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7552U - 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27552U CN208927552U CN201821747534.0U CN201821747534U CN208927552U CN 208927552 U CN208927552 U CN 208927552U CN 201821747534 U CN201821747534 U CN 201821747534U CN 208927552 U CN208927552 U CN 2089275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p
- support rod
- slot
- screw hole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武术训练用装置,具体为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不仅能够进行武术套路的练习还可以用于竞技武术的击打练习,同时可以多种形式训练武者的爆发力,特别适用于武术的教学与训练。练功台上设置有插槽,插槽内插接有橡胶台;连接杆螺孔内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套接有海绵打靶;锤头插槽内插接有锤头支撑杆,锤头支撑杆通过锤头插接在锤头插槽内并通过长螺栓依次穿过圆孔与锤头插孔后与螺孔螺纹连接固定;连接杆与锤头支撑杆通过上端的外螺纹接头插接有V型弯管,并通过螺帽固定,环栓螺孔内连接有环栓,环栓上连接有弹力带,弹力带的一端与环栓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手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武术训练用装置,具体为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属于武术教学训练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二战后,全球用“竞技体育”方式,来消除二战余下的戾气。新中国为顺应国际形势,以全国之力全民发展竞技体育,因此中国武术被列入体育范畴,以比赛、竞技等形式进行发展至今。武术的修炼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讲究内外兼修。武术与散打、拳击摔跤等体育项目虽然同是对抗性的体育项目,但是在形式上与对运动员的要求上是有明显区别的,散打与拳击都是以击败单个对手为最终目的,而武术是源自于战场的生存技术,其中的很多套路与技击技巧是为了击败多人而得来,所以武术不但要求可以用来竞技,还会有各种套路的表演,不仅要求能够比赛还得美观得体。这对于习武者来说就是综合能力的锻炼与考验。现有的针对散打,拳击等体育项目的辅助训练装置有很多,但是针对武术的训练装置却很少。现有的武术训练装置大多主要都是用于训练表演武术套路的,适合武术竞技的训练装置更是稀少,大多数的竞技武术训练都是用过散打或拳击的专用设备来进行的。而散打与拳击等竞技体育往往都是为了击败个人而设计的,这并不适用于武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不仅能够进行武术套路的练习还可以用于竞技武术的击打练习,同时可以多种形式训练武者的爆发力,可拆卸组装便于运输管理,特别适用于武术的教学与训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包括练功台、橡胶台、插槽、连接杆螺孔、连接杆、海绵打靶、锤头插槽、圆孔、螺孔、长螺栓、锤头支撑杆、锤头、支撑杆、锤头插孔、环栓螺孔、环栓、弹力带、手环、V型弯管、插孔,螺帽,增重铜环,内螺纹固定环和外螺纹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练功台为长方体结构,练功台上端面的外侧一体连接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为五面封闭上端开口的长方型凹槽,插槽内插接有橡胶台;所述练功台上端面的内侧中部设置有连接杆螺孔,所述连接杆螺孔为内螺纹结构,连接杆螺孔内螺纹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圆柱体结构,连接杆的下端为外螺纹结构并与连接杆螺孔螺纹连接,连接杆的上端面一体连接设置有外螺纹接头,连接杆上套接有海绵打靶;所述练功台上端面的左右两侧相对称的设置有锤头插槽,所述锤头插槽为五面封闭上端开口的矩形凹槽,锤头插槽的宽面内壁上设置有一对螺孔,锤头插槽的宽面外壁上对应螺孔的位置贯穿设置有圆孔;所述锤头插槽内插接有锤头支撑杆,所述锤头支撑杆由锤头与支撑杆焊接制成,所述支撑杆为圆柱体结构,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锤头,所述锤头上对应螺孔与圆孔的位置贯穿设置有锤头插孔,支撑杆的上端面一体连接设置有外螺纹接头,支撑杆上套接有海绵打靶;所述锤头支撑杆通过锤头插接在锤头插槽内并通过长螺栓依次穿过圆孔与锤头插孔后与螺孔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连接杆与锤头支撑杆通过上端的外螺纹接头插接有V型弯管,所述V型弯管为V字型结构弯管,所述V型弯管的角上与两条边上均贯穿设置有插孔,V型弯管通过角上的插孔套接在连接杆上并通过螺帽与连接杆上的外螺纹接头螺纹连接固定,V型弯管通过两条边上的插孔套接在锤头支撑杆上并通过螺帽与锤头支撑杆上的外螺纹接头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练功台上端面的左右两侧位于锤头插槽与插槽之间设置有环栓螺孔,所述环栓螺孔为内螺纹结构,环栓螺孔内螺纹连接有环栓,所述环栓的下端为外螺纹结构,环栓通过外螺纹结构一端与环栓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环栓上缝制连接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的一端与环栓连接,另一端缝制连接有手环。
