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46780U - 防螨虫薄毯或被褥 - Google Patents

防螨虫薄毯或被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46780U
CN208946780U CN201821571947.8U CN201821571947U CN208946780U CN 208946780 U CN208946780 U CN 208946780U CN 201821571947 U CN201821571947 U CN 201821571947U CN 208946780 U CN208946780 U CN 208946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ite
bedding
skin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719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爽
罗章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Dang Sheng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719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46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46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46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螨虫薄毯或被褥,包括保暖层和两层防螨虫功能层;所述保暖层设置在两层防螨虫功能层之间;所述防螨虫功能层包括从内向外设置的阻隔层和亲肤层;所述阻隔层具有无纺布结构;所述亲肤层为松散的纤维织物或柔性网格;其中,所述亲肤层与所述阻隔层之间形成若干离散的结合点,从而将二者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所述亲肤层与所述阻隔层发生较大位移,改善阻隔性和亲肤性。

Description

防螨虫薄毯或被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螨虫家用纺织品,尤其是一种防螨虫薄毯或被褥。
背景技术
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害虫。螨虫的尸体、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以形成过敏原,从而引起呼吸道疾病及感染。当螨虫进入人体呼吸道以后,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气喘等症状容易随之而来。接触皮肤后,脸部可能出现红斑、毛孔扩大、皮肤粗黑等症状。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率较高,且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均可感染。
螨虫喜湿喜温且喜欢吃人的皮屑皮脂。在极端条件下,它们还能靠吃自己的排泄物为生。螨虫大多待在室内,能在客厅的沙发,卧室的床、被褥上进行繁衍且生命力顽强。通过控制室内湿度、经常高温水洗被褥等家用纺织品、或阳光下暴晒被褥等方法可以减少螨虫感染的可能性。另外使用防螨床品或者防螨纺织品来隔绝螨虫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如果采用具有除螨功能的纤维直接形成面料,将导致成本较高、且亲肤性降低。CN205989546U公开了一种植绒蕾丝花边面料,由上到下依次为植绒层,抗菌防螨层,防水层和支撑层;植绒层的原料为抗菌保健尼龙纤维,抗菌防螨层的原料为抗菌防螨尼龙纤维,防水层的原料为聚四氟乙烯纤维,支撑层的原料为聚乙烯醇纤维;植绒层的抗菌保健尼龙纤维与抗菌防螨层中的抗菌防螨尼龙纤维经编交织连接,抗菌防螨层中的抗菌防螨尼龙纤维与防水层中的聚四氟乙烯纤维经编交织连接,防水层中的聚四氟乙烯纤维与支撑层中的聚乙烯醇纤维经编交织连接。该面料采用三维经编的工艺,且采用添加抗菌材料的纤维,成本较高。CN207274056U公开了一种丙纶防蚊抗菌面料,包括织物本体,织物本体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纺织层、防蚊抗菌层和第二纺织层,第一纺织层为竹纤维和亚麻纤维交织而成,防蚊抗菌层为抗菌丙纶纤维,第二纺织层为纳米银离子纤维和桑蚕丝纤维交织而成。该面料采用具有抗菌防蚊虫剂的丙纶,成本较高。
实际上,螨虫的大小为100~500微米,其排泄物以及碎片的尺寸大小在10~40微米之间。阻隔防螨床品的技术关键在于阻隔层在适度排汗透气的同时,保持较高的阻隔性能。
CN205767792U公开了一种环保可降解的防螨复合面料,包括底层、丝绵层、纤维层、无纺布层以及PUR热熔胶层;所述底层、丝绵层、纤维层、无纺布层以及PUR热熔胶层自下而上依次复合而成,所述底层为防水层,所述丝绵层和纤维层形成中间层,所述无纺布层为可降解的防螨PP无纺布层,所述PUR热熔胶层位于所述无纺布层的表层。该复合面料将PUR热熔胶层作为最外层,亲肤性较差。
CN204336449U公开了一种酒店用抗菌防螨被芯,包含棉芯中心层、棉芯上被芯抗菌防螨阻隔层、棉芯下被芯抗菌防螨阻隔层、上层被面包覆织物、下层被面包覆织物,棉芯中心层设置在棉芯上被芯抗菌防螨阻隔层和棉芯下被芯抗菌防螨阻隔层之间,棉芯上被芯抗菌防螨阻隔层的上部设有上层被面包覆织物,棉芯下被芯抗菌防螨阻隔层的下部设有下层被面包覆织物。该被芯的抗菌防螨阻隔层与被面包覆织物没有固定在一起,容易发生位移,从而影响防螨效果。
目前市面上通常的技术分为采用爆破水刺纺粘技术的超细旦纤维材料(诸如德国Freudenberg公司的材料)或者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通过闪蒸法制成纺粘无纺布(诸如美国DuPont公司的材料)。无论是超细旦纤维布或者闪蒸法无纺布,两种材料的自身的亲肤性能较差,与皮肤直接接触会引起不适。因此,通常在防螨床品外会再覆盖或者套上传统的被套、枕套或者床单等传统家用纺织品。然而,由于防螨材料表面较滑,如何和覆盖材料(传统纺织品)妥当贴合且不发生较大位移,成为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个较大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毯或被褥,且可以避免防螨虫功能层与亲肤层发生较大位移,从而改善防螨阻隔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毯或被褥,其成本较低,亲肤性好。