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9632U - 生物过滤除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过滤除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9632U
CN208959632U CN201820977563.XU CN201820977563U CN208959632U CN 208959632 U CN208959632 U CN 208959632U CN 201820977563 U CN201820977563 U CN 201820977563U CN 208959632 U CN208959632 U CN 208959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biological filter
biological
spray
filter deodor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775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亚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Yun Bo Fr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Yun Bo Fr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Yun Bo Fr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Yun Bo Fr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775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59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9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9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生物过滤除臭装置,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前道喷淋段,生物过滤除臭段,导气管以及喷淋段检修口和生物段检修口;前道喷淋段包含喷淋塔体和位于喷淋塔体内的喷淋循环水系统;生物过滤除臭段包含布气系统以及生物滤料,生物滤料位于布气系统的上方,生物除臭段一侧设有与布气系统连通的进气孔,另一侧设有排水孔,进风口和喷淋段检修口位于前道喷淋段,出气口和生物段检修口位于生物过滤除臭段,气体经过喷淋加湿后通过导气管进入生物过滤除臭段。如此,有害气体经过喷淋循环水系统净化后再经过生物过滤除臭利用微生物降解或转化,进一步的提高净化过滤效果。

Description

生物过滤除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生物过滤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经常在生产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如果将这些有害气体直接排放至空气中,则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这些有害气体,现在一般的净化方式是采用简单的喷淋技术,但是除臭和净化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能达到良好的净化,不利于营造绿色的生活环境。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生物过滤除臭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过滤除臭装置,利用微生物降解或转化挥发性有机物以及硫化氢、氨等恶臭物质,提高净化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物过滤除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面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以及喷淋段检修口和生物段检修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前道喷淋段,生物过滤除臭段和导气管,其中,所述前道喷淋段包含喷淋塔体和位于所述喷淋塔体内的喷淋循环水系统;所述进气口和喷淋段检修口均与所述前道喷淋段连通;所述出气口和生物段检修口均与生物过滤除臭段连通,所述生物过滤除臭段包含生物过滤塔体和设于所述生物过滤塔体内的布气系统以及生物滤料,所述生物滤料位于所述布气系统的上方,所述生物过滤塔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布气系统连通的进气孔,所述生物过滤塔体的另一侧设有排水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气口位于箱体的顶面一端,所述出气口位于箱体的顶面另一端,所述喷淋段检修口至少为两个,且两个喷淋段检修口均匀分布位于进气口的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淋循环水系统设有冲洗水池,由循环水泵提供压力和流量以保持持续的喷淋除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生物滤料为天然有机材料与水的混合物,内表面生长有微生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天然有机材料为竹炭、木片、树皮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生物过滤除臭装置,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前道喷淋段,生物过滤除臭段,导气管以及喷淋段检修口和生物段检修口;前道喷淋段包含喷淋塔体和位于喷淋塔体内的喷淋循环水系统;生物过滤除臭段包含布气系统以及生物滤料,生物滤料位于布气系统的上方,生物除臭段一侧设有与布气系统连通的进气孔,另一侧设有排水孔,进风口和喷淋段检修口位于前道喷淋段,出气口和生物段检修口位于生物过滤除臭段,气体经过喷淋加湿后通过导气管进入生物过滤除臭段。如此,有害气体经过喷淋循环水系统净化后再经过生物过滤除臭利用微生物降解或转化,进一步的提高净化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箱体顶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过滤除臭装置,包括箱体 1,所述箱体1的顶面10上设有进气口11,出气口12以及喷淋段检修口13 和生物段检修口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11位于箱体1的顶面10一端,所述出气口12位于箱体1的顶面10另一端,所述喷淋检修口13至少为两个,且两个喷淋检修口13均匀分布位于进气口11的两侧。
