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5202U - 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05202U
CN208905202U CN201821269867.7U CN201821269867U CN208905202U CN 208905202 U CN208905202 U CN 208905202U CN 201821269867 U CN201821269867 U CN 201821269867U CN 208905202 U CN208905202 U CN 208905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voice coil
circuit
loudspeaker
arra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698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2698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05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05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05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该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引擎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引擎组件阵列安装在扬声器的盆架的底部,每个所述引擎组件均包括配置有音圈骨架的音圈以及用于为所述音圈提供磁场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磁体和导磁板,所述磁碗安装在所述盆架的底部,所述磁体和所述导磁板位于所述磁碗中,所述磁碗和所述磁体、所述导磁板之间形成磁隙,所述音圈悬置在所述磁隙中,所述音圈和所述磁路系统的截面的形状均为矩形。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能够有效降低功耗、提升扬声器效率、降低谐振频率、提高散热效果,通过多个引擎组件的协同和制约能够减少非线性失真等各类失真。

Description

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扬声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扬声器引擎多为单一引擎驱动,并且引擎的形状大多为圆形,这种传统的引擎一般采用外磁式的居多,由上下导磁板(T铁和华司)、磁体(主流为铁氧体)、音圈(金属丝线卷绕)和骨架(杜邦玻纤布手工制作、铝合金卷筒或硬纸筒)构成。对于较大口径的扬声器,传统单引擎结构的扬声器需要改变振膜及音圈等各部件的尺寸,特别是引擎中磁体的尺寸、重量,以及造价、模具等均使得大口径的扬声器难以实现量产。
另外,引擎散热不佳会导致扬声器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因热量引起的磁体退磁现象;因热量引起的音圈脱胶、短路或毁坏;因热量引起的音圈骨架的变形或接触音圈骨架的振膜和定心支片的变形;因热量引起的功率损耗而影响效率ηo等等。
单一引擎的扬声器中只有一支音圈,其电阻RE除了在音圈工厂生产加工环节外是不可变的,如果电阻RE比较大就需要更大功率的放大器推动,功耗大。扬声器中热量产生的根源主要是音圈,虽然悬置系统运动时压缩空气也可产生热量,但这一热量和音圈振动产生的热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音圈是一类具有阻抗和感抗的抗性原件,接通电流后除了与磁路感应产生机械运动外还会因抗性因素而把一部分能量转换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音圈的这种热能对于动能来说实际是一部分动能的转换和损耗。在温度上,一般情况音圈本身的瞬时温度不超过300摄氏度,但在持续大功率情况下,峰值温度甚至可超过300摄氏度;另外,磁路中的温度一般都低于音圈本身很多不会超过100摄氏度,但在极端情况下或散热不合理,甚至可接近或超过200摄氏度。如果磁路中处于200摄氏度或更高的状态持续超过很长时间如30分钟以上,矫顽力较低的磁体就会发生退磁现象,进而造成磁力的永久损失。所以,充分散热不仅是解决磁体退磁、音圈短路或毁坏的必要手段;还使引擎在电-力-声的转换过程中尽可能少的转换热能而更多的转换动能,进而降低由于热能转换而产生的损耗。
