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80802U - 制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80802U
CN208980802U CN201821328650.9U CN201821328650U CN208980802U CN 208980802 U CN208980802 U CN 208980802U CN 201821328650 U CN201821328650 U CN 201821328650U CN 208980802 U CN208980802 U CN 208980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electrolyte chamber
producing hydrogen
footstock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286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豫新
李士刚
邱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ydrogen Health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ydrogen Health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ydrogen Health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ydrogen Health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286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80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80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80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制氢装置包括壳体、座体和电极片;座体上设有颈部,壳体为罩设于座体外,颈部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座体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座体中形成有电解腔,颈部设有与电解腔相连通的螺纹孔,电极片设于电解槽中。制氢装置通过在螺纹孔的外表面与壳体之间、座体与壳体之间设置密封结构,形成双重、全面、大面积的密封,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向螺纹孔上拧入水瓶时泄漏的液体流入至壳体中,有效地对设于壳体中的电路板进行密封保护,是一种密封性好、耐用度高的制氢装置。

Description

制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氢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制氢装置。
背景技术
氧气是需氧生物维持生命不可或缺少的物质。氧气之所以重要和不可缺少,是因为氧气是人体内唯一的电子最终接受体,没有氧气,细胞就不能持续进行物质和能量代谢,就不能从营养物质中获得供机体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但是,当人体长期呼吸氧气,积存在体内的氧气会产生一定的毒性,氧气的毒性是由于身体内产生了过多的活性氧。
要了解活性氧,首先要了解自由基。所谓自由基,是指那些拥有不成对电子的化学基团,可以是离子、分子、也可以是原子。众所周知,原子是一切元素的基本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组成分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电子的数量和分布是有规律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成对趋势。如果电子不成对,则容易接受或失去一个电子的物质。接受电子是被还原,失去电子是被氧化,因此自由基是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的物质。活性氧是指那些含氧的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质的自由基和非自由基的衍生物,体内最常见活性氧是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一氧化氮。可以这样理解,活性氧是需氧生物如人体内具有强烈反应活性的含氧基团。
采用强还原物质(如维生素类)来清除活性氧治疗疾病是不全面的,因为强还原剂会不加选择的清除那些含量高、活性弱、对机体有利的活性氧,而不可能针对性地清除含量少活性强对机体有害的活性氧。大量生物学研究表明,氢气具有选择性中和自由基和亚硝酸阴离子的作用,这是氢气对抗氧化损伤治疗疾病的基础。
氢气能治疗的疾病类型非常多,例如恶性肿瘤、结肠炎、一氧化碳中毒后脑病、脑缺血、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抑郁症、脊髓损伤、皮肤过敏、2型糖尿病、急性胰腺炎、器官移植损伤、小肠缺血、系统炎症反应、放射损伤、视网膜损伤和耳聋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也日益流行,富氢水杯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现有的富氢水杯,在使用时,由于壳体的渗水、漏水问题,会造成电路板的烧损,严重的影响了富氢水杯的使用寿命。低耐用度的富氢水杯对其普及化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氢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制氢装置容易发生液体泄露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制氢装置,包括壳体、座体和电极片;
所述座体上设有颈部,所述壳体为罩设于所述座体外,所述颈部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座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座体中形成有电解腔,所述颈部设有与所述电解腔相连通的螺纹孔,所述电极片设于所述电解槽中。
作为对上述的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颈部呈圆柱状,颈部外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环形凹槽,所述座体呈圆柱状且直径大于所述颈部,所述第二密封圈为同时设于所述座体柱面上和所述座体设有所述颈部的端面上的L型密封圈。