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防螨虫薄毯或被褥,其包括保暖层和两层防螨虫功能层;所述保暖层设置在两层防螨虫功能层之间;所述防螨虫功能层包括从内向外设置的阻隔层和亲肤层;所述阻隔层具有无纺布结构;所述亲肤层为松散的纤维织物或柔性网格;其中,所述亲肤层与所述阻隔层之间形成若干离散的结合点,从而将二者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优选地,其由保暖层和两层防螨虫功能层组成;所述防螨虫功能层由从内向外设置的阻隔层和亲肤层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优选地,所述结合点以周期性或花纹图案状的形式排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结合点之间的距离为1~100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优选地,所述无纺布结构中的纤维交错排布形成孔洞,所述孔洞的直径为0.05~10微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优选地,所述无纺布结构中的纤维的直径为0.2~2微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优选地,所述松散的纤维织物为松散的机织布,其具有经纱和纬纱,相邻的两条经纱之间的距离为0.5~10毫米,相邻的两条纬纱之间的距离为0.5~10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优选地,所述经纱和纬纱的直径均为50~5000微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优选地,所述松散的纤维织物为松散的针织布,其具有线圈,所述线圈的纱线直径为50~5000微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为1~10毫米。
本实用新型在亲肤层与阻隔层之间形成若干离散的结合点,从而将二者固定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二者发生较大位移,从而改善了防螨虫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较为致密的无纺布代替含有防螨功能性物质的纤维形成阻隔层,从而降低了成本,且亲肤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螨虫被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螨虫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防螨虫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防螨虫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保暖层、21-第一防螨虫功能层、22-第二防螨虫功能层、211-第一阻隔层、212-第一亲肤层、221-第二阻隔层、222-第二亲肤层、213-结合点、20-闪蒸法无纺布、30-机织布、301-纬纱、302-经纱、40-超细旦纤维材料无纺布、50-针织布、501-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包括保暖层和两层防螨虫功能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防螨虫薄毯或被褥由保暖层和两层防螨虫功能层组成。保暖层可以由本领域已知的保暖材料形成。保暖材料可以为传统的天然被褥填充物,诸如羽绒(含鸭绒、鹅绒)、棉花、蚕丝、羊毛等;也可以为化学纤维填充物,例如丙纶、尼龙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保暖层设置在两层防螨虫功能层之间,防螨虫功能层包括从内向外设置的阻隔层和亲肤层,这样可以保证亲肤层与人体接触,具有良好的舒适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防螨虫功能层由从内向外设置的阻隔层和亲肤层组成。阻隔层为无纺布结构,优选为致密的无纺布结构。阻隔层可以由本领域已知的阻隔材料形成。阻隔材料可以是水刺法爆破双组份纺粘材料形成超细旦纤维材料无纺布、闪蒸法制成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鉴于螨虫的大小为100~500微米,其排泄物以及碎片的尺寸大小在10~40微米之间,因此,如果采用孔洞小于上述范围的阻隔层就可以将其阻隔,从而避免添加其他化学物质。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结构的纤维之间的孔洞足够小,从而避免螨虫、螨虫碎片、螨虫排泄物穿过的孔洞。
在本实用新型中,无纺布结构中的纤维交错排布,从而形成孔洞。孔洞的直径可以为0.05~10微米,优选为0.5~5微米,更优选为1~3微米。这样可以避免螨虫、螨虫碎片、螨虫排泄物穿过的孔洞,并且可以保证透气性。无纺布结构中的纤维的直径可以为0.2~2微米,优选为0.2~1微米,更优选为0.2~0.5微米。这样可以改善薄毯或被褥的舒适性,且不影响防螨虫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亲肤层为松散的纤维织物或柔性网格。所谓松散,表示纤维之间的距离较大,从而形成很大的孔洞或网格。亲肤层可以由本领域已知的亲肤材料形成。亲肤材料包括机织物、针织物或者柔性网格等。机织物包括且不限于平纹、斜纹、缎纹和梭织物。针织物包括但不限于纬编织物、经编织物等。柔性网格包括编织物或者其他柔性网格(如薄膜开孔材料)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松散的纤维织物可以为松散的机织布。机织布具有经纱和纬纱。相邻的两条经纱之间的距离为0.5~10毫米,优选为0.5~5毫米。相邻的两条纬纱之间的距离为0.5~10毫米,优选为2~8毫米。经纱和纬纱的直径可以均为50~5000微米,优选为100~500微米。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亲肤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松散的纤维织物可以为松散的针织布。针织布具有线圈,所述线圈的纱线直径为50~5000微米,优选为100~500微米。线圈之间的距离为1~10毫米,优选为2~5毫米。线圈之间的距离表示相邻两个线圈之间的最小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亲肤层与阻隔层之间形成若干离散的结合点,从而将二者固定在一起。所谓离散表示各个结合点之间距离较大。这样可以避免二者之间发生较大位移,保证防螨虫效果,且不影响亲肤性。所谓结合点,表示亲肤层的纤维与阻隔层的纤维发生融合而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的部位。为了改善舒适性和防螨虫效果,结合点以周期性或花纹图案状的形式排列。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结合点之间的距离为1~100毫米,优选为5~50毫米,更优选为10~35毫米。可以通过超声波复合法或者热压法将亲肤层以“点”接触的形式固定在阻隔层上,从而形成防螨虫功能层。“点”固定的形式,减少了两个层之间的位移及其发生位移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二者发生滑移,增加使用舒适度。使用超声波复合法或热压法将熔点相似的阻隔材料和亲肤材料复合,不会形成大于10微米的孔洞,从而保持阻隔性能。
