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3731U -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3731U
CN208873731U CN201821718210.4U CN201821718210U CN208873731U CN 208873731 U CN208873731 U CN 208873731U CN 201821718210 U CN201821718210 U CN 201821718210U CN 208873731 U CN208873731 U CN 208873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piece
concaveconvex structure
glue film
double glass
glass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182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垦
茅丹
李清波
林俊良
林金汉
林金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yang Silicon Valley Intellig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yang Silicon Valley Intellig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yang Silicon Valley Intellig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yang Silicon Valley Intellig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182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3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3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3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玻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双玻光伏组件,各电池片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胶膜与所述电池片相邻的表面、所述第一胶膜远离所述电池片的一面、所述第二胶膜与所述电池片相邻的表面中的至少一面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设有连续的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越靠近所述电池片的顶角越大,所述三角形越远离所述电池片的顶角越小。本实用新型的双玻光伏组件,在电池片的间隙处对应的第一胶膜或第二胶膜的相应位置设置凹凸结构,且对凹凸结构的顶角进行相应的设置,使入射光能够大部分被电池片吸收,降低了成本且提高了双玻光伏组件的功率,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行业作为一种低碳可再生能源,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各国安装量逐年增长。光伏发电作为无污染的新能源,在当今全球恶化的环境下为人们所推崇。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双玻光伏组件由盖板、第一胶膜、电池、第二胶膜、背板五层结构组成。
商品化的光伏组件,具有留白区域(电池片间的间隙)。辐照在这些间隙的光,虽然经过反射部分光能到达电池片正面,但大部分光都被损失掉了,电池片间隙的光不能被充分利用,容易造成双玻光伏组件功率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玻光伏组件,能够合理利用电池片之间的间隙设置凹凸结构,并凹凸结构的顶角大小进行设置,进而大幅提高光伏组件功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盖板、第一胶膜、多个电池片、第二胶膜、背板,各电池片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胶膜与所述电池片相邻的表面、所述第一胶膜远离所述电池片的一面、所述第二胶膜与所述电池片相邻的表面中的至少一面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设有连续的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越靠近所述电池片的顶角越大,所述三角形越远离所述电池片的顶角越小。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为3~106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胶膜与所述电池片相邻的表面或所述第一胶膜远离所述电池片的表面设有连续的凹凸结构时,所述凹凸结构盖过所述电池片的距离≤3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胶膜与所述电池片相邻的表面设有连续的凹凸结构时,所述凹凸结构盖过所述电池片的距离≤5mm。使用双面电池片时,电池片背面受光依然可以发电,所以尽量减小背面电池片的遮挡,来提升背面的发电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与所述电池片相邻的表面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设有所述连续的凹凸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凹凸结构上印有三角纹路的反射层。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层的原料为二氧化钛、银或铝粉。
进一步的,所述凹凸结构还设置在所述电池片与双玻光伏组件边框之间的空隙正对处。