优选的,所述锤头支撑杆上的支撑杆的下端为外螺纹结构,支撑杆上套接有多个增重铜环,所述增重铜环叠放在锤头上并通过内螺纹固定环套接在支撑杆上与支撑杆上的外螺纹结构处螺纹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锤头支撑杆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长螺栓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环栓与弹力带和手环均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海绵打靶为三个。
优选的,所述V型弯管的两条边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橡胶台通过强力胶粘接在插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备多功能性,既可以用于武术套路练习,还可以进行击打与爆发力练习,操作简单,应用效果好,相对传统训练设备能更全面的提升武者训练效果。
2.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组装便于运输与储存管理。
3.本实用新型的V型弯管可当作单双杠来锻炼武者上肢的爆发力,武者可以在V型弯管的两条边上做引体向上及引体向上的跳跃练习,因为V字形角度由窄变宽的特性,武者可以从小角度上做引体向上的跳跃练习逐渐到大角度的引体向上的跳跃练习,还可以双手分别握住V型弯管的两条边做一些上肢锻炼。操作简单,丰富训练形式,增强训练效果,提升训练趣味性。
4.本实用新型的锤头支撑杆可拆卸取出当做一把重锤来砸击橡胶台,从而近一步锻炼武者的爆发力。这种形式的训练是一种全身协调的爆发力训练,不仅讲求腰马合一,还要求快稳准。要以腿为发力支点,带动臀部与腰腹部最终由上肢将力瞬间击发出来,是一种综合性强,同时锻炼身体协调性的高效率的爆发力训练模式。锤头支撑杆上的增重铜环可根据训练情况适当增减,从而改变锤头支撑杆的整体重量。应用灵活,近一步丰富训练形式,增强训练效果,提升训练趣味性。
5.本实用新型的内螺纹固定环可将增重铜环限位固定在支撑杆上,防止其磨损脱落。增强安全性,增强器械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支撑杆与连接杆成三角状设置在练功台上,支撑杆与连接杆上均套接有海绵打靶,这样就可以模拟出一种三面受敌的训练环境,武者可以站在两个支撑杆与连接杆形成三角状中间通过击打不同的海绵打靶,进行武术的套路与击打练习,再结合V型弯管做一些特殊的武术动作,比如空中三连踢的套路,为了纠正姿势的美观可以手握V型弯管先锻炼滞空时的三连踢套路姿势,这种设置与训练形式是传统的散打与拳击等竞技运动训练设备所不具备的。应用灵活,实用性强,模拟效果好,特别适用于武术训练。
7.本实用新型的弹力带与手环可以近一步锻炼武者的爆发力与套路表演的美观度,武者可以将手环握在手上或套在脚腕上,通过运动带动弹力带,弹力带的伸缩力可以给武者的动作带来阻力,从而对武者做动作时的瞬间爆发力进行了训练,也对武者的武术套路力度与美观度打下扎实的基础。
8.本实用新型的三个海绵打靶不仅可以保护武者训练时不受伤,还可以在两个支撑杆与连接杆上交替使用,拆卸简单便捷。
9.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台不仅可以配合锤头支撑杆做爆发力训练使用,还可以用于武者劳累时坐卧休息,从而缓解疲劳,提升训练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海绵打靶、环栓、弹力带和手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V型弯管、海绵打靶、环栓、弹力带和手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练功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V型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锤头支撑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锤头支撑杆去掉增重铜环与内螺纹固定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环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海绵打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说明书附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包括练功台1、橡胶台2、插槽3、连接杆螺孔4、连接杆5、海绵打靶6、锤头插槽7、圆孔8、螺孔9、长螺栓10、锤头支撑杆11、锤头12、支撑杆13、锤头插孔14、环栓螺孔15、环栓16、弹力带17、手