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26413U - 终端夹持支架 - Google Patents

终端夹持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26413U
CN209026413U CN201821388846.7U CN201821388846U CN209026413U CN 209026413 U CN209026413 U CN 209026413U CN 201821388846 U CN201821388846 U CN 201821388846U CN 209026413 U CN209026413 U CN 209026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ontology
clamping
terminal devic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888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红胜
彭宏亮
鲁智勇
周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888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26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26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264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终端夹持支架,所述夹持支架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背部的夹紧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第一侧边用于夹住终端设备第一侧的第一夹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第二侧边用于夹住终端设备第二侧的第二夹持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夹持支架时,可将终端设备放置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夹住终端设备的两侧,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固定夹持,然后将本体背部的夹紧装置夹持于其他固定物体上,实现对夹持支架及终端设备的固定,使得用户在非手持状态时亦可正常使用终端设备,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终端夹持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终端夹持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逐渐普及,终端设备的使用粘度越来越高。而在很多场合下,用户不便于直接手持终端设备,如开车时,用户需要将终端设备固定夹持于车内,因此,需要一款便于用户夹持终端设备的夹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终端夹持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终端夹持支架,所述夹持支架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背部的夹紧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第一侧边用于夹住终端设备第一侧的第一夹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第二侧边用于夹住终端设备第二侧的第二夹持部。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装置与所述本体通过万向球结构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安装部、固设于所述安装部第一面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的球体、固设于所述安装部第二面的第一夹块、以及可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第二面并与所述第一夹块弹性抵接第二夹块,所述本体背部设有可供所述球体转动连接的容置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第二面表面设有可供所述第二夹块滑动的滑槽,所述第二夹块为“L”形夹块,所述第二夹块包括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的滑块、以及与所述滑块底端垂直固定连接并伸出至所述滑槽外的第二夹板,所述滑槽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部第一端端部并形成可供所述滑块插入或伸出的开口,所述滑槽第二端固设有用于挡止所述滑块第二端的固定端盖,所述滑块第一端从所述开口处伸出形成供用户按压推动所述第二夹板的按钮,所述滑块第二端与所述固定端盖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
所述第一夹块包括可固定盖设于所述滑槽第一端表面用于防止所述滑块从所述滑槽内脱出的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抵推所述第二夹板向所述第一夹板方向靠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滑块第二端设有供所述弹簧第一端嵌入的嵌入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为“L”形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用于夹住终端设备第一侧边的第一竖直夹条、固设于所述第一竖直夹条底端用于挡住终端设备底端的第一挡止部、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一竖直夹条顶端与所述本体第一侧连接的第一耳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用于夹住终端设备第二侧边的第二竖直夹条、固设于所述第二竖直夹条底端用于挡住终端设备底端的第二挡止部、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二竖直夹条顶端与所述本体第二侧连接的第二耳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耳部、第一竖直夹条、和/或第一挡止部内侧面垫设有第一胶垫,所述第二耳部、第二竖直夹条、和/或第二挡止部内侧面垫设有第二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耳部与所述本体第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耳部与所述本体第二侧固定连接;
