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1689U - 一种汽车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1689U
CN208881689U CN201821423998.6U CN201821423998U CN208881689U CN 208881689 U CN208881689 U CN 208881689U CN 201821423998 U CN201821423998 U CN 201821423998U CN 208881689 U CN208881689 U CN 208881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onnecting piece
mirror shell
buckle
sawtooth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239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楠
戴敏
王昌富
曹彬彬
周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239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1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1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1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包括镜壳和安装在镜壳上的装饰罩,在镜壳上设置有用于与装饰罩连接的镜壳连接部;在装饰罩上设置有用于与镜壳连接部配合的卡扣,在镜壳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卡扣限位的限位部;在卡扣与镜壳连接部处于配合状态时,卡扣与限位部接触。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后视镜,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安装,使用便捷、外形美观和连接牢靠,其能够更有效地确保卡扣与镜壳连接部配合到位,进一步提升装饰罩与镜壳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其能够避免挤压异响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后视镜100ˊ中的装饰罩2ˊ与镜壳1ˊ之间普遍采用传统的卡扣连接方式,如图1-2所示,在装饰罩2ˊ上设置有卡扣21ˊ,在镜壳1ˊ中的镜壳连接部11ˊ上设置有卡槽111ˊ。安装装饰罩2ˊ时,通过操作工手工地将装饰罩2ˊ的卡扣21ˊ卡接到卡槽111ˊ中,并通过倒拉来检测卡扣21ˊ是否卡接到位。该传统的卡扣连接方式存在很难确保卡扣完全卡接到位,由于零件的制造误差和安装误差等因素,在后视镜装饰罩受到挤压时,可能会产生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其能够更有效地确保卡扣与镜壳连接部配合到位,进一步提升装饰罩与镜壳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其能够避免挤压异响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汽车后视镜,包括镜壳和安装在所述镜壳上的装饰罩,在所述镜壳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装饰罩连接的镜壳连接部;
在所述装饰罩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镜壳连接部配合的卡扣,在所述镜壳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卡扣限位的限位部;
在所述卡扣与所述镜壳连接部处于配合状态时,所述卡扣与所述限位部接触。
进一步地,在所述镜壳连接部上设置有卡槽或具有锯齿的锯齿连接端;
在所述卡扣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持端或用于与所述锯齿连接端啮合的锯齿配合端;
在所述卡扣与所述镜壳连接部处于配合状态时,所述卡持端与所述卡槽卡持连接,或者所述锯齿配合端与所述锯齿连接端啮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镜壳上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镜壳连接部,在所述装饰罩上对应每个所述镜壳连接部的位置都相应地设置有所述卡扣;
在所述镜壳上对应每个所述卡扣的位置都相应设置有所述限位部;
每个所述卡扣分别与相应的所述镜壳连接部连接,并分别与相应的所述限位部接触。
进一步地,在所述镜壳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有用于所述卡扣插入的容置空间;
在所述卡扣与所述镜壳连接部处于配合状态时,所述卡扣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限位卡勾,在所述卡扣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卡勾配合的卡扣定位孔;
在所述卡扣与所述镜壳连接部处于配合状态时,所述限位卡勾至少部分卡持在所述卡扣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还包括有与所述镜壳连接的限位部主体,所述限位卡勾与所述限位部主体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卡勾与所述限位部主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锯齿连接端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锯齿连接部和第二锯齿连接部,在所述第一锯齿连接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锯齿连接部的顶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板;
