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5490U - 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5490U
CN208975490U CN201821614073.XU CN201821614073U CN208975490U CN 208975490 U CN208975490 U CN 208975490U CN 201821614073 U CN201821614073 U CN 201821614073U CN 208975490 U CN208975490 U CN 208975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canyon
underground substation
preventing device
condens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140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维新
王炎
徐华楠
陈婧媛
赵世鑫
常雪松
陈�峰
张颖
常雪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 Co Fangcheng County Power Company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Original Assignee
Power Co Fangcheng County Power Company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 Co Fangcheng County Power Company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filed Critical Power Co Fangcheng County Power Company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to CN2018216140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5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5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54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包括设置在设备室内的监测机构和控制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下部的第一冷凝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且对应设备设置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设备室内位于设备上方的第二冷凝机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地下变电站设备室内的湿度进行监控,通过冷凝的方式将水分从空气中分离出,且能够将水珠凝露的位置改变,使得设备不会发生凝露现象,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运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地表建筑的逐渐增多,在城市内许多变电站设计时都采用了地下变电站的设计方案,因此地下变电站证逐渐增多。但是地下变电站面临许多的问题,特别在南方地区,冬天时阴冷潮湿,而地下变电站温度会更低湿度会更大,极为容易在变电站内设备间的设备上发生凝露现象,导致设备内部或外部附着水珠,从而引起设备的损坏,因此对地下变电站的防凝露是很重要的一点。
公开号为201708467U的专利公开了种地下变电站环境改善控制系统,包括湿度控制装置、废气排放子系统、粉尘控制装置、噪声控制装置、油污染控制装置、氧气含量检测仪、SF6泄漏报警装置、临时出入管理子系统、临时用电子系统,所述的临时用电子系统分别与湿度控制装置、废气排放子系统、粉尘控制装置、噪声控制装置、油污染控制装置、氧气含量检测仪、SF6泄漏报警装置、临时出入管理子系统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噪音控制好、通风性能好、除湿效果佳等优点。但是其并非专业去除空气中的水分,而是采用换气的方式,但是外界的湿度也很大,因此该方法并不能完全去除凝露。
公开号为102545078A的专利涉及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散热与通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对地下变电站设备进行散热;2)设置防排风系统加强地下变电站空气流通量;3)根据设备散热量选择防排风系统的设备;4)根据防排风系统的设备确定风管规格;5)将确定好的风管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制作并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合理的对地下变电站降温的完整方案并可对根据通风温度和适宜的通风量推荐值,保证地下变电站工艺设备安全运行所需的环境条件,使设备在安全运行的同时发挥出更大的工作效率。该专利仍然是采用通风的方法除湿器,效果依然不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可以对地下变电站设备室内的湿度进行监控,通过冷凝的方式将水分从空气中分离出,且能够将水珠凝露的位置改变,使得设备不会发生凝露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包括设置在设备室内的监测机构和控制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下部的第一冷凝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且对应设备设置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设备室内位于设备上方的第二冷凝机构;
所述第一冷凝机构包括设备室侧壁设置的制冷腔,所述制冷腔内表面设置一层保温层,所述制冷腔内设置降温板,所述降温板内部中空设置流动腔,所述降温板上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出气口,下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制冷机构连通,所述出气口与第二冷凝机构连通;
所述控制机构与监测机构、加热机构、制冷机构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采用微控制器,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机构采用中央空调,所述中央空调的冷气管道通过第一连通管与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板外侧设置冷凝水清除机构,所述冷凝水清除机构包括所述降温板下端外侧面设置的横板,所述横板上设置吸水条,设备室侧壁上设置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端设置L型的支架,所述支架的端部水平设置与所述降温板接触的橡胶刮条。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条包括吸水芯以及包裹吸水芯的透水层,所述吸水芯采用吸水树脂颗粒,所述透水层采用涤纶布。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下方设置万向轮,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把手,所述底板上设置加热筒,所述加热筒内设置加热电阻丝,所述加热筒的末端设置风机,所述风机和加热电阻丝通过设置在加热筒上的开关与电线插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冷凝机构包括设备室顶部设置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下方通过连杆设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中部设置防蒸板,所述防蒸板上设置若干个通孔,所述集水槽一端底部与排水管连通,所述冷凝管的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包括设置在设备室内的监测机构和控制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下部的第一冷凝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且对应设备设置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设备室内位于设备上方的第二冷凝机构;
