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4283U - 一种降温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温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4283U
CN208974283U CN201820308084.9U CN201820308084U CN208974283U CN 208974283 U CN208974283 U CN 208974283U CN 201820308084 U CN201820308084 U CN 201820308084U CN 208974283 U CN208974283 U CN 208974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educing paste
graphene
back sheet
re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080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爱丽
张金柱
张安
梁蒙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hengquan Biomass Graphen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hengquan Biomass Graphe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hengquan Biomass Graphen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hengquan Biomass Graphe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03080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4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4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4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温贴。一种降温贴,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背衬层、石墨烯水凝胶层和保护膜。本实用新型在水凝胶中增加了石墨烯,而由于石墨烯自身具有辐射远红外线的特性,可以起到大幅散热的目的。因此,与现有的水凝胶降温帖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降温速率更快。同时,由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可进一步增加水凝胶的厚度,延长使用时间而不影响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降温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温贴。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采用的降温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物理降温,一是药物降温。药物降温具有效果明显、使用方法简单等优点,但是药物降温对适用的人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且药物降温有很多的禁忌症;物理降温主要有温水或酒精擦浴法、冰敷法、静脉降温法、敷水凝胶降温贴等,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温的效果,但是方法比较繁琐或者效果不明显,降温耗时长。以使用方便的降温贴为例,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靠单纯的水凝胶吸热降温,另一类是水凝胶联合具有清凉降温功效的中西药(例如薄荷、冰片等)降温。如专利CN202875581U公开了一种水凝胶降温贴,通过水凝胶中水分吸收体表热量蒸发达到物理降温的目的,专利申请CN107115173A公开了一种吸水降温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其水凝胶中添加了薄荷、冰片等大量物质来提高降温效果。后者虽然增加了降温效果,但该类降温贴严禁用于眼部及皮肤破损部位,限制了降温贴的使用领域。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温贴,该降温贴通过在水凝胶中添加石墨烯来提高降温效果。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温贴,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背衬层、石墨烯水凝胶层和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在水凝胶中增加了石墨烯,而由于石墨烯自身具有辐射远红外线的特性,可以起到大幅散热的目的。因此,与现有的水凝胶降温帖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降温速率大大提高。同时,由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可进一步增加水凝胶的厚度,延长使用时间而不影响散热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降温贴还可以重复利用,当降温贴失效后,将其浸泡于水中充分吸水后,可再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温贴的使用方法为:将保护膜撕除,石墨烯水凝胶层贴于待降温部位即可,或者依据使用的形状面积将降温贴进行裁剪后,撕下保护膜使用。
本实用新型水凝胶中添加的石墨烯可以是任意工艺制得的石墨烯,例如生物质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剥离法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其添加的比例也是任意的,根据实际要求选择,例如0.01%~50%,1%~50%,0.01%~30%,10%~20%等。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保护膜主要指塑料薄膜层,即可离型的薄膜,例如PE、PU和PET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背衬层的材质主要为柔软性较好的材料,例如无纺布,还可以在无纺布中添加石墨烯,进一步提高降温贴的散热速率。其添加的比例也是任意的,根据实际要求选择,例如0.01%~50%,1%~50%,0.01%~30%,10%~20%等。其添加的石墨烯可以是任意工艺制得的石墨烯,例如生物质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剥离法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无纺布为涤纶、尼龙、聚丙烯、丙纶和含棉织造物的一种或多种的共混物。
