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30074U - 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30074U
CN209030074U CN201821659368.9U CN201821659368U CN209030074U CN 209030074 U CN209030074 U CN 209030074U CN 201821659368 U CN201821659368 U CN 201821659368U CN 209030074 U CN209030074 U CN 209030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cabinet body
plate
connecting plate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593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英
杜宝刚
张顺
王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New Energy Co Ltd Mengdong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New Energy Co Ltd Mengdong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New Energy Co Ltd Mengdong Branch filed Critical Huaneng New Energy Co Ltd Mengdong Branch
Priority to CN2018216593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30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30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30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风电塔筒多为圆锥形布置,占地面积较小,变流器柜中的模块数量较多导致柜体体积都比较大,空间占用较大,不利于整个柜体在塔筒内的布局及内部布线。本实用新型所述变流器柜包括柜体、连接件;连接板之间采用延长板相连,连接板与延长板形成导风腔;所述风道具有中间板,该中间板将风道划分成两个彼此独立的风道。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件与柜体的侧板形成封闭的风道、导风腔,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散热通风道,利于散热,可实现柜体的非直线连接,甚至是拐角连接,还能够将非常规方形的柜体连接为一体,甚至连成环形。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专用于华锐风机风电场并网技术领域、尤其是符合涉网特性改造的电器柜。
背景技术
为解决东北电网风电消纳及外送困难的问题,国家投资建设了特高压外送通道扎鲁特—青州±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蒙东电网作为特高压电网的输入端,高比例的风电接入给电网的常态稳定性以及故障的稳定性带来了诸多挑战。为确保高比例风电接入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风电场的涉网性能改造势在必行。无论是电网电压对称骤升还是不对称骤升,一方面电网侧功率无法送出,功率由电网流入变频器,直流母线电压将快速升高,如超过电力半导体IGBT的耐压极限将引起变频器的损坏。另一方面电网电压骤升引起的双馈电机定子端电压骤升会导致转子出现过高压,进而导致转子过电流。针对上述问题,应对变流器软件程序进行升级,对应增加高压穿越控制策略,包括平衡控制策略和不平衡控制策略,确保风电机组变流器主动应对电网短时过高压,具备对称和不对称故障情况下的高电压穿越功能,同时需要对主控程序进行相应的控制策略升级改造,对涉网的电源、变桨系统、变频器系统、变流器系统等硬件均需要满足高电压穿越过程电压等级变化要求和功能实现要求。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适应全球不同风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大型陆地、海上和潮间带风电机组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华锐风电SL1500 系列风机为三叶片、水平轴式风力发电机组,采用变速变桨双馈的发电技术,是特别为高效利用陆地风能而开发的系列机型。SL1500 系列风机主要由叶片、轮毂、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偏航系统、变桨系统、塔筒等部分组成。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变流器柜通常容纳断路器、接触器、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功率单元模块、滤波模块等功能器件,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电塔筒多为圆锥形布置,占地面积较小,变流器柜中的模块数量较多导致柜体体积都比较大,空间占用较大,不利于整个柜体在塔筒内的布局及内部布线。另外,现有的变流器通常为集中式产品,变流器的尺寸和结构都是固定的;若后续需要进行功率扩展,则需要重新开发,浪费财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布局紧密,便于布线及设计管路,方便运输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变流器柜,加大了塔筒内部活动空间,利于保养及维修塔筒中的变流器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流器柜包括柜体、连接件;
所述柜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梯形或三角形,柜体包括框架和蒙板,蒙板覆盖在框架外部;
所述框架具有立体结构,并形成多个表面,该表面包括顶面、底面、侧面,侧面具有两个、且尺寸相同、分别位于框架的两侧,框架前面为门体;如果柜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或梯形时,框架表面包括背面;
所述蒙板与框架的表面相对应、吻合,蒙板包括顶板、底板、侧板;如果柜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或梯形时,蒙板包括背板;
所述蒙板围合成封闭体,使柜体成形,以便在柜体内安装设备;
所述侧板的中部和/或下部设有通风口;
所述蒙板与框架采用铆接、扣合、焊接、螺栓连接、插接的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连接件设置在两个相邻柜体之间,用于连接两柜体;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风道;
所述连接板呈直角形,包括间隔部、贴合部,贴合部上设有通孔,贴合部与柜体的侧面相贴合,且在柜体侧面和/或框架上、与通孔相对应位置设有安装孔,连接板和柜体采用螺栓、通过通孔和安装孔实现紧固连接;