传统扬声器引擎中的音圈在磁路中运动时类似发动机的气缸和活塞,属于线性运动。但音圈在磁路中的这种运动并不是完全的线性,也呈现非线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磁隙高度不可能完全容纳音圈的高度所以会产生音圈超越磁隙的现象,即音圈在磁隙中的最大线性位移XMax。当这一情况发生时其线性运动就不如活塞在气缸内那么准确无误,接近或超出这个范围将引起非线性运动进而产生非线性失真和谐波失真;其二是音圈、音圈骨架以及与音圈骨架顶部连接的定心支片和振膜均处于半悬浮状态,同时由于定心支片和振膜具有弹性,会导致音圈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非线性偏移。
此外,传统的单引擎扬声器会产生各类失真问题,例如音圈越过磁隙的非线性振动引起的谐波失真、互调失真,音圈的反电动势引起的输出功率和效率ηo损失,引擎的磁力、电流BLI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非线性失真,悬置系统(包括振膜、定心支片和折环的悬空部分)的非线性引起的谐波失真、群延时、相位失真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缺陷与不足之一,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引擎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引擎组件阵列安装在扬声器的盆架的底部,每个所述引擎组件均包括配置有音圈骨架的音圈以及用于为所述音圈提供磁场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磁体和导磁板,所述磁碗安装在所述盆架的底部,所述磁体和所述导磁板位于所述磁碗中,所述磁碗和所述磁体、所述导磁板之间形成磁隙,所述音圈悬置在所述磁隙中,所述音圈和所述磁路系统的截面的形状均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磁体的一端与所述磁碗的底部相贴合,所述磁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磁板相贴合,所述磁隙为环状磁隙。
进一步地,所述磁碗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的位置与设置在所述盆架的底部的第二通风孔相对应,所述磁隙与所述第一通风孔之间形成所述磁碗的内部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磁路系统的所述截面的四周采用圆角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磁路系统为内磁式结构,所述磁体为钕铁硼强磁。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引擎组件的不同的所述音圈通过电路相互连接,多个所述音圈的电路连接方式包括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以及串、并联结合的综合电路。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音圈分别通过音圈引线与设置在振膜底部的电路板相连接,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音圈引线将多个所述音圈以不同的所述电路连接方式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音圈卷绕在所述音圈骨架的外周上,所述音圈包括印制的柔性电路板或单面绝缘的金属箔带。
进一步地,所述音圈骨架为耐高温材料,所述耐高温材料包括耐高温注塑材料或轻质陶瓷材料,所述音圈骨架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多重引擎阵列系统的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可适用于尺寸较大的扬声器,无需依赖大功率放大器,能够有效降低功耗,提升扬声器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通过控制阻抗RE和感抗LVC进而合理的控制QES、QMS、QTS,不但可以增加效率ηo还可以降低谐振频率fs
(3)本实用新型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通过改变音圈及音圈骨架的结构提高散热效果,同时通过磁路的引流及通风进行散热,还通过扬声器盆架的散热设计实现充分散热。
(4)本实用新型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使扬声器的运动更趋于线性运动,进而降低非线性失真,并且使运动更均衡平稳,反应速度更迅捷,控制能力更强;通过多个引擎组件协同作用及相互制约,能够减少各类失真,提高扬声器的声学性能。
