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7966U - 混凝土污水沉降池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污水沉降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7966U
CN208877966U CN201821083212.0U CN201821083212U CN208877966U CN 208877966 U CN208877966 U CN 208877966U CN 201821083212 U CN201821083212 U CN 201821083212U CN 208877966 U CN208877966 U CN 208877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r
mouth
zone
settling tank
transit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832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金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ai's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ai's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ai's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ai's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832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7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7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7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污水沉降池,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沉降池包括沉降区、过渡区和清水区,所述沉降池内设置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沉降区设置在进水管道一侧,所述清水区设置在出水管道一侧,所述过渡区设置在沉降区与清水区之间,所述沉降区与过渡区之间、过渡区与清水区之间均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过水口。所述过水口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条形,所述沉降区和过渡区内的过水口处设置悬浮板,所述悬浮板与过水口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悬浮板沿过水口的长度方向滑动,且悬浮板的宽度大于过水口。本实用新型具备出水管道抽出的水澄清度高的效果,便于水的重复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混凝土污水沉降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污水沉降池。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市场对混凝土的需求也在增加,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污水中含有泥沙、骨料及外加剂等成分需要经过回收处理后再排放,如果直接将污水排放会造成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水资源。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化学处理和沉降的相结合的方式对污水进行治理,将沉降后的水排出。由于在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杂质会形成沉降物和表面漂浮物,因此沉降池中的出水口高度难以选择,若设置在较高位置,则低位的水抽取不到,若设置在较低位置,则抽取的水比较浑浊。公告号为CN2040735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沉降池,在排液口处设置水管,水管的管口与半圆形水管连接,半圆形水管内焊接有浮球,通过浮球随水面升降实现对沉降池中上层水的排出,但这样沉降池中的表面漂浮物会随水排出,导致沉降池中排出的水依然浑浊,影响沉降池排出水的循环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污水沉降池,具有排出水澄清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污水沉降池,包括沉降池,所述沉降池内设置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沉降池包括沉降区、过渡区和清水区,所述沉降区设置在进水管道一侧,所述清水区设置在出水管道一侧,所述过渡区设置在沉降区与清水区之间,所述沉降区与过渡区之间、过渡区与清水区之间均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过水口。所述过水口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条形,所述沉降区和过渡区内的过水口处设置悬浮板,所述悬浮板与过水口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悬浮板沿过水口的长度方向滑动,且悬浮板的宽度大于过水口。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进水管道进入沉降池的沉降区,然后从沉降区流到过渡区,再由过渡区流到清水区,最后由出水管道将水从清水区中抽出。在污水的流动过程中,水中的固体杂物沉降在池底或漂浮在水面,当污水从沉降区流向过渡区时,沉降区的悬浮板漂浮在过水口处的水面上,阻止水面漂浮物流向过渡区,同样的,污水从过渡区流向清水区时,污水表面的漂浮物被悬浮板阻拦在过渡区内。当沉降池中的液面降低或升高时,悬浮板随液面升高或降低,这样污水在沉降池内聚集的表面漂浮物被悬浮板阻拦在沉降区和过渡区内,有利于提高清水区内的水澄清度,尤其是清水区内水液表面的清澈程度,使出水管道抽出的水更加干净、澄清,便于对沉降池处理后的水进行重复循环利用。
