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0708U - 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 Google Patents

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0708U
CN208970708U CN201821655418.6U CN201821655418U CN208970708U CN 208970708 U CN208970708 U CN 208970708U CN 201821655418 U CN201821655418 U CN 201821655418U CN 208970708 U CN208970708 U CN 208970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t cavity
cavity
port
receiving unit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554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桂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554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0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0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0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所述腔体滤波器包括盖板,与盖板连接的相互隔离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以及连接发射单元的第一端和接收单元的第一端的公共谐振腔,公共谐振腔与第一端口耦接,发射单元的第二端及接收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耦接,接收单元从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接收信号,发射单元将信号从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输出。本申请腔体滤波器结构简单,满足大功率的性能指标。

Description

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滤波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背景技术
在当代的通信系统中,通常通过发射天线发射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并通过接收天线接收通信信号。通常需要将该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通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将该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特定频率外的杂波或干扰信号滤除。双工器、多工器和合路器是广播、雷达和通讯系统中常见的元件。雷达和通讯系统中的双工器用于分离上行、下行信号。根据上行、下行信号的频率,双工器分成同频双工器和异频双工器两个大类。同频双工器常用于雷达系统。通讯系统中使用的双工器一般都是异频双工器。
目前,在雷达、广播、无线通信等多个领域,多频段工作越来越普遍,对于滤波器隔离度的要求也更高了,在基站系统中,普遍采用腔体滤波器,腔体滤波器可以实现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等。基站系统对于双工滤波器低损耗、大功率、小体积、隔离度、时延等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严格,其中,大功率即提高峰值功率是实际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产品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该腔体滤波器的结构简单,可提高峰值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所述腔体滤波器包括盖板,与所述盖板连接的相互隔离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以及连接所述发射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接收单元的第一端的公共谐振腔,所述公共谐振腔与第一端口耦接,所述发射单元的第二端及所述接收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耦接,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端口或所述第二端口接收信号,所述发射单元用于将信号从所述第一端口或所述第二端口输出;
所述第一端为所述发射单元或接收单元中的信号传输的起始谐振腔或末尾谐振腔;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发射单元或接收单元中的与所述起始谐振腔相对的末尾谐振腔或与所述末尾谐振腔相对的起始谐振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通信射频器件,所述通信射频器件包括上述腔体滤波器,所述腔体滤波器设于所述通信射频器件的信号收发电路部分,用于对信号进行选择。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包括相互隔离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能实现信号互不干扰的同时接收和发射;公共谐振腔,与所述发射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接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公共谐振腔与第一端口耦接,所述发射单元的第二端及所述接收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耦接,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端口或所述第二端口接收信号,所述发射单元用于将信号从所述第一端口或所述第二端口输出。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的结构简单,同时,提高了峰值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一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一实施例的仿真波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二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三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四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四实施例的仿真波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五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六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六实施例的仿真波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六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发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六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六实施例中的金属谐振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六实施例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的通信射频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明确、清楚,以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其中,所述腔体滤波器包括盖板,与所述盖板连接的相互隔离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以及连接所述发射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接收单元的第一端的公共谐振腔,所述公共谐振腔与第一端口耦接,所述发射单元的第二端及所述接收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耦接,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端口或所述第二端口接收信号,所述发射单元用于将信号从所述第一端口或所述第二端口输出;