所述连接板具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柜体侧面的四角,靠近顶面的两个连接板为上连接板,靠近底面的两个连接板为下连接板;
所述风道位于连接件的中部,包括间隔面、贴合面,间隔面和贴合面均具有两个、且相对设置,间隔设置的两个间隔面和两个贴合面围合成筒状;
所述两个下连接板的底端之间采用延长板相连,两个顶端分别采用延长板与风道的底部相连,下连接板与延长板形成导风腔,该导风腔与蒙板侧板上的通风口相对应;
所述两个上连接板一端分别连接在风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间隔面上;
所述风道的贴合面与连接板的贴合部平齐。
所述风道为分体结构,风道的贴合面从中部断开;
所述风道的间隔面的背部设有滑轨,上连接板的一端设有与该滑轨相匹配的滑块,上连接板通过滑块装配在风道的间隔面上,上连接板能够沿间隔面上的滑轨上下移动;
所述连接两下连接板的的延长板设有伸缩装置;
所述伸缩装置具有与下连接板相匹配的横板和纵板,分别对应下连接板的间隔部和贴合部。
所述风道顶部设有内筒,该内筒的周面封闭,其外部轮廓与风道的内部轮廓相匹配、吻合;
所述内筒用于在风道顶端形成封闭的进出风口,以便于风道与外部的送风和/或抽风装置相连接。
所述内筒具有多种规格,以匹配能够调节宽度的风道。
所述柜体的侧面,即蒙板的侧板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通风口,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形成导风腔,两导风腔之间通过风道相连通。
所述风道具有中间板,该中间板将风道划分成两个彼此独立的风道,即风道一和风道二;
所述风道一贯穿上连接板所围成的导风腔、与下连接板所围成的导风腔相连通;
所述风道二与上连接板所围成的导风腔相连通。
所述连接板的两侧的贴合部所在的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
所述贴合部之间的间隔部以方形、扇形、弧面形、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连接在两贴合部之间;
所述风道的贴合面与连接板的贴合部处于同一平面上,风道的两个间隔面分别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贴合面;
所述具有夹角的连接板及与之相匹配风道的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不在同一条直线或平面上的柜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连接件连接两柜体,连接件起到紧固、连接柜体的作用,同时连接件与柜体的侧板形成封闭的风道、导风腔,导风腔与柜体侧板的通风口相对应,由此,柜体与连接件相结合,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散热通风道,通过将风道与外部通风设备相连通,实现对变流器柜、或类似柜体的散热功能;此外,连接件具有一度角度的连接面,可实现柜体的非直线连接,甚至是拐角连接,还能够将非常规方形的柜体连接为一体,甚至连成环形。
附图说明
附图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连接件与柜体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分体式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连接件与柜体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连接件沿垂直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柜体
2门体
3蒙板 31顶板 32侧板 33通风口
4连接件
5风道 51间隔面 52贴合面 53滑轨 54内筒 55中间板 56风道一 57风道二
6连接板 61间隔部 62贴合部 63通孔 64滑块 65延长板 66导风腔
7伸缩装置 71横板 72纵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流器柜包括柜体、连接件;
所述柜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梯形或三角形,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的柜体,均能够采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件相连接;以下以常规的长方形柜体为例进行说明:
柜体包括框架和蒙板,蒙板覆盖在框架外部;
所述框架具有立体结构,并形成多个表面,该表面包括顶面、底面、侧面,侧面具有两个、且尺寸相同、分别位于框架的两侧,框架前面为门体;如果柜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或梯形时,框架表面包括背面。
所述蒙板与框架的表面相对应、吻合,蒙板包括顶板、底板、侧板;如果柜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或梯形时,蒙板包括背板;
所述蒙板围合成封闭体,使柜体成形,以便在柜体内安装设备;
所述侧板的中部和/或下部设有通风口;如果本实例所述连接件仅用于实现柜体的连接、紧固,则应考虑在柜体的其他表面开设通风口;
所述蒙板与框架采用铆接、扣合、焊接、螺栓连接、插接的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连接件设置在两个相邻柜体之间,用于连接两柜体;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风道;
所述连接板呈直角形,包括间隔部、贴合部,贴合部上设有通孔,贴合部与柜体的侧面相贴合,且在柜体侧面和/或框架上、与通孔相对应位置设有安装孔,连接板和柜体采用螺栓、通过通孔和安装孔实现紧固连接;
所述连接板具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柜体侧面的四角,靠近顶面的两个连接板为上连接板,靠近底面的两个连接板为下连接板。
所述风道位于连接件的中部,包括间隔面、贴合面,间隔面和贴合面均具有两个、且相对设置,间隔设置的两个间隔面和两个贴合面围合成筒状;
所述两个下连接板的底端之间采用延长板相连,两个顶端分别采用延长板与风道的底部相连,下连接板与延长板形成导风腔,该导风腔与蒙板侧板上的通风口相对应;上述延长板可采用任何已知材料制成,尤其是采用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弹性材料来制作,以加强连接件与柜体贴合、装配时的密闭性;
所述两个上连接板一端分别连接在风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间隔面上;
所述风道的贴合面与连接板的贴合部平齐。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风道为分体结构,风道的贴合面从中部断开;
所述风道的间隔面的背部设有滑轨,上连接板的一端设有与该滑轨相匹配的滑块,上连接板通过滑块装配在风道的间隔面上,上连接板能够沿间隔面上的滑轨上下移动;
所述连接两下连接板的的延长板设有伸缩装置;
所述伸缩装置具有与下连接板相匹配的横板和纵板,分别对应下连接板的间隔部和贴合部。
