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10336U - 脊柱手术拉钩 - Google Patents

脊柱手术拉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10336U
CN208910336U CN201820257279.5U CN201820257279U CN208910336U CN 208910336 U CN208910336 U CN 208910336U CN 201820257279 U CN201820257279 U CN 201820257279U CN 208910336 U CN208910336 U CN 208910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al surgery
draw hook
inner assembly
outer component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572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8202572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10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10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103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柱手术拉钩,包括远端的大弧形部和近端的小弧形部,大弧形部由横截面为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外组件和内组件以相向开口的方式嵌套而成,内组件的开口端宽度可随受力而变化,在内组件的弧形两端设有把手、凸出部,在外组件的弧形两端沿拉钩的短轴方向设有引导条索,弧形两端接近开口处设有通孔,在收合状态下,内组件嵌套在外组件中,凸出部滑动地嵌合在引导条索中,在展开状态下,内组件部分地从外组件中拉出,凸出部卡合在通孔中;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能够形成连续的面状保护,保证椎体腹侧的大血管及重要脏器安全,尤其适用于长节段的全脊椎切除术的要求,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Description

脊柱手术拉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脊柱外科手术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宽度的脊柱手术拉钩。
背景技术
由于脊柱解剖位置深在,而且椎管内容纳有脊髓,椎体腹侧有大血管或者胸腹腔重要脏器,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领域的难点问题。肿瘤学的治疗原则是不经瘤,即要切除全部肿瘤组织,而且肿瘤组织外还要包裹一层正常组织,但是脊椎周围的重要器官限制了手术切除范围,以往脊柱肿瘤的手术以姑息性切除或分块切除为主。直至1997年,日本学者Tomita实用新型了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用于治疗胸腰椎肿瘤,取得了满意效果。此后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采取Tomita教授的方法进行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脊柱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多项研究均证实,采取全脊柱整块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脊柱肿瘤患者的复发率。但与此同时,该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死亡率也显著高于其它术式,其部分原因与脊椎周围毗邻的重要血管、脏器损伤有关。
全脊椎切除术中用于保护腹侧重要血管、脏器的拉钩目前最常用的是Deaver’s拉钩,其主体呈长勺状,宽约5cm,术中从背侧向腹侧放置该拉钩可以将椎体与腹侧的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器官隔开,从而进行脊椎切除操作。由于以往手术条件及手术技术所限,切除的脊椎通常为1-2节椎体,如果一个Deaver’s拉钩的宽度不够,可以同时使用两个拉钩,助手双手分别扶住。但近年来,由于3D打印技术的突飞猛进,可以提供更好的材料用来维持脊柱的稳定,脊柱肿瘤的切除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即完成世界上首例连续5节腰椎椎体的全脊椎切除术,这些椎体加上6个椎间盘的高度可以达到19cm,切除过程中需要使用多个拉钩,也就需要更多助手参与将拉钩维持在稳定位置,以利于术者进行操作。但手术台周围空间有限,更多的助手参与进来势必影响到术者手臂的活动空间,给高难度的手术操作带来很多不便;同时多个拉钩之间不可能形成无缝连接,在使用骨刀由背侧向腹侧进行切割椎间盘操作的时候手术器械可能会穿过拉钩之间的缝隙,从而增加了重要血管、脏器损伤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临床上亟需一种有效宽度足以保障长节段脊柱肿瘤切除的拉钩。但是如果设计一种宽度20cm的拉钩,是很难将其成功置入椎体与腹侧重要血管、器官的间隙的。因为最安全有效地将椎体与腹侧脏器分离的手段是术者将双手从脊椎背侧沿椎体两侧向腹侧环绕,直至到达椎体前缘会师。一方面术者可以通过触觉充分感知周围组织结构,另一方面外科医生的手进行的钝性分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损伤脏器。如果术者将连续5节或更多椎体与腹侧脏器钝性分离开,再试图将超宽尺寸的拉钩从后向前置入椎体腹侧,这种操作是很难完成的。但是如果先置入一种宽度稍小的拉钩,再将其沿着脊柱长轴进行移动,这种操作则相对安全得多。
