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3938U - 耳机插座 - Google Patents

耳机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3938U
CN208873938U CN201821577905.5U CN201821577905U CN208873938U CN 208873938 U CN208873938 U CN 208873938U CN 201821577905 U CN201821577905 U CN 201821577905U CN 208873938 U CN208873938 U CN 208873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socket
electroconductive elastic
sheet
elastic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779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胜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bu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bu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bu Infor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bu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779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3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3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3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机插座,该耳机插座包括:外壳,设有耳机插孔;以及,第一导电弹片,与所述外壳连接,用于抵接耳机插头的左声道接触脚;所述第一导电弹片包括设置在所述耳机插孔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耳机插孔轴心并朝向所述耳机插孔的插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插口的一端,且所述第二部分朝远离所述插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为平直片或朝远离所述插口的方向凸设的弧形片,且所述第一部分两端的连线与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的夹角为40度至80度。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避免第一导电弹片与耳机插头的左声道接触脚和右声道接触脚同时接触。

Description

耳机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耳机插座中的左声道导电弹片通常设置为“~”型;现有的耳机在耳机插座中插拔时,左声道导电弹片容易与耳机插头的左声道接触脚和右声道接触脚同时抵接,导致与耳机插座连接的装置(如电脑、ipad和手机等) 弹出报错窗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插座,旨在避免左声道导电弹片同时与耳机插头的左声道和右声道同时抵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插座,包括:
外壳,设有耳机插孔;以及,
第一导电弹片,与所述外壳连接,用于抵接耳机插头的左声道接触脚;
所述第一导电弹片包括设置在所述耳机插孔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耳机插孔轴心并朝向所述耳机插孔的插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插口的一端,且所述第二部分朝远离所述插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为平直片或朝远离所述插口的方向凸设的弧形片,且所述第一部分两端的连线与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的夹角为40 度至80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两端的连线与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的夹角为45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弹片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耳机插孔的孔壁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与所述连接片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为自由端。
可选地,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外壳注塑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弹片还包括接电部,所述接电部连接所述连接片,并向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延伸,且具有延伸至所述外壳外侧的接头。
可选地,所述接电部、所述连接片、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耳机插孔孔壁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导电弹片所连接的孔壁延伸,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形成朝向所述耳机插孔轴心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
可选地,所述耳机插座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弹片,且该多个第一导电弹片沿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周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所述第一导电弹片的第一部分向所述耳机插孔的轴心并朝远离插孔的方向延伸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弹片中靠近所述插口的部分,也就是第一部分,向避开所述耳机插头的右声道接触脚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部分两端的连线与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的夹角为40度至80度,当该夹角过小时,所述第一部分的需要更加长的长度才能实现与耳机插头的左声道接触脚抵接,当所述第一部分过长时容易发生第一部分同时与所述左声道接触脚和右声道接触脚接触,当该夹角过大时,耳机插头插入所述耳机插座内时所述第一部分发生的形变量过大,一方面使得耳机插头插拔受阻,另一方面使得第一部分的使用寿命变短;本实用新型的耳机插座能够有效避免第一导电弹片与左声道接触脚和右声道接触脚同时抵接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插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耳机插座和耳机插头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外壳 110 耳机插孔
120 插口 200 第一导电弹片
210 第一部分 220 第二部分
230 连接片 240 接电部
300 耳机插头 310 左声道接触脚
320 右声道接触脚 330 接地接触脚
340 MIC接触脚 400 第二导电弹片
500 第三导电弹片 600 第四导电弹片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技术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插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耳机插座包括:外壳100,设有耳机插孔110;以及,第一导电弹片200,与所述外壳100连接,用于抵接耳机插头的左声道接触脚;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包括设置在所述耳机插孔110中的第一部分210和第二部分220,所述第一部分210向所述耳机插孔 110轴心并朝向所述耳机插孔110的插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220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210远离所述插口的一端,且所述第二部分220朝远离所述插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210为平直片或朝远离所述插口的方向凸设的弧形片,且所述第一部分210两端的连线与所述耳机插孔110的孔壁的夹角为40度至80度。
耳机插座用于实现与耳机插头300的电连接,使得耳机插座所在的声音输出端能够通过耳机插座将信号输送至耳机,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用于输送左声道的电信号给耳机。耳机的左声道接触脚310通常都设有延其外侧面周向设有的卡槽,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的第一部分210的端部卡入卡槽中而从将耳机插头300固定在所述耳机插座内。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的第一部分210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部分为朝远离所述插口的方向凸设的弧形段,且所述第一部分两端的连线与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的夹角为40度至80度,所述第一部分朝远离所述插口的方向凸设有利于避免与耳机插头的右声道接触脚接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一导电弹片200中靠近插口120的第一部分210,向所述耳机插孔110轴心并远离所述耳机插孔110的插口120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一部分210为平直段,第一部分210与所述耳机插孔110的孔壁的夹角设为40度至80度,使得耳机插入所述耳机插孔110内后,第一部分210避免与耳机的右声道接触脚320;当所述第一部分210与孔壁的夹角过小时,所述第一部分210的端部要与所述左声道接触脚310抵接需要更长的长度,使得第一部分210长度过大,容易与耳机的左声道接触脚310和右声道接触脚320同时接触;当所述第一部分210与孔壁的夹角过大时,耳机插头300插入所述耳机插座和拔出时第一部分210的形变量更大,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与耳机插头300之间的作用力更大,不便于耳机插头300 的插拔,同时会缩短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部分210两端的连线与所述耳机插孔110的孔壁的夹角为45度,使得所述第一部分210的倾斜度能够避免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抵接耳机插头300的左声道抵接脚的同时与右声道抵接脚接触,且便于所述耳机插头300插入所述耳机插座中和从该耳机插座中拔出,使用舒适性好。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部分210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部分两端的连线与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的夹角为50度,或者是55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还包括连接片230,所述连接片230与耳机插孔110的孔壁连接,所述第一部分210 的端部与所述连接片230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通过连接片230与所述孔壁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210被固定在所述耳机插孔110中。