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42860U - 腹部炙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腹部炙疗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42860U CN208942860U CN201820837364.9U CN201820837364U CN208942860U CN 208942860 U CN208942860 U CN 208942860U CN 201820837364 U CN201820837364 U CN 201820837364U CN 208942860 U CN208942860 U CN 2089428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xa
- slot
- moxibustion
- fixed link
- abdom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部炙疗装置,包括顶盖和内部中空的艾灸罐体,艾灸罐体的底部安装有接灰网,艾灸罐体的顶部设有开口并与顶盖活动盖合,顶盖上设有1个以上的槽孔,各个槽孔内对应设有艾条固定杆,艾条固定杆可拆装安装在槽孔内且艾条固定杆的底端与接灰网为相垂直设置。通过在顶盖设置槽孔,并在各槽孔上对应安装艾条固定杆以及安装在艾灸罐体的底端的接灰网,使得艾条插在艾灸固定杆上时,与艾灸患者的施灸面是相垂直的,即艾条的燃烧端对准腹部艾灸穴位,艾热的传热效率被提高,有益于提高艾灸的治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治疗辅助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腹部炙疗装置。
背景技术
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推拿、艾炙、拔罐等绿色中医疗法,因此艾炙在临床上已成为当今绿色疗法的重要研究课题。
人体腹部在人体解剖学而言,腹部内分布有肝脏、胃、肾、脾、小肠、膀胱、子宫等重要器官,涉及器官多、器官分布面积大,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就中医的艾灸领域而言,腹部上(不管是正面还是背面)均分布有很多关乎人体健康的穴位,例如腹部的正面穴位有神阙、中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等,腹部背面穴位有:命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悬枢等。因此,以上穴位在艾灸治疗过程常常会灸到,特别是神阙和中脘,百例病中少则有八十例会艾灸到神阙穴,多则百分百。因此,针对腹部穴位的分布来研究出使用灵活性高、艾灸效果好的艾灸装置,将会有助于提供腹部艾炙的效率和艾灸疗效。
传统手持艾条灸治过程存在劳动强度大、施灸过程产生的艾烟大以及艾灰易掉落烫伤患者的缺陷。为克服以上述缺陷,人们研究出各种艾炙的器具,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108356U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调温艾炙盒,包括盒体和底座,所述盒体包括顶部和侧壁,其中顶部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调温孔,侧壁设有通气孔,所述底座上设有小孔和固定支撑杆,固定支撑杆上设有艾炙笼,其中艾炙笼包括筒体和筒体两端的封盖,且筒体与封盖卡接固定,艾炙笼上均匀设有孔;盒体顶部中心设有螺纹孔,且盒体顶部上设有旋转片,旋转片中心设有与螺纹孔相适应的孔,旋转片圆周方向上均匀设有与调温孔相适应的大孔,旋转片通过螺纹帽与盒体定位。该种艾炙盒虽然克服了传统手持艾条艾灸存在的问题,并具有调温作用,但仍存在以下缺陷:
1)该种艾炙盒为一个穴位对应一个艾灸盒使用,对于施炙部位面积大、施炙穴位多且连在一片的腹部,需要用多个艾炙盒才能完成,对艾灸盒的固定操作较为繁琐;
2)在艾灸时,艾条/艾柱是固定在底座2的固定支撑杆上,由于固定支撑杆与底座的底面是平行设置的,因此艾条/艾柱的燃烧端并未对准施灸穴位,导致艾热无法像手持艾条那样直达人体穴位,艾热的传热效率被降低,从而延长了艾灸时间,浪费的艾条/艾柱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腹部炙疗装置,它能针对腹部施炙穴位来灵活选择艾炙盒体上艾灸槽,并且艾条的燃烧端对准施灸穴位,实用性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腹部炙疗装置,包括顶盖和内部中空的艾灸罐体,所述艾灸罐体的底部安装有接灰网,艾灸罐体的顶部设有开口并与顶盖活动盖合,所述顶盖上设有1个以上的槽孔,各个槽孔内对应设有艾条固定杆,所述艾条固定杆可拆装安装在槽孔内且艾条固定杆的底端与接灰网为相垂直设置。
上述方案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艾条固定杆包括插针、连接杆和封块,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插针连接,连接杆的顶端穿出槽孔后与设与顶盖上的封块相固接,所述封块通过卡扣件活动安装在顶盖上。所述封块的横截面积大于槽孔的横截面积,以便于封块完全封住顶盖上的槽孔,从而防止艾烟的溢出;所述连接杆的宽度小于槽孔的孔径,以便于连接杆能够穿入槽孔内,实现对艾条/艾柱的安装。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槽孔的数目为6个,沿顶盖的纵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4 个槽孔,以纵向方向上的第二个槽孔为对称中心且沿横向方向在该槽孔的两侧分别各设置一个槽孔,使得在同一直线上的横向方向设有3个槽孔。
