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02648U - 蓄水池底吸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水池底吸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02648U
CN209002648U CN201821444300.9U CN201821444300U CN209002648U CN 209002648 U CN209002648 U CN 209002648U CN 201821444300 U CN201821444300 U CN 201821444300U CN 209002648 U CN209002648 U CN 209002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king tube
dirt sucking
punching
suction device
sewage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443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文萱
陈雯雯
吕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4443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02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02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026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水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水池底吸污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即,现有蓄水池池底污物排放效率低从而间接增加换水量和成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蓄水池底吸污装置,该装置包括主吸污管和至少一个连接到主吸污管的外壁的打孔吸污管,主吸污管的第一端封闭,第二端与蓄水池底部的排污通道连通,打孔吸污管与主吸污管连通,打孔吸污管上设置有贯通或非贯通结构的多个吸污孔。使用时,污物通过吸污孔进入打孔吸污管,进而流入主吸污管从而经排污通道排出蓄水池,在排水的同时将底层污物排出蓄水池外,实现在排放同样的水量的前提下,带走更多的污物,从而减少污物对水体的污染,提高污物排放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蓄水池底吸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水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水池底吸污装置。
背景技术
蓄水池中的植物残渣、废物和沉淀物经常会堆积在底部,形成一层有利于有害细菌滋生的淤泥。尤其在水产养殖领域中,养殖池底粪便等污物大量堆积,细菌滋生污染水质,不利于养殖产品高质量生长。每个养殖池每天都需要通过定时大量放水来保证养殖池内水质优良,降低因集约化养殖导致的排放物对水质的污染,这是一个必须的养殖环节。但是,传统的排污方式只是一个简单的管道,没有任何特殊设计,导致排走同样的水量,带走的底层污物却不多。污物排放效率低,从而间接增加换水量,增加养殖成本。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蓄水池底吸污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蓄水池池底污物排放效率低从而间接增加换水量和成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蓄水池底吸污装置,该吸污装置包括主吸污管和至少一个连接到所述主吸污管的外壁的打孔吸污管,所述主吸污管的第一端封闭,第二端与所述蓄水池底部的排污通道连通,所述打孔吸污管与所述主吸污管连通,所述打孔吸污管上设置有贯通或非贯通结构的多个吸污孔,使用时,在排污操作的负压作用下,污物通过所述吸污孔进入所述打孔吸污管,进而流入所述主吸污管从而经由所述排污通道排出所述蓄水池。
在上述吸污装置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打孔吸污管连接到所述主吸污管的第二端的外壁上。
在上述吸污装置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吸污装置包括多个所述打孔吸污管,多个所述打孔吸污管绕所述主吸污管的外周均匀分布。
在上述吸污装置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主吸污管的长度设置为30-40cm。
在上述吸污装置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主吸污管的直径设置为20-30cm。
在上述吸污装置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打孔吸污管的直径设置为3-6cm。
在上述吸污装置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打孔吸污管上的吸污孔等间距分布,其间隔为1cm。
在上述吸污装置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打孔吸污管上的吸污孔为圆孔,其直径为1cm。
在上述吸污装置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蓄水池为水产养殖池。
在上述吸污装置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主吸污管和/或所述打孔吸污管采用PVC制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吸污管和至少一个连接到主吸污管的外壁的打孔吸污管,使打孔吸污管附近的污物在排污操作的负压作用下,通过吸污孔进入打孔吸污管,进而流入主吸污管,从而经由排污通道排出蓄水池。也就是说,通过设置从主吸污管的外壁径向延伸的打孔吸污管,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的单个吸污口扩展成多个,并且分布到蓄水池底的各个部位,从而在排放同样的水量的前提下,带走更多的污物,提高污物排放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以水产养殖池为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产养殖池底吸污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产养殖池底吸污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明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这里是结合水产养殖池来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可以用于其他用途的蓄水池,只要该蓄水池池底有大量污物堆积需要经常清理,这种应用对象的调整并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产养殖池底吸污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产养殖池底吸污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水产养殖池底吸污装置包括主吸污管1和至少一个打孔吸污管2,打孔吸污管2连接在主吸污管1的外壁上,并且打孔吸污管2与主吸污管1相连贯通。其中,主吸污管1的第一端11设置为封闭端,主吸污管1的第二端12设置为开放端,第二端12能够与水产养殖池底部的排污通道连通(图中未示出排污通道)。如图1所示,打孔吸污管2上设置有多个吸污孔21,吸污孔21为贯通孔或非贯通孔均可,优选的是采用非贯通结构,这样可以使负压吸污效应最佳。在吸污装置使用时,主吸污管1的第二端12置于水产养殖池底部,在排污操作的负压作用下,污物随水流通过吸污孔21进入打孔吸污管2,进而流入主吸污管1从而经由排污通道排出水产养殖池。
