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9822U - 饮料胶囊 - Google Patents

饮料胶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09822U
CN208909822U CN201820451875.7U CN201820451875U CN208909822U CN 208909822 U CN208909822 U CN 208909822U CN 201820451875 U CN201820451875 U CN 201820451875U CN 208909822 U CN208909822 U CN 208909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sule
bolster
diaphragm
diversion division
dr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518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欧骏
周升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Easy Foo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Easy Foo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Easy Foo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518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09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09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09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饮料胶囊,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解决现有饮料胶囊的胶囊膜片识别区域变形导致识别率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饮料胶囊,包括胶囊杯、胶囊膜片和设置在胶囊杯内的分隔件,胶囊膜片密封连接于胶囊杯的杯口,分隔件包括向胶囊膜片延伸且呈筒状的导流部,饮料胶囊还包括位于胶囊膜片与导流部之间的缓冲件,胶囊膜片受压状态下能压迫缓冲件产生形变。通过缓冲件产生的形变使得原本胶囊膜片被导流部支撑的部位也能发生形变,识别装置施加在胶囊膜片识别区域的压力能促使胶囊膜片整体发生形变,胶囊膜片的整体形变可以减少识别区域的形变量,防止微型识别码扭曲变形而影响识别,由此可以保证饮料胶囊识别时的识别率和准确率。

Description

饮料胶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饮料胶囊。
背景技术
用于制备热饮如咖啡、茶、巧克力饮品或奶咖饮品的饮料胶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种饮料胶囊通常装有萃取物例如像烘焙或研磨咖啡或茶叶或者一种或多种可溶性饮品配料例如像速溶咖啡、奶粉或可可粉。并且,这种饮料胶囊通常还带有微型识别码,使用带有识别装置的胶囊饮料机,通过识别装置读取胶囊上的微型识别码,机器根据读取数据来识别胶囊种类,并根据确定的胶囊种类来调用对应的冲调模式,调整冲泡压力、水温、水量等,使得制作出的饮品口感更好。
饮料胶囊通常包括胶囊杯和封闭胶囊杯口的胶囊膜片,有些饮料胶囊的微型识别码印制在胶囊膜片上,在识别这种胶囊时,机器的识别装置会压紧胶囊膜片,以使识别装置能够近距离获取胶囊膜片的微型识别码,达到理想的识别效果,然而识别装置施加在胶囊膜片上的作用力会导致胶囊膜片发生形变,尤其是胶囊膜片上对应识别装置的部分受到过度挤压而发生较大形变的情况下,该部位印刷的微型识别码会发生严重扭曲,从而导致识别装置无法识别,降低了识别率,并且对胶囊膜片的过度挤压还可能导致胶囊膜片局部撕裂,造成胶囊原料泄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饮料胶囊,能在胶囊膜片的受压方向上提供变形余量,从而防止胶囊膜片的识别区域出现过度形变,保证识别率。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饮料胶囊,包括胶囊杯、胶囊膜片和设置在所述胶囊杯内的分隔件,所述胶囊膜片密封连接于所述胶囊杯的杯口,所述分隔件包括向所述胶囊膜片延伸且呈筒状的导流部,所述饮料胶囊还包括位于所述胶囊膜片与所述导流部之间的缓冲件,所述胶囊膜片受压状态下能压迫所述缓冲件产生形变。
在上述的饮料胶囊中,所述缓冲件固定在所述导流部上端,所述胶囊膜片贴靠所述缓冲件。
在上述的饮料胶囊中,所述缓冲件包括弹性材质的环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环状本体上的缓冲腔,所述缓冲腔提供所述环状本体的形变空间;或者,所述缓冲件包括弹性材质的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与所述导流部之间形成提供所述环状本体形变空间的缓冲腔。
