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12700U - 支撑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支撑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12700U
CN209012700U CN201821610003.7U CN201821610003U CN209012700U CN 209012700 U CN209012700 U CN 209012700U CN 201821610003 U CN201821610003 U CN 201821610003U CN 209012700 U CN209012700 U CN 209012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
supporting plate
limit
fram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100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荣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angrong Fash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angrong Fash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angrong Fash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angrong Fash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100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12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12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12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架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支撑架结构,包括承托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的承托板、对承托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板以及对支撑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板,支撑板与承托板通过第一铰接点铰接连接,限位板与承托板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连接;限位板摆动至抵接支撑板时,支撑板与承托板的相对角度固定;通过支撑板支撑承托板,从而使承托板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以供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放置,以便供人使用方便,而在承托板上设置的限位板,将限位板抵接支撑板,使支撑板不易再次摆动,这时,支撑板与承托板的相对角度保持固定,以稳定支撑上述平板设备,即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承托板也不易倾倒,保证承托板的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Description

支撑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支撑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使用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时,往往需要根据使用者的坐姿或视角,对上述平板设备的角度进行改变,从而使使用者使用舒适,并且,避免产生一些不良的健康影响。
现有技术中,为了调整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的倾斜角度,一般在平板设备的背部设置有承托架,在承托架的底部设有与承托架铰接的支撑架,通过改变支撑架的角度进而对设备的倾斜角度进行改变。
但是,在使用时间过长后,往往会导致支撑架与承托架之间的铰接结构松弛,这样,在使用过程中,承托架不易稳定支撑承托架,易使承托架向下倾倒,难以撑起平板设备并保持其倾斜角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撑架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承托架不易稳定撑起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支撑架结构,包括承托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的承托板、对承托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板以及对支撑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承托板通过第一铰接点铰接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承托板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连接;所述限位板摆动至抵接所述支撑板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承托板的相对角度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板的具有支撑承托板的底端,沿远离所述承托板底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二铰接点依序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板具有限位凸起,且当所述限位凸起置于所述限位孔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承托板的相对角度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沿远离所述承托板的方向上,所述限位孔间隔排列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板的中部具有贯通所述承托板的通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通腔的侧壁,且所述支撑板可摆动至所述通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铰接点位于所述通腔的侧壁,且所述限位板可摆动至所述通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板具有承托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的承托端面,所述承托板的承托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滑垫。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板的承托端面的底部设置有承托垫,且所述承托垫朝远离所述承托板的方向凸出形成承托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支撑架结构,通过支撑板支撑承托板,从而使承托板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以供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放置,以便供人使用方便,而在承托板上设置的限位板,将限位板抵接支撑板,使支撑板不易再次摆动,这时,支撑板与承托板的相对角度保持固定,以稳定支撑上述平板设备,即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承托板也不易倾倒,保证承托板的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承托架不易稳定撑起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结构的支撑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结构的叠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结构的各个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支撑架结构,通过额外设置的限位板13,在支撑板12支撑承托板11时,限定支撑板12与承托板11之间的相对角度,从而保持支撑板12支撑稳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结构,包括承托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的承托板11、对承托板11进行支撑的支撑板12以及对支撑板12进行限位的限位板13,支撑板12与承托板11通过第一铰接点122铰接连接,限位板13与承托板11通过第二铰接点132铰接连接;限位板13摆动至抵接支撑板12时,支撑板12与承托板11的相对角度固定。
这样,通过支撑板12支撑承托板11,从而使承托板11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以供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放置,以便供人使用方便,而在承托板11上设置的限位板13,将限位板13抵接支撑板12,使支撑板12不易再次摆动,这时,支撑板12与承托板11的相对角度保持固定,以稳定支撑上述平板设备,即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承托板11也不易倾倒,保证承托板11的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上述支撑板12以及限位板13均呈大面积板状结构,这样,保证了其支撑强度,避免断裂。
并且,为了实现限位板13稳定抵接支撑板12,承托板11的具有支撑承托板11的底端,沿远离承托板11底端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铰接点122以及第二铰接点132依序布置,即在将承托板11放置时,限位板13位于支撑板12的上方,这样由于重力作用,限位板13会向下摆动,这样,通过限位板13的抵接,将支撑板12卡住,从而实现支撑板12与承托板11相对角度的稳定固定。
另外,支撑板12具有限位孔121,限位板13具有限位凸起131,且当限位凸起131置于限位孔121时,支撑板12与承托板11的相对角度固定,这样,在限位板13抵接支撑板12时,同时,通过限位板13的限位凸起131卡嵌进限位孔121内,使限位板13不易摆动,限位板13与支撑板12同时相对固定,从而使承托板11的倾斜角度稳定,支撑板12支撑稳定。
具体的,上述限位孔121的数量为多个,且沿远离承托板11的方向上,限位孔121间隔排列布置,即限位板13以及支撑板12可分别相对承托板11摆动至不同位置,使限位凸起131分别置于不同的限位孔121内,从而实现承托板11与支撑板12之间不同的相对角度,以得到承托板11不同的水平放置角度,供人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上述限位孔121呈条形孔,且沿垂直于上述限位孔121的排列方向布置,对应的,限位凸起131呈条形凸起,以便限位凸起131稳定置入限位孔121内,不易断裂。
另外,承托板11的中部具有贯通承托板11的通腔111,即在将平板设备放置于承托板11上时,承托板11的通腔111置于平板设备的后部,通过通腔111可以供平板设备进行散热,能够有效提高平板设备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点122位于通腔111的侧壁,且支撑板12可摆动至通腔111内,即在不使用时,支撑板12摆动至通腔111内,以便于存放。
其次,第二铰接点132位于通腔111的侧壁,且限位板13可摆动至通腔111内,即在不使用时,限位板13摆动至通腔111内,以便于存放。
这样,上述支撑板12以及限位板13可以同时置于通腔111内,处于叠合状态,这样,在存放时减少了其占用空间,同时便于携带。
另外,通腔111的侧壁朝内突出有环状凸起,在上述限位板13以及支撑板12摆动至通腔111内时,可以通过环状凸起限制其越过通腔111,保持存放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稳定安装上述支撑板12以及限位板13,在承托板11的两侧分别具有回形槽,在回型槽内安设有回形架,回形架的两端分别穿设进支撑板12以及限位板13内形成第一铰接点122以及第二铰接点132,即两侧的回形架分别固定支撑板12以及限位板13,从而实现支撑板12以及限位板13与承托板11之间的铰接连接。
此外,承托板11具有承托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的承托端面,承托板11的承托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滑垫14,通过两侧的防滑垫14保持平板设备稳定,不易移位。
并且,承托板11的承托端面的底部设置有承托垫15,且承托垫15朝远离承托板11的方向凸出形成承托凸起151,通过承托凸起151对平板设备的抵接,从而稳定托起上述平板设备。
本实施例所给出的防滑垫14以及承托垫15均为硅胶材料,这样,承托垫15以及防滑垫14同时可防止平板设备滑动,保持承托稳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托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的承托板、对承托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板以及对支撑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承托板通过第一铰接点铰接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承托板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连接;所述限位板摆动至抵接所述支撑板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承托板的相对角度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的具有支撑承托板的底端,沿远离所述承托板底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铰接点以及所述第二铰接点依序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板具有限位凸起,且当所述限位凸起置于所述限位孔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承托板的相对角度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沿远离所述承托板的方向上,所述限位孔间隔排列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的中部具有贯通所述承托板的通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通腔的侧壁,且所述支撑板可摆动至所述通腔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点位于所述通腔的侧壁,且所述限位板可摆动至所述通腔内。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具有承托笔记本或手写板等平板设备的承托端面,所述承托板的承托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滑垫。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的承托端面的底部设置有承托垫,且所述承托垫朝远离所述承托板的方向凸出形成承托凸起。
CN201821610003.7U 2018-09-29 2018-09-29 支撑架结构 Active CN209012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0003.7U CN209012700U (zh) 2018-09-29 2018-09-29 支撑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0003.7U CN209012700U (zh) 2018-09-29 2018-09-29 支撑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12700U true CN209012700U (zh) 2019-06-21

