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8409U - 侧入式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侧入式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8409U
CN208888409U CN201821718648.2U CN201821718648U CN208888409U CN 208888409 U CN208888409 U CN 208888409U CN 201821718648 U CN201821718648 U CN 201821718648U CN 208888409 U CN208888409 U CN 208888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microprism
typ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186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祖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186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8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8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84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侧入式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侧入式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微棱镜阵列,设置在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上且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亚区和第二亚区,第二亚区设置在两个第一亚区之间,并且第二方向远离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其中,第一亚区由多个第一微棱镜组成,且多个第一微棱镜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并且第一微棱镜的远离入光面的一端具有向远离第二亚区的方向弯曲的弯曲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侧入式导光板,将其表面的微棱镜阵列在边缘区发生弯曲,可引导光源发出的光线向边缘两侧的位置进一步传播,从而避免侧入式导光板产生边缘暗区,进而使侧入式导光板的出光均齐度更高。

Description

侧入式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侧入式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参考图1,其表面的微棱镜阵列(Lens)120一般都是直线形,且微棱镜1211的走向是从光源(例如LED)端A延伸到对面,从而起到增加导光板出光面的亮度和遮蔽性。但是,参考图2,由于微棱镜阵列(Lens)120同时还有收敛光线的副作用,故光源200发出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被微棱镜阵列120限制其扩散效果,从而容易导致导光板的两侧(靠近第一面C和第二面D的边缘区域)亮度偏低,进而影响到背光模组的出光均齐度。所以,现阶段的导光板设计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发现而完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可以将侧入式导光板的微棱镜阵列在边缘区发生弯曲,可引导光源发出的光线向边缘两侧的位置进一步传播,从而避免侧入式导光板产生边缘暗区,进而使侧入式导光板的出光均齐度更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解决边缘暗区、提高出光均齐度的侧入式导光板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侧入式导光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侧入式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微棱镜阵列,所述微棱镜阵列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上,且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亚区和第二亚区,所述第二亚区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亚区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且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其中,所述第一亚区由多个第一微棱镜组成,且所述多个第一微棱镜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微棱镜的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具有向远离所述第二亚区的方向弯曲的弯曲结构。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入式导光板,将其表面的微棱镜阵列的第一亚区中第一微棱镜的远离入光面的一端弯曲设置,可有效地引导光线向边缘两侧进一步传播,从而避免侧入式导光板产生边缘暗区,进而使侧入式导光板的出光均齐度更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侧入式导光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二亚区由多个第二微棱镜组成,所述多个第二微棱镜也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且沿所述第二方向竖直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并且,各个所述第二微棱镜的宽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微棱镜的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微棱镜的宽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微棱镜的宽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两个第一亚区与所述第二亚区的面积之比为(6~5):(9~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微棱镜阵列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三角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微棱镜阵列的中每个微棱镜的宽度为1微米~1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微棱镜阵列的高度为1微米~1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侧入式导光板;至少一个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侧入式导光板的侧面。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侧入式导光板能使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出光均齐度更高,从而可使该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更均匀,进而使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更佳。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前面针对侧入式导光板所描述的特征和优点,仍适用于该侧入式背光模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更均匀,从而可使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更佳。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前面针对侧入式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所描述的特征和优点,仍适用于显示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方面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进行解释,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导光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导光板的出光效果示意和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入式导光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两个实施例的侧入式导光板从入光面观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侧入式导光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 侧入式导光板