所述第一端为所述发射单元或接收单元中的信号传输的起始谐振腔或末尾谐振腔;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发射单元或接收单元中的与所述起始谐振腔相对的末尾谐振腔或与所述末尾谐振腔相对的起始谐振腔。
请参阅图1,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一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腔体滤波器包括第一发射单元10A和第一接收单元10B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的公共谐振腔0。
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包括第一谐振腔101、第二谐振腔102、第三谐振腔103和第四谐振腔104,所述第一谐振腔101和第二谐振腔102之间通过第二窗口12连通,所述第二谐振腔102和第三谐振腔103之间通过第二窗口12连通,所述第一谐振腔101与所述第三谐振腔103之间通过第一窗口11连通,所述第三谐振腔103和第四谐振腔104之间通过第二窗口12连通;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包括第五谐振腔105、第六谐振腔106、第七谐振腔107、第八谐振腔108以及第九谐振腔109,所述第五谐振腔105与第六谐振腔106之间、第六谐振腔106与第七谐振腔107之间、第七谐振腔107与第八谐振腔108之间、第八谐振腔108与第九谐振腔109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连通;
所述第一谐振腔101作为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谐振腔105作为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与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四谐振腔作104为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九谐振腔109作为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其中,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四谐振腔作104以及所述第九谐振腔109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其中,在每个谐振腔中设置有一个谐振器。
所述第一窗口11与所述第二窗口12均表示谐振腔之间的一种连接关系,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所述窗口的大小,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中的第一谐振腔101与第三谐振腔103之间通过第一窗口11连通实现一个感性传输零点(调节第二窗口12的大小不产生传输零点),进行信号的交叉耦合传输,以满足所述腔体滤波器的结构简单,提高峰值功率的产品性能,如图2所示,曲线1(实线表示)为第一发射单元10A的信号仿真波形曲线,曲线2(虚线表示)为第一接收单元10B的信号仿真波形曲线,所述曲线3为实际制造的成品即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腔体滤波器的仿真波形图,提高了12段和34段对应频率的峰值功率。
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由于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发射单元10A和第一接收单元10B,能够实现信号的同时接收和发射,且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互不干扰。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中的第一谐振腔101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信号的输出端口,所述第四谐振腔104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信号输入端口;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中的第五谐振腔105作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信号的输入端口,所述第九谐振腔109作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的信号输出端口;
即,只进行信号的发射时,信号经过第二端口200传输给第四谐振腔104,在第一发射单元10A中耦合传输后,信号从所述第一谐振腔101传输至所述公共谐振腔0,经公共谐振腔0从第一端口100输出;只进行信号的接收时,信号经过第一端口100传输给公共谐振腔0,经公共谐振腔0传输至所述第五谐振腔105,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中耦合传输后,经第九谐振腔109从第二端口200输出;同时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时,第二端口200输入的信号传输给第四谐振腔104,再经公共谐振腔0传输给第一端口100,与此同时,第一端口100输入的信号传输给公共谐振腔0,并经第九谐振腔109传输给第二端口200。
请参阅图3,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二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图1)相较,本实施例所述腔体滤波器还包括:
第二发射单元20A,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包括第十谐振腔110、第十一谐振腔111、第十二谐振腔112以及第十三谐振腔113,所述第十谐振腔110与所述第十一谐振腔111之间通过第二窗口12连通、所述第十一谐振腔111与第十二谐振腔112之间通过第二窗口12连通、所述第十二谐振腔112与第十三谐振腔113之间通过第二窗口12连通、所述第十一谐振腔111与第十三谐振腔113之间通过第一窗口11连通;
所述第十谐振腔110作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与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十三谐振腔113作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200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其中,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十三谐振腔113通过抽头线14与第二端口200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其中,在每个谐振腔中设置有一个谐振器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中的第一谐振腔101与第三谐振腔103之间通过第一窗口11连通实现一个感性传输零点,进行信号的交叉耦合传输;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中的第十一谐振腔111与第十三谐振腔113之间通过飞杆13实现一个容性传输零点,进行信号的交叉耦合传输,以满足所述腔体滤波器的结构简单,提高峰值功率的产品性能。
