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69415U - 照明系统、控制单元及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系统、控制单元及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69415U
CN208969415U CN201821792210.9U CN201821792210U CN208969415U CN 208969415 U CN208969415 U CN 208969415U CN 201821792210 U CN201821792210 U CN 201821792210U CN 208969415 U CN208969415 U CN 208969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excitation
lighting system
optical element
supp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922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昌炫
廖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e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to US16/379,80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047401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69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69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照明系统,包括第一激发光源、第二激发光源及波长转换轮。第一激发光源用于提供第一激发光束。第二激发光源用于提供第二激发光束。波长转换轮配置于第一激发光束与第二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波长转换轮具有第一环形照射部及第二环形照射部。第一环形照射部具有第一光反射区及第一光转换区。第二环形照射部具有第二光反射区及第二光转换区。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控制单元及一种投影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调整照明系统投射出的照明光束的色彩比例,且降低照明系统的体积与减少光学元件的数量。

Description

照明系统、控制单元及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照明系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两个激发光源的照明系统与控制此照明系统的控制单元,以及使用此照明系统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装置所使用的光源种类随着市场对投影装置亮度、色彩饱和度、使用寿命、无毒环保等等要求,光源种类例如超高压汞灯(UHP lamp)、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以及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
目前高亮度的红色激光二极管及绿色激光二极管的成本过高,为了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蓝色激光二极管激发荧光粉转轮上的荧光粉来产生黄光、绿光,再经由滤色轮(filter wheel)将所需的红光由黄光中过滤出来,再搭配蓝色激光二极管所发出的蓝光,而构成投影画面所需的红、绿、蓝三原色。
荧光粉转轮为目前采用蓝色激光二极管为光源的投影装置中极为重要的元件,蓝色激光二极管发出的蓝光照射到荧光粉转轮,将部分蓝色激光转换成黄光、绿光,并使另一部分的蓝光激光反射或穿透。公知技术中,蓝色激光光束需有额外的光路径回圈,但如此的设计造成系统体积缩小不易以及成本高昂。以及色光的时序在设计荧光粉转轮及滤色轮时就已固定,照明系统无法在后续的使用中任意调整色光混合的比例的问题。
本「背景技术」部分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公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可以调整出照明光束的色彩比例,且降低照明系统的体积与减少光学元件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单元,可以增加出照明光束的色彩比例变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可以调整出照明光束的色彩比例,且降低照明系统的体积与减少光学元件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照明系统包括第一激发光源、第二激发光源以及波长转换轮。第一激发光源用于提供第一激发光束。第二激发光源用于提供第二激发光束。波长转换轮配置于第一激发光束与第二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波长转换轮具有第一环形照射部及第二环形照射部。第一环形照射部具有第一光反射区及第一光转换区,第一光反射区用于反射第一激发光束的第一部分,第一光转换区用于将第一激发光束的第二部分转换为第一转换光束并反射第一转换光束。第二环形照射部具有第二光反射区及第二光转换区,第二光反射区用于反射第二激发光束的第一部分,第二光转换区用于将第二激发光束的第二部分转换为第二转换光束并反射第二转换光束。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单元用于依时序控制上述的照明系统的第一激发光源及第二激发光源的开关,以产生不同颜色的色光。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投影装置包括上述的照明系统、光阀以及投影镜头。上述的照明系统用于提供照明光束,照明光束包括第一激发光束的第一部分、第一转换光束、第二激发光束的第一部分及第二转换光束。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将照明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投影镜头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使影像光束穿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的波长转换轮具有第一环形照射部及第二环形照射部,藉由分别调整第一光转换区在第一环形照射部所占的比例与位置以及第二光转换区在第二环形照射部所占的比例与位置,当第一激发光束照射于第一环形照射部、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第二环形照射部时,可以根据后续对第一激发光源及第二激发光源的控制设计而在不同时序下产生不同的色光,改变照明系统出光的色彩比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单元可以在不同时序下改变第一激发光源及第二激发光源的开关,配合波长转换轮的设计调整,增加照明系统出光的色彩比例变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影装置因使用上述的照明系统,因此可以调整出光的色彩比例。
为让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及1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在不同时序的光路径的示意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分合光元件的第一分色部的穿透率与波长关系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分合光元件的第二分色部的穿透率与波长关系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分合光元件的第三分色部的穿透率与波长关系图。
图2D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分合光元件的第四分色部的穿透率与波长关系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
图5A及5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在不同时序的光路径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的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上的反射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6C至6H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反射微结构。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激发光束的第一部分的色度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与光斑的示意图。
图9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与光斑的示意图。
图10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光路径的示意图。
图10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光路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光路径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光路径的示意图。
图16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
图16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
图16C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