在所述卡扣与所述镜壳连接部处于配合状态时,所述锯齿配合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锯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锯齿连接部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槽底宽度小于所述卡槽的槽口宽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镜壳连接部上设置有凹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视镜,主要由镜壳和装饰罩组成。其中,装饰罩安装在镜壳上,装饰罩能够提高汽车后视镜的外观质量。在镜壳上设置有镜壳连接部,在装饰罩上设置有卡扣,在卡扣与镜壳连接部处于配合状态时,可以通过卡持连接、插接、啮合连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卡扣与镜壳连接部连接。在镜壳上还设置有限位部,在卡扣与镜壳连接部处于配合状态时,卡扣与限位部接触,限位部通过卡接或者插接实现与卡扣连接,从而对卡扣起到限位作用。可以通过检查卡扣与限位部的连接是否连接牢靠,判断卡扣与镜壳连接部是否配合到位,使限位部对卡扣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卡扣与镜壳连接部配合不到位而松脱。同时,降低由于零部件制造误差和安装误差带来的影响,减少挤压异响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视镜,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安装,使用便捷、外形美观和连接牢靠,其能够更有效地确保卡扣与镜壳连接部配合到位,进一步提升装饰罩与镜壳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其能够避免挤压异响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汽车后视镜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视镜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在镜壳上设置有镜壳连接部和限位部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的镜壳连接部和限位部的侧视图;
图7为在装饰罩上设置有卡扣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00ˊ-汽车后视镜; 1ˊ-镜壳; 11ˊ-镜壳连接部;
111ˊ-卡槽; 2ˊ-装饰罩; 21ˊ-卡扣;
100-汽车后视镜; 1-镜壳; 11-镜壳连接部;
111-锯齿连接端; 1111-第一锯齿连接部; 1112-第二锯齿连接部;
112-连接板; 113-凹部; 12-限位部;
121-限位卡勾; 122-限位部主体; 123-加强筋;
13-容置空间; 2-装饰罩; 21-卡扣;
211-锯齿配合端; 212-卡扣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视镜100,包括镜壳1和安装在镜壳1上的装饰罩2,在镜壳1上设置有用于与装饰罩2连接的镜壳连接部11。
在装饰罩2上设置有用于与镜壳连接部11配合的卡扣21,在镜壳1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卡扣21限位的限位部12。
在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处于配合状态时,卡扣21与限位部12接触。
也即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视镜100,主要由镜壳1和装饰罩2组成。其中,装饰罩2安装在镜壳1上,装饰罩2能够提高整个汽车后视镜100的外观质量。
这里的汽车后视镜100包括汽车上的外后视镜、内后视镜或下后视镜等。
为了实现镜壳1与装饰罩2连接,在镜壳1上设置有镜壳连接部11,镜壳连接部11与镜壳1连接,在装饰罩2上设置有卡扣21,卡扣21与装饰罩2连接。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配合方式可以为卡持连接、插接、啮合连接或螺纹连接等。优选地,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为卡持连接或啮合连接,有利于实现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快速安装与拆卸,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保证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配合到位,防止两者松脱,在镜壳1上还设置有限位部12,限位部12与镜壳1固定连接。
在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处于配合状态时,即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连接时,卡扣21与限位部12接触,使限位部12对卡扣21起到限位的作用。可以通过检查卡扣21与限位部12的连接是否连接牢靠,判断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是否配合到位,限位部12对卡扣21起到定位的作用。由此,有效解决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配合不到位、连接不牢靠等问题,降低由于零部件制造误差和安装误差带来的影响,避免挤压异响的产生,同时,提高了装饰罩2与镜壳1之间的连接强度。
限位部12可以为卡勾(或者定位凸起)等,可以在卡扣21上设置有与卡勾(或者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孔(或定位槽)等,通过卡勾嵌入定位孔内(或者定位凸起卡持在定位槽内),实现对卡扣21限位。
使用时,通过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卡持连接、或者啮合连接,或者插接,使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处于配合状态,实现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连接在一起。通过限位部12对卡扣21定位和限位,可以保证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配合到位和连接牢靠,降低由于零部件制造误差和安装误差带来的影响,避免挤压异响的产生;同时,提高卡扣21与镜壳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装饰罩2与镜壳1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视镜,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安装,使用便捷、外形美观和连接牢靠,其能够更有效地确保卡扣与镜壳连接部配合到位,进一步提升装饰罩与镜壳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其能够避免挤压异响等问题。
较佳地,如图3-7所示,在镜壳连接部11上设置有卡槽(图中未标示)或具有锯齿的锯齿连接端111。
在卡扣21上设置有用于与卡槽配合的卡持端(图中未标示)或用于与锯齿连接端111啮合的锯齿配合端211。
在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处于配合状态时,卡持端与卡槽卡持连接,或者锯齿配合端211与锯齿连接端111啮合。