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由于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发射单元10A和第一接收单元10B,以及第二发射单元20A,能够实现信号的同时接收和发射,且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互不干扰。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中的第一谐振腔101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信号的输出端口,所述第四谐振腔104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信号输入端口;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中的第五谐振腔105作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信号的输入端口,所述第九谐振腔109作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的信号输出端口;
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中的第十振腔110作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信号的输出端口,所述第十三谐振腔113作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信号输入端口;
即,只进行信号的发射时,信号经过第二端口200传输给第四谐振腔104,第十三谐振腔113,在第一发射单元10A和第二发射单元20A中耦合传输后,信号从所述第一谐振腔101和第十谐振腔110传输至所述公共谐振腔0,经公共谐振腔0从第一端口100输出;只进行信号的接收时,信号经过第一端口100传输给公共谐振腔0,经公共谐振腔0传输至所述第五谐振腔105,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中耦合传输后,经第九谐振腔109从第二端口200输出;同时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时,第二端口200输入的信号传输给第四谐振腔104和第十三谐振腔113,再经公共谐振腔0传输给第一端口100,与此同时,第一端口100输入的信号传输给公共谐振腔0,并经第九谐振腔109传输给第二端口200。
请参阅图4,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三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图1)相较,本实施例所述腔体滤波器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20B,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包括第十四谐振腔114、第十五谐振腔115、第十六谐振腔116、第十七谐振腔117以及第十八谐振腔118,所述第十四谐振腔114与第十五谐振腔115之间、第十五谐振腔115与第十六谐振腔116之间、第十六谐振腔116与第十七谐振腔117之间、第十七谐振腔117与第十八谐振腔118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连通;
所述第十四谐振腔114作为第二接收单元20B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十八谐振腔118作为第二接收单元20B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其中,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十八谐振腔118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其中,在每个谐振腔中设置有一个谐振器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中的第一谐振腔101与第三谐振腔103之间通过第一窗口11连通实现一个感性传输零点,进行信号的交叉耦合传输,以满足所述腔体滤波器的结构简单,提高峰值功率的产品性能。
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由于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发射单元10A和第一接收单元10B,以及第二接收单元20B,能够实现信号的同时接收和发射,且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互不干扰。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中的第一谐振腔101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信号的输出端口,所述第四谐振腔104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信号输入端口;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中的第五谐振腔105作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信号的输入端口,所述第九谐振腔109作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的信号输出端口;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中的第十四谐振腔114作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信号的输入端口,所述第十八谐振腔118作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的信号输出端口;
即,只进行信号的发射时,信号经过第二端口200传输给第四谐振腔104,在第一发射单元10A中耦合传输后,信号从所述第一谐振腔101传输至所述公共谐振腔0,经公共谐振腔0从第一端口100输出;只进行信号的接收时,信号经过第一端口100传输给公共谐振腔0,经公共谐振腔0传输至所述第五谐振腔105和第十四谐振腔114,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和第二接收单元20B中耦合传输后,经第九谐振腔109和第十八谐振腔118从第二端口200输出;同时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时,第二端口200输入的信号传输给第四谐振腔104,再经公共谐振腔0传输给第一端口100,与此同时,第一端口100输入的信号传输给公共谐振腔0,并经第九谐振腔109和第十八谐振腔118传输给第二端口200。
请参阅图5,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四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腔体滤波器包括第二发射单元20A和第二接收单元20B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的公共谐振腔0。
其中,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包括第十谐振腔110、第十一谐振腔111、第十二谐振腔112和第十三谐振腔113,所述第十谐振腔110和第十一谐振腔111之间通过第二窗口12连通,所述第十一谐振腔111和第十二谐振腔112之间通过第二窗口12连通,所述第十二谐振腔112与第十三谐振腔113之间通过第二窗口12连通,所述第十一谐振腔111和第十三谐振腔113之间通过飞杆13连通;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包括第十四谐振腔114、第十五谐振腔115、第十六谐振腔116、第十七谐振腔117以及第十八谐振腔118,所述第十四谐振腔114与第十五谐振腔115之间、所述第十五谐振腔115与第十六谐振腔116之间、所述第十六谐振腔116与第十七谐振腔117之间、所述第十七振腔117与第十八谐振腔118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连通;
