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39201U - 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39201U
CN209039201U CN201821740352.0U CN201821740352U CN209039201U CN 209039201 U CN209039201 U CN 209039201U CN 201821740352 U CN201821740352 U CN 201821740352U CN 209039201 U CN209039201 U CN 209039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unner
filter core
booster pump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403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涂小斌
何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403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39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39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39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涉及净水设备的技术领域,该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设有净水出口和纯水出口,包括前置滤芯组、增压泵,后置滤芯和集成水路构件,净水出口和纯水出口设于集成水路构件上;集成水路构件上设有与前置滤芯组进水口和出水口对应的流道,前置滤芯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上连接有净水转接组件、控制阀和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净水转接组件与净水出口连通;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与增压泵进水端连通,增压泵出水端与后置滤芯的进水口连通;集成水路构件上设有与后置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后置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与纯水出口连通;该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缓解了净水机中水路结构装配工序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
背景技术
净水机也叫净水器、水质净化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净水机的应用也日益普遍。现有的净水机中水路结构通过连接管、电磁阀、接头以及滤芯等连接而成,这种水路结构水路交错、装配工序非常复杂,不利于人力成本的节约。
因此,亟待设计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净水机中水路结构通过连接管、电磁阀、接头以及滤芯等连接而成,水路交错,装配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设置有净水出口和纯水出口,包括前置滤芯组、增压泵,后置滤芯和一体成型的集成水路构件,所述净水出口和所述纯水出口设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设有与所述前置滤芯组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对应的流道,所述前置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上连接有净水转接组件、控制阀和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所述净水转接组件与所述净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与增压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设有与所述后置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所述后置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与所述纯水出口连通;
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前置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的水流向所述净水转接组件或者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前置滤芯组包括一级滤芯,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与所述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上连接有所述净水转接组件、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和所述控制阀;或者,所述前置滤芯组包括多级滤芯,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和所述控制阀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其中一个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连通,所述净水转接组件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另一个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连通;或者,所述前置滤芯组包括多级滤芯,所述净水转接组件与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以及所述控制阀连通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同一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的流道包括原水进水流道,所述前置滤芯组包括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一滤芯的进水口与所述原水进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滤芯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滤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滤芯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转接组件连通;同时,所述第一滤芯的出水口还能够与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所述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滤芯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之间的流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的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和第五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用于与所述第一滤芯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用于与所述第二滤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所述第五流道用于与所述第二滤芯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四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用于与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与所述第一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上,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的流道包括第六流道,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水口与第四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水口与所述第六流道连通;所述第六流道能够与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的流道包括第一备用流道和第二备用流道,所述第一备用流道与所述第五流道连通,并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备用流道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水口以及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
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四流道和所述第六流道连通时,所述第一备用流道和所述第二备用流道均封闭;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一备用流道和所述第二备用流道连通时,所述第四流道和所述第六流道均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滤芯的出水口能够与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所述第二滤芯的出水口与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口连通的流道上设置有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所述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位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所述第二滤芯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的流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与所述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集成为一体,构成增压泵进水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净水转接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转接管、逆止阀、连接管和第二转接管,所述第一转接管固设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且能够与所述前置滤芯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转接管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净水出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泵进水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中设置有第一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连通,另一端封闭;
