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4960U - 无线充电风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风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34960U
CN208934960U CN201821356354.XU CN201821356354U CN208934960U CN 208934960 U CN208934960 U CN 208934960U CN 201821356354 U CN201821356354 U CN 201821356354U CN 208934960 U CN208934960 U CN 208934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fan
battery
control mainboard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563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力
王彪
李星毅
周银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563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34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34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34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无线充电风扇及系统。该无线充电风扇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底座和固定于底座的上表面的风扇主体;底座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无线充电部件、控制主板和电池;无线充电部件通过控制主板与电池电连接,且电池通过控制主板与风扇主体电连接;其中,控制主板与风扇主体之间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开关控件。这种结构的风扇可以实现无线充电,改善了有线充电结构的使用局限性。同时,内置电池可以进行电能存储,从而便于用户携带使用。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有助于扩大风扇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风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线充电风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夏季,小型电风扇是人们常用的桌面降温设备。在现有的办公室中,小型电风扇通常都是使用5V(伏)电压的DC(直流)或Micro USB(USB 2.0标准的一个便携版本,比部分手机使用的Mini USB接口更小)电源线进行供电。对于这种有线供电的电风扇,一般需要插拔或拖动充电线。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且无法随身携带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无线充电风扇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风扇,包括:底座和固定于底座的上表面的风扇主体;底座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无线充电部件、控制主板和电池;无线充电部件通过控制主板与电池电连接,且电池通过控制主板与风扇主体电连接;其中,控制主板与风扇主体之间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开关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主板包括充电控制主板和电池控制主板;无线充电部件通过充电控制主板与电池控制主板电连接;电池通过电池控制主板与风扇主体电连接;以及底座包括上壳体、隔层壳体和下壳体;隔层壳体位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风扇主体固定于上壳体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朝向隔层壳体的端面形成有凹槽;无线充电部件和充电控制主板设置于凹槽中,且无线充电部件上覆盖有隔磁片;电池和电池控制主板设置于隔层壳体朝向上壳体的端面,且隔层壳体上开设有走线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磁片采用铁氧体吸波材料制成,且通过耐热胶贴附于隔层壳体朝向下壳体的端面;电池通过耐热胶贴附于隔层壳体的中心区域,且电池上设置有减震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层壳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充电端口,充电端口通过导线与电池控制主板电连接,其中,充电端口的类型包括MicroUSB。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控件设置于隔层壳体朝向上壳体的端面,且与电池控制主板电连接;以及上壳体在对应于开关控件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开关控件穿过通孔位于上壳体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控件还包括指示灯;当风扇运行时,指示灯处于开启状态,且根据电池的当前电量而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扇主体包括支架、电机壳体和扇叶;支架的一端与底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电机壳体连接;电机壳体内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轴部固定有扇叶;扇叶的四周设置有防护罩;其中,支架为中空结构,内部设置有导线,控制主板通过该导线与电机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支脚和散热孔阵列;且底座的上表面在对应于支架的位置处开设有散热孔;以及电机壳体开设有散热孔阵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与电机壳体在俯仰方向和/或左右摆动方向可调节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风扇系统,包括充电座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无线充电风扇。