所述第一冷凝机构包括设备室侧壁设置的制冷腔,所述制冷腔内表面设置一层保温层,所述制冷腔内设置降温板,所述降温板内部中空设置流动腔,所述降温板上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出气口,下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制冷机构连通,所述出气口与第二冷凝机构连通;
所述控制机构与监测机构、加热机构、制冷机构信号连接。
监测机构对设备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控制机构接收到监测信息后判定是否超过阈值,待超过阈值后启动制冷机构工作,使得冷气从第一冷凝机构内经过对设备室内的水汽进行凝聚。冷气从制冷腔内经过,对降温板降温,降温板的温度比设备低的多,也比环境温度更低,水汽便会在降温板表面产生凝露,将凝露的位置转移对设备进行保护同时降低空气的湿度。出气口将冷气送入第二冷凝机构,第二冷凝机构和加热机构配合,对于水汽的凝聚效果更好,且更能有效防止设备发生凝露。
所述控制机构采用微控制器,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控制机构通过微控制器实现控制,其主控芯片可以采用89C51单片机,而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可以采用HTU21温湿度传感器,也可以采用单独的传感器如DS18B20和HF3223型湿度传感器。
所述制冷机构采用中央空调,所述中央空调的冷气管道通过第一连通管与进气口连通。制冷机构可以使用中央空调,通过对冷气管道排布,能够同时对多个设备室提供冷气。
所述降温板外侧设置冷凝水清除机构,所述冷凝水清除机构包括所述降温板下端外侧面设置的横板,所述横板上设置吸水条,设备室侧壁上设置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端设置L型的支架,所述支架的端部水平设置与所述降温板接触的橡胶刮条。降温板外侧面会附着水珠,需要及时清除否则会再次挥发至空气中,因此设置了冷凝水清除机构。升降杆优选电动伸缩杆,其与控制机构配合,在启动中央空调后,打开升降杆并按照一小时依次的频率清除水珠。橡胶刮条位于导热板的最上方,在需要清除凝露时升降杆向下收缩,橡胶刮条将水从降温板上刮下,并汇聚在横板上被吸水条吸收。待清理完毕后,升降杆生产,使得橡胶刮条继续位于降温板的最高处,等待下一次作业。吸水条通过横板放置,可以对水珠进行吸收。
所述吸水条包括吸水芯以及包裹吸水芯的透水层,所述吸水芯采用吸水树脂颗粒,所述透水层采用涤纶布。吸水树脂可以吸收大量的水且很难将水再次挥发出去,因此通过涤纶布支撑的透水层将吸水树脂颗粒包裹成长条形状放置到横板上吸水,采用涤纶布是因为其耐磨性好且弹性大,避免吸水树脂吸水膨胀后撑破透水层。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下方设置万向轮,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把手,所述底板上设置加热筒,所述加热筒内设置加热电阻丝,所述加热筒的末端设置风机,所述风机和加热电阻丝通过设置在加热筒上的开关与电线插头连接。加热机构作为独立的工作部件,其是为了避免湿气过大时水分在设备上凝结。在需要对某个设备重点保护时,推动底板至设备的跟前,将电线插头插入插座内,打开加热筒上的开关,并将加热筒的出风口对准设备,对设备周边环境升温,使其不会发生凝露。
所述第二冷凝机构包括设备室顶部设置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下方通过连杆设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中部设置防蒸板,所述防蒸板上设置若干个通孔,所述集水槽一端底部与排水管连通,所述冷凝管的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第二冷凝机构与加热机构配合,第二冷凝机构优选位于设备的上方,待加热机构工作后,设备周年区域被加热,热气上升,遇到第二冷凝机构水分便会在冷凝管上凝聚,待水珠较多之后,会掉落至集水槽内,从防蒸板的通孔落至集水槽的底部,并通过排水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地下变电站设备室内的湿度进行监控,通过冷凝的方式将水分从空气中分离出,且能够将水珠凝露的位置改变,使得设备不会发生凝露现象,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凝水清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水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包括设置在设备室内的监测机构8和控制机构9、设置在设备室内下部的第一冷凝机构、设置在设备室5内且对应设备设置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设备室内位于设备上方的第二冷凝机构;
所述第一冷凝机构包括设备室侧壁设置的制冷腔32,所述制冷腔32内表面设置一层保温层12,所述制冷腔32内设置降温板31,所述降温板31内部中空设置流动腔13,所述降温板31上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13连通的出气口11,下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13连通的进气口30,所述进气口30与制冷机构连通,所述出气口11与第二冷凝机构连通;
所述控制机构9与监测机构8、加热机构、制冷机构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机构9采用微控制器,所述监测机构8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所述制冷机构采用中央空调,所述中央空调的冷气管道17通过第一连通管16与进气口30连通。
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降温板31外侧设置冷凝水清除机构,所述冷凝水清除机构包括所述降温板31下端外侧面设置的横板15,所述横板上设置吸水条14,设备室侧壁上设置基座21,所述基座21上设置升降杆20,所述升降杆20上端设置L型的支架19,所述支架19的端部水平设置与所述降温板31接触的橡胶刮条18。
所述吸水条14包括吸水芯23以及包裹吸水芯23的透水层22,所述吸水芯23采用吸水树脂颗粒,所述透水层22采用涤纶布。
实施例三,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底板25,所述底板25下方设置万向轮24,所述底板25的一侧设置把手29,所述底板25上设置加热筒27,所述加热筒27内设置加热电阻丝26,所述加热筒27的末端设置风机28,所述风机28和加热电阻丝26通过设置在加热筒27上的开关与电线插头连接。
