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2197U - 环保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环保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52197U
CN208952197U CN201821424251.2U CN201821424251U CN208952197U CN 208952197 U CN208952197 U CN 208952197U CN 201821424251 U CN201821424251 U CN 201821424251U CN 208952197 U CN208952197 U CN 208952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irculation pipe
thermal energy
ground sourc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242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长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zheng Shengyuan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zheng Shengyuan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zheng Shengyuan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zheng Shengyuan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242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52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52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521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供热系统,其地源换热单元的进水端与地源循环管的出水端连接,地源换热单元的出水端与地源循环管的进水端连接,地源循环管上安装有地源水泵,地源循环管的换热端位于第一换热器内,第一热能循环管的换热端位于第一换热器内,第一热能循环管的热能作用端与受热单元连接,第一热能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泵,第三热能循环管上安装有热能转化单元,第三热能循环管的换热端安装在第二换热器内,第二热能循环管的换热端安装在第二换热器内,且第二热能循环管的热能作用端与受热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环保供热系统,能够实现快速制冷制热且能耗低,且能够在地源供热和热能转化单元供热进行切换,增加用户体验舒适度。

Description

环保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制热技术领域,特别是环保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南方通常采用空调制热/制冷,中国北方则采用地暖制热,多为热电联供热和区域锅炉房供热,不管是采用空调还是地暖,其所消耗的能量都是巨大的。
地下土壤常年的温度基本保持在18摄氏度,这个温度很符合人们对制冷/制热的要求,因此出现了用地源来进行换热的供热系统,但是,经过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地源供热,其换热效率很低,导致室内空气不稳定,并且在高达36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后,只采用地源换热,很难将室内温度快速降到21~24摄氏度之间,从而影响其市场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节能、能快速制冷和制热的环保供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环保供热系统,它包括地源换热单元、第一换热器,受热单元、第二换热器、热能转换单元、地源循环管、第一热能循环管、第二热能循环管和第三热能循环管,地源换热单元的进水端与地源循环管的出水端连接,地源换热单元的出水端与地源循环管的进水端连接,地源循环管上安装有地源水泵,地源循环管的换热端位于第一换热器内,第一热能循环管的换热端位于第一换热器内,第一热能循环管的热能作用端与受热单元连接,第一热能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泵,第三热能循环管上安装有热能转化单元,第三热能循环管的换热端安装在第二换热器内,第二热能循环管的换热端安装在第二换热器内,且第二热能循环管的热能作用端与受热单元连接,第二热能循环管上安装有第二输送泵,第三热能循环管上安装有换热水泵。
进一步的,它还包括热能输送管和热能回程管,热能输送管的进水端与第一热能循环管的送水端连通,且在热能输送管的进水端安装有第二阀门,热能输送管的出水端与第三热能循环管的回水端连通,热能回程管的出水端与第一热能循环管的回水端连通,热能回程管的进水端与第三热能循环管的回水端连通,且热能回程管的进水端位于热能输送管的出水端上游,位于热能回程管的进水端和热能输送管的出水端之间的第三热能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热能回程管的进水端上设置有第五阀门。
进一步的,在热能回程管的出水端与受热单元的第一热能循环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进一步的,在热能输送管的进水端与受热单元的第一热能循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进一步的,地源换热单元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埋设与土壤内,且在换热管上设置有若干换热翅。
进一步的,热能转化单元为压缩机。