或,所述第一耳部顶端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耳部底端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推动所述第一耳部底端及第一竖直夹条夹紧终端设备第一侧的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耳部顶端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耳部底端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推动所述第二耳部底端及第二竖直夹条夹紧终端设备第二侧的第三弹性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一扭簧,所述第三弹性元件为第二扭簧,所述本体上设有供第一耳部顶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柱、以及可供所述第一扭簧套接的第二轴柱,所述第一耳部顶端设有可供所述第一轴柱插入并与该第一轴柱转动连接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耳部底端固设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扭簧在套接于所述第二轴柱上时,所述第一扭簧第一端与第一挡块弹性抵接、并通过抵推所述第一挡块带动所述第一耳部底端及第一竖直夹条夹紧终端设备第一侧,所述第一扭簧第二端固定于或抵接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本体上设有供第二耳部顶端转动连接的第三轴柱、以及可供所述第二扭簧套接的第四轴柱,所述第二耳部顶端设有可供所述第三轴柱插入并与该第三轴柱转动连接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耳部底端固设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扭簧在套接于所述第四轴柱上时,所述第二扭簧第一端与第二挡块弹性抵接、并通过抵推所述第二挡块带动所述第二耳部底端及第二竖直夹条夹紧终端设备第二侧,所述第二扭簧第二端固定于或抵接于所述本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耳部中部还设有第一条状弧形孔,所述本体上设有可插入至所述第一条状弧形孔内、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夹持部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耳部中部还设有第二条状弧形孔,所述本体上设有可插入至所述第二条状弧形孔内、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夹持部转动角度的第二限位柱。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腔体、固设于所述腔体背面的背板、盖设于所述腔体正面的装饰盖板、以及盖设于所述背板外的固定盖,所述容置部设置于所述固定盖上并由所述固定盖向外凸出形成,所述容置部内垫设有在所述球体放置于所述容置部内时包裹住所述球体的橡胶帽,所述橡胶帽在所述固定盖固定盖设于所述背板上时与所述背板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第一面固设有凸出于所述安装部第一面的固定柱,所述球体与所述固定柱通过螺钉螺接,所述容置部底部设有可供所述固定柱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柱直径、且所述通孔直径小于所述球体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内固设有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述本体边缘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接口。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夹持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夹持支架时,可将终端设备放置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夹住终端设备的两侧,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固定夹持,然后将本体背部的夹紧装置夹持于其他固定物体上,实现对夹持支架及终端设备的固定,使得用户在非手持状态时亦可正常使用终端设备,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夹持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夹持支架第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夹持支架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夹持支架第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夹持支架第一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夹持支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夹持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终端夹持支架中,该夹持支架100包括本体10、设置于本体10背部的夹紧装置20、设置于本体10第一侧边用于夹住终端第一侧的第一夹持部30、以及设置于本体10第二侧边用于夹住终端第二侧的第二夹持部40。