在上述的饮料胶囊中,所述缓冲件套装在所述导流部上端;或者,所述导流部上端设有匹配所述缓冲件的卡槽,所述缓冲件部分嵌固于所述卡槽内。
在上述的饮料胶囊中,所述缓冲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导流部上端的环状本体和由所述环状本体向所述膜片方向延伸出的缓冲唇边,所述胶囊膜片受压状态下压迫所述缓冲唇边产生形变。
在上述的饮料胶囊中,所述缓冲唇边的厚度由所述环状本体向所述胶囊膜片方向逐渐减小。
在上述的饮料胶囊中,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导流部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导流部分体成型,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导流部注塑连接为一体结构。
在上述的饮料胶囊中,所述缓冲件呈环状结构且与所述胶囊膜片紧密接触,所述缓冲件上设有泄压部,所述泄压部为由所述导流部内的流体压力推动开启的活动泄压部;或者所述泄压部为连通导流部内外的常通泄压部。
在上述的饮料胶囊中,所述缓冲件上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泄压口形成所述泄压部;或者,所述缓冲件局部壁厚减薄形成所述泄压部。
在上述的饮料胶囊中,所述胶囊膜片自由状态下,所述缓冲件的上端面高于所述胶囊杯的杯口所在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饮料胶囊,包括胶囊杯、胶囊膜片和设置在所述胶囊杯内的分隔件,所述胶囊膜片密封连接于所述胶囊杯的杯口,所述分隔件包括向所述胶囊膜片延伸且呈筒状的导流部,所述饮料胶囊还包括位于所述胶囊膜片与所述导流部之间的缓冲件,所述胶囊膜片受压状态下能压迫所述缓冲件产生形变。
现有的饮料胶囊,通过胶囊杯内设置的分隔件将胶囊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常是上下分布,对于混合型饮料胶囊,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可分别存放不同的饮品原料,避免混合型饮品的两种饮品原料长时间混合在一起影响饮料口味,但对于萃取型饮料胶囊,可以仅在第二腔体中存放待萃取的饮品原料。在分隔件上还设置导流部,用于液体引导冲泡液体的流向,有部分萃取型饮料胶囊的胶囊膜片与导流部热封连接,但由于胶囊膜片同时还要与胶囊杯口热封,多处热封工艺难度大,成本较高;还有部分萃取型饮料胶囊的胶囊膜片与导流部贴合设置,无论上述哪种饮料胶囊,在识别装置接触胶囊膜片并逐渐压紧胶囊膜片的过程中,由于胶囊膜片受到导流部支撑的部位和周边热封胶囊杯的部位均无法产生形变,这就容易导致胶囊膜片的识别区域受到识别装置压力作用而产生过度形变,进而导致识别率降低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胶囊膜片与导流部之间设置缓冲件,胶囊膜片受压状态下能压迫缓冲件产生形变,通过缓冲件产生的形变使得原本胶囊膜片被导流部支撑的部位也能发生形变,识别装置施加在胶囊膜片识别区域的压力能促使胶囊膜片整体发生形变(不包括胶囊膜片用于热封胶囊杯的部位),相比目前仅识别区域受力变形的情况,胶囊膜片的整体形变可以减少识别区域的形变量,利于保持识别区域完整的微型识别码,防止微型识别码扭曲变形而影响识别,由此可以保证饮料胶囊识别时的识别率和准确率。除此之外,由于胶囊膜片受压状态下能压迫缓冲件产生形变,在识别装置同样的挤压程度下,能够防止胶囊膜片受导流部支撑部位受到强行拉扯导致撕裂的问题。
所述缓冲件固定在所述导流部上端,所述胶囊膜片贴靠所述缓冲件。导流部属于分隔件的一部分,相比胶囊膜片而言,导流部的强度较高,不易变形,将缓冲件固定在导流部上端,可以更好地固定缓冲件,防止缓冲件产生松动、位移等情况。
所述缓冲件包括弹性材质的环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环状本体上的缓冲腔,所述缓冲腔提供所述环状本体的形变空间;或者,所述缓冲件包括弹性材质的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与所述导流部之间形成提供所述环状本体形变空间的缓冲腔。这样设置的缓冲件,利用缓冲腔提供的形变空间可以获得较大的变形余量,缓冲效果好。
所述缓冲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导流部上端的环状本体和由所述环状本体向所述膜片方向延伸出的缓冲唇边,所述胶囊膜片受压状态下压迫所述缓冲唇边产生形变。这样设置的缓冲件,缓冲唇边与胶囊膜片的接触面积较少,这有利于导流部的泄压,防止胶囊爆杯。
所述缓冲件呈环状结构且与所述胶囊膜片紧密接触,所述缓冲件上设有泄压部,所述泄压部为由所述导流部内的流体压力推动开启的活动泄压部;或者所述泄压部为连通导流部内外的常通泄压部。活动泄压部常态下能与缓冲件其它部位一起紧密贴合于胶囊膜片上,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在导流部内的流体压力达到一定压力值时可以推开活动泄压部,使导流部内的流体能从活动泄压部引出,这种泄压方式适合对多种饮料原料有冲调顺序要求的饮料胶囊在混合冲调模式下制备混合型饮品,对于冲泡型饮料胶囊和萃取型饮料胶囊,在导流部内液体压力过大时可以推开活动泄压部件泄压,防止压力过大而爆杯;常通泄压部可以保持导流部内外的连通,这种泄压方式适合在冲泡型饮料胶囊和萃取型饮料胶囊中使用。