所述第十谐振腔110作为第二发射单元20A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四谐振腔114作为第二接收单元20B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与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十三谐振113腔作为第二发射单元20A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八谐振腔118作为第二接收单元20B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200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其中,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十三谐振腔113以及所述第十八谐振腔118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其中,在每个谐振腔中设置有一个谐振器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中的第十一谐振腔111与第十三谐振腔113之间通过飞杆13实现一个容性传输零点,进行信号的交叉耦合传输,以满足所述腔体滤波器的结构简单,提高峰值功率的产品性能,如图6所示,曲线4(实线表示)为第二发射单元20A的信号仿真波形曲线,曲线5(虚线表示)为第二接收单元20B的信号仿真波形曲线,所述曲线6为实际制造的成品即第四实施例所述的腔体滤波器的仿真波形图,提高了34段和78段对应频率的峰值功率。
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由于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二发射单元20A和第二接收单元20B,能够实现信号的同时接收和发射,且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互不干扰。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中的第十振腔110作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信号的输出端口,所述第十三谐振腔113作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信号输入端口;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中的第十四谐振腔114作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信号的输入端口,所述第十八谐振腔118作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的信号输出端口;
即,只进行信号的发射时,信号经过第二端口200传输给第十三谐振腔113,在第二发射单元20A中耦合传输后,信号从所述第十谐振腔110传输至所述公共谐振腔0,经公共谐振腔0从第一端口100输出;只进行信号的接收时,信号经过第一端口100传输给公共谐振腔0,经公共谐振腔0传输至所述第十四谐振腔114,在第二接收单元20B中耦合传输后,经第十八谐振腔118从第二端口200输出;同时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时,第二端口200输入的信号传输给第十三谐振腔113,再经公共谐振腔0传输给第一端口100,与此同时,第一端口100输入的信号传输给公共谐振腔0,并经第十八谐振腔118传输给第二端口200。
请参阅图7,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五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与第四实施例(图5)相较,本实施例所述腔体滤波器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0B,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包括第五谐振腔105、第六谐振腔106、第七谐振腔107、第八谐振腔108以及第九谐振腔109,所述第五谐振腔105与第六谐振腔106之间、第六谐振腔106与第七谐振腔107之间、第七谐振腔107与第八谐振腔108之间、第八谐振腔108与第九谐振腔109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连通;
所述第五谐振腔105作为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与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九谐振腔109作为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其中,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九谐振腔109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其中,在每个谐振腔中设置有一个谐振器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中的第十一谐振腔111与第十三谐振腔113之间通过飞杆13实现一个容性传输零点,进行信号的交叉耦合传输,以满足所述腔体滤波器的结构简单,提高峰值功率的产品性能。
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由于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接收单元10B,以及第二发射单元20A和第二接收单元20B,能够实现信号的同时接收和发射,且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互不干扰。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中的第一谐振腔101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信号的输出端口,所述第四谐振腔104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信号输入端口;
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中的第十振腔110作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信号的输出端口,所述第十三谐振腔113作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信号输入端口;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中的第十四谐振腔114作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信号的输入端口,所述第十八谐振腔118作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的信号输出端口;
即,只进行信号的发射时,信号经过第二端口200传输给第四谐振腔104,第十三谐振腔113,在第一发射单元10A和第二发射单元20A中耦合传输后,信号从所述第一谐振腔101和第十谐振腔110传输至所述公共谐振腔0,经公共谐振腔0从第一端口100输出;只进行信号的接收时,信号经过第一端口100传输给公共谐振腔0,经公共谐振腔0传输至所述第十四谐振腔114,在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中耦合传输后,经第十八谐振腔118从第二端口200输出;同时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时,第二端口200输入的信号传输给第四谐振腔104和第十三谐振腔113,再经公共谐振腔0传输给第一端口100,与此同时,第一端口100输入的信号传输给公共谐振腔0,并经第十八谐振腔118传输给第二端口200。
请参阅图8,是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第六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与第五实施例(图6)相较,本实施例所述腔体滤波器还包括:
第一发射单元10A,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包括第一谐振腔101、第二谐振腔102、第三谐振腔103和第四谐振腔104,所述第一谐振腔101和第二谐振腔102之间,所述第二谐振腔102和第三谐振腔103之间、所述第三谐振腔103和第四谐振腔104之间均通过第二窗口12连通,所述第一谐振腔101与所述第三谐振腔103之间通过第一窗口11连通;
