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89119U - 等离子手术刀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手术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89119U
CN208989119U CN201721518583.2U CN201721518583U CN208989119U CN 208989119 U CN208989119 U CN 208989119U CN 201721518583 U CN201721518583 U CN 201721518583U CN 208989119 U CN208989119 U CN 208989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wire
snap ring
chamber
protrusion
conductiv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185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波
朱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185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89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89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89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等离子手术刀,包括电缆线、刀头、刀杆、前手柄体、后手柄体以及双腔塑管,所述双腔塑管内布置有两根导电棒,双腔塑管外表面套有两个极卡环,各极卡环穿过双腔塑管的外壁后分别与一根导电棒压触,后手柄体包括后体主壳、上卡扣、下卡扣以及后体后盖,下卡扣和上卡扣安装在后体主壳内,上卡扣和下卡扣卡扣后形成两个互不连通的卡环腔体,电缆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依次穿过后体后盖和下卡扣后,通过双腔塑管将两根导电棒分开后绝缘,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与嵌在卡环腔体中的极卡环压触实现电连接,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线与导电棒焊接的工艺,避免锡焊接,不产生污染气体源,无残留铅类物质。

Description

等离子手术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研究领域中的一种器械,特别是一种等离子手术刀。
背景技术
现有(医疗器械)等离子手术电极,又名:高频手术电刀,需在洁净厂房生产制造;但电源导线与电极合金棒的连接却需要用焊锡烙铁高温熔锡焊接,在实际生产中会产生污染气体源;影响薄壁绝缘塑管稳定性;会产生铅物质残留;SUS304焊锡焊接前需先腐蚀表面,使合金SUS304的防锈性能大大降低;合金SUS304材质使用工艺焊锡焊接后,仍然不牢固,并产生阻抗值超标,影响等离子激发性能发挥;进而增加器械的质量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手术刀,其电源导线与导电棒之间无需焊锡烙铁高温熔锡焊接,在其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气体源,无残留铅类物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等离子手术刀,包括电缆线、刀头、刀杆、前手柄体以及后手柄体,还包括双腔塑管,所述双腔塑管内布置有两根导电棒,双腔塑管外表面套有两个极卡环,各所述极卡环穿过双腔塑管的外壁后分别与一根导电棒压触,所述后手柄体包括后体主壳、上卡扣、下卡扣以及后体后盖,所述下卡扣和上卡扣安装在后体主壳内,所述上卡扣和下卡扣卡扣后形成两个互不连通的卡环腔体,所述电缆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依次穿过后体后盖和下卡扣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与嵌在卡环腔体中的极卡环压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卡扣布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通过分隔块分成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分别布置有一个通孔和一个定位孔,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从第一卡槽的通孔穿出后,第一导线的该端向上折弯多次插入到第一卡槽的定位孔中,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从第二卡槽的通孔穿出后,第二导线的该端向上折弯多次插入到第二卡槽的定位孔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线的折弯端与相应的极卡环接触,所述第二导线的折弯端与相应的极卡环压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所述极卡环上形成凸向导电棒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击穿双腔塑管的侧壁后其中一条导电棒压触,余下一个所述极卡环上形成凸向导电棒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击穿双腔塑管的侧壁后余下一条导电棒压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腔塑管的尾端通过塑封封堵,位于双腔塑管内的两根导电棒穿过双腔塑管的头端后与相应的刀头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所述极卡环的中部受到冲击后形成第一孔以及位于第一孔边缘且凸向导电棒的第一环形凸边,所述第一环形凸边为第一凸起,余下所述极卡环的中部受到冲击后形成第二孔以及位于第二孔边缘且凸向导电棒的第二环形凸边,所述第二环形凸边为第二凸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起的中心线与第二凸起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0~18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起的中心线与第二凸起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0°、30°、45°、60°、90°和180°中的一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固定在后手柄体上,手柄的另一端固定在前手柄体上,所述前手柄体内安装有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双腔塑管将两根导电棒分开后绝