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42817U - 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 - Google Patents

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42817U
CN208942817U CN201821108192.8U CN201821108192U CN208942817U CN 208942817 U CN208942817 U CN 208942817U CN 201821108192 U CN201821108192 U CN 201821108192U CN 208942817 U CN208942817 U CN 208942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swing rod
bar
rod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081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浩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1081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42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42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42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一种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包括固定部和摆动部,摆动部与固定部之间利用摆轴连接而形成铰接关系;摆动部包括按压头、按压摆杆、供施救者手腕握住的活动手柄,按压摆杆的摆动端与活动手柄连在一起;按压摆杆的固定端连接摆轴;所述按压头和按压摆杆随同活动手柄绕摆轴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一个手执支架,所述摆轴安装在手执支架上;按压摆杆的摆动端还连接有竖向的浮动触底杆,所述按压摆杆分段制作,按压摆杆的段与段之间设有活动插接配合结构。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成本低廉而适合于家庭和公共场所普及配备,以便于在第一时间就马上展开急救按压,且能有效控制按压深度,节省体力。

Description

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急救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
背景技术
心脏骤停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血液循环突然中止,将立即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4~8分钟后会造成病人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哪怕抢先一分钟或者几秒钟也可能非常有关键意义。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我国每年心脏骤停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0万,其中60%~70%以上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简称院外),需要由病人周围的人第一时间就地实施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是最为常见的抢救心跳骤停病人的一种重要措施,胸外按压可使病人心脏恢复收缩和扩张,暂时建立起有效的人工血液循环,使病人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获得基本的供血和供氧,并进一步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为病人抢救直至挽回生命提供可能。
但胸外按压对于按压深度、开始按压时间等都有一定的要求:1、如果开始按压时间越慢,则病人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越严重,因此胸外按压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哪怕抢先一分钟或者几秒钟也可能非常有意义; 2、成人按压深度要求为5~6cm,老人儿童按压深度要求为3~4cm,如果按压深度太大,容易造成骨折、气胸、甚至刺伤心脏肺部等问题,也会引发医疗纠纷,如果按压深度太小,则可能由于血液循环量太小而失去复苏效果。
传统胸外心脏按压主要包括电动按压、人工徒手按压、人力杠杆式机械按压三种方式,下面分别进行评析。
