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65186U - 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65186U
CN208965186U CN201821721261.2U CN201821721261U CN208965186U CN 208965186 U CN208965186 U CN 208965186U CN 201821721261 U CN201821721261 U CN 201821721261U CN 208965186 U CN208965186 U CN 208965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ressing plate
carbon
dimensional fabric
orif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212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九志
侯晓
蒋秀明
陈云军
刘志勇
杨建成
程文
嵇阿琳
王富强
张玲
韩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EROSPACE COMPOSITE MATERIALS INSTITUTE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EROSPACE COMPOSITE MATERIALS INSTITUTE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EROSPACE COMPOSITE MATERIALS INSTITUTE,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AEROSPACE COMPOSITE MATERIALS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17212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65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65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65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辅助三维织物自动编织机完成三维织物的自动化生产,包括上下底板、直线轴承、套筒、压板、压板加强圈、盖板和孔板。上下底板通过直线轴承、套筒相连组成工装底板并安装在工作台圆盘上,盲孔板通过销钉与上底板定位,由螺栓固连,压板加强圈与压板固连后装卡在编织机移动滑台上,上下位置相对移动滑台固定,第二孔板放置在压板加强圈上方,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放置在碳棒上方,第一孔板通过孔板固定件和盖板相连,利用其自身重力固定碳棒上下位置。本实用新型能为自动编织机引纬剑提供引纬通道,具有整体压纱功能的压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生产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成型工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配合自动编织机使用。
背景技术
碳纤维三维织物是近二十年来诞生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是复合材料中异军突起的一支新秀,它以三维整体织物为增强体,其结构性显著改善了复合材料多方面的力学特性,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层合板层间剪切强度低而且易分层的缺点,在航空、航天、军工、汽车、医疗以及高级体育服务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长期以来三维织物都采用人工编织方式进行,使得三维织物的成型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产品的一致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工编织三维织物已不能满足碳纤维复合材料工艺的苛刻要求,因此三维织物成型自动化需求迫切。
传统手工工装有两至三层孔板组成,孔板之间由螺杆连接,上下位置靠螺母定位,精度低,易变形;孔板上阵列的微孔截面为非正多边形即各边孔数不同,导致工装的0°,120°,240°三个方向的织口位置不一致,这对于手工编织操作影响不大但不适用于自动编织机使用;传统工装的多层孔板强度低,定位不精确,结构设计简单,不具备整体压纱功能;孔板材料为普通铝材,碳纤维上浆剂融水后,附在其表面,易发生腐蚀。
