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90453U - 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90453U
CN208890453U CN201821628978.2U CN201821628978U CN208890453U CN 208890453 U CN208890453 U CN 208890453U CN 201821628978 U CN201821628978 U CN 201821628978U CN 208890453 U CN208890453 U CN 208890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taking device
connect
pressure energy
high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289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东波
李东轩
张万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Qingyi sensor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aiwo Electric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aiwo Electric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aiwo Electric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289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90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90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90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涉及高压取能技术领域,包括:避雷器、高压电极、高压电容、外壳、变流器、整流电路和下电极;所述避雷器的输入端与高压电极连接,所述避雷器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下电极的通孔接地;所述高压电极、高压电容、变流器、整流电路和下电极均设置于外壳内;所述高压电极与所述高压电容连接;所述高压电容与所述变流器连接;所述变流器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下电极连接;所述下电极用于输出所述低压直流电,通过设置避雷器,避免高压取能装置受到雷击后元器件损坏的问题,并且通过设置外壳,达到与外部绝缘效果,避免人员触碰受到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取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配电网系统的设备供能是一个最大的难题,现有技术中主要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方法是采用高电压PT(Potential transformer,电压互感器)取电和采用CT(Currenttransformer,电流互感器)取电,但是无论哪种取电装置都缺少避雷装置,遭受雷击时,取能装置内部电路电压过大,容易造成元器件损坏,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取电装置都缺少避雷装置,遭受雷击时,取能装置内部电路电压过大,容易造成元器件损坏,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避雷器、高压电极、高压电容、外壳、变流器、整流电路和下电极;
所述避雷器的输入端与高压电极连接,所述避雷器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下电极的通孔接地;
所述高压电极、高压电容、变流器、整流电路和下电极均设置于外壳内;
所述高压电极与所述高压电容连接,所述高压电极用于接入高压交流电;
所述高压电容与所述变流器连接,所述高压电容用于将高压交流电从所述高压电极传输至变流器;
所述变流器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变流器用于将高压交流电转化为低压交流电,将所述低压交流电传输至所述整流电路;
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下电极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低压交流电转化为低压直流电,并将所述低压直流电传输至所述下电极;
所述下电极用于输出所述低压直流电。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硅胶伞裙,所述硅胶伞裙用于抗电腐蚀。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硅胶伞群上设置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为伞状。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避雷器包括:氧化锌避雷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防雨帽;
所述防雨帽的边缘与所述外壳边缘连接,以在所述外壳内部形成腔体。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玻璃丝环氧桶。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高压电极包括:铝法兰;
所述铝法兰上设有连接孔,用于与其他设备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稳压电路;
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下电极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下电极上设有输出线。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外壳内部采用环氧树脂灌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避雷器、高压电极、高压电容、外壳、变流器、整流电路和下电极;所述避雷器的输入端与高压电极连接,所述避雷器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下电极的通孔接地;所述高压电极、高压电容、变流器、整流电路和下电极均设置于外壳内;所述高压电极与所述高压电容连接,所述高压电极用于接入高压交流电;所述高压电容与所述变流器连接,所述高压电容用于将高压交流电从所述高压电极传输至变流器;所述变流器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变流器用于将高压交流电转化为低压交流电,将所述低压交流电传输至所述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下电极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低压交流电转化为低压直流电,并将所述低压直流电传输至所述下电极;所述下电极用于输出所述低压直流电,通过设置避雷器,避免高压取能装置受到雷击后元器件损坏的问题,并且通过设置外壳,达到与外部绝缘效果,避免人员触碰受到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尘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电路图。
图标:
01-避雷器;02-高压电极;03-高压电容;04-外壳;05-变流器;06-整流电路;07-下电极;08-防雨帽;09-稳压电路;10-硅胶伞裙;11-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现有技术中主要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方法是采用高电压PT(Potentialtransformer,电压互感器)取电和采用CT(Current transformer,电流互感器)取电,但是CT取电装置的明显缺陷是架空线路不好处理绝缘问题,PT取电装置制造工艺复杂,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通过设置外壳达到绝缘的效果,并且内部结构简单,便于检修及更换元器件。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所述的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结构图,避雷器01、高压电极02、高压电容03、外壳04、变流器05、整流电路06和下电极07;
所述避雷器01的输入端与高压电极02连接,所述避雷器01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下电极07的通孔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避雷器01可以是氧化锌避雷器,所述避雷器01主要由氧化锌压敏电阻构成,氧化锌具有良好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压敏电阻在正常的工作电压下压敏电阻值很大,相当于绝缘状态,但在冲击电压作用下,压敏电阻呈低值被击穿,相当于短路状态,释放引入装置的能量,达到保护效果。而且避雷器01被击后,是可以恢复绝缘状态的;当电压恢复正常工作电压时,它又恢复了高阻状态。因此,当雷击时,雷电波的高电压使压敏电阻击穿,雷电流通过压敏电阻流入大地,可以将整个装置内部上的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保护了设备的安全,其他具有相似功能的避雷器01也可以使用,具体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所述高压电极02、高压电容03、变流器05、整流电路06和下电极07均设置于外壳04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壳04包括:玻璃丝环氧桶,所述玻璃丝环氧桶可以起到绝缘的效果,在内部装置及电路板安装完毕后,所述外壳04内部采用环氧树脂灌封,以起到更好的绝缘效果。另外所述外壳04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若干圈硅胶伞裙10,可以抗电腐蚀,在本实用新型的有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尘罩11结构示意图,在所述伞裙上方设置防尘罩11,所述防尘罩11为伞状,半径大于硅胶伞裙10的半径,用于防止尘土堆积,以及硅胶伞群表面覆冰,具体实施方式可设计为可拆卸式,方便对防尘罩11进行更换清洗,所述防尘罩11与硅胶伞裙10具体尺寸及大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所述外壳04采用玻璃丝环氧桶的支柱式的设计,以及设置硅胶伞裙10的结构可以代替支柱绝缘子。
