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89431U - 一种可升降折起的病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升降折起的病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89431U
CN208989431U CN201820908893.3U CN201820908893U CN208989431U CN 208989431 U CN208989431 U CN 208989431U CN 201820908893 U CN201820908893 U CN 201820908893U CN 208989431 U CN208989431 U CN 208989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eat plate
hospital bed
bed
backres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088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钱芳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钱芳 filed Critical 钱芳
Priority to CN2018209088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89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89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894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升降折起的病床,包括:床架和依次活动设置在床架上的三段床板,分别为对应背部的背靠板、对应臀部的坐板以及对应小腿和足部的脚踩板;三段床板的背面均连接有伸缩装置;两侧均设有若干条固定带;背靠板靠近坐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转轴固定于床架上且与病床的较短侧边平行,背靠板在伸缩装置的作用下可绕转轴旋转,从而使背靠板与坐板之间具有一空隙;坐板靠近背靠板一侧铰接在床架上,坐板在伸缩装置的作用下可绕铰接处旋转;床尾处两个床腿沿竖直方向分别设有滑槽,脚踩板可沿滑槽上下滑动。本实用新型使患者取坐位时不会被往下滑落,同时避免了腿脚酸麻。

Description

一种可升降折起的病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升降折起的病床。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中普遍使用的病床都具有升降和折起的功能,但是现有病床的折起功能是将患者背部对应的床板直接折起,与患者所坐的床板之间没有空隙,患者容易被背部对应的床板向前挤压,同时由于患者所坐的床板是水平设置的,故在患者取坐位时容易向下滑落;目前普遍使用的病床半卧位达不到90度,患者重力着力点在骶尾骨皮肤薄弱处,而不是双臀肌肉丰富处,容易引发皮肤压疮;发明人还发现,现有的病床床板中并未设置踏板,患者坐起时双下肢无法自然下垂或双下肢下垂时足底无支撑,时间稍长腿脚会发酸发麻,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对于瘫痪或精神亢奋肢体乱动的病人,无法固定,容易导致摔落摔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置,旨在改善患者取坐位时会下滑和双下肢无法下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升降折起的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和依次活动设置在所述床架上的三段床板,三段所述床板分别为对应背部的背靠板、对应臀部的坐板以及对应小腿和足部的脚踩板;
三段所述床板的背面均连接有伸缩装置,用于推动每块床板的上升和下降;每块所述床板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对应设有若干条固定带,用于固定患者的体位;
所述背靠板靠近所述坐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固定于所述床架上且与所述病床的较短侧边平行,所述背靠板在所述伸缩装置的作用下可绕所述转轴旋转,从而使所述背靠板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被抬高,靠近所述坐板的一侧被降低,且与所述坐板之间具有一空隙;
所述坐板靠近所述背靠板一侧铰接在所述床架上,所述坐板在所述伸缩装置的作用下可绕铰接处旋转,从而倾斜一预定角度;
床尾处两个床腿沿竖直方向分别设有滑槽,所述脚踩板在所述伸缩装置的作用下可沿所述滑槽滑动,使所述脚踩板水平上升和下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背靠板对应人头部两侧以及腋下的位置分别设有限位块,用于限定和固定患者坐起时头部和身体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活动设置于所述背靠板中,需要使用时将其拉出,不使用时将其推回至所述背靠板,方便需要固定身体和不需要固定身体的患者使用;所述限位块外部由柔软有弹性材料包裹,在固定患者时不会硌伤患者;
进一步地,每块所述床板左右两侧的所述固定带通过卡扣相连接,所述固定带的长度可在所述卡扣处进行调节,当使用时,将所述固定带拉至所述卡扣处将其扣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长度,起到对患者身体的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转轴具有同一条轴线,使所述背靠板能沿所述转轴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背靠板靠近所述坐板的一侧铰接在所述床架上,所述背靠板与所述床架的铰接处距离所述坐板有一预定距离,使所述背靠板折起后,靠近所述坐板的一侧下降,远离所述坐板的一侧抬升,则所述背靠板与所述坐板之间形成一缝隙,避免了背靠板将患者向前顶而导致患者向下滑;
进一步地,被所述伸缩装置顶起后,所述背靠板与所述坐板之间形成的缝隙不小于3cm,使患者具有较舒适的坐姿;
进一步地,所述坐板被所述伸缩装置顶起后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0°,此时所述坐板向上翘起,患者较不容易滑下床;
进一步地,所述病床侧面设有摇杆,用于控制所述伸缩装置的上下伸缩,所述摇杆可旋转收回至所述病床下面,不妨碍人在病床周围走动;