图17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光路径的示意图。
图17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的示意图。
图18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二分合光元件的第三分色部的穿透率与波长关系图。
图18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二分合光元件的第四分色部的穿透率与波长关系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A及1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在不同时序的光路径的示意图。图1C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的示意图。请先参考图1A及图1C,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包括第一激发光源110、第二激发光源120以及波长转换轮130。第一激发光源110用于提供第一激发光束L1。第二激发光源120用于提供第二激发光束L2。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例如是激光光源或其他固态光源,但不局限于此。波长转换轮130配置于第一激发光束L1与第二激发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波长转换轮130的轮盘135的材质例如是金属、玻璃,而玻璃表面可以镀铝、银或介电镀膜,轮盘135用于反射光束,但不局限于此。波长转换轮130具有第一环形照射部131及第二环形照射部132,设置于轮盘135上。第一环形照射部131例如环绕第二环形照射部132,或是第二环形照射部132环绕第一环形照射部131,本实施例是以第二环形照射部132环绕第一环形照射部131为例,也就是第二环形照射部132的半径大于第一环形照射部131的半径,第一环形照射部131在第二环形照射部132的内侧。第一环形照射部131具有第一光反射区1311及第一光转换区1312。第二环形照射部132具有第二光反射区1321及第二光转换区1322。请参考图1A及图1C,在一时序下,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于第一光反射区1311,第一光反射区1311用于反射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L1a。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于第二光反射区1321,第二光反射区1321用于反射第二激发光束L2的第一部分L2a。请参考图1B及图1C,在另一不同时序下,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于第一光转换区1312,第一光转换区1312用于将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二部分转换为第一转换光束L3并反射第一转换光束L3。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于第二光转换区1322,第二光转换区1322用于将第二激发光束L2的第二部分转换为第二转换光束L4并反射第二转换光束L4。本实施例的第一环形照射部131及第二环形照射部132是以各具有一个光转换区为例(第一光转换区1312及第二光转换区132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照射部131及第二环形照射部132的至少其中之一也可具有多个光转换区。各光转换区例如设有波长转换材料,例如荧光粉、量子点膜(Quantum dot film)等,不局限于此。同一环形照射部中,不同的光转换区中的波长转换材料所转换的转换光束的颜色不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波长转换轮130的轮盘可被马达(图未标示)所驱动而转动。隨著轮盘135的轉動,第一激发光束L1可轮流地照射在第一环形照射部131的第一光反射区1311及第一光转换区1312。上述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L1a)是指照射在第一光反射区1311的激发光束,而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二部分是指照射在第一光转换区1312的激发光束。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光反射区1311转动至位于第一激发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时,此时刻照射至第一光反射区1311的激发光束L1a为其第一部分,会被第一光反射区1311反射。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光转换区1312转动至位于激发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时,此时刻照射至第一光转换区1312的激发光束L1为其第二部分,會被第一光转换区1312转换为第一转换光束L3。换言之,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所称“第一激发光束的第一部分”和“第一激发光束的第二部分”并不是指第一激发光束包含有两种光束或者两光束,而是来自于激发光源110的同一激发光束但在不同时序(时间)分别照射在波长转换轮130,例如在不同时间分别照射在第一环形照射部131的第一光反射区1311及第一光转换区1312,为了方便说明在不同时间照射在波长转换轮130的第一环形照射部131的激发光束,所以称为“第一激发光束的第一部分”和“第一激发光束的第二部分”。简言之,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L1a)是指照射在第一光反射区1311的激发光束,因為當第一光转换区1312转动至位于第一激发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时,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在第一光转换区1312,第一激发光束L1会被第一光转换区1312转换为第一转换光束L3。因此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二部分是指照射在第一光转换区1312的激发光束。同理,隨著轮盘135的轉動,第二激发光束L2可轮流地照射在第二环形照射部132的第二光反射区1321及第二光转换区1322。上述第二激发光束L2的第一部分(L2a)是指照射在第二光反射区1321的激发光束,而第二激发光束L2的第二部分是指照射在第二光转换区1322的激发光束。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光反射区1321转动至位于第二激发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时,此时刻照射至第二光反射区1321的第二激发光束L2a为其第一部分,会被第二光反射区1321反射。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光转换区1322转动至位于第二激发激发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时,此时刻照射至第二光转换区1322的第二激发光束L2为其第二部分,會被第二光转换区1322转换为为第二转换光束L4。换言之,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所称“第二激发光束的第一部分”和“第二激发光束的第二部分”并不是指第二激发光束包含有两种光束或者两光束,而是来自于激发光源120的同一激发光束但在不同时序(时间)分别照射在波长转换轮130,例如在不同时间分别照射在第二环形照射部132的第二光反射区1321及第二光转换区1322,为了方便说明在不同时间照射在波长转换轮130的第二环形照射部132激发光束,所以称为“第二激发光束的第一部分”和“第二激发光束的第二部分”。简言之,第二激发光束L2的第一部分(L2a)是指照射在第二光反射区1321的激发光束,因為當第二光转换区1322转动至位于第二激发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时,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在第二光转换区1322,第二激发光束L2会被第二光转换区1322转换为第二转换光束L4。因此第二激发光束L2的第二部分是指照射在第二光转换区1322的激发光束。
上述的照明系统100例如还包括匀光元件140、第一分合光元件150以及第二分合光元件160。匀光元件140配置于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L1a、第二激发光束L2的第一部分L2a、第一转换光束L3及第二转换光束L4的传递路径上。匀光元件140例如是光积分柱(light integration rod),但不局限于此。光积分柱可以是实心柱体、空心柱体或者透镜阵列(lens array)。在第一激发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中,第一分合光元件150配置于第一激发光源110与波长转换轮130之间,且用于将来自第一激发光源110的第一激发光束L1导引至波长转换轮130,并将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L1a及第一转换光束L3导引至匀光元件140。在第二激发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中,第二分合光元件160配置于第二激发光源120与波长转换轮130之间,第二分合光元件160用于将第二激发光束L2导引至波长转换轮130,并将第二激发光束L2的第一部分L2a及第二转换光束L4导引至匀光元件140。第一分合光元件150与第二分合光元件160例如是分色元件,例如是二向色镜(Dichroic mirror)或中间镀有二向色涂层的棱镜等。在本实施例中,沿一方向,第二分合光元件160例如配置于第一分合光元件150与匀光元件140之间,其中此方向定义为第一激发光源110与第二激发光源120的排列方向。
上述照明系统100还可包括多个透镜或其他光学元件,例如透镜101、102。透镜101配置于第一分合光元件150与第二分合光元件160之间。透镜102配置于第二分合光元件160与匀光元件140之间。