(5)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声频信号进行高倍解析、对声音的动态细节进行深度还原、并通过多个引擎组件的空间阵列分布实现声音的完整扩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由20个引擎构成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的音圈在振膜底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音圈电路的串联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音圈电路的并联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音圈电路的串、并联综合电路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重引擎系统的散热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与多重引擎阵列系统连接的盆架的散热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声波的傅里叶变换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引擎组件 200-盆架
300-振膜 11-音圈
12-音圈骨架 121-散热孔
101-第一音圈 102-第二音圈
103-第三音圈 104-第四音圈
21-磁碗 22-磁体
23-导磁板 24-磁隙
211-第一通风孔 31-振膜底部
311-电路板 201-第二通风孔
202-散热片 203-中心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首先进行如下术语的解释以便于对本申请的理解:
扬声器的T/S参数:由Thiele和Small完善并确立的T/S参数包含了扬声器电-力-声转换过程中比较完整的理论数据,特别是在低频直接辐射式扬声器领域被工业设计界普遍接受和采纳。
1、T/S参数中的QES、QMS、QTS
(1)QES是指扬声器单元谐振频率处的电Q值,即音圈直流电阻RE和谐振频率fs处动生阻抗的比值。QES指明了音圈本身的电学品质,主要表现为直流电阻RE和电感LVC以及反电动势RES形成的电阻尼。
(2)QMS是指扬声器单元谐振频率处的机械Q值,即单元支撑系统的机械损耗阻抗RMS的等效电阻和谐振频率fs处动生阻抗的比值。QMS指明了音圈本身的质量以及悬置系统(包括音圈、振膜、定心支片和折环的悬空部分)的机械力阻RMS
(3)QTS是指扬声器单元谐振频率处的总Q值,即QES和QMS的并联值,QTS=(QES×QMS)÷(QES+QMS)。
由上述公式可知,QES越低即电阻尼越小,输出功率No和效率ηo就越高;降低QES和QMS均可有效降低QTS,但QMS并不是越低越好,QMS太低会造成欠阻尼而使扬声器的悬置系统太活跃而产生延时,即信号停止后悬置系统的衰减缓慢,仍然按照惯性力继续振动;QMS太高则会造成过阻尼(刚性过大或质量过重)而使扬声器的全部振动部分振动受限影响效率ηo和谐振频率fs。
2、XMax指音圈在磁隙中最大位移:等于音圈高度减去磁隙高度后除以2,代表可移动部分在一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接近或超出这个范围将引起非线性运动进而产生谐波失真。
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引擎组件100,多个引擎组件100安装在扬声器的盆架200的底部,多个引擎组件100呈阵列分布,每个引擎组件100均包括配置有音圈骨架12的音圈11以及用于为所述音圈11提供磁场的磁路系统,磁路系统包括磁碗21、磁体22和导磁板23,磁碗21安装在盆架200的底部,磁体22和导磁板23位于所述磁碗21中,导磁板23固定在磁体22的一端的端面上,磁体22和磁碗21之间形成磁隙24,音圈11悬设在磁隙24中,音圈11和磁路系统的截面形状均呈矩形,可以匹配不同盆状结构的扬声器,并且截面的四周采用圆角过渡。上述矩形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正方形。另外,引擎组件100的音圈11和磁路系统的形状也可为圆形或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不具体限定。采用与盆架200的形状相匹配的矩形圆角结构的引擎组件100,不仅能够实现快速装配,还能节省安装空间。
具体地,如图2所示,磁路系统为内磁式结构,相较于外磁式结构,内磁式结构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并且能够减少磁漏。磁体22的一端与磁碗21的底部贴合,磁体22的另一端与导磁板23贴合,磁碗21和磁体22及导磁板23之间形成环状磁隙24,音圈11悬设在磁隙24中,通入电流时,音圈11在磁隙24中沿磁体22及导磁板23的轴向方向往复振动(图中双向箭头方向为音圈11的振动方向),音圈11在磁隙24中的最大线性位移为XMax