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宽度的S形脊柱手术拉钩,其符合不同种类全脊椎切除术的要求,脊柱肿瘤可切除范围从1节到5节不等,其良好的连续性能够更好地保护腹侧重要血管、器官不受损伤,同时也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加快其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医疗花费,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宽度的S形脊柱手术拉钩,该脊柱手术拉钩具有使用范围广泛、延展方便、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等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柱手术拉钩,所述脊柱手术拉钩的宽度可调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脊柱手术拉钩为扁平的S形,所述脊柱手术拉钩包括远端的大弧形部和近端的小弧形部;
所述大弧形部由外组件和内组件嵌套而成,所述外组件的横截面和所述内组件的横截面均为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U形,且所述外组件与所述内组件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外组件的形状固定,所述内组件的开口端的宽度可随受力而变化;
所述内组件的弧形两端接近U形底部处设有把手,所述内组件的弧形两端接近U形开口处设有凸出部;
所述外组件的弧形两端沿脊柱手术拉钩的短轴方向设有凸起的引导条索,所述外组件的弧形两端接近U形开口处设有通孔,所述引导条索和所述通孔的水平位置在同一直线上;
在脊柱手术拉钩的收合状态下,所述内组件嵌套在所述外组件中,所述凸出部滑动地嵌合在所述引导条索中;
在脊柱手术拉钩的展开状态下,所述内组件部分地从所述外组件中拉出,所述凸出部卡合在所述通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提供的脊柱手术拉钩中,所述大弧形部的弧形直径为14~18cm,所述小弧形部的弧形直径为6~10cm。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提供的脊柱手术拉钩中,所述外组件沿脊柱手术拉钩短轴方向的宽度为8~12cm,所述内组件沿脊柱手术拉钩短轴方向的宽度为8~12cm。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提供的脊柱手术拉钩中,所述引导条索沿脊柱手术拉钩长轴纵向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凸出部为半球形,所述通孔为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提供的脊柱手术拉钩中,所述引导条索沿脊柱手术拉钩长轴纵向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半圆形的半径为2.0~2.5mm;所述凸出部为半球形,所述半球形的半径为1.9~2.4mm;所述通孔为圆形,所述圆形的半径为2.0~2.5mm。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提供的脊柱手术拉钩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手术拉钩的各组件的面和边缘均为钝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脊柱手术拉钩被设计成S形,其远端符合人体解剖学,能够很好地适应脊椎椎体腹侧的生理曲度,将椎体与腹侧的主动脉、下腔静脉以及胸腹腔内脏等隔开,近端弧度稍小,便于助手把持。
2.人体胸椎和腰椎每节椎体的高度大约2.5cm,以往为了完成一节椎体的全脊椎切除,连同需要切除椎体的首位侧间盘在内,需切除节段长约4.5cm,一把Deever’s拉钩的宽度即可满足手术要求。但如果做长节段的全脊椎切除,数把Deever’s拉钩增加了助手的数量,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的左右横径可以调节,最大横径可接近20mm,可以满足多达5个节段胸椎或者腰椎椎体全脊椎切除术的要求,使用范围广。
3.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脊柱手术拉钩在延长以后,脊柱手术拉钩呈连续型,在术者使用骨刀等锐性工具向腹侧切割椎间盘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腹侧重要器官,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发生,降低全脊椎切除术这一高难度术式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4.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脊柱手术拉钩伸缩自如,操作方便。
5.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脊柱手术拉钩四边两面均设计成钝性,尤其是内、外两层U形组件的卡扣装置也设计成圆弧形,不易割伤神经血管组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整体的立体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整体的另一立体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沿竖直平面剖开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的外组件向竖直平面投影的投影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的内组件向竖直平面投影的投影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沿水平平面剖开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沿水平平面剖开的截面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沿另一水平平面剖开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在收合状态下沿水平平面剖开的截面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在展开状态下沿水平平面剖开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大弧形部
