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9914U - 冠簧端子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冠簧端子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9914U
CN208889914U CN201821787067.4U CN201821787067U CN208889914U CN 208889914 U CN208889914 U CN 208889914U CN 201821787067 U CN201821787067 U CN 201821787067U CN 208889914 U CN208889914 U CN 208889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lace
sleeve
hat spring
spring terminal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870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小毛
赵英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PUK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PU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PUK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PU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870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9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9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9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or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冠簧端子及连接器,该冠簧端子包括套管、设于套管中的冠簧和与套管连接的卡片,该卡片包括与冠簧相连的支撑片、设于支撑片上的第一项圈和第二项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套管中设置冠簧,公针可从套管的开口端伸入并插入冠簧中固定,使得公针与冠簧端子的连接牢固;母针可依次插入第一项圈和第二项圈中,通过外部工具依次将第一项圈和第二项圈拧紧,第一项圈可夹紧固定母针的一处位置,第二项圈可夹紧固定母针的另一处位置,使得母针与冠簧端子的连接牢固。因此,冠簧端子分别与公针和母针的连接稳定性好,使用该冠簧端子的连接器的连接牢固,使用性能优异。

Description

冠簧端子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冠簧端子及使用该冠簧端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中的冠簧端子也称为插孔端子,是用于实现电连接器中将公针与母针连接的导电接触端子,其广泛应用于电子及电器设备中。
目前,冠簧端子的一端开设有供公针插入固定的卡孔,另一端开设有供母针插入固定的通孔,从而可将公针和母针连接。然而这种设计存在不足之处:公针和母针通过卡孔和通孔分别与冠簧端子相连,公针和母针容易与冠簧端子发生脱离,使得公针和母针分别与冠簧端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冠簧端子及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公针和母针分别与冠簧端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一种冠簧端子,包括套管、用于供公针插入以夹紧固定所述公针的冠簧和用于夹紧固定母针的卡片,所述套管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冠簧设于所述套管中;所述卡片包括与所述套管之所述封闭端相连的支撑片、用于夹紧固定所述母针之一处位置的第一项圈和用于夹紧固定所述母针之另一处位置的第二项圈,所述第一项圈与所述支撑片相连,所述第二项圈与所述支撑片相连,所述第一项圈和所述第二项圈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项圈的两相对侧边与所述第二项圈的两相对侧边之间具有圆弧形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项圈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项圈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项圈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项圈的轴线,所述第一项圈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项圈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套管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包括中间套筒、与所述中间套筒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套筒和与所述中间套筒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所述中间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沿所述套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套筒面向所述卡片的一端为所述封闭端,所述第二套筒远离所述中间套筒的一端为所述开口端,所述冠簧设于所述第二套筒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套筒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端的周边具有向内翻折并用以将所述冠簧的对应端抵持于所述第二套筒中的弯折段。
进一步地,所述冠簧包括两间隔设置的环圈和连接两所述环圈的若干簧片,若干所述簧片以所述环圈的轴线为中轴线环型阵列设置,各所述簧片的中部朝所述环圈的轴线方向向内弯曲。
进一步地,各所述环圈背离所述簧片的侧面上等间隔开设有若干凹槽。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上述的冠簧端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冠簧端子及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套管中设置冠簧,公针可从套管的开口端伸入并插入冠簧中固定,使得公针与冠簧端子的连接牢固;母针可依次插入第一项圈和第二项圈中,通过外部工具依次将第一项圈和第二项圈拧紧,第一项圈可夹紧固定母针的一处位置,第二项圈可夹紧固定母针的另一处位置,使得母针与冠簧端子的连接牢固。因此,冠簧端子分别与公针和母针的连接稳定性好,使用该冠簧端子的连接器的连接牢固,使用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冠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冠簧端子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冠簧的侧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套管;11-封闭端;12-开口端;13-中间套筒;14-第一套筒;15-第二套筒;151-弯折段;