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无线充电风扇及系统,可以包括底座和固定于底座的上表面的风扇主体。其中,底座的内部可以形成有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内可以设置有无线充电部件、控制主板和电池。在这里,无线充电部件可以通过控制主板与电池电连接。这样,无线充电部件可以将产生的电能,经控制主板传输给电池,从而实现电能存储。并且电池可以通过控制主板与风扇主体电连接。其中,控制主板与风扇主体之间的连接电路上可以设置有开关控件。即通过开关控件可以实现风扇运行状态的开关。这种结构的风扇可以实现无线充电,改善了有线充电结构的使用局限性。同时,内置电池可以进行电能存储,从而便于用户携带使用。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有助于扩大风扇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风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风扇的底座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风扇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风扇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和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见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风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风扇可以包括底座1和风扇主体2。其中,风扇主体2可以固定于底座1的上表面。这里的上表面主要是指底座1中背离地面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内部可以形成有容置空间。并且该容置空间内可以设置有无线充电部件、控制主板和电池。其中,无线充电部件可以用于产生电能。这里的无线充电部件可以是采用各种无线充电原理而制成的部件。例如可以是支持QI无线充电协议的受电线圈。而电池可以用于存储电能。这里的电池可以是锂电池、蓄电池等能够实现电能存储的各种电池。电池的型号和规格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部件与充电器之间往往以磁场传送能量。因此,两者之间可以不用电线连接。与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相比,可以摆脱电线的束缚。进而可以任意摆放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风扇,提高用户使用的灵活性。
此外,将该风扇与充电器接触后,该风扇便可以始终处于充电状态。用户不需要进行多余的插拔电线操作,简化了充电操作过程。并且这种充电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风扇中电池的电量时刻为充足的。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随时使用该风扇,而无需担心忘记充电造成的电量不足问题。这样有助于扩大风扇的使用人群和使用范围。
如图2所示,无线充电部件3可以通过控制主板4与电池5电连接。这样,控制主板4可以将无线充电部件3产生的电能,转换为符合电池5要求的电能。并且可以将转换后的电能传输给电池5,从而可以实现电能存储。这样一来,用户便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风扇,从而摆脱固定电源的约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5可以通过控制主板4与风扇主体2电连接。并且控制主板4与风扇主体2之间的连接电路上可以设置有开关控件6。当开关控件6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主板4可以将电池5中的电能传输给风扇主体2,从而使风扇主体2运转工作。当开关控件6处于关闭状态时,控制主板4可以停止向风扇主体2供电,从而使风扇主体2停止运转。
需要说明的是,开关控件6的安装位置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制。例如可以设置在风扇主体2(如支架21或电机壳体22)上。也可以如图1所示,设置于底座1的上表面。这样有助于便于用户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风扇,通过在底座的内部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无线充电部件、控制主板和电池。并且无线充电部件可以通过控制主板与电池电连接。这样,可以将无线充电部件产生的电能,经控制主板传输给电池,从而实现电能存储。此外,电池可以通过控制主板与风扇主体电连接。其中,控制主板与风扇主体之间的连接电路上可以设置有开关控件。即通过开关控件可以实现风扇运行状态的开关。这种结构的风扇可以实现无线充电,改善了有线充电结构的使用局限性。同时,内置电池可以进行电能存储,从而可以便于用户携带使用。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有助于扩大风扇的使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控制主板4可以包括充电控制主板41和电池控制主板42。其中,充电控制主板41可以用于实现对无线充电部件3的管理控制。而电池控制主板42可以用于实现对电池5的管理控制。此时,无线充电部件3可以通过充电控制主板41与电池控制主板42电连接。同时,电池5可以通过电池控制主板42,分别与充电控制主板41、风扇主体2电连接。也就是说,无线充电部件3依次通过充电控制主板41和电池控制主板42与电池5电连接。且电池5通过电池控制主板42和开关控件6与风扇主体2电连接。
可选地,上述底座1可以包括上壳体、隔层壳体和下壳体。如图2所示,隔层壳体12可以位于上壳体11与下壳体13之间。此时,风扇主体2可以固定于上壳体11的外表面。这里的外表面主要指上壳体11中背离隔层壳体12的端面。
可以理解的是,上壳体11、隔层壳体12及下壳体13之间的固定方式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制。例如,可以利用螺钉先将隔层壳体12与上壳体11固定。之后,可以将下壳体13与隔层壳体12固定。再例如,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在朝向隔层壳体12的端面均设置有相对的支柱。其中,至少上壳体11上的支柱形成有内螺纹。同时,隔层壳体12在对应支柱的位置处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的直径可以小于支柱的外径。这样,利用螺钉将上壳体11与下壳体13固定的同时,也可以隔层壳体12固定在两者之间。
