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6833U - 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86833U CN208886833U CN201821568424.8U CN201821568424U CN208886833U CN 208886833 U CN208886833 U CN 208886833U CN 201821568424 U CN201821568424 U CN 201821568424U CN 208886833 U CN208886833 U CN 2088868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rbulence columns
- impact
- plate
- orifice plate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And Resonant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属于复合冷却领域,包括冲击孔板、扰流柱板和端壁;所述冲击孔板和扰流柱板上对应地开设有旋流通道,旋流通道的外周形成有端壁,所述冲击孔板和扰流柱板通过端壁连接;所述冲击孔板上分布有贯穿冲击孔板的冲击孔;所述扰流柱板朝向冲击孔板的一面分布有扰流柱,所述扰流柱与冲击孔交错设置;采用冲击孔和扰流柱的复合冷却方式,使得冷却效率高,可适应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进气量少的条件,改善高温工作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冷却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民航组织不断提高对航空发动机污染排放的要求,2010年召开的CAEP/8标准的会议,针对不同压比、不同推力量级的发动机做出了不同的污染排放的规定。从CAEP/2到CAEP/8,对CO、UHC和颗粒状烟的要求基本没有变化,而对NOx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赵坚行.民用发动机污染排放及低污染燃烧技术发展趋势[J].航空动力学报,2008,23(6):986-996.)。目前,低污染燃烧技术主要有分级燃烧技术、贫油预混预蒸发(Lean Premixed Pre-vaporized, LPP)燃烧技术、富油/淬熄/贫油(Rich burn/Quick quench/Lean burn,RQL)燃烧技术和贫油直喷 (Lean Direction Injection,LDI)燃烧技术等。其中RQL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低污染燃烧技术 (李杰.先进低氮氧化物排放燃烧室技术分析[J].航空科学技术,2010(4):11-13.),它的原理是先使燃烧发生在头部富油区,此时含氧中间产物相对低温和低含量,NOx的形成过程有效地被限制,然后通过加入大量空气掺混淬熄,使燃烧快速转换到NOx生成量低的贫油状态,避开接近化学恰当比即NOx生成量高的区域,同时又保证了燃烧室出口CO和UHC的排放不至于过高,达到只降低NOx排放而不影响总燃烧效率的目的。
为保证RQL燃烧室头部为富油环境,头部进气量比常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少,用于头部冷却的空气量相应减少,因此必须提高RQL燃烧室头部冷却效率以适应该结构的冷却气量。一般燃烧室头部采用冲击强化对流换热技术,冷却气通过头部转接段上的冲击孔冲击冷却挡溅盘,这种单一的冷却方式对空气的利用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采用冲击孔和扰流柱的复合冷却方式,使得冷却效率高,可适应RQL 燃烧室头部进气量少的条件,改善高温工作环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包括冲击孔板和扰流柱板;所述冲击孔板和扰流柱板上对应地开设有旋流通道,旋流通道的外周形成有端壁,所述冲击孔板和扰流柱板通过端壁连接;所述冲击孔板上分布有贯穿冲击孔板的冲击孔;所述扰流柱板朝向冲击孔板的一面分布有扰流柱,所述扰流柱与冲击孔交错设置;扰流柱的一端与扰流柱板连接,扰流柱的另一端与冲击孔板相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头部转接段,所述头部转接段用于安装燃烧室头部的旋流器,头部转接段设于冲击孔板上且与旋流通道相对应。
所述扰流柱板的上下两端还设有引流挡板,所述引流挡板相对于扰流柱向外倾斜。
所述冲击孔板的周向截面形状为扇形。
所述冲击孔板为耐高温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的冲击孔板;所述扰流柱板为耐高温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扰流柱板。
所述冲击孔的直径为0.75~1mm,相邻的冲击孔间距为2~4mm,所述冲击孔板的厚度为 1.5~2mm。
所述扰流柱的直径为0.75~1mm,扰流柱的长度为1.5~2.5mm,相邻扰流柱的间隔为 2~2.75mm,扰流柱板的厚度为1.5~2.5mm,所述引流挡板的长度为4~4.4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一般RQL燃烧室头部未考虑冷却结构,或使用气膜冷却。本实用新型采用冲击冷却和扰流柱冷却的复合冷却方式,实现对于RQL燃烧室头部的高效快速冷却;采用冲击孔结构的冷却方式,结构简单,技术应用成熟;扰流柱能增加换热面积,极大提高对流换热系数;相同冷却气量经过单一的冲击冷却和复合冷却通道,复合冷却结构比单一冷却结构的冷却效率更高,改善了RQL燃烧室头部的工作条件;提高头部材料的热稳定性,改善高温工作环境,提高循环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以在相同的空间下实现减少了冷却气用量,以更少的空气用量实现更高效的冷却,可适应RQL燃烧室头部进气量少的条件,解决了RQL燃烧室头部高油气比的需求导致冷却空气减少的问题,可有效预防RQL燃烧室头部壁面材料的烧蚀、失稳,而且有助于实现RQL燃烧室低NOx排放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装有复合冷却装置的RQL燃烧室单头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复合冷却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冲击孔板的正视示意图;
