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90878U -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合件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合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90878U
CN208890878U CN201820939664.8U CN201820939664U CN208890878U CN 208890878 U CN208890878 U CN 208890878U CN 201820939664 U CN201820939664 U CN 201820939664U CN 208890878 U CN208890878 U CN 208890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face
protective shell
edge
prote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396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元礼
佘彦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396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90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90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90878U/zh
Priority to US16/438,761 priority patent/US11063626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91057 priority patent/WO2019238086A1/en
Priority to EP19180206.5A priority patent/EP3582476B1/en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合件,移动终端保护壳用于保护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具有左端面、右端面、顶端面、底端面、前端面和后端面,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第一防护层材质为KEVLAR;第一防护层包括主体部及与主体部连接的两个边沿部,主体部位于两个边沿部之间;主体部与边沿部界定用于收容移动终端的收容空间;第二防护层材质为TPU且设置于边沿部的朝向收容空间的一侧,在移动终端装入收容空间后,两个边沿部分别贴合于左端面、右端面上,主体部贴合于后端面上。上述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防护层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保护壳的耐磨性能,第二防护层可以提升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抗冲击性能。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合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合件。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上通常可以套设移动终端保护壳,移动终端保护壳用于对智能手机予以保护。移动终端保护壳一般采用硬质塑胶或软质塑胶制成,软质塑胶制成的移动终端保护壳易从智能手机上脱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合件,以解决软质塑胶制成的移动终端保护壳易从移动终端上脱开的问题。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用于保护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具有相背设置的前端面、后端面,及连接于所述前端面、所述后端面之间的侧端面,所述侧端面包括相背设置的左端面、右端面,及相背设置的顶端面、底端面,所述左端面位于所述顶端面、所述底端面之间,所述右端面位于所述顶端面、所述底端面之间,所述顶端面位于所述左端面、所述右端面之间,所述底端面位于所述左端面、所述右端面之间;前端面、后端面,所述左端面连接于所述前端面、所述后端面的一端,所述右端面连接于所述前端面、所述后端面的另一端;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
第一防护层,材质为KEVLAR;所述第一防护层包括主体部及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两个相背设置的边沿部,所述主体部位于两个所述边沿部之间;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边沿部界定用于收容所述移动终端的收容空间;及
第二防护层,材质为TPU且设置于所述边沿部的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在所述移动终端装入所述收容空间后,两个所述边沿部能够分别贴合于所述左端面、所述右端面上,所述主体部能够贴合于所述后端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沿部上对应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所在的位置开设有缺口,所述第二防护层填充于所述缺口内;在所述第二防护层的对应所述按键所在的位置处,所述第二防护层由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向背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外凸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按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具有相背设置的顶端部、底端部,和相背设置的左端部、右端部,所述左端部连接于所述顶端部、所述底端部的一端,所述右端部连接于所述顶端部、所述底端部的另一端;所述边沿部包括第一边沿部、第二边沿部,所述第一边沿部连接于所述左端部上,所述第二边沿部连接于所述右端部上;所述顶端部外凸于所述第一边沿部、所述第二边沿部的一端以在所述顶端部处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边沿部、所述第二边沿部的另一端沿所述底端部相向延伸以在所述底端部处形成第二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最大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层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相对所述第二端部更靠近所述顶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上开设有第一避空区,所述第一避空区贯穿所述第一端部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二避空区,所述第二避空区用于避让所述移动终端的隔断条;所述隔断条用于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的被分隔开的外壳,且能够使得被分隔开的各部分所述外壳绝缘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端部上开设有第三避空区;所述主体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前表面、后表面,所述第三避空区贯穿所述前表面、所述后表面,且所述第三避空区贯穿所述顶端部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层包覆所述第一边沿部的边缘,且所述第二防护层包覆所述第二边沿部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边沿部一体成型。