所述接头本体上连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路垂直并连通的两个接出口,两个所述接出口均能够插接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中相应的水流通道上,并能够与对应的滤芯的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接出口分别为第一接出口和第二接出口;所述集成水路构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滤芯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一水流通道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滤芯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接出口插设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中,所述第二接出口插设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集成水路构件以及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将连通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的主要流道整合于一体成型的集成水路构件中,减少了接头和连接管的使用,能够简化水路结构的装配工序。此外,在集成水路构件上设置净水转接组件、控制阀和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一方面,使得水路结构的集成度更高,更加节省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净水转接组件连通前置滤芯的出水口与净水出口,使得净水出口与前置滤芯的出水口之间的连接更为便捷;通过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接前置滤芯的出水口与增压泵,使得前置滤芯的出水口与增压泵之间的连接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代表水流方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代表水流方向);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中集成水库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中集成水库构件上连接有控制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代表水流方向);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中集成水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增压泵进水接头设置于集成水路结构上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水流方向);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中增压泵进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增压泵进水接头;11-接头本体;12-第一接出口;13-第二接出口;4-逆止阀;5-连接管;6-第二转接管;7-净水出口;8-纯水出口;9-废水出口;100-集成水路构件;101-原水进水流道;102-第一流道;103-第二流道;104-第三流道;105-第四流道;106-第六流道;107-第一备用流道;108-第二备用流道;109-第五流道;110-第一水流通道;120-第二水流通道;200-第一电磁阀;300-高压开关;400-废水组合阀;500-增压泵;600-第一滤芯;700-第二滤芯;800-后置滤芯;900-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设置有净水出口7和纯水出口8,包括前置滤芯组、增压泵500,后置滤芯800和一体成型的集成水路构件100,净水出口7和纯水出口8设于集成水路构件100上。集成水路构件100上设有与前置滤芯组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对应的流道,前置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上连接有净水转接组件、控制阀和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净水转接组件与净水出口7连通。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与增压泵500的进水端连通,增压泵500的出水端与后置滤芯800的进水口连通。集成水路构件100上设有与后置滤芯800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后置滤芯800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与纯水出口8连通。控制阀用于控制前置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的水流向净水转接组件或者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即由净水出口7排出,还是经后置滤芯800过滤后由纯水出口8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集成水路构件100以及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800,将连通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800的主要流道整合于一体成型的集成水路构件100中,减少了接头和连接管的使用,能够简化水路结构的装配工序。此外,在集成水路构件100上设置净水转接组件、控制阀和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一方面,使得水路结构的集成度更高,更加节省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净水转接组件连通前置滤芯的出水口与净水出口7,使得净水出口7与前置滤芯的出水口之间的连接更为便捷;通过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接前置滤芯的出水口与增压泵500,使得前置滤芯的出水口与增压泵500之间的连接更为便捷。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前置滤芯组包括一级滤芯,集成水路构件100上与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上连接有净水转接组件、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和控制阀。或者,前置滤芯组包括多级滤芯,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和控制阀与集成水路构件100上其中一个滤芯的出水口(即前置滤芯组的一个出水口)对应的流道连通,净水转接组件与集成水路构件100上另一个滤芯的出水口(即前置滤芯组的另一个出水口)对应的流道连通。或者,前置滤芯组包括多级滤芯,净水转接组件与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以及控制阀连通于集成水路构件100上同一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
当前置滤芯组包括多级滤芯时,具体的,可以是包括两级、三级或者四级滤芯,等等。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集成水路构件100上的流道包括原水进水流道101,前置滤芯组包括第一滤芯600和第二滤芯700,第一滤芯600的进水口与原水进水流道101连通,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与第二滤芯700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滤芯700的出水口与净水转接组件连通。同时,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还能够与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控制阀位于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与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之间的流道上,用于控制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与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之间水路的通断。
原水进水流道101与第一滤芯600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滤芯700和后置滤芯800分别能够与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连通,即水流经过第一滤芯600过滤后有两条水路可走:进入第二滤芯700或者进入后置滤芯800。第二滤芯700和后置滤芯800为并联的形式,后置滤芯800的进水口能够直接与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连通,无需再经过第二滤芯700,因而,能够显著改善末端的滤芯(即本实施例中的后置滤芯800)处的水的流通量衰减较大的问题。