磁体22采用钕铁硼强磁,能够提供较强的磁场,为音圈11的运动提供较大的动力;另外,磁体22也可采用其他永久磁体材料。磁路系统中磁隙24的轴向高度范围为4~8mm,磁隙24的径向宽度2~3mm。
如图3所示,多个引擎组件100阵列地分布在盆架200的底部,引擎组件100的数量和尺寸大小本实用新型不具体限定,可根据扬声器的口径来设置,例如,图4示出了由20个引擎组件构成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的示意图。采用由多个引擎组件100阵列组成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振膜和较大口径的扬声器;独立的引擎组件100的尺寸可制作的较小,以单独适用于较小口径的扬声器;对于不同口径尺寸和动力的扬声器,仅需根据扬声器的尺寸增减引擎组件100的数量即可,无需改动引擎组件100的尺寸及规格。
采用多个引擎组件100组成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可以降低扬声器的功耗,提高效率。以四引擎组件100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不同引擎组件100的音圈11之间通过电路相互连接,可以采用单独的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或串、联结合的综合电路来获得理想的阻抗RE目标。
具体实施中,如图5所示,不同的音圈11通过设置在振膜底部31的专用电路板311相互连接,每个音圈11上均设有引线,音圈11通过引线与电路板311连接,将电流通过引线输入音圈11中,调节引线在电路板311上的接线位置即可将不同的音圈11通过不同的电路连接。
由于振膜300的底部没有稳固支撑,同时如果振膜300采用纸浆等材料,其纸质底部容易变形,另一实施方式中,可在振膜300的底部设置一刚性底盘,将音圈11与振膜300通过刚性底盘连接,以减少振膜300的变形并提高装配效率。该刚性底盘与振膜底部31的形状相匹配,并粘贴在振膜底部31,底盘上设有与音圈11相连接安装部,底盘上还设有用于将不同的音圈11相互连接的电路板311,各音圈11通过引线连接到电路板311上,通过调节引线在电路板311上的接线位置即可将不同的音圈11通过电路相互连接。
图6至图8示出了四引擎阵列系统的音圈连接示意图,如图6至图8所示,假设每个音圈11的阻抗RE均为4Ω,不同的音圈电路有三种连接模式:(1)串联模式,如图6所示,4个音圈11通过串联电路串联在一起,最终阻抗RE=RE1+RE2+RE3+RE4=16Ω;(2)并联模式,如图7所示,4个音圈11通过并联电路并联在一起,最终阻抗RE=1/(1/RE1+1/RE2+1/RE3+1/RE4)=1Ω;(3)综合模式,如图8所示,4个音圈分成两组,组内串联、组与组之间并联或者组内并联、组与组之间串联,第一音圈101和第四音圈104上下串联,第二音圈102和第三音圈103上下串联,上下分别串联后的两组音圈11再左右并联,最终阻抗RE=4Ω。由上可知,通过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可以对系统内不同的音圈11进行自由组合,以获得不同的阻抗RE。另外,随着引擎组件100数量的增加,根据排列组合原理,通过综合模式可获得更多不同的阻抗RE
其他实施方式中,假设每个音圈的RE均为2Ω,通过串联模式可获得的阻抗RE为8Ω,通过并联模式可获得的阻抗RE为0.5Ω,通过综合模式可获得的阻抗RE为2Ω;假设每个音圈的RE均为6Ω,通过串联模式可获得的阻抗RE为24Ω,通过并联模式可获得的阻抗RE为1.5Ω,通过综合模式可获得的阻抗RE为6Ω;假设每个音圈的RE均为8Ω,通过串联模式可获得的阻抗RE为32Ω,通过并联模式可获得的阻抗RE为2Ω,通过综合模式可获得的阻抗RE为8Ω。
由上述音圈11的电路连接方式可知,即使扬声器尺寸较大,也可以通过改变多个音圈11的电路连接方式并根据欧姆定律进行组合来改变其RE值使其符合阻抗RE目标,例如,对于单个音圈11的阻抗RE为16Ω这种阻抗较大的情况,4个音圈11采用并联模式可获得RE=4Ω的较小阻抗。即多个引擎组件100联合构成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可通过多种自由连接的音圈电路更来控制阻抗RE和感抗LVC,进而可以降低QES使其合理化。
另外,根据公式QTS=(QES×QMS)÷(QES+QMS)可知,QES、QMS中的任何一个参数的变动都会影响QTS,在QTS不变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QES的参数值就会使QMS的参数值提升。QMS值提升,悬置系统的质量更大,即允许悬置系统中振膜300的质量更大;如果把单位质量转换成单位面积,则振膜300的面积更大。振膜300的质量和面积增加使得扰动的随机空气粒子更多,能够获得更低的谐振频率fs。因此,随着引擎组件100的数量的增多,通过合理控制阻抗RE和感抗LVC进而影响QES、QMS、QTS,可以更多的降低谐振频率fs,提高声学性能。