进一步,所述过水口设置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定位绳,所述定位绳的一端固定在横杆的中部,另一端固定在过水口底部,所述悬浮板朝向过水口一侧设置定位环,所述定位绳穿设在定位环内。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绳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过水口的中部,悬浮板通过将定位绳穿设在定位环内,实现对悬浮板的滑动固定,使悬浮板只能沿定位绳上下滑动,避免悬浮板在水流冲击下离开过水口处。污水由过水口设置悬浮板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在水流运动的带动下,悬浮板被压向过水口,如果此时沉降池内的水位骤降会导致水流对悬浮板的压力突然消失,进而导致悬浮板容易在下滑时卡在过水口处。通过定位绳与定位环之间相对宽松灵活的固定方式,有利于降低悬浮板卡在过水口上无法随液面升降的几率。
进一步,所述过渡区设置漂浮收集机构,所述漂浮收集机构包括收集部,所述收集部与过渡区之间设置分离板,所述分离板顶部铰接有第一弧形收集板,所述第一弧形收集板与分离板相切。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弧形收集板与分离板顶部铰接,这样与分离板相切的第一弧形板可以绕分离板顶部向上转动,将过渡区内污水表面的漂浮物捞起并移动至收集部内。通过第一弧形收集板绕分离板顶部来回转动,将过渡区内污水表面的漂浮物打捞至收集部中,减少过渡区内污水表面的漂浮的杂物。
进一步,所述收集部设置在过渡区的端部,所述收集部的两侧壁分别与沉降区和清水区相邻,所述收集部与沉降区之间的隔板顶部铰接有第二弧形收集板。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弧形收集部对沉降区内污水表面的漂浮物进行收集,减少沉降区内污水表面漂浮的杂物。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形收集板与设置在分离板顶部的第一铰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收集板与设置在隔板顶部的第二铰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相邻的端部设置相互配合的锥齿轮,所述第一铰接轴由驱动源驱动转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的端部分别设置互相配合的锥齿轮,当第一铰接轴在驱动源的驱动下转动时,第一铰接轴端部的锥齿轮随之转动,第二铰接轴端部的锥齿轮在与之啮合的锥齿轮的转动作用下同步转动,带动第二铰接轴转动。这样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在驱动源的驱动作用下同步转动,减少了驱动源的个数,有利于简化沉降池的结构。
进一步,所述沉降池为直角梯形,所述进水管道设置在沉降区靠近斜边的侧壁上,所述出水管道设置在清水区靠近直角边的一侧,所述收集部设置在过渡区直角边的端部。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沉降池设置为直角梯形结构,有利于污水在流动过程中沉降,尤其是污水流过沉降池倾斜的侧壁时,容易使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在倾斜的侧壁上聚集。
进一步,所述沉降区与过渡区之间的过水口设置在靠近斜边的隔板上,所述过渡区与清水区之间的过水口设置在靠近收集部的隔板上。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过水口分布在过渡区靠近对角线的两端,这样有利于延长污水在过渡区内的流动路径,增强污水在过渡区的沉降和悬浮聚集,有利于提高清水区内的污水澄清度。
进一步,所述沉降区的中部设置延长板,所述延长板与隔板平行,所述延长板与沉降池的斜边内壁固定连接,且延长板与直角边内壁之间设置过水通道。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延长板延长了污水在沉降区内流动的路径,使污水从靠近沉降池斜边的进水管道进入沉降区,然后流动至延长板与直角边内壁之间的过水通道,再从过水通道流动至靠近斜边的过水口,污水在流动过程中充分沉降、聚集,增强了沉降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沉降池分为沉降区、过渡区和清水区,并在三个区之间设置带悬浮板的过水口,使污水在通过过水口时,污水表面聚集的漂浮物被悬浮板阻拦,这样污水流动过程中聚集在表面的漂浮物被悬浮板拦截在沉降区和过渡区内,有利于提高清水区内污水的澄清度,尤其是清水区内污水上部靠近表面的清澈程度,使出水管道抽出的水澄清度高,便于重复循环利用。同时,在过渡区和沉降区内设置收集水面漂浮物的漂浮收集机构,可以减少过渡区和沉降区内污水表面聚集的漂浮物,避免因过渡区和沉降区内的漂浮物累积过多而进入清水区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沉降池;2、进水管道;3、出水管道;4、沉降区;5、过渡区;6、清水区;7、隔板;8、过水口;9、悬浮板;10、横杆;11、定位绳;12、定位环;13、收集部;14、分离板;15、第一弧形收集板;16、第二弧形收集板;17、第一铰接轴;18、第二铰接轴;19、锥齿轮;20、延长板;21、驱动源。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混凝土污水沉降池1,包括沉降池1,沉降池1内设置进水管道2和出水管道3,沉降池1为直角梯形,进水管道2设置在沉降区4靠近斜边的侧壁上,出水管道3设置在清水区6靠近直角边的一侧。沉降池1包括沉降区4、过渡区5和清水区6,沉降区4设置在进水管道2一侧,清水区6设置在出水管道3一侧,过渡区5设置在沉降区4与清水区6之间,沉降区4与过渡区5之间、过渡区5与清水区6之间均设有隔板7,隔板7上设置过水口8。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时,污水从进水管道2进入沉降池1的沉降区4,然后从沉降区4流到过渡区5,再由过渡区5流到清水区6,最后由出水管道3将水从清水区6中抽出。
