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7560U - 一种水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57560U CN208957560U CN201821496565.3U CN201821496565U CN208957560U CN 208957560 U CN208957560 U CN 208957560U CN 201821496565 U CN201821496565 U CN 201821496565U CN 208957560 U CN208957560 U CN 2089575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cup
- tea leakage
- interior
- leak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杯,包括杯体、杯盖和茶漏,杯盖包括内本体、外壳体和保温层,保温层设置在内本体内,外壳体套在内本体外部,内本体的上部与外壳体的上部固定在一起;杯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和细口内接部,细口内接部上开设有外螺纹;外壳体的下部开设有与细口内接部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茶漏与内本体之间设置有卡扣连接结构,茶漏与细口内接部之间设置有卡扣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卡扣连接结构或磁吸结构实现杯盖与茶漏的可方便分离连接,在冲洗茶漏以及将茶漏放入杯体内时不需要用手接触茶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加茶叶泡茶过程中手与茶漏的接触,保证使用的安全与卫生,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杯。
背景技术
水杯是常用的生活用品之一,尤其是带盖的水杯方便携带及保温。现有技术的水杯中大多设置有用于放置茶叶的茶漏,从而能够实现水杯的泡茶功能。然而,利用现有技术的水杯泡茶时,先将茶叶放入杯体内倒上热水,再用手捏住茶漏放入杯体开口端,手与茶漏的接触较频繁,难以在茶漏洗干净之后避免手与茶漏的接触,容易导致手上的细菌污染茶漏,不卫生不安全,现在亟待改进产生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出现上述技术缺陷的水杯。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杯,包括杯体、杯盖和茶漏,杯盖包括内本体、外壳体和保温层,保温层设置在内本体内,外壳体套在内本体外部,内本体的上部与外壳体的上部固定在一起;杯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和细口内接部,细口内接部上开设有外螺纹;外壳体的下部开设有与细口内接部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茶漏与内本体之间设置有卡扣连接结构,茶漏与细口内接部之间设置有卡扣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细口内接部内侧表面向内凸起形成有内凸环部;茶漏包括茶漏主体,茶漏主体的上端形成有外边缘部,外边缘部的外直径大于内凸环部内直径,茶漏主体的外直径小于内凸环部内直径,茶漏主体外表面上设置有凸起部,内凸环部能够卡入凸起部与外边缘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茶漏主体外表面上形成的外凸环部。
进一步地,内本体底面中心凹陷形成凹陷部,凹陷部开口端的内侧壁上向内凸起形成有内凸环,茶漏主体底部中心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一端连接在茶漏主体底部中心,另一端为能够与凹陷部卡扣连接的球状端。
进一步地,茶漏与内本体之间设置有卡接连接结构替换为茶漏与内本体之间设置有磁吸结构。
进一步地,保温层的底部外表面与内本体之间夹有磁铁,茶漏由可被磁铁吸住的不锈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主体部的上端套有弹性材料制成的垫圈层。
进一步地,杯盖还包括顶盖板,顶盖板设置在内本体和保温层的上端,将保温层覆盖住。