由于多重引擎阵列系统的扬声器的阻抗RE具有可控性,本实用新型无需依赖大功率的放大器,既降低了功耗,同时也降低了因功率过大而产生的功率失真,提升扬声器的效率ηo
具体地,扬声器的效率ηo为声—电转换的百分比,由于多重引擎阵列系统降低了对大功率放大器的依赖,即降低了输入功率NI;另外多个引擎组件100同时做功,其输出功率NΟ是多个独立的引擎组件100独立做功的叠加,所以增加了总输出功率。根据效率公式:ηo=NΟ÷NI×100%,作为分子的输出功率NΟ增大,作为分母的输入功率NI减小,则扬声器的总效率ηo将大大增加。
优选实施中,音圈11采用印制的柔性电路板(FPC)或单面绝缘的金属箔带卷绕而成。具体地,印制的柔性电路板(FPC)或金属箔带均为带状的单片体。采用印制的柔性电路板(FPC)时,柔性电路板包括导电层和绝缘层,卷绕时,绝缘层的一侧紧贴音圈骨架12。具体实施中,柔性电路板上可设有多个纵向的导电层(本实施方式中设有5个),多个导电层附着在绝缘层上,并排列紧密地卷绕在音圈骨架12的外周上形成矩形环状音圈11。采用金属箔带时,金属箔带绝缘的一面紧贴音圈骨架12。由于音圈11采用厚度较薄的带状片体绕制而成,散热面积大,能够大大提高音圈11的散热效果,减小音圈11的毁坏。厚度较薄的带状片体可在音圈骨架12上缠绕多圈以增加音圈长度,根据公式F=BLI可知,音圈长度增加,音圈11的安培力(驱动力)增加,能够提高声音转化效率,其中B为音圈内部平均磁通量密度、L为音圈长度、I为电流。
音圈骨架12采用耐高温材料并一体加工成型,例如可采用耐高温注塑材料或氮化硅(Si3N4)、碳化硅(SiC)等轻质陶瓷材料,上述这些材料质量轻刚性好、散热效果佳,并且能够实现音圈11的精确定位,降低装配误差率。音圈11的数量越多,其准确定位的要求也越复杂,精度要求也越严格。确定了多个音圈11在振膜底部31的排列方式及位置布局,就确定了引擎组件100在盆架200底部的映射(投影)位置,实现扬声器的精确装配。音圈11的精确定位能够减少磁力的分布不均、减少因碰撞磁路造成的音圈11损坏以及减少音圈11的非线性运动。另外,如图2所示,音圈骨架1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散热孔121,能够进一步增加音圈11的散热效果。
当音圈11位于磁场中部时,磁场强度最高,有效的磁能集中分布在磁隙24中,若超出了磁隙24的范围,磁场强度迅速降低。音圈11在磁隙24中的最大线性位移XMax是音圈11线性运动的阈值,当音圈11位移超过该限度时,切割磁场的音圈11的长度减小,在音圈11中的电流不变的情况下,音圈11所受的安培力会减小,即音圈11的驱动力下降,扬声器的输出声压进入非线性状态,容易引起明显的非线性失真。将磁路系统设置为矩形的筒状结构,增大了音圈11在磁隙中的最大线性位移XMax,减少失真。
多重引擎阵列系统中的多个独立的磁路系统和音圈11同时运动并推动与其连接的同一振膜300振动,音频信号通过音圈11时不易发生偏振,能够有效降低非线性偏移,使扬声器的运动更趋于线性运动,进而降低非线性失真;另外,多个音圈11同时推动振膜300运动,根据稳定性原理,能够使运动更均衡平稳,反应速度更迅捷,控制能力更强。
音频电流通过音圈11时,音圈11在磁场中受力,音圈11便带动振膜300往复运动,使空气发生振动。振膜300是由音圈11的垂直推动而产生前后位移的,音圈11到振膜300边缘(含折环的悬空部分)的距离越大,受音圈11的直接垂直推动的力就越小,引起的非线性、机械畸变就越强,进而增加了失真量和群延时;如果振膜300的刚性模量较差,其失真的程度和群延时就会更大。本多重引擎阵列系统中的采用多个音圈11,多个音圈11阵列排列使得音圈11到振膜300边缘的距离大大缩短,进而降低了由此产生的失真和群延时。
多个引擎组件100联合工作,其多个音圈11联合运动,推动同一个振膜300运动,同时多个引擎组件100又相互制约,则扬声器的失真是多个引擎组件100失真的平均值,即DES=(DE1+DE2+…+DEn)÷n,
其中,DES为多重引擎阵列系统的失真,DE1为第一引擎组件101的失真,DE2为第二引擎组件102的失真,n为引擎组件的数量。
多个引擎组件100联合工作、相互制约,使得失真的频率大大降低。上述失真包括:音圈越过磁隙24的非线性引起的谐波失真、互调失真;音圈的反电动势引起的输出功率和效率ηo损失;引擎组件的磁力、电流BLI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非线性失真;悬置系统(包括振膜300、定心支片和折环的悬空部分)的非线性引起的谐波失真、群延时、相位失真等等。