环18、V型弯管19、插孔20,螺帽21,增重铜环22,内螺纹固定环23和外螺纹接头24;所述练功台1为长方体结构,练功台1上端面的外侧一体连接设置有插槽3,所述插槽3为五面封闭上端开口的长方型凹槽,插槽3内插接有橡胶台2;所述练功台1上端面的内侧中部设置有连接杆螺孔4,所述连接杆螺孔4为内螺纹结构,连接杆螺孔4内螺纹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为圆柱体结构,连接杆5的下端为外螺纹结构并与连接杆螺孔4螺纹连接,连接杆5的上端面一体连接设置有外螺纹接头24,连接杆5上套接有海绵打靶6;所述练功台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相对称的设置有锤头插槽7,所述锤头插槽7为五面封闭上端开口的矩形凹槽,锤头插槽7的宽面内壁上设置有一对螺孔9,锤头插槽7的宽面外壁上对应螺孔9的位置贯穿设置有圆孔8;所述锤头插槽7内插接有锤头支撑杆11,所述锤头支撑杆11由锤头12与支撑杆13焊接制成,所述支撑杆13为圆柱体结构,支撑杆13的下端设置有锤头12,所述锤头12上对应螺孔9与圆孔8的位置贯穿设置有锤头插孔14,支撑杆13的上端面一体连接设置有外螺纹接头24,支撑杆13上套接有海绵打靶6;所述锤头支撑杆11通过锤头12插接在锤头插槽7内并通过长螺栓10依次穿过圆孔8与锤头插孔14后与螺孔9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连接杆5与锤头支撑杆11通过上端的外螺纹接头24插接有V型弯管19,所述V型弯管19为V字型结构弯管,所述V型弯管19的角上与两条边上均贯穿设置有插孔20,V型弯管19通过角上的插孔20套接在连接杆5上并通过螺帽21与连接杆5上的外螺纹接头24螺纹连接固定,V型弯管19通过两条边上的插孔20套接在锤头支撑杆11上并通过螺帽21与锤头支撑杆11上的外螺纹接头24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练功台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位于锤头插槽7与插槽3之间设置有环栓螺孔15,所述环栓螺孔15为内螺纹结构,环栓螺孔15内螺纹连接有环栓16,所述环栓16的下端为外螺纹结构,环栓16通过外螺纹结构一端与环栓螺孔15螺纹连接;所述环栓16上缝制连接有弹力带17,所述弹力带17的一端与环栓16连接,另一端缝制连接有手环18。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锤头支撑杆11上的支撑杆13的下端为外螺纹结构,支撑杆13上套接有多个增重铜环22,所述增重铜环22叠放在锤头12上并通过内螺纹固定环23套接在支撑杆13上与支撑杆13上的外螺纹结构处螺纹连接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锤头支撑杆11为两个。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长螺栓10为四个。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环栓16与弹力带17和手环18均为两个。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海绵打靶6为三个。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V型弯管19的两条边长度相等。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橡胶台2通过强力胶粘接在插槽3内。
工作原理:练功台1上端面的外侧设置有插槽3,插槽3内插接有橡胶台2,橡胶台2可以用于武者劳累时坐卧休息;练功台1上端面的连接杆螺孔4内螺纹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上套接有海绵打靶6,海绵打靶6可以保护武者训练时不受伤;练功台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相对称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锤头插槽7,锤头支撑杆11通过锤头12插接在锤头插槽7内并通过长螺栓10依次穿过圆孔8与锤头插孔14后与螺孔9螺纹连接固定,锤头支撑杆11上的支撑杆13的下端为外螺纹结构,支撑杆13上套接有多个增重铜环22,增重铜环22叠放在锤头12上并通过内螺纹固定环23套接在支撑杆13上与支撑杆13上的外螺纹结构处螺纹连接固定,锤头支撑杆11可拆卸取出当做一把重锤来砸击橡胶台2,从而锻炼武者的爆发力,内螺纹固定环23可将增重铜环22限位固定在支撑杆13上,防止其磨损脱落,锤头支撑杆11上的增重铜环22可根据训练情况适当增减,从而改变锤头支撑杆11的整体重量,支撑杆13上套接有海绵打靶6,海绵打靶6可以保护武者训练时不受伤;连接杆5与两个锤头支撑杆11通过上端的外螺纹接头24插接有V型弯管19,并通过螺帽21固定,V型弯管19可当作单双杠来锻炼武者上肢的爆发力,连接杆5与两个锤头支撑杆11成三角状设置在练功台1上,这样就可以模拟出一种三面受敌的训练环境进行武术的套路与击打练习,还可结合V型弯管19做一些特殊的武术动作;练功台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位于锤头插槽7与插槽3之间设置有环栓螺孔15,环栓螺孔15内螺纹连接有环栓16,环栓16上缝制连接有弹力带,弹力带17的一端与环栓16连接,另一端缝制连接有手环18,弹力带17与手环18可以近一步锻炼武者的爆发力与套路表演的美观度,武者可以将手环18握在手上或套在脚腕上,通过运动带动弹力带17,弹力带17的伸缩力可以给武者的动作带来阻力,从而对武者做动作时的瞬间爆发力进行了训练。