图4为扰流柱板的轴测示意图;
图5为复合冷却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冲击孔板1,旋流器2,扰流柱板3,火焰筒4,头部转接段5,冲击孔6,扰流柱7,引流挡板8,端壁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RQL燃烧室单头部装有复合冷却装置,RQL燃烧室单头部包括旋流器2、火焰筒4和复合冷却装置,且复合冷却装置位于旋流器2的外围,火焰筒4设于复合冷却装置的上下两端。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复合冷却装置包括冲击孔板1、扰流柱板3和头部转接段5;其中:
所述冲击孔板1和扰流柱板3上对应地开设有旋流通道,旋流通道的外周形成有端壁9,所述冲击孔板1和扰流柱板3通过端壁9连接;
所述头部转接段5用于RQL安装燃烧室头部的旋流器2,头部转接段5设于冲击孔板1 上且与旋流通道相对应。
所述冲击孔板1上分布有贯穿冲击孔板1的冲击孔6,冲击孔6避开头部转接段5均匀分布;
所述扰流柱板3朝向冲击孔板1的一面分布有扰流柱7,所述扰流柱7与冲击孔6交错设置;扰流柱7的一端与扰流柱板3连接,扰流柱7的另一端与冲击孔板1相接;扰流柱7 之间形成扰流柱通道;
所述扰流柱板3的上下两端还设有引流挡板8,所述引流挡板8相对于扰流柱7向外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冷却方式为冲击冷却和扰流柱冷却方式,冲击孔6和扰流柱7相互交错,冷却工质经由冲击孔6进入后变成冷却射流冲击扰流柱板3的内壁面;由于端壁9存在,冷却工质汇集后沿扰流柱通道周向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冲击孔板1的周向截面形状为扇形。
所述冲击孔板1为耐高温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的冲击孔板1;所述扰流柱板3为耐高温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扰流柱板3。本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柱板3和冲击孔板1采用硬度高、质量轻的氮化硅高温结构陶瓷材料,以平衡其带来的额外质量,且可提高复合冷却装置的工作寿命。
所述冲击孔6的直径为0.75~1mm,相邻的冲击孔6间距为2~4mm,所述冲击孔板1的厚度为1.5~2mm。
所述扰流柱7的直径为0.75~1mm,扰流柱7的长度为1.5~2.5mm,相邻扰流柱7的间隔为2~2.75mm,扰流柱板3的厚度为1.5~2.5mm,所述引流挡板8的长度为4~4.4mm。
本实施例中根据旋流器2的大小来制定旋流通道的直径为30mm,安装旋流器2的头部转接段5的圆环内径为31mm。
本实施例中,RQL燃烧室中由压气机引入的空气20%由旋流器2并经旋流通道进入富油区,由冲击孔6进入冷却装置的冷却空气量为1%~1.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复合冷却装置位于旋流器2外围,沿轴向分为冲击冷却和扰流柱冷却两部分。RQL 燃烧室工作时,大部分空气经由旋流器2进入燃烧室与燃油混合,少量空气作为冷却工质经由冲击孔6直接射流冲击作用于与高温燃气直接接触的扰流柱板3的内壁面,形成冷却气膜;由于端壁9的存在,冷却工质充满后沿周向往外流动,扰流柱7极大地增强了对流换热,换热后的冷却工质由上下两侧的引流挡板8引导流出,最后沿火焰筒4向下游流动,如此避免直接进入RQL头部燃烧区,影响热侧的头部流场。
2、冲击孔6的孔径较小,保证大部分来流空气由旋流器2进入RQL燃烧室头部,保证燃烧性能;扰流柱板3上均匀密布的扰流柱7大大增加了对流换热面积,使得冷却效率提高;冲击冷却和扰流柱冷却分别对应RQL燃烧室头部高温的扰流柱板3的内壁面和旋流通道的端壁9的不同热防护的需求,使得冲击孔板1和扰流柱板3在轴向上换热均匀,避免材料在轴向产生较大温度梯度造成热应力危害;且在轴向上对端壁9也有一定的冷却换热效果,使得RQL燃烧室头部热量分布均匀,保护旋流器2的工作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冲击冷却和扰流冷却的复合冷却方式高效冷却RQL燃烧室头部,可防止燃烧室头部烧蚀;而且结构简单,占用RQL燃烧室头部的空间少。
Claims (10)
1.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孔板和扰流柱板;所述冲击孔板和扰流柱板上对应地开设有旋流通道,旋流通道的外周形成有端壁,所述冲击孔板和扰流柱板通过端壁连接;所述冲击孔板上分布有贯穿冲击孔板的冲击孔;所述扰流柱板朝向冲击孔板的一面分布有扰流柱,所述扰流柱与冲击孔交错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扰流柱的一端与扰流柱板连接,扰流柱的另一端与冲击孔板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头部转接段,所述头部转接段用于安装燃烧室头部的旋流器,头部转接段设于冲击孔板上且与旋流通道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柱板的上下两端设有引流挡板,所述引流挡板相对于扰流柱向外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孔板的周向截面形状为扇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孔的直径为0.75~1mm,相邻的冲击孔间距为2~4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孔板的厚度为1.5~2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柱的直径为0.75~1mm,扰流柱的长度为1.5~2.5mm,相邻扰流柱的间隔为2~2.7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柱板的厚度为1.5~2.5mm。