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8711U - 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8711U
CN208958711U CN201820413980.1U CN201820413980U CN208958711U CN 208958711 U CN208958711 U CN 208958711U CN 201820413980 U CN201820413980 U CN 201820413980U CN 208958711 U CN208958711 U CN 208958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limbs
branch pipe
pressurizing balloon
pressu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139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英泽
陈伟
连晓东
侯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4139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58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8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8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包括能够分别与人体四肢套接配合的四段肢体挤压囊,所述肢体挤压囊连接有用于向内其充压的气泵,通过加压以避免静脉血栓产生。肢体挤压囊包括充压气囊、记忆海绵层、增压管和电控组件。充压气囊包括可拆装连接的五段;记忆海绵层固定于充压气囊的内侧,利用其慢回弹的性能,能够在充压气囊的挤压下与人体的表层均匀、紧密贴合,加压均匀;增压管能够实现对多段充压气囊同时充压,其高了使用效率;电控组件用于实现该肢体挤压囊对肢体的逐级加压和脉冲加压,操作方便,适用于老人在家单独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
背景技术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其中对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多为血流淤滞,因创伤、手术或各种病理情况而需制动或部分制动的病人,肢体血液循环减慢,易产生静脉血栓。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各种加压绷带进行术后肢体加压包扎。这种方法有很多弊端:包扎压力很难做到均匀,具体加压程度不好控制,压力不够,就达不到加压包扎的目的;压力不匀,就可能出现局部静脉压力增高,出现静脉血瘀滞,引起血栓、刀口水肿,影响刀口愈合,甚至增加感染机会;压力过高,就会影响局部血运,如压力超过静脉压,还会加重刀口出血。
在中国专利ZL201410139386.4中公开了一种逐级加压、可调压力的肢体术后加压包扎装置,通过对肢体分段逐级加压的方式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但是该装置在实现逐级加压和脉冲加压时操作繁琐,不适宜老人在家自己操作使用;并且该装置需要针对患者不同的体态配备不同的型号,以贴合肢体表层,适用范围小,对于医疗机构需要面向各种体态的病人而言,投入的成本极高;另外,该装置是由多个气囊依次连接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对于有外凸固定器械(骨折打入钢钉)的部位不能包裹,多适用于完全没有创伤部位的肢体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肢体血液分流及流速,加快患肢血流、预防静脉血栓且操作方便适应性更广的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分别与人体四肢套接配合的四段肢体挤压囊,所述肢体挤压囊连接有用于向内其充压的气泵;肢体挤压囊,包括充压气囊、记忆海绵层、增压管和电控组件;充压气囊,包括分别缠绕在上肢的手、腕关节、前臂、肘关节和上臂部分或分别缠绕在下肢的足、踝关节、小腿、膝关节和大腿部位的五段,所述手和足部位对应的充压气囊呈与其形状相对应的半包式结构,其余部位对应的充压气囊呈矩形结构,并能够借助粘接结构围构成筒状结构,相邻的充压气囊之间借助拉链结构相连接,所述充压气囊上设有进气嘴和排气嘴;记忆海绵层,固定于充压气囊的内侧;增压管,包括增压主管和增压支管,所述增压主管的一端呈封闭结构,另一端连接气泵,所述增压支管包括与增压主管并联的五根,每根增压支管能够与对应的一进气嘴密封连接;电控组件,包括设于每段增压支管上的第一电磁阀、设于每个排气嘴上的第二电磁阀、设于每段充压气囊上用于检测其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气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肢体挤压囊还包括排压管,所述排压管包括排压主管和排压支管,所述排压主管的一端呈封闭结构,另一端开口,所述排压支管包括与排压主管并联的五根,每根排压支管与对应的一排气嘴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排压主管的开口端连接有真空装置,所述电控组件还包括设于真空装置与排压主管之间的