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4993U - 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 - Google Patents

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4993U
CN208874993U CN201821234908.9U CN201821234908U CN208874993U CN 208874993 U CN208874993 U CN 208874993U CN 201821234908 U CN201821234908 U CN 201821234908U CN 208874993 U CN208874993 U CN 208874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ing chamber
water
chamber
pipe
cultiv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349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俏彪
毛可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shui City Rui Zhi Edible Mushro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shui City Rui Zhi Edible Mushro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shui City Rui Zhi Edible Mushro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Lishui City Rui Zhi Edible Mushro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349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4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4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4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包括外墙和房顶,所述外墙和房顶围成一个密封室,密封室内设有喷淋室和左栽培室,左栽培室左端设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吸气管,吸气管靠近左栽培室左端的外墙并垂直向上穿过室顶向上伸出,左栽培室右端与喷淋室的分隔墙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进气孔,喷淋室由隔板分成三个流道,流道四周封闭,使得空气向一个方向流动,中间流道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外界新鲜空气从喷淋道中间流道一端进入,通过另一端封闭处折返流向两侧流道,两侧流道与栽培室的分隔墙上设有通风口,隔板把喷淋室分隔成三个流道,以增加喷淋距离,流道上端设有固接在喷淋室上壁的输水管,输水管下端设有若干个雾化喷头,右栽培室与左栽培室对称设计。

Description

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设备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
背景技术
目前,食用菌中的木腐菌类一般是采用菌棒栽培,菌棒的放置大多是采用菌棒放置架使菌棒整齐且密集的放置在一起,这样空间利用率大,容易管理,适用于工厂化管理;而且食用菌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和充足的氧气才能正常生长,而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和二氧化碳,当高密度栽培时,热量及二氧化碳的聚积是很大的。这就需要对食用菌的培养环境尤其是温度和气体进行调节,以达到生长条件的要求。
菇农的培菌大棚,只能利用遮光及通风进行调节,人工干预能力十分有限。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往往造成生长受阻,甚至闷堆烧菌,或生长停滞,造成重大损失。
工厂化生产车间,需有较大的能耗进行温度调控。