其中萨勃等电动心肺复苏机由于设备成本高,价格动辄几万甚至数十万,只适合于规模较大的医院急诊室,非急诊室的科室及基层医院不可能配备,医院以外的场所更不可能有萨勃电动心肺复苏机。但即使在规模较大的医院急诊室,由于这些心肺复苏机较笨重,移动不便捷,且就位、安装、调节过程不太便捷,通常要2分钟左右,这2分钟要暂停对病人的胸外按压,必然会延长病人的无心搏、缺血缺氧时间,可能因此丧失最佳的复苏时机,即使安装后有较高的胸外按压质量,也无法抵销因安装时间较长所导致的延误负面作用,因而很多医生宁愿在第一时间徒手进行按压,也不愿在第一时间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只有在长时间徒手按压无效后,实在太累时才安装并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但如前所述,从人工徒手转换为萨勃心肺复苏机,并不能实现无缝对接,而是有缝对接(需要暂停两分钟左右)。
传统的人工徒手按压是用双手不断下压胸骨中下段部位来完成。但这种人工按压方式体力消耗大,普通人徒手连续按压超过2分钟,就容易疲劳而体力不支,按压质量就会出现明显下降,导致按压深度越来越不足,进而容易导致抢救失败。特别是大部分女护士女医生甚至连两分钟也难以坚持。另外,即使刚开始按压尚未疲劳时,徒手按压也不容易掌握按压深度,对于专业医生来说,尽管有一定经验,但控制按压深度也一直需要小心翼翼,稍一走神就会超幅而导致骨折,稍一疲劳或太谨慎就会导致深度不足而失效;对于院外的非专业人士来说,即使他们有的可能持有急救员证,但其实充其量也是经过几个小时的简单培训,以后从来没有复习过,更从来没有真正在人体上面按压过,因此如何控制按压深度更是个天大难题, 普通急救员即使在街头遇到心脏骤停病人,也不敢贸然上前抢救。而普通民众对人工徒手胸外按压的手法要求更是望而生畏,所以抑制了大部分普通民众学习胸外按压技术的念头和勇气,导致院外心脏骤停病人能够得到胸外按压急救的比例很低,有效的更少,往往等到病人转移到医院或者医生到来时,已经丧失了最佳抢救时机而回天乏术。
现有人力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都设有横杆支座、按压摆杆、按压头,其中横杆支座固定不动,而横杆和按压头则往复上下移动,同时还设有固定不动的限位构件,限位构件的作用是限定按压头向下移动的极限位置,当按压头的向下移动幅度达到极限位置时,按压摆杆或按压头由于受到限位部件的抵触而不能继续向下移动,此时的按压深度达到极限值,从而控制了按压深度(即按压深度极限值),能够严防按压深度超幅。另外,还可以通过调节按压头与按压摆杆两者的相对竖向位置而调节按压深度极限值。而且,由于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采用杠杆结构,按压十分省力,解决了疲劳、按压深度不足的问题,可以达到长时间坚持按压的目的。
然而,现有上述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的按压摆杆需要一个能够固定不动的杠杆支点,而杠杆支点又需要与病人背部正下方的躺压部件(以下简称“背部躺压部件”,例如床具、或躺板)相对固定不动地组装在一起,才能稳住按压摆杆的杠杆支点;同样,限制按压摆杆或按压头最大摆动幅度的限位部件也需要与背部躺压部件相对固定不动地组装在一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限位阻挡效果。因此,现有上述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存在以下问题:
1、使用前,必须将病人抬到与杠杆支点连在一起的背部躺压部件上面,才有可能实施按压,另外,病人抬到背部躺压部件上面之后,虽然按压头的横向位置还可以沿着按压摆杆调节,但按压头的纵向位置已经不能调节,所以只能沿病人的身体高度方向来回挪动病人,直至使病人心脏的纵向位置精确位于按压头正下方;总之,现有的手动机械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在按压前,属于“按压头固定而病人移动”的模式,其安装、病人就位、心脏对准都比较费时,且上述过程要暂停对病人的胸外按压,因此现有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在医院内的实际使用率也很低。
2、整个杠杆式按压器必须与背部躺压部件(床具)连在一起才能使用,横向宽度必定大于人体胸部宽度,至少需要超过60CM,整体体积大,重量也大,因此只适合于配置于医院,不适合院外急救的推广,不适合配备在公共场所(公共场所没有匹配的床具,而且现有杠杆式按压器难以象急救箱一样挂在公共场所的墙上),更不适合于配备于普通家庭(由于太占用空间)。
可见,上述现有三种急救按压方都存在不足,由于以上诸多问题和困难,在我国每年心脏骤停的总人数约为50万人中,能够抢救回来的不到1%。在我国上海世博会期间,发生了10多例猝死病人,都未能及时救治,无一存活。但反观在日本爱知世博会发生5例心脏猝死,由于现场设施齐备而成功抢救4例病人存活下来。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高润霖指出,如果能在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设备,能在第一时间对“猝死者”进行心肺复苏,那么心跳骤停的抢救成活率可上升到30~50%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它体积小巧、成本低廉而适合于家庭和公共场所普及配备,以便于在第一时间就马上展开急救按压,且能有效控制按压深度,节省体力。