腔体,所述隔热组件将所述内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隔热组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连通孔和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热交换管的中间部分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两端分别从所述壳体的两端穿出所述壳体外,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另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出液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另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构件和第二隔热构件,所述第一隔热构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构件上;所述第二隔热构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二隔热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构件包括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隔热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形成第一真空腔和第一储液腔,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腔内,所述第一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隔热件上并连通所述第一储液腔与所述第二腔体;和/或
所述第二隔热构件包括第三隔热件和第四隔热件,所述第三隔热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四隔热件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三腔体分隔形成第二真空腔和第二储液腔,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腔内,所述第二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三隔热件上并连通所述第二储液腔和所述第二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各相邻两个所述子腔体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的中间部分为螺旋状。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的数量为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设于所述上壳体一端的下壳体和设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环形壳体,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环形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内腔体,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设于所述上壳体外,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设于所述下壳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和/或
所述第二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净水设备,具有上述的热交换装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热交换管、进液管、出液管和隔热组件,壳体具有内腔体,隔热组件将内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隔热组件上设有连通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第一连通孔和连通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的第二连通孔,由于设置隔热组件,冷水从进液管流入,进入第一腔体内,先冷却壳体的一端,然后从第一连通孔流入第二腔体冷却热交换管,同时,被冷却的壳体再对热交换管进行冷却,热交换管中的热水温度降低,将热量传递给冷水,冷水经过第二腔体后温度升高,变为热水;同理,在出液管一端,壳体的另一端吸收热交换管的热量,从第二腔体进入第三腔体的热水先吸收壳体另一端的热量,然后再从出液管流出,由于用水先冷却或加热壳体,再用壳体冷却或加热热交换管,从而与热交换管内的水进行热交换,相对于直接用冷水冷却或加热热交换温度变化更快,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汽化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的部分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的截面图。
图中:1、汽化系统;2、热交换装置;21、壳体;211、分隔件;212、上壳体;213、下壳体;214、环形壳体;22、热交换管;23、进液管;24、出液管;25、隔热组件;251、第一连通孔;252、第二连通孔;253、第一隔热构件;2531、第一隔热件;2532、第二隔热件;254、第二隔热构件;2541、第三隔热件;2542、第四隔热件;26、内腔体;261、第一腔体;2611、第一真空腔;2612、第一储液腔;262、第二腔体;2621、子腔体;263、第三腔体;2631、第二真空腔;2632、第二储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装置2,用于净水设备中,净水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水进行汽化以除去水中的废气的汽化系统1,热交换装置2用于收集汽化系统1排出的废水的热量,将收集的热量用于加热待进入汽化系统1的水。热交换装置2包括壳体21、热交换管22、进液管23、出液管24和隔热组件25;壳体21具有中空的内腔体26,隔热组件25将内腔体26分隔为第一腔体261、第二腔体262和第三腔体263,隔热组件25上设有连通第一腔体261与第二腔体262的第一连通孔251和连通第二腔体262与第三腔体263的第二连通孔252,热交换管22的中间部分设于第二腔体262内、两端分别从壳体21的两端穿出壳体21外,进液管23的一端穿设于第一腔体261内、另一端设于壳体21外,出液管24的一端穿设于第三腔体263内、另一端设于壳体21外。由于设置隔热组件25,冷水从进液管23进入,先进入第一腔体261冷却壳体21的一端,被冷却的壳体21与热交换管22接触,从而可以冷却热交换管22,热交换管22的热量传递到冷水,使冷水变为热水;在出液管24一端,壳体21另一端先吸收热交换管22的热量,从第二腔体262进入第三腔体263的热水先吸收壳体21的热量,然后再从出液管24流出,相对于没有隔热组件25直接用水进行热交换,本实施例先对壳体21进行冷却或加热,再对热交换管22进行冷却或加热,从而与热交换管22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换热效率更高。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隔热组件25包括第一隔热构件253和第二隔热构件254,第一隔热构件253的两端都与壳体21的内壁连接并与壳体21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一腔体261,第一连通孔251设于第一隔热构件253上;第二隔热构件254的两端都与壳体21的内壁连接并与壳体21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二腔体262,第二连通孔252设于第二隔热构件254上。
第一隔热构件253包括第一隔热件2531和第二隔热件2532,第一隔热件2531的两端都与壳体21的内壁连接并与壳体21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一腔体261,第二隔热件2532设于第一腔体261内并将第一腔体261分隔形成第一真空腔2611和第一储液腔2612,进液管23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储液腔2612内,第一连通孔251设于第一隔热件2531上并连通第一储液腔2612与第二腔体262;和/或,第二隔热构件254包括第三隔热件2541和第四隔热件2542,第三隔热件2541的两端都与壳体21的内壁连接并与壳体21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三腔体263,第四隔热件2542设于第三腔体263内并将第三腔体263分隔形成第二真空腔2631和第二储液腔2632,出液管24的一端设于第二储液腔2632内,第二连通孔252设于第三隔热件2541上并连通第二储液腔2632和第二腔体262。第一连通孔251的数量为多个;和/或,第二连通孔252的数量为多个。冷水从进液管23流入,进入第一储液腔2612冷却壳体21的一端,再从第一连通孔251流出进入第二腔体262,吸收热交换管22的热量,从第二连通孔252进入第二储液腔2632吸收壳体21另一端的热量后,从出液管24流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21内设有至少一个分隔件211,分隔件211将第二腔体262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2621,各相邻两个子腔体2621相互连通。进一步地,分隔件211的数量为两个,从而将第二腔体262分隔为三个子腔体2621,在其中一个子腔体2621内被加热的冷水再依次进入下一个子腔体2621,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热交换管22的中间部分为螺旋状,热交换管22的数量为三个,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21包括上壳体212、设于上壳体212一端的下壳体213和设于上壳体212与下壳体213之间的环形壳体214,上壳体212、下壳体213和环形壳体214围合形成内腔体26,进液管23的另一端设于上壳体212外,出液管24的另一端设于下壳体213外。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净水设备,具有上述的热交换装置2。