由于食用菌的好氧性,经常需要换新风来提供氧气,排出废气,以至于空调工作时间长,能耗巨大,并且容易发生低氧栽培,生长受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利用水雾来给新鲜空气降温或升温,再用降温后的新鲜空气对栽培室进行降温或升温,不仅可以调节食用菌周围的温度,还能补充栽培室内的氧气和湿度,促进食用菌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包括外墙和房顶,所述外墙和房顶围成一个密封室,密封室中间设有连接上下两端外墙的分隔墙,分隔墙把密封室从左到右分成左栽培室和喷淋室,所述左栽培室左端设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吸气管,吸气管穿过左栽培室左端的房顶并垂直向上伸出,所述左栽培室右端的与喷淋室的分隔墙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进气孔,所述喷淋室内设有左右间隔且与喷淋室内壁固接的隔板,隔板的一侧与喷淋室内壁密封连接,隔板的另一侧与喷淋室内壁设有通风口,所述隔板把喷淋室分隔成若干个流道,所述流道上端设有固接在喷淋室上壁的输水管,输水管下端设有若干个雾化喷头,中端所述流道的一侧开有进气窗,利用水雾来给空气减温,喷淋室由隔板分成三个流道,流道四周封闭,使得空气向一个方向流动,中间流道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外界新鲜空气从喷淋道中间流道一端进入,通过另一端封闭处折返流向两侧流道,使空气在喷淋室内的行程增加,使降温效果更好,把降温后的空气通入栽培室内,使栽培室内的空气得以降低,所述输水管、雾化喷头和第一排风扇组成雾化进风系统,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包括一套温控系统及二氧化碳控制系统。雾化进风系统的开启受温控仪控制和二氧化碳测定仪控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喷淋室右端设有右栽培室,右栽培室内的结构与左栽培室内的结构对称设计。
进一步完善,吸气管的尾端距离地面的距离为30cm-50cm,二氧化碳密度较大沉积在栽培室底部,此距离可以保证吸气管吸收栽培室内大部分的二氧化碳。
进一步完善,左端所述进气孔左侧设有第一排风扇,第一排风扇外侧设有固接在左端所述分隔墙左侧的第一保护罩,右端所述进气孔右侧设有第二排风扇,第二排风扇外侧设有固接在右端所述分隔墙右侧的第二保护罩,使空气进行被动的流动,使栽培室内的温度更均匀,食用菌生长的更好。
进一步完善,输水管的一端密封,输水管的另一端穿过外墙且连接有分流管,分流管上端设有冷却池,冷却池的左端上侧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左端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固接在进水管左端的过滤部,过滤部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细沙层、明矾层和石炭层,所述过滤部、细沙层、明矾层和石炭层之间设有滤纸间隔,所述过滤装置左端设有送水管,送水管的左端固接有水泵的出水端,所述水泵的吸水端固接有吸水管,吸水管的左端设有蓄水池,蓄水池的左端设有注水管,所述吸水管的左端穿过蓄水池的右壁并垂直延伸至蓄水池底部,所述蓄水池周围设有为池水降温的冷水机及为池水加温的太阳能热水器,使雾化喷头的水雾得到过滤和冷却,防止水中的小颗粒堵住雾化喷头。
进一步完善,左栽培室或右栽培室的上下两端设有开在外墙上的推拉门,在需要氧气时,可以同时打开栽培室的推拉门,使空气形成对流,从而置换栽培室内的空气,提高氧气浓度。
进一步完善,冷却池的底部设有均匀排布的冷气管,冷气管的首尾两端穿过冷却池,冷气管内通有空调冷气,所述分流管的上端头部位于冷却池底部,使冷却池内的水冷却效果更好,使喷淋室内的空气温度更低。
进一步完善,进气孔或进气窗通过水泥砖的砖孔堆叠而成,在建造过程中更加方便,不用刻意在分隔墙上开进气孔。
进一步完善,左端所述流道的一侧开有检修门,方便维修人员进入喷淋室维修。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利用降温后的空气来对栽培室进行降温,不仅可以使栽培室的温度降低,还可以补充栽培室内的氧气和湿度,设有推拉门,在需要氧气时,可以同时打开栽培室的推拉门,使空气形成对流,从而置换栽培室内的空气,提高氧气浓度,操作简单便捷,该栽培室可以大幅度提升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适合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喷淋室的截面图;
图4为分隔墙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墙,2、房顶,3、分隔墙,4、左栽培室,5、喷淋室,6、右栽培室,7、吸气管,8、进气孔,9、隔板,10、流道,11、输水管,12、雾化喷头,13、第一排风扇,14、第一保护罩,15、第二排风扇,16、第二保护罩,17、分流管,18、冷却池,19、进水管,20、过滤部,21、细沙层,22、明矾层,23、石炭层,24、滤纸,25、送水管, 26、水泵,27、吸水管,28、蓄水池,29、注水管,30、推拉门,31、冷气管,32、进气窗,33、检修门,34、冷水机、35、太阳能热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4:本实施例中一种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包括外墙1和房顶2,所述外墙1和房顶2围成一个密封室,密封室中间设有连接上下两端外墙的分隔墙3,分隔墙3把密封室从左到右分成左栽培室4和喷淋室5,所述左栽培室4左端设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吸气管7,吸气管7穿过左栽培室4左端的房顶2并垂直向上伸出,所述左栽培室4右端的与喷淋室的分隔墙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进气孔8,所述喷淋室5内设有左右间隔且与喷淋室5内壁固接的隔板9,隔板9的一侧与喷淋室5内壁密封连接,隔板9的另一侧与喷淋室 