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一种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包括固定部和摆动部,摆动部与固定部之间利用摆轴连接而形成铰接关系;摆轴的延伸方向为水平纵向;摆动部包括按压头、按压摆杆、供施救者手腕握住的活动手柄,按压摆杆的摆动端与活动手柄连在一起;按压摆杆的固定端连接摆轴;按压头连结在按压摆杆的固定端和摆动端之间,所述按压头和按压摆杆随同活动手柄绕摆轴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一个手执支架,手执支架的竖向高度小于42cm ,手执支架底部的横向跨度为10~36cm,手执支架底部的纵向跨度为10~41 cm;手执支架的前半部分设有供协助者第一只手握住的第一固定手柄,手执支架的后半部分设有供协助者第二只手握住的第二固定手柄;所述摆轴安装在手执支架上;按压摆杆的摆动端还连接有竖向的浮动触底杆,浮动触底杆随同按压摆杆上下移动而成为所述摆动部的组成部分;手执支架、按压摆杆、浮动触底杆组成半包围的门字形结构,门字形结构半包围的空间足以容纳人体胸部,其中按压摆杆位于门字形结构的顶部,浮动触底杆和手执支架分别位于门字形结构的左右两边;该半包围门字形结构的底部开口完全敞开,开口的方向朝向下方,开口的横向宽度大于人体胸部宽度,手执支架没有设置与病人背部躺压部件进行紧固连结的紧固连结机构,浮动触底杆也没有设置与病人背部躺压部件进行紧固连结的紧固连结机构;所述按压摆杆由若干段活动插接而成,按压摆杆的段与段之间设有活动插接配合结构,该活动插接配合结构是指:在互相插接的两段按压摆杆中,其中第一者的杆体中空而形成有插孔,该插孔的截面与第二者的杆体截面匹配而使两者能够沿轴向插接起来。当进行双人按压时,第二者的杆体插入第一者该插孔中,两者插接后形成为所述按压摆杆。
所述按压摆杆由两段活动插接而成,其中按压摆杆的第一段直接与所述摆轴固定连接在一起,按压摆杆的第二段直接连接所述浮动触底杆,按压摆杆第二段与按压摆杆第一段之间设有活动插接配合结构。当进行双人按压时,按压摆杆第一段与按压摆杆第二段插接后形成为所述按压摆杆。
所述按压头与按压摆杆第二段直接连结在一起;所述按压头的正前方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单人手柄,所述按压头的正后方还固定连接有第二单人手柄,第一单人手柄和第二单人手柄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都为纵向;还设有一榀备用框架,该榀备用框架的底部纵向跨度大于10CM,该榀备用框架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横向短杆,横向短杆与按压摆杆第二段形成有活动插接配合结构,该活动插接配合结构是指:在按压摆杆第二段与横向短杆这两者中,其中第一者的杆体中空而形成有插孔,该插孔的截面与第二者的杆体截面匹配而使两者能够插接起来。这样,特殊情况下,当施救者周围缺乏协助者而需要进行单人按压时,可将按压摆杆第一段与按压摆杆第二段暂时拆开,而将横向短杆与按压摆杆第二段暂时插接起来。
所述备用框架包括前后两根竖向支撑杆,前后两根竖向支撑杆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连接杆,所述横向短杆与纵向连接杆固定垂直连接。
还设有按压深度调节机构。
所述按压深度调节机构为调节浮动触底杆长度的长度调节机构。
所述按压深度调节机构为放置在浮动触底杆底端下方的垫块,且垫块上表面与浮动触底杆底端之间的竖向距离可调。
所述垫块的数量有多个,各个垫块之间形成积木式叠加组装关系。
所述垫块呈阶梯状。
所述垫块的数量有多个,各个垫块的竖向厚度互不相同,垫块择一地放置在浮动触底杆底端下方。
所述浮动触底杆包括上下两段,上下两段内外互套插接在一起;还设有一根同时穿过两段浮动触底杆的插销;两段浮动触底杆分别设有与插销对应的插孔;在上下两段浮动触底杆中,其中至少有一段浮动触底杆的插孔数量为多个,各个插孔由上而下布置;所述插销包括插销帽和插销杆,插销帽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所有插孔的孔径,所述插孔的朝向倾斜;当插销杆插入插孔之后,插销杆的延伸方向朝向斜下方,且插销帽的竖向位置高于插销杆末端的竖向位置。
当病人接受心脏复苏按压时,必定处于平躺姿势。所谓病人背部躺压部件,是指病人平躺时,与其背部接触的部件。当病人躺在床上时,病人背部躺压部件是指床具;当病人躺在片状物体上面时,病人背部躺压部件是指该片状物体;特殊情况下,当病人躺在地面时,背部躺压部件也可以是指地面。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病人平躺在背部躺压部件上,而施救者位于病人胸部侧面,且面向病人,因此,病人的左右方向相当于施救者的前后方向。
本申请文件中,定义产品的横向、纵向时,是以该产品使用状态下的病人的方向为准。所谓横向,即左右方向,是以病人接受心脏复苏按压时,病人身体宽度(即胸部宽度)的方向。所谓纵向,即前后方向,是以病人接受心脏复苏按压时,病人身体高度的方向。所述竖向,是指病人胸厚的方向。
浮动触底杆属于条状构件,由于工作时上下移动,故命名时称其“浮动”;又由于该杆下行到极限位置时,该杆的底端点接触到垫块或背部躺压部件,故命名时称其“触底”,整体命名为“浮动触底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能够争分夺秒地展开抢救,具体如下:
1、本实用新型依靠人力双手用力按住而实现杠杆支点的定位,不需依靠与背部躺压部件紧固连结,限制按压深度的部件也不需与背部躺压部件(床具)固定连在一起,意味着在开始按压前,按压器具可自由移动,因此不管病人是躺在地面或床面,都可直接快捷地将整个门字形结构的按压器具倒扣在病人胸部上面,在第一瞬间就可直接使按压头直接对准病人心脏,立即展开急救按压。与传统机械式、徒手式、电动式相比,本实用新型不需将病人抬动到特定床具上,也不需挪动病人以便使按压头对准心脏,节省了搬动病人到特定床具上的麻烦和时间,节省了挪动病人使心脏对准按压头的时间,并且节省与背部躺压部件紧固组装连在一起的组装时间。总之,本实用新型在按压前,病人的位置不需抬动,只需移动按压器,属于“按压头移动而病人固定”的使用模式,这样总体可以节省至少宝贵的两分钟左右,有利于争分夺秒地抢救;