为减少热量聚集扩散不佳引起的功率损耗以及效率损失,在磁碗21的底部设有通风孔,如图9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风向,磁碗21的底部设有4个第一通风孔211,被音圈11带动的来自振膜300、定心支片的气流,进入磁路系统后,与每个磁碗21底部的4个第一通风孔211形成磁碗21的内部风道,通过磁隙24进行气流循环并达到引流和通风的效果。具体实施中,设置有通风孔可降低磁路内大约20%的热量,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另外,如图10所示,在盆架200底部设置有第二通风孔201,第二通风孔201与每个磁碗21的第一通风孔211的位置同心对准,保证整个系统的气流循环畅通,并且扬声器的盆架200在引擎的上半部分采用开放式结构(图中弯曲箭头所示),可以把引擎内形成的高压区的热量直接的辐射向周围的低压区;盆架200在引擎的下半部分结构上还设置了散热片202式扩散结构,加强导热,能够确保将与其紧密连接的磁碗21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释放。此外,盆架200的底部还设有中心风道203,能够有效地降低振膜300振动时的直接应力,减少力阻。多重引擎阵列系统通过音圈11自身的散热结构、磁路系统以及盆架200实现充分散热。
多重引擎阵列系统与振膜300相配合,能够对声频信号进行高倍解析、对声音的动态细节进行深度还原,并且多个引擎组件的空间阵列分布使得声音能够完整扩散。多重引擎阵列系统中每个引擎组件100都是独立的,它们之间的所有的音圈电路都是采用并联、串联或综合模式连接的。当同时接收同一声频信号后,全部音圈11都会同时做线性活塞运动进而推动与其紧密连接的振膜300产生一系列复杂的振动。
具体地,多个独立的引擎组件100协同工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是由多个独立的引擎组件100构成的分布式阵列模式,不同的音圈11采用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根据傅立叶变换原理,可对声波的成分进行多种解析或合成,获得时域或频域图像。傅立叶变换可以将一个复合波(即很多不同频率的波叠加在一起)解析拆分成简单波(单一频率的波),把简单波逆向合成为复合波。信号越复杂叠加的简单波就越多,信号越简单叠加的简单波就越少,各种简单波都可作为信号的成分,如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傅立叶变换用正弦波作为信号的成分,表示能将满足一定条件的某个函数表示成正弦或余弦函数(三角函数)或者它们的积分的线性组合。如图11所示,经过傅里叶变换可以获得声波的多个简单波在时域上的合成图像S1以及声波在频域上的多个分解图像S2、S2’等。
同一个信道的声频信号按傅里叶变换原理以频域和时域的波动模式经过多次分离叠加最终完成电-力-声的转换过程,获得了相当于多个传统单引擎扬声器的协同工作的总体之和。即这种多引擎共同完成的完整波动状态用公式可表示为:∑E=E1+E2+...+En或∑E=E×n,其中,∑E为扬声器的全部引擎的和、E为单个引擎组件,n为引擎组件的个数。采用多重引擎阵列系统能够对声波进行超级解析,可将一复杂的声频信号多次分解或合成进行解析,解析出丰富多彩的声音,达到了“对声频信号的高倍解析、对声音动态细节的深度还原以及实现声波空间分布的完整扩散”的能力。
另一实施方式中,可利用香农公式对扬声器的解析进行分析。为便于理解,先将香农信息论的相关术语与声学的相关术语进行等效类比。
信道(Channel):可类比为信号的音频通道,即扬声器的电路中接入的音频信号(AudioChannel)。一般一支扬声器只接入一个音频信号,只有一个信道。本申请的多个引擎组件100把同一个信道分流成了和引擎组件100数量相同的多个信道。
带宽(Bandwidth):可类比为频宽,即信号所包含的频率成分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带宽与容量成正比,单位为Hz,公式中为H。
速率(Velocity):可类比为质点位移经过的波长λ和通过这一波长λ的时间t的比值,v=λ/t。速率不等于速度、但和速度成正比。声波的频率由产生声音的声源决定,不随传播声音的介质变化而改变,所以不同频率的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率不同,频率越低其波长越大,速率越大;反之频率越高其波长越小,速率越小。在声学中速率受带宽的低频端影响更大。
差错概率(ErrorRate):可等效为失真率(DistortionRate)。
香农公式C=Hlog2(1+S/N)表明,信息容量C与信道、带宽H、速率v均成正比例关系,但差错概率与信息容量C、信道、带宽H成反比,而与速率v成正比。S/N是信噪比,S是信号功率(瓦),N是噪声功率(瓦);信息容量C为信道的最大传输能力。即如果信道的信息源速率R小于或者等于信道容量C,那么,理论上信息源的输出能够以任意小的差错概率通过信道传输。
本实施方式已经把速率v等效为波长λ与时间t的比值,信道容量C等效为频宽H,差错概率等效为失真率DR;为了降低失真,可以增加频宽H或降低速率v。如果频宽H和速率v同时增加或只增加其一,通过信道的信息量也必然增加;如果频宽H同时降低或只降低其一,通过信道的信息量也必然减少。当信道的数量大于等于2时,整体信息量和信道也是阵列叠加的。
