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18145U - 种植坡屋面 - Google Patents

种植坡屋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18145U
CN208918145U CN201821537229.9U CN201821537229U CN208918145U CN 208918145 U CN208918145 U CN 208918145U CN 201821537229 U CN201821537229 U CN 201821537229U CN 208918145 U CN208918145 U CN 208918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tched roof
water
collecting pit
ontology
eaves g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372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元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jy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jy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jy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jy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372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18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18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181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种植坡屋面,包括:坡屋面本体,设置于建筑物的顶板上,且所述坡屋面本体上沿水平向开设有集水檐沟;收集池,设置于所述顶板上,且位于坡屋面本体的下方并被坡屋面本体所覆盖,所述收集池的高度低于集水檐沟;水泵,设置于坡屋面本体的下方并被坡屋面本体所覆盖;以及喷淋管,一端与水泵连接,另一端穿过坡屋面本体;所述收集池用于收集从集水檐沟上落下的雨水,所述水泵用于将收集池内的水输送至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用于向坡屋面本体上种植的植物喷水;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雨水作为喷洒绿化用水,可自动对绿化进行喷洒养护,节约了水资源,且无需由人爬上坡屋面进行喷洒养护工作,确保了绿化养护的安全。

Description

种植坡屋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种植坡屋面。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飞速,建设用地不断的扩大,由此也加大了钢筋混凝土的使用,从而较大增加了城市的环境问题,于是,城市绿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作为城市主体的建筑的绿化尤为重要。现阶段平屋面绿化技术的运用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坡屋面绿化因为其自身的特殊原因,例如植被选择范围小、施工难度大、后期养护困难,造成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故而现阶段我国坡屋顶建筑使用的绿化设计还是很少。
然而,坡屋面绿化不仅与平屋面绿化一样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屋顶温度和空气湿度,提高建筑保温能效,从而降低能耗,减尘降噪,提高空气质量以及美化城市环境。并且,坡屋面上的植被及坡屋面下的夹层空间,还可有效地对建筑进行保温隔热,使得节能设计中,可以取消屋面保温层的设置,只需在植被下做防穿刺、防水层即可。另外,坡屋面的设置相比平屋面更美观,众多的老公房平改坡后所形成的坡屋面亦具有较大的数量,而大部分老公房平改坡后所形成的坡屋面下的夹层空间均属于被浪费的空间,由于权属和其它一些原因,这部分坡屋面下部的夹层空间现今大部分被闲置而不利用。此外,发明人还发现,相比平屋面,坡屋面一般较难上人,也因此,较难对坡屋面上的绿化进行养护、浇水,这限制了坡屋面绿化的普及。而且,坡屋面相对平屋面而言,较难留存雨水,由于坡度的原因,大部分的雨水来不及渗入坡屋面绿化的种植层即随重力流走,故而更需要经常对坡屋面上的植物进行浇灌和养护,这又浪费了水资源。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种植坡屋面,以解决现有在坡屋面绿化上,水资源浪费,以及绿化难以养护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植坡屋面,能够收集雨水,并自动向坡屋面上种植的植物喷水,由此有效地利用了雨水,节约了水资源,而且无需人为在坡屋面上作业进行绿化养护,节约了人力成本,也避免了人为作业的安全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种植坡屋面,其包括:
坡屋面本体,设置于建筑物的顶板之上,且所述坡屋面本体上沿水平向开设有集水檐沟;
收集池,设置于所述顶板之上,并位于所述坡屋面本体的下方并被所述坡屋面本体所覆盖,且所述收集池的高度低于所述集水檐沟;
水泵,设置于所述坡屋面本体的下方并被所述坡屋面本体所覆盖;以及
喷淋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坡屋面本体;
其中:所述收集池用于收集从所述集水檐沟上落下的雨水,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收集池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用于向所述坡屋面本体上种植的植物喷水。
可选的,所述坡屋面本体上的最高点相对于所述顶板的高度不小于2.0m;所述集水檐沟相对于所述顶板的高度不小于0.5m,且相对于所述坡屋面本体上的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5m。
可选的,所述水泵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设置于所述收集池内,所述出水端与所述喷淋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水端相对于所述收集池的底部的垂直距离不小于0.1m,且相对于所述收集池上的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不小于0.3m。
可选的,所述集水檐沟上覆盖有滤网,所述滤网的目数在5~20目之间。
可选的,所述种植坡屋面还包括溢流管,一端与所述收集池上的最高点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坡屋面本体,且所述溢流管穿过所述坡屋面本体之一端的高度低于其与所述收集池连接的一端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种植坡屋面还包括补水管,一端设于所述收集池内,另一端与外部的供水端连接;且所述补水管上设有浮球阀,当所述收集池内的水位低于一预定水位时,所述浮球阀开启,用以向所述收集池内补充水。
可选的,所述种植坡屋面还包括定时装置,与所述水泵通信连接,并用于定时控制所述水泵向所述喷淋管输送所述收集池内的水,并向所述植物喷洒。
可选的,所述种植坡屋面还包括传感器,与所述定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感知下雨并将下雨的信号并反馈至所述定时装置,所述定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下雨的信号控制所述水泵停止向所述喷淋管输送所述收集池内的水。
可选的,所述种植坡屋面还包括坡底檐沟,水平向设置于所述坡屋面本体的最低处。
可选的,所述集水檐沟的底部为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植坡屋面包括开设有集水檐沟的坡屋面本体、高度低于所述集水檐沟的收集池以及水泵,使得集水檐沟所收集的雨水可通过重力自动流入收集池,以供平时利用水泵自动对植物进行浇灌。本实用新型利用了坡屋面本体与建筑物的顶板之间的的夹层空间,来设置收集池和水泵等设备,充分利用了坡屋面上的闲置空间。另外主要利用雨水作为喷洒绿化用水,可以自动对绿化进行喷洒养护,节约了水资源,且无需由人爬上坡屋面进行喷洒养护工作,节约了人力成本,也避免了人为作业的安全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植坡屋面,解决了现有坡屋面绿化难以人为养护和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需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种植坡屋面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水檐沟的剖面图。
图中:
100-坡屋面本体;110-集水檐沟;111-滤网;112-弧面;113-连通口;120-夹层空间;130-建筑物的顶板;200-收集池;210-补水管;211-浮球阀;300-水泵;310-进水端;320-出水端;400-喷淋管;500-溢流管;600-坡底檐沟;
H1-坡屋面的高度;H2-集水檐沟的高度;H3-进水端与收集池之最低点的垂直距离;H4-进水端与收集池之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发明人发现,由于维护不便等原因,现有的坡屋面很少有设置屋顶绿化,而坡屋面所汇集的雨水一般也只是通过设置在坡屋面底部的檐沟排走,但众多建筑的坡屋面所汇集的雨水是一个可观的水量,这既增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又浪费了这部分水资源。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种植坡屋面,其包括开设有集水檐沟的坡屋面本体、高度低于所述集水檐沟的收集池以及水泵,使得集水檐沟所收集的雨水可通过重力自动流入收集池,以供平时利用水泵自动对植物进行浇灌。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坡屋面本体与建筑物的顶板之间的的夹层空间,来设置收集池和水泵等设备,充分利用了闲置空间。