所述第一谐振腔101作为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谐振腔105作为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与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四谐振腔作104为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九谐振腔109作为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其中,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十八谐振腔118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头线14为四分之一波长抽头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中的第一谐振腔101与第三谐振腔103之间通过第一窗口11连通实现一个感性传输零点,进行信号的交叉耦合传输;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中的第十一谐振腔111与第十三谐振腔113之间通过飞杆13实现一个容性传输零点,进行信号的交叉耦合传输,以满足所述腔体滤波器的结构简单,提高峰值功率的产品性能,如图9所示,曲线3和曲线6为实际制造的成品即第六实施例所述的腔体滤波器的仿真波形图,提高了m1m2段,m3m4段,m5m6段以及m7m8段对应频率的峰值功率。
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由于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发射单元10A和第一接收单元10B,以及第二发射单元20A和第二接收单元20B,能够实现信号的同时接收和发射,且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互不干扰。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中的第一谐振腔101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信号的输出端口,所述第四谐振腔104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的信号输入端口;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中的第五谐振腔105作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信号的输入端口,所述第九谐振腔109作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的信号输出端口;
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中的第十振腔110作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信号的输出端口,所述第十三谐振腔113作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的信号输入端口;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中的第十四谐振腔114作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2与所述公共谐振腔0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0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所述第一端口100作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信号的输入端口,所述第十八谐振腔118作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的第二端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所述第二端口200为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的信号输出端口;
即,只进行信号的发射时,信号经过第二端口200传输给第四谐振腔104,第十三谐振腔113,在第一发射单元10A和第二发射单元20A中耦合传输后,信号从所述第一谐振腔101和第十谐振腔110传输至所述公共谐振腔0,经公共谐振腔0从第一端口100输出;只进行信号的接收时,信号经过第一端口100传输给公共谐振腔0,经公共谐振腔0传输至所述第五谐振腔105和第十四谐振腔114,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和第二接收单元20B中耦合传输后,经第九谐振腔109和第十八谐振腔118从第二端口200输出;同时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时,第二端口200输入的信号传输给第四谐振腔104和第十三谐振腔113,再经公共谐振腔0传输给第一端口100,与此同时,第一端口100输入的信号传输给公共谐振腔0,并经第九谐振腔109和第十八谐振腔118传输给第二端口20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口200包括两端口201和202,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和第一接收单元10B与一端口201连接,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和第二接收单元20B与另一端口202连接,以实现信号的同时接收与发射。
请参阅图10~图13,图10为本申请腔体滤波器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腔体滤波器中第一发射单元10A和第二发射单元20A内谐振腔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包括第一至第四谐振腔101~104,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包括第十至第十三谐振腔110~113,图12为本申请腔体滤波器中第一接收单元10B和第二接收射单元20B内谐振腔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包括第五至第九谐振腔105~109,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包括第十四至第十八谐振腔114~118,具体连接关系同图8,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腔体滤波器1包括盖板119、腔体壁120,所述盖板119上设有盖板螺孔121,所述腔体壁120具有一定壁厚,对应设置有腔体壁螺孔,螺钉122通过所述盖板螺孔121及所述腔体壁螺孔以固定所述盖板119。
本实施例中,具体通过设置腔体壁120将第一发射单元10A、第一接收单元10B、第二发射单元20A以及第二接收单元20B间隔开,从而实现互不干扰的同时接收与发射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第一发射单元10A、第一接收单元10B、第二发射单元20A以及第二接收单元20B间隔开。
其中,所述第一至十八谐振腔101~118的尺寸为其中,34mm为谐振腔的直径大小,26mm为谐振腔的高度,当然,谐振腔的尺寸可根据实际的参数指标以及实际情况设计,上述尺寸只是结合本具体实施方式的腔体滤波器1的结构提供的实施方式。
其中,所述腔体滤波器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窗口11和第二窗口12处的耦合螺杆123,所述耦合螺杆123的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盖板螺孔121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窗口11和第二窗口12中,通过调节耦合螺杆123延伸到第一窗口11和第二窗口12中的深度从而调节两相邻谐振腔之间的耦合强度。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耦合螺杆123为金属耦合螺杆。