所述胶囊膜片自由状态下,所述缓冲件的上端面高于所述胶囊杯的杯口所在平面。在识别装置接触胶囊膜片并逐渐压紧胶囊膜片的过程中,胶囊膜片是向胶囊杯内产生形变,当缓冲件的上端面高于胶囊杯的杯口所在平面时,能将胶囊膜片对应导流部的区域撑起一定高度,而当识别装置挤压胶囊膜片时,胶囊膜片整体更加趋向于平整,尤其是胶囊膜片的识别区域相对识别装置的倾斜形变状态也能得到明显改善,利于提高识别率。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饮料胶囊自由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饮料胶囊受压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饮料胶囊自由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饮料胶囊受压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饮料胶囊自由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缓冲件自由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缓冲件泄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胶囊膜片
200胶囊杯、210第一腔体、220第二腔体
300分隔板、310导流部、311环形卡槽、320导流孔
400缓冲件、410环状本体、420环形凹槽、430缓冲腔、440缓冲唇边、450泄压唇、460切缝
500识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饮料胶囊,包括胶囊杯、胶囊膜片和设置在所述胶囊杯内的分隔件,所述胶囊膜片密封连接于所述胶囊杯的杯口,所述分隔件包括向所述胶囊膜片延伸且呈筒状的导流部,所述饮料胶囊还包括位于所述胶囊膜片与所述导流部之间的缓冲件,所述胶囊膜片受压状态下能压迫所述缓冲件产生形变。在胶囊膜片与导流部之间设置缓冲件,胶囊膜片受压状态下能压迫缓冲件产生形变,通过缓冲件产生的形变使得原本胶囊膜片被导流部支撑的部位也能发生形变,识别装置施加在胶囊膜片识别区域的压力能促使胶囊膜片整体发生形变(不包括胶囊膜片用于热封胶囊杯的部位),相比目前仅识别区域受力变形的情况,胶囊膜片的整体形变可以减少识别区域的形变量,利于保持识别区域完整的微型识别码,防止微型识别码扭曲变形而影响识别,由此可以保证饮料胶囊识别时的识别率和准确率。除此之外,由于胶囊膜片受压状态下能压迫缓冲件产生形变,在识别装置同样的挤压程度下,能够防止胶囊膜片受导流部支撑部位受到强行拉扯导致撕裂的问题。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饮料胶囊,包括胶囊杯200、胶囊膜片100和设置在胶囊杯200内的分隔件,胶囊膜片100密封连接于胶囊杯200的杯口,分隔件包括向胶囊膜片100延伸且呈筒状的导流部310,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分隔件包括分隔板300、由分隔板300向胶囊膜片100方向延伸出的上导流筒和由分隔板300向胶囊杯200底壁方向延伸出的下导流筒,上导流筒即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导流部310,在上导流筒与下导流筒之间的分隔板300上还分布有导流孔320,分隔件将饮料胶囊内部空间分隔第一腔体210和第二腔体220,第二腔体220位于第一腔体210下方,对于混合型饮料胶囊,第一腔体210和第二腔体220可分别存放不同的饮品原料,避免混合型饮品的两种饮品原料长时间混合在一起影响饮料口味,对于萃取型饮料胶囊来说,通常仅在第二腔体220中存放待萃取的饮品原料。
参照图1-3,本实施例在导流部310的上端设置有缓冲件400,由于导流部310呈筒状结构,缓冲件400设计成环状结构与之配装,示例性的:缓冲件400包括弹性材质(硅胶、橡胶等)的环状本体410,环状本体410上设有环形凹槽420,环形凹槽420优选为U形槽,如此可以将缓冲件400直接套在导流部310的上端,利用环状本体410的材料弹性使缓冲件400过盈配合在导流部310上端,但环状本体410上部并不完全贴合导流部310,从而能在环形凹槽420内表面与导流部310上端面之间围成缓冲腔430,缓冲腔430可以提供环状本体410的形变空间。可以理解:只要环状本体410安装到导流部310上端后能与导流部310围成缓冲腔430,环形凹槽还可以设计成弧形槽、矩形槽、V形槽等,这些环状本体的固定也可以选择粘接、注塑连接等方式。