如图1所示,沉降区4与过渡区5之间的过水口8设置在靠近斜边的隔板7上,过渡区5与清水区6之间的过水口8设置在靠近收集部13的隔板7上。在沉降区4的中部设置延长板20,延长板20与隔板7平行,延长板20与沉降池1的斜边内壁固定连接,且延长板20与直角边内壁之间设置过水通道。这样有利于延长污水在沉降区4和过渡区5内的流动路径,使污水在流动过程中充分沉降、聚集,增强了沉降效果。
如图2所示,过水口8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条形,沉降区4和过渡区5内的过水口8处设置悬浮板9,悬浮板9与过水口8之间为滑动连接,悬浮板9沿过水口8的长度方向滑动,且悬浮板9的宽度大于过水口8。本实施例的滑动连接为过水口8设置横杆10,横杆10上设置定位绳11,定位绳11的一端固定在横杆10的中部,另一端固定在过水口8底部,悬浮板9朝向过水口8一侧设置定位环12,定位绳11穿设在定位环12内,使悬浮板9只能沿定位绳11上下滑动,避免悬浮板9在水流冲击下离开过水口8处。过渡区5与清水区6之间的过水口8底部与沉降池1底部之间存在高度差,这样过水口8与沉降池1底部之间的隔板7将过渡区5内的沉降物阻隔在过渡区内,有利于更好的提高清水区内的污水澄清度。
如图1和图3所示,过渡区5设置漂浮收集机构,漂浮收集机构包括收集部13,收集部13设置在过渡区5直角边的端部,收集部13的两侧壁分别与沉降区4和清水区6相邻,收集部13与过渡区5之间设置分离板14,分离板14顶部铰接有第一弧形收集板15,第一弧形收集板15与分离板14相切。与分离板14相切的第一弧形通过绕分离板14顶部向上转动,将过渡区5内污水表面的漂浮物捞起并移动至收集部13内。收集部13与沉降区4之间的隔板7顶部铰接有第二弧形收集板16,第二弧形收集部13对沉降区4内污水表面的漂浮物进行收集。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弧形收集板15与设置在分离板14顶部的第一铰接轴17固定连接,第二弧形收集板16与设置在隔板7顶部的第二铰接轴18固定连接,第一铰接轴17与第二铰接轴18相邻的端部设置相互配合的锥齿轮19,第一铰接轴17由驱动源21驱动转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驱动源21为伺服电机,相互配合的锥齿轮19是指在第一铰接轴17端部和第二铰接轴18端部分别设置相互啮合的锥齿轮19,使第二铰接轴18被第一铰接轴17带动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混凝土污水从进水管道2灌入沉降池1的沉降区4,污水沿延长板20从沉降池1的斜边侧壁流至直角边侧壁,污水从过水通道经过流至沉降区4与过渡区5之间的过水口8处,悬浮板9悬浮在污水表面,将沉降区4中聚集在污水表面的漂浮物阻拦在沉降区4内。然后污水通过过水口8流入过渡区5,再由过渡区5与清水区6之间的过水口8经过,流入清水区6,过渡区5内污水表面聚集的漂浮物被悬浮板9再次阻拦。打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铰接轴17转动,第一铰接轴17端部的锥齿轮19随之转动,第二铰接轴18端部的锥齿轮19在与之啮合的锥齿轮19的转动作用下同步转动,带动第二铰接轴18转动。固定在第一铰接轴17上的第一弧形收集板15和固定在第二铰接轴18上的第二弧形收集板16向上转动,将污水表面的漂浮物捞起,随着第一弧形收集板15和第二弧形收集板16的转动,被捞起的漂浮物落入收集部13中。最后由出水管道3将水从清水区6中抽出,这样大大减少了清水区6内污水表面的漂浮物,有利于提高清水区6内污水的澄清度,尤其是清水区6内污水上部靠近表面的清澈程度,使出水管道3抽出的水澄清度高,便于重复循环利用。
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混凝土污水沉降池,包括沉降池(1),所述沉降池(1)内设置进水管道(2)和出水管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1)包括沉降区(4)、过渡区(5)和清水区(6),所述沉降区(4)设置在进水管道(2)一侧,所述清水区(6)设置在出水管道(3)一侧,所述过渡区(5)设置在沉降区(4)与清水区(6)之间,所述沉降区(4)与过渡区(5)之间、过渡区(5)与清水区(6)之间均设有隔板(7),所述隔板(7)上设置过水口(8);所述过水口(8)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条形,所述沉降区(4)和过渡区(5)内的过水口(8)处设置悬浮板(9),所述悬浮板(9)与过水口(8)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悬浮板(9)沿过水口(8)的长度方向滑动,且悬浮板(9)的宽度大于过水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污水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口(8)设置横杆(10),所述横杆(10)上设置定位绳(11),所述定位绳(11)的一端固定在横杆(10)的中部,另一端固定在过水口(8)底部,所述悬浮板(9)朝向过水口(8)一侧设置定位环(12),所述定位绳(11)穿设在定位环(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污水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5)设置漂浮收集机构,所述漂浮收集机构包括收集部(13),所述收集部(13)与过渡区(5)之间设置分离板(14),所述分离板(14)顶部铰接有第一弧形收集板(15),所述第一弧形收集板(15