以上降温贴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以改善使用效果。
优选地,所述背衬层的边缘通过环形弹力带连接。
降温贴一般敷贴于额头,增加环形弹力带,可以将其套于头部,防止降温贴脱落,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石墨烯水凝胶与皮肤的紧密度,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速率。
优选地,所述背衬层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分别向外延伸有一条绑带,并且两个所述绑带通过魔术贴连接。
同样,该结构也可以防止降温贴脱落。其使用方法为:将背衬层两边的绑带绕在头后,通过魔术贴粘贴在一起。
优选地,两个所述绑带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优选为台阶孔。
由于绑带相对较宽,若长时间佩戴则不利于透气,因此增设通孔提高透气度,改善舒适性。
虽然通孔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但是若采用上下尺寸同样的通孔,则无法平衡大接触面积和高透气率两个功效,而采用台阶孔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优选地,所述背衬层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分别向外延伸有一条绑带,并且两个所述绑带靠近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的一面涂覆有不干胶,优选的所述不干胶上覆盖有离型膜。
该降温贴也具有防脱落的功能,而且适用范围更广,不仅限于额头,并且不需要过长的绑带。该降温贴的固定方法为:将离型膜撕除,背衬层两边的绑带敷贴于皮肤,其上面涂覆的不干胶可以紧贴于皮肤表面,使降温贴不容易脱落。
优选地,所述离型膜与所述保护膜为一体结构。
该降温贴使用更方便,只需要撕除一次离型膜即可。
优选地,所述降温贴上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背衬层和石墨烯水凝胶层,所述通孔内填充有感温变色材料。
由于在该降温贴中,通孔贯穿了背衬层和石墨烯水凝胶层,因此,感温变色材料感应的是人体温度,因此宜选择变温区间在37℃~40℃的感温变色材料,并且不同通孔内填充的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不同,相应变化的颜色也不同,以方便识别。同时,还可以在背衬层的表面标识相应的数字,对应相应的通孔。
综上,通过监控温度掌握病者的体温,以采取相应措施。
该降温贴中所用的感温变色材料选用任意对人体无害的化合物或复合材料。在填充时,可以在通孔内填满感温变色材料,或者先在无纺布球的表面涂布感温变色材料,然后再将该无纺布球填充于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背衬层上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填充有感温变色材料。
由于在该降温贴中,通孔仅仅穿透了背衬层,而没有穿透石墨烯水凝胶层,因此,感温变色材料反应的是水凝胶的温度,以此判断降温贴是否失效或降温效果不再显著。例如,当水凝胶的温度位于某一温度范围内,不再上升时,说明此时降温效果较弱,可考虑更换。
需要判断降温贴是否失效依据的温度区间跨度大,因此,建议设置更多的通孔,同样,不同通孔内填充的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不同(变色温度可分布在15℃~37℃),相应变化的颜色也不同(即变色的颜色与温度意义对应),以方便识别。同时,还可以在背衬层的表面标识相应的数字,对应相应的通孔。
同样,该降温贴中所用的感温变色材料选用任意对人体无害的化合物或复合材料。在填充时,可以在通孔内填满感温变色材料,或者先在无纺布球的表面涂布感温变色材料,然后再将该无纺布球填充于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和所述保护膜之间的部分区域设有感温变色涂层,并且所述感温变色涂层延伸出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和所述保护膜的边缘外。
该降温贴中感温变色涂层感应的是人体温度,因此宜选择变温区间在37℃~40℃的感温变色材料,并且不同区域设置的感温变色涂层的变色温度不同,相应变化的颜色也不同,以方便识别。同时,还可以在延伸在外的涂层表面标识相应的数字,对应相应的通孔。综上,通过监控温度掌握病者的体温,以采取相应措施。若仅仅在一个区域设置一个感温变色涂层时,则建议采用变色温度在38.5℃以上的变色材料。
该降温贴中所用的感温变色材料选用对人体无害的任意化合物或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和所述保护膜之间还设有无纺布层,避免石墨烯水凝胶层直接接触皮肤破损及敏感部位。即该降温贴适宜创伤处的降温。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和所述保护膜之间的部分区域设有药垫。
药垫可由薄荷、冰片等清凉降温的药材组成,或者其他功效的药材组成。
综上文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赋予降温贴远红外辐射的功效,提高了降温速率;
(2)本实用新型的降温贴可以循环利用,且再生方法简单;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种实现防止降温贴脱落的结构;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种实现降温贴感温变色的结构;