参照图1、2,饮料胶囊自由状态下,胶囊膜片100贴靠在环状本体410上,参照图4、5,在识别装置500接触胶囊膜片100并逐渐压紧胶囊膜片100的过程中,胶囊膜片100施压于缓冲件400的环状本体410上,由于环状本体410与导流部310之间存在缓冲腔430,这使得环状本体410能够产生形变而压缩缓冲腔430(环状本体410靠近胶囊膜片100受力点的部分产生的形变量最大,环状本体410其余部位的形变量相对较小或者不产生形变),胶囊膜片100所产生的形变不再局限于识别区域,包括胶囊膜片100对应导流部310的部分也能产生形变,相比目前仅识别区域受力变形的情况,胶囊膜片100的整体形变面积增加可以减少识别区域的形变量,利于保持识别区域完整的微型识别码,防止微型识别码扭曲变形而影响识别,由此可以保证饮料胶囊识别时的识别率和准确率。
由于胶囊膜片100受压时向着胶囊杯200内产生形变,如果胶囊膜片100自由状态下能向远离胶囊杯200的方向拱起一定高度,在识别装置施压胶囊膜片100使其产生形变后,胶囊膜片100相对平直状态的形变量会更小,即胶囊膜片100受压后能更趋向于平整,这样,胶囊膜片100的识别区域相对识别装置的倾斜形变状态也能得到明显改善,利于提高识别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400的上端面高于胶囊杯200的杯口所在平面,将胶囊膜片100对应导流部310的区域撑起一定高度,从而达到更好的识别效果,缓冲件400的上端面与胶囊杯200的杯口所在平面的高度差H为0.5mm~3mm,缓冲件400的上端面与胶囊杯200的杯口所在平面的高度差H小于0.5mm,胶囊膜片100自由状态下几乎为平面,效果不明显,而当缓冲件400的上端面与胶囊杯200的杯口所在平面的高度差H大于3mm时,会使得胶囊膜片100绷紧,从而对缓冲件400施加预紧压力,这使得缓冲件400在饮料胶囊自由状态下就已发生形变,减少了胶囊膜片100受压过程中的变形量,根据设计需要,本实施例缓冲件400的上端面与胶囊杯200的杯口所在平面的高度差H可以选择0.5mm、065mm、0.7mm、0.8mm、0.9mm、1mm、1.5mm、2mm、2.5mm、2.6mm、2.7mm、2.8mm、2.9mm、3mm等数值。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方案之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缓冲腔直接设置在环状本体上,例如在制作缓冲件时,在环状本体内留出部分空间形成缓冲腔,这种缓冲件安装到导流部后同样可以达到本实施例的目的。对于这种缓冲件,除了本实施例所述的固定方式外,还可以是在导流部上端设置匹配该缓冲件的卡槽,缓冲件部分嵌固于卡槽内,例如过盈配合、注塑、粘接等固定方式。
实施例二
参照图6-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缓冲件400包括环状本体410和由环状本体410向膜片方向延伸出的缓冲唇边440,由于缓冲件400本身采用硅胶材质,缓冲唇边440具有一定弹性,受压即可产生弹性形变,而且缓冲唇边440与胶囊膜片100的接触面积较少,这有利于导流部310的泄压,防止胶囊爆杯。
参照图6-8,本实施例的导流部310上端面沿其周向设有环形卡槽311,缓冲件400的环状本体410固定于环形卡槽311中,例如过盈配合、注塑、粘接等固定方式,缓冲唇边440自由状态下保持直立,胶囊膜片100贴靠在缓冲唇边440上端,参照图9、10,在识别装置接触胶囊膜片100并逐渐压紧胶囊膜片100的过程中,胶囊膜片100施压于缓冲件400的缓冲唇边440上,压迫缓冲唇边440产生向外的形变(缓冲唇边440靠近胶囊膜片100受力点的部分产生的形变量最大,缓冲唇边440其余部位的形变量相对较小或者不产生形变),由于失去缓冲唇边440的支撑的,胶囊膜片100对应导流部310的部分也能产生形变,从而达到减少识别区域形变量的目的。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缓冲唇边440的厚度由环状本体410向胶囊膜片100方向逐渐减小,如此厚度渐变的结构更易于使缓冲唇边440在受压时产生较大的形变量,进而获得更大的缓冲余量。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方案之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缓冲件与导流部可以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缓冲件与导流部做成一体成型结构,即导流部为弹性导流部,弹性导流部上端设置成如同缓冲唇边的结构,从而具备弹性变形能力。
实施例三
参照图11-13,根据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所述方案,本实施例还在缓冲件400上设置泄压部,并且该泄压部为由导流部310内的流体压力推动开启的活动泄压部。具体来说,是在缓冲件400上周向间隔地设置多个泄压唇450,每个泄压唇450的形变能力要大于缓冲件400其他部位的形变能力,比如本实施例是在缓冲件400上间隔预定距离设置两道切缝460,两道切缝460之间的部分即为泄压唇450,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缓冲件400局部壁厚减薄而形成泄压唇450。