A 入光面
B 出光面
C 第一面
D 第二面
110 导光板本体
120 微棱镜阵列
121 第一亚区
1211 第一微棱镜
1210 弯曲结构
122 第二亚区
1221 第二微棱镜
200 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技术领域人员会理解,下面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实施例中没有明确描述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本领域内的常用的技术或条件或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侧入式导光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3~4,侧入式导光板100包括导光板本体110和微棱镜阵列120;其中,导光板本体100具有相邻设置的入光面A和出光面B;微棱镜阵列120设置在导光板本体100的出光面B上,且微棱镜阵列120包括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亚区121和第二亚区122,第二亚区122设置在两个第一亚区121之间,并且,参考图3,第二方向为远离导光板本体100的入光面A的方向,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而且,第一亚区121由多个第一微棱镜1211组成,且多个第一微棱镜1211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并且,第一微棱镜1211的远离入光面A的一端e具有向远离第二亚区122的方向弯曲的弯曲结构1210。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的侧入式导光板表面的微棱镜阵列一般采用直线形,容易导致侧入式导光板的两侧出现边缘暗区,从而会影响侧入式导光板的出光均齐度。所以,发明人将侧入式导光板100上中间的第二亚区122保持原本的直线形,而两边的第一亚区121的第一微棱镜1211远离入光面A的一端向外弯曲设置,可引光线向边缘两侧的位置进一步传播,从而避免侧入式导光板100的出光面B产生边缘暗区,进而使侧入式导光板100的出光均齐度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3,第二亚区122可由多个第二微棱镜1221组成,多个第二微棱镜1221也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且沿第二方向竖直延伸,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并且,参考图5,各个第二微棱镜122的宽度d2相等。如此,保持侧入式导光板100中间的第二亚区122中的第二微棱镜1221为直线形,仍可保证侧入式导光板100中间区域的光线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第一微棱镜1211的靠近入光面A的一端的宽度d11可以与第二微棱镜1221的宽度d2相等,如此,参考图4,可使侧入式导光板100靠近入光面A的一侧出光均匀。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微棱镜1211的靠近入光面A的一端的宽度d11可与第二微棱镜1221的宽度d2不相等,且多个第二微棱镜1221中从第二亚区122到侧面的宽度的d11可逐渐缩小,如此,可进一步避免边缘暗区的产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微棱镜1211的宽度可以相等,即参考图5,第一微棱镜1211的靠近入光面A的一端f的宽度d11到另一端e的宽度d12都相等,如此,方便在侧入式导光板100的出光面表面制作结构复杂的微棱镜阵列120,且不影响到微棱镜阵列120原本增加亮度和遮蔽性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两个第一亚区121与第二亚区122的比例不受特别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微棱镜结构的具体尺寸、导光板的具体尺寸和导光板的实际边缘暗区大小进行相应地调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亚区121与第二亚区122的面积之比可以为(6~5):(9~10),如此,采用上述比例的第一亚区121和第二亚区122,能更有效地减小侧入式导光板100的边缘暗区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微棱镜阵列120中各个微棱镜(包括第一微棱镜1211和第二微棱镜1221)的横截面形状不受特别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背光模组所需的出光效果进行相应的设计和选择。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微棱镜阵列120中微棱镜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或三角形,如此,采用上述截面形状的微棱镜阵列120的增亮效果和遮蔽效果都更好。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参考图4的(a),第一微棱镜1211和第二微棱镜1221的横截面形状都为半圆形,如此,可使光线均匀地向各个方向射出,从而有利于形成广角显示,适合多人显示模式。在另一些具体示例中,参考图4的(b),第一微棱镜1211和第二微棱镜1221的横截面形状都为三角形,如此,可使光线集中向左右两侧倾斜射出,从而增大出光视角范围,适合单人显示模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4,微棱镜阵列120的中每个微棱镜(包括第一微棱镜1211和第二微棱镜1221)的宽度a为1微米~1毫米,如此,采用上述宽度的微棱镜结构,可有效地增加微棱镜阵列120的增亮效果和遮蔽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4,微棱镜阵列120的高度b为1微米~1毫米,如此,采用上述高度的微棱镜结构,可有效地增加微棱镜阵列120的增亮效果和遮蔽效果的同时,且不会显著增加侧入式导光板100的厚度,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电视的侧入式导光板100上的微棱镜阵列120,其宽度和高度可各自独立地为200微米~1毫米,如此,可使大尺寸的显示装置的增亮效果更佳。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手机的侧入式导光板100上的微棱镜阵列120,其宽度和高度可各自独立地为1~20微米,如此,可使小尺寸的显示装置的增亮效果更佳。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侧入式导光板100表面的分区复杂的微棱镜阵列120可通过注塑转印或挤出转印的方法制备获得:先在出光面模仁上加工出微棱镜阵列120,再通过注塑转印到导光板本体110的出光面A上;或者,先在出光面模仁上做结构雕刻,再通过挤出转印获得侧入式导光板100,并且,可在大尺寸的导光板母版上分区制作出多个相同的微棱镜阵列120后再裁切成成品的侧入式导光板100,如此,可一次制作出多个侧入式导光板100。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侧入式导光板,将其表面的微棱镜阵列的第一亚区中第一微棱镜的远离入光面的一端弯曲设置,可有效地引导光线向边缘两侧进一步传播,从而避免侧入式导光板产生边缘暗区,进而使侧入式导光板的出光均齐度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6,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侧入式导光板100和至少一个光源200,且光源200设置在侧入式导光板100的侧面,如此,上述的侧入式导光板100可高亮均匀地将至少一个光源200发出的光线导出。还需要说明的是,该侧入式背光模组还可包括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具体例如吸收层、反射层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出光效率进行相应地设计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侧入式导光板能使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出光均齐度更高,从而可使该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更均匀,进而使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更佳。