其中,在每个谐振腔中设置有一个谐振器10,所述谐振器10与所述谐振腔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腔体滤波器1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及第二发射单元10A、20A和第一及第二接收单元10B、20B以及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发射单元10A、20A和第一及第二接收单元10B、20B的连通的公共谐振器0,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包括分别设置有一谐振器10的第一至第四谐振腔101~104;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包括分别设置有一谐振器10的第五至第九谐振腔105~109;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包括分别设置有一谐振器10的第十至第十三谐振腔110~11;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包括分别设置有一谐振器10的第十四至十八谐振腔114~118,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中设置不同数量的谐振腔,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第一至十八谐振腔101~118中的谐振器10均为金属谐振器。
在此,为了清楚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谐振器的结构以及尺寸,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10腔体滤波器1中的金属谐振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腔体滤波器1为带通滤波器,所述金属谐振器均为带通谐振器。带通滤波器是指允许特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通过,同时屏蔽其他频率范围电磁波的滤波器。在第一及第二接收单元10B、20B或第一及第二发射单元10A、20A中,传输到信号输入端口的电磁波一般包括特定频率范围和其他频率范围的电磁波,则在带通谐振器内进行信号的耦合传输后,经信号输出端口输出的电磁波为特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而其他频率范围的电磁波被滤除掉,即实现对电磁波的筛选。
其中,所述金属谐振器的外径R为14mm,外高H为22.6mm,内径r为10mm,内高h为12.6mm。
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A中的第一至第四谐振腔101~104中的所述谐振器10通带范围为2110MHz~2125MHz;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B中的第五至第九谐振腔105~109中所述谐振器10通带范围为1920MHz~1935MHz;
其中,所述第二发射单元20A中的第十至第十三谐振腔110~113中的所述谐振器10通带范围为2160MHz~2170MHz;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20B中的第十四至第十八谐振腔114~118中谐振器10通带范围为1970MHz~1980MHz,以更好地实现对电磁波的筛选。
其中,所述腔体滤波器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窗口11及第二窗口12处的耦合螺杆123,用于调节相邻两谐振腔之间的耦合强度,所述耦合螺杆123的一端通过螺纹与盖板119上对应的盖板螺孔121连接,另一端延伸到对应的第一窗口11和第二窗口12中,通过调节耦合螺杆123延伸到第一窗口11和第二窗口12中的深度从而调节两相邻谐振腔之间的耦合强度。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耦合螺杆123为金属耦合螺杆,所述金属谐振器内部均设置有金属调频螺杆15,所述金属调频螺杆15的一端通过螺纹与盖板119上的盖板螺孔121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所述金属谐振器内,通过调节金属调频螺杆15延伸到金属谐振器内的深度从而调节金属谐振器的谐振频率。
其中,所述金属调频螺杆15直径W为5mm,高度L为5mm。
为了直观显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腔体滤波器1的结构,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8腔体滤波器1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8,图14直观的显示了公共谐振腔0与第一及第二发射单元10A、20A和第一及第二接收单元10B、20B之间的连通关系以及第一和第二发射单元10A、20A中各自四个谐振腔之间的连通关系以及第一和第二接收单元10B、20B中各自五个谐振腔之间的连通关系。其中,所述公共谐振腔0与所述第一端口100耦接,第一及第二发射单元10A、20A和第一及第二接收单元10B、20B中的第四谐振腔104、第九谐振腔109、第十三谐振腔113以及第十八谐振腔118与所述第二端口200耦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口200包括两端口201和202,所述第一发射单元和第一接收单元10A、10B与端口201连接,所述第二发射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20A、20B与另一端口202连接,以实现信号的同时接收与发射。
其中,所述公共谐振腔0与所述第一端口100,及所述第四谐振腔104、第九谐振腔109、第十三谐振腔113和第十八谐振腔118通过抽头线14与所述第二端口200均耦合,第一谐振腔101与第三谐振腔103之间通过第一窗口11连通,第十一谐振腔111与第十三振腔113之间通过飞杆13连通。除此之外,所述公共谐振腔0与第一谐振腔101、第五谐振腔105、第十谐振腔110以及第十四谐振腔114之间、第一谐振腔101与第二谐振腔102之间、第二谐振腔102与第三谐振腔103之间、第三谐振腔103与第四谐振腔104之间、第五谐振腔105与第六谐振腔106之间、第六谐振腔106与第七谐振腔107之间、第七谐振腔107与第八谐振腔108之间、第八谐振腔108与第九谐振腔109之间、第十谐振腔100与第十一谐振腔111之间、第十二谐振腔112与第十三谐振腔113之间、第十三谐振腔113与第十四谐振腔114之间、第十四谐振腔114与第十五谐振腔115之间、第十五谐振腔115与第十六谐振腔116之间、第十六谐振腔116与第十七谐振腔117之间、第十七谐振腔117与第十八谐振腔118之间均通过第二窗口12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腔体滤波器1可以同时互不干扰的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既考虑了指标性能的要求,又考虑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加工等复杂程度,使得加工、装配、工艺流程简单,能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15,是本申请的通信射频器件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射频器件2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腔体滤波器1,该腔体滤波器1设于通信射频器件2的信号收发电路部分,对信号进行选择。