2、组装方便,只需简单的插接动作(将按压摆杆插接起来),就完成组装过程,组装过程基本不耗时间。
3、调节按压深度的动作快捷简便,能根据不同病人的胸厚在瞬间完成按压深度极限值的设置步骤。
4、从徒手按压转为杠杆式按压也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即转换过程中间不需暂停按压)。
二、本实用新型可确保按压深度准确:当浮动触底杆触底(即触到床板、或地面或垫块或躺板)时,按压头不能继续下移,意味着按压深度得到有效控制,由此确保不会由于按压深度太大而发生骨折、刺伤心肺的问题,减少医疗纠纷,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浮动触底杆的存在,使得施救者可以大胆、放心地用力往下按压,确保按压深度和力度、速度,进而确保足够的血液循环量,避免传统人工按压时按压深度不稳定的问题,提高病人抢救复苏的可能性。
三、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疲劳:本实用新型由于可以利用杠杆结构,因而按压省力,避免由于疲劳而不能坚持按压或按压深度不足的问题。
四、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本实用新型不需依赖于特定床具构造,也不需与床具紧固连结;另外在收藏或携带状态下,可暂时将按压摆杆第二段与按压摆杆第一段拆开,并将按压摆杆第一段绕摆轴转动约135~225°,使按压摆杆第一段与手执支架折叠收拢起来,按压摆杆第一段被收纳进入手执支架的空间里面,这意味着按压摆杆第一段在收藏或携带状态下基本不会额外占用空间,而按压摆杆第二段和浮动触底杆在收藏或携带状态下也可贴靠着手执支架,意味着整个按压器在收藏或携带状态下的横向宽度只大约相当于使用状态的一半左右,小于人体胸部宽度(略大于人体胸部宽度的一半),整体可以放置在一个大约40厘米甚至30厘米宽的急救箱或急救包里面(同时还可附带配备人工呼吸膜之类的人工呼吸辅助器具),重量轻,携带非常容易,医务工作者或急救员能够单人手持着整个按压器奔往急救现场。由于收藏或携带状态体积小巧,因而一般家庭有条件收藏放置也愿意收藏,而公共场所也容易配设而不占用空间,例如可以挂在墙壁上;放在医院或救护车上也不会特别占用空间,因而适合配备于公共场所或普通家庭,便于搬运或存放,使用不受电源的限制,可以广泛配备于医院急诊室、手术室、普通科室、救护车、乡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所、学校卫生室、学校操场或田径场、厂矿企业、机场、广场、地铁、火车、高铁、地铁出入口、机关大楼宾馆、体育馆、游泳池、交通岗亭、治安岗亭、大型活动现场、心脏病患者家庭等场所备用,形成密集网点,象发达国家在城市各个角落广泛布置心脏除颤仪一样,使心跳骤停病人可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得到现场施救。
五、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傻瓜型),与徒手按压方式比较,大大降低了按压的手法技能要求,大大降低普通民众学习按压急救技能的门槛,即使非医务人员也易于学习掌握使用,适合于普通民众推广,将促进和鼓励更多的普通民众学习并掌握急救技能,有可能形成全民普及心脏按压技能的有利局面。
六、既适合于供两人合作对病人进行施救,还可供单人对病人进行施救。
综上,本实用新型不但适合配备于公共场所或家庭,也适合于应用于医院。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医院,则能争分夺秒地节省安装就位时间,避免疲劳,实现徒手按压与杠杆机械按压的无缝对接,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医疗纠纷;而当本实用新型推广到公共场所或家庭,则可能使心脏骤停病人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将可能使我国每年成功抢救挽回的心脏骤停病人增加十万人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手执支架(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摆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手执支架、按压摆杆、浮动触底杆三者连接在一起并组成半包围门字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按压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按压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的收藏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垫块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垫块与浮动触底杆的配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具体实施例的浮动触底杆的高度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具体实施例的手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备