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前面针对侧入式导光板所描述的特征和优点,仍适用于该侧入式背光模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的限制,具体例如显示屏、电视、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显示装置的实际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选择,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装置中除了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外,还包括其他必要的组成和结构,以显示屏为例,具体例如显示面板、外壳、控制电路板或电源线,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功能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更均匀,从而可使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更佳。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前面针对侧入式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所描述的特征和优点,仍适用于显示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侧入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本体;
微棱镜阵列,所述微棱镜阵列设置在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出光面上,且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亚区和第二亚区,所述第二亚区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亚区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入光面,且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其中,所述第一亚区由多个第一微棱镜组成,且所述多个第一微棱镜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微棱镜的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具有向远离所述第二亚区的方向弯曲的弯曲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亚区由多个第二微棱镜组成,所述多个第二微棱镜也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且沿所述第二方向竖直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并且,各个所述第二微棱镜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棱镜的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微棱镜的宽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棱镜的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亚区与所述第二亚区的面积之比为5:10~6: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阵列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阵列的中每个微棱镜的宽度为1微米~1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阵列的高度为1微米~1毫米。
9.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侧入式导光板;
至少一个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侧入式导光板的侧面。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01821718648.2U 2018-10-22 2018-10-22 侧入式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88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18648.2U CN208888409U (zh) 2018-10-22 2018-10-22 侧入式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18648.2U CN208888409U (zh) 2018-10-22 2018-10-22 侧入式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8409U true CN208888409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6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1864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88409U (zh) 2018-10-22 2018-10-22 侧入式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84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2313A (zh) * 2020-07-23 2020-09-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2313A (zh) * 2020-07-23 2020-09-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0027B (zh) 液晶显示器设备
CN103901528B (zh) 面光源装置及其导光板
US20120134176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CN102900999B (zh) 背光单元及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WO2016004724A1 (zh) 超薄直下式led背光系统的自由曲面光学透镜
WO2019007068A1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TWI489159B (zh) 導光板
CN208888409U (zh) 侧入式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8845461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6208484A1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US20130050831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3784748U (zh) 车载音响透镜式led背光模组
CN104049297A (zh) 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CN101761829A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N109976039A (zh) 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0514680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CN201434273Y (zh) 在非平面产生视觉上发光效果的装置
CN101452086A (zh) 棱镜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TW200528849A (en) Light guide plate
CN217767123U (zh) 高亮度、低功耗的Local dimming液晶背光模组
CN203365860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4062851U (zh) 超薄直下式的led自由曲面光学透镜背光模组
CN104090327A (zh) 入光侧具锥体结构的导光板
US10914981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202631769U (zh) 具有增亮扩散功能的光学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