根据香农公式,总体信息容量可表示为∑C=Hlog2(1+S/N)×cn,其中,∑C为通过所有信道信息的总和,H为频宽,小写的cn为阵列叠加的信道数。如忽略信噪比S/N,公示可简化为∑C=H×cn,即通过所有信道的信息的和等于带宽乘以信道数。这一公式与前面傅里叶分析的总公式:“∑E=E1+E2+...+En或∑E=E×n”可完全等效,即全部引擎的和等于各引擎的叠加或相乘。
利用香农公式对扬声器的解析表明,采用多重引擎阵列系统使得扬声器的信息总量C及频宽H可控,能够提高扬声器的声频解析能力和对扬声器的控制能力。
另一实施方式中,以等效电路建模的方式对扬声器的解析进行分析,将电-力-声的集总参数以电路模型的方式整合起来即形成等效电路模型。这种方式可以将机械(力)、声学(声)的参数变换为电学(电)参数在电路中以电抗的方式显示和计算出来。电抗包括电阻RE(阻抗)、电容CAP(容抗)、电感LVC(感抗),如图6至图8所示,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具有多个引擎组件100,不同引擎组件100的音圈11电路经过有效组合可形成多组等效电路,多组等效电路可对声频进行多种解析,提高对原始声频信号的高倍解析能力,提高扬声器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由于每个引擎组件都是独立的,并且联合起来共同推动与其紧密连接的同一个矩形盆状振膜振动,振膜把这些由引擎中的信号产生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并且通过如上文所述的傅里叶变换、香农理论以及等效电路建模等方式的解析,解析出丰富多彩的声音,达到对声频信号的高倍解析、对声音动态细节的深度还原以及实现声波空间分布的完整扩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多重引擎阵列系统的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较大口径的扬声器,无需依赖大功率放大器,能够有效降低功耗,提升扬声器效率;多重引擎阵列系统通过控制阻抗RE和感抗LVC进而合理的控制QES、QMS、QTS,不但可以增加效率ηo还可以降低谐振频率fs;通过改变音圈及音圈骨架的结构提高散热效果,同时通过磁路的引流及通风进行散热,还通过扬声器盆架的散热设计实现充分散热;多重引擎阵列系统使扬声器的运动更趋于线性运动,进而降低非线性失真,并且使运动更均衡平稳,反应速度更迅捷,控制能力更强;通过多个引擎组件协同作用及相互制约,能够减少各类失真,提高扬声器的声学性能。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引擎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引擎组件阵列安装在扬声器的盆架的底部,每个所述引擎组件均包括配置有音圈骨架的音圈以及用于为所述音圈提供磁场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磁体和导磁板,所述磁碗安装在所述盆架的底部,所述磁体和所述导磁板位于所述磁碗中,所述磁碗和所述磁体、所述导磁板之间形成磁隙,所述音圈悬置在所述磁隙中,所述音圈和所述磁路系统的截面的形状均为矩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的一端与所述磁碗的底部相贴合,所述磁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磁板相贴合,所述磁隙为环状磁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碗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的位置与设置在所述盆架的底部的第二通风孔相对应,所述磁隙与所述第一通风孔之间形成所述磁碗的内部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的所述截面的四周采用圆角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为内磁式结构,所述磁体为钕铁硼强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引擎组件的不同的所述音圈通过电路相互连接,多个所述音圈的电路连接方式包括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以及串、并联结合的综合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音圈分别通过音圈引线与设置在振膜底部的电路板相连接,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音圈引线将多个所述音圈以不同的所述电路连接方式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卷绕在所述音圈骨架的外周上,所述音圈包括印制的柔性电路板或单面绝缘的金属箔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骨架为耐高温材料,所述耐高温材料包括耐高温注塑材料或轻质陶瓷材料,所述音圈骨架为一体式结构。