所述高压电极02与所述高压电容03连接,所述高压电极02用于接入高压交流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电极02用于连接高压电线,将高压交流电传输至所述高压电容03中,在本实施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压电极02包括:铝法兰;所述铝法兰上设有连接孔,用于与其他设备连接。
所述高压电容03与所述变流器05连接,所述高压电容03用于将高压交流电从所述高压电极02传输至变流器0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电容03的作用在于提升高压交流电的传输速率,利用高压电容03取电,不仅可以提升高压电极02的取电效率,并且简化了取电装置的结构,并且在变流电路中、所述高压电容03设置于母线侧,以补偿负荷消耗的无功,从而提高母线侧的功率因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选用高压电容03的容量为5~20nF,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对限定。
所述变流器05与所述整流电路06连接,所述变流器05用于将高压交流电转化为低压交流电,将所述低压交流电传输至所述整流电路06;
所述整流电路06与所述下电极07连接,所述整流电路06用于将所述低压交流电转化为低压直流电,并将所述低压直流电传输至所述下电极07;
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电压型取电方式,将高压交流电通过变流器05转化为低压交流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变流器05的匝数比为100:1,母测接入高压交流电,负载侧输出低压交流电,负载侧上设有整流电路0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稳压电路09,将低压交流电通过整流、和稳压后得到直流电,所述电路中设置mos管,用于泄压,以将输出的低压直流电限制在24v以内,具体负载侧的电路设计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还包括:限流电路,对电路起到限流保护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电路设计如图3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电路图,变流器05负载侧连接整流电路06,所属领域人员应了解到,所述限流电路、稳压电路09和整流电路06为现有技术,所述稳压电路可以用稳压控制器代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稳压电路可以用稳压控制器代替,接入如图中所示整流电路06的输入出端,具体设计方式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所述下电极07用于输出所述低压直流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电极07上设有输出线,用于将直流电输出,一般会将输出的低压直流电限制在24v以内,具体实施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防雨帽08;
所述防雨帽08的边缘与所述外壳04边缘连接,以在所述外壳04内部形成腔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雨帽08,将所述外壳04顶端覆盖,边缘可设置密封圈,使防雨水渗漏效果更佳,为常规技术手段,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雷器、高压电极、高压电容、外壳、变流器、整流电路和下电极;
所述避雷器的输入端与高压电极连接,所述避雷器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下电极的通孔接地;
所述高压电极、高压电容、变流器、整流电路和下电极均设置于外壳内;
所述高压电极与所述高压电容连接,所述高压电极用于接入高压交流电;
所述高压电容与所述变流器连接,所述高压电容用于将高压交流电从所述高压电极传输至变流器;
所述变流器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变流器用于将高压交流电转化为低压交流电,将所述低压交流电传输至所述整流电路;
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下电极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低压交流电转化为低压直流电,并将所述低压直流电传输至所述下电极;
所述下电极用于输出所述低压直流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硅胶伞裙,所述硅胶伞裙用于抗电腐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伞群上设置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为伞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包括:氧化锌避雷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雨帽;
所述防雨帽的边缘与所述外壳边缘连接,以在所述外壳内部形成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玻璃丝环氧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极包括:铝法兰;
所述铝法兰上设有连接孔,用于与其他设备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电路;
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下电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上设有输出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采用环氧树脂灌封。
CN201821628978.2U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 Active CN208890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28978.2U CN208890453U (zh)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28978.2U CN208890453U (zh)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90453U true CN208890453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5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28978.2U Active CN208890453U (zh)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90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0855A (zh) 一种高压电容降压取电装置及取电方法
CN201717792U (zh) 架空线路取能电源
CN100468067C (zh) 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
CN208890453U (zh) 一种带避雷功能的高压取能装置
CN203573757U (zh) 一种具有避雷功能的支撑组件
CN208890398U (zh) 一种高压取能装置
CN205140662U (zh) 一种外串联间隙的避雷器
CN201766358U (zh) 一种单极型复合式过电压保护器
CN209046369U (zh) 一种电能采集装置
CN208335900U (zh) 一种新型肘型避雷器
CN208127843U (zh) 一种电力铁塔高压取电用气体绝缘变电系统
CN208508522U (zh) 一种大容量智能型过电压保护器
CN201449824U (zh) 一种直流融冰装置用避雷器
CN207052387U (zh) 一种配电线路过电压保护装置
CN206431179U (zh) 一种多功能互感器
CN205920875U (zh) 一种新型防雷击的电力电容装置
CN201845625U (zh) 一种侧出线避雷器
CN211929175U (zh) 一种电力系统避雷器
CN204793621U (zh) 一种具有计数功能的避雷装置
CN202997558U (zh) 输电线路瞬间波过电压缓冲装置
CN207966610U (zh) 一种新型后接避雷器
CN2700888Y (zh) 雷电流传感器
CN211790695U (zh) 一种输电线路避雷装置
CN208638025U (zh) 一种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柜
CN206211513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用二次开路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31

Address after: Room 1302-1, 13 / F, phase I, Guoyu building, 8 Dongwu North Road,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Qingyi sensor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1200 Qinhuai Road, Lishui, Nanjing Yong Yang Street, No. Avenue, No. 288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YILAIWO ELECTRIC POWER 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