活动泄压部常态下能与缓冲件400其它部位一起紧密贴合于胶囊膜片100上,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在导流部310内的流体压力达到一定压力值时可以推开活动泄压部,使导流部310内的流体能从活动泄压部引出,这种泄压方式适合对多种饮料原料有冲调顺序要求的饮料胶囊在混合冲调模式下制备混合型饮品。例如:通过本实施例的饮料胶囊制作饮品时,胶囊饮料机先以第一流速向导流部310内注入一定量的冲泡液体,具有第一流速的冲泡液体在导流部310内产生的液流动压足以推开上述的泄压唇450,使得冲泡液体从泄压唇450引入第一腔体210,并与第一腔体210中的饮品原料形成第一溶液;胶囊饮料机再以第二流速向导流部310内注入一定量的冲泡液体,第二流速小于第一流速,冲泡液体在导流部310内产生的液流动压减小,泄压唇450在依靠自身弹性复位,冲泡液体经过分隔板300上的导流孔320引入第二腔体220,使第二腔体220中的饮品原料形成第二溶液,第二溶液透过分隔板300与第一溶液混合后排出。
对于冲泡型饮料胶囊和萃取型饮料胶囊,当导流部310内液体压力过大时可以推开活动泄压部件进行泄压,从而防止压力过大而爆杯,安全性更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缓冲件上泄压部,并且该泄压部为连通导流部内外的常通泄压部。具体来说,是在缓冲件上周向间隔地设置多个泄压口,泄压口使导流部与第一腔体保持连通,胶囊饮料机向导流部内注入的冲泡液体可以同时进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这种泄压方式适合在冲泡型饮料胶囊和萃取型饮料胶囊中使用,可以防止压力过大而爆杯,安全性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饮料胶囊,包括胶囊杯、胶囊膜片和设置在所述胶囊杯内的分隔件,所述胶囊膜片密封连接于所述胶囊杯的杯口,所述分隔件包括向所述胶囊膜片延伸且呈筒状的导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料胶囊还包括位于所述胶囊膜片与所述导流部之间的缓冲件,所述胶囊膜片受压状态下能压迫所述缓冲件产生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固定在所述导流部上端,所述胶囊膜片贴靠所述缓冲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弹性材质的环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环状本体上的缓冲腔,所述缓冲腔提供所述环状本体的形变空间;或者,所述缓冲件包括弹性材质的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与所述导流部之间形成提供所述环状本体形变空间的缓冲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套装在所述导流部上端;或者,所述导流部上端设有匹配所述缓冲件的卡槽,所述缓冲件部分嵌固于所述卡槽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导流部上端的环状本体和由所述环状本体向所述膜片方向延伸出的缓冲唇边,所述胶囊膜片受压状态下压迫所述缓冲唇边产生形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饮料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唇边的厚度由所述环状本体向所述胶囊膜片方向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导流部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导流部分体成型,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导流部注塑连接为一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饮料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呈环状结构且与所述胶囊膜片紧密接触,所述缓冲件上设有泄压部,所述泄压部为由所述导流部内的流体压力推动开启的活动泄压部;或者所述泄压部为连通导流部内外的常通泄压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饮料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上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泄压口形成所述泄压部;或者,所述缓冲件局部壁厚减薄形成所述泄压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饮料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膜片自由状态下,所述缓冲件的上端面高于所述胶囊杯的杯口所在平面。