在这里,为了便于实现无线充电部件3的无线充电功能,无线充电部件3可以设置于下壳体13上。从图2中可以看出,下壳体13朝向隔层壳体12的端面可以形成有凹槽A。此时,无线充电部件3和充电控制主板41可以设置于凹槽A中。即凹槽A可以起到定位固定作用。同时,电池5和电池控制主板42可以设置于隔层壳体12朝向上壳体11的端面。并且为了实现充电控制主板41和电池控制主板42之间的电路连接,隔层壳体12上可以开设有走线孔。其中,走线孔的位置、尺寸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无线充电部件3(如受电线圈)能够在充电磁场的作用下较好地产生电能,通常情况下,无线充电部件3与充电磁场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不能大于一定数值(如8毫米)。而且无线充电部件3具有一定的厚度。也就是说,无线充电部件3的厚度与下壳体13的厚度之和不能大于该数值。即在满足支撑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凹槽A处的壳体厚度可以越小越好,如可以为0.5毫米。
此外,为了降低或避免充电磁场对其他部件产生不良影响,如图2所示,无线充电部件3上可以覆盖有隔磁片7。为了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隔磁片7的外形尺寸可以不小于无线充电部件3的外形尺寸。即隔磁片7至少可以完全覆盖无线充电部件3。同时,可以采用各种常用的固定方式来固定隔磁片7。例如可以将隔磁片7也设置于凹槽A中,或者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卡件来固定。
作为示例,为了降低凹槽A处的壳体的受力,隔磁片7的尺寸面积可以大于凹槽A的面积。即隔磁片7可以覆盖住凹槽A的至少部分区域,从而可以对凹槽A处的壳体也起到防护作用。也可以对无线充电部件3和充电控制主板41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并且为了简化底座的设计结构,隔磁片7可以通过耐热胶贴附于隔层壳体12朝向下壳体13的端面。这样不会因为无线充电部件3发热而产生松动,从而可以提高固定的牢固性。此外,隔磁片7可以采用铁氧体吸波材料(ferrite radar absorbing materials)制成。这种材料通常为用铁氧体制备的能够吸收电磁波的材料。其可以起到良好的导磁和挡磁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加强充电磁场的利用效率,并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进一步地,从图2中可以看出,隔层壳体12朝向上壳体11的端面可以形成有主板空腔和电池空腔。这样,电池控制主板42可以安装在主板空腔中。而电池5可以安装在电池空腔中。其中,电池空腔可以位于隔层壳体12的中心区域。这样可以避免电池5的重量引起风扇整体的重心偏移,有利于保证风扇摆放的稳定性。此时的电池5也可以通过耐热胶贴附于电池空腔中。同时,电池5的上方可以设置有减震材料8。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辅助固定电池的作用,也可以减轻震动或衰落带来的冲击力。从而对电池和连接线路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延长风扇的使用寿命。
在这里,减震材料8的固定方式和材质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制。例如可以通过电池空腔来固定,也可以贴附在上壳体11朝向隔层壳体12的端面上等。减震材料8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海绵、织物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如图2所示,隔层壳体12的外表面可以开设有充电端口B。充电端口B可以通过导线与电池控制主板42电连接。这里的充电端口B可以是市面上常见的各种充电端口。例如可以是“凸”字形端口或Micro USB端口。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采用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两种方式给风扇供电。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风扇整体的美观性,充电端口B可以位于隔层壳体12的两侧或者背离风扇工作面的一侧(即背面)。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开关控件6可以设置于隔层壳体12朝向上壳体11的端面。如图2所示,隔层壳体12上还可以形成有开关空腔。开关控件6可以安装在开关空腔中,并与电池控制主板42电连接。此时,上壳体11在对应于开关控件6的位置处可以开设有通孔C。这样,开关控件6可以穿过通孔C位于上壳体11的外表面。进而用户可以通过开关控件6调整风扇的运行状态。这里的开关控件6可以(但不限于)是自锁式按钮开关或旋钮开关。这种开关能够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开关控件6还可以包括指示灯D。当风扇运行时,指示灯D可以处于开启(点亮)状态。当风扇停止运行时,指示灯D可以处于关闭(熄灭)状态。这里的指示灯D通常可以为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灯。这样有助于可以降低风扇的能耗和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进一步地,为了丰富风扇的功能,这里的指示灯D还可以根据电池5的当前电量而变化。例如指示灯D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灯珠。此时,用户可以通过观察灯珠的点亮数量,来了解风扇的电量情况。如三个全亮表示电量在90%以上;两个点亮表示电量在50%左右。再例如指示灯D可以包括至少两种颜色的灯珠。此时,用户可以通过观察灯珠的点亮颜色,来了解风扇的电量情况。如绿色表示电量在90%以上;黄色表示电量在50%左右。
对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风扇,其中的风扇主体2可以包括支架、电机壳体和扇叶。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风扇主体2可以包括一个支架21。其中,支架21的一端可以与底座1(即上壳体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并且支架21的另一端可以与电机壳体22连接。电机壳体22内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轴部固定有扇叶23。而且扇叶23的四周设置有防护罩。
再如图4所示,风扇主体2可以包括两个支架21。其中,两个支架21的一端可以均与底座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并且两个支架21的另一端可以分别与防护罩22的两侧连接。此时,电机和电机轴部固定的扇叶均位于防护罩22内。也就是说,这里的防护罩与电机壳体可以是一体的。