进一步地,所述背靠板、所述坐板以及所述脚踩板均为单独设置,相互之间无连接,每块床板的升降都不影响其他床板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病床,使用时,折起的背靠板与坐板之间留有一空隙,且坐板向上倾斜,使患者取坐位时不会被背靠板向前顶而导致滑落;脚踩板下降至患者双下肢自然下垂的高度,给双脚以支撑,使患者取坐位时不会发生腿脚酸麻的情况;固定带也能固定精神亢奋的患者的身体,避免患者身体乱动向下滑以及向床两边倾倒甚至跌落。本病床结构简单,方便操作,达到的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病床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病床在折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病床在折起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病床后侧床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床架;11-床腿;12-滑槽;13-摇杆;14-固定带;15-卡扣;16-带槽;20-背靠板;21-连接片;22-转轴;23-限位块;30-坐板;40-脚踩板;41-滑块;50-伸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可升降折起的病床,包括:床架10和依次活动设置在所述床架10上的三段床板,三段所述床板分别为对应背部的背靠板20、对应臀部的坐板30以及对应小腿和足部的脚踩板40;所述背靠板20、所述坐板30以及所述脚踩板40均为单独设置,相互之间无连接,每块所述床板的升降都不影响其他床板的状态;三段所述床板的背面分别连接有伸缩装置50,所述伸缩装置50可以使用涡轮丝杆等可实现伸缩的现有结构。通过涡轮丝杆等伸缩装置50实现物体的升降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加以赘述。本实施例中将涡轮丝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床架10底部的纵梁上,每个所述伸缩装置50分别与固定在三段所述床板背面的连接片21铰接,以使所述伸缩装置50在升起和下降时能分别带动三段所述床板一起升起和下降;
所述背靠板20靠近所述坐板30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22,两个所述转轴22具有同一条轴线,所述转轴22固定于所述床架10上且与所述病床的较短侧边平行,但所述转轴22并非沿所述背靠板20靠近所述坐板30的边缘设置,而是距离所述坐板30有一定距离,且该距离不小于3cm;所述背靠板20在所述伸缩装置50的作用下可绕所述转轴22旋转,从而使所述背靠板20远离所述转轴22的一侧被抬高,靠近所述坐板30的一侧被降低,且与所述坐板30之间产生一缝隙,且该缝隙不小于3cm。
所述背靠板20对应人头部两侧以及腋下的位置分别设有限位块23,用于限定和固定患者坐起时头部和身体的位置;所述限位块23活动设置于所述背靠板20中,其厚度大于所述背靠板20的厚度;所述限位块23在所述背靠板20上面一侧具有一拉绳,需要使用时将其拉出,不使用时将其按回至所述背靠板20中,既方便需要固定身体的患者也方便不需要固定身体的患者使用,由于所述限位块23厚度大于所述背靠板20的厚度,故将所述限位块23拉出后所述限位块23的另一头可以卡在所述背靠板20中,使所述限位块23不会掉下;由于在不使用时,所述限位块23是整块包含在所述背靠板20中,且所述限位块23的侧面与所述背靠板20的接触面为防滑面,以保证所述限位块23在所述背靠板20水平放置时不会掉出;在患者取坐位时,头部两边的所述限位块23能够防止患者头部向两边歪倒,腋下的所述限位块23能够将患者的肩膀架起,对患者的身体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也避免了患者身体向下滑或向两边倾倒,本实施例中头部两侧的所述限位块23为长方体,腋下位置的所述限位块23为圆柱体,圆柱体便于夹在腋下,不会硌伤患者;所述限位块23外部由柔软有弹性材料包裹,采用海绵和纱布,避免使用时将患者硌伤,同时保持了透气性。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带有所述限位块23的床板则需选用与所述限位块23适配的床垫与床单,能够使所述限位块23顺利拉出和推入即可。
所述坐板30靠近所述背靠板20一侧铰接在所述床架10上,所述坐板30在所述伸缩装置50向上升起时可绕铰接处旋转,从而使靠近所述脚踩板40的一侧向上抬起,形成一倾斜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坐板30被所述伸缩装置50顶起后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0°,此时所述坐板30微微向上翘起,患者较不容易滑下床且坐感舒适,感觉类似坐在公园里的椅子上;所述伸缩装置50下降时带动所述坐板30向下回落。
床尾处两个所述床腿11的内侧沿竖直方向分别设有滑槽12,所述脚踩板40上对应所述滑槽12位置固定设有滑块41,所述脚踩板40在所述伸缩装置50的作用下可沿所述滑槽12上下滑动,使所述脚踩板40水平上升和下降。
所述背靠板20、所述坐板30及所述脚踩板40的正面左右两侧均对应设有若干条固定带14,所述固定带14一头固定在所述床板上距离病床两侧边沿10-15cm的位置,所述背靠板20上的所述固定带14距离床头40-60cm,靠近患者腋下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为设为50cm;所述坐板30处的所述固定带14设置于患者膝关节上方10-15cm处,给予关节一定的活动空间,避免导致关节功能受损及擦伤;所述脚踩板40处的所述固定带14设置于患者踝关节上方,原因同上;每对所述固定带14通过卡扣15相连接,所述卡扣15的结构类似飞机上通用的安全带的卡扣,所述固定带14的长短可在所述卡扣15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所述固定带14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类似飞机上常见的安全带,当使用时,将所述固定带14越过患者身体与其对应的另一侧的所述固定带通过所述卡扣15将其扣紧固定,调整好长度,对于身体亢奋的,尤其是神经性癫狂的患者以及肢体挣扎的患者起到约束和固定的作用,防止乱动或从床上掉下;无需使用时即收回至所述床板两侧,所述固定带14与所述床板固定连接处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固定带14的带槽16,可在不使用所述固定带14时将其收至所述带槽16中,不影响患者卧床休息。