)与分离板(14)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污水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部(13)设置在过渡区(5)的端部,所述收集部(13)的两侧壁分别与沉降区(4)和清水区(6)相邻,所述收集部(13)与沉降区(4)之间的隔板(7)顶部铰接有第二弧形收集板(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污水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收集板(15)与设置在分离板(14)顶部的第一铰接轴(1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收集板(16)与设置在隔板(7)顶部的第二铰接轴(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轴(17)与第二铰接轴(18)相邻的端部设置相互配合的锥齿轮(19),所述第一铰接轴(17)由驱动源(21)驱动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污水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1)为直角梯形,所述进水管道(2)设置在沉降区(4)靠近斜边的侧壁上,所述出水管道(3)设置在清水区(6)靠近直角边的一侧,所述收集部(13)设置在过渡区(5)直角边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污水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区(4)与过渡区(5)之间的过水口(8)设置在靠近斜边的隔板(7)上,所述过渡区(5)与清水区(6)之间的过水口(8)设置在靠近收集部(13)的隔板(7)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污水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区(4)的中部设置延长板(20),所述延长板(20)与隔板(7)平行,所述延长板(20)与沉降池(1)的斜边内壁固定连接,且延长板(20)与直角边内壁之间设置过水通道。
CN201821083212.0U 2018-07-10 2018-07-10 混凝土污水沉降池 Active CN208877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83212.0U CN208877966U (zh) 2018-07-10 2018-07-10 混凝土污水沉降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83212.0U CN208877966U (zh) 2018-07-10 2018-07-10 混凝土污水沉降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7966U true CN208877966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06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83212.0U Active CN208877966U (zh) 2018-07-10 2018-07-10 混凝土污水沉降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7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8458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CN105625545A (zh)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
CN105714913A (zh)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处理系统
CN201168466Y (zh) 高浊降污澄清池
CN209522672U (zh) 一种便于排水加水的污水沉淀池
CN107352592A (zh) 大理石污水处理生产线
CN207532859U (zh) 溢流式水处理装置
CN208563546U (zh) 一种用于市政管网上的安全分流截污装置
CN206867779U (zh) 一种刮泥机撇渣装置
CN206604231U (zh) 一种格栅式沉沙装置
CN201376904Y (zh) 浮动盘式浮油回收机
CN205475587U (zh)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处理系统
CN208877966U (zh) 混凝土污水沉降池
CN20822947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浮渣收集装置
CN210078926U (zh)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装置
CN203648148U (zh) 带污泥泵的周边传动刮泥机
CN112709130B (zh) 一种易清理的市政桥梁泄水装置
CN214218354U (zh) 一种用于河湖水质水生态的净化装置
CN212894213U (zh) 一种混凝土废水的快速沉降装置
CN209530174U (zh) 一种方圆高效沉淀池
CN203878652U (zh) 一种移动式可调节去藻除砂取水装置
CN208389462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CN216075024U (zh) 一种方便清理的水利工程用栅栏
CN205699619U (zh) 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泥水分离器
CN218810741U (zh) 一种井下水回用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