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3384U - 接地桩及接地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接地桩及接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23384U
CN208923384U CN201821838229.2U CN201821838229U CN208923384U CN 208923384 U CN208923384 U CN 208923384U CN 201821838229 U CN201821838229 U CN 201821838229U CN 208923384 U CN208923384 U CN 208923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ortion
line pressing
line
ground stud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382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扬
黄志�
郭伟逢
褚正超
乔艳龙
王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382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23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23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23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地桩及接地系统。该接地桩,包括第一压线部和第二压线部,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第二压线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压线部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压线部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压线部上设置有挂柱,且所述挂柱的长度向所述第二压线部所在的方向延伸。该接地系统,包括所述的接地桩。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接地线的接线端便捷安装,并且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提高操作效率。

Description

接地桩及接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地桩及接地系统。
背景技术
停电以后装设接地线,是变电站的一项常规操作。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可能来电的各侧均应装设接地线,因此高压设备的支撑钢柱底部均设有固定接地桩。现有接地桩由接地扁钢、固定螺栓、压紧螺母和弹片组成。接地时工作人员需先将接地线的接地端套在固定螺栓上,再旋紧螺母即可完成操作,即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接地线的固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固定螺栓和压紧螺母往往因日晒雨淋而生锈,使得螺纹滑牙或者螺母孔对不准,导致旋紧螺母的过程费时费力,严重降低停电操作效率。
因此,实现接地导线的快速可靠接地,是目前变电站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地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实现接地线的固定时,固定螺栓和压紧螺母往往因日晒雨淋而生锈,使得螺纹滑牙或者螺母孔对不准,导致旋紧螺母的过程费时费力,进而导致停电操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地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实现接地线的固定时,固定螺栓和压紧螺母往往因日晒雨淋而生锈,使得螺纹滑牙或者螺母孔对不准,导致旋紧螺母的过程费时费力,进而导致停电操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地桩,包括第一压线部和第二压线部,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第二压线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压线部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压线部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压线部上设置有挂柱,且所述挂柱的长度向所述第二压线部所在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部,用于使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第二压线部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线部为板状结构,所述挂柱固定于所述第一压线部的一侧面,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第一压线部的相对的另一侧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接线固定部;所述接线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压线部之间通过导向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线部套设于所述导向轨上,且所述第一压线部能够沿所述导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为弹性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接线固定部相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线部相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线部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挂柱能够伸入所述定位孔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为通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挂柱的自由端的设置有径向通孔。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接地系统,包括所述的接地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地桩,其包括第一压线部和第二压线部,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第二压线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压线部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压线部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压线部上设置有挂柱,且所述挂柱的长度向所述第二压线部所在的方向延伸。