发明专利“碳纤维三维织物编织机”授权公告号:ZL201410042753.9,介绍了一种碳纤维三维编织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碳棒固定架机构、碳棒固定架定位装夹机构、碳棒定量升降机构、编织物定量升降机构、碳棒固定架120°定位旋转机构。碳棒固定架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碳棒插盘、第二碳棒插盘、第三碳棒插盘和碳棒底盘;第一碳棒插盘和第二碳棒插盘之间设置有多个定距套,多个定位套均设置在第三碳棒插盘和碳棒底盘之间且设置位置与多个定距套上下相对;第一碳棒插盘、第二碳棒插盘和多个定距套固定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定距套中均固定连接有向下伸出且从上到下依次穿过第三碳棒插盘、定位套、碳棒底盘和碳棒固定架托盘的导柱;第三碳棒插盘、定位套、碳棒底盘和碳棒固定架托盘固定连接为一体;第一碳棒插盘、第二碳棒插盘和第三碳棒插盘上均设置有多个供碳棒插入的碳棒插孔,多个碳棒插孔分布在内切圆直径逐渐增大的多个正六边形上,多个碳棒插孔之间的间距均相等;第一碳棒插盘、第二碳棒插盘和第三碳棒插盘上的碳棒插孔上下相对设置,相邻两行碳棒插孔之间的空隙为供引纱管牵着碳纤维运行的碳纤维通道。该装置结构设计新颖,其不足之处是编织前不能为自动编织机引纬剑提供引纬通道,不具有整体压纱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辅助三维织物自动编织机完成三维织物的自动化生产,该装置采用多层孔板束缚碳棒,为自动编织机引纬剑提供清晰的长程引纬通道,且具有整体压纱的压板,两者结合提高了引纬的成功率和产品的一致性,其结构紧凑,设计新颖合理,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实用性强,通用性好,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包括下底板、上底板、盲孔板、压板、压板加强圈、第二孔板和第一孔板,所述下底板安装在转动工作台圆盘上,所述上底板与下底板通过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套和中心套筒相连组成工装底板,所述盲孔板通过销钉与上底板定位,由螺栓紧固,所述压板加强圈与压板固连后装卡在编织机移动滑台上,所述第二孔板放置在压板加强圈上方,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放置在碳棒上方,第一孔板通过孔板固定件和第二盖板相连。
所述下底板通过销钉与转动工作台定位,通过螺栓与转动工作台圆盘固连,使工装整体可随工作台升降、平动以及绕自身轴线的转动。
所述压板可随工作台平动和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该压板上下位置被固定在移动滑台上,不随工作台升降。
所述第一孔板、第二孔板、压板及盲孔板上加工有等距密排的微孔,等距密排的微孔截面为正多边形,且各边孔数相同。
所述盲孔板微孔周围加工有助剂导流槽和导流孔。
本实用新型由多个孔板分层排布,自下由上依次为工装底板、盲孔板、压板、压板加强圈、第二孔板、第一孔板和盖板,工装底板由上下底板通过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套和中心套筒连接而成,下端和转动工作台圆盘固连,用于定位安装孔板和压板,使工装整体随工作台升降、前后移动和绕自身轴线转动,中心套筒下端留有观察口,用来观察工装安装时中心定位销钉是否到位,工装上底板留有碳纤维助剂导流孔,用于导流多余助剂,上下底板之间放有助剂回收盒,用于回收助剂;盲孔板定位安装在工装上底板上,盲孔板微孔直径和压板微孔直径相同,便于织物编织完成后整体脱离盲孔板,盲孔板微孔周围加工有碳纤维助剂导流槽和导流孔,多余助剂通过导流槽、导流孔流入助剂回收盒,盲孔板上方为压板,用于整体压纱和束缚碳棒,压板孔径略大于孔板直径,有利于整体压纱过程中减少压板微孔对碳棒的损伤降低压纱阻力;压板加强圈与压板固连,可增加压板的刚度,上端装卡在编织机滑台上,固定其上下位置,压板加强圈及工装整体随工作台在编织机滑台上前后移动,完成每层的编织工作,编织完成若干循环后,工作台上升,压板固定,可进行自动整体压纱;压板上方为两层孔板,孔板的孔径略大于碳棒直径,便于碳棒在孔板中上下移动并保持众多碳棒在其微孔的约束下保持竖直状态,孔板数量可根据碳棒的高度适当增加或减少;第二盖板放置在碳棒上方,与盲孔板一起配合使用限制插入工装孔板微孔中的众多碳棒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随着织物高度的增加,碳棒进入压板加强圈内,第一盖板替代第二盖板固定碳棒的上下位置。
孔板、压板、盖板内加工有安装直线轴承的沉孔,用于安装直线轴承,各板由光轴实现定位并保证同轴,该工装的多个孔板、压板和盲孔板共同配合束缚碳棒,保证碳棒与孔板的垂直度,为长行程引纬提供清晰通道,降低整体压纱过程中众多碳棒对工装的阻力,减轻织物成型过程中对碳纤维的损伤,提高引纬效率。孔板、压板及盲孔板呈阵列布置的微孔截面为正多边形,且各边孔数相同,阵列的微孔截面外边缘为正多边形,确保工装分别在的0 °、120°、240°三个角度的织口位置不发生偏移,因此适合自动编织机使用且该工装具有可实现自动整体压纱功能的压板,更好的满足了工艺要求,有利于实现编织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生产周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成型工装装置,辅助三维织物自动编织机完成三维织物的自动化生产,工装下底板与转动工作台圆盘定位并固连,以实现工装整体随工作台前后移动,上下移动,以及绕自身轴线的转动,工装采用多层孔板束缚碳棒,孔板微孔直径略大于碳棒直径用于保证被插入工装中的众多碳棒始终处于竖直状态,束缚碳棒效果好,长程引纬通道清晰,压板微孔直径大于孔板直径,便于碳棒在孔板中上下移动,减少对碳棒的摩擦损伤。压板与压板加强圈固连并装卡在编织机滑台上,上下升降盲孔板可实现自动整体压纱,确保织物密实密度均匀一致。孔板、压板、盲孔板上等距密排的微孔截面为正多边形,各边孔数相同,阵列的微孔截面外边缘为正多边形,确保工装分别在的0°、120°、240°三个角度的织口位置不发生偏移,适合自动编织机使用且该工装具有可实现自动整体压纱功能的压板,更好的满足了工艺要求,能保证使用该工装生产的织物质量指标一致性好,也可用于手工操作,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压板加强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盲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上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直线轴承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心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中:
1、下底板 2、上底板
3、盲孔板 4、压板
5、压板加强圈 6、第二孔板
7、第一孔板 8、第一盖板
9、第二盖板 10、直线轴承
11、光轴 12、孔板固定件
13、碳棒 14、直线轴承套
15、销钉 16、中心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至图14所示,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包括下底板1、上底板2、盲孔板3、压板4、压板加强圈5、第二孔板6和第一孔板7,所述下底板1安装在转动工作台圆盘上,所述上底板2与下底板1 通过直线轴承10、直线轴承套14和中心套筒16相连组成工装底板,所述盲孔板3通过销钉15与上底板2定位,由螺栓紧固,所述压板加强圈5与压板4固连后装卡在编织机移动滑台上,所述第二孔板6放置在压板加强圈5 上方,约束中中间部位碳棒;第一盖板8和第二盖板9放置在碳棒上方,第一孔板7通过孔板固定件12和第二盖板9相连,利用其自身重力约束上端的碳棒。所述下底板1通过销钉与转动工作台定位,通过螺栓与转动工作台圆盘固连,使工装整体可随工作台升降、平动以及绕自身轴线的转动。所述压板4可随工作台平动和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该压板4上下位置被固定在移动滑台上,不随工作台升降。所述第一孔板7、第二孔板6、压板4及盲孔板3上加工有等距密排的微孔,等距密排的微孔截面为正多边形,且各边孔数相同。所述盲孔板3微孔周围加工有助剂导流槽和导流孔。
本实用新型由多个孔板分层排布,自下由上依次为工装底板、盲孔板3、压板4、压板加强圈5、第二孔板6、第一孔板7和盖板,工装底板由上下底板通过直线轴承10、直线轴承套14和中心套筒16连接而成,下端和转动工作台圆盘固连,用于定位安装孔板和压板4,使工装整体随工作台升降、前后移动和绕自身轴线转动,中心套筒16下端留有观察口,用来观察工装安装时中心定位销钉是否到位,工装上底板留有碳纤维助剂导流孔,用于导流多余助剂,上下底板之间放有助剂回收盒,用于回收助剂;盲孔板3定位安装在工装上底板2上,盲孔板3微孔直径和压板4微孔直径相同,便于织物编织完成后整体脱离盲孔板3,盲孔板3微孔周围加工有碳纤维助剂导流槽和导流孔,多余助剂通过导流槽、导流孔流入助剂回收盒,盲孔板3上方为压板4,用于整体压纱和束缚碳棒,压板4孔径略大于孔板直径,有利于整体压纱过程中减少压板4微孔对碳棒的损伤降低压纱阻力;压板加强圈5与压板4固连,可增加压板4的刚度,上端装卡在编织机滑台上,固定其上下位置,压板加强圈5及工装整体随工作台在编织机滑台上前后移动,完成每层的编织工作,编织完成若干循环后,工作台上升,压板4固定,可进行自动整体压纱;压板4上方为两层孔板,孔板的孔径略大于碳棒直径,便于碳棒在孔板中上下移动并保持众多碳棒在其微孔的约束下保持竖直状态,孔板数量可根据碳棒的高度适当增加或减少;第二盖板9放置在碳棒上方,与盲孔板3一起配合使用限制插入工装孔板微孔中的众多碳棒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随着织物高度的增加,碳棒进入压板加强圈5内,第一盖板8替代第二盖板9固定碳棒的上下位置。
孔板、压板4、盖板内加工有安装直线轴承10的沉孔,用于安装直线轴承10,各板由光轴实现定位并保证同轴,该工装的多个孔板、压板4和盲孔板3共同配合束缚碳棒,保证碳棒与孔板的垂直度,为长行程引纬提供清晰通道,降低整体压纱过程中众多碳棒对工装的阻力,减轻织物成型过程中对碳纤维的损伤,提高引纬效率。孔板、压板4及盲孔板3呈阵列布置的微孔截面为正多边形,且各边孔数相同,阵列的微孔截面外边缘为正多边形,确保工装分别在的0°、120°、240°三个角度的织口位置不发生偏移,因此适合自动编织机使用且该工装具有可实现自动整体压纱功能的压板,更好的满足了工艺要求,有利于实现编织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生产周期。
工作过程:工装整体(压板4和压板加强圈5除外)随工作台下移,使压板4和盲孔板3间隔一定距离,到达工作位置,工装旋转到0°方向并定位,平动到工作初始位置,引纬剑在压板4下方5mm处,引纬剑前移进入第一个引纬通道,将纱线带入第一个引纬通道,完成第一纬编织,工装整体前移进入下一个引纬通道,引纬剑重复引纬动作,完成第二纬编织,工装随工作台依次前移,引纬剑往复运动,完成0°方向的整层编织,工装旋转120°并定位,完成下一层编织,三层为一个循环,循环数的整数倍时进行自动整体压纱。
自动整体压纱时,工装整体上移,压板4和压板加强圈5上下位置固定,压板加强圈5安装在平动滑台上,待盲孔板3压板4之间的作用力达到预设压力值时,工作台停止上升,将碳纤维压实并保压,以达到立体织物的工艺参数要求,到达保压时间后,工作台下降到工作位置,平动到工作原点,开始下一循环的编织。