也即是,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的配合关系可以为卡持连接,也可以为啮合连接。
当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通过卡持连接关系进行配合时,在镜壳连接部11上设置有卡槽,在卡扣21上设置有卡持端,卡持端能够插入卡槽。当卡持端卡持在卡槽内,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处于配合状态,将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连接在一起。
当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通过啮合连接关系进行配合时,在镜壳连接部11上设置有锯齿连接端111,锯齿连接端111具有锯齿,在卡扣21上设置有锯齿配合端211,锯齿配合端211也具有锯齿,使锯齿配合端211与锯齿连接端111啮合在一起,实现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连接在一起。锯齿配合端211上的锯齿的形状与锯齿连接端111上的锯齿的形状相匹配,使锯齿配合端211能够与锯齿连接端111啮合并紧固在一起。
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镜壳1上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镜壳连接部11,在装饰罩2上对应每个镜壳连接部11的位置都相应地设置有卡扣21。
在镜壳1上对应每个卡扣21的位置都相应设置有限位部12。
每个卡扣21分别与相应的镜壳连接部11连接,并分别与相应的限位部12接触。
为了提高镜壳1与装饰罩2之间的连接强度,在镜壳1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镜壳连接部11和至少两个限位部12,在装饰罩2上也相对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扣21,每个卡扣21对应一个镜壳连接部11和一个限位部12。
当连接装饰罩2与镜壳1时,每个卡扣21分别与相应的镜壳连接部11连接,并分别与限位部12接触,每个限位部12分别对相应的卡扣21进行定位和限位,从而确保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配合到位,并提高汽车后视镜100的整体结构强度。
较佳地,如图4-6所示,在镜壳连接部11与限位部12之间形成有用于卡扣21插入的容置空间13。
在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处于配合状态时,卡扣21至少部分位于容置空间13内。
也即是,为了便于安装和防止卡扣21使用时松脱,在镜壳连接部11与限位部12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13,容置空间13用于卡扣21插入。
在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处于配合状态时,卡扣21至少部分位于容置空间13内,镜壳连接部11与卡扣21连接,限位部12对卡扣21限位,由于镜壳连接部11、限位部12分别位于卡扣21的两侧,卡扣21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限位,有利于防止卡扣21使用时松脱。
较佳地,如图4-7所示,在限位部12上设置有限位卡勾121,在卡扣21上设置有用于与限位卡勾121配合的卡扣定位孔212。
在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处于配合状态时,限位卡勾121至少部分卡持在卡扣定位孔212内。
限位部12与卡扣21的其中一种限位方式可以为:在限位部12上设置有限位卡勾121,在卡扣21上设置有卡扣定位孔212,卡扣定位孔212能够与限位卡勾121配合。
在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处于配合状态时,限位卡勾121至少部分插入在卡扣定位孔212,并卡持在卡扣定位孔212内,从而实现对卡扣21限位。
较佳地,如图4-6所示,限位部12还包括有与镜壳1连接的限位部主体122,限位卡勾121与限位部主体122固定连接,在限位卡勾121与限位部主体12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23。
也即是,限位部12主要由限位部主体122、限位卡勾121和加强筋123组成。其中,限位部主体122与镜壳1连接,限位卡勾121与限位部主体122连接,并朝向卡扣21延伸。
在限位卡勾121与限位部主体12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23,提高限位部12的整体结构强度。
较佳地,如图5所示,锯齿连接端11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锯齿连接部1111和第二锯齿连接部1112,在第一锯齿连接部1111的顶端与第二锯齿连接部1112的顶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板112。
在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处于配合状态时,锯齿配合端211分别与第一锯齿连接部1111和第二锯齿连接部1112啮合。
为了使锯齿连接端111具有一定的形变量,从而使锯齿连接端111与锯齿配合端211配合时具有一定的调节自由度,锯齿连接端111主要由间隔设置的第一锯齿连接部1111和第二锯齿连接部1112组成,第一锯齿连接部1111与第二锯齿连接部1112位于镜壳连接部11的同一侧,并间隔具有预设间距,连接板112分别与第一锯齿连接部1111、第二锯齿连接部1112连接,从而将第一锯齿连接部1111与第二锯齿连接部1112连接在一起。
在卡扣21与镜壳连接部11处于配合状态时,锯齿配合端211分别与第一锯齿连接部1111和第二锯齿连接部1112啮合。优选地,为了便于加工和使用,第一锯齿连接部1111和第二锯齿连接部1112的锯齿的形状和结构相同,并朝向相同的方向延伸,锯齿配合端211的锯齿位于同一侧上,锯齿配合端211中的锯齿的长度大于第一锯齿连接部1111与第二锯齿连接部1112之间的预设间距,保证锯齿配合端211能够同时与第一锯齿连接部1111和第二锯齿连接部1112啮合。
较佳地,卡槽(图中未标示)的槽底宽度小于卡槽的槽口宽度。
为了便于安装,卡槽的槽底宽度小于卡槽的槽口宽度。卡槽为V形槽,或为梯形槽,或为弧形槽等,使卡持端(图中未标示)易于滑入至卡槽内。
较佳地,如图5所示,在镜壳连接部11上设置有凹部113。