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种组装方式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组装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组装方式的分解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包括固定部和摆动部,摆动部与固定部之间利用摆轴10连接形成铰接关系;摆轴10的延伸方向为水平纵向;图2、图3、图5、图6、图7所示,所述按压摆杆由两段活动插接而成,其中按压摆杆的第一段11直接与所述摆轴10垂直固定连接在一起,按压摆杆第二段12与按压摆杆第一段11之间设有活动插接配合结构,该活动插接配合结构是指:在按压摆杆第一段11的杆体中空而形成有插孔14,该插孔14的截面与按压摆杆第二段12的杆体截面匹配而使两者能够沿轴向插接起来,两者插接后形成为所述按压摆杆,另外,按压摆杆第一段11还设有卡孔16,按压摆杆第二段12设有弹性卡粒15,两者插接后弹性卡粒15 和卡孔16暂时卡紧固定;按压摆杆第一段11远离按压摆杆第二段12的那一端形成按压摆杆的固定端,按压摆杆的固定端连接摆轴10;按压摆杆第二段12远离按压摆杆第一段11的那一端形成按压摆杆的摆动端,按压摆杆的活动插接配合结构的横向位置位于摆轴10和按压头1之间。
图1、图5所示,按压器的摆动部包括按压头1、按压摆杆、供施救者手腕握住的活动手柄2,按压摆杆的摆动端与活动手柄2连在一起;按压头1连结在按压摆杆的固定端和摆动端之间,按压头1与按压摆杆第二段12直接连结在一起。所述按压头1和按压摆杆随同活动手柄2绕摆轴10上下移动。
图1、图5、图2所示,所述固定部为一个手执支架4,手执支架4的竖向高度(如图2中h所示)为30cm ,手执支架底部的横向跨度(如图2中n所示)为18cm ,手执支架底部的纵向跨度(如图2中m所示)为25 cm;手执支架4的前半部分设有供协助者第一只手握住的第一固定手柄31,手执支架4的后半部分设有供协助者第二只手握住的第二固定手柄32;所述摆轴10安装在手执支架4上,即摆轴10的两端安装在手执支架4的安装孔40中。
图1、图5、图4所示,按压摆杆的摆动端(即按压摆杆第二段12的末端)还连接有竖向的浮动触底杆5,浮动触底杆5随同按压头1和按压摆杆上下移动而成为所述摆动部的组成部分;手执支架4、按压摆杆(由按压摆杆第一段11和按压摆杆第二段12组成)、浮动触底杆5三者组成半包围的门字形结构,门字形结构半包围的空间80足以容纳人体胸部,其中按压摆杆位于门字形结构的顶部,浮动触底杆5和手执支架4分别位于门字形结构的左右两边;该半包围门字形结构的底部开口(如图4中AB 开口所示)完全敞开,AB开口的方向朝向下方,开口的横向宽度(即AB之间的横向宽度)大于人体胸部宽度,手执支架4没有设置与病人背部躺压部件进行紧固连结的紧固连结机构,浮动触底杆5也没有设置与病人背部躺压部件进行紧固连结的紧固连结机构,如图4、图5所示,即浮动触底杆5和手执支架4的底部都不与病人背部躺压部件81连结在一起。
图1、图5、图9所示,还设有按压深度调节机构。所述按压深度调节机构为放置在浮动触底杆5底端下方的多个垫块6,各个垫块6之间形成积木式叠加组装关系。只要取用不同数量的垫块6进行叠加,就可改变垫块叠加的高度,因此垫块的有效垫高高度可调,换句话说,当按压头1自然放在病人心头部位、人手暂不施加压力的状态下,只要取用不同数量的垫块6进行叠加,位于最上层垫块6上表面与浮动触底杆5底端之间的竖向距离就可调,浮动触底杆5底端的悬空高度可调,由于浮动触底杆5底端的悬空高度代表浮动触底杆在按压过程的有效移动幅度,而浮动触底杆的有效移动幅度与按压深度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实现调节按压深度。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使用时,病人平躺在背部躺压部件81上面,施救者和协助者分别位于病人胸部8左右两侧且互相面对,将按压摆杆第一段11插入按压摆杆第二段12的插孔14中,将整个门字形结构的按压器倒扣在病人胸部8上面,使按压头1对准病人心脏,并自然搁置放在病人心脏上方,协助者双手握住第一固定手柄31和第二固定手柄32,将整个手执支架4压住使其位置得到固定,使其不会横向倾倒或纵向倾倒、不会移位,调节垫块6叠加的数量,使垫块6上表面与浮动触底杆5底端之间的竖向距离等于按压深度极限值乘以比例系数(该比例系数为a/e, a为浮动触底杆底端到摆轴的横向距离,e为按压头到摆轴的横向距离,以按压摆杆第一段和按压摆杆第二段12插接时为准,当按压器生产出来后,该比例系数已经确定,为简单起见,a/e可以设计为2),如图5所示,施救者握住活动手柄2上下摆动,从而驱动按压头1用力对病人胸部实施胸外按压,这样既可确保按压深度足够,又防止按压深度太大而导致骨折等并发症。
当收藏或携带状态下,可将按压摆杆第一段11从按压摆杆第二段12的插孔14中拔出,并将按压摆杆第一段11绕摆轴10转动约225°,使按压摆杆第一段11与手执支架4折叠起来,按压摆杆第一段11被收纳进入手执支架4的空间里面,这意味着按压摆杆第一段基本不会额外占用空间,而按压摆杆第二段12和浮动触底杆5、按压头1在收藏或携带状态下也可贴靠着手执支架4,意味着整个按压器在收藏或携带状态下的横向宽度只大约相当于使用状态的一半左右,如图8所示,非常小巧,便于收藏携带。
