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16932U -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16932U
CN209016932U CN201821359797.4U CN201821359797U CN209016932U CN 209016932 U CN209016932 U CN 209016932U CN 201821359797 U CN201821359797 U CN 201821359797U CN 209016932 U CN209016932 U CN 209016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resistance
energy storage
controller circuitry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597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宝
万峰
陈光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astsoft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astsoft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astsoft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astsoft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597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16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16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16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储能及充电电感、续流二极管、储能及输出电容、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控制器电路,所述控制器电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源,并输出开关驱动信号至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开关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为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充电;所述续流二极管,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电路关断所述开关电路的状态下,控制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续流放电;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用于将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电压反馈至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用于充电产生电压信号并输出。应用上述电路,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是一种高频化电能转换装置,其功能是将一个位准的电压,通过不同形式的架构转换为用户端所需求的电压或电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开关电源已经成为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电源方式。
开关电源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其中BUCK拓扑结构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由于简单可靠、而且可以方便地用于非隔离及部分隔离方案,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BUCK拓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位于输入电源高电位侧的电控开关元件,脉冲式地输出能量至低压输出,同时通过输出反馈电路来调节开关工作来适应负载变化。由于是开关工作模式,电源效率要远优于线性稳压电源(LDO)。
在现有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中,非集成的基于BUCK拓扑结构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扩展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BUCK拓扑结构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储能及充电电感、续流二极管、储能及输出电容、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控制器电路,其中:所述控制器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口均耦接;所述控制器电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源,并输出开关驱动信号至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均耦接;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开关驱动信号和所述输入电压源,控制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为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充电;所述续流二极管,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开关电路、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均耦接;所述续流二极管,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电路关断所述开关电路的状态下,控制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续流放电;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二端口、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第一端口均耦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口、所述控制器电路均耦接;所述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第二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均接地;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用于将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电压反馈至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用于充电产生电压信号并输出。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非门、与非门、比较器、第一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电容,其中:所述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开关电路耦接,作为所述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均耦接;所述非门,所述非门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路、所述与非门的输出端均耦接,所述非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口耦接;所述与非门,所述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口均耦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第二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均接地;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开关电路均耦接。
可选地,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包括:并联的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其中: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口耦接,为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第一端口;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口耦接,为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第二端口。
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由三极管或者MOS管组成。
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PNP三极管和第二PNP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PNP三极管,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均耦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控制器电路耦接,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所述第二PNP三极管,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电路耦接。
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PMOS管;所述PMOS管的源极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所述PMOS管的栅极通过其对应的驱动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路耦接,所述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均耦接,所述PMOS管的衬底与所述PMOS管的源极耦接。
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NPN三极管和第三PNP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NPN三极管,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控制器电路耦接,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耦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均耦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电路耦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二NPN三极管、第三NPN三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均耦接;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基极耦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耦接;所述第三NPN三极管,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均耦接,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口耦接;所述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均耦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第二端口均接地。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耦接。