一种移动终端组合件,包括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保护壳,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上设有收容空间,所述移动终端能够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移动终端能够从所述收容空间内取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且所述移动终端具有相背设置的前端面、后端面,及连接于所述前端面、所述后端面之间的侧端面,所述侧端面包括相背设置的左端面、右端面,及相背设置的顶端面、底端面,所述左端面位于所述顶端面、所述底端面之间,所述右端面位于所述顶端面、所述底端面之间,所述顶端面位于所述左端面、所述右端面之间,所述底端面位于所述左端面、所述右端面之间;所述显示屏连接于所述左端面和所述右端面之间,且所述显示屏的可显示区构成所述前端面的全部或者部分;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主体部及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两个相背设置的边沿部,所述主体部位于两个所述边沿部之间;当所述移动终端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边沿部的末端外凸于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空间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当所述移动终端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移动终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开口外。
上述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合件,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第一防护层的材料硬度高,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保护壳的耐磨性能,且利用第一防护层的高硬度有利于夹紧移动终端,防止移动终端轻易从移动终端保护壳内脱出。第二防护层的硬度相对较小,且位于边沿部的朝向收容空间的一侧,第二防护层能够防止移动终端保护壳刮伤的移动终端表面,且利用第二防护层的低硬度可以提升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抗冲击性能,以对移动终端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保护壳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模组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模组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模组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后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的俯视图;
图9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的仰视图;
图10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后视图;
图11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的主视图;
图12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参考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组合件包括移动终端保护壳100 和移动终端200。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为智能手机。移动终端200包括本体210和滑块220,滑块220上设有摄像头模组230。同时参考图3和图4,本体210上开设有容置槽240,滑块220可滑动地设置于容置槽240内且能够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参考图2,在第一位置时,摄像头模组230收容于容置槽240内。参考图3和图4,在第二位置时,摄像头模组230露出于容置槽240 外。本体210具有相背设置的前端面212、后端面214,及连接于前端面212、后端面214之间的侧端面,侧端面包括相背设置的左端面211、右端面213,及相背设置的顶端面215、底端面217,左端面211位于顶端面215、底端面217 之间,右端面213位于顶端面215、底端面217之间,顶端面215位于左端面 211、右端面213之间,底端面217位于左端面211、右端面213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容置槽240贯穿左端面211和右端面213。进一步,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大致呈矩形块状,左端面211和右端面213分别位于矩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在一实施例中,本体210包括显示屏216,显示屏216的可显示区构成前端面212的全部或者部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200可以为平板等。
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用于套设至移动终端200上以对移动终端200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参考图5至图7,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包括第一防护层110和第二防护层120,第一防护层110的材质为KEVLAR(凯夫拉)。第一防护层110包括主体部111及与主体部111连接的两个相背设置的边沿部113,主体部111位于两个边沿部113之间。主体部111与边沿部113界定用于收容移动终端200 的收容空间300。移动终端200能够装入收容空间300内且能够从收容空间300 取出。第二防护层材质为TPU且设置于边沿部113的朝向收容空间300的一侧,在移动终端200装入收容空间300后,两个边沿部113能够分别贴合于左端面 211、右端面213上,主体部111能够贴合于后端面214上。在一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套设于移动终端200上时,两个边沿部113位于移动终端 2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两个边沿部113能够夹紧移动终端200。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111包括相背设置的前表面1111和后表面1113,当移动终端保护壳 100套设于移动终端200上时,前表面1111贴合与移动终端200上,后表面1113外露,且在用户握持移动终端保护壳100时,可以直接接触主体部111的后表面1113。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111和边沿部113一体成型。进一步,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111和边沿部113的材质相同,且为KEVLAR(凯夫拉),KEVLAR具有密度低、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耐磨、易于加工和成型等优点。采用KEVLAR 制成的第一防护层110硬度较高,当移动终端200安装于收容空间300内时,上述材质的第一防护层110能够夹紧移动终端200,防止移动终端200轻易从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内脱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防护层120的材质为TPU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具有耐磨、耐油、耐低温、抗撕裂、弹性好等优点。采用TPU制成的第二防护层120硬度较低,当移动终端200安装于收容空间300内时,上述材质的第二防护层120能够抵接于移动终端200的外表面上,既能够防止第一防护层110刮伤移动终端 200的表面,又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减震作用。例如,当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套设于移动终端200上、在移动终端200意外掉落时,第二防护层120能够吸收第一防护层110的冲击,防止移动终端200被轻易摔坏。
