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2397U - 一种组合供应热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供应热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2397U
CN208952397U CN201821253191.2U CN201821253191U CN208952397U CN 208952397 U CN208952397 U CN 208952397U CN 201821253191 U CN201821253191 U CN 201821253191U CN 208952397 U CN208952397 U CN 208952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water
valve
heating component
water
wat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531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勇
张绍忠
黄志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Duor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Duor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Duor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Duor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531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52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2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23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供应热水装置,包括多组加热组件,每组所述加热组件分别具有冷水入口和热水出口,多个所述加热组件的冷水入口分别与供水管连通,其热水出口分别与车间热水供应管道连通,且多个所述加热组件的冷水入口与供水罐的连通处以及其热水出口与车间热水供应管道的连通处分别在连通处设有阀门,多组所述加热组件择一运行以向车间热水供应管道内供应热水。设置多组加热组件使得多组加热组件择一运行,以适应车间不同时段的热水需求以选择不同的加热组件进行热水供应,从而使得热水量能满足需求的同时使用最少的能耗,减少热水供应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供应热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水供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供应热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药厂都是日夜24h连续生产,但通常在夜间其生产规模较白天要小,而药厂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热水或蒸汽,而药厂昼夜对热水或蒸汽的需求不一致,通常白天远远多余夜晚的需求,而现有通常是采用一个锅炉进行热水或蒸汽的供应,但如此锅炉设计标准通常是按照车间最大需求量进行设计,如此则会导致热水供应设备在夜晚会形成严重的热能浪费从而导致能耗过高,从而增加其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且能降低生产成本的车间用组合供应热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供应热水装置,包括多组加热组件,每组所述加热组件分别具有冷水入口和热水出口,多个所述加热组件的冷水入口分别与供水管连通,其热水出口分别与车间热水供应管道连通,且多个所述加热组件的冷水入口与供水罐的连通处以及其热水出口与车间热水供应管道的连通处分别在连通处设有阀门,多组所述加热组件择一运行以向车间热水供应管道内供应热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多组加热组件使得多组加热组件择一运行,以适应车间不同时段的热水需求以选择不同的加热组件进行热水供应,从而使得热水量能满足需求的同时使用最少的能耗,减少热水供应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组件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的热水出口与所述车间热水供应管道的连通处对应的阀门为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热水出口与所述车间热水供应管道的连通处对应的阀门为第二阀门;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为锅炉,所述锅炉的进水口构成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的冷水入口,并与供水管连通,且在两者的连通处设有第三阀门,其出水口构成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的热水出口;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储热水罐和电热水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的进水口构成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冷水入口,并与所述供水管连通,且在二者的连通处设有第四阀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储热水罐的进水口连通,且在二者的连通处设有第五阀门,所述储热水罐的出水口与所述电热水器的进水口连通,且在二者的连通处设有第六阀门,所述电热水器的出水口构成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热水出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一加热组件采用锅炉,一来是其能满足白天对热水的大量需求,而第二加热组件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储热水罐和电加热器,将太阳能热水器白天所加工的热水储存在储热水罐内,并在夜间由电热水器将储热水罐内的热水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以供应车间热水供应管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锅炉的热水出口与所述第一阀门的连通处设有一个第一三通,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储热水罐的连通处设有第二三通,所述第一三通余下的接口与所述第二三通余下的接口连通,且在两者的连通处设有第七阀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锅炉的出水口与储热水罐的进水口连通以便于将白天锅炉内所产生多余的热水进行储存。