进一步的,热能转化单元为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地源换热单元通过第一换热器将土壤的温度换热到第一热能循环管内,然后作用于受热单元,实现制冷制热,而且热能转化单元还能与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然后作用与受热单元,实现制冷制热,从而使得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切换两种供热方式,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
2、地源换热单元通过第一换热器将土壤的温度换热到第一热能循环管内,然后第一热能循环管内的液体,再通过热能转化单元进行进一步的冷却或加热,然后再通过第二换热其进行换热,然后作用与受热单元,实现快速制冷制热,进入到热能转哈单元的液体具有一定的热能,从而降低了能耗,达到了节能的目的,而且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可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快速的制冷或制热,当制冷或制热后,再切换到地源供热,从而能够快速的制热或制冷,且能耗低,且地源供热,无任何附加物质产生,实现了环保供热。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换热管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地源换热单元,2-第一换热器,3-受热单元,4-第二换热器,5-热能转化单元,6-地源水泵,7-第一输送泵,8-第二输送泵,9-换热水泵,10-热能输送管,11-热能回程管,12-第一阀门,13-地源循环管,14-第一热能循环管,15-第二热能循环管,16-第三热能循环管,17-第二阀门,18-第三阀门,19-第四阀门,20-第五阀门,21-换热管,22-换热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环保供热系统,它包括地源换热单元1、第一换热器2,受热单元3、第二换热器4、热能转换单元5、地源循环管13、第一热能循环管14、第二热能循环管15和第三热能循环管16,地源换热单元1的进水端与地源循环管13的出水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地源换热单元1包括换热管21,换热管21埋设与土壤内,且在换热管21上设置有若干换热翅22,换热管21与土壤内的能量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换热管21内能量的吸收或释放,而换热翅22则加快了换热管21内的能量交换。
如图1所示,地源换热单元1的出水端与地源循环管13的进水端连接,地源循环管13上安装有地源水泵6,地源循环管13的换热端位于第一换热器2内,第一热能循环管14的换热端位于第一换热器2内,从而实现地源循环管13通过第一换热器2与第一热能循环管14进行热交换,第一热能循环管14的热能作用端与受热单元3连接,天气炎热时,受热单元3需要制冷,而土壤内的温度远低于室内温度,换热管21与土壤进行热交换后,形成低温液体,然后在第一换热器2内与第一热能循环管14进行换热,从而使得第一热能循环管14内的温度降低,然后作用到受热单元3,从而实现受热单元3制冷,当天气寒冷时,受热单元3需要制热,而此时土壤内的温度远高于室内温度,换热管21与土壤进行热交换后,形成高温液体,然后在第一换热器2内与第一热能循环管14进行换热,从而使得第一热能循环管14内的温度升高,然后作用到受热单元3,从而实现受热单元3制热。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热能循环管14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泵7,第一输送泵7使得第一热能循环管14内的液体进行循环流动,第三热能循环管16上安装有热能转化单元5,热能转化单元5能够对第三热能循环管16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或制冷,第三热能循环管16的换热端安装在第二换热器4内,第二热能循环管15的换热端安装在第二换热器4内,从而实现第三热能循环管16的热能与第二热能循环管15的热能实现热交换,且第二热能循环管15的热能作用端与受热单元3连接,从而实现受热单元的制冷或制热,第二热能循环管15上安装有第二输送泵8,第二输送泵8使得第二热能循环管15内的液体循环流动,第三热能循环管16上安装有换热水泵9,换热水泵9使得第三热能循环管16内的液体循环流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环保供热系统还包括热能输送管10和热能回程管11,热能输送管10的进水端与第一热能循环管14的送水端连通,且在热能输送管10的进水端安装有第二阀门17,热能输送管10的出水端与第三热能循环管16的回水端连通,热能回程管11的出水端与第一热能循环管14的回水端连通,热能回程管11的进水端与第三热能循环管16的回水端连通,且热能回程管11的进水端位于热能输送管10的出水端上游,位于热能回程管11的进水端和热能输送管10的出水端之间的第三热能循环管16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2,热能回程管11的进水端上设置有第五阀门20,在热能回程管11的出水端与受热单元3的第一热能循环管14上设置有第四阀门19,在热能输送管10的进水端与受热单元3的第一热能循环14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8,经过换热过后的第一热能循环管内的液体,关闭第三阀门18、第四阀门19和第一阀门12,打开第二阀门17和第五阀门20,第一热能循环管内的液体则进入到热能转化单元5内进行制冷或加热,然后再与第二换热器4热交换后回流到第一热能循环管内,通过这种方式,使得热能转化单元5需要加热时,其流入的液体的热能较高,因此所需的能耗降低,当需要热能转化单元5需要制冷时,其流入的液体的热能较低,也降低了能耗,从而使得整个装置的能耗降低,且增强了制冷效果和制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热能转化单元5为压缩机或者加热器。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7)