上述的照明系统100例如还包括第一聚光元件170以及第二聚光元件180。第一聚光元件170配置于波长转换轮130与第一分合光元件150之间,且用于将第一激发光束L1转折至第一环形照射部131。第二聚光元件180配置于波长转换轮130与第二分合光元件160之间,且用于将第二激发光束L2转折至第二环形照射部132。第一聚光元件170及第二聚光元件180例如是分别包括至少一片准直透镜(collimating lens),但不局限于此。第一聚光元件170具有第一光轴A以及位于第一光轴A两侧的第一局部171及第二局部172。第二聚光元件180具有第二光轴B以及位于第二光轴B两侧的第三局部181及第四局部182。第一局部171及第四局部182例如位于第一光轴A与第二光轴B之间。第一激发光源110的光轴例如跟第一聚光元件170的光轴A不共轴,以使第一聚光元件170能转折第一激发光束L1。第二激发光源120的光轴例如跟第一聚光元件180的光轴B不共轴,以使第二聚光元件180能转折第二激发光束L2。
上述的第一分合光元件150包括第一分色部151及第二分色部152,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一分色部151对应第一局部171,以使第一激发光源110提供的第一激发光束L1穿过第一分色部151而传递至第一局部171并被第一局部171转折至第一环形照射部131。第一分色部151用于反射第一转换光束L3。第二分色部152用于反射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L1a及第一转换光束L3。第二分合光元件160具有第三分色部161及第四分色部162,第三分色部161用于反射第二激发光束L2的第一部分L2a及第二转换光束L4,并使第一转换光束L3的部分波段穿过。第二激发光源120及第四分色部162对应第四局部182,以使第二激发光源120提供的第二激发光束L2穿过第四分色部162而传递至第四局部182并被第四局部182转折至第二环形照射部132。第四分色部162用于使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L1a及第一转换光束L3的部分波段穿过,并反射第二转换光束L4。以下,将以色光举例说明第一分合光元件150及第二分合光元件160的穿透原理,但不局限于此。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分合光元件的第一分色部的穿透率与波长关系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分合光元件的第二分色部的穿透率与波长关系图。图2C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分合光元件的第三分色部的穿透率与波长关系图。图2D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分合光元件的第四分色部的穿透率与波长关系图。请参考图2A至2D,本实施例中的波长转换轮130例如是荧光粉轮。上述的第一激发光束L1例如是蓝光,第一光转换区1312例如涂布有产生黄光的荧光粉或产生红光的荧光粉(以下描述为黄色荧光粉或红色荧光粉),以使上述的第一转换光束L3为黄光或红光。上述的第二激发光束L2例如是蓝光,第二光转换区1322例如涂布有产生绿光的荧光粉(以下描述为绿色荧光粉),以使上述的第二转换光束L4为绿光。第一分色部151用于使蓝光穿透,并反射绿光与红光。第二分色部152用于反射蓝光、绿光与红光。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分色部152可为反射层。第三分色部161用于使红光穿透,并反射蓝光与绿光。第四分色部162用于使蓝光与红光穿透,并反射绿光。当第一转换光束L3为黄光并传递至第三分色部161及第四分色部162时,第一转换光束L3的绿光部分的波段会被反射,仅红光部分的波段能穿透,因此入射至匀光元件140时为红光。此外,第一激发光束L1及第二激发光束L2可以是不同波长的蓝光,所述的蓝光波长例如为445nm或455nm。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130的第一光反射区1311于第一半径R1沿第一弧度配置,并具有第一圆心角θ1。第一光转换区1312于第一半径R1沿第二弧度配置,并具有第二圆心角θ2。第二光反射区1321于第二半径R2沿第三弧度配置,并具有第三圆心角θ3。第二光转换区1322于第二半径R2沿第四弧度配置,并具有第四圆心角θ4。第一圆心角θ1例如小于第四圆心角θ4,第三圆心角θ3例如小于第二圆心角θ2,且第一圆心角θ1及第三圆心角θ3的角度例如在50°~90°之间,但不局限于此。
以下,将说明上述的照明系统100如何在不同的时序下产生不同颜色的色光。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如图1A及1B所示)可用于依时序控制上述的照明系统100的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的开关,以产生不同颜色的色光。控制单元190例如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是其他可编程之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可编程控制器、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ASIC)、可编程逻辑装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类似装置或这些装置的组合。此控制单元190电连接至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以控制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的开关。上述的第一激发光束L1例如是蓝光,第一光转换区1312例如涂布有黄色或红色荧光粉,以使上述的第一转换光束L3为黄光或红光。上述的第二激发光束L2例如是蓝光,第二光转换区1322例如涂布有绿色荧光粉,以使上述的第二转换光束L4为绿光。以下关于不同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的实施例皆以上述条件为例,以下不再重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请参考图4A,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例如是以四个时序为一个循环来控制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的开关。在第一时序T1开启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使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于第一光反射区1311,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于第二光反射区1321,让照明系统100产生蓝光。在第二时序T2开启第一激发光源110,并关闭第二激发光源120,使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于第一光转换区1312,产生第一转换光束L3,让照明系统100产生红光。在第三时序T3关闭第一激发光源110,并开启第二激发光源120,使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于第二光转换区1322,产生第二转换光束L4,让照明系统100产生绿光。在第四时序T4开启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使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于第一光转换区1312,产生第一转换光束L3,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于第二光转换区1322,产生第二转换光束L4,让照明系统100产生黄光(红光加绿光)。
在第一时序T1中,可藉由设计需求将波长转换轮130上的第一圆心角θ1及第三圆心角θ3增加,而拉长产生蓝光的时间。此外,控制单元190透过控制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开关的时间,可以任意调整第二时序T2、第三时序T3及第四时序T4的时间长短,即改变色光产生的时间比例。
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中的波长转换轮130具有第一环形照射部131及第二环形照射部132,藉由分别调整第一光转换区1312在第一环形照射部131所占的比例与位置以及第二光转换区1322在第二环形照射部132所占的比例与位置,当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于第一环形照射部131、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于第二环形照射部132时,可以根据后续对第一激发光源及第二激发光源的控制设计而在不同时序下产生不同的色光,改变照明系统出光的色彩比例。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可以在不同时序下改变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的开关,增加照明系统100出光的色彩比例变化。
根据上述的控制单元190的功能,可以任意调整不同时序的时间长短,例如仅具有第一时序T1、第二时序T2及第三时序T3。图4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请参考图4B,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例如是以三个时序为一个循环来控制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的开关。在第一时序T1开启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使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于第一光反射区1311,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第二光反射区1321,让照明系统100产生蓝光。在第二时序T2开启第一激发光源110,并关闭第二激发光源120,使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于第一光转换区1312,产生第一转换光束L3,让照明系统100产生红光。在第三时序T3关闭第一激发光源110,并开启第二激发光源120,使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于第二光转换区1322,产生第二转换光束L4,让照明系统100产生绿光。