CN201820451875.7U 2018-04-02 2018-04-02 饮料胶囊 Active CN208909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1875.7U CN208909822U (zh) 2018-04-02 2018-04-02 饮料胶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1875.7U CN208909822U (zh) 2018-04-02 2018-04-02 饮料胶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09822U true CN208909822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691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51875.7U Active CN208909822U (zh) 2018-04-02 2018-04-02 饮料胶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098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2835U1 (ru) * 2023-10-23 2024-01-19 Виталий Павлович Панкратов Стакан-держатель двух капсул с теплоизолированной кольцевой частью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2835U1 (ru) * 2023-10-23 2024-01-19 Виталий Павлович Панкратов Стакан-держатель двух капсул с теплоизолированной кольцевой частью
RU223615U1 (ru) * 2024-01-07 2024-02-26 Виталий Павлович Панкратов Стакан - внешний держатель трёх капсул, оборудованный внутренним выступом и фиксаторами
RU224678U1 (ru) * 2024-01-21 2024-04-01 Виталий Павлович Панкратов Теплоизолированный стакан - внешний держатель двух капсул, оборудованный гасителем колебаний, кольцевой полкой, фиксаторами и крышкой кольцевой части
RU224178U1 (ru) * 2024-01-23 2024-03-18 Виталий Павлович Панкратов Стакан - внешний держатель двух капсул, оборудованный кольцевой полкой, фиксаторами и крышкой кольцевой част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4025B (zh) 用于制备饮料的系统
EP2289820B2 (en) Capsule with relief-shaped sealing member
KR101771759B1 (ko) 음료 제조 기기에서 원심 분리에 의해 음료를 준비하는 캡슐 및 시스템
CN104271469A (zh) 用于饮料制备的配料胶囊
CN208909822U (zh) 饮料胶囊
CN107140310B (zh) 一种即配式饮料瓶及其刺穿即配式分配瓶盖
CN201895880U (zh) 一种用于咖啡粉及类似物的胶囊
CN201612845U (zh) 医用接口及其组合盖
CN214856068U (zh) 基于外力刺破出液的单杯萃取系统
CN201068257Y (zh) 一种铝塑结合防盗瓶盖
CN112741497A (zh) 一种底部外力反向刺破的单杯结构
CN204642742U (zh) 内刺破式饮品胶囊
CN215555608U (zh) 一种新型益生菌饮料瓶盖
CN209644701U (zh) 一种萃取容器
CN216962152U (zh) 一种饮料萃取装置的密封件及饮料萃取装置的密封结构
CN214856069U (zh) 一种机械外力刺破的单杯萃取系统
CN215303653U (zh) 一种防止内部垫片凹陷的皇冠膏霜瓶
CN214712075U (zh) 一种底部外力反向刺破的单杯结构
CN214804166U (zh) 一种具备排出结构的底部外力反向刺破系统
CN110179342A (zh) 饮料萃取装置用涨破组件
CN213706527U (zh) 一种可以减少茶汤泡沫的茶胶囊
CN213404734U (zh) 一种可以进行自然发酵的普洱茶胶囊
CN106081380A (zh) 一种起泡器
CN217756866U (zh) 一种香水智能补液加注设备
CN218129903U (zh) 一种玩具打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7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760 Yinhai Street, Xiasha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YIBEI FOOD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