在这里,支架21可以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可以设置有导线。这样,上述控制主板4(如电池控制主板42)可以通过该导线与电机电连接。即当开关控件6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主板4可以将电池5中的电能传输给电机。从而可以使电机带动扇叶23转动,实现降温功能。
可选地,如图3所示,上述底座1(下壳体13)的下表面还可以设置有支脚和散热孔阵列。其中,下表面主要是指底座1中朝向地面的表面。在这里,支脚的数量、形状和材质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制。例如其可以与底座1的下表面为一体结构。或者如图2所示,也可以将贴附在底座1的下表面的减震材料9作为支脚。这样可以降低风扇运行时产生的震动,提高风扇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风扇整体的美观性,图2中的减震材料9可以贴附在固定螺钉处或螺纹孔处。
同时,由图3中可知,底座1的上表面在对应于支架21的位置处可以开设有散热孔。以及电机壳体22可以开设有散热孔阵列。例如为了不影响风扇的美观性,电机壳体22可以在背离风扇工作面的一侧(即与扇叶23对向的端面)开设散热孔阵列。此外,在散热孔阵列处可以安装有网罩,尤其是底座的下表面和电机壳体处的散热孔阵列。这样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进而有助于延长风扇中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底座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脚,所以底座1的下表面与支撑面(如桌面)之间形成有空隙。当风扇运行时,如图3中箭头所示,气体可以从位于底座1的下表面的散热孔阵列流入底座1的内部。之后,穿过中空结构的支架21,可以进入电机壳体22的内部。最后,通过电机壳体22上的散热孔阵列有流到外部环境中。即在扇叶23转动的作用下,能够形成自下而上的风道。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风扇本身产生的气流,解决无线充电过程中和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辅助完成风扇内部的散热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2所示的底座结构,为了实现气体的流通,隔层壳体12在未安装电子器件的位置处也可以开设有散热孔阵列。
进一步地,为了丰富风扇的功能,提高用户使用的便捷性,支架21与电机壳体22可以在俯仰方向和/或左右摆动方向可调节连接。这样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对风扇的工作面方向进行调整。在这里,可以采用现有风扇中常用的连接结构,来实现俯仰方向和/或左右摆动方向的可调节连接,如铰接、双向电机等。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在保证风扇整体结构的牢固性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减轻风扇的整体重量,本申请的无线充电风扇的外壳(如底座、支架、电机壳体、防护罩、扇叶等)可以采用塑料材质。而且底座和扇叶的形状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风扇系统,该无线充电风扇系统可以包括充电座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无线充电风扇。这里的充电座可以是采用各种无线充电原理制成、并能与无线充电风扇中的无线充电部件相互配合的部件。例如可以是支持QI无线充电协议的各种充电底座,如无线充电鼠标垫、手机无线充电圆盘、车载无线充电器等等。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风扇系统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无线充电座,以实现无线充电风扇的充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且充电座也可以为其他支持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增加了充电座的实用性,有助于降低用户的经济开销。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风扇放置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充电座的工作面的面积可以比无线充电风扇的底座的面积稍大。而且为了保证良好、稳定的无线充电过程,无线充电风扇中的无线充电部件与充电座的工作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不大于八毫米。这样可以使无线充电部件完全处于充电座产生的充电磁场中。
作为示例,当底座中的无线充电部件(如受电线圈)处于5V2A充电座(如桌面无线充电面板)的电磁场范围内时,能够产生不低于5V1A的输入电量。
具体地,受电线圈可以通过连接导线将交流电流传输到充电控制主板。充电控制主板可以将交流电流整流为直流电流。并可以通过穿过隔层壳体的连接导线传输至电池控制主板。
接着,电池控制主板中的充电管理模块,可以将接收到的电流送入电池中存储。同时,电池中存储的电能可以通过电池控制主板中的放电管理模块,以电压为5V的直流电的形式,通过连接导线给风扇电机供电。并且在此段电路中接有开关控件,能够控制放电电路的通断。
之后,当电机接收到直流电流后开始运转,从而可以带动扇叶转动。同时,电池控制主板可以根据电池的当前电量,向指示灯发送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指示灯的点亮数量或点亮颜色。
进一步的,当同时使用充电端口给风扇供电时,电池控制主板可以切断来自充电控制主板的电流,优先使用充电端口的有线充电。然而,当电池控制主板检测充电端口和充电控制主板都没有电流时,风扇电机此时可以通过电池中存储的电能进行工作。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无线充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固定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的风扇主体(2);
所述底座(1)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无线充电部件(3)、控制主板(4)和电池(5);
所述无线充电部件(3)通过所述控制主板(4)与所述电池(5)电连接,且所述电池(5)通过所述控制主板(4)与所述风扇主体(2)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主板(4)与所述风扇主体(2)之间的连接电路上设置有开关控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板(4)包括充电控制主板(41)和电池控制主板(42);所述无线充电部件(3)通过所述充电控制主板(41)与所述电池控制主板(42)电连接;所述电池(5)通过所述电池控制主板(42)与所述风扇主体(2)电连接;以及