为了避免阻隔层和亲肤层在复合过程中产生可以让螨虫、螨虫碎片、螨虫排泄物穿过的孔洞,破坏阻隔材料的阻隔性能,可以采用超声复合法或者热压法将二者结合在一起。阻隔层和亲肤层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或者熔点类似的材料。
例如,作为阻隔层的闪蒸法无纺布使用高密度聚乙烯(HEPD)材料,其熔点在130℃附近,亲肤层可以选用聚乙烯纤维布(如凯泰特种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聚乙烯复合纤维布)或者具有聚乙烯涂层的纺织品。在闪蒸法无纺布中,纤维呈现缎带状,厚度在0.5~2微米。缎带结构使得材料本身紧致,纤维和纤维交错排布形成直径小于10微米的孔洞,从而能有效阻隔螨虫、螨虫排泄物和螨虫碎片。与闪蒸法无纺布复合的亲肤层可以采用松散的机织物或者针织物。机织物或者针织物具有柔软的纱线,与皮肤接触。纱线的直径控制在50~5000微米,纱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0.5~5毫米。
又如,作为阻隔层的爆破法涤纶(PET)和尼龙(Nylon)双组份纺粘材料的熔点在250℃附近,亲肤层可以选用涤纶机织布或者涤纶针织布。通过超声波复合法或者热压法获得具有周期排布的结合点,也可以获得具有特定图案排布的结合点,从而形成亲肤和阻隔性能俱佳的功能层。这样可以降低阻隔层和亲肤层发生位移的可能性,使得防螨虫功能层的使用感更好。双组份纤维在无纺布中的形态更像缆绳,纤维的直径在0.2~2微米之间。无数缆绳结构交错形成的材料结构紧致,纤维和纤维之间的孔洞小于10微米,从而能有效阻隔螨虫、螨虫排泄物和螨虫碎片。双组份纺粘材料复合的亲肤层可以采用松散的机织物或者针织物。机织物或者针织物具有柔软的纱线,与皮肤接触。纱线的直径控制在50~5000微米,纱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0.5~5毫米。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螨虫被褥的结构示意图。防螨虫被褥由上至下依次由第一防螨虫功能层21、保暖层1和第二防螨虫功能层22。保暖层1由聚丙烯纤维填充物形成。第一防螨虫功能层21由从内向外设置的第一阻隔层211和第一亲肤层212组成;第二防螨虫功能层22由从内向外设置的第二阻隔层221和第二亲肤层222组成。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螨虫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阻隔层211的纤维与第一亲肤层212的纤维之间形成若干个周期性排列的结合点213,从而将二者固定地结合在一起,避免二者发生位移。同样的,第二阻隔层221的纤维与第二亲肤层222的纤维之间形成若干个周期性排列的结合点(未图示),从而将二者固定地结合在一起,避免二者发生位移。
实施例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防螨虫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阻隔层由闪蒸法无纺布20形成。亲肤层由机织布30形成。机织布30包括相互交错的经纱302和纬纱301,二者的直径均为100微米,相邻的两条经纱302之间的距离为5毫米;相邻的两条纬纱301之间的距离为8毫米。通过热熔法将经纱302和纬纱301的一些交接处与闪蒸法无纺布20形成结合点213。这些结合点213呈周期性排列。
实施例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防螨虫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阻隔层由超细旦纤维材料无纺布40形成。亲肤层由针织布50形成。针织布50包括若干个线圈501,线圈501的纱线直径为200微米,相邻的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为2毫米。通过超声波复合法将线圈501与超细旦纤维材料无纺布40形成结合点213。这些结合点213呈周期性排列。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螨虫薄毯或被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保暖层和两层防螨虫功能层;所述保暖层设置在两层防螨虫功能层之间;所述防螨虫功能层包括从内向外设置的阻隔层和亲肤层;所述阻隔层具有无纺布结构;所述亲肤层为松散的纤维织物或柔性网格;其中,所述亲肤层与所述阻隔层之间形成若干离散的结合点,从而将二者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其特征在于,其由保暖层和两层防螨虫功能层组成;所述防螨虫功能层由从内向外设置的阻隔层和亲肤层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点以周期性或花纹图案状的形式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结合点之间的距离为1~10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结构中的纤维交错排布形成孔洞,所述孔洞的直径为0.05~1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结构中的纤维的直径为0.2~2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散的纤维织物为松散的机织布,其具有经纱和纬纱,相邻的两条经纱之间的距离为0.5~10毫米,相邻的两条纬纱之间的距离为0.5~1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和纬纱的直径均为50~500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散的纤维织物为松散的针织布,其具有线圈,所述线圈的纱线直径为50~5000微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螨虫薄毯或被褥,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为1~10毫米。
CN201821571947.8U 2018-09-26 2018-09-26 防螨虫薄毯或被褥 Active CN208946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1947.8U CN208946780U (zh) 2018-09-26 2018-09-26 防螨虫薄毯或被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1947.8U CN208946780U (zh) 2018-09-26 2018-09-26 防螨虫薄毯或被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46780U true CN208946780U (zh) 2019-06-07

