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4281U - 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04281U CN208904281U CN201821542655.1U CN201821542655U CN208904281U CN 208904281 U CN208904281 U CN 208904281U CN 201821542655 U CN201821542655 U CN 201821542655U CN 208904281 U CN208904281 U CN 2089042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groove
- outer conductor
- interference fit
- connector
- fit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上设有第一定位凹槽和过盈配合部,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用于与螺套的第一定位凸起相配合,所述过盈配合部用于与快插套件过盈配合。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将本壳体本体上的第一定位凹槽与螺套的第一定位凸起相配合,即将螺套套设在壳体本体上且第一定位凸起嵌在第一定位凹槽中,以形成螺纹式连接器;或根据需要将本壳体本体的过盈配合部与快插套件过盈配合,以形成快插式连接器,从而使得本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既能与螺套配合使用,又能与快插套件配合使用,并使得本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的兼容性更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特别是涉及一种既可以与螺套装配,又可以与快插式零件装配的外导体壳体。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常见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的配合方式有螺纹式配合、快插式配合等。针对不同的配合方式,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需要制作成相应的不同结构来配合使用。这样一一对应的零件配合模式,导致现有的外导体壳体具有针对性很强,即兼容性较差,产生的零件型号颇多的问题。同时,也导致现有的外导体壳体在生产时,具有加工数量少,但加工型号多的问题,不利于成本资源控制和库存管理;且容易出现库存不够需要重新加工的情况,从而延长了交货期限。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兼容性更强的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上设有第一定位凹槽和过盈配合部,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用于与螺套的第一定位凸起相配合,所述过盈配合部用于与快插套件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过盈配合部位于前方,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位于后方,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位于螺套的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位于前方,所述过盈配合部位于后方,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位于螺套的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一侧壁上设有导向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位于过盈配合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凹槽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过盈配合部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凹槽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定位凸起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本体上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的外径小于过盈配合部的外径,所述接触部用于与螺套的第二定位凸起相接触,且所述过盈配合部用于嵌在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凸起之间的第二定位凹槽中。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其壳体本体上设有第一定位凹槽和过盈配合部,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将本壳体本体上的第一定位凹槽与螺套的第一定位凸起相配合,即将螺套套设在壳体本体上且第一定位凸起嵌在第一定位凹槽中,以形成螺纹式连接器;或根据需要将本壳体本体的过盈配合部与快插套件过盈配合,以形成快插式连接器,从而使得本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既能与螺套配合使用,又能与快插套件配合使用,并使得本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的兼容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螺纹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快插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与螺套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与快插套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与螺套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与快插套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与螺套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与快插套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壳体本体
11 第一定位凹槽
111 导向斜面
12 过盈配合部
13 接触部
2 螺套
21 第一定位凸起