另外主要利用雨水作为喷洒绿化用水,可以自动对绿化进行喷洒养护,节约了水资源,且无需由人爬上坡屋面进行喷洒养护工作,节约了人力成本,也避免了人为作业的安全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植坡屋面,解决了现有坡屋面绿化难以人为养护和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高于”和“低于”通常是指与相对地面的垂直高度相比较;术语“上方”和“下方”通常是指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高度的位置关系,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下面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种植坡屋面的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水檐沟的剖面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种植坡屋面,其包括:坡屋面本体100、收集池200、水泵300和喷淋管400。所述坡屋面本体100设置于建筑物的顶板130之上,且所述坡屋面本体100上种植有植物(未图示),与此同时,所述坡屋面本体100上沿水平向开设有集水檐沟110。
此外,所述收集池200也设置于所述顶板130上,且位于所述坡屋面本体100的下方并被所述坡屋面本体100所覆盖(即遮盖),亦即设置在坡屋面本体100与顶板130之间的夹层空间120中,而所述收集池200的高度低于所述集水檐沟110的高度。所述水泵300也设置于所述坡屋面本体100的下方并被所述坡屋面本体100所覆盖(即遮盖),同理,水泵300亦设置在坡屋面本体100与顶板130之间的夹层空间120中。另外,所述喷淋管400的一端与所述水泵300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坡屋面本体100而用于向所述植物喷水。
实际使用时,所述收集池200收集从所述集水檐沟110上落下的雨水,所述水泵300则将所述收集池200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喷淋管400,所述喷淋管400进而向所述坡屋面本体100上种植的植物喷水。
因此,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种植坡屋面中,在坡屋面本体100与建筑物的顶板130之间的的夹层空间120中,设置了收集池200和水泵300等设备,充分利用了坡屋面上的闲置空间,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便于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另外主要利用雨水作为喷洒绿化用水,可以自动对绿化进行喷洒养护,节约了绿化养护用的水资源,并且也无需人为在坡屋面本体100上进行喷洒养护作业,确保了绿化养护的安全性。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种植坡屋面的使用,解决了现有坡屋面绿化难以人工养护和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坡屋面本体100设置于顶板130上指的是,坡屋面本体100相对地面的高度大于顶板130相对地面的高度,即坡屋面本体100覆盖于顶板130上。而所述集水檐沟110沿水平向开设是指,集水檐沟110的轴线基本平行于地面,集水檐沟110的轴线与水平面具有不大于5°且不小于1°的夹角,以便于雨水在集水檐沟110中汇集后沿集水檐沟110的轴向流动。如此设置,坡屋面本体100位于集水檐沟110以上的部分所汇集的雨水,均会流入所述集水檐沟110。而由于收集池200低于集水檐沟110,集水檐沟110所收集的雨水将会通过重力自动流入收集池200,从而完成雨水的自动收集。
优选的,在集水檐沟110的最低处开设有连通口113,雨水可通过该连通口113流入收集池200。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泵300具有进水端310和出水端320,所述进水端310设置于所述收集池200内,所述出水端320与所述喷淋管400的一端连接。例如,可将进水端310插入收集池200的水面以下,这样,水泵300即可从收集池200抽取水,并通过与出水端320连接的喷淋管400喷出,用于向坡屋面本体100上种植的植物喷水。
优选的,所述坡屋面本体100上的最高点相对于所述顶板130的高度不小于2.0m,所述集水檐沟110相对于所述顶板130的高度不小于0.5m,且相对于所述坡屋面本体100上的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5m。这里,所述坡屋面本体100的最高点相对于所述顶板130的高度,亦即坡屋面本体100的高度H1不小于2.0m,可保证坡屋面本体100与顶板130之间的夹层空间120具有合适的体积,以便于布局设置收集池200和水泵300等设备。所述集水檐沟110相对于所述顶板130的高度,特别指集水檐沟110的沟底与顶板130的垂直距离,亦即集水檐沟110的高度H2不小于0.5m,目的是使低于该集水檐沟110的收集池200能够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保证收集池200具有较大的容积,以更多地容纳雨水。一般的,以所述顶板130的长宽为20m×10m计,由于集水檐沟110的高度H2不小于0.5m,以集水檐沟110的厚度为0.1m计,则收集池200的高度即不小于0.4m,扣除坡屋顶100下高度低于收集池200的部分,该收集池200的面积最大可至约160m2,其容积可不小于64m3,其容纳的水足够用于为20m×10m范围内的坡屋面绿化进行喷水浇灌5个月以上(指一般需水量的植物,浇洒定额取1.5L/m2·d,即每平方米每天1.5升水),特别当坡屋面绿化的植物采用景天科、仙人掌科和大戟科等较为耐旱的多肉植物时,收集池200容纳的水,更是足以支持对坡屋面上的植物进行喷水浇灌一年以上,足够等待下次降雨时收集足够的雨水,从而能够仅利用雨水对坡屋面绿化进行自动喷水浇灌。