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夹持支架时,可将终端设备放置于第一夹持部30和第二夹持部40之间,第一夹持部30和第二夹持部40分别夹住终端设备的两侧,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固定夹持,然后将本体10背部的夹紧装置20夹持于其他固定物体上,实现对夹持支架100及终端设备的固定,使得用户在非手持状态时亦可正常使用终端设备,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为便于用户转动本体10,调节终端设备的使用及观看角度,该夹紧装置20与该本体10通过万向球结构50可转动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夹紧装置20与本体10可转动连接,该夹紧装置20与本体10还可以通过其他转动连接结构连接,只要能实现调节本体10角度的作用,均属于与该万向球结构50相似结构的直接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具体的,该夹紧装置20包括安装部201、固设于该安装部201第一面与安装部201固定连接的球体501、固设于安装部201第二面的第一夹块202、以及可活动设置于安装部201第二面并与第一夹块202弹性抵接第二夹块203,该本体10背部设有可供球体501转动连接的容置部105。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该本体10包括腔体101、固设于腔体101背面的背板102、盖设于腔体101正面的装饰盖板103、以及盖设于背板102外的固定盖104,该容置部105设置于固定盖104上并由固定盖104向外凸出形成,该容置部105内垫设有在球体501放置于该容置部105内时包裹住球体501的橡胶帽106,该橡胶帽106在该固定盖104固定盖设于该背板102上时与该背板102抵接。
该安装部201第一面固设有凸出于安装部201第一面的固定柱204,该球体501与固定柱204通过螺钉502螺接,该容置部105底部设有可供该固定柱204穿过的通孔107,该通孔107直径大于该固定柱204直径、且该通孔107直径小于该球体501直径。
在组装时,可将固定盖104从腔体101背板102上取下,将固定柱204从通孔107插入至容置部105内,将球体501放入容置部105内并与固定柱204通过螺钉502螺接,此时,球体501被限制于容置部105内,不能从通孔107位置脱出。进一步的,将橡胶帽106放置于容置部105内,罩住球体501,最后,将固定盖104与腔体101背板102固定连接,使得橡胶帽106与腔体101背板102抵接,球体501在容置部105内转动过程中需要与橡胶帽106进行摩擦,增加了球体501的转动难度。
用户在使用该夹持支架100时,可通过第一夹块202和第二夹块203夹紧固定物体(如:汽车内的出风口),第二夹块203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夹紧与第一夹块202之间的固定物体,实现固定夹持。同时,用户可相对转动该本体10或夹紧装置20,在转动过程中,球体501在容置部105内转动,实现对本体10角度的调节,便于用户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安装部201第二面表面设有可供第二夹块203滑动的滑槽205,该第二夹块203为“L”形夹块,该第二夹块203包括可在该滑槽205内滑动的滑块206、以及与该滑块206底端垂直固定连接并伸出至滑槽205外的第二夹板207,该滑槽205第一端延伸至该安装部201第一端端部并形成可供滑块206插入或伸出的开口208,该滑槽205第二端固设有用于挡止该滑块206第二端的固定端盖209,该滑块206第一端从该开口208处伸出形成供用户按压推动该第二夹板207的按钮210,该滑块206第二端与该固定端盖209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
该第一夹块202包括可固定盖设于该滑槽205第一端表面用于防止该滑块206从该滑槽205内脱出的固定板213、以及与该固定板213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板214,该第二夹板207与该第一夹板214相对设置;该第一弹性元件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抵推该第二夹板207向该第一夹板214方向靠拢。
优选的,该第一弹性元件为弹簧211。为防止该弹簧211在被挤压时从滑块206第二端和固定端盖209之间直接弹出滑槽205外,该滑块206第二端设有供弹簧211第一端插入的嵌入孔212,在弹簧211被压缩或伸长的过程中,弹簧211第一端始终位于该嵌入孔212内,可有效防止该弹簧211从滑槽205内脱出。进一步的,还可以在该固定端盖209上设置供弹簧211第二端插入的插入孔或在固定端盖209上设置可插入至弹簧211第二端内的插入柱,实现对弹簧211第二端的保护。
优选的,该第一夹板214上与第二夹板207相对的一面上设有第一夹持锯齿215,该第二夹板207上与所述第一夹板214相对的一面上设有第二夹持锯齿216。通过设置第一夹持锯齿215和第二夹持锯齿216,在使用第一夹板214和第二夹板207夹持固定物体时,第一夹持锯齿215和第二夹持锯齿216可起到防脱作用。
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夹紧装置20夹紧固定物体时,在组装时,可先将弹簧211放置于嵌入孔212内,然后将滑块206从开口208处插入至滑槽205内,按压按钮210推动第二夹板207滑动至滑槽205第二端,之后将固定板213通过螺钉固定盖设于滑槽205第一端表面,使得第一夹板214固定于第二夹板207和滑槽205开口208之间,挡止该滑块206和第二夹板207从开口208处脱出至滑槽205外,同时滑块206和第二夹板207在弹簧211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推动第二夹板207向第一夹板214方向移动,实现第一夹板214和第二夹板207的弹性抵接。在需要夹持固定物体时,可按压按钮210,推动第二夹板207远离第一夹板214,此时弹簧211被压缩,第一夹板214和第二夹板207之间留出供固定物体卡入的缝隙,待固定物体卡入第一夹板214和第二夹板207之间的缝隙之后,松开按钮210,弹簧211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推动第二夹板207向第一夹板214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夹板214和第二夹板207夹紧固定物体。