参考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边沿部113上对应移动终端200的按键所在的位置开设有缺口500,第二防护层120填充于缺口500内。在第二防护层 120的对应移动终端200的按键所在的位置处,第二防护层120由朝向收容空间 300的一侧向背向收容空间300的一侧外凸形成凹槽,凹槽用于收容按键。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111具有相背设置的顶端部1112、底端部1114,和相背设置的左端部1116、右端部1118,左端部1116连接于顶端部1112、底端部1114的一端,右端部1118连接于顶端部1112、底端部1114的另一端。边沿部113可以包括第一边沿部1131、第二边沿部1133,第一边沿部1131连接于左端部1116上且沿左端部1116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边沿部1133连接于右端部 1118上且沿右端部1118的延伸方向延伸。缺口500可以包括第一缺口510和第二缺口520,第一缺口510位于第一边沿部1131上,第二缺口520位于第二边沿部1133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防护层120包覆第一边沿部1131的边缘,且第二防护层120包覆第二边沿部1133的边缘。上述结构,使得硬度较大的第一边沿部1131 和第二边沿部1133的边缘不会碰伤移动终端200的表面,且上述结构可以防止第一边沿部1131和第二边沿部1133的边缘碰伤用户的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缺口510对应移动终端200的音量键所在位置,第二防护层120填充于第一缺口510内。在第二防护层120的对应音量键所在的位置处,第二防护层120由朝向收容空间300的一侧向背向收容空间300的一侧外凸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于收容音量键。由于第二防护层120的材料硬度较低,当移动终端200安装于收容空间300内时,按压第一凹槽所在位置的第二防护层120,第二防护层120易发生变形,以进一步抵接至音量键上,进而使得音量键被按下,用户即可调整移动终端200的音量。
第二缺口520对应移动终端200的电源键所在位置,第二防护层120填充于第二缺口520内。在第二防护层120的对应电源键所在的位置处,第二防护层120由朝向收容空间300的一侧向背向收容空间300的一侧外凸形成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用于收容电源键。由于第二防护层120的材料硬度较低,当移动终端200安装于收容空间300内时,按压第二凹槽所在位置的第二防护层120,第二防护层120易发生变形,以进一步抵接至电源键上,进而使得电源键被按下,用户即可执行开关机或者锁屏或者解锁屏幕的操作。
参考图5,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111的顶端部1112外凸于第一边沿部1131、第二边沿部1133的一端以在顶端部1112处形成第一开口310,第一边沿部1131、第二边沿部1133的另一端沿底端部1114相向延伸以在底端部1114处形成第二开口320。同时参考图8和图9,第一开口310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二开口320的最大宽度。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可以从第一开口310处装入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收容空间300内。当移动终端200安装于收容空间300内时,本体210的远离滑块220的一端抵接于第二防护层120的第二开口320所在的一端,滑块220外凸于第二防护层120的另一端且从收容空间300外露,即滑块 220凸出于第一开口310外。上述结构,有利于移动终端200装入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内,并有利于移动终端200从收容空间300内取出。上述结构,还有利于滑块220的运动,以减小或避免移动终端200保护壳对滑块220的运动产生阻力。
再参考图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防护层120具有第一端部121和第二端部 123,第一端部121相对第二端部123更靠近顶端部1112,第一端部121上设有第一避空区610,第一避空区610贯穿第一端部121的边缘,第一避空区610用于避让滑块220的位于左端面211处的末端。当滑块2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一避空区610可以防止滑块220接触移动终端保护壳1000,从而可以防止移动终端保护壳1000对滑块220的移动产生摩擦阻力。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避空区610可以不贯穿第一边沿部113,第一避空区610也可以贯穿第一边沿部113,以使第一避空区610呈U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边沿部113也上也可以开设类似第一避空区610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参考图4,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包括外壳218,显示屏216 连接于外壳218上,显示屏216用于显示信息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外壳218 可以为金属材质或非金属材质,例如外壳218的材质可以为铝合金或镁合金或不锈钢,外壳218的材质也可以为塑胶、陶瓷或者玻璃等。当外壳218采用金属材质时,外壳218上开设有隔断槽,隔断槽内填充有绝缘材料以形成隔断条,隔断条用于连接被隔断槽分隔的外壳218且能够使得外壳的被分隔的各部分绝缘连接。隔断槽可以包括第一隔断槽和第二隔断槽,第一隔断槽和第二隔断槽分别位于外壳218的顶部附近及外壳218的底部附近,第一隔断槽相对于第二隔断槽更靠近滑块220。隔断条可以包括第一隔断条和第二隔断条,第一隔断条填充于第一隔断槽内,以使移动终端200的天线信号能够从第一隔断槽内出射,以减小外壳218对天线信号的屏蔽作用。第一避空区610还可用于避让第一隔断条,防止移动终端保护壳100接触第一隔断条,从而可以减小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对移动终端200的天线信号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隔断条填充于第二隔断槽内,以使移动终端200的天线信号能够从第二隔断槽内出射,以减小外壳218对天线信号的屏蔽作用。参考图1,第二端部 123的朝向收容空间300的表面上设有第二避空区620,第二避空区620用于避让移动终端200的第二隔断条。第二避空区620的设置,可以防止移动终端保护壳100接触第二隔断条,从而可以减小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对移动终端200 的天线信号产生不利影响。