控制阀位于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与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之间的流道上,具体的,可以是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固设于集成水路构件100上,控制阀与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集成水路构件100上的流道包括第一流道102、第二流道103、第三流道104、第四流道105和第五流道109,第一流道102用于与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连通,第三流道104用于与第二滤芯700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流道103连通第一流道102和第三流道104。第五流道109用于与第二滤芯700的出水口连通,第四流道105与第二流道103连通,用于与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即后置滤芯800的进水口)连通。
具体的,原水进水流道101可以沿集成水路构件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流道102、第三流道104和第五流道109可以沿集成水路构件100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二流道10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原水进水流道101的延伸平行,第四流道105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流道102和第二流道103所在的面垂直。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控制阀包括第一电磁阀200,第一电磁阀200设置于集成水路构件100上与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上,第一电磁阀200的出水口与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
第一电磁阀200设置于集成水路构件100上与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上是指第一电磁阀200设置于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与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的支路上,而不是设置于第一滤芯600与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之间的通路和第一滤芯600与第二滤芯700之间通路的公共部分。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集成水路构件100上的流道包括第六流道106,第一电磁阀200的进水口与第四流道105连通,第一电磁阀200的出水口与第六流道106连通。第六流道106能够与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
第六流道106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四流道105的延伸方向平行。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集成水路构件100上的流道包括第一备用流道107和第二备用流道108,第一备用流道107与第五流道109连通,并用于与第一电磁阀200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备用流道108用于与第一电磁阀200的出水口以及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第一电磁阀200与第四流道105和第六流道106连通时,第一备用流道107和第二备用流道108均封闭。第一电磁阀200与第一备用流道107和第二备用流道108连通时,第四流道105和第六流道106均封闭。
第一备用流道107与第五流道109连通,并用于与第一电磁阀200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备用流道108用于与第一电磁阀200的出水口以及增压泵的进水口连通。当第一电磁阀200与第四流道105和第六流道106连通,且第一备用流道107和第二备用流道108均封闭时,第一滤芯600与后置滤芯800连通制纯水。当第一电磁阀200与第一备用流道107和第二备用流道108连通,且第四流道105和第六流道106均封闭时,第一滤芯600、第二滤芯700和后置滤芯800串联制存水。第四流道105、第六流道106、第一备用流道107以及第二备用流道108的设置使得净水机的功能更加强大。一方面,在未安装第二滤芯700或者对第二滤芯700进行更换时,净水机也能够制纯水;另一方面,这一设置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当地的水质情况,选择是否使用第二滤芯700来制纯水,例如,在水质情况较差地方,用户可以选择第一滤芯600、第二滤芯700和后置滤芯800共同制纯水,以获得更高质量的水;在水质情况一般或者较好的地方,用户则可以选择仅第一滤芯600和后置滤芯800参与纯水的制水。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控制阀包括第二电磁阀900,第二滤芯700的出水口能够与后置滤芯800的进水口连通;集成水路构件100上第二滤芯700的出水口与后置滤芯800的进水口连通的流道上设置有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与增压泵500的进水端连通,第二电磁阀900位于集成水路构件100上第二滤芯700的出水口与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的流道上。
在第二滤芯700的出水口与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的管路上设置第二电磁阀900,通过第二电磁阀900能够控制第二滤芯700与增压泵500之间连通与否,如果第二电磁阀900控制第二滤芯700与增压泵500连通,第一电磁阀200控制第一滤芯600与增压泵500之间的水路断开,则相当于封闭第四流道105和第六流道106,此时,第一滤芯600、第二滤芯700和后置滤芯800参与纯水制水。反之,如果第二电磁阀900控制第二滤芯700与增压泵500之间的水路断开,第一电磁阀200控制第一滤芯600的出水端与增压泵500之间的水路连通,则相当于封闭第一备用流道107和第二备用流道108,此时,第一滤芯600和后置滤芯共同制纯水。
作为一种替换方式,第一备用流道107和第二备用流道108封闭时,也可是在第一备用流道107和第二备用流道108中分别设置封堵件或者在集成水路构件100注塑时直接加胶封堵;同理,第五流道109和第六流道106封闭时,可以是在第五流道109和第六流道106中分别设置封堵件或者在集成水路构件100注塑时直接加胶封堵。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与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集成为一体,构成增压泵进水接头1。
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与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集成为一体,使得净水机水路结构的集成度更好,也使得净水机的组装与维护均更加便捷。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增压泵进水接头1包括接头本体11,接头本体11中设置有第一通路,第一通路的一端用于与增压泵500的进水口连通,另一端封闭。接头本体11上连通设置有与第一通路垂直并连通的两个接出口,两个接出口均能够插接于集成水路构件100中相应的水流通道上,并能够与对应的滤芯的出水端连通。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两个接出口分别为第一接出口12和第二接出口13。集成水路构件1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滤芯700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一水流通道110以及用于与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二水流通道120。第一接出口12插设于第一水流通道110中,第二接出口13插设于第二水流通道120中。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接出口12和第二接出口13在接头本体11的同一侧间隔设置,且第二接出口13较第一接出口12远离第一通路的封闭端。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接头本体11为折弯结构,折弯结构的敞口端延伸至集成水路构件100的外部,用于与增压泵500的进水端连通。
具体的,接头本体11可以包括互成角度并固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接出口12和第二接出口13均与第一部连通,且均垂直于接头本体11所在的平面;第二部用于与增压泵500的进水端连通。
本实施例中,增压泵进水接头1可以包括封堵部件,封堵部件固设于第一通道的一端,用于封闭第一通道。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净水转接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转接管、逆止阀4、连接管5和第二转接管6,第一转接管固设于集成水路构件100上,且能够与第二滤芯700的出水端连通,第二转接管6远离连接管5的一端能够与净水出口7连通。
作为一种可可实施方式,第一转接管和第二转接管6均可以为L型快插弯管。
第一滤芯600可以为超滤膜滤芯,第二滤芯700可以为碳复合滤芯,后置滤芯800可以为反渗透膜滤芯(即RO滤芯)。
以下结合图1-图9对本实施中水的流向进行简要说明:
原水经原水进水流道101进入第一滤芯600,经第一滤芯600过滤后的水经第一流道102、第二流道103、第三流道104进入第二滤芯700,第二滤芯700过滤后的水经第五流道109、第一转接管、逆止阀4、连接管5和第二转接管6进入到流量计或流量开关的进水侧;水经流量计或流量开关经集成水路构件100上的相应流道后,再从净水出口排出;
原水经第一滤芯600过滤后,经第一流道102、第二流道103、第四流道105进入到第一电磁阀200进水端,经第一电磁阀200的出水端进入增压泵500,经增压泵500增压后进入后置滤芯800,后置滤芯800过滤后产生的纯水经高压开关300后由纯水出口8排出;产生的废水经废水组合阀400后由废水出口9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设置有净水出口(7)和纯水出口(8),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滤芯组、增压泵(500),后置滤芯(800)和一体成型的集成水路构件(100),所述净水出口(7)和所述纯水出口(8)设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设有与所述前置滤芯组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对应的流道,所述前置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上连接有净水转接组件、控制阀和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所述净水转接组件与所述净水出口(7)连通;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与增压泵(500)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增压泵(500)的出水端与所述后置滤芯(800)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设有与所述后置滤芯(800)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所述后置滤芯(800)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与所述纯水出口(8)连通;