如图4所示,该第一夹持部30为“L”形第一夹持部30,该第一夹持部30包括用于夹住终端设备第一侧边的第一竖直夹条301、固设于该第一竖直夹条301底端用于挡住终端设备底端的第一挡止部302、以及固设于该第一竖直夹条301顶端与该本体10第一侧连接的第一耳部303,该第二夹持部40包括用于夹住终端设备第二侧边的第二竖直夹条401、固设于该第二竖直夹条401底端用于挡住终端设备底端的第二挡止部402、以及固设于该第二竖直夹条401顶端与该本体10第二侧连接的第二耳部403。
具体的,该第一竖直夹条301和第二竖直夹条401形状为与终端设备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如:终端设备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长条平面状,则该第一竖直夹条301和第二竖直夹条401也为与之对应的长条平面状,若终端设备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向外凸起的“V”形状,则该第一竖直夹条301和第二竖直夹条401也为与之对应的“V”形状。同样的,该第一挡止部302与第一竖直夹条301底端垂直或呈一定夹角固定连接,该第一挡止部302用于在终端设备夹持于第一竖直夹条301和第二竖直夹条401之间时,包裹住终端设备底端第一侧。该第二挡止部402与第二竖直夹条401底端垂直或呈一定夹角固定连接,该第二挡止部402用于在终端设备夹持于第一竖直夹条301和第二竖直夹条401之间时,包裹住终端设备底端第二侧。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挡止部302和第二挡止部402可以相互连接形成一用于完全挡住终端设备底端的整体挡止部。
在夹持终端设备时,将终端设备放入第一夹持部30和第二夹持部40之间,第一竖直夹条301夹紧终端设备第一侧边,第二竖直夹条401夹紧终端设备第二侧边,该第一挡止部302兜住终端设备底端第一侧,该第二挡止部402兜住终端设备底端第二侧,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固定。
进一步的,为防止终端设备被夹伤或滑伤,该第一耳部303、第一竖直夹条301、和/或第一挡止部302内侧面垫设有第一胶垫304,该第二耳部403、第二竖直夹条401、和/或第二挡止部402内侧面垫设有第二胶垫404。该第一胶垫304粘设于第一耳部303、第一竖直夹条301、和/或第一挡止部302内侧面,该第二胶垫404粘设于第二耳部403、第二竖直夹条401、和/或第二挡止部402内侧面。优选的,该第一胶垫304垫设于第一竖直夹条301和第一挡止部302内侧面,该第二胶垫404垫设于第二竖直夹条401和第二挡止部402内侧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该第一耳部303与本体10第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该第二耳部403与本体10第二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为便于夹持不同宽度的终端设备,该第一耳部303顶端与本体10可转动连接,该第一耳部303底端与本体10之间设有推动该第一耳部303底端及第一竖直夹条301夹紧终端设备第一侧的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耳部403顶端与本体10可转动连接,该第二耳部403底端与本体10之间设有推动该第二耳部403底端及第二竖直夹条401夹紧终端设备第二侧的第三弹性元件。
具体的,该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一扭簧309,该第三弹性元件为第二扭簧409,该本体10上设有供第一耳部303顶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柱305、以及可供该第一扭簧309套接的第二轴柱308,该第一耳部303顶端设有可供第一轴柱305插入并与第一轴柱305转动连接的第一轴孔306,该第一耳部303底端固设有第一挡块307,该第一扭簧309在套接于该第二轴柱308上时,该第一扭簧309第一端与第一挡块307弹性抵接、并通过抵推第一挡块307带动第一耳部303底端及第一竖直夹条301夹紧终端设备第一侧,该第一扭簧309第二端固定于或抵接于该本体10内;该本体10上设有供第二耳部403顶端转动连接的第三轴柱405、以及可供第二扭簧409套接的第四轴柱408,该第二耳部403顶端设有可供第三轴柱405插入并与第三轴柱405转动连接的第二轴孔406,该第二耳部403底端固设有第二挡块407,该第二扭簧409在套接于第四轴柱408上时,该第二扭簧409第一端与第二挡块407弹性抵接、并通过抵推第二挡块407带动该第二耳部403底端及第二竖直夹条401夹紧终端设备第二侧,该第二扭簧409第二端固定于或抵接于该本体10内。
在夹持终端设备时,可向外抵推第一竖直夹条301和第二竖直夹条401,带动第一耳部303绕第一轴柱305转动、第二耳部403绕第二轴柱308转动,此时,第一扭簧309和第二扭簧409被转动压缩。在终端设备放置于第一夹持部30和第二夹持部40之间后,第一扭簧309和第二扭簧409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反向推动第一竖直夹条301和第二竖直夹条401夹紧终端设备两侧,实现对不同宽度大小的终端设备的夹持。
进一步的,为限制第一竖直夹条301和第二竖直夹条401的转动角度,该第一耳部303中部还设有第一条状弧形孔311,该本体10上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一条状弧形孔311内、并用于限制该第一夹持部30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柱310,该第二耳部403中部还设有第二条状弧形孔411,该本体10上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二条状弧形孔411内、并用于限制该第二夹持部40转动角度的第二限位柱410。
