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2127U - 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2127U
CN208972127U CN201821441508.5U CN201821441508U CN208972127U CN 208972127 U CN208972127 U CN 208972127U CN 201821441508 U CN201821441508 U CN 201821441508U CN 208972127 U CN208972127 U CN 208972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dge
bar
wedge block
hole
inve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415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旭初
胡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shencao Biotechnology (Pu'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er Fuchu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er Fuchu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er Fuchu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415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2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2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21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包括立柱,立柱的外周活动安装横杆,横杆的顶面开设第一通孔,立柱从第一通孔内穿过,立柱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的楔形面均斜朝下,第一通孔的两侧分别开设两个第一楔形槽,第一楔形槽内分别通过扭簧安装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的楔形面均斜朝上,第一通孔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倒L型支杆的一端,第一倒L型支杆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楔形槽上方,第一倒L型支杆的另一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楔形块的楔形面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滇重楼果实搭在横杆上,以免果实压倒滇重楼植株,横杆能够同时对两行滇重楼起到防倒伏的作用,作用范围更广,能够节省药农购置本实用新型的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草种植技术领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
背景技术
现在人工种植滇重楼时,为了防止滇重楼果实压断其植株,人们通常采用尼龙绳将滇重楼果实吊起,从而对重楼花果起到保护的作用以防果枝折断或倒伏,但这种方式工作效率极低,为了克服这一点,人们研制出一种能够同时作用与数株滇重楼的支架结构,但其作用范围依旧较小,药农需要购置很多套支架才能够避免滇重楼大规模倒伏,增加了滇重楼的种植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包括立柱,立柱的外周活动安装横杆,横杆的顶面开设第一通孔,立柱从第一通孔内穿过,立柱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的楔形面均斜朝下,第一通孔的两侧分别开设两个第一楔形槽,第一楔形槽内分别通过扭簧安装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的楔形面均斜朝上,第一通孔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倒L型支杆的一端,第一倒L型支杆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楔形槽上方,第一倒L型支杆的另一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楔形块的楔形面接触配合,第二楔形块的楔形面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楔形块的楔形面接触配合,第二楔形块的底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一楔形块的顶面接触配合,横杆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分别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第二通孔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二楔形槽,第二楔形槽内分别通过扭簧安装第三楔形块,第三楔形块的楔形面均斜朝上,第二通孔的两侧顶部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倒L型支杆的一端,第二倒L型支杆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楔形槽的上方,第二倒L型支杆的另一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第三楔形块的楔形面接触配合,立柱的前面底部设有U型杆,立柱从U型杆内穿过,U型杆的开口朝后,U型杆的两端顶面分别通过铰接座铰接连接竖杆的下端,竖杆分别同时从对应的第二通孔内穿过,竖杆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第四楔形块,第三楔形块的底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四楔形块的顶面接触配合,第三楔形块的楔形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四楔形块的楔形面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所述的立柱的底部外周固定连接数个倒L型杆的一端,倒L型杆的另一端均朝下,且每相邻两个倒L型杆之间的间距相等。
如上所述的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所述的倒L型杆的另一端均为楔形结构。
如上所述的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所述的U型杆的两个纵向杆之间设有连接轴,连接轴平行于U型杆的水平杆,连接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对应的U型杆的纵向杆,连接轴的背面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立柱的前面。