所述箱体1内设有前道喷淋段2,生物过滤除臭段3和导气管,其中,所述进气口11和喷淋段检修口13均与所述前道喷淋段相2连通;所述出气口12 和生物段检修口14均与所述生物过滤除臭段3连通。
所述前道喷淋段2包含喷淋塔体和位于所述喷淋塔体内的喷淋循环水系统,所述喷淋循环水系统设有冲洗水池211,由所述喷淋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泵提供压力和流量以保持持续的喷淋除尘和气体温、湿度的调制作用。
所述箱体1采用抗紫外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制成,以适应户外环境下的紫外线照射;所述喷淋塔体内部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及聚丙烯制成,填料采用聚丙烯制成,可长期耐恶臭污染物质的腐蚀而其性能不受影响。
所述生物过滤除臭段3通过导气管与前道喷淋段2相连,所述生物过滤除臭段3包含生物过滤塔体,设于所述生物过滤塔体内的布气系统以及生物滤料 31,所述生物滤料31位于所述布气系统的上方,所述生物滤料31为天然有机材料的谷壳、木片、树皮中的一种或多种与水的混合物,内表面生长有微生物。
所述生物过滤塔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布气系统连通的进气孔,所述生物过滤塔体的另一侧设有排水孔。
有害气体经过所述进气口11处进入去后经过前道喷淋段的喷淋循环水系统进行预处理,去除颗粒物,喷淋加湿后通过导气管进入生物过滤除臭段3的进气孔,再自进气孔进入至所述布气系统,再通过上方的生物滤料31进行生物过滤。生物滤料31所附的微生物消耗氧气而把污染物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如此,有害气体经过喷淋循环水系统净化后再经过生物过滤除臭利用微生物降解或转化,进一步的提高净化过滤效果。利用一套模具就可制作出 3000-100000m3/h的生物除臭塔。另外补充说明如下:有害成分与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分解代谢的产物也不同。含硫的有害物质经微生物分解释放出H2S后,被硫氧化细菌氧化成为硫酸。含氮的有机物质如胺类经氨化作用放出氨气,氨气可被亚硝化细菌氧化为NO2-,再进一步被硝化细菌氧化为NO3-。
(1)硫化氢转化机理:
当有害气体为硫化氢时,专性的自养型硫氧化菌会在一定条件下将硫化氢氧化成硫酸根,其过程如下:
S2-→SO→S2O32-→S4O62-→S3O62-→SO32-→SO42-
由于该过程是可逆的,许多中间产物并不稳定,其中两种产物占主要部分:单硫和硫酸根,据此硫化氢两步生物氧化反应过程:
2H2S+O2+自养硫化细菌→2H2O+2S+Q
S+3O2+2H2O→2H2SO4+Q
而若以硫酸根为生物氧化反应最终产物,则反应式为:
H2S+O2+自养硫化细菌+CO2→合成细胞物质+SO42-+H2O
当有害气体为有机硫如甲硫醇时,则首先需要异养型微生物将有关硫转化成硫化氢,然后硫化氢再由自养型微生物氧化成硫酸根。
CH3SH-CH4→H2S→O2+H2O+SO42-
当低负荷运动时,H2S被脱硫菌属几乎全部氧化为SO42-形式,当负荷逐渐增加时,以SO42-的形式存在的量也不断增加。但是负当负荷增加到一定量时,以SO42-形式存在的量又相对减少,大量的单质硫粒子来不及氧化而沉积下来。
(2)氨气转化机理:
由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因此当有害物质为氨气时,会很快地溶入水中。氨气溶于水后,在有氧条件下,经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在兼性厌氧的条件下,硝酸盐还原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氨氮用于合成微生物细胞的反应如下:
CxHyOz+NH3+O2→细胞物质+CO2+H2O+能量
硝化:NH3+O2→HNO3+H2O
HNO2+O2→HNO3+H2O
反硝化:HNO3→HNO2→HNO→N2
N2O→N2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都是自养性细菌,从反应中获得所需要的能量进行细胞合成,考虑到细胞合成的反应式为:
22NH4++37O2+4CO2+HCO3-→C5H7NO2+21NO3-+20H2O+42H+
(3)硫醇转化机理:
硫醇等一般是含硫有机化合物例如蛋白质,含硫氨基酸等在无机化过程中分解不彻底时的产物。在进一步氧化过程中以硫化氢为最后的产物。分解有机硫化物的微生物的种类很多。一般的氨化微生物,包括许多腐生性细菌,放细菌,真菌都有此作用。有机硫化物分解产生的硫化氢则被硫化细菌进一步分解转化为SO4-。以甲硫醇为例,其分解产生硫化氢的反应式如下:
2CH3SH+3O2→2CO2+2H2O+2H2S
(4)胺类转化机理:
胺类物质在有氧条件下可以被氧化为有机酸。而有机酸的臭味比胺类轻很多。而且只要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有机酸还可以被进一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在所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氧化分解的发生,微生物细胞一方面获得了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另一方面获得了细胞增殖所必须的细胞物质,从而维持了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微生物有其自身的新陈代谢。代谢活动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只有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使得酶的机能充分发挥,微生物才能正常生长,才能利用恶臭物质作为生长所需要的能源、碳源和氮源等,因而在生物脱臭法中保持微生物正常的生长环境极为重要。要维持微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就意味着环境中要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溶解氧含量、适当的温度、 pH值和含水率等。同时待降解的恶臭物质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恶臭气体的温度不能大于50℃,并且不含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有害物质。
生物过滤可以处理臭味化学物质对象:含硫化合物(如硫醇类、硫醚类)、含氮化合物(如氨、胺类、酰胺、吲哚等)卤素及其衍生物(如氯、卤代烃)、烃类(如烷烃、芳香烃等)、含氧化合物(如酚、醛、酮)等。
本实用新型生物过滤除臭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前道喷淋段和生物过滤除臭段组合集成的一体化生物过滤污水臭气处理系统,除臭效率高,在任何季节都能满足世界各地最严格的环保要求。
2.采用自然的方法将污染物分解成CO2和H2O,排放产物人畜无害,属环境友好性技术,无二次污染。