缘,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通过极卡环穿过双腔塑管的外壁后分别与一根导电棒压触,实现电缆线与导电棒的电连接,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线与导电棒焊接的工艺,避免锡焊接,不产生污染气体源,无残留铅类物质;可减免SUS304不锈钢管焊接位置的腐蚀工艺;避免危险化学制剂物质进入工厂;可将双腔塑管、极卡环标准化,实现标准化零件制作组装与检验;减少医生使用时的质量隐患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后手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极卡环和导电棒压触的接触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缆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图4,等离子手术刀,包括电缆线6、刀头1、刀杆2、前手柄体3以及后手柄体4,还包括双腔塑管53,所述双腔塑管53内布置有两根导电棒,双腔塑管53外表面套有两个极卡环,各所述极卡环穿过双腔塑管53的外壁后分别与一根导电棒压触,所述后手柄体4包括后体主壳57、上卡扣50、下卡扣56以及后体后盖,所述下卡扣56和上卡扣50安装在后体主壳57内,所述上卡扣50和下卡扣56卡扣后形成两个互不连通的卡环腔体,所述电缆线6包括第一导线61和第二导线62,所述第一导线61和第二导线62依次穿过后体后盖和下卡扣56后,第一导线61和第二导线62分别与嵌在卡环腔体中的极卡环压触。两根导电棒分别为第一导电棒54和第二导电棒55,两个极卡环分别为第一极卡环51和第二极卡环 52。
通过双腔塑管53将两根导电棒分开后绝缘,第一导线61和第二导线62通过极卡环穿过双腔塑管53的外壁后分别与一根导电棒压触,实现电缆线与导电棒的电连接,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线与导电棒焊接的工艺,避免锡焊接,不产生污染气体源,无残留铅类物质;可减免SUS304不锈钢管焊接位置的腐蚀工艺;避免危险化学制剂物质进入工厂;可将双腔塑管53、极卡环标准化,实现标准化零件制作组装与检验;减少医生使用时的质量隐患风险。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卡扣56布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通过分隔块57分成第一卡槽58和第二卡槽59,所述第一卡槽58和第二卡槽59内分别布置有一个通孔和一个定位孔,所述第一导线61的一端从第一卡槽58的通孔穿出后,第一导线61的该端向上折弯多次插入到第一卡槽58的定位孔中将第一导线61的位置固定,所述第二导线62的一端从第二卡槽59的通孔穿出后,第二导线62的该端向上折弯多次插入到第二卡槽59的定位孔中将第二导线62的位置固定。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线61的折弯端与相应的极卡环接触,所述第二导线62的折弯端与相应的极卡环压触。第一导线61的折弯端和第二导线62的折弯端在折弯多次后呈矩形状。矩形状的折弯端凸起后可以上卡扣50和下卡扣56扣合后,可以促使极卡环与相应的导线紧密压触后实现电导通。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一个所述极卡环上形成凸向导电棒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击穿双腔塑管53的侧壁后其中一条导电棒压触,余下一个所述极卡环上形成凸向导电棒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击穿双腔塑管53的侧壁后余下一条导电棒压触。第一凸起和凸起嵌入到对应的导电棒中,实现两者良好的电连接,也使得导电棒不能在双腔塑管53内移动。以上的冲击,均在不影响导电棒的强度前提下实现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双腔塑管53的尾端通过塑封封堵,位于双腔塑管53 内的两根导电棒穿过双腔塑管53的头端后与相应的刀头1连接。具体的,双腔塑管53的头端先穿过前手柄体3和刀杆2后位于刀头1前侧,位于双腔塑管53内的两根导电棒穿过双腔塑管53的头端后与相应的刀头1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一个所述极卡环的中部受到冲击后形成第一孔以及位于第一孔边缘且凸向导电棒的第一环形凸边,所述第一环形凸边为第一凸起,余下所述极卡环的中部受到冲击后形成第二孔以及位于第二孔边缘且凸向导电棒的第二环形凸边,所述第二环形凸边为第二凸起。第一环形凸边和第二环形凸边嵌入到对应的导电棒中,实现两者良好的电连接,也使得导电棒不能在双腔塑管53内移动。以上的冲击,均在不影响导电棒的强度前提下实现。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起的中心线与第二凸起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 0~180°。所述第一凸起的中心线与第二凸起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0°、30°、45°、60°、90°和180°中的一种。当然,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分布,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固定在后手柄体4上,手柄的另一端固定在前手柄体3上,所述前手柄体3内安装有复位弹簧。手柄呈U状,使用时,操作人员的手握紧手柄,用力压驱使后手柄体4靠近前手柄体3后刀头1工作,手松开后,复位弹簧使得后手柄体4远离前手柄体3。
下卡扣56采用绝缘、耐温、防火、性能良好的工程塑料系列(PA+LCP+PBT+等配比)为原料;创新性的结构设计路径槽造型,用于第一导线61与第二导线62穿行固定电缆线,达到设计目的结构;双腔塑管53内穿入第一导电棒54与第一导电棒54,尾部通过塑封固定;再穿入两个卡环至设计位置,穿入时用治具定位;以五金冲压设备用模具在第一导电棒54方向位置冲压出第一凸起贯通双腔塑管53的外壁,再反方向冲压出第二导电棒55形成第二凸起贯通双腔塑管53的外壁;工艺完成后称为:双腔管电极导体;做电流耐压与阻抗测试;电缆线的第一导线61与第二导线62去皮部分后分别穿入下卡扣56的第一卡槽58和第二卡槽59内固定;双腔管电极导体整体放在下卡扣56指定位置,使得第一极卡环51位于第一卡槽58,第二极卡环52位于第二卡槽59;再紧压上卡扣50,使第一导线61第二导线62 分别与第一极卡环51第二极卡环52紧密过赢配合;整体装入手柄后体主壳57体内,后盖螺帽中心孔穿过电缆线后拧紧主壳,以使之连接关系不会松动。