进一步地,细口内接部的外螺纹下端与主体部上端之间设置有阻水硅胶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杯,能够通过卡扣连接结构或磁吸结构实现杯盖与茶漏的可方便分离连接,在冲洗茶漏以及将茶漏放入杯体内时不需要用手接触茶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加茶叶泡茶过程中手与茶漏的接触,保证使用的安全与卫生,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顶盖板;2、外壳体;3、内本体;4、垫圈层;5、茶漏;6、杯体;7、保温层;8、磁铁;9、阻水硅胶圈,10、主体部,11、细口内接部,12、外边缘部,13、茶漏主体,14、内凸环部,15、外凸环部,16、凹陷部,17、连杆,18、球状端,19、内凸环,20、圆柱状端,21-弹性片,22-内凸起环,23-外凸起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杯,包括杯体6、杯盖和茶漏5,杯盖包括顶盖板1、内本体3、外壳体2、保温层7和磁铁8。
保温层7设置在内本体3内,外壳体2套在内本体3外部,内本体3的上部与外壳体2的上部固定在一起,内本体3的下部与外壳体2的下部之间形成有空隙,顶盖板1设置在内本体3和保温层7的上端,将保温层7覆盖住;磁铁8夹在保温层7的底部外表面与内本体3的内侧表面底部之间。
杯体6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10和细口内接部11,细口内接部11的外径小于主体部10的外径,细口内接部11上开设有外螺纹;外壳体2的下部开设有与细口内接部11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细口内接部11内侧表面向内凸起形成有内凸环部14。
主体部10的上端套有弹性材料(例如硅胶)制成的垫圈层4。
茶漏5包括茶漏主体13,茶漏主体13的上端形成有与内凸环部14相对应的外边缘部12,茶漏主体13的外直径小于内凸环部14的内直径,茶漏5的外边缘部12的外直径大于内凸环部14的内直径,茶漏5由可被磁铁吸住的不锈钢材料(含铁或镍较多的不锈钢材料)制成。茶漏主体13外表面上设置有与细口内接部11内侧表面的内凸环部14相匹配的弹性凸起部(图中未示出),弹性凸起部可以为弹片。茶漏5可以被磁铁8吸住。
茶漏主体13放在细口内接部11内时,内凸环部14卡在弹性凸起部与外边缘部12之间从而固定住茶漏5,避免茶漏5被磁铁8吸起以及避免茶漏5往下掉;内本体3的底部形成圆柱状端20,圆柱状端20的外直径小于茶漏5的开口端内直径,从而内本体3的底部圆柱状端20能够插入茶漏5的开口端内。内本体3的下部除圆柱状端20之外的部分的外直径大于外边缘部12的内直径。
外壳体2与内本体3之间的空隙上端设置有用于增加水杯密封性、防漏水的阻水硅胶圈9。
在用本水杯泡茶时,用手指捏住茶漏5的外边缘部12从杯体6内取出(茶漏5在手指的压力下可以发生形变从而使内凸环部14从弹性凸起部与外边缘部12之间滑出),用手拿住杯盖的外壳体2将内本体3的底部圆柱状端20插入茶漏5的开口端,茶漏5通过磁铁8的作用被吸附固定在内本体3的底部,再用水冲洗茶漏5,冲洗时手拿住杯盖而不需接触茶漏5,冲洗完茶漏5之后,向杯体6内加入茶叶或其它浸泡物,再向杯体6内加入热水,然后将杯盖盖到杯体6的细口内接部11上旋紧,细口内接部11伸入内本体的下部与外壳体的下部之间形成的空隙内,使外壳体2的下端与垫圈层4相接触,细口内接部11的上端与阻水硅胶圈9相接触,从而完全盖合杯盖;茶漏5被内本体3压入内凸环部14内,内凸环部14卡入弹性凸起部与外边缘部12之间固定住茶漏5,完成将茶漏5固定在杯体6内的操作,这样可以在符合消费者在日常使用习惯的情况下,通过磁铁8将茶漏吸引到杯盖上之后再用水冲洗,在冲洗茶漏以及将茶漏放入杯体内时可以避免手与茶漏的接触,最大程度地减少加茶叶泡茶过程中手与茶漏的接触,保证使用的安全与卫生。磁铁8对茶漏5的吸引力小于内凸环部14对弹性凸起部的阻力。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水杯,包括杯体6、杯盖和茶漏5,杯盖包括顶盖板1、内本体3、外壳体2和保温层7。
保温层7设置在内本体3内,外壳体2套在内本体3外部,内本体3的上部与外壳体2的上部固定在一起,内本体3的下部与外壳体2的下部之间形成有空隙,顶盖板1设置在内本体3和保温层7的上端,将保温层7覆盖住;内本体3底面中心凹陷形成凹陷部16,凹陷部16开口端的内侧壁上向内凸起形成有内凸环19。
杯体6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10和细口内接部11,细口内接部11的外径小于主体部10的外径,细口内接部11上开设有外螺纹;外壳体2的下部开设有与细口内接部11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细口内接部11内侧表面向内凸起形成有内凸环部14。
主体部10的上端套有弹性材料(例如硅胶)制成的垫圈层4。