作为对上述的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座体包括顶座和底座,所述颈部设于所述顶座上;
所述制氢装置还包括离子交换膜,两片所述电极片夹设于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离子交换膜夹设于两片所述电极片之间。
作为对上述的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制氢装置还包括密封环,一片所述电极片与所述顶座之间、另一片所述电极片与所述底座之间分别设有所述密封环。
作为对上述的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两片所述电极片为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顶座中成型有第一电解腔以及与所述第一电解腔贯通的进水口,所述底座中成型有第二电解腔,所述第一电极片朝向所述第一电解腔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片朝向所述第二电解腔设置;
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设有将所述第一电解腔和所述离子交换膜连通的第一连通槽,所述第二电极片上设有将所述离子交换膜和所述第二电解腔连通的第二连通槽。
作为对上述的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制氢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第一电解腔用于供水,所述第二电解腔中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电极片的所述支撑件。
作为对上述的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杆。
作为对上述的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电极片与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与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解腔上设有贯通至大气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中设有透气止水阀。
作为对上述的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透气止水阀夹设于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电解腔连通,并通过所述透气止水阀自所述顶座上露出;
所述透气止水阀与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作为对上述的制氢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连通槽为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上的多个通孔,和/或,所述第二连通槽为设于所述第二电极片上的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制氢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制氢装置通过在螺纹孔的外表面与壳体之间、座体与壳体之间设置密封结构,形成双重、全面、大面积的密封,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向螺纹孔上拧入水瓶时泄漏的液体流入至壳体中,有效地对设于壳体中的电路板进行密封保护,是一种密封性好、耐用度高的制氢装置。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氢装置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氢装置的整体结构右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氢装置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4为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A-A;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氢装置的分解结构第一轴测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氢装置的分解结构第二轴测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氢装置的整体结构俯视透视图。
图标:1-制氢装置;10-座体;10a-颈部;10a1-进水口;101-顶座;1011-第一电解腔;102-底座;1021-第二电解腔;10211-支撑件;10212-排气口;11-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13-离子交换膜;14-第一电极片;141-第一连通槽;142-第一接电引脚;15-第二电极片;151-第二连通槽;152-第二接电引脚;16-密封环;17-透气止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因此,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实用新型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结合附图的描述,同样的附图标号标示同样的元件。
在下文中,可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实用新型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氢装置1,它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座体10和电极片。座体10上设有颈部10a,壳体罩设于座体10外,颈部10a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1,座体10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2。座体10中形成有电解腔,颈部10a设有与电解腔相连通的螺纹孔,电极片设于电解槽中。
上述,壳体为制氢装置1的外壳,其外形即为制氢装置1的外形,用于容置和正在座体10、电路板等部件。