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太阳能热水器为多个,多个所述太阳能热水器的进水口通过一个第一管排与所述第三阀门连通,多个所述太阳能热水器的出水口通过一个第二管排与所述第五阀门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得白天能利用太阳能储存更多的热水在储热水罐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热水器的进水口与所述第六阀门的连通处设有一个第三三通,所述第三三通余下的接口与所述供水管连通,且在两者的连通处设有第八阀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储热水罐所储存的热水不够时,可直接利用电热水器直接将冷水加热至热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组合供应热水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组合供应热水装置的另一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组合供应热水装置的另一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组合供应热水装置的另一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组合供应热水装置的另一结构简图。
图中:1加热组件、1a第一加热组件、1b第二加热组件、101b太阳能热水器、102b储热水罐、103b 电热水器、2a供水管、2b车间热水供应管道、3a第一阀门、3b第二阀门、4a第三阀门、4b第四阀门、5第五阀门、6第六阀门、7第七阀门、8第八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供应热水装置,包括多组加热组件1,每组所述加热组件 1分别具有冷水入口和热水出口,多个所述加热组件1的冷水入口分别与供水管2a连通,其热水出口分别与车间热水供应管道2b连通,且多个所述加热组件的冷水入口与供水罐的连通处以及其热水出口与车间热水供应管道的连通处分别在连通处设有阀门,多组所述加热组件1择一运行以向车间热水供应管道2b内供应热水。设置多组加热组件使得多组加热组件择一运行,以适应车间不同时段的热水需求以选择不同的加热组件进行热水供应,从而使得热水量能满足需求的同时使用最少的能耗,减少热水供应成本。
如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1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加热组件1a和第二加热组件1b,所述第一加热组件1a的热水出口与所述车间热水供应管道2b的连通处对应的阀门为第一阀门3a,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b的热水出口与所述车间热水供应管道2b的连通处对应的阀门为第二阀门3b;所述第一加热组件1a为锅炉,所述锅炉的进水口构成所述第一加热组件1a的冷水入口,并与供水管 2a连通,且在两者的连通处设有第三阀门4a,其出水口构成所述第一加热组件1a的热水出口;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b包括太阳能热水器101b、储热水罐102b和电热水器103b,所述太阳能热水器101b 的进水口构成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b的冷水入口,并与所述供水管2a连通,且在二者的连通处设有第四阀门4b,所述太阳能热水器101b的出水口与所述储热水罐102b的进水口连通,且在二者的连通处设有第五阀门5,所述储热水罐102b的出水口与所述电热水器103b的进水口连通,且在二者的连通处设有第六阀门6,所述电热水器103b的出水口构成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b的热水出口。将第一加热组件采用锅炉,一来是其能满足白天对热水的大量需求,而第二加热组件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储热水罐和电加热器,将太阳能热水器白天所加工的热水储存在储热水罐内,并在夜间由电热水器将储热水罐内的热水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以供应车间热水供应管内。其中,储热水罐为密闭的罐体,其上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口,其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水口,且其管壁为夹层结构,夹层之间为空腔,空腔内填充有惰性气体,其原理类似的目前的钢制保温杯,在此不作赘述。
如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锅炉的热水出口与所述第一阀门3a的连通处设有一个第一三通,所述第五阀门5与所述储热水罐102b的连通处设有第二三通,所述第一三通余下的接口与所述第二三通余下的接口连通,且在两者的连通处设有第七阀门7。将锅炉的出水口与储热水罐的进水口连通以便于将白天锅炉内所产生多余的热水进行储存。
如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热水器101b为多个,多个所述太阳能热水器101b的进水口通过一个第一管排与所述第三阀门4a连通,多个所述太阳能热水器101b的出水口通过一个第二管排与所述第五阀门5连通。使得白天能利用太阳能储存更多的热水在储热水罐内。
如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热水器103b的进水口与所述第六阀门6的连通处设有一个第三三通,所述第三三通余下的接口与所述供水管2a连通,且在两者的连通处设有第八阀门8。在储热水罐所储存的热水不够时,可直接利用电热水器直接将冷水加热至热水。