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真空装置包括容气腔和连接容气腔的抽气器,所述抽气器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增压支管与进气嘴、排压支管与排气嘴均借助滚珠式密封接头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增压支管上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记忆海绵层的厚度为1~3c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充压气囊的材质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将该挤压按摩系统套于健全的肢体部位,通过对肢体逐级加压和/或脉冲加压,能够调节肢体血液分流及流速,从而加快患肢血流、预防静脉血栓且。
对于肢体逐级加压和/脉冲加压的操作均由电控组件协作控制,操作方便,适用于老人在家单独使用。
而且,该挤压按摩系统的内部设有记忆海绵层,利用其慢回弹的性能,能够在充压气囊的挤压下与人体表层均匀、紧密贴合,从而能够适用胖、瘦不同体态的患者使用,避免配备多种型号,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投入。
另外,五段充压气囊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拉链结构相连接,通过拆装能够在健全的肢体或患肢的患部周围挤压按摩,进一步提高了适应性和血液循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肢体挤压囊在下肢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肢体挤压囊在下肢应用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肢体挤压囊在上肢应用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充压气囊与记忆海绵层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增压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排压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仅仅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7所示,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包括能够分别与人体四肢套接配合的四段肢体挤压囊,所述肢体挤压囊连接有用于向内其充压的气泵5。将该挤压按摩系统套于健全的肢体部位,通过对肢体逐级加压和/或脉冲加压,能够调节肢体血液分流及流速,从而加快患肢血流、预防静脉血栓且。其中,多段肢体挤压囊在同时使用时可共同使用一个气泵5进行充压,以减少成本的投入。
具体的,肢体挤压囊,包括充压气囊1、记忆海绵层2、增压管3和电控组件。
利用充压气囊1的密封性和弹性形变的性能,对肢体进行充压按摩。充压气囊1包括分别缠绕在上肢的手、腕关节、前臂、肘关节和上臂部分或分别缠绕在下肢的足、踝关节、小腿、膝关节和大腿部位的五段,通过多个独立的充压气囊1,能够对肢体各个部位进行逐级加压,例如当肢体挤压囊包裹于下肢对其进行加压时,足、踝关节、小腿、膝关节和大腿部位对应的充压气囊1分别加压2500Pa、2200Pa、2000Pa、1500pa、和1000pa,这样从足部到大腿形成逐级阶梯式加压。为了方便患者穿戴肢体挤压囊,所述手和足部位对应的充压气囊1呈与其形状相对应的半包式结构,其余部位对应的充压气囊1呈矩形结构,并能够借助粘接结构11围构成筒状结构,穿戴方便。并且,相邻的充压气囊1之间借助拉链结构12相连接,五段充压气囊1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拉链结构12相连接,通过拆装充压气囊1 能够在健全的肢体或患肢的患部周围挤压按摩,进一步提高了该系统的适应性和血液循环效果,并且在长时间是有后,肢体挤压囊材料老化出现漏气现象时,可以针对性的更换某段充压气囊1,以降低成本。所述充压气囊 1上设有进气嘴13和排气嘴14。
记忆海绵层2,固定于充压气囊1的内侧。利用其慢回弹的性能,能够在充压气囊1的挤压下与人体的表层均匀、紧密贴合,加压均匀,避免产生副作用,有利于血液流速的提高,能够适用胖、瘦不同体态的患者使用,避免配备多种型号,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投入。其中优选的,记忆海绵层2 的厚度为1~3cm,在加压后既能够与肢体贴合,有能够使肢体感知到一定的压力,达到加快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
增压管3,能够实现对多段充压气囊1同时充压,其高了使用效率。增压管3,包括增压主管31和增压支管32,所述增压主管31的一端呈封闭结构,另一端连接气泵5,所述增压支管32包括与增压主管31并联的五根,每根增压支管32能够与对应的一进气嘴13密封连接。利用气泵5实现对各段充压气囊1的充气加压。
电控组件,用于实现该肢体挤压囊对肢体的逐级加压和脉冲加压,操作方便,适用于老人在家单独使用。电控组件包括设于每段增压支管32上的第一电磁阀41、设于每个排气嘴14上的第二电磁阀42、设于每段充压气囊1上用于检测其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43以及控制器40,所述控制器 4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43,控制器40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第一电磁阀41、第二电磁阀42和气泵5。