2-卡片;21-支撑片;211-缺口;22-第一项圈;220-第一开口;23-第二项圈;230-第二开口;
3-冠簧;31-环圈;311-凹槽;32-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冠簧端子进行说明。该冠簧端子包括套管1、设于套管1中的冠簧3和与套管1相连的卡片2。套管1与卡片2相连的一端为封闭端11,套管1的另一端为开口端12,冠簧3可于套管1的开口端12插入该套管1中并固定,公针也可于该开口端12插入冠簧3中固定,使得公针的连接稳定性好。上述卡片2包括与套管1的封闭端11相连的支撑片21,支撑片21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项圈22和第二项圈23,第一项圈22和第二项圈23沿封闭端11朝向开口端12的方向依次设置。母针可依次插入第一项圈22和第二项圈23中,通过借助外部工具可将第一项圈22和第二项圈23碾压变形,第一项圈22可对母针的一处位置夹紧固定,第二项圈23可对母针的另一处位置夹紧固定,使得母针的连接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冠簧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套管1中设置冠簧3,公针可从套管1的开口端12伸入并插入冠簧3中固定,使得公针与冠簧端子的连接牢固;母针可依次插入第一项圈22和第二项圈23中,通过外部工具依次将第一项圈22和第二项圈23拧紧,第一项圈22可夹紧固定母针的一处位置,第二项圈23可夹紧固定母针的另一处位置,使得母针与冠簧端子的连接牢固。因此,冠簧端子分别与公针和母针的连接稳定性好,使用该冠簧端子的连接器的连接牢固,使用性能优异。
上述套管1和卡片2可为一体成型,具体成型如下:硬度较低的五金板材经切割处理后,再经模具冲压形成套管1和卡片2。该五金板材的厚度范围为0.1mm-0.3mm。
目前市场上的冠簧端子,均采用车削加工而成,车削加工需要材质硬度较高的加工件,这就导致生产效率低对工人的加工技术要求高,合格率低,生产成本高。材质硬度高的加工件又不便于被碾压,容易导致端子碾压时破损,产生缺口211。本实用新型通过硬度较低且较薄的五金板材经模具冲压而成,便于批量且自动化生产,可节省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生产效率高,且做工精细,产量和合格率高。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冠簧端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项圈22的两相对侧边与第二项圈23的两相对侧边之间具有圆弧形缺口211。具体地,支撑片21的两相对侧边上分别开设有圆弧形缺口211,各缺口211位于第一项圈22和第二项圈23的对应间隔区域中。两个缺口211沿套管1的轴线形成对称分布,两个缺口211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mm-5mm,各缺口211的深度范围为2mm-4mm。此结构,通过设置两个缺口211,便于对第一项圈22和第二项圈23进行碾压变形,进而对母针进行夹紧固定,从而提高母针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冠簧端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项圈22的内径大于第二项圈23的内径。此结构,通过不同内径的第一项圈22和第二项圈23分别对母针的两处位置夹紧固定,使得母针的固定安装牢固,母针的连接稳定性好。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项圈22的内径与第二项圈23的内径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进行调节,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冠簧端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项圈22和第二项圈23均呈半圆柱体状,第一项圈22的轴线平行于第二项圈23的轴线,第一项圈22具有第一开口220,第二项圈23具有第二开口230,第一开口220和第二开口230位于套管1的同一侧。此结构,母针可一次性插入第一项圈22和第二项圈23中,母针无需弯折变形,进而提高母针的连接效率和连接质量。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项圈22和第二项圈23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进行调节,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冠簧端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套管1包括中间套筒13、与中间套筒13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套筒14和与中间套筒13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套筒15,第一套筒14、中间套筒13和第二套筒15沿套管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套筒14面向卡片2的一端为封闭端11,第二套筒15远离中间套筒13的一端为开口端12,冠簧3设于第二套筒15中。具体地,中间套筒13的长度范围为2mm-3mm,第二套筒15的长度范围为5mm-10mm。此结构,将第一套筒14面向卡片2的一端设置为封闭端11,可避免导线及其它杂物进入套管1中,进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冠簧端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套筒14的内径等于第二套筒15的内径,第一套筒14的内径大于中间套筒13的内径。此结构,由于中间套筒13的内径最小,当冠簧3设置于第二套筒15中时,中间套筒13可将冠簧3的一端抵挡,避免冠簧3在第二套筒15中移动。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冠簧端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开口端12的周边具有向内翻折并用以将冠簧3的对应端抵持于第二套筒15中的弯折段151。此结构,通过设置弯折段151,可有效将冠簧3的一端抵挡,配合中间套筒13将冠簧3的另一端抵挡,可避免冠簧3在第二套筒15中晃动和脱离,使得冠簧3在第二套筒15中的安装稳定性好,从而可提高公针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冠簧端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冠簧3包括两间隔对应设置的环圈31和连接两环圈31的若干簧片32,若干簧片32以环圈31的轴线为中轴线环型阵列设置,各簧片32的中部朝环圈31的轴线方向向内弯曲。具体地,两个环圈31之间形成圆柱体状的空间,沿该空间的周边间隔设置若干簧片32,各簧片32的一端与一环圈31相连,另一端与另一环圈31相连,两个环圈31和若干簧片32合围成容置腔室,且各簧片32的中部朝环圈31的轴线方向向内弯曲,从而可将公针夹紧固定。此结构,公针可于套管1的开口端12伸入冠簧3的容置腔室中,并被若干簧片32夹紧固定,使得公针的连接稳定性好。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冠簧端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环圈31背离簧片32的侧面上等间隔开设有若干凹槽311。