分体式风道,以及具有调节长度功能的下连接板,配合可以上下调节的上连接板,可以实现连接件的整体调节,即扩大或缩小连接件的安装尺寸,即能够适应多种规格的柜体安装,通用性增强。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顶部设有内筒,该内筒的周面封闭,其外部轮廓与风道的内部轮廓相匹配、吻合;
所述内筒用于在风道顶端形成封闭的进出风口,以便于风道与外部的送风和/或抽风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具有多种规格,以匹配能够调节宽度的风道。
【实施例3】
如图4、5、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柜体的侧面,即蒙板的侧板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通风口,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形成导风腔,两导风腔之间通过风道相连通。通过在上、下连接板上同时设置导风腔,增加通风口面积,可大幅增大柜体的通风量,加强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具有中间板,该中间板将风道划分成两个彼此独立的风道,即风道一和风道二;
所述风道一贯穿上连接板所围成的导风腔、与下连接板所围成的导风腔相连通;
所述风道二与上连接板所围成的导风腔相连通。
上述风道被分隔成两个风道,配合外部通风设备,可以实现在风道一、风道二内双向通风,以便在柜体内形成单向的风道,使柜体内始终通进新风,利于散热。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连接板的两侧的贴合部所在的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
所述贴合部之间的间隔部以方形、扇形、弧面形、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连接在两贴合部之间;
所述风道的贴合面与连接板的贴合部处于同一平面上,风道的两个间隔面分别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贴合面;
所述具有夹角的连接板及与之相匹配风道的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不在同一条直线或平面上的柜体。
本实例的总体构思是:将连接板、风道、以及延长板的两个贴合面(与柜体侧面接触部分)由平行改为平行或以一定角度夹角设置,并将因上述改动而导致的连接板的间隔部、风道的间隔面、以及延长板的相连部分做适应性修改,即间隔连接部件做成如上述的方形、扇形、弧面形、梯形等形状,以保证贴合面、柜体侧板与上述部件的间隔连接部件形成一个封闭的通风风道。进一步地,还可以在上述贴合面上设置弹性胶条,以增加密闭性,且该作法也可以应用到以上各个实例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柜包括柜体、连接件;
所述柜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梯形或三角形,柜体包括框架和蒙板,蒙板覆盖在框架外部;
所述框架具有立体结构,并形成多个表面,该表面包括顶面、底面、侧面,侧面具有两个、且尺寸相同、分别位于框架的两侧,框架前面为门体;如果柜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或梯形时,框架表面包括背面;
所述蒙板与框架的表面相对应、吻合,蒙板包括顶板、底板、侧板;如果柜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或梯形时,蒙板包括背板;
所述蒙板围合成封闭体,使柜体成形,以便在柜体内安装设备;
所述侧板的中部和/或下部设有通风口;
所述蒙板与框架采用铆接、扣合、焊接、螺栓连接、插接的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连接件设置在两个相邻柜体之间,用于连接两柜体;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风道;
所述连接板呈直角形,包括间隔部、贴合部,贴合部上设有通孔,贴合部与柜体的侧面相贴合,且在柜体侧面和/或框架上、与通孔相对应位置设有安装孔,连接板和柜体采用螺栓、通过通孔和安装孔实现紧固连接;
所述连接板具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柜体侧面的四角,靠近顶面的两个连接板为上连接板,靠近底面的两个连接板为下连接板;
所述风道位于连接件的中部,包括间隔面、贴合面,间隔面和贴合面均具有两个、且相对设置,间隔设置的两个间隔面和两个贴合面围合成筒状;
所述两个下连接板的底端之间采用延长板相连,两个顶端分别采用延长板与风道的底部相连,下连接板与延长板形成导风腔,该导风腔与蒙板侧板上的通风口相对应;
所述两个上连接板一端分别连接在风道的相对设置的两个间隔面上;
所述风道的贴合面与连接板的贴合部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为分体结构,风道的贴合面从中部断开;
所述风道的间隔面的背部设有滑轨,上连接板的一端设有与该滑轨相匹配的滑块,上连接板通过滑块装配在风道的间隔面上,上连接板能够沿间隔面上的滑轨上下移动;
所述连接两下连接板的延长板设有伸缩装置;
所述伸缩装置具有与下连接板相匹配的横板和纵板,分别对应下连接板的间隔部和贴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顶部设有内筒,该内筒的周面封闭,其外部轮廓与风道的内部轮廓相匹配、吻合;
所述内筒用于在风道顶端形成封闭的进出风口,以便于风道与外部的送风和/或抽风装置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具有多种规格,以匹配能够调节宽度的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柜体的侧面,即蒙板的侧板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通风口,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形成导风腔,两导风腔之间通过风道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具有中间板,该中间板将风道划分成两个彼此独立的风道,即风道一和风道二;
所述风道一贯穿上连接板所围成的导风腔、与下连接板所围成的导风腔相连通;
所述风道二与上连接板所围成的导风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5或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的两侧的贴合部所在的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
所述贴合部之间的间隔部以方形、扇形、弧面形、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连接在两贴合部之间;
所述风道的贴合面与连接板的贴合部处于同一平面上,风道的两个间隔面分别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贴合面;
所述具有夹角的连接板及与之相匹配风道的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不在同一条直线或平面上的柜体。