关于腔体滤波器1的结构,结合图1至图14以及前述文字,已详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腔体滤波器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及第二发射单元和第一及第二接收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发射单元和第一及第二接收单元连接的公共谐振腔,以实现信号互不干扰的同时接收和发射。所述第一发射单元包括第一至第四谐振腔,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包括第五至第九谐振腔,所述第二发射单元包括第十至第十三谐振腔,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包括第十四至第十八谐振腔,所述公共谐振腔与所述第一发射单元中的第一谐振腔、第一接收单元中的第五谐振腔、第二发射单元中的第十谐振腔以及第二接收单元中的第十四谐振腔通过第二窗口连通,所述第一发射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谐振腔与第三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一窗口连通,所述第二发射单元中的所述第十一谐振腔与第十三谐振腔之间通过飞杆连通,其余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二窗口连通,信号经第四谐振腔和第十三谐振腔输入,并通过连通的谐振腔进行耦合传输,并由所述公共谐振腔输出而实现信号的发射;信号经所述公共谐振腔输入,并通过连通的谐振腔进行耦合传输,并由第九谐振腔和第十八输出而实现信号的接收,通过上述腔体滤波器十八腔两零点的连通设计,以达到大功率腔体滤波器各指标性能(带宽2100MHz)易实现,结构设计简单化,提高了峰值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腔体滤波器,其中,所述腔体滤波器包括盖板,与所述盖板连接的相互隔离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以及连接所述发射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接收单元的第一端的公共谐振腔,所述公共谐振腔与第一端口耦接,所述发射单元的第二端及所述接收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耦接,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端口或所述第二端口接收信号,所述发射单元用于将信号从所述第一端口或所述第二端口输出;
所述第一端为所述发射单元或接收单元中的信号传输的起始谐振腔或末尾谐振腔;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发射单元或接收单元中的与所述起始谐振腔相对的末尾谐振腔或与所述末尾谐振腔相对的起始谐振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中,所述发射单元为第一发射单元,所述第一发射单元包括分别设置有一谐振器的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第三谐振腔和第四谐振腔,所述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二窗口连通,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二窗口连通,所述第一谐振腔与所述第三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一窗口连通,所述第三谐振腔和第四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二窗口连通;
所述接收单元为第一接收单元,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包括分别设置有一谐振器的第五谐振腔、第六谐振腔、第七谐振腔、第八谐振腔以及第九谐振腔,所述第五谐振腔与第六谐振腔之间、第六谐振腔与第七谐振腔之间、第七谐振腔与第八谐振腔之间、第八谐振腔与第九谐振腔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二窗口连通;
所述第一谐振腔作为第一发射单元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谐振腔作为第一接收单元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窗口与所述公共谐振腔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与所述第一端口耦接,所述第四谐振腔作为第一发射单元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九谐振腔作为第一接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中,所述腔体滤波器还包括第二发射单元,所述第二发射单元包括分别设置有一谐振器的第十谐振腔、第十一谐振腔、第十二谐振腔以及第十三谐振腔,所述第十谐振腔与所述第十一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二窗口连通、所述第十一谐振腔与第十二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二窗口连通、第十二谐振腔与第十三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二窗口连通、第十一谐振腔与第十三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一窗口连通;
所述第十谐振腔作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窗口与所述公共谐振腔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与第一端口耦接,所述第十三谐振腔作为所述第二发射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口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中,所述腔体滤波器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包括分别设置有一谐振器的第十四谐振腔、第十五谐振腔、第十六谐振腔、第十七谐振腔以及第十八谐振腔,所述第十四谐振腔与第十五谐振腔之间、第十五谐振腔与第十六谐振腔之间、第十六谐振腔与第十七谐振腔之间、第十七谐振腔与第十八谐振腔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二窗口连通;
所述第十四谐振腔作为第二接收单元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窗口与所述公共谐振腔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与所述第一端口耦接,所述第十八谐振腔作为第二接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中,所述腔体滤波器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包括分别设置有一谐振器的第十四谐振腔、第十五谐振腔、第十六谐振腔、第十七谐振腔以及第十八谐振腔,所述第十四谐振腔与第十五谐振腔之间、第十五谐振腔与第十六谐振腔之间、第十六谐振腔与第十七谐振腔之间、第十七谐振腔与第十八谐振腔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二窗口连通;
所述第十四谐振腔作为第二接收单元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窗口与所述公共谐振腔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与所述第一端口耦接,所述第十八谐振腔作为第二接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中,所述发射单元为第二发射单元,所述第二发射单元包括分别设置有一谐振器的第十谐振腔、第十一谐振腔、第十二谐振腔和第十三谐振腔,所述第十谐振腔和第十一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二窗口连通,所述第十一谐振腔和第十二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二窗口连通,所述第十二谐振腔与所述第十三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二窗口连通,所述第十一谐振腔和第十三谐振腔之间通过飞杆连通;
所述接收单元为第二接收单元,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包括分别设置有一谐振器的第十四谐振腔、第十五谐振腔、第十六谐振腔、第十七谐振腔以及第十八谐振腔,所述第十四谐振腔与第十五谐振腔之间、第十五谐振腔与第十六谐振腔之间、第十六谐振腔与第十七谐振腔之间、第十七振腔与第十八谐振腔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二窗口连通;
