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0937U - 换热管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管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20937U
CN208920937U CN201821419249.6U CN201821419249U CN208920937U CN 208920937 U CN208920937 U CN 208920937U CN 201821419249 U CN201821419249 U CN 201821419249U CN 208920937 U CN208920937 U CN 208920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heat exchanger
exchanger tube
heat exchang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192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
张营
杨旭峰
胡东兵
胡海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4192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20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20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20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及空调器。该换热管包括管体和设置管体上的翅片组,翅片组包括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第一翅片上形成有第一换热增强结构,第二翅片为未加工的翅片结构。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翅片上形成第一换热增强结构,可以增大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而不对第二翅片进行加工,让第二翅片保持光滑,可以保证换热管的导液性能良好,有利于提高冷凝管换热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保证换热管的导液性能的基础上,兼顾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换热管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管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与制冷行业中,水冷式冷凝器因结构紧凑,适用性宽广,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效、节能以及新冷媒的替代仍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水冷式换热器大多为卧式壳管式换热器,壳程内走氟利昂,管程内走水。而在冷凝器中,对其换热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壳体中换热管的性能的优劣。在壳程内部,冷凝管外侧的冷媒发生相变进行换热,冷媒在管外凝结形成液膜覆盖在换热管表面,该液膜的存在增大了冷媒侧的热阻,管内通过增加扰动进行换热。所以热阻分布主要存在管外,根据弱侧强化原则,对管外进行强化显得尤为重要,应最大限度的降低管外热阻提高换热性能。
对于冷凝管管外强化,现行的一般强化通过组合刀具在管外挤压出沿管子圆周螺旋扩张的金属翅片的管子,并在翅片上进行二次滚压,形成凸台和尖锐的尖角。其主要强化机理,是在于增加了管外的表面积,在利用形成的凸台和尖锐的尖角和曲率半径不同,摊薄液膜降低热阻。而下层翅片螺旋相连,并形成通道。将液态冷媒排走。
但是,由于翅片上都有凸台和尖角结构的存在,增加了液膜的滴落和排除的阻力,使得冷凝管表面上凝结的液体冷媒不易被及时排走,进而存在液膜积存加厚,影响传热效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管在使用时存在的液膜积存严重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和设置管体上的翅片组,翅片组包括:第一翅片,第一翅片上形成有第一换热增强结构;第二翅片,第二翅片为未加工的翅片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翅片组还包括第三翅片,第三翅片上形成有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用于将第三翅片两侧的通道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翅片组还包括第四翅片,第四翅片上形成有第二换热增强结构和第二导流槽,第二导流槽用于将第四翅片两侧的通道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换热增强结构和第二导流槽在第四翅片上沿第四翅片的长度方向交替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增强结构和/或第二换热增强结构包括:形成在翅片上的凸台,以及与凸台相连并相对于翅片的侧面凸出的尖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尖角的顶面滚花为三角形滚花、梯形滚花、弧形滚花或者五边形滚花。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管体上,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交替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管体上,第一翅片、第二翅片和第三翅片交替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管体上,第一翅片、第二翅片、第三翅片和第四翅片交替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管体上,第一翅片、第二翅片、第三翅片和第四翅片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交替间隔设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为上述的换热管。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翅片上形成第一换热增强结构,可以增大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而不对第二翅片进行加工,让第二翅片保持光滑,可以保证换热管的导液性能良好,有利于提高冷凝管换热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保证换热管的导液性能的基础上,兼顾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换热管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换热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实施例一,该换热管包括管体50和设置管体50上的翅片组,翅片组包括第一翅片10和第二翅片20。第一翅片10上形成有第一换热增强结构11,第二翅片20为未加工的翅片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翅片10上形成第一换热增强结构11,可以增大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而不对第二翅片20进行加工,让第二翅片20保持光滑,可以保证换热管的导液性能良好,有利于提高冷凝管换热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保证换热管的导液性能的基础上,兼顾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可选的,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增强结构11包括形成在翅片上的凸台111,以及与凸台111相连并相对于翅片的侧面凸出的尖角112。可选的,尖角112的顶面滚花为三角形滚花、梯形滚花、弧形滚花或者五边形滚花。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管体50上,第一翅片10和第二翅片20交替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在保证换热管的整体换热效率均衡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换热管的整体导液性能均衡。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实施例二,该实施例二和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翅片组还包括第三翅片30,第三翅片30上形成有第一导流槽31。在第三翅片30的两侧,会与其他翅片之间会形成通道,在使用时,第一导流槽31用于将第三翅片30两侧的通道连通,有利于冷媒在换热管表面周向迅速扩散,增加了冷媒在换热管表面的浸润性,加强换热效果。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在管体50上,第一翅片10、第二翅片20和第三翅片30依次交替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保证换热管的整体换热效率均衡,还可以保证换热管的整体导液性能均衡。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一翅片10、第三翅片30和第二翅片20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上述三种翅片的排列顺序并不唯一。