CN201821659368.9U 2018-10-13 2018-10-13 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 Active CN209030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9368.9U CN209030074U (zh) 2018-10-13 2018-10-13 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9368.9U CN209030074U (zh) 2018-10-13 2018-10-13 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30074U true CN209030074U (zh) 2019-06-25

Family

ID=66906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59368.9U Active CN209030074U (zh) 2018-10-13 2018-10-13 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300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9479A (zh) * 2020-02-28 2021-05-25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变流器散热装置及变流器、变流器散热装置控制方法及监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9479A (zh) * 2020-02-28 2021-05-25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变流器散热装置及变流器、变流器散热装置控制方法及监控方法
CN112839479B (zh) * 2020-02-28 2022-04-22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变流器散热装置及变流器、变流器散热装置控制方法及监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Dynamic stability improvement of four parallel-operated PMSG-based offshore wind turbine generators fed to a power system using a STATCOM
Wang et al. Dynam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DFIG-based offshore wind farm connected to a power grid through an HVDC link
CN103107559B (zh) 一种确定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系统参数的方法
CN108879759A (zh)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并网的谐波分析与治理方法
CN112421670A (zh) 一种适用于远海风电送出的中频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47670A (zh) 一种双馈风机网侧变换器的谐波不稳定分析方法
CN107196537A (zh) 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和谐波电压发生的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299713B (zh) 一种计及风电场影响的牵引供电系统三相电压不平衡补偿方法
CN113949089A (zh) 一种具有谐波抑制能力的电化学储能换流系统及方法
CN209030074U (zh) 一种用于风机的电器柜
Enslin et al. Harmonic interaction between a large number of distributed power inverters and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01814893A (zh) 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定子电流不平衡抑制方法
CN112260302A (zh) 虚拟rc支路的储能pcs多机并联谐振有源抑制方法
Bizhani et al. Wind farm grid integration architecture using unified expandable power converter
Wang et al. Comparisons of damping controllers for stability enhancement of an offshore wind farm fed to an OMIB system through an LCC-HVDC link
CN106099930A (zh) 基于lcl型滤波器的apf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CN103605828A (zh) 含变流器电力元件快速仿真建模方法
Wang et al. Analysis of a commercial wind farm in Taiwan Part I: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simulations
Parseh et al. Solid state transformer (SST) interfaced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 wind turbine
Xue et al. A complete impedance model of a PMSG-Based wind turbine system considering machine-side dynamics
Liu et al. The control strategy for Hybrid HVDC using voltage margin control and 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er control
CN111162562A (zh) 一种适用于风电mmc-mtdc系统的协调故障穿越方法
Pizarro et al. A lvrt control strategy for a shunt-series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in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applications
Li et al. Wind farm electromagnetic dynamic model and outgoing line protection relay RTDS testing
Amin et al. A dc-bus voltage regulation for parallel wind-based synchronous genera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