上述实施例一中,手执支架4的竖向高度h可以改为42cm,或者改为20 cm,或者15cm;手执支架底部的横向跨度n为可以改为35 cm,或者改为11cm ;手执支架底部的纵向跨度m可以改为38cm,或者改为12cm。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垫块与实施例一的垫块不同,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二中的垫块6呈阶梯状,如图10所示。需要调节按压深度值时,只要调节垫块6与浮动触底杆5的相对水平投影位置,使浮动触底杆5的底端对准阶梯状垫块6的不同部位(不同台阶面),就可调节垫块的有效垫高高度,换句话说,当按压头自然放在病人心头部位、人手暂不施加压力的状态下,只要水平挪动垫块6,如图10状态变为图11状态,则垫块6上表面与浮动触底杆5底端之间的竖向距离就会变化,因此浮动触底杆5底端相对于垫块6上表面悬空的距离可调,实现调节按压深度值。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三中垫块与实施例一的垫块不同,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三的垫块的数量有多个,各个垫块的竖向厚度互不相同,垫块择一地放置在浮动触底杆底端下方。因此,就能够调节垫块的有效垫高高度,即调节按压深度值。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四的按压深度调节机构与实施例一的按压深度调节机构不同,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没有设置垫块,实施例四的按压深度调节机构为:所述浮动触底杆5包括上下两段,如图12所示,浮动触底杆上段52、浮动触底杆下段51内外互套插接在一起,如图8、图9所示;还设有一根同时穿过两段浮动触底杆51、52的插销;上下两段浮动触底杆51、52分别设有与插销对应的插孔55,其中有一段浮动触底杆(浮动触底杆上段52)的插孔55数量为多个,各个插孔55由上而下布置;所述插销包括插销帽53和插销杆54,插销帽53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所有插孔55的孔径,所述插孔55的朝向倾斜;当插销杆54插入插孔55之后,插销杆54的延伸方向朝向斜下方,且插销帽53的竖向位置高于插销杆54末端的竖向位置。这样,插销杆54即使没有锁紧,也不会从插孔溜出,节省宝贵的时间。
实施例四中,当需要调节调节按压深度值时,只要插销杆54选择插入浮动触底杆上段52的不同的插孔,就可改变浮动触底杆5的整体长度,使浮动触底杆5底端相对于背部躺压部件81的悬空高度发生变化,例如如图12所示状态调整为图13所示状态,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五中手执支架与实施例一的手执支架不同,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实施例一中,手执支架的第一固定手柄31和第二固定手柄32的延伸方向为横向,而在实施例五中,手执支架的第一固定手柄31和第二固定手柄32的延伸方向为纵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如图14所示。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实施例六没有设置垫块;实施例六的按压深度调节机构为调节浮动触底杆竖向长度的长度调节机构,图15、图19所示,该浮动触底杆包括上下两段,浮动触底杆上段52的下端和浮动触底杆下段的51上端两者内外互套插接在一起,且两者之间设有锁紧螺母53。当锁紧螺母53拧松,则浮动触底杆上段52和浮动触底杆下段51两者可相对滑动,由此调节浮动触底杆的总体长度,进而调节按压深度值,调节后将锁紧螺母53拧紧,则浮动触底杆上段52和浮动触底杆下段51两者可固定。
2、在实施例六中,按压头1的正前方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单人手柄21,所述按压头1的正后方还固定连接有第二单人手柄22,第一单人手柄21和第二单人手柄22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都为纵向,如图15所示;
3、在实施例六中,还设有一榀备用框架9,如图15、图16所示,所述备用框架包括前后两根竖向支撑杆92,前后两根竖向支撑杆92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连接杆93,如图15、图16所示,该榀备用框架9的底部纵向跨度(即前后两根竖向支撑杆92的纵向距离,如图16中尺寸b所示)为25 CM,该榀备用框架9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横向短杆91,横向短杆91与纵向连接杆93固定垂直连接。横向短杆91与按压摆杆第二段12形成有活动插接配合结构,该活动插接配合结构是指:在按压摆杆第二段12与横向短杆91这两者中,横向短杆91的杆体中空而形成有插孔90,该插孔90的截面与按压摆杆第二段12的杆体截面匹配而使两者能够沿轴向插接起来,如图19、图18所示;另外,按压摆杆第二段12设有弹性卡粒15,横向短杆91还设有卡孔16,两者插接后依靠弹性卡粒15 和卡孔16暂时卡紧固定。
实施例六的使用方式如下:
当施救者周围有其他人协助时,可以由施救者与协助者进行施救,这种情况下,暂时无需使用到备用框架9,将将按压摆杆第二段12与按压摆杆第一段11进行插接,如图15所示,其施救方式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施救过程中,第一单人手柄21和第二单人手柄22也暂时没有发挥作用。