可选地,所述开关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均耦接,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第二端口均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储能及充电电感、续流二极管、储能及输出电容、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控制器电路,通过利用控制器电路、开关电路、储能及充电电感、储能及输出电容等元件的特性完成整个工作过程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了硬件成本。此外,通过将控制器电路与开关电路、储能及充电电感、储能及输出电容等组成的工作电路结合在一起,类似于一个与工作电路参数同步自适应的开关振荡器,方便工程师根据应用需求自由配置和二次设计,可扩展性好。
进一步,开关电路仅采用三极管或者MOS管作为核心元件,简单易用,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进一步,控制器电路仅采用几个三极管作为核心元件,简单易用,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进一步,在控制器电路中,增加第七电阻,可以方便工程师调整滞回电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达林顿结构的三极管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中,非集成的基于BUCK拓扑结构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扩展性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控制器电路、开关电路、储能及充电电感、储能及输出电容等元件的特性完成整个工作过程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了硬件成本。通过将控制器电路与开关电路、储能及充电电感、储能及输出电容等组成的工作电路结合在一起,类似于一个与工作电路参数同步自适应的开关振荡器,方便工程师根据应用需求自由配置和二次设计,可扩展性好。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路11、储能及充电电感L、续流二极管D0、储能及输出电容C0、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以及控制器电路12,其中:
所述控制器电路12,与所述开关电路11耦接、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L的第一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D0的阴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口、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口均耦接;所述控制器电路12,用于接收输入电压源VIN,并输出开关驱动信号至所述开关电路11。
所述开关电路11,与所述控制器电路12、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L的第一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D0的阴极均耦接;所述开关电路11,用于接收所述开关驱动信号和所述输入电压源VIN,控制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L为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C0充电。
所述续流二极管D0,所述续流二极管D0的阴极与所述开关电路11、所述控制器电路12、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L的第一端口均耦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电路12关断所述开关电路11的状态下,控制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L续流放电。
所述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L的第二端口、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C0的第一端口均耦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口、所述控制器电路12均耦接。
所述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控制器电路12、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C0的第二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D0的阳极均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四电阻R4,用于将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C0的电压反馈至所述控制器电路12。
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C0,用于充电产生电压信号并输出信号VOUT。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C0可以由一个电容组成,也可以由多个电容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C0包括:并联的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其中: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口耦接,为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C0的第一端口;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口耦接,为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C0的第二端口。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开关电路11可以由三极管组成,也可以由MOS管组成。
开关电路11仅采用三极管或者MOS管作为核心元件,简单易用,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开关电路11可以采用达林顿结构的三极管组成。
参见图4,(1)、(2)、(3)和(4)分别对应四种典型的达林顿结构的三极管,其中结构(1)和结构(2)可以直接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路11。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4中(2)所示,所述开关电路11包括:第一PNP三极管P1和第二PNP三极管P2,其中:
P1的集电极与P2的集电极、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L的第一端口、所述控制器电路12、所述续流二极管D0的阴极均耦接;P1的基极与P2的发射极耦接;P1的发射极与所述控制器电路12耦接,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
P2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电路12耦接。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中(1)所示,所述开关电路11包括:第一NPN三极管N1和第三PNP三极管P3,其中:
N1的集电极与P3的发射极、所述控制器电路12耦接,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信;N1的基极与P3的集电极耦接;N1的发射极与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L的第一端口、所述控制器电路12、所述续流二极管D0的阴极均耦接。
P3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电路12耦接。
对于图4中的(3)和(4),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简单修改,也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路11,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开关电路11包括:PMOS管M1及其对应的驱动电路51,M1的源极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M1的栅极通过其对应的驱动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路12耦接,M1的漏极与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L的第一端口、所述控制器电路12、所述续流二极管D0的阴极均耦接,M1的衬底与M1的源极耦接。
所述驱动电路51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开关电路11还可以仅由一个PNP三极管组成,即所述开关电路11包括:第四PNP三极管,所述第四PNP三极管的连接关系与所述PMOS管的连接关系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当控制器电路12接收输入电压源时,产生开关驱动信号并输出至开关电路11;开关电路控制储能及充电电感L为储能及输出电容C0充电;储能及输出电容C0充电产生电压信号并输出,同时通过R3和R4分压后,反馈至控制器电路12,使得控制器电路12关断开关电路11;当控制器电路12关断开关电路11后,续流二极管D0控制储能及充电电感L续流放电。通过将控制器电路与工作电路结合在一起,类似于一个与工作电路参数同步自适应的开关振荡器,对于输入电源和输出负载都体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
应用上述开关电源控制电路,通过利用控制器电路、开关电路、储能及充电电感、储能及输出电容等元件的特性完成整个工作过程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了硬件成本。此外,通过将控制器电路与开关电路、储能及充电电感、储能及输出电容等组成的工作电路结合在一起,类似于一个与工作电路参数同步自适应的开关振荡器,方便工程师根据应用需求自由配置和二次设计,可扩展性好。