此结构,靠近中间套筒13的环圈31上的凹槽311可与中间套筒13的对应端配合固定,靠近开口端12的环圈31上的凹槽311可与弯折段151配合卡合,从而可避免冠簧3在第二套筒15中打转、偏移,进而提高公针的连接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冠簧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用于供公针插入以夹紧固定所述公针的冠簧和用于夹紧固定母针的卡片,所述套管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冠簧设于所述套管中;所述卡片包括与所述套管之所述封闭端相连的支撑片、用于夹紧固定所述母针之一处位置的第一项圈和用于夹紧固定所述母针之另一处位置的第二项圈,所述第一项圈与所述支撑片相连,所述第二项圈与所述支撑片相连,所述第一项圈和所述第二项圈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项圈的两相对侧边与所述第二项圈的两相对侧边之间具有圆弧形缺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项圈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项圈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项圈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项圈的轴线,所述第一项圈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项圈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套管的同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包括中间套筒、与所述中间套筒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套筒和与所述中间套筒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所述中间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沿所述套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套筒面向所述卡片的一端为所述封闭端,所述第二套筒远离所述中间套筒的一端为所述开口端,所述冠簧设于所述第二套筒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冠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等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套筒的内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冠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端的周边具有向内翻折并用以将所述冠簧的对应端抵持于所述第二套筒中的弯折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冠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簧包括两间隔设置的环圈和连接两所述环圈的若干簧片,若干所述簧片以所述环圈的轴线为中轴线环型阵列设置,各所述簧片的中部朝所述环圈的轴线方向向内弯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冠簧端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环圈背离所述簧片的侧面上等间隔开设有若干凹槽。
10.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冠簧端子。
CN201821787067.4U 2018-10-31 2018-10-31 冠簧端子及连接器 Active CN208889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7067.4U CN208889914U (zh) 2018-10-31 2018-10-31 冠簧端子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7067.4U CN208889914U (zh) 2018-10-31 2018-10-31 冠簧端子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9914U true CN208889914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87067.4U Active CN208889914U (zh) 2018-10-31 2018-10-31 冠簧端子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99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1080A (zh) * 2019-07-12 2019-11-01 东莞市精端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三通连接端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1080A (zh) * 2019-07-12 2019-11-01 东莞市精端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三通连接端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3249B1 (en) Electronic connector with magnetic element and data transmission line using same
US9525254B2 (en)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and a terminal assembly
CN101093918A (zh) 阴性端子接头
CN208889914U (zh) 冠簧端子及连接器
CN203895651U (zh) 汽车用射频公头连接端子
CN104617419A (zh) 连接器
CN106207678B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11934120A (zh) 一种快速拆装模块化式连接器
CN110247268B (zh) 一种自适应外导体及板间射频连接器
US11652311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O2023024163A1 (zh)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4497438U (zh) 连接器
CN210326379U (zh) 一种插拔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公头结构
CN209001162U (zh) 刺破式中继水晶头
CN209626571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N209025312U (zh) 一种水平支撑桁架
CN207865310U (zh) 多用途组合连接件
CN220774787U (zh) 一种冲压成型的圆形扭簧式结构打线式五金端子
CN216563695U (zh) 一种多点压扣式连接器
CN208655963U (zh) 一种连接端子
CN213692422U (zh) 一种双声道耳机插座
CN209981485U (zh) 一种电线接线夹
CN216289081U (zh) 一种导电簧片及电热水壶的下耦合器
CN219267943U (zh) 一种多方向接触端子簧片
CN212304011U (zh) 一种快速拆装模块化式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