当施救者周围有没其他人协助时,可以由施救者进行单人按压,这种情况下,暂时将按压摆杆第一段11和按压摆杆第二段12拆开,将按压摆杆第二段12与备用框架9的横向短杆91进行插接,如图17所示,按压时,施救者位于病人胸部8右侧(或左侧),施救者双手分别握住第一单人手柄31和第二单人手柄32,使按压头对准病人心脏,并用力上下移动,这样就可由单个施救者对病人进行按压,按压深度同样可以利用浮动触底杆的触底进行控制,如图18所示。
实施例六其它方面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因此,实施例六既适合于进行双人按压,必要时也能够适用于单人按压。
在实施例六中,备用框架9的底部纵向宽度b可以改为38 cm,或者改为12cm;
在实施例六中,横向短杆91与按压摆杆第二段12之间的活动插接配合结构也可改为:在按压摆杆第二段12与横向短杆91这两者中,按压摆杆第二段12的杆体中空而形成有插孔,该插孔的截面与横向短杆91的杆体截面匹配而使两者能够沿轴向插接起来。
实施例七
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两方面:
1、实施例七没有设置垫块;在实施例七中,按压深度调节机构的结构如下:浮动触底杆由上下两段组成,浮动触底杆上段52的下端和浮动触底杆下段51的上端两者利用螺纹50拧接在一起,如图20所示,由于螺纹拧动后,浮动触底杆上段52的下端和浮动触底杆下段51的组合体长度变化,即按压摆杆第二端的浮动触底杆长度变化,由此可调节按压深度值。
2、在实施例七中,按压摆杆第一段11与按压头1连结在一起;活动插接配合结构的横向位置位于浮动触底杆5上端和按压头1之间,如图20所示。
实施例七其它方面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在实施例七中,按压深度调节机构也可改为:按压头1设有竖向连接杆13,竖向连接杆13为螺杆,如图20所示,竖向连接杆13利用竖向螺纹拧接在按压摆杆的中间部位,只要拧动螺杆13而调节改变竖向连接杆12与按压摆杆的竖向相对位置,就可调节改变按压头1与按压摆杆的竖向相对位置,从而调节按压深度值。
实施例八
在实施例八中,按压摆杆分为三段活动插接而成,段与段之间设有活动插接结构,其余方面与实施例一相同。

Claims (10)

1.一种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包括固定部和摆动部,摆动部与固定部之间利用摆轴连接而形成铰接关系;摆轴的延伸方向为水平纵向;摆动部包括按压头、按压摆杆、供施救者手腕握住的活动手柄,按压摆杆的摆动端与活动手柄连在一起;按压摆杆的固定端连接摆轴;按压头连结在按压摆杆的固定端和摆动端之间,所述按压头和按压摆杆随同活动手柄绕摆轴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一个手执支架,手执支架的竖向高度小于42cm ,手执支架底部的横向跨度为10~36cm ,手执支架底部的纵向跨度为10~41 cm;手执支架的前半部分设有供协助者第一只手握住的第一固定手柄,手执支架的后半部分设有供协助者第二只手握住的第二固定手柄;所述摆轴安装在手执支架上;按压摆杆的摆动端还连接有竖向的浮动触底杆,浮动触底杆随同按压摆杆上下移动而成为所述摆动部的组成部分;手执支架、按压摆杆、浮动触底杆组成半包围的门字形结构,门字形结构半包围的空间足以容纳人体胸部,其中按压摆杆位于门字形结构的顶部,浮动触底杆和手执支架分别位于门字形结构的左右两边;该半包围门字形结构的底部开口完全敞开,开口的方向朝向下方,开口的横向宽度大于人体胸部宽度,手执支架没有设置与病人背部躺压部件进行紧固连结的紧固连结机构,浮动触底杆也没有设置与病人背部躺压部件进行紧固连结的紧固连结机构;所述按压摆杆由若干段活动插接而成,按压摆杆的段与段之间设有活动插接配合结构,该活动插接配合结构是指:在互相插接的两段按压摆杆中,其中第一者的杆体中空而形成有插孔,该插孔的截面与第二者的杆体截面匹配而使两者能够沿轴向插接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摆杆由两段活动插接而成,其中按压摆杆的第一段直接与所述摆轴固定连接在一起,按压摆杆的第二段直接连接所述浮动触底杆,按压摆杆第二段与按压摆杆第一段之间设有活动插接配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与按压摆杆第二段直接连结在一起;所述按压头的正前方还固定连接有第一单人手柄,所述按压头的正后方还固定连接有第二单人手柄,第一单人手柄和第二单人手柄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都为纵向;还设有一榀备用框架,该榀备用框架的底部纵向跨度大于10cm,该榀备用框架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横向短杆,横向短杆与按压摆杆第二段形成有活动插接配合结构,该活动插接配合结构是指:在按压摆杆第二段与横向短杆这两者中,其中第一者的杆体中空而形成有插孔,该插孔的截面与第二者的杆体截面匹配而使两者能够插接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框架包括前后两根竖向支撑杆,前后两根竖向支撑杆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连接杆,所述横向短杆与纵向连接杆固定垂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所述的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按压深度调节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深度调节机构为调节浮动触底杆长度的长度调节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