所述第二冷凝机构包括设备室顶部设置的冷凝管1,所述冷凝管1下方通过连杆2设置集水槽3,所述集水槽3中部设置防蒸板4,所述防蒸板4上设置若干个通孔,所述集水槽3一端底部与排水管7连通,所述冷凝管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10与所述出气口11连通,所述冷凝管1的另一端与排气管6连通。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设备室内的监测机构和控制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下部的第一冷凝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且对应设备设置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设备室内位于设备上方的第二冷凝机构;
所述第一冷凝机构包括设备室侧壁设置的制冷腔,所述制冷腔内表面设置一层保温层,所述制冷腔内设置降温板,所述降温板内部中空设置流动腔,所述降温板上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出气口,下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制冷机构连通,所述出气口与第二冷凝机构连通;
所述控制机构与监测机构、加热机构、制冷机构信号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采用微控制器,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构采用中央空调,所述中央空调的冷气管道通过第一连通管与进气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板外侧设置冷凝水清除机构,所述冷凝水清除机构包括所述降温板下端外侧面设置的横板,所述横板上设置吸水条,设备室侧壁上设置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端设置L型的支架,所述支架的端部水平设置与所述降温板接触的橡胶刮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条包括吸水芯以及包裹吸水芯的透水层,所述吸水芯采用吸水树脂颗粒,所述透水层采用涤纶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下方设置万向轮,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把手,所述底板上设置加热筒,所述加热筒内设置加热电阻丝,所述加热筒的末端设置风机,所述风机和加热电阻丝通过设置在加热筒上的开关与电线插头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机构包括设备室顶部设置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下方通过连杆设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中部设置防蒸板,所述防蒸板上设置若干个通孔,所述集水槽一端底部与排水管连通,所述冷凝管的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
CN201821614073.XU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75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4073.XU CN208975490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4073.XU CN208975490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5490U true CN208975490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86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1407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75490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549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0776A (zh) * 2018-09-30 2019-01-1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方城县供电公司 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
CN110994415A (zh) * 2019-12-31 2020-04-10 姜争鸣 一种地埋电力设备的自通风结构
CN112302219A (zh) * 2020-09-21 2021-02-02 郑敏 一种自清洁式防冷凝玻璃幕墙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0776A (zh) * 2018-09-30 2019-01-1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方城县供电公司 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
CN109200776B (zh) * 2018-09-30 2024-04-09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方城县供电公司 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
CN110994415A (zh) * 2019-12-31 2020-04-10 姜争鸣 一种地埋电力设备的自通风结构
CN112302219A (zh) * 2020-09-21 2021-02-02 郑敏 一种自清洁式防冷凝玻璃幕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75490U (zh) 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装置
AU200927248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rooms within a building
CN106253104B (zh) 一种高压输变电除凝露总成及其除凝露方法
CN207279933U (zh) 一种空调冷凝水收集装置、冷凝水收集处理设备和空调
CN203642338U (zh) 一种双冷源组合式新风机组
CN201436493U (zh) 一种热管防冻型空调机组
CN106088230A (zh) 一种从空气中收集水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00776A (zh) 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
CN207301839U (zh) 集成温湿度控制器
CN109252886B (zh) 一种转轮除湿和热管冷热利用的深井降温设备
CN208983555U (zh) 一种电力设备库房防凝露装置
CN204513709U (zh) 一种溶液式全热回收机组
CN104006648B (zh) 多种热源供热多台烤房独立烘烤装置
CN203421782U (zh) 一种家用小型冷热空气发生器
CN106801949A (zh) 一种节能新风处理设备
CN204027072U (zh) 泳池三集一体除湿除雾霾热泵
CN201791458U (zh) 一种转轮抽湿机
CN108954673B (zh) 一种电力设备库房防凝露系统
CN207006447U (zh) 一种高寒地区防冰堵热回收新风换气机
CN106765823A (zh) 一种节能空气处理设备
CN204347667U (zh) 一种适用于室外电力柜的除湿系统
CN106801969A (zh)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
CN208567226U (zh) 一种空调制冷用除霜装置
CN208640620U (zh) 一种用于公共厕所的地面除湿装置
CN207197127U (zh) 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电热恒温干燥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