5内壁设有通风口,所述隔板9把喷淋室5分隔成若干个流道10,所述流道10上端设有固接在喷淋室5上壁的输水管11,输水管11下端设有若干个雾化喷头12,中端所述流道10 的一侧开有进气窗32,所述喷淋室5右端设有右栽培室6,右栽培室6内的结构与左栽培室4内的结构对称设计,所述吸气管7的尾端距离地面的距离为30cm-50cm,左端所述进气孔8左侧设有第一排风扇13,第一排风扇13外侧设有固接在左端所述分隔墙3左侧的第一保护罩14,右端所述进气孔8右侧设有第二排风扇15,第二排风扇15外侧设有固接在右端所述分隔墙3右侧的第二保护罩16,所述输水管11的一端密封,输水管11的另一端穿过外墙1且连接有分流管17,分流管17上端设有冷却池18,冷却池18的左端上侧设有进水管19,进水管19的左端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固接在进水管19左端的过滤部20,过滤部20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细沙层21、明矾层22和石炭层23,所述过滤部20、细沙层 21、明矾层22和石炭层23之间设有滤纸24间隔,所述过滤装置左端设有送水管25,送水管25的左端固接有水泵26的出水端,所述水泵26的吸水端固接有吸水管27,吸水管27 的左端设有蓄水池28,蓄水池28的左端设有注水管29,所述吸水管27的左端穿过蓄水池 28的右壁并垂直延伸至蓄水池28底部,所述蓄水池28周围设有与注水管29连接并为池水降温的冷水机34及为池水加温的太阳能热水器35,所述左栽培室4或右栽培室6的上下两端设有开在外墙1上的推拉门30,所述冷却池18的底部设有均匀排布的冷气管31,冷气管31的首尾两端穿过冷却池18,冷气管31内通有空调冷气,所述分流管17的上端头部位于冷却池18底部,所述进气孔8或进气窗32通过水泥砖的砖孔堆叠而成,左端所述流道 10的一侧开有检修门33。
该栽培室通过进气窗32吸收外界空气,空气加入流道10后被雾化喷头12喷出的水雾冷却,空气冷却后通过进气孔8流入至左栽培室4或右栽培室6内,分隔墙3上设有的第一排风扇13和第二排风扇15使空气被动的流到栽培室内,使栽培室内的各个地方的温度更加均匀,吸气管7吸收栽培室的二氧化碳,使部分空气主动的通过进气孔8流入栽培室内,蓄水池28内的水通过水泵26进入过滤装置中过滤,去除水中的固体小颗粒,再经过冷却池18冷却,最后通过输水管11上的雾化喷头12喷出。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Claims (9)

1.一种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包括外墙(1)和房顶(2),其特征是:所述外墙(1)和房顶(2)围成一个密封室,密封室中间设有连接上下两端外墙的分隔墙(3),分隔墙(3)把密封室从左到右分成左栽培室(4)和喷淋室(5),所述左栽培室(4)左端设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吸气管(7),吸气管(7)穿过左栽培室(4)左端的房顶(2)并垂直向上伸出,所述左栽培室(4)右端的与喷淋室的分隔墙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进气孔(8),所述喷淋室(5)内设有左右间隔且与喷淋室(5)内壁固接的隔板(9),隔板(9)的一侧与喷淋室(5)内壁密封连接,隔板(9)的另一侧与喷淋室(5)内壁设有通风口,所述隔板(9)把喷淋室(5)分隔成若干个流道(10),所述流道(10)上端设有固接在喷淋室(5)上壁的输水管(11),输水管(11)下端设有若干个雾化喷头(12),中端所述流道(10)的一侧开有进气窗(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其特征是:所述喷淋室(5)右端设有右栽培室(6),右栽培室(6)内的结构与左栽培室(4)内的结构对称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其特征是:所述吸气管(7)的尾端距离地面的距离为30cm-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其特征是:左端所述进气孔(8)左侧设有第一排风扇(13),第一排风扇(13)外侧设有固接在左端所述分隔墙(3)左侧的第一保护罩(14),右端所述进气孔(8)右侧设有第二排风扇(15),第二排风扇(15)外侧设有固接在右端所述分隔墙(3)右侧的第二保护罩(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其特征是:所述输水管(11)的一端密封,输水管(11)的另一端穿过外墙(1)且连接有分流管(17),分流管(17)上端设有冷却池(18),冷却池(18)的左端上侧设有进水管(19),进水管(19)的左端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固接在进水管(19)左端的过滤部(20),过滤部(20)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细沙层(21)、明矾层(22)和石炭层(23),所述过滤部(20)、细沙层(21)、明矾层(22)和石炭层(23)之间设有滤纸(24)间隔,所述过滤装置左端设有送水管(25),送水管(25)的左端固接有水泵(26)的出水端,所述水泵(26)的吸水端固接有吸水管(27),吸水管(27)的左端设有蓄水池(28),蓄水池(28)的左端设有注水管(29),所述吸水管(27)的左端穿过蓄水池(28)的右壁并垂直延伸至蓄水池(28)底部,所述蓄水池(28)周围设有与注水管