座体10可以认为制氢装置1的机芯,座体10上设有颈部10a,颈部10a中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为与具有螺纹瓶口的水瓶进行螺接,从而将水瓶连接在制氢装置1上。制氢装置1可以配置专用的水瓶,本实施例中,颈部10a上的螺纹孔与通用的矿泉水瓶的螺纹对应,如28mm或30mm,从而可以与市面上普通的矿泉水瓶形成螺接,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与适配性,水瓶的取用更为广泛,在外出时仅需携带制氢装置1即可。
如图3所示,螺纹孔作为制氢装置1的进水口10a1,与电解槽相贯通,从而可以向电解槽中供水,电极片设于电解槽中,当通电时可以将水电解,从而产生氢气,电解腔和水瓶之间形成了密封空间,可以通过多次制氢或长时间制氢,增加氢气量,从而增加电解腔与水瓶之间的压力,进而增加水中的氢的含量,使得水具有较高的氢浓度。
螺纹连接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座体10上的电解腔中的电极片由于要与电路板连接,从而将电接入,在电解腔中的压力较大时,液体会自电解腔中漏出,漏液会影响制氢装置1的使用体验。同时,当将水瓶拧入至螺纹孔中时,可能会有洒水的情况,谁可能会从座体10与壳体之间的缝隙进入至壳体中,严重的情况会使得水流入至电路板上,使得电路板上的电路发生短路,将电路板烧毁。
通过在颈部10a与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11,在座体10与壳体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12。颈部10a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密封圈11的线径,第一密封圈11受到二者的挤压,产生弹性变形,伴随产生了一个弹性回复力,弹性恢复力使得第一密封圈11将颈部10a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填充并胀紧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座体10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二密封圈12的线径,第二密封圈12的密封原理与第一密封圈11的类似,在此不赘述。
本实施例中,颈部10a呈圆柱状,颈部10a作为与水瓶的连接部件。颈部10a外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11的环形凹槽,从而使得第一密封圈11在颈部10a上的位置更加固定,第一密封圈11使得壳体与颈部10a之间形成柱面密封,柱面密封是一种360°全角度的密封,具有密封力均匀且全面的特性。
座体10呈圆柱状且直径大于颈部10a,座体10为支撑部件,直径较大,从而增强制氢装置1的支撑稳定性,防止制氢装置1的倾翻。第二密封圈12为同时设于座体10柱面上和座体10设有颈部10a的端面上的L型密封圈,第二密封圈12的厚度大于座体10与壳体之间的间隙,通过弹性变形,第二密封圈12使得座体10与壳体之间同时形成了端面密封与柱面密封,密封面积更大,密封力更全面。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11和第二密封圈12的设置,使得座体10与壳体之间形成优良的密封,有效地防止水自颈部10a进入或溢出。
如图4所示,座体10包括顶座101和底座102,颈部10a设于顶座101上。制氢装置1还包括离子交换膜13,两片电极片夹设于顶座101和底座102之间,离子交换膜13夹设于两片电极片之间。
将座体10设置为两部分,从而将电解腔分割成两部分,便于向电解腔中安装电极片和离子交换膜13。通过将顶座101和底座102连接,从而将电极片和离子交换膜13固定在电解腔中。本实施例中,顶座101和底座102通过螺栓锁死,底座102中设有螺纹孔,螺栓自顶座101拧入至底座102中的螺纹孔中,从而使得顶座101和底座102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顶座101中设有螺纹孔,螺栓自底座102拧入至顶座101中的螺纹孔中,从而使得顶座101与底座102的连接。
在压力制氢时,电解腔中的压力较大,从而使得顶座101和底座102有分离的拉力,因而连接顶座101和底座102的螺栓不单单有连接的要求,还有抗拉的要求,应具有足量的抗拉横截面积。本实施例中,顶座101与底座102之间通过8个螺栓连接,8个螺栓在底座102上圆周均匀分布,从而提供均匀、强劲的连接力、抗拉应力。
通过顶座101和底座102的夹紧将电极片和离子交换膜13固定在二者之间。顶座101上设有第一电解腔1011,第一电解腔1011与螺纹孔相贯通,当水瓶供水时,螺纹孔可以看作进水口10a1,水瓶中的水自进水口10a1进入至第一电解腔1011中。底座102上设有第二电解腔1021。
电极片包括第一电极片14和第二电极片15,第一电极片14朝向第一电解腔1011设置,第二电极片15朝向第二电解腔1021设置。
第一电极片14与顶座101之间、第二电极片15与底座102之间分别设有密封环16,顶座101和底座102的连接面上分别设有环形凹槽,密封环16嵌设于环形凹槽中固定,且密封环16的外径小于电极片,从而使得第一电极片14与顶座101之间,第二电极片15与底座102之间形成有效的密封,具有较好的承压效果,防止在高压工作下,水的泄漏或渗漏。
第一电极片14上设有将第一电解腔1011和离子交换膜13连通的第一连通槽141,第二电解腔1021中设有用于支撑第二电极片15的支撑件10211,第二电极片15上设有将离子交换膜13和第二电解腔1021连通的第二连通槽151。
第一电极片14和第二电极片15在上电时,一个产生氢气,另一个产生氧气,离子交换膜13将氢气和氧气分离,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一个流入至第一电解腔1011中,另一个流入至第二电解腔1021中。
第一电极片14与阴极连接,第二电极片15与阳极连接。第一电解腔1011中产生氢气,第二电解腔1021中产生氧气。由于在电解水时,氢气的产生量是氧气的两倍,当电解时间较长,会造成第一电解腔1011和第二电解腔1021中的压力不均衡。压差过大时,会使得第二电极片15发生变形,从而造成电极片之间的间距不均衡,电解效果差、发热大等问题接踵而至,更严重的则会造成无法工作。
通过在第二电解腔1021中设置支撑件10211,对第二电极片15进行支撑,抑制第二电极片15的变形,有效地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在压力大时,离子交换膜13上会有一定的渗水至第二电解腔1021,或在第二电解腔1021与外界存在温差时,会有一定的冷凝,这会使得第二电解腔1021中积存一定量的水。积存的水在制氢装置1工作的伊始,会通过支撑件10211传递至离子交换膜13上,遵从水气自湿度高处向湿度低处移动的原则,或扩散原则,从而将第二电解腔1021中积存的水消耗。
支撑件10211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杆,多个支撑杆能够对第二电极片15形成有效且均匀的支撑,抑制第二电极片15变形的效果更好。同时由于间隔分布,为电解制得的氧气留有足够的流动空间。