如上所述的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所述的第一通孔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安装滑条,立柱的前后两面分别开设滑槽,滑槽的顶面均与外界相通,滑条分别位于对应的滑槽内且能沿之滑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所述的U型杆的水平杆外周开设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将立柱埋设在地面上,立柱的下端位于地面以下,保证本实用新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然后在立柱的前方和后方分别种植滇重楼,且顺着横杆种植,当滇重楼快要结果时,人们用脚向下一下一下的踩踏U型杆的水平杆,U型杆的两个纵向杆的后端均向上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竖杆向上运动,当竖杆向上运动时,由于第二倒L型支杆限制第三楔形卡,第三楔形块无法向上翻折,第四楔形块的顶面与第三楔形块的底面接触,从而能够带动横杆向上运动,与之同时,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楔形块的楔形面接触配合,如图所示,一次踩踏动作完成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竖杆向下移动,此时第三楔形块分别向对应的第二楔形槽内翻折,而横杆由于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的相互配合无法向下移动,通过上述方式将横杆移动至滇重楼结果的位置即可。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滇重楼果实搭在横杆上,以免果实压倒滇重楼植株,横杆能够同时对两行滇重楼起到防倒伏的作用,作用范围更广,能够节省药农购置本实用新型的费用,从而能够降低滇重楼的种植成本,且能够根据药农种植滇重楼的垄长选择横杆的长度,通过一套本实用新型即可保护两垄滇重楼,横杆能够自由向上调节,药农能够根据自家滇重楼的长势调节横杆的位置,使横杆位于绝大部分滇重楼果实的下方,起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如图所示,包括立柱1,立柱1的外周活动安装横杆3,横杆3的顶面开设第一通孔4,立柱1从第一通孔4内穿过,立柱1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第一楔形块5,位于同侧的每相邻两个第一楔形块5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一楔形块5的楔形面均斜朝下,第一通孔4的两侧分别开设两个第一楔形槽6,第一楔形槽6内分别通过扭簧安装第二楔形块7,第二楔形块7的楔形面均斜朝上,第一通孔4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倒L型支杆8的一端,第一倒L型支杆8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楔形槽6上方,第一倒L型支杆8的另一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楔形块7的楔形面接触配合,第二楔形块7的楔形面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楔形块5的楔形面接触配合,第二楔形块7的底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一楔形块5的顶面接触配合,横杆3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第二通孔9,第二通孔9分别位于第一通孔4的两侧,第二通孔9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二楔形槽10,第二楔形槽10内分别通过扭簧安装第三楔形块11,第三楔形块11的楔形面均斜朝上,第二通孔9的两侧顶部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倒L型支杆12的一端,第二倒L型支杆12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楔形槽10的上方,第二倒L型支杆12的另一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第三楔形块11的楔形面接触配合,立柱1的前面底部设有U型杆13,立柱1从U型杆13内穿过,U型杆13的开口朝后,U型杆13能够以与立柱1的连接点为中心上下翻转,U型杆13的两端顶面分别通过铰接座铰接连接竖杆14的下端,竖杆14分别同时从对应的第二通孔9内穿过,竖杆14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第四楔形块15,位于同侧的每相邻两个第四楔形块15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三楔形块11的底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四楔形块15的顶面接触配合,第三楔形块11的楔形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四楔形块15的楔形面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将立柱1埋设在地面上,立柱1的下端位于地面以下,保证本实用新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然后在立柱1的前方和后方分别种植滇重楼,且顺着横杆3种植,当滇重楼快要结果时,人们用脚向下一下一下的踩踏U型杆13的水平杆,U型杆13的两个纵向杆的后端均向上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竖杆14向上运动,当竖杆14向上运动时,由于第二倒L型支杆12限制第三楔形卡11,第三楔形块11无法向上翻折,第四楔形块15的顶面与第三楔形块11的底面接触,从而能够带动横杆3向上运动,与之同时,第二楔形块7与第一楔形块5的楔形面接触配合,如图3所示,一次踩踏动作完成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竖杆14向下移动,此时第三楔形块11分别向对应的第二楔形槽10内翻折,而横杆3由于第一楔形块5和第二楔形块7的相互配合无法向下移动,通过上述方式将横杆3移动至滇重楼结果的位置即可。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滇重楼果实搭在横杆3上,以免果实压倒滇重楼植株,横杆3能够同时对两行滇重楼起到防倒伏的作用,作用范围更广,能够节省药农购置本实用新型的费用,从而能够降低滇重楼的种植成本,且能够根据药农种植滇重楼的垄长选择横杆3的长度,通过一套本实用新型即可保护两垄滇重楼,横杆3能够自由向上调节,药农能够根据自家滇重楼的长势调节横杆3的位置,使横杆3位于绝大部分滇重楼果实的下方,起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立柱1的底部外周固定连接数个倒L型杆2的一端,倒L型杆2的另一端均朝下,且每相邻两个倒L型杆2之间的间距相等。使用者将倒L型杆2的另一端插入地下,即可将立柱1固定在当前位置,不再需要将立柱1的下端埋入地下,拆装立柱1时更加方便省力。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倒L型杆2的另一端均为楔形结构。该结构能够便于使用者将倒L型杆2的另一端插入地下,能够进一步节省使用者安装立柱1的体力。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U型杆13的两个纵向杆之间设有连接轴16,连接轴16平行于U型杆13的水平杆,连接轴16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对应的U型杆13的纵向杆,连接轴16的背面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立柱1的前面。该结构在以连接轴16为中心转动U型杆13时,U型杆13与连接轴16之间的摩擦力极小,从而使得使用者向下踩踏U型杆13时更为省力。