(29)连接并为池水降温的冷水机(34)及为池水加温的太阳能热水器(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其特征是:所述左栽培室(4)或右栽培室(6)的上下两端设有开在外墙(1)上的推拉门(3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其特征是:所述冷却池(18)的底部设有均匀排布的冷气管(31),冷气管(31)的首尾两端穿过冷却池(18),冷气管(31)内通有空调冷气,所述分流管(17)的上端头部位于冷却池(18)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其特征是:所述进气孔(8)或进气窗(32)通过水泥砖的砖孔堆叠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其特征是:左端所述流道(10)的一侧开有检修门(33)。
CN201821234908.9U 2018-08-02 2018-08-02 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 Active CN208874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34908.9U CN208874993U (zh) 2018-08-02 2018-08-02 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34908.9U CN208874993U (zh) 2018-08-02 2018-08-02 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4993U true CN208874993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07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34908.9U Active CN208874993U (zh) 2018-08-02 2018-08-02 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49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0132A (zh) * 2020-08-04 2020-11-27 湖南飞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棚降温系统
CN112335490A (zh) * 2020-10-14 2021-02-09 王峰 一种用于出菇车间的智能出菇刺激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0132A (zh) * 2020-08-04 2020-11-27 湖南飞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棚降温系统
CN112335490A (zh) * 2020-10-14 2021-02-09 王峰 一种用于出菇车间的智能出菇刺激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74993U (zh) 食用菌调温增氧栽培室
CN203313775U (zh) 可调节温度的香菇大棚
CN204084686U (zh) 用于温室的湿帘风机降温系统
CN109874607A (zh) 一种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
CN111642290A (zh) 一种高效节能林业用幼苗培育装置
CN109699352A (zh) 给作物冠层空间提供综合环境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
CN209964827U (zh) 一种双风循环的菇房通风结构
CN202842008U (zh) 大棚布湿通风调节装置
KR20120052836A (ko) 버섯재배사의 에너지 절약형 무창환기시스템
CN206829683U (zh) 一种四季可用的敞开式户外岗亭
CN206620521U (zh) 一种杏鲍菇培养室
CN208624264U (zh) 一种杏鲍菇培养房空气循环系统
CN104604664B (zh) 一种多功能培养箱
CN109156274A (zh) 好氧型菇类出菇车间
CN214370726U (zh) 一种节能型新风空气调节系统装置
CN211671633U (zh) 一种互联植物工厂
CN204191273U (zh) 一种食用菌出菇室通排风系统
KR100458279B1 (ko) 버섯재배사의 에너지 절약형 무창 환기장치
KR100215732B1 (ko) 버섯 재배사용 배양, 발이 생육실 내의 공기정화 및 온도, 습도 조절장치
CN107036206A (zh) 一种适用于交通岗亭的无动力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5432455B (zh) 一种加湿增氧家用气雾种植箱
CN206629492U (zh) 一种节能型双孢菇培育厂空调系统
CN208227911U (zh) 灵芝生长环境支持系统
CN209268175U (zh) 育苗温室结构
CN207560938U (zh) 一种多功能苗圃大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