所述底座(1)包括上壳体(11)、隔层壳体(12)和下壳体(13);所述隔层壳体(12)位于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3)之间;所述风扇主体(2)固定于所述上壳体(11)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3)朝向所述隔层壳体(12)的端面形成有凹槽(A);
所述无线充电部件(3)和所述充电控制主板(41)设置于凹槽(A)中,且所述无线充电部件(3)上覆盖有隔磁片(7);
所述电池(5)和所述电池控制主板(42)设置于所述隔层壳体(12)朝向所述上壳体(11)的端面,且所述隔层壳体(12)上开设有走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片(7)采用铁氧体吸波材料制成,且通过耐热胶贴附于所述隔层壳体(12)朝向所述下壳体(13)的端面;
所述电池(5)通过耐热胶贴附于所述隔层壳体(12)的中心区域,且所述电池(5)上设置有减震材料(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壳体(12)的外表面开设有充电端口(B),所述充电端口(B)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池控制主板(42)电连接,其中,所述充电端口(B)的类型包括Micro USB。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件(6)设置于所述隔层壳体(12)朝向所述上壳体(11)的端面,且与所述电池控制主板(42)电连接;以及
所述上壳体(11)在对应于所述开关控件(6)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C),所述开关控件(6)穿过通孔(C)位于所述上壳体(11)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件(6)还包括指示灯(D);当风扇运行时,所述指示灯(D)处于开启状态,且根据所述电池(5)的当前电量而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无线充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主体(2)包括支架(21)、电机壳体(22)和扇叶(23);
所述支架(2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电机壳体(22)连接;所述电机壳体(22)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轴部固定有所述扇叶(23);所述扇叶(23)的四周设置有防护罩;
其中,所述支架(21)为中空结构,内部设置有导线,所述控制主板(4)通过该导线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脚(9)和散热孔阵列;且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在对应于所述支架(21)的位置处开设有散热孔;以及所述电机壳体(22)开设有散热孔阵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与所述电机壳体(22)在俯仰方向和/或左右摆动方向可调节连接。
11.一种无线充电风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和如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无线充电风扇。
CN201821356354.XU 2018-08-22 2018-08-22 无线充电风扇及系统 Active CN208934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6354.XU CN208934960U (zh) 2018-08-22 2018-08-22 无线充电风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6354.XU CN208934960U (zh) 2018-08-22 2018-08-22 无线充电风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34960U true CN208934960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18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56354.XU Active CN208934960U (zh) 2018-08-22 2018-08-22 无线充电风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34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9195A (zh) 一种太阳能及温差发电智能手机壳
CN202326312U (zh) 一种便携充电风扇
CN204615887U (zh) 太阳能及温差发电智能手机壳
CN205791737U (zh) 一种智能多用型不间断电源
CN208934960U (zh) 无线充电风扇及系统
CN203757563U (zh) 翻页式可充电led台灯
CN106704231A (zh) 便携式充电风扇
CN208797644U (zh) 五位一体电源供电系统
CN209787085U (zh) 太阳能能量盒
CN208002135U (zh) 用在衣服上的加热散热装置
CN207377826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式风扇
CN206816513U (zh) 一种带磁铁的可调整吹风角度的多功能便携式充电风扇
CN219535680U (zh) 一种便携式拉杆电源
CN109058892A (zh) 一种高发光效率led照明灯
CN210608643U (zh) 一种车用移动电源
CN216345995U (zh) 一种太阳能智能家居充电灯具
CN109640225A (zh) 一种玻璃
CN117175375B (zh) 一种能源路由器及基于该路由器的一体化能源系统
CN108591861A (zh) 一种led多段式户外应急照明灯
CN219911194U (zh) 一种多功能带灯吊扇
CN208692368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帽
CN211860016U (zh) 一种太阳能无线充电伞
CN219181219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
CN208971230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汽车应急电源装置
CN217761387U (zh) 一种具有多供电模式的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