(5)本实用新型将石墨烯、水凝胶和药袋组合起来实现了降温贴多功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降温贴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降温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降温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降温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降温贴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降温贴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降温贴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背衬层,2-石墨烯水凝胶层,3-保护膜,4-环形弹力带,5-绑带,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8-感温变色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一种结构简单的石墨烯降温贴,从上之下依次包括背衬层1、石墨烯水凝胶层2和保护膜3。
其中,石墨烯可以是任意工艺制得的石墨烯,例如生物质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剥离法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其添加的比例也是任意的,根据实际要求选择,例如0.01%~50%,1%~50%,0.01%~30%,10%~20%等。
保护膜3主要指塑料薄膜层,即可离型的薄膜,例如PE、PU、或PET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背衬层1的材质主要为柔软性较好的材料,例如无纺布,还可以在无纺布中添加石墨烯,进一步提高降温贴的散热速率。其添加的比例也是任意的,根据实际要求选择,例如0.01%~50%,1%~50%,0.01%~30%,10%~20%等。其添加的石墨烯可以是任意工艺制得的石墨烯,例如生物质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剥离法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无纺布为涤纶、尼龙、聚丙烯、丙纶、含棉织造物的一种或多种的共混物。
该降温贴的使用方法为:将保护膜3撕除,石墨烯水凝胶层2贴于待降温部位即可,或者依据使用的形状面积将降温贴进行裁剪后,撕下保护膜使用。
该降温贴的主要特点是:
1、水凝胶蒸发散热和石墨烯远红外辐射散热相结合,降温速率更快;
2、可再生利用,将失效后的降温贴浸泡于水中充分吸水后,可再次使用。
降温贴在使用时还会出现易脱落、无法定量化或半定量化感知温度等问题,为此,本实施例的降温贴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首先是针对易脱落的问题,可采用以下方式解决。
如图2所示,在背衬层1上设置环形弹力带4,即背衬层1的边缘通过环形弹力带4连接。
使用时,可以将环形弹力带4套于头部,防止降温贴脱落,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石墨烯水凝胶与皮肤的紧密度,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速率。
或者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背衬层1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分别向外延伸有一条绑带5,并且两个所述绑带5通过魔术贴连接。
该结构也可以防止降温贴脱落。其使用方法为:将背衬层1两边的绑带5绕在头后,通过魔术贴粘贴在一起。与图2的结构相比,图3的结构更加灵活方便,可调节长度。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绑带5上设置多个通孔。
由于绑带5相对较宽,若长时间佩戴则不利于透气,因此增设通孔可以提高透气度,改善舒适性。
虽然通孔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但是若采用上下尺寸同样的通孔,则无法平衡大接触面积和高透气率两个功效,而采用台阶孔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或者采用图4的结构,即背衬层1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分别向外延伸有一条绑带5,并且两个所述绑带5靠近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2的一面涂覆有不干胶。
该降温贴也具有防脱落的功能,而且适用范围更广,不仅限于额头,并且不需要过长的绑带5。该降温贴的固定方法为:背衬层1两边的绑带5敷贴于皮肤,其上面涂覆的不干胶可以紧贴于皮肤表面,使降温贴不容易脱落。
此外,还可以用离型膜保护不干胶,可以将此离型膜与降温贴的保护膜3设置为一体材料,使用更方便。
其次,针对感温变色的功能,可采用如下方式实现。
如图5所示,降温贴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通孔6,所述第一通孔6贯穿所述背衬层1和石墨烯水凝胶层2,所述第一通孔6内填充有感温变色材料。
由于在该降温贴中,通孔贯穿了背衬层1和石墨烯水凝胶层2,因此,感温变色材料感应的是人体温度,因此宜选择变温区间在37℃~40℃的感温变色材料,并且不同通孔内填充的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不同,相应变化的颜色也不同,以方便识别。同时,还可以在背衬层1的表面标识相应的数字,对应相应的通孔。综上,通过监控温度掌握病者的体温,以采取相应措施。
该降温贴中所用的感温变色材料选用任意对人体无害的化合物或复合材料。在填充时,可以在通孔内填满感温变色材料,或者先在无纺布球的表面涂布感温变色材料,然后再将该无纺布球填充于通孔内。
或者采用图6的结构,背衬层1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通孔7,所述第二通孔7内填充有感温变色材料。
由于在该降温贴中,第二通孔7仅仅穿透了背衬层1,而没有穿透石墨烯水凝胶层2,因此,感温变色材料反应的是水凝胶的温度,以此判断降温贴是否失效或降温效果不再显著。例如,当水凝胶的温度位于某一温度范围内,不再上升时,说明此时降温效果较弱,可考虑更换。
需要判断降温贴是否失效依据的温度区间跨度大,因此,建议设置更多的通孔,同样,不同通孔内填充的感温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不同(变色温度可分布在15℃~37℃),相应变化的颜色也不同(即变色的颜色与温度意义对应),以方便识别。同时,还可以在背衬层1的表面标识相应的数字,对应相应的通孔。
实际应用时,图5和图6的结构并不冲突,即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可以并存,同时监测人体温度以及降温贴失效与否。
或者采用如图7所示的结构,即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2和所述保护膜3之间的部分区域设有感温变色涂层8,并且所述感温变色涂层8延伸出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2和所述保护膜3的边缘外。