图4C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请参考图4C,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例如是以两个时序为一个循环来控制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的开关。在第一时序T1开启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使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于第一光反射区1311,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于第二光反射区1321,让照明系统100产生蓝光。在第二时序T2开启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使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于第一光转换区1312,产生第一转换光束L3,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于第二光转换区1322,产生第二转换光束L4,让照明系统100产生黄光(红光加绿光)。
图5A及5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在不同时序的光路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A、图5B及图1C,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a与上述的照明系统100结构及优点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的主要差异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a中,第二分合光元件160配置于第一分合光元件150与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之间,且第一激发光源110与第二激发光源120位于第二分合光元件160的同一侧。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一分合光元件150的第二分色部152对应第一聚光元件170的第二局部172,以使第一激发光源110提供的第一激发光束L1经该第二分色部152反射而传递至第二局部172并被第二局部172转折至第一环形照射部131。第一分色部151用于反射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L1a。第一分色部151及第二分色部152用于反射第一转换光束L3的部分波段至第二分合光元件160,并再反射至匀光元件14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分色部151及第二分色部152可为反射层。第二激发光束L2的第一部分L2a及第二转换光束L4用于穿过第二分合光元件160的第四分色部162。第二激发光源120及第三分色部161对应第二聚光元件180的第三局部181,以使第二激发光源120提供的第二激发光束L2经第三分色部161反射而传递至第三局部181并被第三局部181转折至第二环形照射部132。第三分色部161用于反射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L1a,并使第二转换光束L4穿过。上述的不同时序下产生不同颜色的色光的方法亦适用于照明系统100a,由于控制单元190的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上述照明系统100a还可包括多个透镜或其他光学元件,例如透镜101、102。透镜101配置于第一分合光元件150与第二分合光元件160之间。透镜102配置于第二分合光元件160与匀光元件140之间。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的示意图。图6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上的反射微结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A及6B,本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130a与上述的波长转换轮130结构相似,差异在于第一光反射区1311a及第二光反射区1321a之至少其中之一设有反射微结构。举例而言,图6B的第二光反射区1321a的反射微结构具有第一反射面1321aa及第二反射面1321ab。第一反射面1321aa从第二光反射区1321a的外缘侧朝内缘侧向远离波长转换轮130的方向倾斜。第二反射面1321ab从第二光反射区1321a的内缘侧朝外缘侧向远离波长转换轮130的方向倾斜。
当光线入射时,上述的反射微结构可以改变反射的光线角度,降低光线的相干性,达到减少散斑(speckle)的现象。在另一实施例中,反射微结构也可为散射层,用于扩散光线角度,进而提升出光均匀度。图6C至6H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反射微结构类型,由于功能及优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激发光束的第一部分的色度图。请先参考图7,本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130b与上述的波长转换轮130结构相似,差异在于第一光转换区1312b具有第一光转换材料1312bb,第二光转换区1322b具有第二光转换材料1322bb,第二光反射区1321b具有第三光转换材料1321bb,第二光反射区1321b的第三光转换材料1321bb分布密度低于第二光转换区1322b的第二光转换材料1322bb分布密度。举例而言,波长转换轮130b例如为荧光粉轮,第二光转换材料1322bb及第三光转换材料1321bb例如为绿色荧光粉,第二激发光束L2例如为蓝光。第三光转换材料1321bb例如是少量分布于第二光反射区1321b,当第二激发光束L2经第二光反射区1321b反射时,其会激发第三光转换材料1321bb产生少许的绿光,以使上述的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L2a混有少许的绿光,如此,可产生图8中蓝光的颜色朝绿色改变的效果。颜色改变的结果请参考图8,其中点C的坐标为(0.1572,0.018),点D坐标为(0.1559,0.0646)。藉由此种方式,可以改善蓝光在出光时容易造成的色点问题,解决以往蓝光偏紫色的问题。
图9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与光斑的示意图。图9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与光斑的示意图。请参考图9A、图9B及图1A,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中的第一激发光束L1经由第一聚光元件170照射至第一环形照射部131时,会在波长转换轮130上形成光斑S1。第二激发光束L2经由第二聚光元件180照射至第二环形照射部132时,会在波长转换轮130上形成光斑S2。光斑S1的中心及光斑S2的中心相连的直线可以是通过波长转换轮130的圆心(如图9A所示)也可以是不通过波长转换轮130的圆心(如图9B所示)。
图10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光路径的示意图。图10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0A及10B,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b与上述的照明系统100结构及优点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的主要差异处进行说明。相较于上述的照明系统100,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b还包括第一补充光源200。第一补充光源200例如是激光光源或其他固态光源,但不局限于此。第一补充光源200用于提供第一补充光束L5。波长转换轮130d的第二光反射区1321可再分为第二激发光反射区1321c及补充光反射区1321d。第二激发光反射区1321c用于反射第二激发光束L2。补充光反射区1321d用于反射第一补充光束L5。第一补充光源L5及第三分色部161对应第二聚光元件180的第三局部181,以使第一补充光源200提供的第一补充光束L5穿过第三分色部161而传递至第三局部181并被第三局部181转折至第二环形照射部132并被补充光反射区1321d反射至第四分色部162。第四分色部162用于反射第一补充光束L5至匀光元件140。上述的第一转换光束L3也同时传递至匀光元件140,由于第一转换光束L3的传递路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重述。第一补充光源200所提供的第一补充光束L5可以增加色光的颜色变化或照明系统的亮度。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请参考图10A、10B及图11,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a与上述的控制单元190功能及优点相似,差异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a还可控制第一补充光源200的开关。上述的第一补充光束L5例如为红光与第一转换光束L3具有大体上一致的波段光谱。控制单元190a在第一时序T1关闭第一补充光源200,让照明系统100b产生蓝光。在第二时序T2开启第一补充光源200,使第一补充光束L5照射于补充光反射区1321d,让照明系统100b产生红光。在第三时序T3关闭第一补充光源200,让照明系统100b产生绿光。在第四时序T4关闭第一补充光源200,让照明系统100b产生黄光(绿光加红光)。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光路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2及图10A,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c与上述的照明系统100b结构及优点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的主要差异处进行说明。