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1590U -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件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1590U
CN208971590U CN201821740634.0U CN201821740634U CN208971590U CN 208971590 U CN208971590 U CN 208971590U CN 201821740634 U CN201821740634 U CN 201821740634U CN 208971590 U CN208971590 U CN 208971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frame body
outer bottom
charg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406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閤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n 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n 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n 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n F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406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1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1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1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件,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外壳和用于与无线充电台进行感应充电的无线充电装置,外壳包括外底板体和外框体,外底板体封盖于外框体的一侧面形成一单面开口的容置腔,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接收器和用于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相插接的充电接头,充电接收器设于外底板体内,充电接头的一端与充电接收器电性连接、另一端延伸出外底板体外侧,容置腔的内壁上贴设有用于吸收辐射波的防辐射片材,这样防辐射片材就可以包裹于除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以外的其他部分,就可以很好地吸收移动终端在进行无线充电时产生的辐射波,最大限度地减小辐射波对人体的影响,利于用户长久使用。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件。
背景技术
当前很多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并不具备无线充电的功能,一般需要使用有线充电器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进行对插充电,这样在办公及开车时往往会给工作和出行带来一些不便与安全隐患,如充电线不够长或者充电过久发热起火等。针对这一情况,现在市场上有通过在手机壳上设置一个无线充电装置,使得手机在套设到这个手机壳上后可放置在无线充电台上进行充电,但是采用此种方式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其辐射往往较大,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不利于长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无线充电装置的终端保护壳存在辐射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接收器和充电接头,所述外壳包括外底板体和外框体,所述外框体设于所述外底板体的周缘并与所述外底板体共同围设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充电接收器设于所述外底板体内,所述充电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接收器电性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外底板体外侧,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贴设有用于吸收辐射波的防辐射片材。
优选地,所述防辐射片材由内底板体和内框体组成,所述内底板体贴合于所述外底板体的内侧面上,所述内框体贴合于所述外框体的内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内底板体外侧面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外底板体内侧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所述内框体外侧面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外框体内侧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内底板体通过双面胶或者胶水粘接于所述外底板体上,所述内框体通过双面胶或者胶水粘接于所述外框体上。
优选地,所述内底板体和所述内框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开设有容置槽和将所述容置槽与外界相连通的连通槽,所述充电接收器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充电接头设于所述连通槽内并延伸出所述连通槽外侧,所述背板上安装有所述充电接收器的一侧面贴设于所述外底板体的外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外框体上开设有用于避让移动终端的终端按键的镂空孔,所述内框体上开设有与所镂空孔相对应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背板、所述外底板体和所述内底板体上分别开设有用于避让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相重叠形成摄像孔。
优选地,所述外框体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移动终端的出音孔和充电接口的第一避让口,所述内框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避让口相对应的第二避让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在外底板体内设置充电接收器,充电接头与充电接收器电连接并延伸出外底板体外,这样,在将移动终端容置套设在外壳的容置腔内后,将充电接头插接进入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内,然后放置到无线充电台上即可进行充电,使用方便;进一步地,通过在容置腔的内壁贴设防辐射片材,这样防辐射片材就可以包裹于除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以外的其他部分,由于防辐射片材介于充电接收器和移动终端之间,那么防辐射片材就可以很好地吸收移动终端在进行无线充电时产生的辐射波,最大限度地减小辐射波对人体的影响,利于用户长久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终端组件,其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所述移动终端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组件,由于使用有上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在外壳上设置一层防辐射片材,使得防辐射片材介于移动终端和充电接收器之间,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吸收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及正常使用的过程中所散发出的辐射波,进而减少对用户的身心健康的损害,具有极佳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外壳 11—外底板体 12—外框体