该降温贴中感温变色涂层8感应的是人体温度,因此宜选择变温区间在37℃~40℃的感温变色材料,并且不同区域设置的感温变色涂层8的变色温度不同,相应变化的颜色也不同,以方便识别。同时,还可以在延伸在外的涂层表面标识相应的数字,对应相应的通孔。综上,通过监控温度掌握病者的体温,以采取相应措施。若仅仅在一个区域设置一个感温变色涂层8时,则建议采用变色温度在38.5℃的变色材料。
以上所有实施例的降温贴在使用时,石墨烯水凝胶层2可直接与皮肤接触,为方便用于皮肤创伤及敏感部位的降温,可以在石墨烯水凝胶层2和保护膜3之间增设无纺布层,避免石墨烯水凝胶层2直接接触皮肤破损及敏感部位。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降温贴中还可以加入药垫,提高降温效果或者增加其他药效,例如在石墨烯水凝胶层2和保护膜3之间的部分区域设置药垫。
药垫可由薄荷、冰片等清凉降温的药材组成,或者其他功效的药材组成。
另外,还可以增加降温贴的可裁剪功能,例如,在石墨烯水凝胶层2和所述背衬层1的相同位置处均设置不连续裁剪线,即两者的不连续裁剪线重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降温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背衬层、石墨烯水凝胶层和保护膜;
优选地,所述背衬层为石墨烯背衬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的边缘通过环形弹力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分别向外延伸有一条绑带,并且两个所述绑带通过魔术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绑带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优选为台阶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分别向外延伸有一条绑带,并且两个所述绑带靠近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的一面涂覆有不干胶;优选地,所述不干胶上覆盖有离型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与所述保护膜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贴上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背衬层和石墨烯水凝胶层,所述通孔内填充有感温变色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上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填充有感温变色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和所述保护膜之间的部分区域设有感温变色涂层,并且所述感温变色涂层延伸出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和所述保护膜的边缘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和所述保护膜之间的部分区域设有药垫。
CN201820308084.9U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降温贴 Active CN208974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8084.9U CN208974283U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降温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8084.9U CN208974283U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降温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4283U true CN208974283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77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08084.9U Active CN208974283U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降温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4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6577B (zh) 敷眼套件和敷眼系统
US5512041A (en) Wound dressing for promoting moist wound healing
US20160198790A1 (en) Protective footwear
BR112021004200A2 (pt) curativos adesivos adaptáveis
TW201622668A (zh) 長效型貼片敷料結構
CN107049801B (zh) 一种构筑式凝胶填充美容贴膜
CN107149519A (zh) 一种医用冷敷贴
CN210337199U (zh) 一种可拆卸式医用冷敷贴
JP2013500139A5 (zh)
CN210408756U (zh) 一种基于术后康复用的冷敷降温袋
CN208974283U (zh) 一种降温贴
CN107550639A (zh) 一种控温湿贴
CN206792553U (zh) 一种新型的壳聚糖复合伤口敷贴
CN203651110U (zh) 聚氨酯复合无纺布和膏贴
CN206275761U (zh) 一种护理用儿童降温贴
CN210170666U (zh) 一种热力持久的中药热敷袋
CN209187204U (zh) 一种用于压疮护理的功能敷料结构
CN206508118U (zh) 一种复合型创可贴
CN209464182U (zh) 一种无菌纱布块
CN209075114U (zh) 一种通过温感变色实时观察水分变化和温度变化的退热贴
CN220714405U (zh) 一种带有精油爆珠的生姜片灸贴
CN110115659A (zh) 一种医用点滴用敷料贴
CN206391366U (zh) 一种医用发热药包敷贴
CN211300626U (zh) 一种可固定的退热贴
CN218852065U (zh) 一种透气耐汗型鞋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