相较于上述的照明系统100b,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c还包括第二补充光源210、反射元件220及致动元件230。第二补充光源210例如是激光光源或其他固态光源,但不局限于此。第二补充光源210用于提供第二补充光束L6,穿过第一分色部151及第三分色部161而传递至匀光元件140。反射元件220配置于第二补充光束L6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第二补充光束L6反射至第一分色部151。致动元件230连接反射元件220,且用于驱使反射元件220摆动。本实施例并不限制致动元件230连接反射元件的方式,只要能使反射元件220摆动即可。反射元件220例如是反射片、反射镜或其他具有反射功能的元件。受致动元件230的驱使而摆动的反射元件220,可以降低经反射的光线的相干性,达到减少散斑(speckle)的现象。第二补充光源210所提供的第二补充光束L6可以增加色光的颜色变化或照明系统的亮度。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请参考图12及图13,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b与上述的控制单元190a功能及优点相似,差异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b还可控制第二补充光源210的开关。上述的第二补充光束L6例如为红光。控制单元190b在第一时序T1关闭第二补充光源210,让照明系统100c产生蓝光。在第二时序T2开启第二补充光源210,使第二补充光束L6传递至匀光元件140,让照明系统100c产生红光。在第三时序T3关闭第二补充光源210,让照明系统100c产生绿光。在第四时序T4关闭第二补充光源210,让照明系统100c产生黄光(红光加绿光)。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光路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4及图1C,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d与上述的照明系统100结构及优点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的主要差异处进行说明。相较于上述的照明系统100,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d还包括补充光源240、反射元件220及致动元件230。补充光源240例如是激光光源或其他固态光源,但不局限于此。补充光源240用于提供补充光束L7,穿过第一分合光元件150及第二分合光元件160而传递至匀光元件140。反射元件220配置于补充光束L7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补充光束L7反射至第一分合光元件150。致动元件230连接反射元件220,且用于驱使反射元件220摆动。本实施例不限制致动元件230连接反射元件的方式,只要能使反射元件220摆动即可。反射元件220例如是反射片、反射镜或其他具有反射功能的元件。受致动元件230驱使而摆动的反射元件220,可以降低经反射的光线的相干性,达到减少散斑的现象。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光路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5及图1C,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e与上述的照明系统100a结构及优点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的主要差异处进行说明。相较于上述的照明系统100a,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e还包括补充光源240、反射元件220及致动元件230。补充光源240例如是激光光源或其他固态光源,但不局限于此。补充光源240用于提供补充光束L7,穿过第一分合光元件150,并经第二分合光元件160反射而传递至匀光元件140。反射元件220配置于补充光束L7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补充光束L7反射至第一分合光元件150。致动元件230连接反射元件220,且用于驱使反射元件220摆动。本实施例不限制致动元件230连接反射元件的方式,只要能使反射元件220摆动即可。反射元件220例如是反射片、反射镜或其他具有反射功能的元件。受致动元件230驱使而摆动的反射元件220,可以降低经反射的光线的相干性,达到减少散斑的现象。
图16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请参考图14、图15及图16A,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c与上述的控制单元190功能及优点相似,差异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c还可控制补充光源240的开关。上述的补充光束L7例如为红光。控制单元190c在第一时序T1关闭补充光源240,让照明系统100d及100e产生蓝光。在第二时序T2开启补充光源240,使补充光束L7传递至匀光元件140,让照明系统100d及100e产生红光。在第三时序T3关闭补充光源240,让照明系统100d及100e产生绿光。在第四时序T4开启补充光源240,使补充光束L7传递至匀光元件140,让照明系统100d及100e产生黄光(红光加绿光)。
上述的控制单元190c可藉由控制第一激发光源110、第二激发光源120及补充光源240而调整不同时序的时间长短。例如,控制单元190c以三个时序为一个循环。图16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请参考图14、15及16B,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c在第一时序T1关闭补充光源240,让照明系统100d及100e产生蓝光。在第二时序T2开启补充光源240,使补充光束L7传递至匀光元件140,让照明系统100d及100e产生红光。在第三时序T3关闭补充光源240,让照明系统100d及100e产生绿光。
图16C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请参考图14、15及16C,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c例如是以两个时序为一个循环。控制单元190c在第一时序T1关闭补充光源240,让照明系统100d或100e产生蓝光。在第二时序T4开启补充光源240,使补充光束L7传递至匀光元件140,让照明系统100d或100e产生黄光。
图17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光路径的示意图。图17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7A及17B,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f与上述的照明系统100结构及优点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的主要差异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波长转换轮130e的第二环形照射部132c还可具有第三光转换区1323。第三光转换区1323用于将第二激发光束L2的第三部分转换为第三转换光束L8并反射第三转换光束L8至第二分合光元件160。第二分合光元件160用于反射第三转换光束L8至匀光元件140。以下,将再以色光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二分合光元件160的第三分色部161及第四分色部162的穿透原理。
图18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二分合光元件的第三分色部的穿透率与波长关系图。图18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二分合光元件的第四分色部的穿透率与波长关系图。请参考图18A及18B,本实施例中的波长转换轮130例如是荧光粉轮。上述的第一激发光束L1例如是蓝光,第一光转换区1312例如涂布有黄色或红色荧光粉,以使上述的第一转换光束L3为黄光或红光。当第一转换光束L3为黄光并传递至第三分色部161及第四分色部162时,第一转换光束L3的绿光部分的波段会被反射,仅红光部分的波段能穿透,因此入射至匀光元件140时为红光。上述的第二激发光束L2例如是蓝光,第二光转换区1322例如涂布有绿色荧光粉,以使上述的第二转换光束L4为绿光。第三光转换区1323例如涂布有红色荧光粉或红色量子点,以使上述的第三转换光束L8为红光。第一转换光束L3的红光与第三转换光束L8的红光例如是不同波长。本实施例的第三分色部161用于使第一转换光束L3的红光穿透,并反射蓝光、绿光及第三转换光束L8的红光。第四分色部162用于使蓝光与第一转换光束L3的红光穿透,并反射绿光与第三转换光束L8的红光。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时序与色光关系图。请参考图19,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90在第一时序T1开启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使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于第一光反射区1311,产生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L1a,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于第二光反射区1321,产生第二激发光束L2的第一部分L2a,让照明系统100f产生蓝光。在第二时序T2开启第一激发光源110,使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于第一光转换区1312,产生第一转换光束L3,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于第三光转换区1323,产生第三转换光束L8让照明系统100f产生红光。在第三时序T3关闭第一激发光源110,并开启第二激发光源120,使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于第二光转换区1322,产生第二转换光束L4,让照明系统100f产生绿光。