当然,一般由于屋面荷载的考虑,优选可适当减小收集池200的面积,使收集池200的容积设置为不大于10m3,10m3的存水量已足够支持对一般需水量的植物喷水浇灌一个月以上,一般已足够等待下次降雨时收集雨水。另外,收集池200的高度不小于0.4m时,便于水泵30的进水端310设置,以便从中吸取水。另一方面,集水檐沟110相对于所述坡屋面本体100之最高点的距离不小于1.5m,亦即H1-H2≥1.5m,可使得坡屋面本体100高于集水檐沟110的部分具有一定的面积,而这部分比集水檐沟110高的坡屋面本体100,才是雨水的汇集面,汇集面的面积越大,则每次降雨所能收集的雨水越多。因此,需尽量降低集水檐沟110的高度以保证坡屋面本体100具有较大的汇集面,以充分收集和利用雨水。以顶板130的长宽为20m×10m,且坡屋面本体100的坡度为30°的两坡顶为例,当集水檐沟110相对于所述坡屋面本体100之最高点的距离为1.5m时,汇集面相对于天空的投影面积即为这样,一次中等雨量的降水(以24小时降雨量20mm计)可收集雨水约2m3,而按照月均降水量100mm计,则每月均可充满10m3的收集池200,并足够用于浇灌坡屋面本体100上的植物。当然每个月的降水量会根据季节和地区的不同而不同,收集池200的容积亦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自行进行设定。
进一步,所述进水端310与所述收集池200的底部的垂直距离H3不小于0.1m,且进水端310与所述收集池200的最高点的垂直距离H4不小于0.3m。如上所述,水泵300的进水端310需设置在收集池200的水面以下,才能保证水泵300能够正常工作。这里设定H3不小于0.1m,可使进水端310的吸水阻力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另外可避免进水端310吸入收集池200中的一些沉淀物(如树叶和泥沙等)。这里收集池200的最高点指收集池200所能储存的水的最高点,即收集池200中的最高水位,而H4乘以收集池200的面积则可得水泵300的实际可用水量,设定H4不小于0.3m,可使水泵300具有较大的实际可用水量,类似水库中的有效库容。
请参考图2,优选的,所述集水檐沟110通过一连通口113与收集池200连接,集水檐沟110上覆盖有滤网111,所述滤网111的目数在5~20目之间。该滤网用于过滤一定大小的杂质,如树叶等,避免过大的颗粒进入集水檐沟110从而引起堵塞,亦能避免过大的杂质进入收集池200而损坏水泵等设备。滤网111优选为不锈钢网,能够保持较强的耐候性。该滤网111设置在集水檐沟110的开口端,特别的,滤网111与集水檐沟110的开口端平齐设置,以便在雨水裹挟杂质流过滤网111时,分离雨水和杂质,令杂质不会进入集水檐沟110,而在雨水的不断冲刷下,杂质将随着坡屋面本体100下落离开集水檐沟110的集水范围。更优选的,所述集水檐沟110的底部为弧面112,如图2所示,集水檐沟110的底部设置为弧面112的目的,是使雨水能够顺畅地通过连通口113流入下部的收集池200,而不会积攒在集水檐沟110中。由于雨水常常混杂着很多灰尘和杂质,滤网111的设置能够滤除较大的颗粒,但更小的颗粒会随着雨水流入集水檐沟110。发明人发现,若是集水檐沟110的底部为平直的设计,细小的灰尘常常会积攒在集水檐沟110的底部,长此以往,会形成一层油泥状的沉淀层,容易堵塞连通口113。而集水檐沟110的底部设计为弧面112,可使灰尘随雨水一起进入收集池200而不会积攒在集水檐沟110的底部。这样,只需要定期对收集池200内进行清理即可。而对收集池200进行清理,操作人员只需要进入夹层空间120即可,相比清理设置于坡屋面本体100上的集水檐沟110,安全性和简便度均大大增加。
优选的,所述种植坡屋面还包括溢流管500,所述溢流管500的一端与所述收集池200的最高点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坡屋面本体100,且所述溢流管500穿过所述坡屋面本体100的一端的高度低于其与所述收集池200连接的一端的高度。溢流管500的设置,目的在于应对大量降雨时,收集池200收集的雨水不至溢出。雨水的时间分布常常是不均匀的,常常会有连续多天下雨或是短时强降雨出现,这时收集池200中收集的雨水有可能会溢出。为了避免溢出的雨水对下部的建筑产生影响,在所述收集池200的最高点设有溢流管500,并通往坡屋面本体100外,这样,即使收集池200中的水已满而继续下雨,多余的水亦能通过溢流管500有组织地流出坡屋面本体100外,不会发生溢出收集池200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种植坡屋面还包括补水管210,所述补水管210的一端设于所述收集池200内,另一端与外部的供水端连接,例如可与外部的自来水管连接;较佳地,所述补水管210上设有浮球阀211,当所述收集池200内的水位低于一预定水位时,所述浮球阀211即开启,用以向所述收集池200内补充水。补水管210和浮球阀211的设置,目的在于应对长时间无降雨时,收集池200中不至干涸。如上所述,雨水的时间分布常常是不均匀的,也常常会有连续多天不下雨的干旱天气出现,这时收集池200中收集的雨水有可能会被用尽。而若收集池200中水被用尽,一方面坡屋面本体100上的植物将无水可浇,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水泵300损坏。故而需避免收集池200中水被用尽的情况发生。这里,补水管210可与外部的自来水管连接,当收集池200内的水位低于一预定水位时,浮球阀211即自动打开,自来水即通过补水管210进入收集池200中。需理解,这里的预定水位,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优选高于水泵300的进水端310,例如可高于进水端310五厘米,如此可保证进水端310始终浸没于水中而有水可吸。另外,当收集池200内的水位到达或高于所述预定水位时,浮球阀211均关闭,这样,保证了通过自来水向收集池200补水只用以保持整个系统的最低水需求,而收集池200高于该预定水位的空间,均用于等待下次降雨时收集雨水。如此配置,能够最大化地节约水资源。