茶漏5包括茶漏主体13,茶漏主体13的上端形成有与内凸环部14相对应的外边缘部12,茶漏主体13的外直径小于内凸环部14的内直径,茶漏5的外边缘部12的外直径大于内凸环部14的内直径,茶漏主体13底部中心设置有垂直于茶漏主体13底面的连杆17,连杆1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茶漏主体13底部中心,另一端为用于与内凸环19卡扣连接的球状端18。细口内接部11内侧表面向内凸起形成有内凸环部14。茶漏主体13外表面上形成有外凸环部15。
茶漏主体13放在细口内接部11内时,细口内接部11内侧表面的内凸环部14卡入外凸环部15与外边缘部12之间从而固定住茶漏5;内本体3的底部形成圆柱状端20,圆柱状端20的外直径小于茶漏5的开口端内直径,从而内本体3的底部圆柱状端20能够插入茶漏5的开口端内。内本体3的下部除圆柱状端20之外的部分的外直径大于外边缘部12的内直径。凹陷部16开设在圆柱状端20上。连杆17的球状端18能够卡入内本体3的凹陷部16内被内凸环19卡住,从而使茶漏5能够通过连杆17与内本体3卡扣连接在一起。
外壳体2与内本体3之间的空隙上端设置有用于增加水杯密封性、防漏水的阻水硅胶圈9。
在用本水杯泡茶时,用手指捏住茶漏5的外边缘部12从杯体6内取出(茶漏5在手指的压力下可以发生形变从而使内凸环部14从外凸环部15与外边缘部12之间滑出),用手拿住杯盖的外壳体2将内本体3的底部圆柱状端20插入茶漏5的开口端内,连杆17的球状端18卡入内本体3的凹陷部16内被内凸环19卡住,从而使茶漏5与杯盖卡扣连接在一起,再用水冲洗茶漏5,冲洗时手拿住杯盖而不需接触茶漏5,冲洗完茶漏5之后,向杯体6内加入茶叶或其它浸泡物,再向杯体6内加入热水,然后将杯盖盖到杯体6的细口内接部11上旋紧,细口内接部11伸入内本体的下部与外壳体的下部之间形成的空隙内,使外壳体2的下端与垫圈层4相接触,细口内接部11的上端与阻水硅胶圈9相接触,从而完全盖合杯盖;茶漏5被内本体3压入内凸环部14内,内凸环部14卡入外凸环部15与外边缘部12之间从而固定住茶漏5,完成将茶漏5固定在杯体6内的操作,这样可以在符合消费者在日常使用习惯的情况下,将茶漏与杯盖卡扣在一起之后再用水冲洗,在冲洗茶漏以及将茶漏放入杯体内时可以避免手与茶漏的接触,最大程度地减少加茶叶泡茶过程中手与茶漏的接触,保证使用的安全与卫生。喝水的时候拧开杯盖,球状端18从凹陷部16内脱出(内凸环19对球状端18的阻力小于内凸环部14对外凸环部15的阻力)。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中不包括磁铁,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茶漏主体13外表面上设置有与细口内接部11内侧表面的内凸环部14相匹配的弹性片21,茶漏主体13的上部内侧表面向内凸起形成内凸起环22,圆柱状端20的外侧表面向外凸起形成外凸起环23;圆柱状端20插入茶漏5开口端内时,用力将外凸起环23挤到内凸起环22下端的位置,内凸起环22与外凸起环23过盈配合卡扣在一起,从而实现茶漏5与内本体3的卡扣连接。茶漏主体13放在细口内接部11内时,内凸环部14卡在弹性片21与外边缘部12之间从而固定住茶漏5;内凸起环22对外凸起环23的卡扣阻力小于内凸环部14对弹性片21的卡扣阻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杯,能够通过卡扣连接结构或磁吸结构实现杯盖与茶漏的可方便分离连接,在冲洗茶漏以及将茶漏放入杯体内时不需要用手接触茶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加茶叶泡茶过程中手与茶漏的接触,保证使用的安全与卫生,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杯盖和茶漏,杯盖包括内本体、外壳体和保温层,保温层设置在内本体内,外壳体套在内本体外部,内本体的上部与外壳体的上部固定在一起;杯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和细口内接部,细口内接部上开设有外螺纹;外壳体的下部开设有与细口内接部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茶漏与内本体之间设置有卡扣连接结构,茶漏与细口内接部之间设置有卡扣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细口内接部内侧表面向内凸起形成有内凸环部;茶漏包括茶漏主体,茶漏主体的上端形成有外边缘部,外边缘部的外直径大于内凸环部内直径,茶漏主体的外直径小于内凸环部内直径,茶漏主体外表面上设置有凸起部,内凸环部能够卡入凸起部与外边缘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弹