所述病床下方侧面设有摇杆13,与所述伸缩装置5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伸缩装置50的上下伸缩,所述摇杆13可旋转收回至所述病床下面,不妨碍人在病床周围走动;通过所述摇杆13与伸缩装置50相连接,摇动所述摇杆13即带动伸缩装置50运动已经是常用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在使用所述病床时,患者平躺在床上,当患者需要坐起时,可借助他人也可以自己摇动所述摇杆13,使对应所述背靠板20处的涡轮丝杆的丝杆上升,推动所述背靠板20绕所述转轴22旋转,待所述背靠板20折起至与所述坐板30之间产生一缝隙即可,本实施例中该缝隙为5cm,此位置时患者具有较舒适的坐姿;摇动所述摇杆13使对应所述坐板30处的涡轮丝杆的丝杆上升,使所述坐板30靠近所述脚踩板40的一侧向上抬起一定角度,所抬起的角度使患者有较舒适的坐姿即可,形成一倾斜面,所述坐板30被所述伸缩装置50顶起后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此时患者有较舒适的坐姿且不易滑落;摇动所述摇杆13使对应所述脚踩板40处的涡轮丝杆的丝杆下降,带动所述脚踩板40沿床腿11处的滑槽12水平下降,下降至双腿自然下垂时能使双脚踩在所述脚踩板40上即可,此时患者取坐位时双腿不会因为长时间的压迫而酸麻,双脚也不会因为悬空放置而肿胀;对于上半身瘫痪或不能自己固定坐姿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将所述背靠板20中的所述限位块23根据需要拉出,头部两侧的限位块23用来固定患者头部不会向两侧歪斜,腋下的限位块23用于撑起和固定患者保持坐姿,不会歪斜或滑到床下;将所述背靠板20、所述坐板30及所述脚踩板40的左右两侧的固定带14一一对应通过所述卡扣15扣紧,调节所述固定带14的长度,将患者的身体、大腿、脚部固定,调节完毕后,即可将所述摇杆13旋转收回至所述病床底下,避免阻碍他人在病床边行走时发生刮伤。当患者需要平躺时,通过所述摇杆13将所述背靠板20、所述坐板30以及所述脚踩板40摇至恢复所述病床的水平状态即可。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所述背靠板20折起至90°,使病床上的患者的重力着力点在双臀肌肉丰富处,避免压迫骶尾骨皮肤薄弱处而引发皮肤压疮。本实用新型的病床两侧还设有护栏,所述护栏距床头和床尾45cm左右的距离,保护患者不会从病床掉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病床,使用时,折起的背靠板与坐板之间留有一空隙,且坐板向上倾斜,使患者取坐位时不会被背靠板向前顶而导致滑落;同时背靠板上的限位块能够将患者的头部及身体位置固定,避免患者头部左右歪斜,避免患者身体向下滑以及向床两边倾倒甚至跌落;脚踩板下降至患者双下肢自然下垂的高度,使患者取坐位时不会发生腿脚酸麻的情况;固定带也能固定精神亢奋的患者在坐着或躺着时身体不随便乱动。
实施例2参照图1-4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升降和折起病床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本实施例中所述背靠板20靠近所述坐板30的一侧的两端铰接在所述床架10上,所述背靠板20与所述床架10的铰接处距离所述坐板30有一预定距离,使所述背靠板20折起后,靠近所述坐板30的一侧下降,远离所述坐板30的一侧抬升,则所述背靠板20与所述坐板30之间形成一缝隙,避免了背靠板20将患者向前顶而导致患者向下滑;
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装置50可通过电动遥控控制,方便意识清醒的患者自己控制病床的升降和折起。所述病床下方对应每个所述伸缩装置50分别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伸缩装置50相连;所述驱动电机还连接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包括所述驱动电机的控制器以及通过无线信号连接的遥控器。通过遥控器控制所述控制器分别命令对应每块所述床板的驱动电机转动和停止,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每个所述伸缩装置50的升降,进而控制每块所述床板的升降。通过电动遥控控制伸缩装置50实现物体的升降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加以赘述。本实施例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升降折起的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和依次活动设置在所述床架上的三段床板,三段所述床板分别为对应背部的背靠板、对应臀部的坐板以及对应小腿和足部的脚踩板;
三段所述床板的背面均连接有伸缩装置;每块所述床板的左右两侧均对应设有若干条固定带;
所述背靠板靠近所述坐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固定于所述床架上且与所述病床的较短侧边平行,所述背靠板在所述伸缩装置的作用下可绕所述转轴旋转,从而使所述背靠板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被抬高,靠近所述坐板的一侧被降低,且与所述坐板之间具有一空隙;
所述坐板靠近所述背靠板一侧铰接在所述床架上,所述坐板在所述伸缩装置的作用下可绕铰接处旋转,从而倾斜一预定角度;
床尾处两个床腿沿竖直方向分别设有滑槽,所述脚踩板在所述伸缩装置的作用下可沿所述滑槽滑动,使所述脚踩板水平上升和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折起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板对应人头部两侧以及腋下的位置分别设有限位块,用于限定和固定患者坐起时头部和身体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折起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活动设置于所述背靠板中,可拉出与推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折起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床板左右两侧的所述固定带通过卡扣相连接,所述固定带的长度可在所述卡扣处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折起的病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轴具有同一条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折起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板靠近所述坐板的一侧铰接在所述床架上,所述背靠板与所述床架的铰接处距离所述坐板有一预定