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挡板的长度为4~4.4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68424.8U CN208886833U (zh) | 2018-09-25 | 2018-09-25 | 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68424.8U CN208886833U (zh) | 2018-09-25 | 2018-09-25 | 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86833U true CN208886833U (zh) | 2019-05-21 |
Family
ID=66513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68424.8U Active CN208886833U (zh) | 2018-09-25 | 2018-09-25 | 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8683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10570A (zh) * | 2018-09-25 | 2019-01-15 | 厦门大学 | 用于冷却rql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 |
CN115628465A (zh) * | 2022-10-20 | 2023-01-20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高温升燃烧室的头部构型 |
-
2018
- 2018-09-25 CN CN201821568424.8U patent/CN2088868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10570A (zh) * | 2018-09-25 | 2019-01-15 | 厦门大学 | 用于冷却rql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 |
CN115628465A (zh) * | 2022-10-20 | 2023-01-20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高温升燃烧室的头部构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748883C (en) | Cooled flameholder swirl cup | |
CN106678876B (zh) | 一种在整流支板内设计气流通道的加力燃烧室 | |
CN1145758C (zh) | 燃烧器后衬面台阶形热侧的造形方法和装置 | |
CN109210570A (zh) | 用于冷却rql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 | |
CN107143880B (zh) |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低污染燃烧室的贫油多点直接喷射头 | |
CN105042640A (zh) |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的冷却结构 | |
CN208886833U (zh) | 用于冷却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头部的复合冷却装置 | |
CN104807044B (zh) | 一种出口带旋流叶片的液化气燃烧室 | |
CN106678868A (zh) | 一种偏转整流支板的一体化加力燃烧室 | |
CN107143881B (zh) |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低污染燃烧室的多点直接喷射头结构 | |
CN103868099A (zh) |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及其航空发动机 | |
CN107687651B (zh) | 一种轴向分级贫油直混低污染燃烧室 | |
CN109695877A (zh) | 一种两级燃烧式火排燃烧器 | |
CN107575890B (zh) | 一种轴向分级贫油预混预蒸发低污染燃烧室 | |
KR20040045359A (ko) | 가스 터빈용 전이 부품 조립체 및 전이 부품 냉각 방법 | |
CN202209695U (zh) | 具有新型火焰筒冷却结构的涡轴发动机回流燃烧室 | |
CN112923395A (zh) | 一种带非旋的双旋流多点喷射头部结构 | |
CN209639004U (zh) | 一种两级燃烧式火排燃烧器 | |
CN209763073U (zh) | 低Nox焦炉煤气燃烧器 | |
CN114777159B (zh) | 一种用于径向分级燃烧室的火焰筒的中心体 | |
CN214501221U (zh) | 复式超低NOx燃烧器 | |
CN212430861U (zh) | 一种高稳燃性补燃加热燃烧器装置 | |
CN109084329A (zh) | 一种多点直接喷射燃烧室头部结构 | |
CN110332535B (zh) | 超大负荷水冷却低NOx气体燃烧器 | |
CN209639002U (zh) | 一种多引射管式火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