在使用时:
1.将肢体挤压囊包覆在肢体上(如左下肢进行过手术,那么可以将肢体挤压囊包覆在右下肢以及两个上肢,也可以将一段肢体挤压囊拆分,包覆在左下肢为受伤的部位),并通过粘接结构11紧固,其中粘接结构11 可以使用市场上购买的魔术贴,此时第一电磁阀41和第二电磁阀42均处于关闭状态;
2.启动控制器40,控制器40控制气泵5启动向增压管3内充压,同时控制器40控制各个第一电磁阀41开启,此时各段充压气囊1处于充压状态,与此同时各段充压气囊1内的压力传感器43实时检测其内部的压强,并将压力值传输给控制器40;
3.当某段充压气囊1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值后,控制器40控制相应的第一电磁阀41关闭,直至多有的第一电磁阀41关闭,则控制器40控制气泵 5关闭,此时肢体挤压囊处于逐级加压状态;
4.肢体挤压囊保压一定时间(3~5分钟);
5.控制器40启动,并控制各个第二电磁阀42开启,对肢体挤压囊进行泄压,当压力传感器43检测到对应的充压气囊1泄压完毕(压力值为 0~100Pa,人体感觉不到压力)后,启动控制器40控制对应的第二电磁阀 42关闭,直至所有第二电磁阀42关闭,则完成对肢体挤压囊的泄压;
6.多次重复上述步骤2至5,以实现脉冲加压。
肢体挤压囊在泄压时,在第二电磁阀42开启后会多处冒气,其噪音大。为了在医院等公共场所使用时不影响其他患者休息,所以肢体挤压囊还包括排压管6,所述排压管6包括排压主管61和排压支管62,所述排压主管 61的一端呈封闭结构,另一端开口,所述排压支管62包括与排压主管61 并联的五根,每根排压支管62与对应的一排气嘴14连接。肢体挤压囊在泄压时各段充压气囊1内的压力汇集到排压主管61内,加大排压主管61 与外界的压力差,实现排压管6的快速泄压,避免对其他患者的影响。
进一步的为了加快排压管6的快速泄压,排压主管61的开口端连接有真空装置,所述电控组件还包括设于真空装置与排压主管61之间的第三电磁阀44,所述第三电磁阀44与控制器40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当控制器40 控制第二电磁阀42开启的同时,控制第三电磁阀44开始,此时排压管6 与真空装置连通,实现排压管6的快速泄压,当控制器40控制第二电磁阀 42关闭的同时,控制第三电磁阀44关闭。具体的真空装置包括密闭的容气腔63和连接容气腔63的抽气器64,所述抽气器64与控制器40的控制输出端连接,当控制器40控制第三电磁阀44关闭后控制抽气器64开启一定时间后关闭。抽气器64可以采用真空泵。
为了实现增压管3和排压管6与充压气囊1快速密封连接,增压支管 32与进气嘴13、排压支管62与排气嘴14均借助滚珠式密封接头7密封连接。滚珠式密封接头7能够在市场购买到,取材方便,且连接方便,不用使力,密封效果好。
并且为了避免第一电磁阀41不能关闭不严使充压气囊1内的压力排出,无法起到加压的效果,所以增压支管32上设有单向阀321。
充压气囊1的材质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柔顺性、承载能力、抗冲击性及减震性,能够提高充压气囊1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分别与人体四肢套接配合的四段肢体挤压囊,所述肢体挤压囊连接有用于向内其充压的气泵(5);
肢体挤压囊,包括充压气囊(1)、记忆海绵层(2)、增压管(3)和电控组件;
充压气囊(1),包括分别缠绕在上肢的手、腕关节、前臂、肘关节和上臂部分或分别缠绕在下肢的足、踝关节、小腿、膝关节和大腿部位的五段,所述手和足部位对应的充压气囊(1)呈与其形状相对应的半包式结构,其余部位对应的充压气囊(1)呈矩形结构,并能够借助粘接结构(11)围构成筒状结构,相邻的充压气囊(1)之间借助拉链结构(12)相连接,所述充压气囊(1)上设有进气嘴(13)和排气嘴(14);
记忆海绵层(2),固定于充压气囊(1)的内侧;
增压管(3),包括增压主管(31)和增压支管(32),所述增压主管(31)的一端呈封闭结构,另一端连接气泵(5),所述增压支管(32)包括与增压主管(31)并联的五根,每根增压支管(32)能够与对应的一进气嘴(13)密封连接;
电控组件,包括设于每段增压支管(32)上的第一电磁阀(41)、设于每个排气嘴(14)上的第二电磁阀(42)、设于每段充压气囊(1)上用于检测其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43)以及控制器(40),所述控制器(4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43),控制器(40)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第一电磁阀(41)、第二电磁阀(42)和气泵(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挤压囊还包括排压管(6),所述排压管(6)包括排压主管(61)和排压支管(62),所述排压主管(61)的一端呈封闭结构,另一端开口,所述排压支管(62)包括与排压主管(61)并联的五根,每根排压支管(62)与对应的一排气嘴(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压主管(61)的开口端连接有真空装置,所述电控组件还包括设于真空装置与排压主管(61)之间的第三电磁阀(44),所述第三电磁阀(44)与控制器(40)的控制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