支撑件10211可以与座体10,即与底座102一体成型,座体10为塑料注塑成型而成,通过将支撑件10211也一体成型,省去连接结构,使得底座102的整体性更好,无连接应力集中,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第一连通槽141为设于第一电极片14上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在第一电极片14上均匀分布,较为细密,第二连通槽151为设于第二电极片15上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在第二电极片15上均匀分布,较为细密。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片14和第二电极片15为相同的电极片,通过设置多孔结构,一方面增强了将水导入至离子交换膜13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第一电极片14和第二电极片15的电解面积更大,具有更好的电解效果,以及更高的电解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通槽141和第二连通槽151可以为不同的结构。
支撑杆可以为圆杆,其横截面大于第二连通槽151横截面,从而防止局部支撑薄弱,造成第二电极片15的局部变形。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片15上通孔的孔径小于支撑杆的杆径。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第二电解腔1021上设有贯通至大气的排气口10212,排气口10212中设有透气止水阀17。通过选用合适的透气止水阀17,使得透气止水阀17在一定的压力下开启,从而使得第二电解腔1021保有一定的压力与第一电解腔1011平衡,第一电解腔1011由于通过螺纹孔与水瓶连通,因而水瓶中的压力与第一电解腔1011中的压力相等。
可以将透气止水阀17的开启压力设定为电解制氢的额定压力,如0.2-0.5Mpa,从而使得水瓶中的压力可以在0.2-0.5Mpa。当然,由于第二电极片15之下设有支撑件10211,第一电解腔1011中的压力可以大于第二电解腔1021中的压力,如第一电解腔1011中的压力可以达到1Mpa。
透气止水阀17夹设于顶座101和所述底座102之间,排气口10212与第二电解腔1021连通,并通过透气止水阀17自顶座101上露出,具体自顶座101的上表面露出,从而防止在排气口10212排气时受到遮挡或封堵,造成排气压力变大。透气止水阀17夹设于顶座101和底座102之间,顶座101和底座102上对应的设有嵌槽,当透气止水阀17嵌设于嵌槽中时,不影响顶座101和底座102的盖合。底座102上设有与第二电解腔1021连通的L形流道,透气止水阀17设于底座102上表面,与L形流道连通,顶座101上设有与透气止水阀17连通的通孔作为出气流道。
透气止水阀17与顶座101和底座102之间设有密封圈,顶座101和底座102上各设有一部分嵌槽,嵌槽在端面上设有一定深度的盲孔,顶座101和底座102上的盲孔的深度小于密封圈的线径,从而使透气止水阀17上的密封圈在压设于顶座101和底座102之间时受到压缩形成有效的密封,防止出气的泄漏。
上述,第一电极片14和第二电极片15上各自设有接电引脚,二者上的接电引脚自顶座101与底座102之间延伸而出,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具体的,第一电极片14上设有第一接电引脚142,第一接电引脚142与负极连接,第二电极片15上设有第二接电引脚152,第二接电引脚152与正极连接。
由此,第一电极片14和第二电极片15与座体10之间无需通过螺钉锁死,将顶座101和底座102连接时,即使得第一电极片14和第二电极片15固定在座体10上,通过将第一接电引脚142和第二接电引脚152引出,使得接电更方便,同时防止在底座102上开槽接线,造成底座102加工复杂,密封性、结构性差等问题。
本实施例中,接电引脚沿底座102的侧面弯折并自底座102的底面延伸而出。从而使得接电引脚直接延伸至底面,更加方便与电路板接电。
底座102的底面上设有为电极片供电的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两个接电引脚插接至电路板与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从而将第一接电引脚142和第二接电引脚152延伸而出,可以直接与电路板形成插接式或接触式的电性连接,合理的设置电路板与底座102底面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的保证第一接电引脚142和第二接电引脚152与电路板的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制氢装置1具有如下优点:
1.安装结构:
a.电极片的安装结构简单,通过顶座101和底座102的连接,将电极片夹紧在二者之间,无需采用螺钉将电极片锁定在座体10上,安装结构更加简单,座体10的整体性更好。
b.将电极片的接电引脚自顶座101和底座102之间引出,更加方便对电极片的接电,接电更加简单。
2.密封结构:
a.通过在螺纹孔的外表面与壳体之间、座体10与壳体之间设置密封结构,形成双重、全面、大面积的密封,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向螺纹孔上拧入水瓶时泄漏的液体流入至壳体中,有效地对设于壳体中的电路板进行密封保护。
b.通过在顶座101与电极片之间、底座102与电极片之间设置密封环16,能够使得电解腔具有较好的承压效果,保证电解腔中的液体或气体的不溢出或逸出。
c.通过在透气止水阀17与顶座101、底座102之间设置密封圈,保证排气口10212的气密性,从而使得第二电解腔1021中保有一定的压力,有效地抑制第二电极片15的变形。
3.压力电解结构:
通过在第二电解腔1021中设置支撑件10211,使得第二电极片15受到支撑,有效地抑制第二电极片15的变形,从而使得制氢装置1能够在较高的压力下工作,能够制得氢浓度更高的氢水。支撑件10211还能够将第二电解腔1021中积存的水导入至离子交换膜13上进行电解使用,将积存的水及时消耗。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座体和电极片;
所述座体上设有颈部,所述壳体为罩设于所述座体外,所述颈部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座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座体中形成有电解腔,所述颈部设有与所述电解腔相连通的螺纹孔,所述电极片设于所述电解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呈圆柱状,颈部外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环形凹槽,所述座体呈圆柱状且直径大于所述颈部,所述第二密封圈为同时设于所述座体柱面上和所述座体设有所述颈部的端面上的L型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顶座和底座,所述颈部设于所述顶座上;