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及背板的材质为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凹凸结构的材料为塑料贴膜、金属粒子或是其他具有反射性质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双玻光伏组件,入射光经第一胶膜或第二胶膜表面的凹凸结构时被再次反射至电池片而被吸收,防止了入射光经间隙直接透过而未被电池片吸收造成的光浪费,提高了入射光的利用率以及电池片对光的吸收率,使大部分的光能够被电池片利用,防止光直接透过背板而被浪费掉,使组件每瓦成本大幅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双玻光伏组件,入射光在经过凹凸结构反射后,在玻璃处发生全反射、漫反射以及镜面反射,根据电池片间距的不同,凹凸结构的三角形顶角产生变化,距离电池片越远的顶角角度更小,而距离电池片越近的顶角角度越大,这样可以使入射光以最短距离在盖板或背板处发生全反射进入电池片,使光的传播路径更短,且能够使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胶膜损耗最小,提升光的吸收效率,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功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双玻光伏组件的爆炸结构及部分光路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凹凸结构与反射层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双玻光伏组件的爆炸结构及部分光路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中双玻光伏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四中双玻光伏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盖板,2、第一胶膜,3、电池片,4、第二胶膜,5、背板,6、凹凸结构,7、间隙,8、空隙,9、顶角,10为三角纹路的反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双玻光伏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盖板1、第一胶膜2、多个电池片3、第二胶膜4、背板5,各电池片3之间具有间隙7,所述间隙7的宽为56mm。所述第一胶膜2远离与所述电池片3的表面对应所述间隙7的位置设有连续的凹凸结构6,所述第一胶膜2相应表面上设有的凹凸结构6盖过所述电池片3的距离为3mm,如图2所示,所述凹凸结构6上印有三角纹路的反射层10。本实施例的凹凸结构6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越靠近电池片3的顶角9越大,凹凸结构6越远离电池片3的顶角9越小,这样可以使透过间隙7的入射光经凹凸结构6反射至盖板1与空气的交界面上,此时发生全反射至电池片3,且顶角9的设置能够使入射光以最短距离在界面处处发生全反射进入电池片3,使光的传播路径更短,从而能够使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胶膜损耗最小,提升光的吸收效率,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功率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盖板1及背板5均为玻璃。
本实施例的反射层10的原料为二氧化钛。
本实施例加大了各电池片3之间的间隙7至56mm,并在第一胶膜2与间隙7相对应的位置设置连续的凹凸结构6,使入射光经第一胶膜2表面的凹凸结构6时被再次反射至电池片3而被吸收,防止了入射光经间隙7直接透过而未被电池片3吸收造成的光浪费,提高了入射光的利用率以及电池片3对光的吸收率,使大部分的光能够被电池片3利用,防止光直接透过背板5而被浪费掉。
本实施例的凹凸结构6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胶膜2与所述电池片3相邻的表面对应所述间隙7的位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双玻光伏组件,如图3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盖板1、第一胶膜2、多个电池片3、第二胶膜4、背板5,各电池片3之间具有间隙7,所述间隙7为60mm。本实施例的盖板1及背板5均为玻璃。
所述第二胶膜4与所述电池片3相邻的表面对应所述间隙7的位置设有连续的凹凸结构6,所述第二胶膜4相应位置上设有的凹凸结构6盖过所述电池片3的距离为3mm。所述凹凸结构6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凹凸结构6上印有三角纹路的银反射层(图中未示出)。透过间隙7处的入射光经凹凸结构6反射至电池片3被电池片3重新吸收,或者透过间隙7的入射光经凹凸结构6反射至盖板1与空气的交界面发生全反射至电池片3上被电池片3吸收,所述凹凸结构6的三角形截面越靠近电池片3的顶角9越大,越远离电池片3的顶角9越小,这样可以使透过间隙7的入射光以最短距离在交界面处发生全反射进入电池片3,减少了反射光在反射过程中的损耗。
本实施例加大了各电池片3之间的间隙至60mm,在第二胶膜4与电池片3相邻的表面对应间隙7的位置设置连续的凹凸结构6,使入射光经第二胶膜4表面的凹凸结构6时被再次反射至电池片3而被吸收,防止了入射光经间隙7直接透过背板而未被电池片3吸收造成的光浪费,提高了入射光的利用率以及电池片3对光的吸收率,使大部分的光能够被电池片3利用,防止光直接透过背板5而被浪费掉。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双玻光伏组件,如图4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盖板1、第一胶膜2、多个电池片3、第二胶膜4、背板5,各电池片3之间具有间隙7,所述间隙7的宽为90mm。所述第一胶膜2远离所述电池片3的表面对应所述间隙7的位置设有连续的凹凸结构6,所述第一胶膜2相应表面上设有的凹凸结构6盖过所述电池片3的距离为2mm。所述第二胶膜4与所述电池片3相邻的表面对应所述间隙7的位置也设有连续的凹凸结构6,所述第二胶膜4相应位置上设有的凹凸结构6盖过所述电池片3的距离为5mm。所述电池片3与双玻光伏组件的边框之间具有空隙8,所述第一胶膜2远离所述电池片3的表面以及第二胶膜4与所述电池片3相邻的表面正对应空隙8的位置设有所述凹凸结构6。所述凹凸结构6上印有三角纹路的铝反射层(图中未示出)。所述凹凸结构6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越靠近电池片3的顶角越大,所述三角形越远离电池片3的顶角越小,这样可以使入射光以最短距离在盖板1与空气的交界面处发生全反射进入电池片3,减少了光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
本实施例的盖板1及背板5均为玻璃。
本实施例增大间隙7至90mm,在第一胶膜2远离所述电池片3的表面、第二胶膜4与所述电池片3相邻的表面上对应所述间隙7的位置设置连续的凹凸结构6,使入射光经第一胶膜2或第二胶膜4表面的凹凸结构6时被再次反射至电池片3而被吸收,防止了入射光经间隙7直接透过而未被电池片3吸收造成的光浪费,提高了入射光的利用率以及电池片3对光的吸收率,使大部分的光能够被电池片3利用,防止光直接透过背板5而被浪费掉。
本实施例第一胶膜2上的凹凸结构6设置在第一胶膜2远离所述电池片3的表面。将凹凸结构6设置在第一胶膜2远离所述电池片3的表面可以减少光线在第一胶膜2中传导时的损耗。