为了降低汽车后视镜100的整体重量,减少油耗,在镜壳连接部11上设置有凹部113,达到减重的目的。优选地,在镜壳连接部11上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凹部11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汽车后视镜,包括镜壳和安装在所述镜壳上的装饰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壳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装饰罩连接的镜壳连接部;
在所述装饰罩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镜壳连接部配合的卡扣,在所述镜壳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卡扣限位的限位部;
在所述卡扣与所述镜壳连接部处于配合状态时,所述卡扣与所述限位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壳连接部上设置有卡槽或具有锯齿的锯齿连接端;
在所述卡扣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持端或用于与所述锯齿连接端啮合的锯齿配合端;
在所述卡扣与所述镜壳连接部处于所述配合状态时,所述卡持端与所述卡槽卡持连接,或者所述锯齿配合端与所述锯齿连接端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壳上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镜壳连接部,在所述装饰罩上对应每个所述镜壳连接部的位置都相应地设置有所述卡扣;
在所述镜壳上对应每个所述卡扣的位置都相应设置有所述限位部;
每个所述卡扣分别与相应的所述镜壳连接部连接,并分别与相应的所述限位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壳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有用于所述卡扣插入的容置空间;
在所述卡扣与所述镜壳连接部处于所述配合状态时,所述卡扣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限位卡勾,在所述卡扣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卡勾配合的卡扣定位孔;
在所述卡扣与所述镜壳连接部处于所述配合状态时,所述限位卡勾至少部分卡持在所述卡扣定位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还包括有与所述镜壳连接的限位部主体,所述限位卡勾与所述限位部主体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卡勾与所述限位部主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连接端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锯齿连接部和第二锯齿连接部,在所述第一锯齿连接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锯齿连接部的顶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板;
在所述卡扣与所述镜壳连接部处于所述配合状态时,所述锯齿配合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锯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锯齿连接部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槽底宽度小于所述卡槽的槽口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壳连接部上设置有凹部。
CN201821423998.6U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汽车后视镜 Active CN208881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3998.6U CN208881689U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汽车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3998.6U CN208881689U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汽车后视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1689U true CN208881689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0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23998.6U Active CN208881689U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汽车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16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00564U (zh) 一种家具用扣件
CN208881689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
USD539221S1 (en) Battery
CN209269022U (zh) 一种抽屉侧板与滑轨的连接结构
CN209870337U (zh) 后窗无骨雨刷及其接头
CN209660598U (zh) 尼龙拉链用拉头
CN207527347U (zh) 一种带遮边的嵌入式灯条
CN104665126A (zh) 自动锁扣皮带头
CN207865310U (zh) 多用途组合连接件
CN211483634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一体成型抽屉面板
CN202221639U (zh) 平板显示产品
CN101904601B (zh) 手镯
CN219305255U (zh) 一种pcie卡安装结构
CN201211009Y (zh) 抽屉滑轨
CN215471031U (zh) 一种方便连接的五金工具盒
CN217380063U (zh) 一种门锁用的面板结构和门锁
CN211551230U (zh) 灯具和灯饰
CN213909784U (zh) 一种饮水机的安装结构及使用其的饮水机
CN218882027U (zh) 一种免钉挂件
CN210952028U (zh) 一种圆弧冰箱
CN210467627U (zh) 一种新型开关
CN208899123U (zh) 一种缝纫机的倒送料扳手
CN216293570U (zh) 一种侧面四脚扣
CN210786483U (zh) 一种净水机的壳体结构
CN215054446U (zh) 稳固二级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