所述腹部炙疗装置,还包括与艾条固定杆的数目相一致的限位圆筒,所述限位圆筒的上端将艾条固定杆套设在限位圆筒内,限位圆筒的底端延伸至接灰网上;在各限位圆筒的顶部均设有卡扣,所述限位圆筒通过卡扣可拆装连接在顶盖上。
上述方案中,为了防止限位圆筒内的艾条燃烧温度过高对艾灸患者的烫伤,可在限位圆筒上开设有若干个调温孔,所述调温孔沿限位圆筒的纵向方向开设在限位圆筒的壁体上。
上述方案中,进一步优选地,为了防止艾灸患者被烫伤,所述接灰网的下方设有软质隔热层,所述软质隔热层通过安装卡条可拆装卸地安装在艾灸罐体底部的下方。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盖设置槽孔,并在各槽孔上对应安装艾条固定杆以及安装在艾灸罐体的底端的接灰网,使得艾条插在艾炙固定杆上时,与艾灸患者的施灸面是相垂直的,即艾条的燃烧端对准腹部艾灸穴位,艾热的传热效率被提高,有益于提高艾灸的治效。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艾炙罐体可根据成人、儿童或婴儿来设计尺寸的大小,结合顶盖上的槽孔数目以及艾条固定杆、限位圆筒的设置实现只需一个艾炙罐体即可对多个穴位同时艾灸的功能,免去了多个穴位艾炙时一个个艾炙盒操作的繁琐,同时也降低了艾炙盒的制作成本,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艾炙罐体的燃烧腔体大,多根艾条/艾柱可同时在同一腔体内燃烧并同时对多个穴位进行艾灸,在满足艾灸疗效的情况下可大大减少艾条/艾柱原料的使用量,降低治疗成本。
4、所述顶盖上的槽孔数量以及与槽孔相配合使用的艾条固定杆、限位圆筒,均可根据腹部常用艾炙穴位来进行设置,艾炙时根据需要来选用对应穴位的槽孔,有利于人们快速查找艾灸穴位,非常适合家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腹部炙疗装置的一种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腹部炙疗装置的另一种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顶盖、2-艾灸罐体、3-槽孔、4-艾条固定杆、5-封块、6-接灰网、7-限位圆筒、8-调温孔、9-软质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腹部炙疗装置,包括顶盖1和内部中空的艾灸罐体2,所述艾灸罐体2的底部安装有接灰网6,艾灸罐体2的顶部设有开口并与顶盖1活动盖合。所述顶盖1上设有1个以上的槽孔3,各个槽孔3内对应设有艾条固定杆4,所述艾条固定杆4可拆装地安装在槽孔3内且艾条固定杆4的底端与接灰网6为相垂直设置。
所述艾条固定杆4包括插针、连接杆和封块5,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插针连接,连接杆的顶端穿出槽孔3后与设于顶盖1上的封块5相固接。所述封块通过卡扣件活动安装在顶盖 1上。所述卡扣件包括设置在顶盖1上的圆形金属垫圈和与圆形金属垫圈相匹配的磁铁。所述圆形金属垫圈安装在槽孔3的边缘,所述磁铁安装在封块5的底部。所述封块5的横截面积大于槽孔3的横截面积,以便于封块5完全封住顶盖1上的槽孔3,从而防止艾烟的溢出。所述连接杆的宽度小于槽孔3的孔径,以便于连接杆能够穿入槽孔3内,实现对艾条/艾柱的安装。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槽孔3的数目为6个。本发明人以腹部常用艾炙穴位来进行设置,沿顶盖1的纵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4个槽孔3,其对应的穴位从上自下分别对应为: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和关元穴。以纵向方向上的第二个槽孔3为对称中心(即神阙穴)且沿横向方向在该槽孔3的两侧分别各设置一个槽孔3,使得在同一直线上的横向方向设有3个槽孔3。即横向方向与纵向方向交错有一个相同穴位,即神阙穴。在横向方向上对应的3个穴位分别为:天枢、神阙、天枢。当然以上为本申请人针对实际应用作出最优选择,至于槽孔3设置的数目和排列设置的位置还可以是任意其他数目,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为了防止艾灸患者被烫伤,所述接灰网6的下方设有软质隔热层9。所述软质隔热层9 通过安装卡条可拆装安装在艾灸罐体2底部的下方。所述软质隔热层9可以是棉布,所述安装卡条可以是耐热奶高温的弹性橡皮条,使用时软质隔热层9包覆在接灰网6的下方,通过弹性橡皮条将软质隔热层9固定在艾炙罐体的外部壁体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拿住封块5,将连接杆和插针一起拔出槽孔3,然后将艾条/艾柱插在插针上,点燃艾条/艾柱后将插针、连接杆依次插入槽孔3内,封块5底部的磁铁与顶盖1 上的圆形金属垫圈相互吸住,从而堵住槽孔3,最后将艾炙罐体固定在艾灸患者的腹部上即可。根据艾灸需要来选择槽孔3的数量。由于艾炙罐体的内部均为相通的,艾炙罐体内不管是点燃一根艾条或两根艾条,甚至是多跟,都可以将燃烧中的艾热进行传递、融合,起到同时艾灸多个穴位的功能。因此,本实施例的艾灸装置能够对艾炙罐体接触到的施炙穴位同时进行艾灸治疗,有助于减少艾条/艾柱的使用量。
实施例2
参见图2,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腹部炙疗装置,还包括与艾条固定杆4的数目相一致的限位圆筒7。所述限位圆筒7的上端将艾条固定杆4套设在限位圆筒7内,限位圆筒7的底端延伸至接灰网6上。在各限位圆筒7的顶部均设有卡扣,所述限位圆筒7通过卡扣可拆装连接在顶盖1上。所述卡扣可以是安装在限位圆筒7的外壁的两侧上的凸块,凸块卡在槽孔3两侧的顶盖1上或卡在设置的凹槽即可实现对限位圆筒7的固定,该凹槽可以是沿槽孔3的外壁周向设置的环形凹槽。
为了防止限位圆筒7内的艾条燃烧温度过高对艾灸患者的烫伤,可在限位圆筒7上开设有若干个调温孔8,所述调温孔8沿限位圆筒7的纵向方向开设在限位圆筒7的壁体上。