Claims (8)
1.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包括练功台(1)、橡胶台(2)、插槽(3)、连接杆螺孔(4)、连接杆(5)、海绵打靶(6)、锤头插槽(7)、圆孔(8)、螺孔(9)、长螺栓(10)、锤头支撑杆(11)、锤头(12)、支撑杆(13)、锤头插孔(14)、环栓螺孔(15)、环栓(16)、弹力带(17)、手环(18)、V型弯管(19)、插孔(20),螺帽(21),增重铜环(22),内螺纹固定环(23)和外螺纹接头(24);其特征在于:所述练功台(1)为长方体结构,练功台(1)上端面的外侧一体连接设置有插槽(3),所述插槽(3)为五面封闭上端开口的长方型凹槽,插槽(3)内插接有橡胶台(2);所述练功台(1)上端面的内侧中部设置有连接杆螺孔(4),所述连接杆螺孔(4)为内螺纹结构,连接杆螺孔(4)内螺纹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为圆柱体结构,连接杆(5)的下端为外螺纹结构并与连接杆螺孔(4)螺纹连接,连接杆(5)的上端面一体连接设置有外螺纹接头(24),连接杆(5)上套接有海绵打靶(6);所述练功台(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相对称的设置有锤头插槽(7),所述锤头插槽(7)为五面封闭上端开口的矩形凹槽,锤头插槽(7)的宽面内壁上设置有一对螺孔(9),锤头插槽(7)的宽面外壁上对应螺孔(9)的位置贯穿设置有圆孔(8);所述锤头插槽(7)内插接有锤头支撑杆(11),所述锤头支撑杆(11)由锤头(12)与支撑杆(13)焊接制成,所述支撑杆(13)为圆柱体结构,支撑杆(13)的下端设置有锤头(12),所述锤头(12)上对应螺孔(9)与圆孔(8)的位置贯穿设置有锤头插孔(14),支撑杆(13)的上端面一体连接设置有外螺纹接头(24),支撑杆(13)上套接有海绵打靶(6);所述锤头支撑杆(11)通过锤头(12)插接在锤头插槽(7)内并通过长螺栓(10)依次穿过圆孔(8)与锤头插孔(14)后与螺孔(9)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连接杆(5)与锤头支撑杆(11)通过上端的外螺纹接头(24)插接有V型弯管(19),所述V型弯管(19)为V字型结构弯管,所述V型弯管(19)的角上与两条边上均贯穿设置有插孔(20),V型弯管(19)通过角上的插孔(20)套接在连接杆(5)上并通过螺帽(21)与连接杆(5)上的外螺纹接头(24)螺纹连接固定,V型弯管(19)通过两条边上的插孔(20)套接在锤头支撑杆(11)上并通过螺帽(21)与锤头支撑杆(11)上的外螺纹接头(24)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练功台(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位于锤头插槽(7)与插槽(3)之间设置有环栓螺孔(15),所述环栓螺孔(15)为内螺纹结构,环栓螺孔(15)内螺纹连接有环栓(16),所述环栓(16)的下端为外螺纹结构,环栓(16)通过外螺纹结构一端与环栓螺孔(15)螺纹连接;所述环栓(16)上缝制连接有弹力带(17),所述弹力带(17)的一端与环栓(16)连接,另一端缝制连接有手环(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头支撑杆(11)上的支撑杆(13)的下端为外螺纹结构,支撑杆(13)上套接有多个增重铜环(22),所述增重铜环(22)叠放在锤头(12)上并通过内螺纹固定环(23)套接在支撑杆(13)上与支撑杆(13)上的外螺纹结构处螺纹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头支撑杆(11)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螺栓(10)为四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栓(16)与弹力带(17)和手环(18)均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打靶(6)为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弯管(19)的两条边长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台(2)通过强力胶粘接在插槽(3)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47534.0U CN208927552U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47534.0U CN208927552U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27552U true CN208927552U (zh) | 2019-06-04 |
Family
ID=66726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47534.0U Active CN208927552U (zh) | 2018-10-26 | 2018-10-26 | 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27552U (zh) |
-