所述制氢装置还包括离子交换膜,两片所述电极片夹设于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离子交换膜夹设于两片所述电极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氢装置还包括密封环,一片所述电极片与所述顶座之间、另一片所述电极片与所述底座之间分别设有所述密封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片所述电极片为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顶座中成型有第一电解腔以及与所述第一电解腔贯通的进水口,所述底座中成型有第二电解腔,所述第一电极片朝向所述第一电解腔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片朝向所述第二电解腔设置;
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设有将所述第一电解腔和所述离子交换膜连通的第一连通槽,所述第二电极片上设有将所述离子交换膜和所述第二电解腔连通的第二连通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氢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第一电解腔用于供水,所述第二电解腔中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电极片的所述支撑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与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与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解腔上设有贯通至大气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中设有透气止水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止水阀夹设于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电解腔连通,并通过所述透气止水阀自所述顶座上露出;
所述透气止水阀与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槽为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上的多个通孔,和/或,所述第二连通槽为设于所述第二电极片上的多个通孔。
CN201821328650.9U 2018-08-15 2018-08-15 制氢装置 Active CN208980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8650.9U CN208980802U (zh) 2018-08-15 2018-08-15 制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8650.9U CN208980802U (zh) 2018-08-15 2018-08-15 制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80802U true CN208980802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81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28650.9U Active CN208980802U (zh) 2018-08-15 2018-08-15 制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80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7691B2 (en) Self-regulating electrolytic gas generator and implant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SA518400187B1 (ar) خلايا كهروكيميائية لها مجالات تدفق مصممة وطرق لإنتاجها
CN111910199B (zh) 具有氢水杯的整合式氢气产生器
CN106637280B (zh) 一种富氢水的加压电解槽芯及含有该加压电解槽芯的发生器
CN208964614U (zh) 压力制氢装置
SG10201906756RA (en) Reduced volume electrochlorination cel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7510794B2 (en) Conformable fuel cell
MY199464A (en) Electrolysis system
KR20020085446A (ko) 전해조
CN108411327A (zh) 安全吸氢机
CN208980802U (zh) 制氢装置
CN209186261U (zh) 制氢装置的安装结构
CN206896204U (zh) 一种杯盖以及具有所述杯盖的富氢水杯
CN210796095U (zh) 一种高磁化富氢多功能饮水机
CN208586362U (zh) 吸氢用电解槽
CN213150841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及其绝缘结构、绝缘板
KR20180117418A (ko) 멤브레인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소수 제조 장치
CN211595805U (zh) 呼吸用氢气发生装置
CN210367929U (zh) 一种多功能富氢机
CN209178494U (zh) 一种电子筛制氧模块的电极片连接结构
CN220619127U (zh) 一种富氢水电解槽及制备装置
CN208676900U (zh) 吸盘式富氢水杯
KR100998441B1 (ko) 나노산소발생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항아리 타입의 산소수 공급장치
CN206418207U (zh) 电解装置及所适用的输出含氢气混合气的气体输出设备
CN205443466U (zh) 即时制氢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