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边沿部113上也可以开设类似第二避空区620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图10,在一实施例中,顶端部1112上开设有第三避空区630,第三避空区630贯穿前表面1111和后表面1113,且第三避空区630贯穿顶端部1112 的边缘。在图10所示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200装入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内后,在移动终端200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顶端部1112呈中间低、两侧高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摄像头模组230可以包括前置摄像头231和后置摄像头233,摄像头模组230在第二位置时前置摄像头231外露于显示屏216所在的一侧,后置摄像头233外露于背向显示屏216的一侧。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上述结构,可以缩短摄像头模组2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距离,使得后置摄像头233移动较短的距离即可从第三避空区 630外露,因而有利于缩短摄像头模组23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时间。
进一步,参考图12,在一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200安装于收容空间300 内时,在移动终端200的厚度方向上,也即在收容空间300的深度方向上,第一边沿部1131的位于第二开口320处的末端可以外凸于显示屏216的表面上,第二边沿部1133的位于第二开口320处的末端可以外凸于显示屏216的表面上。上述结构的移动终端200组合件,当显示屏216所在的一侧放置于支撑物例如桌面上时,第一边沿部1131和第二边沿部1133凸出于显示屏216表面的部分可以抵接于支撑物的表面上,以防止显示屏216接触支撑物的表面,从而可以防止支撑物表面的尖锐部分划伤显示屏216的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200的显示屏216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屏幕用于显示信息,LCD屏幕可以为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屏幕或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屏幕或SLCD (Splice LiquidCrystal Display,拼接专用液晶显示)屏幕。显示屏216还可以采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激光显示)屏幕用于显示信息, OLED屏幕可以为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屏幕或Super AMOLED(Super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超级主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体)屏幕或Super AMOLED Plus (Super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Plus,魔丽屏)屏幕,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用于保护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具有相背设置的前端面、后端面,及连接于所述前端面、所述后端面之间的侧端面,所述侧端面包括相背设置的左端面、右端面,及相背设置的顶端面、底端面,所述左端面位于所述顶端面、所述底端面之间,所述右端面位于所述顶端面、所述底端面之间,所述顶端面位于所述左端面、所述右端面之间,所述底端面位于所述左端面、所述右端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
第一防护层,材质为KEVLAR;所述第一防护层包括主体部及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两个相背设置的边沿部,所述主体部位于两个所述边沿部之间;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边沿部界定用于收容所述移动终端的收容空间;及
第二防护层,材质为TPU且设置于所述边沿部的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在所述移动终端装入所述收容空间后,两个所述边沿部能够分别贴合于所述左端面、所述右端面上,所述主体部能够贴合于所述后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沿部上对应所述移动终端的按键所在的位置开设有缺口,所述第二防护层填充于所述缺口内;在所述第二防护层的对应所述按键所在的位置处,所述第二防护层由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向背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外凸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按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相背设置的顶端部、底端部,和相背设置的左端部、右端部,所述左端部连接于所述顶端部、所述底端部的一端,所述右端部连接于所述顶端部、所述底端部的另一端;所述边沿部包括第一边沿部、第二边沿部,所述第一边沿部连接于所述左端部上,所述第二边沿部连接于所述右端部上;所述顶端部外凸于所述第一边沿部、所述第二边沿部的一端以在所述顶端部处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边沿部、所述第二边沿部的另一端沿所述底端部相向延伸以在所述底端部处形成第二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最大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层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相对所述第二端部更靠近所述顶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上开设有第一避空区,所述第一避空区贯穿所述第一端部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二避空区,所述第二避空区用于避让所述移动终端的隔断条;所述隔断条用于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的被分隔开的外壳,且能够使得被分隔开的各部分所述外壳绝缘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部上开设有第三避空区;所述主体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前表面、后表面,所述第三避空区贯穿所述前表面、所述后表面,且所述第三避空区贯穿所述顶端部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层包覆所述第一边沿部的边缘,且所述第二防护层包覆所述第二边沿部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边沿部一体成型。