2:小弧形部
31、32:把手
41、42、43、44:引导条索
51、52、53、54:通孔
61、62、63、64:凸出部
7:外组件
8:内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宽度的脊柱手术拉钩,该脊柱手术拉钩为扁平的S形,包括远端的大弧形部和近端的小弧形部,大弧形部由外组件和内组件嵌套而成,外组件和内组件的横截面均为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U形,且外组件与内组件的开口方向相反;外组件的形状固定,内组件的开口端的宽度可随受力而变化;内组件的弧形两端接近U形底部处设有把手,内组件的弧形两端接近U形开口处设有凸出部;外组件的弧形两端沿脊柱手术拉钩的短轴方向设有引导条索,外组件的弧形两端接近U形开口处设有通孔,引导条索和通孔的水平位置在同一直线上;在脊柱手术拉钩的收合状态下,内组件嵌套在外组件中,内组件上的凸出部滑动地嵌合在外组件上的引导条索中;在脊柱手术拉钩的展开状态下,内组件部分地从外组件中拉出,内组件上的凸出部卡合在外组件上的通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中,大弧形部和小弧形部的弧形直径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大弧形部和小弧形部的大小适合手术部位的需要即可。特别地,大弧形部的弧形直径优选为14~18cm,更优选16cm,使得大弧形部良好地适应脊椎椎体腹侧的生理曲度;小弧形部的弧形直径优选为6~10cm,更优选8cm,方便使用者握持。
在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中,外组件和内组件沿脊柱手术拉钩短轴方向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适合手术需要即可。外组件和内组件沿脊柱手术拉钩短轴方向的宽度优选为8~12cm,更优选10cm,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可以满足多个节段胸椎或腰椎椎体切除术的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中,外组件和内组件可以由任何合适的现有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用金属板冲压弯曲而成。优选的材料包括铬合金。外组件和内组件的整体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满足手术部位的需要即可。从操作者易于使用和方便加工的角度出发,外组件的整体厚度优选为3~6mm,进一步优选为4mm,内组件的整体厚度优选为3~6mm,进一步优选为4mm。构成外组件和内组件的金属板的厚度优选为0.20~0.30mm,进一步优选为0.2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中,引导条索、凸出部、通孔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凸出部能滑动地嵌合在引导条索中,且凸出部能卡合在通孔中即可。优选地,引导条索沿脊柱手术拉钩长轴纵向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凸出部为半球形,通孔为圆形,这使得在拉动内组件时,内组件能相对于外组件顺滑地滑动,而滑动到脊柱手术拉钩展开状态后,内组件不会轻易地脱出或晃动。这样的形状设计为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带来了兼顾使用便利性和可靠性的有利技术效果。
当引导条索沿脊柱手术拉钩长轴纵向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凸出部为半球形,通孔为圆形时,半圆形、半球形、圆形的半径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凸出部能滑动地嵌合在引导条索中,且凸出部能卡合在通孔中即可。从适应脊柱手术拉钩整体尺寸的角度出发,优选引导条索沿脊柱手术拉钩长轴纵向的截面半圆形半径为2.0~2.5mm,凸出部的半球形半径为1.9~2.4mm,通孔的圆形半径为2.0~2.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脊柱手术拉钩中,脊柱手术拉钩各组件的面和边缘均为钝性,可避免脊柱手术拉钩割伤神经血管组织。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文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而非穷尽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也不限于下文所披露的实施方案。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结构,附图并非完全按比例绘制。
如图1A、图1B、图2A~2C、图3A、图3B、图4A~4C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示例性的脊柱手术拉钩整体呈扁平的S形,沿直线XX’方向为脊柱手术拉钩的短轴,沿直线YY’方向为脊柱手术拉钩的长轴,沿直线ZZ’方向为脊柱手术拉钩的纵轴。脊柱手术拉钩接近远端的一段为大弧形部1,大弧形部1的弧形直径为16cm。大弧形部1用于环绕椎体腹侧隔开内脏及重要血管,其形状适应脊椎椎体腹侧的生理曲度。脊柱手术拉钩接近近端的一段为小弧形部2,小弧形部2的弧形直径为8cm。小弧形部2用于供手术助手手持。大弧形部1、小弧形部2沿脊柱手术拉钩短轴方向的宽度为10cm。
大弧形部1由外组件7和内组件8嵌套而成。外组件7和内组件8整体上为弧形。外组件7和内组件8的横截面大体上为U形,嵌套状态下两个U形相向开口。