基于该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地桩,抛弃了传统接地桩的螺栓和螺母结构,通过设置挂柱以使接地线的接线端能够套在挂柱上;而将第一压线部与第二压线部相对设置,并使得挂柱的长度向第二压线部的方向延伸,这样在接地线的接线端能够套在挂柱后,可以将接地线的接线端压紧在第一压线部与第二压线部之间,从而实现了接地线的接线端便捷安装,并且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操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接地系统,包括所述的接地桩。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该接地系统实现了接地线的接线端便捷安装,并且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提高操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地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地桩的变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地桩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接地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接地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1-第一压线部;102-第二压线部;103-挂柱;104-线鼻子;105-弹簧;106-接线固定部;107-定位孔;108-垫圈;109-导向轨;110-径向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接地桩,其包括第一压线部101和第二压线部102,第一压线部101与第二压线部102相对设置,且第一压线部101能够向靠近第二压线部102的方向运动;第一压线部101上设置有挂柱103,用于挂接接地线的接线端;且挂柱103的长度向第二压线部102所在的方向延伸,以使挂接于挂接柱上的接地线的接线端能够位于第一压线部101与第二压线部102之间。
使用时,接地线的接线端的线鼻子104套设在挂柱103上。该挂柱103的横截面可以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挂柱103与第一压线部101为固定连接,可选地,挂柱103与第一压线部101一体成型。
该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桩,抛弃了传统接地桩的螺栓和螺母结构,通过设置挂柱103以使接地线的接线端能够套在挂柱103上;而将第一压线部101与第二压线部102相对设置,并使得挂柱103的长度向第二压线部102的方向延伸,这样在接地线的接线端套在挂柱103后,可以将接地线的接线端压紧在第一压线部101与第二压线部102之间,从而实现了接地线的接线端便捷安装,并且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操作效率。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接地桩还包括驱动部,用于使第一压线部101与第二压线部102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当接地线的接线端的线鼻子104套设在挂柱103上后,通过驱动部带动第一压线部101或第二压线部102中的至少一个压线部运动,以使第一压线部101与第二压线部102之间的间距减小,来实现对线鼻子104的压紧。
进一步地,该实施例中,以驱动部能够带动第一压线部101运动为例来具体说明。第一压线部101为板状结构,挂柱103固定于第一压线部101的一侧面,即固定于第一压线部101的其中一个板面上,驱动部位于第一压线部101的相对的另一侧面,即位于第一压线部101的另一个板面侧。第一压线部101与第二压线部102平行设置。在使第一压线部101与第二压线部102之间的间距增大时,驱动部有使第一压线部101运动的趋势,当松开第一压线部101时,驱动部便使第一压线部101向第二压线部102所在的方向移动,以将线鼻子104压紧。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接地桩还包括接线固定部106;接线固定部106与第二压线部102之间通过导向轨109固定连接;第一压线部101套设于导向轨109上,且第一压线部101能够沿导向轨109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压线部101位于第二压线部102和接线固定部106之间。
具体而言,接线固定部106为板状结构,接线固定部106、第一压线部101和第二压线部102三者平行设置。接线固定部106为板状结构;导向轨109的一端与接对固定部的一面固定连接,导向轨109的另一端与第二压线部102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使用时,接地固定部的另一面与地网连接。导向轨10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轨109平行间隔设置。导向轨109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接线固定部106的板面。第一压线部10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穿孔,供导向轨109穿过;导向轨109为柱状结构。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驱动部为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接线固定部106相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线部101相接。弹性件可以为弹簧105;当采用弹簧105时,弹簧105被安装在第一压线部101与接线固定部106之间,弹簧10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压线部101和接线固定部106相抵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弹簧105掉落,可以在接线固定部106和第一压线部101相对表面上均固定一插柱,插柱插入弹簧105中,这样便实现对弹簧105的限位。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二压线部102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上具有定位孔107,挂柱103能够伸入定位孔107中,这样可以避免挂柱103影响第一压线部101和第一压线部101对线鼻子104的压紧。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定位孔107可以为通孔。挂柱103的自由端的具有径向通孔110;当挂柱103的自由端从定位孔107中穿出后,径向通孔110位于第二压板的另一板面侧,通过设置该径向通孔110,可以采用锁或插销防止挂柱103的运动,从而可以避免第一压线部101松动,造成线鼻子104松动掉落。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该定位孔107还可以为盲孔,即当第一压线部101与第二压线部102之间相对的板面相接触时,挂柱103插入盲孔中。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为了提高接地线的接线端的线鼻子104的夹紧度,可以在挂柱103上套设至少一个垫圈108,这样提高线鼻子104的稳定性。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接线固定部106的材质为钢;导向轨109的材质为铝合金,这样可以起到导流作用,使接地线中的电流能通过导向轨109,传输到接线固定部106并传到地网。
第一压线部101和第二压线部102的材质均为为铝合金。圆形的垫圈108的材质为钢材质,增强接地线的夹紧效果。
参见图3所示,该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桩的使用方法为:
使第一压线部101向接线固定部106的方向运动以压缩弹簧105,并使挂柱103的自由端从第二压线部102上的定位孔107中脱出,然后将线鼻子104套在挂柱103上;最后释放第一压线部101,第一压线部101在弹簧105的作用下,将线鼻子104夹紧在第一压线部101与第二压线部102之间。当进行接地线拆卸操作时,只需压缩弹簧105,将线鼻子104从挂柱103上取下,即可完成地线拆卸。