22 第二定位凸起
23 第二定位凹槽
3 快插套件
4 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3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包括壳体本体1,壳体本体1上设有第一定位凹槽11和过盈配合部12,第一定位凹槽11用于与螺套2的第一定位凸起21相配合,过盈配合部12用于与快插套件3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其壳体本体1上设有第一定位凹槽11和过盈配合部12,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将本壳体本体1上的第一定位凹槽11与螺套2的第一定位凸起21相配合,即将螺套2套设在壳体本体1上且第一定位凸起21嵌在第一定位凹槽11中,以形成螺纹式连接器;或根据需要将本壳体本体1的过盈配合部12与快插套件3过盈配合,以形成快插式连接器,从而使得本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既能与螺套2配合使用,又能与快插套件3配合使用,并使得本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的兼容性更强。
第一种实施例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过盈配合部12位于前方,第一定位凹槽11位于后方,即过盈配合部12位于第一定位凹槽11的前方,且第一定位凸起21位于螺套2的后端。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凹槽11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定位凸起21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以保证在将第一定位凸起21嵌在第一定位凹槽11中后,螺套2能相对于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自由转动;同时,利用第一定位凸起21与第一定位凹槽11的配合作用,有效限制螺套2相对于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沿前后方向移动。在将外导体壳体与螺套2相配合时,且将第一定位凸起21嵌在第一定位凹槽11中时,过盈配合部12不会与螺套2产生干涉,以避免对外导体壳体与螺套2的装配造成影响。另外,如图5所示,在需要将本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与快插套件3相配合时,将快插套件3套设在本壳体本体1上,且通过一道或者几道装配工序使快插套件3的内壁与过盈配合部12过盈配合,以将快插套件3固定在壳体本体1上,从而完成装配,并获得快插式连接器。且此时,第一定位凹槽11不与快插套件3产生干涉,且不影响快插套件3与过盈配合部12的配合关系。
同时,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本体1上设有接触部13,接触部13的外径小于过盈配合部12的外径,过盈配合部12位于接触部13和第一定位凹槽11之间,使得过盈配合部12呈凸起结构。在将本壳体本体1与螺套2相配合时,接触部13用于与螺套2的第二定位凸起22相接触,第一定位凸起21嵌在第一定位凹槽11中,过盈配合部12嵌在第一定位凸起21和第二定位凸起22之间的第二定位凹槽23中。本实施例利用第一定位凸起21与第一定位凹槽11的配合作用、及过盈配合部12与第二定位凹槽23的配合作用,有效限制螺套2相对于壳体本体1沿前后方向、即壳体本体1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13位于过盈配合部12的前方。
本实施例中上述螺套2的内壁或外壁上设有螺纹。上述快插式连接器为公插头或母插头。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凹槽11的后侧壁上设有导向斜面111,该导向斜面111便于在装配过程中将第一定位凸起21嵌在第一定位凹槽11中。
第二种实施例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凹槽11位于前方,过盈配合部12位于后方,即第一定位凹槽11位于过盈配合部12的前方,且第一定位凸起21位于螺套2的后端。
如图6所示,在本外导体壳体需要与螺套2相配合时,将螺套2套设在壳体本体1上,并将第一定位凸起21嵌在第一定位凹槽11中,以利用第一定位凸起21与第一定位凹槽11的配合作用,有效限制螺套2相对于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获得螺纹式连接器。如图7所示,另外,在需要与快插套件3相配合时,将快插套件3套设在本壳体本体1上,且快插套件3的内壁与过盈配合部12过盈配合,以将快插套件3固定在壳体本体1上,并获得快插式连接器。
同时,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凹槽11的后侧壁上设有导向斜面111,该导向斜面111便于在装配过程中将第一定位凸起21嵌在第一定位凹槽11中。
第三种实施例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凹槽11位于过盈配合部12上,即第一定位凹槽11开设在过盈配合部12上。本实施例中有部分过盈配合部12位于第一定位凹槽11的前方,还有一部分过盈配合部12位于第一定位凹槽11的后方。且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凹槽11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过盈配合部12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
如图8所示,在需要与螺套2相配合时,将螺套2套设在壳体本体1上,并将第一定位凸起21嵌在第一定位凹槽11中,以利用第一定位凸起21与第一定位凹槽11的配合作用,有效限制螺套2相对于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获得螺纹式连接器。另外,如图9所示,在需要与快插套件3相配合时,将快插套件3套设在本壳体本体1上,且快插套件3的内壁与过盈配合部12过盈配合,以将快插套件3固定在壳体本体1上,并获得快插式连接器。
另外,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本体1上设有接触部13,接触部13的外径小于过盈配合部12的外径,这样,有部分的过盈配合部12位于接触部13和第一定位凹槽11之间,且该部分过盈配合部12呈凸起结构。在将本壳体本体1与螺套2相配合时,接触部13用于与螺套2的第二定位凸起22相接触,第一定位凸起21嵌在第一定位凹槽11中,部分的过盈配合部12嵌在第一定位凸起21和第二定位凸起22之间的第二定位凹槽23中。本实施例利用第一定位凸起21与第一定位凹槽11的配合作用、及部分的过盈配合部12与第二定位凹槽23的配合作用,有效限制螺套2相对于壳体本体1沿前后方向、即沿壳体本体1的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13位于过盈配合部12的前方。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凹槽11的后侧壁上设有导向斜面111,该导向斜面111便于在装配过程中将第一定位凸起21嵌在第一定位凹槽11中。