上述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既有电流反馈控制,又有电压反馈控制,稳定可靠,对于各种输入输出条件的适应性优良。而且在效率、电路保护和启动等诸性能方面有极大的优化改进潜力。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参见图2,所述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电路20、开关电路24、储能及充电电感L、续流二极管D0、储能及输出电容C0、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所述控制器电路20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非门21、与非门22、比较器23、第一二极管D1、第一稳压二极管Z1、第一电容C1,所述开关电路24包括:第四PNP三极管,其中:
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L、所述续流二极管D0、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C0、所述第三电阻R3、所述第四电阻R4的连接关系和功能参见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开关电路24(所述第四PNP三级管的发射极)耦接,作为所述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源VIN,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所述比较器23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与非门22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均耦接。
所述非门21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路24(所述第四PNP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与非门22的输出端均耦接,所述非门2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口耦接。
所述与非门22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比较器23的输出端耦接。
所述比较器23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口、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口均耦接。
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口、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C0的第二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D0的阳极均接地(GND)。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L的第一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D0的阴极、所述开关电路24(所述第四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均耦接。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参见图3,所述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路31、控制器电路32、储能及输出电容33、储能及充电电感L、续流二极管D0、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所述开关电路31包括:第一NPN三极管N1和第三PNP三极管P3,所述控制器电路3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二NPN三极管N2、第三NPN三极管N3、第二二极管D2、第二稳压二极管Z2、第二电容C2,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33包括:并联的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其中:
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L、所述续流二极管D0、所述第三电阻R3、所述第四电阻R4的连接关系和功能参见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NPN三极管N1的集电极、所述第三PNP三级管P3的发射极耦接,用于接收输入电压源VIN;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第三NPN三极管N3的集电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N2的基极均耦接。
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PNP三级管P3的基极耦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NPN三极管N2的集电极耦接。
所述第三NPN三极管N3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NPN三极管N2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Z2的阴极均耦接,所述第三NPN三极管N3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口、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口耦接。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控制器电路32还可以包括:第七电阻R7,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NPN三极管N3的发射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N2的发射极耦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耦接。
通过第七电阻R7,可以方便工程师调整滞回电压,例如,方便工程师调整,以增加滞回电压。
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一NPN三极管N1的发射极、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L的第一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D0的阴极均耦接。
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Z2的阳极与D0的阳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口、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33的第二端口均接地(GND)。
所述第一NPN三极管N1的基极与所述第三PNP三级管P3的集电极耦接。
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口耦接,为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33的第一端口,输出电压信号VOUT;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口耦接,为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33的第二端口。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控制器电路32还可以包括: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NPN三极管N1的集电极、所述第三PNP三级管P3的发射极均耦接,用于接收输入电压源VIN;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续流二极管D0的阳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口、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33的第二端口均接地(GND)。
本实施例中,本电源开关电路的电流开关振荡反馈环的工作流程如下:
当输入电压VIN上电后,通过第一电阻R1开通第二NPN三极管N2,进而通过第二电阻R2开通由第一NPN三极管N1和第三PNP三级管P3组成的达林顿三极管,再通过储能及充电电感L为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充电。
随着开通的持续,第一NPN三极管N1与第三PNP三级管P3组成的达林顿管上的电流会逐步增加,增加速率取决于储能及充电电感L的大小和其上电压差,而根据三极管的伏安特性,I_FB点的电位必然被驱动拉低,从而使第二电容C2自然输出放电电流I-dc,而流经第一电阻R1的电流一旦开始被I-dc分流则会使流经SW点的开通驱动电流减少,最终形成关断正反馈进一步加快上述关断过程。
正反馈完全关断后,由于储能及充电电感L通过续流二极管D0续流作用,SW点电位被钳位至接近GND,从而持续维持关断状态,直至电感中电流放完。
重复上述循环,再开通时第二电容C2的充电电流将促使开通过程进入正反馈开通激励。如此往复,每次开关过程都是稳定快速的正反馈过程,而宏观时间域上又将电流动态限制在一个稳定的最大平均值上。
电压开关振荡反馈环的工作流程如下:
如上所述,当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输出的电压VOUT充满至预期输出电压,则经过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分压反馈输出的V_FB点电位将抬高至足以驱动第三NPN三极管N3,然后拉低SW点电位从而关断开关电路。
而开关电路开始关断时,由于流经第二稳压二极管Z2和其串联第七电阻R7上的电流减少,将使过压参考电位V-REF降低,从而形成滞回比较器效果,促使关断过程进入正反馈关断激励。
由于滞回电压存在,使得关断完成后,还需要输出电容继续放电一段时间,使V_FB点电位达到滞回比较器的下限参考值,才能逐步释放第三NPN三极管N3至截止状态,从而再次驱动第二NPN三极管N2到第三PNP三级管P3和第一NPN三极管N1的开通过程,一旦开始进入开通过程,则流经第二稳压二极管Z2和其串联电阻R7上的电流增加,将抬高参考电压V-REF,进一步促使第三NPN三极管N3至截止状态,促使开通过程进入开通正反馈激励。
如此循环,形成电压开关振荡反馈环。在宏观时间域上动态维持输出电压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两个振荡环在运行时都不是孤立作用,而是相互激励,又相互保护,共同达成一个稳定高效的BUCK拓扑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同时这个电路充分利用了拓扑回路上的电感、二极管和输出电容等元件的特性完成整个工作过程控制,最大程度地节约了硬件成本。
在上述开关电源控制电路中,控制器电路仅采用几个三极管作为核心元件,简单易用,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路、储能及充电电感、续流二极管、储能及输出电容、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控制器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器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口均耦接;所述控制器电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源,并输出开关驱动信号至所述开关电路;
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均耦接;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开关驱动信号和所述输入电压源,控制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为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充电;