1.环保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地源换热单元(1)、第一换热器(2),受热单元(3)、第二换热器(4)、热能转化单元(5)、地源循环管(13)、第一热能循环管(14)、第二热能循环管(15)和第三热能循环管(16),所述地源换热单元(1)的进水端与所述地源循环管(13)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地源换热单元(1)的出水端与所述地源循环管(13)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地源循环管(13)上安装有地源水泵(6),所述地源循环管(13)的换热端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内,所述第一热能循环管(14)的换热端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内,所述第一热能循环管(14)的热能作用端与所述受热单元(3)连接,所述第一热能循环管(14)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泵(7),所述第三热能循环管(16)上安装有所述热能转化单元(5),所述第三热能循环管(16)的换热端安装在所述第二换热器(4)内,所述第二热能循环管(15)的换热端安装在所述第二换热器(4)内,且所述第二热能循环管(15)的热能作用端与所述受热单元(3)连接,所述第二热能循环管(15)上安装有第二输送泵(8),所述第三热能循环管(16)上安装有换热水泵(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热能输送管(10)和热能回程管(11),所述热能输送管(10)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热能循环管(14)的送水端连通,且在所述热能输送管(10)的进水端安装有第二阀门(17),所述热能输送管(10)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热能循环管(16)的回水端连通,所述热能回程管(11)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热能循环管(14)的回水端连通,所述热能回程管(11)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三热能循环管(16)的回水端连通,且所述热能回程管(11)的进水端位于所述热能输送管(10)的出水端上游,位于所述热能回程管(11)的进水端和所述热能输送管(10)的出水端之间的第三热能循环管(16)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2),所述热能回程管(11)的进水端上设置有第五阀门(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能回程管(11)的出水端与所述受热单元(3)的第一热能循环管(14)上设置有第四阀门(1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能输送管(10)的进水端与所述受热单元(3)的第一热能循环管(14)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源换热单元(1)包括换热管(21),所述换热管(21)埋设与土壤内,且在所述换热管(21)上设置有若干换热翅(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转化单元(5)为压缩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转化单元(5)为加热器。
CN201821424251.2U 2018-08-31 2018-08-31 环保供热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52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4251.2U CN208952197U (zh) 2018-08-31 2018-08-31 环保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4251.2U CN208952197U (zh) 2018-08-31 2018-08-31 环保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52197U true CN208952197U (zh) 2019-06-07

Family

ID=66736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2425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52197U (zh) 2018-08-31 2018-08-31 环保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52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11004U (zh) 单元式空调地暖机
CN202274567U (zh) 毛细管网仿生空调系统
CN103542614B (zh) 供热制冷系统
CN103307674B (zh) 空气源热泵结合小温差换热末端的热泵空调系统
CN202660658U (zh) 一种热泵新风集成空调系统
CN101338958A (zh) 空调热交换式冷凝器及喷淋蒸发冷却系统
CN204830289U (zh) 一种建筑用二氧化碳空调系统及含有该空调系统的建筑物
CN202209814U (zh) 太阳能辅热地源空调热水一体机
CN100578113C (zh) 一种半复叠式热泵供冷供热方法及空调系统
CN202328900U (zh) 一种利用热回收型水源热泵机组的节能系统
CN208952197U (zh) 环保供热系统
CN101285625B (zh) 地源冷暖空调系统
CN103884067B (zh) 一种可提供室内供暖和制冷的水空调系统
CN205372873U (zh) 一种双冷源辐射制冷系统
CN203478601U (zh) 热泵热水器
CN204460538U (zh) 一种智能冷暖水空调
CN204534923U (zh) 一种利用地能的节能环保空调系统
CN104633803A (zh) 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CN201043828Y (zh) 一种热水器空调
CN203240837U (zh) 循环节能供暖制冷装置
CN203785319U (zh) 农村用结合太阳能的一体化冷暖系统
CN203771579U (zh) 一体水源柜式空调
CN206504390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天棚辐射采暖装置
CN101493268A (zh) 一种多功能地源热泵空调热水器
CN101498520B (zh) 一种具有热水功能的地源热泵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