深度调节机构为放置在浮动触底杆底端下方的垫块,且垫块上表面与浮动触底杆底端之间的竖向距离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的数量有多个,各个垫块之间形成积木式叠加组装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呈阶梯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触底杆包括上下两段,上下两段内外互套插接在一起;还设有一根同时穿过两段浮动触底杆的插销;两段浮动触底杆分别设有与插销对应的插孔;在上下两段浮动触底杆中,其中至少有一段浮动触底杆的插孔数量为多个,各个插孔由上而下布置;所述插销包括插销帽和插销杆,插销帽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所有插孔的孔径,所述插孔的朝向倾斜;当插销杆插入插孔之后,插销杆的延伸方向朝向斜下方,且插销帽的竖向位置高于插销杆末端的竖向位置。
CN201821108192.8U 2018-07-13 2018-07-13 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 Active CN208942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8192.8U CN208942817U (zh) 2018-07-13 2018-07-13 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8192.8U CN208942817U (zh) 2018-07-13 2018-07-13 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42817U true CN208942817U (zh) 2019-06-07

Family

ID=66731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08192.8U Active CN208942817U (zh) 2018-07-13 2018-07-13 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428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6813A (zh) * 2018-07-13 2018-11-20 黄浩扬 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6813A (zh) * 2018-07-13 2018-11-20 黄浩扬 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
CN108836813B (zh) * 2018-07-13 2024-02-02 黄浩扬 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23506B (zh) 一种用于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装置
CN103735402B (zh) 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
CN111249676A (zh) 四肢联合运动康复训练装置
CN108836813A (zh) 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
CN208942817U (zh) 便于收藏携带的杠杆式心肺复苏按压器
CN112237525B (zh) 一种用于呼吸康复的智能化手臂运动设备
CN211962953U (zh) 一种中医康复科用下肢锻炼装置
CN205867078U (zh) 一种便携式胸外按压器
CN211584204U (zh) 心内科室急救用心脏按压装置
CN209332673U (zh) 能直观测控按压深度的轻便型心脏按压器
CN203677513U (zh) 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
CN2432927Y (zh) 野战综合急救手术台
CN209332672U (zh) 能控制按压深度的轻便型心脏按压器
CN207084941U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床
CN205569293U (zh) 便携式手动胸外心脏按压复苏仪
CN214913026U (zh) 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康复护理装置
CN206120707U (zh) 心脏护理按压装置
CN205054534U (zh) 一种悬垂式腰腿牵引器
CN210494547U (zh) 一种用于心胸外科术后护理的行走辅助装置
CN108836814B (zh) 能直观测控按压深度的轻便型心脏按压器
CN212308336U (zh) 一种骨科用康复床
CN207837761U (zh) 便携式心衰患者搬运组合椅
CN205964435U (zh) 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装置
CN219071001U (zh) 一种平战两用多功能担架
CN214968657U (zh) 一种老年病内科临床用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