在本实施例的双玻光伏组件,凹凸结构6的反射率相比普通白色高反料可提升30%以上,该组件相比普通高反组件功率可提升13%。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双玻光伏组件,如图5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盖板1、第一胶膜2、多个电池片3、第二胶膜4、背板5,各电池片3之间具有间隙7。所述第一胶膜2远离所述电池片3的表面对应所述间隙7的位置设有连续的凹凸结构6,所述第一胶膜2相应表面上设有的凹凸结构6盖过所述电池片3的距离为2mm。所述背板5与所述电池片3相邻的表面对应所述间隙7的位置也设有连续的凹凸结构6,所述背板5相应位置上设有的凹凸结构6盖过所述电池片3的距离为4mm。所述电池片3与双玻光伏组件的边框之间具有空隙8,所述第一胶膜2远离所述电池片3的表面以及背板5与所述电池片3相邻的表面正对应空隙8的位置设有所述凹凸结构6。所述凹凸结构6上印有三角纹路的二氧化钛反射层(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的凹凸结构6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越靠近电池片3的顶角越大,所述三角形越远离电池片3的顶角越小,这样可以使入射光以最短距离在盖板1与空气的交界面处发生全反射进入电池片3,减少了光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
本实施例的盖板1及背板5均为玻璃。
本实施例入射光经第一胶膜2凹凸结构6时被再次反射至电池片3而被吸收,防止了入射光经间隙7直接透过而未被电池片3吸收造成的光浪费;本实施例在背板5的相应位置设置凹凸结构6,使得未被电池片3吸收的光经凹凸结构6的反射进一步反射至电池片3上从而被电池片3吸收,提高了入射光的利用率以及电池片3对光的吸收率,使大部分的光能够被电池片3利用,防止光直接透过背板5而被浪费掉。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盖板、第一胶膜、多个电池片、第二胶膜、背板,其特征在于,各电池片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胶膜与所述电池片相邻的表面、所述第一胶膜远离所述电池片的一面、所述第二胶膜与所述电池片相邻的表面中的至少一面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设有连续的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越靠近所述电池片的顶角越大,所述三角形越远离所述电池片的顶角越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与所述电池片相邻的表面或所述第一胶膜远离所述电池片的表面设有连续的凹凸结构时,所述凹凸结构盖过所述电池片的距离≤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膜与所述电池片相邻的表面设有连续的凹凸结构时,所述凹凸结构盖过所述电池片的距离≤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与所述电池片相邻的表面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设有所述连续的凹凸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上印有三角纹路的反射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原料为二氧化钛、银或铝粉。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还设置在所述电池片与双玻光伏组件边框之间的空隙正对处。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及背板的材质为玻璃。
CN201821718210.4U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Active CN208873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18210.4U CN208873731U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18210.4U CN208873731U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3731U true CN208873731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70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18210.4U Active CN208873731U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37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1015A (zh) * 2018-10-23 2019-02-01 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1015A (zh) * 2018-10-23 2019-02-01 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9840B (zh) 一种光伏组件反射膜及光伏组件
CN204538042U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7833936A (zh) 双面发电光伏组件
CN208271920U (zh) 一种具有长波增透减反膜的双玻光伏组件
CN109301015A (zh)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CN208873731U (zh)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CN104124296A (zh) 一种适用于集中电站的双玻璃光伏组件
CN101980373A (zh) 具有镀铝背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件
CN202695508U (zh) 太阳电池组件
CN203674226U (zh) 正向高透射逆向高反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8674146U (zh) 一种双面双玻光伏组件
CN208873732U (zh)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CN204720464U (zh) 一种不透明反射玻璃背板的双玻组件
CN214672642U (zh) 一种太阳能组件
CN203503670U (zh) 高利用率双玻组件
CN206301821U (zh) 一种光伏组件反射膜及光伏组件
CN20327746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2977441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8735847A (zh) 光伏组件的复合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CN205428968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1720518U (zh) 一种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5542840U (zh) 高效吸光的装饰性薄膜太阳能电池
CN105680792B (zh) 反射器及应用反射器的光伏系统
CN210897309U (zh) 光伏组件
CN210156396U (zh) 一种太阳能组件封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