Family

ID=66835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10003.7U Active CN209012700U (zh) 2018-09-29 2018-09-29 支撑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127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0675A (zh) * 2020-06-16 2020-09-29 东莞市奇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0675A (zh) * 2020-06-16 2020-09-29 东莞市奇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34064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upporting component
CN209012700U (zh) 支撑架结构
JP2015087908A (ja) 電子機器用スタンド
CN103793005A (zh) 具有键盘的保护壳
US6508451B1 (en) Accessory support apparatus for hand held device
CN105164604B (zh) 具有可延展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
CN211583956U (zh) 一种老年病人助翻身护理垫
US20050263666A1 (en) Device for holding a portable computer for operation in a supine position
EP1113354A3 (en) Bilateral monitor
KR102025104B1 (ko) 휴대가 가능한 높이조절 받침대
CN207814871U (zh) 一种支架和显示装置
CN207094100U (zh) 一种数码支架及多角度双面可支撑结构
KR101009572B1 (ko) 노트북 거치대
KR20120037056A (ko) 노트북 받침대 겸용 마우스 보드
CN210835789U (zh) 一种输入器件
CN210581581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照明床桌
CN101192453B (zh) 具有多功能底座的平面显示器
CN208901017U (zh) 一种多支架可调角度的保护套
KR20120002570U (ko) 독서대
CN206973199U (zh) 一种便于放置的显示器底座
CN217131034U (zh) 一种带书架的台灯
CN218185779U (zh) 一种具备调节功能的阅读架
CN206696763U (zh) 笔记本电脑
CN204740552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CN210402146U (zh) 一种教学用带支架的平板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