优选的,所述种植坡屋面还包括定时装置和传感器,所述定时装置分别与所述水泵300以及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定时装置用以定时控制所述水泵300向所述喷淋管400输送所述收集池200内的水,并向所述植物喷洒。所述传感器用于感知下雨,并将下雨的信号并反馈至所述定时装置,所述定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下雨的信号时,控制所述水泵300停止向所述喷淋管400输送所述收集池200内的水。当所述传感器检测到下雨时,所述定时装置即停止所述水泵300通过所述喷淋管400向所述植物喷水。定时装置的设置,能让植物更好地生长,例如可在早晚对植物喷水,以避免植物根系受到较大的冷热刺激。传感器的设置,则是为了使整个系统更节约用水。设置传感器后,当下雨时,即不再向植物喷水,能够节约水资源。
优选的,所述种植坡屋面还包括坡底檐沟600,水平向设置于所述坡屋面本体100的最低处。坡底檐沟600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将坡屋面本体100低于集水檐沟110的部分所汇集的雨水,有组织地集中在一起并通过排水管等排水系统排走,由于坡屋面本体100上种植有植物,常常会有叶片和泥土等脱离、脱落,并随雨水流下,若不对这部分脱落的杂质和雨水进行收集,这部分脱落的杂质和雨水容易掉下污染下部建筑物的外墙体和门窗。而设有坡底檐沟600,则可使这部分脱落的杂质和雨水均被坡底檐沟600阻挡和收集,并随坡底檐沟600流至排水管而排走,避免对下部建筑物的外墙体和门窗产生污染。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种植坡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坡屋面本体,设置于建筑物的顶板之上,且所述坡屋面本体上沿水平向开设有集水檐沟;
收集池,设置于所述顶板之上,并位于所述坡屋面本体的下方并被所述坡屋面本体所覆盖,且所述收集池的高度低于所述集水檐沟;
水泵,设置于所述坡屋面本体的下方并被所述坡屋面本体所覆盖;以及
喷淋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坡屋面本体;
其中:所述收集池用于收集从所述集水檐沟上落下的雨水,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收集池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用于向所述坡屋面本体上种植的植物喷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坡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屋面本体上的最高点相对于所述顶板的高度不小于2.0m;所述集水檐沟相对于所述顶板的高度不小于0.5m,且相对于所述坡屋面本体上的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坡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设置于所述收集池内,所述出水端与所述喷淋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水端相对于所述收集池的底部的垂直距离不小于0.1m,且相对于所述收集池上的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不小于0.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坡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檐沟上覆盖有滤网,所述滤网的目数在5~20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坡屋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管,一端与所述收集池上的最高点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坡屋面本体,且所述溢流管穿过所述坡屋面本体之一端的高度低于其与所述收集池连接的一端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坡屋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管,一端设于所述收集池内,另一端与外部的供水端连接;且所述补水管上设有浮球阀,当所述收集池内的水位低于一预定水位时,所述浮球阀开启,用以向所述收集池内补充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坡屋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时装置,与所述水泵通信连接,并用于定时控制所述水泵向所述喷淋管输送所述收集池内的水,并向所述植物喷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种植坡屋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