在第四时序T4开启第一激发光源110及第二激发光源120,使第一激发光束L1照射于第一光转换区1312,产生第一转换光束L3,第二激发光束L2照射于第二光转换区1322,产生第二转换光束L4,让照明系统100f产生黄光(红光加绿光)。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方块图。请参考图1A、1B及图20,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包括上述的照明系统100、光阀11以及投影镜头12。照明系统100用于提供照明光束L9。照明光束L9包括第一激发光束L1的第一部分L1a、第一转换光束L3、第二激发光束L2的第一部分L2a及第二转换光束L4。在照明系统100包括第一补充光源200、第二补充光源210或补充光源220的其他实施例中,照明光束L9还包括第一补充光束L5、第二补充光束L6或补充光束L8。在照明系统100f的实施例中,照明光束L9还可包括第三转换光束L7。光阀11配置于照明光束L9的传递路径上,以将照明光束L9转换成影像光束L10,而投影镜头12配置于影像光束L10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使影像光束L10穿过而投射于屏幕(图未示),以于屏幕形成影像画面。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经控制单元190控制的照明系统100所产生的照明光束L9,可依不同时序生成蓝光、红光、绿光、黄光,因此投影装置10也可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调整出光的色彩比例。投影装置10亦可使用上述其他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a至100f。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的波长转换轮具有第一环形照射部及第二环形照射部,藉由分别调整第一光转换区在第一环形照射部所占的比例与位置以及第二光转换区在第二环形照射部所占的比例与位置,当第一激发光束照射于第一环形照射部、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第二环形照射部时,可以根据后续对第一激发光源及第二激发光源的控制设计而在不同时序下产生不同的色光,改变照明系统出光的色彩比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单元可以在不同时序下改变第一激发光源及第二激发光源的开关,配合波长转换轮的设计调整,增加照明系统出光的色彩比例变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影装置因使用上述的照明系统,因此可以调整出光的色彩比例。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所有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题目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Claims (28)

1.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包括第一激发光源、第二激发光源以及波长转换轮:
所述第一激发光源用于提供第一激发光束;
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用于提供第二激发光束;以及
所述波长转换轮配置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束与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波长转换轮具有第一环形照射部及第二环形照射部,所述第一环形照射部具有第一光反射区及第一光转换区,所述第一光反射区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光转换区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的第二部分转换为第一转换光束并反射所述第一转换光束,所述第二环形照射部具有第二光反射区及第二光转换区,所述第二光反射区用于反射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光转换区用于将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的第二部分转换为第二转换光束并反射所述第二转换光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匀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转换光束及所述第二转换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第一分合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与所述波长转换轮之间,且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激发光源的所述第一激发光束导引至所述波长转换轮,并将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一转换光束导引至所述匀光元件;以及
第二分合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与所述波长转换轮之间,所述第二分合光元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激发光束导引至所述波长转换轮,并将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转换光束导引至所述匀光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聚光元件,配置于所述波长转换轮与所述第一分合光元件之间,且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束转折至所述第一环形照射部;以及
第二聚光元件,配置于所述波长转换轮与所述第二分合光元件之间,且用于将所述第二激发光束转折至所述第二环形照射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合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分合光元件与所述匀光元件之间;
所述第一聚光元件具有第一光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光轴两侧的第一局部及第二局部,所述第二聚光元件具有第二光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光轴两侧的第三局部及第四局部,所述第一局部及所述第四局部位于所述第一光轴与所述第二光轴之间;
所述第一分合光元件包括第一分色部及第二分色部,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一分色部对应所述第一局部,以使所述第一激发光源提供的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穿过所述第一分色部而传递至所述第一局部并被所述第一局部转折至所述第一环形照射部,所述第一分色部用于反射所述第一转换光束,所述第二分色部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一转换光束;
所述第二分合光元件包括第三分色部及第四分色部,所述第三分色部用于反射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转换光束,并使所述第一转换光束的部分波段穿过,所述第二激发光源及所述第四分色部对应所述第四局部,以使所述第二激发光源提供的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穿过所述第四分色部而传递至所述第四局部并被所述第四局部转折至所述第二环形照射部,所述第四分色部用于使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一转换光束的部分波段穿过,并反射所述第二转换光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第一补充光源,所述第一补充光源用于提供第一补充光束,所述第一补充光源及所述第三分色部对应所述第三局部,以使所述第一补充光源提供的所述第一补充光束穿过所述第三分色部而传递至所述第三局部并被所述第三局部转折至所述第二环形照射部并被所述第二光反射区反射至所述第四分色部,所述第四分色部用于反射所述第一补充光束至所述匀光元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第二补充光源,所述第二补充光源用于提供第二补充光束,穿过所述第一分色部及所述第三分色部而传递至所述匀光元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反射元件及致动元件,所述反射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二补充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所述第二补充光束反射至所述第一分色部,所述致动元件连接所述反射元件,且用于驱使所述反射元件摆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补充光源,所述补充光源用于提供补充光束,穿过所述第一分合光元件及所述第二分合光元件而传递至所述匀光元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反射元件及致动元件,所述反射元件配置于所述补充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于将所述补充光束反射至所述第一分合光元件,所述致动元件连接所述反射元件,且用于驱使所述反射元件摆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照射部还具有第三光转换区,所述第三光转换区用于将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的第三部分转换为第三转换光束并反射所述第三转换光束至所述第二分合光元件,所述第二分合光元件用于反射所述第三转换光束至所述匀光元件。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合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分合光元件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之间,且所述第一激发光源与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位于所述第二分合光元件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聚光元件具有第一光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光轴两侧的第一局部及第二局部,所述第二聚光元件具有第二光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光轴两侧的第三局部及第四局部,所述第一局部及所述第四局部位于所述第一光轴与所述第二光轴之间;