2018
- 2018-10-26 CN CN201821747534.0U patent/CN20892755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927552U (zh) | 一种武术教学用击打练习与锻炼爆发力的装置 | |
Manolachi | Direction of knowledge formation in the field of power training of athletes specialized in sports wrestling | |
US11305167B2 (en) | Martial arts training device | |
Pandey et al. |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losive strength and agility of Football male players | |
Martsiv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petitive activity parameters of amateur boxers high qualification | |
Hassan El-Gizawy | Effect of visual training on accuracy of attack shots performance in badminton | |
EA201300726A1 (ru) | Ударный плиометрический эспандер (варианты) | |
Kuznetsov et al. | The indices interconnection of Greco-Roman style wrestlers’ functional and technical-tactical readiness | |
Loginov et al. | Biomechanical Indicators of Competitive Activity in Mas-Wrestling | |
Witkowski et al. | The genesis of selected military hand-tohand combative techniques in Polish Armed Forces | |
Hisataka | Scientific Karate Do | |
Shaw | Hapkido: Korean art of self-defense | |
Glevesanu | Taekwondo Foot Techniques Found in Tae Bo Programs | |
Han | Exploring the organic harmony of the Modern Pentathlon of sports | |
RU94471U1 (ru) | Манекен-торс носимый (варианты) | |
Lahti | Sports analysis, training considerations and applied methods for mixed martial arts | |
Zhang1BCE et al. | Effects of interval training modes on development of special physical qualities of athletes involved in hand-to-hand fighting | |
Cynarski | The training of a warrior following the teaching of the classical Japanese and Korean schools of martial arts (C14–C19th) | |
Anwarudin et al. | Correlation of blood muscle strength and waist flexibility to students’ roundhouse kick skills in Putera Sekar (Pencak Silat) academy | |
Facinek et al. | Benefits of implementation of martial arts to police force | |
Kolesnik et al. | System approach use for the methodology creation of technical training improvement among qualified boxers | |
Gatin | Methodology of technical readiness level increase among qualified boxers on the basis of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 |
Fen et al. | Kung Fu and science | |
Deliu et al. | Possibilities to objectify the technical elements of martial arts-kickboxing with the help of kinematic analysis | |
Kuchesheva | BULLETIN OF THE SOUTH URAL STATE UNIVERSITY. SERIES: LINGUISTIC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