如图4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包裹在导体4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既可以应用在螺纹式连接器中,又可以应用于快插式连接器中。这样,本实用新型将不同的外导体壳体设计合并成一种,以达到提升其兼容性的目的。本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为一种兼容性、即通用性强的外导体壳体,使得其加工数量叠加,成本下降。同时,所需库位减少,亦便于库存管理。本实用新型中外导体壳体上的第一定位凹槽11和过盈配合部12可以任意搭配组合,即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包括壳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1)上设有第一定位凹槽(11)和过盈配合部(12),所述第一定位凹槽(11)用于与螺套(2)的第一定位凸起(21)相配合,所述过盈配合部(12)用于与快插套件(3)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盈配合部(12)位于前方,所述第一定位凹槽(11)位于后方,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位于螺套(2)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11)位于前方,所述过盈配合部(12)位于后方,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位于螺套(2)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11)的一侧壁上设有导向斜面(1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11)位于过盈配合部(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11)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过盈配合部(12)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11)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定位凸起(21)沿前后方向上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1)上设有接触部(13),所述接触部(13)的外径小于过盈配合部(12)的外径,所述接触部(13)用于与螺套(2)的第二定位凸起(22)相接触,且所述过盈配合部(12)用于嵌在第一定位凸起(21)和第二定位凸起(22)之间的第二定位凹槽(23)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42655.1U CN208904281U (zh) | 2018-09-20 | 2018-09-20 | 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42655.1U CN208904281U (zh) | 2018-09-20 | 2018-09-20 | 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04281U true CN208904281U (zh) | 2019-05-24 |
Family
ID=66573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42655.1U Active CN208904281U (zh) | 2018-09-20 | 2018-09-20 | 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04281U (zh) |
-
2018
- 2018-09-20 CN CN201821542655.1U patent/CN2089042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631375C (en) | Co-axial push-pull plug-in connector | |
US9887484B1 (en) | Two-part floating electric connector | |
CN204720687U (zh) | 一种新型高压大电流连接器 | |
ATE388508T1 (de) | Gehäusekuppler für einen koaxialsteckverbinder | |
CN103259134B (zh) | 一种插拔力可控的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 | |
CN105490059B (zh) | 正反插usb插座 | |
US20180337492A1 (en) | Connector device | |
CN110676651A (zh) | 一种带二次锁紧结构的高压连接器 | |
US4498719A (en) | Environment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08904281U (zh) | 连接器的外导体壳体 | |
CN206401632U (zh) | 压接式插头 | |
CN210517175U (zh) | 一种带二次锁紧结构的高压连接器 | |
CN102957049B (zh) | 一种防螺纹倒退的连接器 | |
CN204424591U (zh) | 一种新型弯头高压连接器 | |
CN108054586B (zh) | 一种两芯塑胶带屏蔽连接器 | |
CN205724066U (zh) | 高压接插件 | |
CN205212087U (zh) | 一种屏蔽罩锁扣连接结构 | |
CN102637980B (zh) | 一种推拉锁紧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03434328U (zh) | 一种电插接连接器 | |
CN207730987U (zh) | 一种光纤连接器 | |
CN201681173U (zh) | 一种光纤接触件 | |
US20190052015A1 (en) | Circular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retaining components | |
CN208820177U (zh) | 快插式n型公头连接器结构 | |
CN204464681U (zh) | 一种电缆连接器矩形集束综合头结构 | |
CN219513476U (zh) | 一种充电枪对插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