与所述定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感知下雨并将下雨的信号并反馈至所述定时装置,所述定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下雨的信号控制所述水泵停止向所述喷淋管输送所述收集池内的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坡屋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坡底檐沟,水平向设置于所述坡屋面本体的最低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坡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檐沟的底部为弧面。
CN201821537229.9U 2018-09-19 2018-09-19 种植坡屋面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18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37229.9U CN208918145U (zh) 2018-09-19 2018-09-19 种植坡屋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37229.9U CN208918145U (zh) 2018-09-19 2018-09-19 种植坡屋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18145U true CN208918145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06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3722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18145U (zh) 2018-09-19 2018-09-19 种植坡屋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181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4317A (zh) * 2022-04-19 2022-08-16 毛凯 一种气化炉废渣堆用具有防止渣屑流失的雨水过滤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4317A (zh) * 2022-04-19 2022-08-16 毛凯 一种气化炉废渣堆用具有防止渣屑流失的雨水过滤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76718Y (zh)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9723179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系统
CN208650414U (zh) 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
CN107816082A (zh) 一种海绵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1920192A (zh) 雨水收集与利用方法
CN201972229U (zh) 住宅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装置
CN105350607A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109372088A (zh) 一种易清扫的自动封闭雨水口
CN209457129U (zh) 一种易清扫的自动封闭雨水口
CN209897740U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CN208918145U (zh) 种植坡屋面
CN204530462U (zh) 高架雨水收集系统
CN208105043U (zh) 一种桥梁排水系统
CN104631313A (zh) 高架雨水收集系统
CN111794311A (zh) 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442777U (zh) 一种楼房小区雨水排水的集中收集净化系统
CN208803519U (zh) 一种屋顶蓄排水结构
CN208293713U (zh) 一种道路绿化带下渗雨水的净化及综合利用系统
CN106917473B (zh) 一种光伏绿化复合屋面的雨水回收方法
CN211499514U (zh) 一种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
CN209958631U (zh) 一种用于垂直绿化建筑的无动力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13187078A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CN113216320A (zh) 一种适用于低绿地率的雨水生态净化和收集利用系统
CN206956893U (zh) 一种防止建筑物落水飞溅的高位花坛处理系统
CN205557653U (zh) 一种下沉式庭院雨水收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