外组件7由金属板弯折成U形而制成,外组件7形状固定,其整体的厚度(以U形两臂外表面的距离计)为4mm,宽度(从U形底部至U形开口处计)为10cm,U形两臂的金属板厚度为0.25mm。内组件8由金属板弯折成U形而制成,U形底部有弹性,使得U形件开口张开宽度可随受力而变化,内组件8整体的厚度(以U形底部弧形外表面的直径计)为4mm,宽度(从U形底部至U形开口处计)为10cm,U形两臂的金属板厚度为0.25mm。
在内组件8的弧形远端接近U形底部处设有把手31,在内组件8的弧形近端接近U形底部处设有把手32。把手31、把手32均指向内组件8的弧形圆心一侧。
在外组件7的弧形远端沿脊柱手术拉钩短轴方向设有引导条索41、引导条索42,在外组件7的弧形近端沿脊柱手术拉钩短轴方向设有引导条索43、引导条索44。沿脊柱手术拉钩长轴作纵向截面,各个引导条索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引导条索41、引导条索44从外组件7的表面平滑地凸出,凸出方向为背离外组件7的弧形圆心。引导条索42、引导条索43从外组件7的表面平滑地凸出,凸出方向为指向外组件7的弧形圆心。各个引导条索的凸出高度为2.1mm。
在外组件7的弧形远端接近U形开口处设有通孔51、通孔52。在外组件7的弧形近端接近U形开口处设有通孔53、通孔54。各个通孔的形状为圆形,圆形半径为2.1mm。
在内组件8的弧形远端接近U形开口处设有凸出部61、凸出部62。在内组件8的弧形近端接近U形开口处设有凸出部63、凸出部64。凸出部61、凸出部62、凸出部63、凸出部64均为平滑的半球形,半径2mm。凸出部61、凸出部64从内组件8的表面以背离内组件8的弧形圆心的方向凸出,凸出部62、凸出部63从内组件8的表面以指向内组件8的弧形圆心的方向凸出。
参见图2A~2C。在图2A中,将本实施例的脊柱手术拉钩的外组件7、内组件8沿箭头所示方向(即直线YY’方向)向平面A投影。外组件7的投影示于图2B,内组件8的投影示于图2C。图2B示出,外组件7上的引导条索41、引导条索42与通孔51、通孔52的水平位置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参见图3A、图3B。在图3A中,将本实施例的脊柱手术拉钩沿平面B切开,得到的截面如图3B所示。图3B示出,内组件8嵌套于外组件7中,可握持把手31拉动内组件8,使内组件8在外组件7中滑动。
参见图4A、图4B、图4C。在图4A中,将本实施例的收合状态下的脊柱手术拉钩沿平面C切开,得到的截面如图4B所示。参见图4B,内组件8上的凸出部63嵌合在外组件7上的引导条索43中,内组件8上的凸出部64嵌合在外组件7上的引导条索44中。沿箭头a方向拉动内组件8,凸出部63沿着引导条索43滑动,凸出部64沿着引导条索44滑动。
拉动到位后,脊柱手术拉钩由图4B所示的收合状态变为图4C所示的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内组件8上的凸出部63卡合在外组件7上的通孔53中,内组件8上的凸出部64卡合在外组件7上的通孔54中。通过凸出部与通孔的卡合,使得内外组件的相对位置固定,内组件8不会轻易从外组件7脱出,也不会轻易回缩。展开状态下的拉钩宽度变为19.4cm,接近于收合状态宽度的2倍。需要将展开的脊柱手术拉钩变为收合状态时,使用者挤压滑出的内组件8,使得内组件U形的开口变窄,凸出部63从通孔53中脱出,凸出部64从通孔54中脱出,将内组件8沿箭头b的方向推动,将拉钩恢复为收合状态。图4A~4C以大弧形部1的弧形近端为例说明展开和收合脊柱手术拉钩的原理,大弧形部1的弧形远端的展开、收合原理与近端类似。
脊柱手术拉钩各组件的面和边缘均为钝性,可避免脊柱手术拉钩割伤神经血管组织。
上文实施例介绍的示例性脊柱手术拉钩适合主刀医师为右利手的情况。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可以将拉钩长轴方向的纵面(即图1A、1B中的面YY’ZZ’)作为对称面,将上文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的拉钩的各部件作镜像对称,得到适合左利手操作者的拉钩。
下面通过具体使用实例进行说明:
对于需要行胸腰椎全脊椎切除术的患者,常规采取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腰背筋膜并剥离椎旁肌后,显露需要切除的多节段脊椎椎板,完成头尾端椎体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后,对于胸椎需要向左、右两侧游离并切断10cm长的肋骨,将拟切除节段脊椎的左右两侧充分显露,腰椎则需要充分暴露至横突尖;然后切除拟切除节段脊椎头尾侧无肿瘤累及的脊椎的部分椎板,再从头端至尾端依次向椎弓根内壁置入线锯按照Tomita所述方法切除拟切除节段的全部椎板,这是脊髓背侧已经完全暴露在术野中;术者以双手由后向前环抱椎体,将多节段椎体与腹侧大血管、脏器分离,再从助手一侧将所述拉钩环绕椎体置入拟切除的多节段椎体的头端腹侧,然后术者一手捏住脊柱手术拉钩的大弧形部1,另一手捏住把手31,助手一手握住脊柱手术拉钩的小弧形部2,另一手捏住把手32,同时向术者右侧稍用力,拉动内组件8,使其缓慢向右滑动并最终达到图4C所示效果,内组件8上的四个凸出部与外组件7上的四个通孔牢固地卡合,此时脊柱手术拉钩在椎体腹侧形成面状保护,保证了腹侧大血管及重要脏器的安全,可以继续进行脊椎切除操作,当操作完成后,由术者及助手同时挤压内组件8并向术者左侧推动该组件,使其复原成图4B所示效果,再由术者手持脊柱手术拉钩近端环绕脊髓将拉钩取出。
该实例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该领域内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脊柱手术拉钩,所述脊柱手术拉钩的宽度可调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脊柱手术拉钩为扁平的S形,所述脊柱手术拉钩包括远端的大弧形部和近端的小弧形部;
所述大弧形部由外组件和内组件嵌套而成,所述外组件的横截面和所述内组件的横截面均为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U形,且所述外组件与所述内组件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外组件的形状固定,所述内组件的开口端的宽度可随受力而变化;
所述内组件的弧形两端接近U形底部处设有把手,所述内组件的弧形两端接近U形开口处设有凸出部;
所述外组件的弧形两端沿脊柱手术拉钩的短轴方向设有凸起的引导条索,所述外组件的弧形两端接近U形开口处设有通孔,所述引导条索和所述通孔的水平位置在同一直线上;