Family

ID=66739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71947.8U Active CN208946780U (zh) 2018-09-26 2018-09-26 防螨虫薄毯或被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467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7922A (zh) * 2019-11-22 2020-02-07 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7922A (zh) * 2019-11-22 2020-02-07 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10757922B (zh) * 2019-11-22 2023-08-01 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9020B (zh) 隔热复合织物
CN104379028A (zh) 保暖毯
CN110241512A (zh) 防风保暖驼绒复合絮片的制备方法
CN102806717A (zh) 一种浴袍面料
CN208946780U (zh) 防螨虫薄毯或被褥
CN206456025U (zh) 一种复合弹性针织布
CN218463180U (zh) 防风保暖针织布
CN214927729U (zh) 一种高密度多层结构浴巾
CN216040071U (zh) 五层纬编双面针织空气层功能面料
CN202071432U (zh) 一种竹炭纤维针织面料
CN206287608U (zh) 一种复合型多功能超细旦柔性化纤维材料
CN213108523U (zh) 一种耐磨防水双层面料
CN211994519U (zh) 一种三防复合面料
CN204994641U (zh) 一种吸湿发热抗静电毛衫
CN210234203U (zh) 一种轻质保暖防寒面料
CN211334878U (zh) 一种保健型棉涤弹力梭织布
CN207889284U (zh) 一种提花透气布料
CN206953698U (zh) 沙发面料
CN212678843U (zh) 一种仿生保暖透气型睡袋
CN205522730U (zh) 一种防蛀面料
CN206264481U (zh) 一种防火防蚊多层保暖纺织材料
CN205651724U (zh) 一种医用面料
CN215328610U (zh) 一种高弹力混纺涤棉面料
CN219544204U (zh) 一种环保型涤纶布
CN216507205U (zh) 双层保暖抗菌面料及服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5

Address after: Room 103A, No. 9, 3701 North Road, Xiangan Industrial Zone,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1000

Patentee after: Xiamen Dang Sheng new materi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B0204, 2nd floor, No. 16 Building, 37 Qianqian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Park,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