装置包括容气腔(63)和连接容气腔(63)的抽气器(64),所述抽气器(64)与控制器(40)的控制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支管(32)与进气嘴(13)、排压支管(62)与排气嘴(14)均借助滚珠式密封接头(7)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支管(32)上设有单向阀(3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海绵层(2)的厚度为1~3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压气囊(1)的材质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CN201820413980.1U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 Active CN208958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3980.1U CN208958711U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3980.1U CN208958711U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8711U true CN208958711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46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13980.1U Active CN208958711U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587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2730A (zh) * 2018-03-26 2018-09-18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
CN111514000A (zh) * 2020-04-30 2020-08-11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按摩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2730A (zh) * 2018-03-26 2018-09-18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
CN111514000A (zh) * 2020-04-30 2020-08-11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按摩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42730A (zh) 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
US2007016788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
CN105726083A (zh) 气压式自动止血设备及方法
CN208958711U (zh) 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挤压按摩系统
CN201899686U (zh) 深部静脉血栓治疗仪
CN103860331B (zh) 一种逐级加压、可调压力的肢体术后加压包扎装置
US201102951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
CN204766405U (zh) 一种逐段加压式下肢静脉辅助回流气囊
WO2005009321A1 (fr) Dispositif d'entrainement de contre-pulsation externe
CN201067415Y (zh) 一种创伤加压包扎装置
CN203169261U (zh) 多功能内衬式气囊止血带
CN204863350U (zh) 用于紧急救助的腰带式腹主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CN206852771U (zh) 肢体气囊加压带
CN108742763A (zh) 一种icu护理用加压止血带
CN207445000U (zh) 一种新型充气式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加压止血装置
CN202859405U (zh) 充气骨伤护理固定筒
CN208492209U (zh) 一种动静脉内瘘止血绑带
CN213157553U (zh) 一种气压循环治疗四肢的气囊结构
CN213821579U (zh) 一种外科护理用止血装置
CN107550613A (zh) 一种充气式医用术后固定手套和袜
CN211097351U (zh) 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
CN211535148U (zh) 一种有利于耳再造和外耳修复术后康复的辅助装置
CN209107482U (zh) 一种普外科加压止血带
CN205181424U (zh) 股动脉压迫止血带
CN201684053U (zh) 充气按摩式皮牵引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