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折起的病床,其特征在于,被所述伸缩装置顶起后,所述背靠板与所述坐板之间形成的缝隙不小于3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折起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被所述伸缩装置顶起后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升降折起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侧面设有摇杆,用于控制所述伸缩装置的上下伸缩,所述摇杆可旋转收回至所述病床的下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折起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板、所述坐板以及所述脚踩板均为单独设置,相互之间无连接。
CN201820908893.3U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可升降折起的病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89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8893.3U CN208989431U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可升降折起的病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8893.3U CN208989431U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可升降折起的病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89431U true CN208989431U (zh) 2019-06-18

Family

ID=66795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0889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89431U (zh) 2018-06-12 2018-06-12 一种可升降折起的病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894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2748A (zh) * 2021-02-09 2021-05-28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带有脚踏的多功能医用装置
CN114795686A (zh) * 2022-06-07 2022-07-29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一种用于医用转运床的臀位防滑脱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2748A (zh) * 2021-02-09 2021-05-28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带有脚踏的多功能医用装置
CN114795686A (zh) * 2022-06-07 2022-07-29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一种用于医用转运床的臀位防滑脱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03511A (en) Oscillatory bed
US7134158B2 (en) Portable, adjustable, inflatable bed
US20170318978A1 (en) Smart Rocking Bed Device and System
US8707477B1 (en) Powered rocking bed device
CN104146840A (zh) 一种左右侧卧式医疗床
CN108836674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护理床
CN112190412B (zh) 一种老年患者麻醉用翻身辅助装置
CN203763394U (zh) 一种多功能防跌倒躺椅
CN208989431U (zh) 一种可升降折起的病床
US9381107B2 (en) Post shoulder surgery rehabilitation bed wedge
CN210020026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医疗翻身床
CN110801356A (zh) 一种具有腿部支撑的多功能病床
CN201119958Y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107242942B (zh) 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
JP2002126013A (ja) エアマット装置
CN209422302U (zh) 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电动康复护理床
CN209075234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护理床
CN109998816A (zh) 一种可控多角度护理病床
CN204501319U (zh) 心衰病人专用多功能病床
CN204033647U (zh) 一种左右侧卧式医疗床
CN210728066U (zh) 一种可控多角度护理病床
CN209392271U (zh) 一种多功能轮椅
CN208481624U (zh) 一种具有头部翻折防护功能的护理床
CN201320262Y (zh) 一种多用途电控照护床
CN217408292U (zh) 一种靠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2

Address after: Siming District of Xiamen city in Fujian Province town road 361003 No. 55

Patentee af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Room 1302, 203 Douxi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an F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