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茶漏主体外表面上形成的外凸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内本体底面中心凹陷形成凹陷部,凹陷部开口端的内侧壁上向内凸起形成有内凸环,茶漏主体底部中心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一端连接在茶漏主体底部中心,另一端为能够与凹陷部卡扣连接的球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茶漏与内本体之间设置有卡接连接结构替换为茶漏与内本体之间设置有磁吸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保温层的底部外表面与内本体之间夹有磁铁,茶漏由可被磁铁吸住的不锈钢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主体部的上端套有弹性材料制成的垫圈层。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杯盖还包括顶盖板,顶盖板设置在内本体和保温层的上端,将保温层覆盖住。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细口内接部的外螺纹下端与主体部上端之间设置有阻水硅胶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96565.3U CN208957560U (zh) | 2018-09-12 | 2018-09-12 | 一种水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96565.3U CN208957560U (zh) | 2018-09-12 | 2018-09-12 | 一种水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57560U true CN208957560U (zh) | 2019-06-11 |
Family
ID=66755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96565.3U Active CN208957560U (zh) | 2018-09-12 | 2018-09-12 | 一种水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57560U (zh) |
-
2018
- 2018-09-12 CN CN201821496565.3U patent/CN2089575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05829U (zh) | 一种定量调味罐 | |
CN208957560U (zh) | 一种水杯 | |
CN204698258U (zh) | 新型多功能浸茶水杯 | |
CN205433332U (zh) | 一种防溢水壶 | |
CN209563934U (zh) | 一种智能水杯 | |
CN102910355B (zh) | 一种具有自动密封功能的饮料瓶 | |
CN205801913U (zh) | 一种橡胶密封盖 | |
KR20100012828U (ko) | 용기 커버 | |
CN205615923U (zh) | 一种带卡合密封盖的陶瓷罐 | |
CN206453635U (zh) | 一种杯盖内密封圈固定结构 | |
CN206324596U (zh) | 密封式咖啡杯 | |
CN215304790U (zh) | 一种密封性好的玻璃茶杯 | |
CN211380669U (zh) | 酒壶 | |
CN205321990U (zh) | 一种方便清洗的拆装式杯盖 | |
CN216089948U (zh) | 密封套环及具有该密封套环的杯具 | |
CN210883408U (zh) | 一种塑胶防护箱密封防水结构 | |
CN204032982U (zh) | 一种可自动封闭的吸管 | |
CN203987356U (zh) | 一种可自动密封的吸管 | |
CN210661379U (zh) | 一种移动水箱特种阀结构 | |
CN209284826U (zh) | 一种新型泡茶杯 | |
CN212912642U (zh) | 一种数显温度口杯内塞 | |
CN212117957U (zh) | 一种破壁机及其防溢装置 | |
CN209331788U (zh) | 一种壶嘴折合连接的水壶 | |
CN203468189U (zh) | 玻璃水杯 | |
CN209315445U (zh) | 杯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