在第一耳部303绕第一轴柱305的转动过程中,第一限位柱310在第一条状弧形孔311内相对移动,在第一条状弧形孔311转动至第一端端部与第一限位柱310抵接时,第一耳部303停止转动,在第一条状弧形孔311转动至第二端端部与第一限位柱310抵接时,第一耳部303停止转动,形成限制第一耳部303及第一竖直夹条301转动的限制转动角度。同样的,在第二耳部403绕第二轴柱308的转动过程中,第二限位柱410在第二条状弧形孔411内相对移动,在第二条状弧形孔411转动至第一端端部与第二限位柱410抵接时,第二耳部403停止转动,在第二条状弧形孔411转动至第二端端部与第二限位柱410抵接时,第二耳部403停止转动,形成限制第二耳部403及第二竖直夹条401转动的限制转动角度。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终端夹持支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终端夹持支架100的基础上,该本体10内还固设有电路板108、设置于该电路板108上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与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09,该本体10边缘设有与该电路板108电连接的充电接口。优选的,该电路板108、无线充电控制电路、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09均固设于腔体101内,在安装完成后由装饰盖板103固定盖设。
用户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终端夹持支架100时,可将夹持支架100夹持于固定物体(如:汽车出风口)上,使用充电线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后插入至充电接口内,此时,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及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09电路导通,无线充电发射线圈109在检测到带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终端设备靠近时,通过无线充电的形式向终端设备进行充电,从而实现在夹持终端设备的同时对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终端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支架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背部的夹紧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第一侧边用于夹住终端设备第一侧的第一夹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第二侧边用于夹住终端设备第二侧的第二夹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与所述本体通过万向球结构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安装部、固设于所述安装部第一面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的球体、固设于所述安装部第二面的第一夹块、以及可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第二面并与所述第一夹块弹性抵接第二夹块,所述本体背部设有可供所述球体转动连接的容置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第二面表面设有可供所述第二夹块滑动的滑槽,所述第二夹块为“L”形夹块,所述第二夹块包括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的滑块、以及与所述滑块底端垂直固定连接并伸出至所述滑槽外的第二夹板,所述滑槽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部第一端端部并形成可供所述滑块插入或伸出的开口,所述滑槽第二端固设有用于挡止所述滑块第二端的固定端盖,所述滑块第一端从所述开口处伸出形成供用户按压推动所述第二夹板的按钮,所述滑块第二端与所述固定端盖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
所述第一夹块包括可固定盖设于所述滑槽第一端表面用于防止所述滑块从所述滑槽内脱出的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抵推所述第二夹板向所述第一夹板方向靠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滑块第二端设有供所述弹簧第一端嵌入的嵌入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为“L”形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用于夹住终端设备第一侧边的第一竖直夹条、固设于所述第一竖直夹条底端用于挡住终端设备底端的第一挡止部、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一竖直夹条顶端与所述本体第一侧连接的第一耳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用于夹住终端设备第二侧边的第二竖直夹条、固设于所述第二竖直夹条底端用于挡住终端设备底端的第二挡止部、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二竖直夹条顶端与所述本体第二侧连接的第二耳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部、第一竖直夹条、和/或第一挡止部内侧面垫设有第一胶垫,所述第二耳部、第二竖直夹条、和/或第二挡止部内侧面垫设有第二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部与所述本体第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耳部与所述本体第二侧固定连接;