13—容置腔 20—无线充电装置 21—充电接收器
22—充电接头 30—防辐射片材 31—内底板体
32—内框体 40—背板 41—容置槽
42—连通槽 50—摄像孔 51—第一通孔
52—第二通孔 53—第三通孔 121—镂空孔
122—第一避让口 321—开口 322—第二避让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2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可以应用于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
其中,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外壳10和设于所述外壳10上的无线充电装置20,所述无线充电装置20包括充电接收器21和充电接头22,所述外壳10包括外底板体11和外框体12,所述外框体12设于所述外底板体11的周缘并与所述外底板体11共同围设形成具有开口321的容置腔13,所述充电接收器21设于所述外底板体11内,所述充电接头22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接收器21电性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外底板体11外侧,所述容置腔13的内壁上贴设有用于吸收辐射波的防辐射片材30。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在外底板体11内设置充电接收器21,充电接头22与充电接收器21电连接并延伸出外底板体11外,这样,在将移动终端容置套设在外壳10的容置腔13内后,将充电接头22插接进入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内,然后放置到无线充电台上即可进行充电,使用方便;进一步地,通过在容置腔13的内壁贴设防辐射片材30,这样防辐射片材30就可以包裹于除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以外的其他部分,由于防辐射片材30介于充电接收器21和移动终端之间,那么防辐射片材30就可以很好地吸收移动终端在进行无线充电时产生的辐射波,最大限度地减小辐射波对人体的影响,利于用户长久使用。
更具体地,防辐射片材30可以采用硅橡胶和吸波材料相组合制成,其中,硅橡胶和吸波材料的组合具有良好的防辐射性能。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防辐射片材30由内底板体31和内框体32组成,所述内底板体31贴合于所述外底板体11的内侧面上,所述内框体32贴合于所述外框体12的内侧面上。具体地,将内底板体31和内框体32分别贴合在外底板体11的内侧面上和外框体12的内侧面上,这样防辐射片材30便可以稳固地设置在容置腔13的内壁上(即外壳10的内侧面上)达到防辐射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内底板体31外侧面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外底板体11内侧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所述内框体32外侧面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外框体12内侧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具体地,通过将内底板体31的大小设置成与外底板体11的大小相适配,这样内底板体31就可以完全覆盖在外底板体11上;同样的,通过将内框体32的大小设置成与外框体12的大小相适配,这样内框体32就可以完全覆盖在外框体12上,从而可以实现最大面积的吸收辐射波,使用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内底板体31通过双面胶或者胶水粘接于所述外底板体11上,所述内框体32通过双面胶或者胶水粘接于所述外框体12上。具体地,内底板体31和内框体32均通过双面胶或胶水分别贴合在外底板体11的内侧面上和外框体12的内侧面上,这样防辐射片材30便可以稳固地设置在容置腔13的内壁上(即外壳10的内侧面上)达到防辐射的效果。
其中,双面胶可以是3M胶或者热熔胶。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内底板体31和所述内框体32一体成型。具体地,防辐射片材30通过预先开发好的模具进行热压成型,形成一个一体化的片材,以便于该防辐射片材30更加完整地包裹于除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以外的其他部分,从而达到更加全面吸收移动终端产生的辐射波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背板40,所述背板40上开设有容置槽41和将所述容置槽41与外界相连通的连通槽42,所述充电接收器21设于所述容置槽41内,所述充电接头22设于所述连通槽42内并延伸出所述连通槽42外侧,所述背板40上安装有所述充电接收器21的一侧面贴设于所述外底板体11的外侧面上。具体地,通过在外底板体11的外侧面贴设背板40,并在背板40上开设容置槽41和连通槽42,使得无线充电装置20的充电接收器21和充电接头22先分别安装在背板40上的容置槽41和连通槽42内,然后再将安装有该无线充电装置20的背板40贴设在外底板体11上,使得无线充电装置20介于背板40和外底板体11之间,这样不仅可以使得该保护壳的外底板体11保持平整,易于套设移动终端,而且使用美观。其中,容置槽41连通槽42在背板40上通过预先开发好的模具进行注塑成型时已设计好,或者在后期通过CNC加工成型,制作出可放入充电接收器21及充电接头22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外框体12上开设有用于避让移动终端的终端按键的镂空孔121,所述内框体32上开设有与所镂空孔121相对应的开口321。具体地,通过在外框体12上和内框体32上分别开设镂空孔121和开口321,使得镂空孔121和开口321相对设置形成便于用于按动套设在保护壳体内终端设备的按键。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背板40、所述外底板体11和所述内底板体31上分别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的第一通孔51、第二通孔52和第三通孔53,所述第一通孔51、所述第二通孔52和所述第三通孔53相重叠形成摄像孔50。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套设置保护壳体内,为便于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采集外界的光线,在背板40、外底板体11和内底板体31上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与摄像头相对应位置的第一通孔51、第二通孔52和第三通孔53并且三者相重叠形成摄像孔50。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外框体12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移动终端的出音孔和充电接口的第一避让口122,所述内框体3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避让口122相对应的第二避让口322。具体地,在外框体12和内框体32上的开设对应于移动终端上的充电接口、麦克风口和耳机口等通透的孔口连通于保护壳体的内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底板体11为硬质板体,所述外框体12为软胶边框体。具体地,外底板体11采用硬质材料且通过预先开发好的模具进行注塑成型,进一步地,外底板体11优选为PC片;而外框体12采用抗摔强的软胶边框,从而可有效减少终端设备在摔落时受到的强烈冲击,软胶边框体通过预先开发好的模具进行注塑成型,其中软胶边框体的材质可以为TPU或TPE或液态硅胶。