在脊柱手术拉钩的收合状态下,所述内组件嵌套在所述外组件中,所述凸出部滑动地嵌合在所述引导条索中;
在脊柱手术拉钩的展开状态下,所述内组件部分地从所述外组件中拉出,所述凸出部卡合在所述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弧形部的弧形直径为14~18cm,所述小弧形部的弧形直径为6~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组件沿脊柱手术拉钩短轴方向的宽度为8~12cm,所述内组件沿脊柱手术拉钩短轴方向的宽度为8~1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条索沿脊柱手术拉钩长轴纵向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凸出部为半球形,所述通孔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的半径为2.0~2.5mm;所述半球形的半径为1.9~2.4mm;所述圆形的半径为2.0~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脊柱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手术拉钩的各组件的面和边缘均为钝性。
CN201820257279.5U 2018-02-13 2018-02-13 脊柱手术拉钩 Active CN208910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7279.5U CN208910336U (zh) 2018-02-13 2018-02-13 脊柱手术拉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7279.5U CN208910336U (zh) 2018-02-13 2018-02-13 脊柱手术拉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10336U true CN208910336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691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57279.5U Active CN208910336U (zh) 2018-02-13 2018-02-13 脊柱手术拉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103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5455A (zh) * 2021-05-15 2021-08-20 王小豪 一种骨科脊椎手术拉钩的自动加工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5455A (zh) * 2021-05-15 2021-08-20 王小豪 一种骨科脊椎手术拉钩的自动加工设备
CN113275455B (zh) * 2021-05-15 2024-03-19 王小豪 一种骨科脊椎手术拉钩的自动加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6538B2 (en) Minimally invasive retractor with separable blades and methods of use
US9028522B1 (en) Tissue dilator and retractor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8870878B2 (en) Minimally invasive retractor and methods of use
EP3258854A1 (en) Surgical rectractor blade with distal end formation for engaging anchor pin
US7651499B2 (en) Working channel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US20090222044A1 (en) Minimally Invasive Retractor Screw and Methods of Use
US20090221879A1 (en) Minimally Invasive Retractor Having Separable Blades
CN103153215A (zh) 用于精密切割的外科手术器械套组
US20120197320A1 (en) Foraminoplasty Device
KR20140088072A (ko) 척추 협착 및 신경공 협착을 위한 경피적 방법
CN208910336U (zh) 脊柱手术拉钩
CN209404842U (zh)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手术拉钩
AU2010246130B2 (en) Tissue modif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CN211883912U (zh) 带挡板的神经拉钩
CN210019457U (zh) 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椎间融合器置入套管拉钩
CN215458288U (zh) 一种可降低损伤风险的人体工学颈椎前路手术拉钩
CN214157450U (zh) 一种用于胸腔镜心脏手术的直角钳
CN210990460U (zh) 一种腔镜甲状腺手术用自动撑开器
CN106308858A (zh) 一种新型颈椎前路手术拉钩
CN203914980U (zh) 一种解剖型颈椎前路拉钩
CN206390944U (zh) 一种新型颈椎前路手术拉钩
CN105816210A (zh) 一种用于直视下经皮置入术的固定翼管状拉钩
CN206777359U (zh) 内镜颅底手术用拉钩
CN212661851U (zh) 胸腰椎微创通道手术拉钩
CN212490061U (zh) 椎动脉手术用分离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