或,所述第一耳部顶端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耳部底端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推动所述第一耳部底端及第一竖直夹条夹紧终端设备第一侧的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耳部顶端与所述本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耳部底端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推动所述第二耳部底端及第二竖直夹条夹紧终端设备第二侧的第三弹性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一扭簧,所述第三弹性元件为第二扭簧,所述本体上设有供第一耳部顶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柱、以及可供所述第一扭簧套接的第二轴柱,所述第一耳部顶端设有可供所述第一轴柱插入并与该第一轴柱转动连接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耳部底端固设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扭簧在套接于所述第二轴柱上时,所述第一扭簧第一端与第一挡块弹性抵接、并通过抵推所述第一挡块带动所述第一耳部底端及第一竖直夹条夹紧终端设备第一侧,所述第一扭簧第二端固定于或抵接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本体上设有供第二耳部顶端转动连接的第三轴柱、以及可供所述第二扭簧套接的第四轴柱,所述第二耳部顶端设有可供所述第三轴柱插入并与该第三轴柱转动连接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耳部底端固设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扭簧在套接于所述第四轴柱上时,所述第二扭簧第一端与第二挡块弹性抵接、并通过抵推所述第二挡块带动所述第二耳部底端及第二竖直夹条夹紧终端设备第二侧,所述第二扭簧第二端固定于或抵接于所述本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部中部还设有第一条状弧形孔,所述本体上设有可插入至所述第一条状弧形孔内、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夹持部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耳部中部还设有第二条状弧形孔,所述本体上设有可插入至所述第二条状弧形孔内、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夹持部转动角度的第二限位柱。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腔体、固设于所述腔体背面的背板、盖设于所述腔体正面的装饰盖板、以及盖设于所述背板外的固定盖,所述容置部设置于所述固定盖上并由所述固定盖向外凸出形成,所述容置部内垫设有在所述球体放置于所述容置部内时包裹住所述球体的橡胶帽,所述橡胶帽在所述固定盖固定盖设于所述背板上时与所述背板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第一面固设有凸出于所述安装部第一面的固定柱,所述球体与所述固定柱通过螺钉螺接,所述容置部底部设有可供所述固定柱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柱直径、且所述通孔直径小于所述球体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夹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固设有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电连接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述本体边缘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接口。
CN201821388846.7U 2018-08-28 2018-08-28 终端夹持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26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88846.7U CN209026413U (zh) 2018-08-28 2018-08-28 终端夹持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88846.7U CN209026413U (zh) 2018-08-28 2018-08-28 终端夹持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26413U true CN209026413U (zh) 2019-06-25

Family

ID=66875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8884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26413U (zh) 2018-08-28 2018-08-28 终端夹持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26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29767A1 (en) Vehicle Vent Clip Mount
CN204372498U (zh) 云台手持架
CN108194775A (zh) 一种齿轮传动型手机支撑装置
CN107968868A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09026413U (zh) 终端夹持支架
CN207599278U (zh) 一种齿轮传动型手机支撑装置
CN209787035U (zh) 一种便携式电源适配器
CN212604857U (zh) 一种多功能车载手机支架
CN206734203U (zh) 车载手机充电装置
CN211139195U (zh) 一种车载智能设备连接装置
CN210535895U (zh) 一种ffc连接器
CN207617633U (zh) 插入式手机支架
KR200468324Y1 (ko) 차량용 휴대 단말기 거치대
CN212519078U (zh) 一种车载多媒体播放器
CN207098218U (zh) 一种具有收纳功能的充电听歌两用的转接线
CN210224475U (zh) 一种伸缩连接器
CN101871484A (zh) 枢纽器
CN215451939U (zh) 一种基于万向调节接头的数据线
CN111082271B (zh) 一种多功能数据线
CN219535024U (zh) 一种防脱落的type-c数据线接头
CN207338830U (zh) 双向拉伸数据线连接结构及数据线收纳装置
CN205725073U (zh) 车载充电支架
CN215596848U (zh) 一种能够360度旋转的移动终端支架
CN213502143U (zh) 一种新型汽车方向盘线束固定装置
CN207652512U (zh) 伸缩式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