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板40为硬质板体。具体地,背板40采用硬质材料且通过预先开发好的模具进行注塑成型,进一步地,背板40优选为PC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组件,其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所述移动终端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组件,由于使用有上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在外壳10上设置一层防辐射片材30,使得防辐射片材30介于移动终端和充电接收器21之间,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吸收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及正常使用的过程中所散发出的辐射波,进而减少对用户的身心健康的损害,具有极佳的市场应用前景。
具体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或平板电脑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接收器和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底板体和外框体,所述外框体设于所述外底板体的周缘并与所述外底板体共同围设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充电接收器设于所述外底板体内,所述充电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接收器电性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外底板体外侧,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贴设有用于吸收辐射波的防辐射片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辐射片材由内底板体和内框体组成,所述内底板体贴合于所述外底板体的内侧面上,所述内框体贴合于所述外框体的内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板体外侧面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外底板体内侧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所述内框体外侧面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外框体内侧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板体通过双面胶或者胶水粘接于所述外底板体上,所述内框体通过双面胶或者胶水粘接于所述外框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板体和所述内框体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开设有容置槽和将所述容置槽与外界相连通的连通槽,所述充电接收器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充电接头设于所述连通槽内并延伸出所述连通槽外侧,所述背板上安装有所述充电接收器的一侧面贴设于所述外底板体的外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上开设有用于避让移动终端的终端按键的镂空孔,所述内框体上开设有与所镂空孔相对应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所述外底板体和所述内底板体上分别开设有用于避让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相重叠形成摄像孔。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移动终端的出音孔和充电接口的第一避让口,所述内框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避让口相对应的第二避让口。
10.一种移动终端组件,包括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组件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所述移动终端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CN201821740634.0U 2018-10-25 2018-10-25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件 Active CN208971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0634.0U CN208971590U (zh) 2018-10-25 2018-10-25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0634.0U CN208971590U (zh) 2018-10-25 2018-10-25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1590U true CN208971590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64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40634.0U Active CN208971590U (zh) 2018-10-25 2018-10-25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15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7676A1 (zh) * 2019-07-27 2021-02-04 深圳市麟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辐射保护套及其加工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7676A1 (zh) * 2019-07-27 2021-02-04 深圳市麟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辐射保护套及其加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59243U (zh) 一种带接口的无线充电手机壳
CN205681594U (zh) 一种耳机充电器
CN203504613U (zh) 一种带无线充电接收功能的手机保护套
CN208971590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件
CN209267772U (zh) 一种适于蓝牙耳机充电盒的无线充电软胶套
CN208737179U (zh) 一种相机壳及相机
CN207475661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件
CN203261071U (zh) 一种可无线充放电的手机移动电源
CN207321352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件
CN205123795U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自充电保护套
CN206211585U (zh) 一种手机充电壳
CN205454021U (zh) 一种内置fm芯片的蓝牙耳机
CN209002041U (zh) 移动终端翻盖防辐射保护套及移动终端组件
CN204428394U (zh) 语音提示的盲人智能探路装置
CN209300366U (zh) 一种耳机盒无线充电保护套
CN107394837A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组件
CN201689392U (zh) 一种竹、木外壳可充电蓝牙鼠标
CN205430337U (zh) 一种穿戴手表式的手机
CN205942633U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的触控保护壳
CN202904451U (zh) 平板电脑保护盖
CN211183458U (zh) 一种具备无线充电及耳机充电功能的多功能背夹电源
CN201774288U (zh) ipad专用移动电源
CN216489804U (zh) 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
CN210019891U (zh) 一种新型颈部按摩器
CN204259314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板的移动设备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