本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装置2和净水设备,热交换装置2包括壳体21、热交换管22、进液管23、出液管24和隔热组件25,壳体21具有内腔体26,隔热组件25将内腔体26分隔为第一腔体261、第二腔体262和第三腔体263,隔热组件25上设有连通第一腔体261与第二腔体262的第一连通孔251和连通第二腔体262与第三腔体263的第二连通孔252,通过设置隔热组件25,冷水从进液管23流入,进入第一腔体261内,先冷却壳体21,然后从第一连通孔251流入第二腔体262冷却热交换管22,同时,在出液管24一端,壳体21另一端先吸收热交换管22的热量,从第二腔体262进入第三腔体263的热水先吸收壳体21的热量,然后再从出液管24流出,相对于没有隔热组件25直接用水进行热交换,换热效率更高。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热交换管、进液管、出液管和隔热组件;所述壳体具有中空的内腔体,所述隔热组件将所述内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隔热组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连通孔和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热交换管的中间部分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两端分别从所述壳体的两端穿出所述壳体外,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另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出液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另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构件和第二隔热构件,所述第一隔热构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构件上;所述第二隔热构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二隔热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构件包括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隔热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形成第一真空腔和第一储液腔,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腔内,所述第一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隔热件上并连通所述第一储液腔与所述第二腔体;和/或
所述第二隔热构件包括第三隔热件和第四隔热件,所述第三隔热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四隔热件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三腔体分隔形成第二真空腔和第二储液腔,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腔内,所述第二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三隔热件上并连通所述第二储液腔和所述第二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各相邻两个所述子腔体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的数量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的中间部分为螺旋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的数量为三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设于所述上壳体一端的下壳体和设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的环形壳体,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环形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内腔体,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设于所述上壳体外,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设于所述下壳体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和/或
所述第二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
10.一种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47355.8U CN209043077U (zh) | 2018-08-20 | 2018-08-20 | 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净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47355.8U CN209043077U (zh) | 2018-08-20 | 2018-08-20 | 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净水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43077U true CN209043077U (zh) | 2019-06-28 |
Family
ID=67031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34735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43077U (zh) | 2018-08-20 | 2018-08-20 | 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净水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43077U (zh) |
-
2018
- 2018-08-20 CN CN201821347355.8U patent/CN2090430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11663U (zh) | 一种大面积除尘器用焦粉冷却设备 | |
CN105387634B (zh) | 一种射流高效换热太阳能吸热装置 | |
CN203375861U (zh) | 一种热交换器 | |
CN107091587B (zh) | 一种基于石墨烯换热管-湿帘纸的换热装置 | |
CN104807350B (zh) | 一种空调热交换器 | |
CN101111728B (zh) | 容积式太阳能接收器 | |
CN104534688B (zh) | 一种两级太阳能吸热器 | |
CN212566490U (zh) | 一种预冷式天然气液化装置 | |
CN209043077U (zh) | 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净水设备 | |
CN205373077U (zh) | 一种射流高效换热太阳能吸热装置 | |
CN204513328U (zh) | 一种热交换器单元 | |
CN201748713U (zh) | 高效紧凑型换热器 | |
CN209783007U (zh) | 一种储热式太阳能热水器 | |
CN210004818U (zh) | 一种高效热能交换器 | |
CN211903822U (zh) | 一种壳体管壁联通换热器 | |
CN210512743U (zh) | 一种新型防爆换热器 | |
CN107702570A (zh) | 一种换热冷却装置 | |
CN210952443U (zh) | 一种五恒系统的椭圆管道换热器 | |
CN204514152U (zh) | 一种可热电回收lng冷能的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 | |
CN105928408A (zh) | 一种螺旋导流通道换热器 | |
CN216745637U (zh) | 一种套管式换热储热结构 | |
CN204494821U (zh) | 一种用于锅炉的热交换器 | |
KR101224229B1 (ko) | 열매체 직접 가열식 이중 진공관 집열기 | |
CN206639896U (zh) | 一种电池液冷散热系统 | |
CN105546882A (zh) | 具有气道的满液式壳管蒸发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