10.一种移动终端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保护壳,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上设有收容空间,所述移动终端能够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移动终端能够从所述收容空间内取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且所述移动终端具有相背设置的前端面、后端面,及连接于所述前端面、所述后端面之间的侧端面,所述侧端面包括相背设置的左端面、右端面,及相背设置的顶端面、底端面,所述左端面位于所述顶端面、所述底端面之间,所述右端面位于所述顶端面、所述底端面之间,所述顶端面位于所述左端面、所述右端面之间,所述底端面位于所述左端面、所述右端面之间;所述显示屏连接于所述左端面和所述右端面之间,且所述显示屏的可显示区构成所述前端面的全部或者部分;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主体部及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两个相背设置的边沿部,所述主体部位于两个所述边沿部之间;当所述移动终端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边沿部的末端外凸于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当所述移动终端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移动终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开口外。
CN201820939664.8U 2018-06-15 2018-06-15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合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90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9664.8U CN208890878U (zh) 2018-06-15 2018-06-15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合件
US16/438,761 US11063626B2 (en) 2018-06-15 2019-06-12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19/091057 WO2019238086A1 (en) 2018-06-15 2019-06-13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19180206.5A EP3582476B1 (en) 2018-06-15 2019-06-14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9664.8U CN208890878U (zh) 2018-06-15 2018-06-15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合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90878U true CN208890878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05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3966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90878U (zh) 2018-06-15 2018-06-15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合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908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8086A1 (en) * 2018-06-15 2019-12-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8086A1 (en) * 2018-06-15 2019-12-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063626B2 (en) 2018-06-15 2021-07-1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82476B1 (en)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231640B2 (en) Protective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US798698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rotection cover
CA2749676C (en) Protective shroud for handheld device
US20070246494A1 (en) Wrist wearable type portable terminal
EP1731953A1 (en) Improved Visibility Display Device using an Index-Matching Scheme
EP1538814A1 (en) Sliding/folding-type portable digital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050233785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pop-up type display device
US2009023180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hassis Impact Bumpers
CN106843388B (zh) 显示屏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与电子装置
US8140133B2 (en) Slim portable terminal
CN208890878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移动终端组合件
CN208401903U (zh) 移动终端
KR100703408B1 (ko) 가로 거치 겸용 세로 거치 유형 충전 거치대
US20070018000A1 (en) Foldable cradle
KR20060101737A (ko) 슬라이딩 겸용 스윙 타입 휴대 장치
US20050113156A1 (en) Portable digital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sliding/rotational hinge means
KR20120041609A (ko) 모바일 단말기의 버튼스위치 조립체
KR20190085983A (ko) 디스플레이 어셈블리,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이를 어셈블링하기 위한 방법 (display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208522825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组合件
WO2020192356A1 (zh) 移动终端及其壳组件
CN209659416U (zh) 壳组件和移动终端
US20120127641A1 (en) Guide device for sliding unit of sliding-type portable terminal
KR20130071929A (ko) 스마트폰 보호케이스
US20050026656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a camera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