3.即适应连续运行,也适合间歇运行的条件。微生物能够依靠填料中的有机物质生长,无须另外投加营养剂。因此停工后再使用启动速度快,周末停机或停工至下周再启动能立即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几小时后就能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停止运行3至4周在启动立即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几天内恢复最佳的处理效果。
4.生物过滤对臭味的缓冲容量大,能自动调节浓度高峰使微生物始终正常工作,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生物过滤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面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以及喷淋段检修口和生物段检修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前道喷淋段,生物过滤除臭段和导气管,其中,所述前道喷淋段包含喷淋塔体和位于所述喷淋塔体内的喷淋循环水系统;所述进气口和喷淋段检修口均与所述前道喷淋段连通;所述出气口和生物段检修口均与生物过滤除臭段连通,所述生物过滤除臭段包含生物过滤塔体和设于所述生物过滤塔体内的布气系统以及生物滤料,所述生物滤料位于所述布气系统的上方,所述生物过滤塔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布气系统连通的进气孔,所述生物过滤塔体的另一侧设有排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过滤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位于箱体的顶面一端,所述出气口位于箱体的顶面另一端,所述喷淋段检修口至少为两个,且两个喷淋段检修口均匀分布位于进气口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过滤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循环水系统设有冲洗水池,由循环水泵提供压力和流量以保持持续的喷淋除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过滤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料为天然有机材料与水的混合物,内表面生长有微生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过滤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有机材料为竹炭、木片、树皮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820977563.XU 2018-06-25 2018-06-25 生物过滤除臭装置 Active CN208959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7563.XU CN208959632U (zh) 2018-06-25 2018-06-25 生物过滤除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7563.XU CN208959632U (zh) 2018-06-25 2018-06-25 生物过滤除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9632U true CN208959632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47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77563.XU Active CN208959632U (zh) 2018-06-25 2018-06-25 生物过滤除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59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alaiekhozani et al. An overview of principles of odor production, emission, and control methods in wastewater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systems
CN108854355A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臭气收集及处理的系统及方法
CN103623693B (zh) 一种高效生物除臭设备
Barbusiński et al. Use of biological methods for removal of H2S from bioga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a review
KR101451598B1 (ko) 전처리부 및 후처리부가 연속설치된 친환경 바이오필터식 탈취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탈취방법
CN104001421B (zh) 一种采用无泡曝气预处理的复合生物除臭工艺与装置
CN103691268A (zh) 印染废水所产生的废气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23680A (zh) 低温有机恶臭气体处理系统
CN106268291A (zh) 一种生物脱硫除臭滴滤塔装置及生物脱硫除臭的方法
CN207838704U (zh) 一种生物洗涤异味去除设备
CN108392982B (zh) 一种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Girard et al. Biodegradation in animal manure management
KR100288474B1 (ko) 무기성 악취와 휘발성 유기화합물이 혼합된 공기를 동시에 제거하는 미생물 담체충전형 모듈러 생물여과장치
CN208959632U (zh) 生物过滤除臭装置
JP2016123957A (ja) 溶存性物質及び揮発性物質を含む廃水の処理装置及び同廃水の処理方法
CN103657397A (zh) 印染废水产生的废气生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8893851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臭气收集及处理的系统
CN110743333A (zh) 一种高含硫化氢臭气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KR101816518B1 (ko) 일체형 복합악취 제거시스템
CN105935551A (zh) 二级生物法废气处理系统
CN110252126A (zh) 生物洗涤过滤除臭工艺及系统
CN205435469U (zh) 二级生物法废气处理装置
CN104324607A (zh) 一种用于甲硫醇钠尾气治理的生物除臭方法
CN204502792U (zh) 一种生物过滤除臭装置
CN105921005A (zh) 有机肥料生产过程中恶臭废气高效生物净化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