本实施例采用连接片230与所述外壳100连接便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的安装。本实施例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连接,有利于节约材料和成本。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部分210与所述连接片230连接,且所述第二部分220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10的端部为自由端。所述第一部分210的端部与所述连接片230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 210靠近所述插口120的一端固定;所述耳机插头300插入所述耳机插座内时,所述第一部分210比所述第二部分220更加靠近所述右声道接触脚320,所述第一部分210固定有利于避免第一部分210形变幅度过大使得第一部分210与所述右声道接触接触。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插口120的一端为自由端,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具有充足的形变余量,便于所述耳机插头300的插拔。本实施例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插口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插口的一端为自由端;或者是,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与所述连接片连接,使得连接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片230与所述外壳100 注塑为一体,使得所述连接片230固定在所述耳机插孔110的孔壁内,具有固定效果好,连接方便的优点。本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片230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片通过螺钉与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连接,便于更换或维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片230为沿所述耳机插孔110的孔轴方向延伸的导电片,具有与所述耳机插孔110的孔壁接触面积大,连接牢固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还包括接电部240,所述接电部240连接所述连接片230,并向所述耳机插孔110的孔壁延伸,且具有延伸至所述外壳100外侧的接头,所述接头方便所述耳机插座与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接电部240、所述连接片 230、所述第一部分210和所述第二部分220一体成型,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具有导电性能均一,且便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生产。本实施例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接电部、第一部分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螺钉连接,便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连接片之间的角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部分220自所述第一部分210远离所述耳机插孔110孔壁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 所连接的孔壁延伸,所述第一部分210与所述第二部分220的连接处形成朝向所述耳机插孔110轴心的夹角,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的第一部分210 和第二部分220连接形成V型,所述第一部分210和所述第二部分220的连接处用以和所耳机插头300的左声道接触脚310连接,V型的设计有利于避免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同时与耳机插头300的左声道接触脚310和右声道接触脚320接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部分210与所述第二部分220的夹角为直角,当该夹角过大时,容易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20 所述耳机插头300的左声道接触脚310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部分210和第二部分220的夹角无法抵接耳机插头300的卡槽。本实施例所述第一部分 210和所述第二部分220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耳机插座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弹片200,且该多个第一导电弹片200沿所述耳机插孔110的孔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利于增强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0对所述耳机插头300的卡持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耳机插座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耳机插头300的右声道接触脚320抵接的第二导电弹片400,用于与所述耳机插头300的接地接触脚330抵接的第三导电弹片500和用于与所述耳机插头300的MIC接触脚340抵接的第四导电弹片6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设有耳机插孔;以及,
第一导电弹片,与所述外壳连接,用于抵接耳机插头的左声道接触脚;
所述第一导电弹片包括设置在所述耳机插孔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耳机插孔轴心并朝向所述耳机插孔的插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插口的一端,且所述第二部分朝远离所述插口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为平直片或朝远离所述插口的方向凸设的弧形片,且所述第一部分两端的连线与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的夹角为40度至8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两端的连线与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的夹角为45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耳机插孔的孔壁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与所述连接片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为自由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外壳注塑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还包括接电部,所述接电部连接所述连接片,并向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延伸,且具有延伸至所述外壳外侧的接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部、所述连接片、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体成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耳机插孔孔壁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导电弹片所连接的孔壁延伸,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形成朝向所述耳机插孔轴心的夹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插座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弹片,且该多个第一导电弹片沿所述耳机插孔的孔壁周向间隔设置。
CN201821577905.5U 2018-09-26 2018-09-26 耳机插座 Active CN208873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7905.5U CN208873938U (zh) 2018-09-26 2018-09-26 耳机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7905.5U CN208873938U (zh) 2018-09-26 2018-09-26 耳机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3938U true CN208873938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68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77905.5U Active CN208873938U (zh) 2018-09-26 2018-09-26 耳机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3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4331B (zh) 连接器
CN205282692U (zh) 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3707414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06972301A (zh) 用于电力连接器的具有顺应销的电力端子
CN204088669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US2011005965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asticity contacts
CN104319520B (zh) 连接器及具有该连接器的终端设备
CN208873938U (zh) 耳机插座
CN20564637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TW201725812A (zh) 電連接器及其料帶結構
CN203013984U (zh) Usb电连接器
CN102957008B (zh) 卡缘连接器
CN107069285B (zh) 公头连接器及数据线
CN207490135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04631091U (zh) 一种电能表接插端子及电能表
CN205212079U (zh) 可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CN205122872U (zh) 一种串行总线连接器
CN204793291U (zh) 连接端子及端子组件
CN205335463U (zh) 一种耳机插座
CN204030061U (zh) 接插件
CN105098437B (zh) 一种微型usb正反插公座连接器
CN205680836U (zh) 连接器的卡片状元件安装结构
CN204464605U (zh) 电连接器插接件
CN109038010A (zh) 具有两个弹性插针的电源连接器
CN202159786U (zh) 连接端子组件和具有该连接端子组件的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