随着编织高度的增加,压板下方碳棒高度逐渐增加,上方碳棒高度逐渐减少,待孔板无法束缚碳棒时,依次将第一孔板7,第二孔板6脱离碳棒,当织物上方剩余碳棒高度小于编织高度时,脱离压板4,停止编织,将工装整体从工作台上拆卸,将整体织物从盲板中脱离,整体织物编织工作完成。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板(1)、上底板(2)、盲孔板(3)、压板(4)、压板加强圈(5)、第二孔板(6)和第一孔板(7),所述下底板(1)安装在转动工作台圆盘上,所述上底板(2)与下底板(1)通过直线轴承(10)、直线轴承套(14)和中心套筒(16)相连组成工装底板,所述盲孔板(3)通过销钉(15)与上底板(2)定位,由螺栓紧固,所述压板加强圈(5)与压板(4)固连后装卡在编织机移动滑台上,所述第二孔板(6)放置在压板加强圈(5)上方,第一盖板(8)和第二盖板(9)放置在碳棒上方,第一孔板(7)通过孔板固定件(12)和第二盖板(9)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1)通过销钉与转动工作台定位,通过螺栓与转动工作台圆盘固连,使工装整体可随工作台升降、平动以及绕自身轴线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4)可随工作台平动和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该压板(4)上下位置被固定在移动滑台上,不随工作台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板(7)、第二孔板(6)、压板(4)及盲孔板(3)上加工有等距密排的微孔,等距密排的微孔截面为正多边形,且各边孔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板(3)微孔周围加工有助剂导流槽和导流孔。
CN201821721261.2U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 Active CN208965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21261.2U CN208965186U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21261.2U CN208965186U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65186U true CN208965186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60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21261.2U Active CN208965186U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651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2717A (zh) * 2018-10-23 2019-01-0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2717A (zh) * 2018-10-23 2019-01-0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1627B (zh) 一种复合材料三维织造成形设备
CN105014984B (zh) 三维经编间隔织物抗冲击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U2010348840B2 (en) Three-Dimensional Weave-Forming Method for Composites
CN102517791B (zh) 复合材料多维织造成形机
CN208965186U (zh) 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
CN109853138A (zh) 一种回转预制体柔性针刺机
CN103707521A (zh) 变截面薄壁锥形碳纤维预制体成型装置及方法
CN209162330U (zh) 一种具有孔板沉入用于编织三维织物的成型工装
CN208965159U (zh) 一种具有滑动孔板用于编织三维织物的成型工装
CN109112717A (zh) 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
CN109295596A (zh) 一种具有孔板沉入用于编织三维织物的成型工装
CN109023669A (zh) 一种具有滑动孔板用于编织三维织物的成型工装
CN210436652U (zh) 一种用于织物拉挤工艺制备矩形管的浸胶系统
CN210677680U (zh) 一种单头螺丝螺母全自动装配机
CN114197110B (zh) 一种复合材料自动化三维编织设备及编织方法
CN207410756U (zh) 一种插入式爪型取苗机构
CN103696097A (zh) 一种多向织物及其织造成形方法
CN213923008U (zh) 一种粘胶纱的并条装置
CN110387639A (zh) 一种碳纤维立体织物整体无损压纱装置
CN220261743U (zh) 一种复合隔热树脂瓦的快速成型设备
CN212834380U (zh) 一种高精度型针织品生产用编织机构
CN217573637U (zh) 一种碳纤维预制体超长穿刺钢针阵列定位装置
CN205636060U (zh) 电子花样机压料机构
CN220266071U (zh) 一种纺织加工用纱线上浆定型装置
CN217948438U (zh) 用于超长穿刺钢针定位和增强钢针强度的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