所述第十谐振腔作为第二发射单元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四谐振腔作为第二接收单元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窗口与所述公共谐振腔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与所述第一端口耦接,所述第十三谐振腔作为第二发射单元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八谐振腔作为第二接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中,所述腔体滤波器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包括设置有一谐振器的第五谐振腔、第六谐振腔、第七谐振腔、第八谐振腔以及第九谐振腔,所述第五谐振腔与第六谐振腔之间、第六谐振腔与第七谐振腔之间、第七谐振腔与第八谐振腔之间、第八谐振腔与第九谐振腔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二窗口连通;
所述第五谐振腔作为第一接收单元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窗口与所述公共谐振腔连通,所述公共谐振腔与所述第一端口耦接,所述第九谐振腔作为第一接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耦接,以实现所述腔体滤波器的信号输入与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十八谐振器均为金属谐振器,所述金属谐振器为带通谐振器;
所述第一发射单元中的第一至第四谐振腔中的所述谐振器通带范围为2110MHz~2125MHz;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中的第五至第九谐振腔中所述谐振器通带范围为1920MHz~1935MHz;
所述第二发射单元中的第十至第十三谐振腔中的所述谐振器通带范围为2160MHz~2170MHz;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中的第十四至第十八谐振腔中所述谐振器通带范围为1970MHz~1980MHz。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腔体滤波器,所述金属谐振器的外径为14mm,所述金属谐振器的内径为10mm,所述金属谐振器的外高为22.6mm,所述金属谐振器的内高为12.6mm;
所述金属谐振器的内部设置有金属调频螺杆,所述金属调频螺杆的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盖板的螺孔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所述金属谐振器内,通过调节所述金属调频螺杆延伸到所述金属谐振器内的深度以调节所述金属谐振器的谐振频率;
所述金属调频螺杆直径为5mm,高度为5mm。
10.一种通信射频器件,所述通信射频器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腔体滤波器,其中,所述腔体滤波器设于所述通信射频器件的信号收发电路部分,用于对信号进行选择。
CN201821655418.6U 2018-10-11 2018-10-11 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Active CN208970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5418.6U CN208970708U (zh) 2018-10-11 2018-10-11 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5418.6U CN208970708U (zh) 2018-10-11 2018-10-11 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0708U true CN208970708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58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55418.6U Active CN208970708U (zh) 2018-10-11 2018-10-11 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07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1853A (zh) * 2020-04-28 2021-10-29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851802A (zh) * 2020-06-28 2021-12-28 大富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1853A (zh) * 2020-04-28 2021-10-29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851802A (zh) * 2020-06-28 2021-12-28 大富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32915U (zh) 双工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CN209691911U (zh) 一种双工器及通信设备
CN209691912U (zh) 一种双工器及通信设备
CN209232921U (zh) 一种合路式腔体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09691919U (zh) 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CN209357889U (zh) 腔体滤波器、双工器及射频器件
CN210182538U (zh) 一种双工器及通信设备
CN208970708U (zh) 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WO2013170577A1 (zh) 滤波装置
CN104681900B (zh) 电磁分路耦合的高隔离度双工器
CN110808440A (zh) 一种介质波导双工器
KR100976251B1 (ko) 매칭 튜닝봉을 이용한 무접점 캐비티 필터
CN103972622B (zh) 一种腔体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CN210628460U (zh) 一种双工器和通信设备
CN202094255U (zh) 基于发夹型谐振器的三频带带通滤波器
CN111478679A (zh) 一种基于saw和baw的高性能双工器
CN204947040U (zh) 一种具有宽阻带高隔离特性的小型化双工器
CN109066022B (zh) 一种介质块及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06058393A (zh) 一种应用于数字直放站的小型化腔体双工器
CN104241797B (zh) 用于同轴谐振双工器的谐振腔和同轴谐振双工器
CN108172956B (zh) 一种微波合路器
CN206610892U (zh) 一种覆盖电信低频800lte多频段的合路器
CN107293832A (zh) 一种四端口微带线双工器
CN106252795A (zh) 一种lte双工器及其耦合窗口设计方法
CN111224209A (zh) 基于波导再截止特性的波导带通滤波器及其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33000 building 4, national financial incubation Industrial Park, 17 Yannan Road, high tech Zone,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fu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4, Guangdong,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manhole street, oyster Road, manhole Industrial Company Third Industrial Zone, A1, A2, A3 101, A4 first, second, third layers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