所述第一分合光元件包括第一分色部及第二分色部,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分色部对应所述第二局部,以使所述第一激发光源提供的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经所述第二分色部反射而传递至所述第二局部并被所述第二局部转折至所述第一环形照射部,所述第一分色部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分色部及所述第二分色部用于反射所述第一转换光束的部分波段至所述第二分合光元件,并再反射至所述匀光元件;
所述第二分合光元件具有第三分色部及第四分色部,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转换光束用于穿过所述第四分色部,所述第二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三分色部对应所述第三局部,以使所述第二激发光源提供的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经所述第三分色部反射而传递至所述第三局部并被所述第三局部转折至所述第二环形照射部,所述第三分色部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并使所述第二转换光束穿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补充光源,所述补充光源用于提供补充光束,穿过所述第一分合光元件,并经所述第二分合光元件反射而传递至所述匀光元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照射部环绕所述第二环形照射部,或是所述第二环形照射部环绕所述第一环形照射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束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束为不同波长。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反射区于第一半径沿第一弧度配置,并具有第一圆心角,所述第一光转换区于所述第一半径沿第二弧度配置,并具有第二圆心角,所述第二光反射区于第二半径沿第三弧度配置,并具有第三圆心角,所述第二光转换区于所述第二半径沿第四弧度配置,并具有第四圆心角,所述第一圆心角小于所述第四圆心角,所述第三圆心角小于所述第二圆心角。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反射区及所述第二光反射区之至少其中之一设有反射微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转换区具有第一光转换材料,所述第二光转换区具有第二光转换材料,所述第二光反射区具有第三光转换材料,所述第二光反射区的所述第三光转换材料分布密度低于所述第二光转换区的所述第二光转换材料分布密度。
18.一种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依时序控制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照明系统的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的开关,以产生不同颜色的色光。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一时序开启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使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一光反射区,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二光反射区;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二时序开启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并关闭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使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一光转换区;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三时序关闭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并开启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使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二光转换区;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四时序开启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使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一光转换区,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二光转换区。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第一补充光源,所述第一补充光源用于提供第一补充光束,所述控制单元还控制所述第一补充光源的开关,在所述第一时序关闭所述第一补充光源;在所述第二时序开启所述第一补充光源,使所述第一补充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二光反射区;在所述第三时序关闭所述第一补充光源;在所述第四时序关闭所述第一补充光源。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匀光元件及第二补充光源,所述匀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转换光束及所述第二转换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第二补充光源用于提供第二补充光束,所述控制单元还控制所述第二补充光源的开关,在所述第一时序关闭所述第二补充光源;在所述第二时序开启所述第二补充光源,使所述第二补充光束传递至所述匀光元件;在所述第三时序关闭所述第二补充光源;在所述第四时序关闭所述第二补充光源。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还包括匀光元件及补充光源,所述匀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转换光束及所述第二转换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补充光源用于提供一补充光束,所述控制单元还控制所述补充光源的开关,在所述第一时序关闭所述补充光源;在所述第二时序开启所述补充光源,使所述补充光束传递至所述匀光元件;在所述第三时序关闭所述补充光源;在所述第四时序开启所述补充光源,使所述补充光束传递至所述匀光元件。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的所述第二环形照射部还具有第三光转换区,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一时序开启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使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一光反射区,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二光反射区;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二时序开启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使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一光转换区,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三光转换区;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三时序关闭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并开启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使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二光转换区;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四时序开启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使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一光转换区,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二光转换区。