10.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重引擎阵列系统。
CN201821269867.7U 2018-08-07 2018-08-07 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 Active CN208905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9867.7U CN208905202U (zh) 2018-08-07 2018-08-07 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9867.7U CN208905202U (zh) 2018-08-07 2018-08-07 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05202U true CN208905202U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68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69867.7U Active CN208905202U (zh) 2018-08-07 2018-08-07 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052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247A (zh) * 2018-08-07 2018-12-21 张永春 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247A (zh) * 2018-08-07 2018-12-21 张永春 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8247A (zh) 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
CN108966095A (zh) 扬声器单元及扬声器装置
CN208489985U (zh) 扬声器单元及扬声器装置
Olson et al. Electronic sound absorber
EA023690B1 (ru) Внутренний магнитны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с несколькими магнитными зазорами и несколькими катушками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US20050185809A1 (en) Audio frequency speaker
CN102572639A (zh) 镜像振动式音箱
CN204157038U (zh) 一种高效散热抗干扰音响喇叭
CN208905202U (zh) 多重引擎阵列系统及扬声器
CN208489984U (zh) 音圈组件及扬声器
CN203574851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2135298U (zh) 低音增强型音箱
CN206640790U (zh) 一种用于平板电脑的双驱动扬声器
CN205726355U (zh) 磁路系统以及扬声器
CN202261778U (zh) 一种扬声器
CN205726400U (zh) 一种安装简便的大功率式笔记本电脑扬声器
CN208905205U (zh) 用于扬声器的振膜组件及设有该振膜组件的扬声器
CN113630686A (zh) 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高强度Helmholtz声源设计方法
CN208258059U (zh) 基于动铁式结构且可实现电声转换或声电转换的装置
CN207304907U (zh) 扬声器磁路系统及扬声器
CN202230727U (zh) 一种具有弹簧混响效果的音频处理电路
CN207117923U (zh) 新型扬声器磁路、扬声器单体及音箱系统或电子设备
CN205195958U (zh) 一种高保真喇叭结构
CN202150933U (zh) 推挽式振动喇叭组件
CN209517492U (zh) 同轴扬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