其中,电热水器的容量和功率根据车间的需求进行匹配,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能较大程度的节省车间热水供应的成本,同时较为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组合供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加热组件(1),每组所述加热组件(1)分别具有冷水入口和热水出口,多个所述加热组件(1)的冷水入口分别与供水管(2a)连通,其热水出口分别与车间热水供应管道(2b)连通,且多个所述加热组件的冷水入口与供水罐的连通处以及其热水出口与车间热水供应管道的连通处分别在连通处设有阀门,多组所述加热组件(1)择一运行以向车间热水供应管道(2b)内供应热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供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1)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加热组件(1a)和第二加热组件(1b),所述第一加热组件(1a)的热水出口与所述车间热水供应管道(2b)的连通处对应的阀门为第一阀门(3a),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b)的热水出口与所述车间热水供应管道(2b)的连通处对应的阀门为第二阀门(3b);所述第一加热组件(1a)为锅炉,所述锅炉的进水口构成所述第一加热组件(1a)的冷水入口,并与供水管(2a)连通,且在两者的连通处设有第三阀门(4a),其出水口构成所述第一加热组件(1a)的热水出口;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b)包括太阳能热水器(101b)、储热水罐(102b)和电热水器(103b),所述太阳能热水器(101b)的进水口构成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b)的冷水入口,并与所述供水管(2a)连通,且在二者的连通处设有第四阀门(4b),所述太阳能热水器(101b)的出水口与所述储热水罐(102b)的进水口连通,且在二者的连通处设有第五阀门(5),所述储热水罐(102b)的出水口与所述电热水器(103b)的进水口连通,且在二者的连通处设有第六阀门(6),所述电热水器(103b)的出水口构成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b)的热水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供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的热水出口与所述第一阀门(3a)的连通处设有一个第一三通,所述第五阀门(5)与所述储热水罐(102b)的连通处设有第二三通,所述第一三通余下的接口与所述第二三通余下的接口连通,且在两者的连通处设有第七阀门(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供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热水器(101b)为多个,多个所述太阳能热水器(101b)的进水口通过一个第一管排与所述第三阀门(4a)连通,多个所述太阳能热水器(101b)的出水口通过一个第二管排与所述第五阀门(5)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供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水器(103b)的进水口与所述第六阀门(6)的连通处设有一个第三三通,所述第三三通余下的接口与所述供水管(2a)连通,且在两者的连通处设有第八阀门(8)。
CN201821253191.2U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组合供应热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52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3191.2U CN208952397U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组合供应热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3191.2U CN208952397U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组合供应热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2397U true CN208952397U (zh) 2019-06-07

Family

ID=66733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5319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52397U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组合供应热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52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3369A (zh) 小容量熔融盐蓄热电蒸汽锅炉系统
CN208952397U (zh) 一种组合供应热水装置
CN202133025U (zh) 蓄热式家用电热水炉采暖热水系统
CN104048424B (zh) 热管型太阳能真空管开水器及开水系统
CN201359324Y (zh) 超音频采暖系统
CN202126104U (zh) 太阳能水箱水位/水温联动控制装置
CN204574557U (zh) 一种高温太阳能加热系统
CN113295033A (zh) 一种内置多级换热器的熔盐储热锅炉
CN204830470U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能组合式全天候水源热泵热水系统
CN206787085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CN203629059U (zh) 一种燃气辅助太阳能热水一体机
CN201517814U (zh) 分体式多功能碳纤维电采暖器
CN201885417U (zh) 无水箱承压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
CN205783707U (zh) 太空能中央开水系统
CN205014318U (zh) 一种电加热多功能真空锅炉
CN207849785U (zh) 一种双热媒锅炉
CN205191702U (zh) 一种智能水温加热装置
CN105698411A (zh) 一种太阳能即热器
CN203980675U (zh) 热管型太阳能真空管开水器及开水系统
CN203464498U (zh) 一种一体化电加热相变蓄热模块
CN103697597A (zh) 一种燃气辅助太阳能热水一体机
CN101639241B (zh) 分体式多功能碳纤维电采暖器
CN215062871U (zh) 双能智慧协同热水供给系统
CN206593184U (zh) 一种电锅炉储热节能系统
CN207999952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供暖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