所述续流二极管,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开关电路、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均耦接;所述续流二极管,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电路关断所述开关电路的状态下,控制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续流放电;
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二端口、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第一端口均耦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口、所述控制器电路均耦接;
所述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第二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均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用于将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电压反馈至所述控制器电路;
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用于充电产生电压信号并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非门、与非门、比较器、第一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电容,其中:
所述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开关电路耦接,作为所述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均耦接;
所述非门,所述非门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路、所述与非门的输出端均耦接,所述非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口耦接;
所述与非门,所述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耦接;
所述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口均耦接;
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第二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均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开关电路均耦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由三极管或者MOS管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PNP三极管和第二PNP三极管,其中:
所述第一PNP三极管,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均耦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控制器电路耦接,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
所述第二PNP三极管,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电路耦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PMOS管及其对应的驱动电路;
所述PMOS管的源极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所述PMOS管的栅极通过其对应的驱动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路耦接,所述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储能及
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均耦接,所述PMOS管的衬底与所述PMOS管的源极耦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NPN三极管和第三PNP三极管,其中:
所述第一NPN三极管,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控制器电路耦接,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耦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控制器电路、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均耦接;
所述第三PNP三极管,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电路耦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二NPN三极管、第三NPN三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二电容,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均耦接;
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基极耦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耦接;
所述第三NPN三极管,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均耦接,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口耦接;
所述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储能及充电电感的第一端口、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均耦接;
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第二端口均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耦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电容;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均耦接,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源;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口、所述储能及输出电容的第二端口均接地。
CN201821359797.4U 2018-08-22 2018-08-22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Active CN209016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9797.4U CN209016932U (zh) 2018-08-22 2018-08-22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9797.4U CN209016932U (zh) 2018-08-22 2018-08-22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16932U true CN209016932U (zh) 2019-06-21

Family

ID=66831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59797.4U Active CN209016932U (zh) 2018-08-22 2018-08-22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169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4346A (zh) * 2019-12-17 2020-04-24 郑州嘉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宽范围输入电压的线性电源电路
CN113541462A (zh) * 2020-04-20 2021-10-22 西安鼎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高压启动电路以及开关电源电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4346A (zh) * 2019-12-17 2020-04-24 郑州嘉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宽范围输入电压的线性电源电路
CN111064346B (zh) * 2019-12-17 2021-06-18 郑州嘉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宽范围输入电压的线性电源电路
CN113541462A (zh) * 2020-04-20 2021-10-22 西安鼎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高压启动电路以及开关电源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5199B (zh) 逆变装置
CN101552560B (zh) 一种开关稳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13587A (zh) 一种数模混合调光的led驱动电路
CN103354685B (zh) 一种led驱动芯片
CN104319983B (zh) 一种用于开关电源中的源极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05657903A (zh) 一种用于led的混合调光电路及混合调光方法
CN209016932U (zh)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CN105281568A (zh) 降压电路
CN102594136A (zh) Dc-dc 转换器
CN105553259B (zh) 自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开关电路
CN104184319A (zh) 电荷泵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1267123B (zh) 一种稳压电源
CN204031553U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其软启动电路
CN106804072A (zh) 一种led恒流驱动系统及其恒流控制电路
CN213637495U (zh) 一种基于buck电路的恒流充电电路
CN104023445B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
CN204244075U (zh) 带有频率补偿装置的电源转换系统
CN203014698U (zh) 一种高功率因数恒流控制电路
CN105099172B (zh) 一种新型的脉冲频率调制的开关电源
CN102123553A (zh) 一种cot模式led照明驱动电路
CN202840921U (zh) 一种新型高压恒流器及应用该高压恒流器的开关电源
CN102958258B (zh) 一种高功率因数恒流驱动电路
CN202931189U (zh) 一种电机驱动器的电荷泵电路
CN201422074Y (zh) 一种开关电源
CN105337496A (zh) 基于压控振荡器的脉冲频率调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