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一时序开启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使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一光反射区,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二光反射区;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二时序开启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并关闭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使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一光转换区;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三时序关闭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并开启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使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二光转换区。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匀光元件及补充光源,所述匀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转换光束及所述第二转换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补充光源用于提供补充光束,所述控制单元还控制所述补充光源的开关,在所述第一时序关闭所述补充光源;在所述第二时序开启所述补充光源,使所述补充光束传递至所述匀光元件;在所述第三时序关闭所述补充光源。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一时序开启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使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一光反射区,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二光反射区;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在第二时序开启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使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一光转换区,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照射于所述第二光转换区。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匀光元件及补充光源,所述匀光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转换光束及所述第二转换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补充光源用于提供补充光束,所述控制单元还控制所述补充光源的开关,在所述第一时序关闭所述补充光源;在所述第二时序开启所述补充光源,使所述补充光束传递至所述匀光元件。
28.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用于提供照明光束,所述照明光束包括所述第一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转换光束、所述第二激发光束的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转换光束;
光阀,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将所述照明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以及
投影镜头,配置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于使所述影像光束穿过。
CN201821792210.9U 2018-04-11 2018-11-01 照明系统、控制单元及投影装置 Active CN208969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379,809 US10474018B2 (en) 2018-04-11 2019-04-10 Illumination system, control unit thereof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08384 2018-04-11
CN2018205083841 2018-04-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69415U true CN208969415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64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92210.9U Active CN208969415U (zh) 2018-04-11 2018-11-01 照明系统、控制单元及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6941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1914A (zh) * 2018-04-11 2019-10-2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系统、控制单元及投影装置
CN112241100A (zh) * 2019-07-16 2021-01-19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系统的颜色校正方法及照明系统
US11163227B2 (en) 2018-12-28 2021-11-02 Coretronic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system, wavelength conversion module,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control method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1914A (zh) * 2018-04-11 2019-10-2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系统、控制单元及投影装置
US11163227B2 (en) 2018-12-28 2021-11-02 Coretronic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system, wavelength conversion module,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control method
CN112241100A (zh) * 2019-07-16 2021-01-19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系统的颜色校正方法及照明系统
CN112241100B (zh) * 2019-07-16 2024-02-20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系统的颜色校正方法及照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1914A (zh) 照明系统、控制单元及投影装置
US11340521B2 (en) Light modulator image display projector architectures
CN110161791B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208188567U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US9880454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using the same
US20180173087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illumination system
CN102147561B (zh) 投影型显示装置
CN208969415U (zh) 照明系统、控制单元及投影装置
CN109557750A (zh) 照明系统及使用照明系统的投影装置
CN208537894U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207457687U (zh) 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
CN108267913A (zh) 光源模块以及投影装置
CN110471244A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109521633A (zh)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CN113495413B (zh)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CN208588892U (zh)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US20180239230A1 (en)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image display projector apparatus with solid state illumination light sources
WO2018157618A1 (zh) 一种光源装置及其投影显示系统
CN107193177B (zh) 一种光源系统及其投影装置
CN102425757A (zh) 可提供变色光的光源及其方法
CN108445700A (zh) 激光投影光源与激光投影装置
CN109991800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系统
CN111766757B (zh)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CN208547804U (zh)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CN111198475A (zh) 一种蓝光产生方法及照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