综上所述,该实施例提供的免旋拧式的接地桩,抛弃了传统接地桩的螺栓和螺母结构,继而用动力弹簧与压线部和导向轨109的结构代替,实现了接地线的快速可靠接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接地桩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参见图4所示,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接线固定部106与第一压线部101之间的弹簧105的数量为多个,这样可以增强第一压线部101对第二压线部102的压力,从而保证接地线的接线端的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接地桩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参见图5所示,该实施例中,弹簧105套设在导向轨109上,这样每个导向轨109上均套设有弹簧105,并且可以防止弹簧105的掉落,还可以提高第一压线部101对第二压线部102的压力,从而保证接地线的接线端的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地系统,其包括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地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Claims (10)

1.一种接地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线部和第二压线部,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第二压线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压线部能够向靠近所述第二压线部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压线部上设置有挂柱,且所述挂柱的长度向所述第二压线部所在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部,用于使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第二压线部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部为板状结构,所述挂柱固定于所述第一压线部的一侧面,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第一压线部的相对的另一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地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线固定部;所述接线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压线部之间通过导向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线部套设于所述导向轨上,且所述第一压线部能够沿所述导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接线固定部相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线部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线部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挂柱能够伸入所述定位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柱的自由端设置有径向通孔。
10.一种接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地桩。
CN201821838229.2U 2018-11-08 2018-11-08 接地桩及接地系统 Active CN208923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8229.2U CN208923384U (zh) 2018-11-08 2018-11-08 接地桩及接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8229.2U CN208923384U (zh) 2018-11-08 2018-11-08 接地桩及接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23384U true CN208923384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11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38229.2U Active CN208923384U (zh) 2018-11-08 2018-11-08 接地桩及接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233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1252A (zh) * 2020-11-03 2021-02-2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接地结构的锁紧机构
CN113097809A (zh) * 2021-03-31 2021-07-0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接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1252A (zh) * 2020-11-03 2021-02-2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接地结构的锁紧机构
CN113097809A (zh) * 2021-03-31 2021-07-0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接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23384U (zh) 接地桩及接地系统
CN204651526U (zh) 电力系统用组合式线夹
CN204558683U (zh) 一种并沟线夹
CN109742686B (zh) 地电位拆搭空载线路引流线作业用消弧夹线工具
CN201252163Y (zh) 一种用于接线端子排的防护栅
CN206148629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接线装置
CN216624594U (zh) 一种方便拆卸接地线连接端
CN206740809U (zh) 电力设备现场检测试验引线接线夹
CN213753785U (zh)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检修用卡具闭锁组合梯
CN205752608U (zh) 导线转换通用装置
CN208224306U (zh) 分流器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CN209045297U (zh) 一种电工电子用带有快速安装结构的变压器
CN207441576U (zh) 继电器固定装置
CN208441599U (zh) 转角塔避雷线支架及转角塔
CN208970928U (zh) 一种输电线路地线放电间隙可调节稳定的放电装置
CN206657971U (zh) 一种配电柜
CN208352856U (zh) 配电带电作业带负荷引流线挂杆
CN208444968U (zh) 一种高压线搭线头
CN202834394U (zh) 钢构车间电线套管快速安装u型卡
CN105375124A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力接地柱
CN215870680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耐张线夹设备
CN209562094U (zh) 一种防爆控制箱过线装置
CN216529447U (zh) 一种车载电机控制器弓形导电结构
CN202977750U (zh) 一种变电设备引线接地极
CN204805284U (zh) 避雷针安装用螺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