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前置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的水流向所述净水转接组件或者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组包括一级滤芯,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与所述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上连接有所述净水转接组件、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和所述控制阀;或者,所述前置滤芯组包括多级滤芯,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和所述控制阀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其中一个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连通,所述净水转接组件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另一个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连通;或者,所述前置滤芯组包括多级滤芯,所述净水转接组件与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以及所述控制阀连通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同一滤芯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的流道包括原水进水流道(101),所述前置滤芯组包括第一滤芯(600)和第二滤芯(700),所述第一滤芯(600)的进水口与所述原水进水流道(101)连通,所述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滤芯(700)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滤芯(700)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转接组件连通;同时,所述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还能够与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所述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之间的流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的流道包括第一流道(102)、第二流道(103)、第三流道(104)、第四流道(105)和第五流道(109),所述第一流道(102)用于与所述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104)用于与所述第二滤芯(700)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103)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02)和所述第三流道(104);所述第五流道(109)用于与所述第二滤芯(700)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四流道(105)与所述第二流道(103)连通,用于与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电磁阀(200),所述第一电磁阀(200)设置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与所述第一滤芯(600)的出水口对应的流道上,所述第一电磁阀(20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的流道包括第六流道(106),所述第一电磁阀(200)的进水口与第四流道(105)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20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六流道(106)连通;所述第六流道(106)能够与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的流道包括第一备用流道(107)和第二备用流道(108),所述第一备用流道(107)与所述第五流道(109)连通,并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阀(200)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备用流道(108)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阀(200)的出水口以及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
所述第一电磁阀(200)与所述第四流道(105)和所述第六流道(106)连通时,所述第一备用流道(107)和所述第二备用流道(108)均封闭;所述第一电磁阀(200)与所述第一备用流道(107)和所述第二备用流道(108)连通时,所述第四流道(105)和所述第六流道(106)均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二电磁阀(900),所述第二滤芯(700)的出水口能够与所述后置滤芯(800)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所述第二滤芯(700)的出水口与所述后置滤芯(800)的进水口连通的流道上设置有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所述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与所述增压泵(500)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900)位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所述第二滤芯(70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的流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压泵进水接头与所述第二增压泵进水接头连通集成为一体,构成增压泵进水接头(1)。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转接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转接管、逆止阀(4)、连接管(5)和第二转接管(6),所述第一转接管固设于所述集成水路构件(100)上,且能够与所述前置滤芯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转接管(6)远离所述连接管(5)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净水出口(7)连通。
CN201821740352.0U 2018-10-25 2018-10-25 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 Active CN209039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0352.0U CN209039201U (zh) 2018-10-25 2018-10-25 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0352.0U CN209039201U (zh) 2018-10-25 2018-10-25 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39201U true CN209039201U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39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40352.0U Active CN209039201U (zh) 2018-10-25 2018-10-25 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39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04966U (zh) 净水系统和净水机
CN205974018U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及净水装置
CN107804924A (zh) 一种复合滤芯以及净水设备
CN106554101A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及净水器
CN204958472U (zh) Ro机整体式焊接水道结构
CN209039201U (zh) 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
CN109019937A (zh) 净水机的双制水水路结构
CN105327545A (zh) 一种三水路自锁式滤芯
CN206142935U (zh) 一种节水型净水机
CN211470876U (zh) 一种双出水的反渗透净水系统
CN201099627Y (zh) 节水、长效型纯水机
CN206127002U (zh) 集成水路板及净水器
CN107930236A (zh) 净水器用一体化水路板的水路系统
CN209039202U (zh) 净水机的单制水水路结构
CN106315901A (zh) 一种节水型净水机
CN206562356U (zh) 过滤水系统
CN206666239U (zh) 一种净水机系统
CN205258082U (zh) 一种反渗透净水系统
CN205634931U (zh) 净水系统
CN107758804A (zh) 一种带冲洗功能的滤芯
CN214360404U (zh) 一种家用式净水装置
CN207918544U (zh) 一种复合滤芯以及净水设备
CN207659148U (zh) 一种净水系统
CN208340505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ro反渗透膜组件
CN208995242U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