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等离子手术刀,包括电缆线、刀头、刀杆、前手柄体以及后手柄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腔塑管,所述双腔塑管内布置有两根导电棒,双腔塑管外表面套有两个极卡环,各所述极卡环穿过双腔塑管的外壁后分别与一根导电棒压触,所述后手柄体包括后体主壳、上卡扣、下卡扣以及后体后盖,所述下卡扣和上卡扣安装在后体主壳内,所述上卡扣和下卡扣卡扣后形成两个互不连通的卡环腔体,所述电缆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依次穿过后体后盖和下卡扣后,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与嵌在卡环腔体中的极卡环压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卡扣布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通过分隔块分成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分别布置有一个通孔和一个定位孔,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从第一卡槽的通孔穿出后,第一导线的该端向上折弯多次插入到第一卡槽的定位孔中,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从第二卡槽的通孔穿出后,第二导线的该端向上折弯多次插入到第二卡槽的定位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的折弯端与相应的极卡环接触,所述第二导线的折弯端与相应的极卡环压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手术刀,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极卡环上形成凸向导电棒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击穿双腔塑管的侧壁后其中一条导电棒压触,余下一个所述极卡环上形成凸向导电棒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击穿双腔塑管的侧壁后余下一条导电棒压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塑管的尾端通过塑封封堵,位于双腔塑管内的两根导电棒穿过双腔塑管的头端后与相应的刀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手术刀,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极卡环的中部受到冲击后形成第一孔以及位于第一孔边缘且凸向导电棒的第一环形凸边,所述第一环形凸边为第一凸起,余下所述极卡环的中部受到冲击后形成第二孔以及位于第二孔边缘且凸向导电棒的第二环形凸边,所述第二环形凸边为第二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中心线与第二凸起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0~1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中心线与第二凸起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0°、30°、45°、60°、90°和180°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手术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固定在后手柄体上,手柄的另一端固定在前手柄体上,所述前手柄体内安装有复位弹簧。
CN201721518583.2U 2017-11-14 2017-11-14 等离子手术刀 Active CN208989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8583.2U CN208989119U (zh) 2017-11-14 2017-11-14 等离子手术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8583.2U CN208989119U (zh) 2017-11-14 2017-11-14 等离子手术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89119U true CN208989119U (zh) 2019-06-18

Family

ID=66795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18583.2U Active CN208989119U (zh) 2017-11-14 2017-11-14 等离子手术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89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45358B1 (en) Plasma surgical device
US8968294B2 (en) Single or limited use device designs
WO2008018979A8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tact tip comprising a non linear passage for a wire electrode; contact tip assembly comprising such contact tip
DK1194093T3 (da) Spids til kirurgisk håndtag
GB2455037A (en) Adapter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gas-enhanced electrosurgical coagulation instrument for cutting
CN205359622U (zh) 一种高频多功能双极电刀
CN201510349U (zh) 一种高频手术电刀笔
US20190231414A1 (en) Cautery apparatus
CN208989119U (zh) 等离子手术刀
KR20160064166A (ko) Hf 수술 기구
MY194166A (en) Unipolar cannula
US20140194870A1 (en) Dual irrigating bipolar forceps
CN107874827A (zh) 等离子手术刀
CN219538482U (zh) 一种射频等离子手术电极
CN109758225B (zh) 一种神经监测单极微创器械
EP1872825A3 (de) Elektrodeneinrichtung für die Elektrodiagnose und/oder -therapie
CN203763239U (zh) 高频手术电极
CN202723980U (zh) 电切镜杆状切割电极
AU2008203348B2 (en) Electrosurgical device
CN202984854U (zh) 电烙铁
CN219147892U (zh) 一种电传输稳定的伸缩电刀
CN201289957Y (zh) 一种电工刀
GB2490296A (en) Needle placement detection and security device and method
CN208176588U (zh) 一种陶瓷手术电极
CN208525034U (zh) 高频电刀用双极手控电凝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