采用本实施例的腹部艾炙装置既可以同时对多个腹部穴位进行艾灸,也可以艾灸任意一个穴位。只要将对应的槽孔3、艾条固定杆4和限位圆筒7的配合使用即可实现对单个穴位的艾灸。该结构的艾灸装置使用更加灵活,对艾条/艾柱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艾热的聚热作用更好,疗效更好。
Claims (6)
1.腹部炙疗装置,包括顶盖和内部中空的艾灸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罐体的底部安装有接灰网,艾灸罐体的顶部设有开口并与顶盖活动盖合,所述顶盖上设有1个以上的槽孔,各个槽孔内对应设有艾条固定杆,所述艾条固定杆可拆装安装在槽孔内且艾条固定杆的底端与接灰网为相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炙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条固定杆包括插针、连接杆和封块,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插针连接,连接杆的顶端穿出槽孔后与设于顶盖上的封块相固接,所述封块通过卡扣件活动安装在顶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炙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的数目为6个,沿顶盖的纵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4个槽孔,以纵向方向上的第二个槽孔为对称中心且沿横向方向在该槽孔的两侧分别各设置一个槽孔,使得在同一直线上的横向方向设有3个槽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炙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艾条固定杆的数目相一致的限位圆筒,所述限位圆筒的上端将艾条固定杆套设在限位圆筒内,限位圆筒的底端延伸至接灰网上;在各限位圆筒的顶部均设有卡扣,所述限位圆筒通过卡扣可拆装连接在顶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腹部炙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限位圆筒上开设有若干个调温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炙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灰网的下方设有软质隔热层,所述软质隔热层通过安装卡条可拆卸地安装在艾灸罐体底部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37364.9U CN208942860U (zh) | 2018-05-31 | 2018-05-31 | 腹部炙疗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37364.9U CN208942860U (zh) | 2018-05-31 | 2018-05-31 | 腹部炙疗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42860U true CN208942860U (zh) | 2019-06-07 |
Family
ID=66730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83736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42860U (zh) | 2018-05-31 | 2018-05-31 | 腹部炙疗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42860U (zh) |
-
2018
- 2018-05-31 CN CN201820837364.9U patent/CN2089428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482845U (zh) | 一种艾相伴无烟聚能砭石艾灸器 | |
CN106691829A (zh) | 一种多功能艾灸盒 | |
CN204932244U (zh) | 多用途艾灸仪 | |
CN205924479U (zh) | 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艾灸床 | |
CN104127306A (zh) | 一种灸疗刮痧罐 | |
CN209422447U (zh) | 一种配穴艾灸机械床 | |
CN205108360U (zh) | 妇科保健用温灸装置 | |
CN207236971U (zh) | 可调节式躯干部温灸装置 | |
CN204364437U (zh) | 艾灸仪 | |
CN202665973U (zh) | 多功能红外艾灸理疗床 | |
CN208942860U (zh) | 腹部炙疗装置 | |
CN206577131U (zh) | 一种可转动的面部艾灸棒 | |
CN202589930U (zh) | 一种新型灸疗罐 | |
CN203988926U (zh) | 一种灸疗刮痧罐 | |
CN206381371U (zh) | 多功能足部保健箱 | |
CN204106556U (zh) | 艾灸床 | |
CN205729778U (zh) | 一种艾灸床 | |
CN208626209U (zh) | 艾灸理疗组件及艾灸理疗床 | |
CN207886433U (zh) | 一种新型艾灸器 | |
CN202236274U (zh) | 灸疗仪 | |
CN205948035U (zh) | 一种多功能艾灸盒 | |
CN206675718U (zh) | 纳米生物烫熨热灸袋 | |
CN212940532U (zh) | 磁疗中药熏蒸装置 | |
CN205459843U (zh) | 妇科用坐炙仪 | |
CN209137331U (zh) | 一种经络艾灸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