图3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实施例三,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相比,区别仅在于翅片组还包括第四翅片40,第四翅片40上形成有第二换热增强结构41和第二导流槽42。在第四翅片40的两侧,会与其他翅片之间会形成通道,在使用时,第二导流槽42用于将第四翅片40两侧的通道连通,有利于冷媒在换热管表面周向迅速扩散,增加了冷媒在换热管表面的浸润性,加强换热效果。通过第四翅片40可以同时提高导液性能和换热效率,进而提高换热管的整体换热性能。
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四翅片40上,第二换热增强结构41和第二导流槽42沿第四翅片40的长度方向交替间隔设置,这样可以让第四翅片40的整体换热性能和导液性能更加均衡。
如图3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在管体50上,第一翅片10、第二翅片20、第三翅片30和第四翅片40依次交替间隔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管的整体换热能力。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一翅片10、第三翅片30、第二翅片20和第四翅片40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上述四种翅片的排列顺序并不唯一,其他的排列顺序的方式也都是可行的。
作为一种图中未示出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管体50上,第一翅片10、第二翅片20、第三翅片30和第四翅片40中的任意两种交替间隔设置。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翅片10和第二翅片20交替间隔设置。在管体50上,还可以是第一翅片10和第三翅片30交替间隔设置,或者也可以是第一翅片10和第四翅片40交替间隔设置。此外,基于第二翅片20、第三翅片30或者第四翅片40组合方式也是可行的。
作为一种图中未示出的可选实施方式,在管体50上,第一翅片10、第二翅片20、第三翅片30和第四翅片40中的任意三种翅片交替间隔设置。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翅片10、第二翅片20和第三翅片30交替间隔设置。此外,在管体50上,第一翅片10、第三翅片30和第四翅片40交替间隔设置是可行的,第二翅片20、第三翅片30和第四翅片40交替设置也是可行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换热管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冷凝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换热管。采用上述换热管的空调器,换热性能更好,制冷效率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50)和设置所述管体(50)上的翅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包括:
第一翅片(10),所述第一翅片(10)上形成有第一换热增强结构(11);
第二翅片(20),所述第二翅片(20)为未加工的翅片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还包括第三翅片(30),所述第三翅片(30)上形成有第一导流槽(31),所述第一导流槽(31)用于将所述第三翅片(30)两侧的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还包括第四翅片(40),所述第四翅片(40)上形成有第二换热增强结构(41)和第二导流槽(42),所述第二导流槽(42)用于将所述第四翅片(40)两侧的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增强结构(41)和所述第二导流槽(42)在所述第四翅片(40)上沿所述第四翅片(40)的长度方向交替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增强结构(11)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增强结构(41)包括:形成在翅片上的凸台(111),以及与所述凸台(111)相连并相对于翅片的侧面凸出的尖角(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尖角(112)的顶面滚花为三角形滚花、梯形滚花、弧形滚花或者五边形滚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50)上,所述第一翅片(10)和所述第二翅片(20)交替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50)上,所述第一翅片(10)、所述第二翅片(20)和所述第三翅片(30)交替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50)上,所述第一翅片(10)、所述第二翅片(20)、所述第三翅片(30)和所述第四翅片(40)交替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50)上,所述第一翅片(10)、所述第二翅片(20)、所述第三翅片(30)和所述第四翅片(40)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交替间隔设置。
11.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
CN201821419249.6U 2018-08-30 2018-08-30 换热管及空调器 Active CN208920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9249.6U CN208920937U (zh) 2018-08-30 2018-08-30 换热管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19249.6U CN208920937U (zh) 2018-08-30 2018-08-30 换热管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20937U true CN208920937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04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19249.6U Active CN208920937U (zh) 2018-08-30 2018-08-30 换热管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20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9746A (zh) 换热管及空调器
CN109141094A (zh) 换热管及空调器
CN208920937U (zh) 换热管及空调器
CN208920938U (zh) 换热管及空调器
CN207132764U (zh) 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及制冷设备
CN203413884U (zh) 一种新型高效壳管式水冷凝器
CN109099748A (zh) 换热管及空调器
CN208920939U (zh) 换热管及空调器
CN103528417A (zh) 一种管翅式翅片管换热器
CN204717949U (zh) 一种带通道蒸发式冷凝器的直膨空调机组
CN110425904A (zh) 一种平板翅片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空调
CN105403079A (zh) 具有衬管和交错式翅片管的节能散热器及散热方法
CN208983917U (zh) 换热管及空调器
CN109099747A (zh) 换热管及空调器
CN209054994U (zh) 一种冷凝用的高效换热管
CN208155131U (zh) 换热管、换热器及热泵机组
CN206037486U (zh) 微通道换热器流体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设备
CN108801033A (zh) 一种冷凝用的高效换热管
CN207455965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装置
CN105509532A (zh) 一种用于电站直接空冷凝汽器的紧凑式翅片管束
CN206176822U (zh) 换热器及包括该换热器的空调设备
CN205402976U (zh) 一种单排换热器、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
CN204718202U (zh) 一种通道蒸发式冷凝器
CN204757329U (zh) 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9877417U (zh) 空调冷凝器用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