由于水产养殖池中食物残渣、动物粪便等污物大多沉积于养殖池底部,优选的是将打孔吸污管2连接到主吸污管1的第二端12的外壁上,使打孔吸污管2上的吸污孔21尽量靠近池底,以便更接近池底污物,从而使用相同水量,排出更多污物,提高排污效率。可以理解的是,打孔吸污管2可以以螺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主吸污管1的外壁上,也可以以铰接等方式非固定连接于主吸污管1的外壁上。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由于水产养殖池面积较大,吸污装置可以设置多个打孔吸污管,并围绕主吸污管1的外壁周围均匀分布。举例如下,如图1中所示,吸污装置包括第一打孔吸污管2、第二打孔吸污管3、第三打孔吸污管4和第四打孔吸污管5,第一打孔吸污管2、第二打孔吸污管3、第三打孔吸污管4和第四打孔吸污管5彼此相邻且相互间隔90°均匀分布在主吸污管1的第二端12的外壁上。关于这点,需要指出的是,打孔吸污管的数量以及是否均匀分布都不应该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对象或场景的变化来对此进行调整。例如,根据池底的污物分布情况,打孔吸污管的数量可以多于四个或少于四个,可以在一侧分布更多的打孔吸污管(例如在倾斜池底的低位侧),在另一侧分布较少的打孔吸污管(例如在倾斜池底的高位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水产养殖池中的排污通道为设置在池底的排水管,例如,排水管直径18-20cm,高出池底20-30cm。优选地,主吸污管1的长度设置为30-40cm,直径设置为20-30cm;相应地,第一打孔吸污管2、第二打孔吸污管3、第三打孔吸污管4和第四打孔吸污管5的直径设置为3-6cm。虽然实施例中未对打孔吸污管的长度进行限定,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主吸污管1的长度、直径;第一打孔吸污管2、第二打孔吸污管3、第三打孔吸污管4和第四打孔吸污管5的直径、长度,根据所使用的场景可以灵活地设置,以便全方位、无死角地排出池底的污物,这些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范围。
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打孔吸污管2上的吸污孔21等间距分布,其间隔为1cm;吸污孔21为圆孔,其直径为1cm。优化地,吸污孔21的轴线方向与池底成一定角度设置,换言之,为避免堵塞,吸污孔21的轴线不与池底垂直设置,即,吸污孔21不与池底表面贴合,也不垂直朝上,而是设置在打孔吸污管2的侧面,紧邻池底表面,以便最大程度吸取池底的污物。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吸污孔21的直径、间距及分布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场景灵活布置。
作为示例,本实用新型的主吸污管1和/或打孔吸污管2可以采用PVC制成,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合适的材料,如耐腐蚀金属材料等。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例如,打孔吸污管的数量不只局限为四个,可以根据水产养殖池的大小、形状自行设置;打孔吸污管上排污孔的位置、大小都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节,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蓄水池底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装置包括主吸污管和至少一个连接到所述主吸污管的外壁的打孔吸污管,所述主吸污管的第一端封闭,第二端与所述蓄水池底部的排污通道连通,所述打孔吸污管与所述主吸污管连通,所述打孔吸污管上设置有贯通或非贯通结构的多个吸污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池底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吸污管连接到所述主吸污管的第二端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水池底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装置包括多个所述打孔吸污管,多个所述打孔吸污管绕所述主吸污管的外周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水池底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污管的长度设置为30-40c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水池底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污管的直径设置为20-30c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水池底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吸污管的直径设置为3-6c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水池底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吸污管上的吸污孔等间距分布,其间隔为1c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水池底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吸污管上的吸污孔为圆孔,其直径为1c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水池底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为水产养殖池。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水池底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污管和/或所述打孔吸污管采用PVC制成。
CN201821444300.9U 2018-09-05 2018-09-05 蓄水池底吸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02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44300.9U CN209002648U (zh) 2018-09-05 2018-09-05 蓄水池底吸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44300.9U CN209002648U (zh) 2018-09-05 2018-09-05 蓄水池底吸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02648U true CN209002648U (zh) 2019-06-21

Family

ID=66832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4430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02648U (zh) 2018-09-05 2018-09-05 蓄水池底吸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02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9080B (zh) 一种网箱污物收集装置
CN204244906U (zh) 鳗鱼养殖装置
WO2018232543A1 (es) Jaula de cultivo de peces flotante, cerrada, autosoportante que comprende una membrana tubular de polímero de alta resistencia mecánica y baja adherencia al biofouling y sistema de jaulas de cultivo de peces
CN206284092U (zh) 一种多功能家禽养殖箱
CN206472668U (zh) 流水池塘养殖排污系统
CN209002648U (zh) 蓄水池底吸污装置
CN109836023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8566913A (zh) 一种池塘循环流水正方形养殖槽系统
CN104365514A (zh) 一种鳗鱼工厂化养殖系统
CN209234690U (zh) 一种隐藏式循环过滤鱼缸
CN107296000A (zh) 鱼粪收集装置
CN204244924U (zh) 用于鳗鱼养殖的净化系统
CN207484656U (zh) 蓄水池自动排污装置
CN206629769U (zh) 一种自沉淀鱼缸
CN203924313U (zh) 易清理地漏
CN203977542U (zh) 地漏
CN207505747U (zh) 集污式水生动物流水循环养育池
CN208814766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06259138A (zh) 一种圆形鱼苗培育缸排水装置
CN207083875U (zh) 一种便于集污和排污的桌面鱼缸
CN104996354A (zh) 一种生态环保的循环养殖系统
CN106592712B (zh) 储水浇灌装置
CN205018088U (zh) 一种生态环保的循环养殖系统
CN211407293U (zh) 一种低成本鱼苗标粗鱼池
CN220545655U (zh) 一种鱼类循环养殖车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