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孔4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安装滑条17,立柱1的前后两面分别开设滑槽18,滑槽18的顶面均与外界相通,滑条17分别位于对应的滑槽18内且能沿之滑动。通过滑条17和滑槽18之间的相互配合,横杆3的移动更为平稳,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踩踏U型杆13时打滑,本实施例所述的U型杆13的水平杆外周开设防滑纹。该结构能够增加U型杆13与使用者鞋底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踩踏U型杆13时打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立柱(1)的外周活动安装横杆(3),横杆(3)的顶面开设第一通孔(4),立柱(1)从第一通孔(4)内穿过,立柱(1)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第一楔形块(5),第一楔形块(5)的楔形面均斜朝下,第一通孔(4)的两侧分别开设两个第一楔形槽(6),第一楔形槽(6)内分别通过扭簧安装第二楔形块(7),第二楔形块(7)的楔形面均斜朝上,第一通孔(4)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倒L型支杆(8)的一端,第一倒L型支杆(8)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楔形槽(6)上方,第一倒L型支杆(8)的另一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楔形块(7)的楔形面接触配合,第二楔形块(7)的楔形面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楔形块(5)的楔形面接触配合,第二楔形块(7)的底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一楔形块(5)的顶面接触配合,横杆(3)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第二通孔(9),第二通孔(9)分别位于第一通孔(4)的两侧,第二通孔(9)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二楔形槽(10),第二楔形槽(10)内分别通过扭簧安装第三楔形块(11),第三楔形块(11)的楔形面均斜朝上,第二通孔(9)的两侧顶部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倒L型支杆(12)的一端,第二倒L型支杆(12)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楔形槽(10)的上方,第二倒L型支杆(12)的另一端能够分别与对应的第三楔形块(11)的楔形面接触配合,立柱(1)的前面底部设有U型杆(13),立柱(1)从U型杆(13)内穿过,U型杆(13)的开口朝后,U型杆(13)的两端顶面分别通过铰接座铰接连接竖杆(14)的下端,竖杆(14)分别同时从对应的第二通孔(9)内穿过,竖杆(14)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第四楔形块(15),第三楔形块(11)的底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四楔形块(15)的顶面接触配合,第三楔形块(11)的楔形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四楔形块(15)的楔形面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1)的底部外周固定连接数个倒L型杆(2)的一端,倒L型杆(2)的另一端均朝下,且每相邻两个倒L型杆(2)之间的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L型杆(2)的另一端均为楔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杆(13)的两个纵向杆之间设有连接轴(16),连接轴(16)平行于U型杆(13)的水平杆,连接轴(16)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对应的U型杆(13)的纵向杆,连接轴(16)的背面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立柱(1)的前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孔(4)的前后两面分别固定安装滑条(17),立柱(1)的前后两面分别开设滑槽(18),滑槽(18)的顶面均与外界相通,滑条(17)分别位于对应的滑槽(18)内且能沿之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杆(13)的水平杆外周开设防滑纹。
CN201821441508.5U 2018-09-04 2018-09-04 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72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41508.5U CN208972127U (zh) 2018-09-04 2018-09-04 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41508.5U CN208972127U (zh) 2018-09-04 2018-09-04 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2127U true CN208972127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83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4150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72127U (zh) 2018-09-04 2018-09-04 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21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29849U (zh) 用于猕猴桃果树种植的枝条牵引装置
CN208972127U (zh) 一种滇重楼防倒伏支架
CN206602947U (zh) 一种猕猴桃栽培棚架
CN209572657U (zh) 一种园林树木支撑架
CN206024730U (zh) 一种葡萄树浇灌装置
CN209994976U (zh) 一种半夏高效有机种植库
CN209268233U (zh) 一种园林雨水循环控制系统
CN208227896U (zh) 一种园林树木用固定架
CN110199768A (zh) 一种活动式葡萄篱架体系
CN204929848U (zh) 猕猴桃棚架
CN107371884A (zh) 一种园林幼苗插扦箱
CN205848120U (zh) 一种智能式多肉植物种植盆
CN209930960U (zh) 一种甘蔗采收捆绑架
CN217509626U (zh) 一种畜牧养殖用围栏
CN206251684U (zh) 一种防脱落的西瓜吊蔓架
CN206302856U (zh) 一种草莓温室吊装栽培装置
CN205962121U (zh) 一种树木支架
CN205337076U (zh) 一种树木支撑组件
CN206713495U (zh) 一种园林用修剪采摘平台
CN210746399U (zh) 一种猕猴桃栽植架
CN108633570A (zh) 一种手动控制农业大棚浇水系统
CN208242366U (zh) 一种单排立柱花架
CN205756080U (zh) 一种树木支架
CN214628609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葡萄种植架
CN212087328U (zh) 一种园林设计用绿化树木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ou Xuchu

Inventor before: Zhou Xuchu

Inventor before: Hu Chu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201, floor 2-3, unit 2, block 5, Nongken garden a, No. 34, Chayuan Road, Simao District, Pu'er City, Yunnan Province 665000

Patentee after: Wanshencao Biotechnology (Pu'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1, floor 2-3, unit 2, block 5, Nongken garden a, No. 34, Chayuan Road, Simao District, Pu'er City, Yunnan Province 665000

Patentee before: Pu'er Fuchu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