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2889U - 过闸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过闸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2889U
CN208872889U CN201821799458.8U CN201821799458U CN208872889U CN 208872889 U CN208872889 U CN 208872889U CN 201821799458 U CN201821799458 U CN 201821799458U CN 208872889 U CN208872889 U CN 208872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user
lockage
sensor module
la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994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悦
曾云菲
李智聪
魏先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C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C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C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C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994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2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2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28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过闸检测系统,包括:闸门机本体、过闸验证单元、控制器、闸门和第一传感器模块;过闸验证单元设置在闸门机本体上,闸门和第一传感器模块设置在闸门机本体的侧面,控制器设置在闸门机本体的内部;过闸验证单元、闸门和第一传感器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相连;第一传感器模块,用于在用户经过闸门机本体时采集用户的动作行为数据并发送至控制器;过闸验证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的过闸验证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对过闸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控制所述闸门开启;还用于根据动作行为数据确定用户过闸后,控制所述闸门关闭。采用上述方案解决在用户验证成功前进入闸机区域时,闸机无法进行过闸验证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过闸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闸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闸机,是一种通道阻挡装置(通道管理设备),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主要应用于地铁闸机系统、收费检票闸机系统。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人,可用于各种收费、门禁场合的入口通道处。
现有闸机的通行机制为:用户在过闸前,站在闸机外部的区域,并利用二维码、乘车卡或者单程票等方式进行过闸验证,在过闸验证成功以后,控制闸机的闸门打开,以使得用户能够快速通过闸机乘车。如果用户在验证成功前,就进入了闸机区域,那么闸机将无法进行过闸验证,不便于用户过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闸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用户验证成功前进入闸机区域时,闸机无法进行过闸验证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闸检测系统,包括:闸门机本体、过闸验证单元、控制器、闸门和第一传感器模块;
所述过闸验证单元设置在闸门机本体上,所述闸门和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设置在所述闸门机本体的侧面,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闸门机本体的内部;
所述过闸验证单元、所述闸门和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用于在用户经过所述闸门机本体时,采集所述用户的动作行为数据,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过闸验证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过闸验证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对所述过闸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控制所述闸门开启;还用于根据所述动作行为数据确定用户过闸后,控制所述闸门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包括: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设置在所述闸门的下侧,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的脚部行为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还包括: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和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设置在所述闸门的第一侧,所述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设置在所述闸门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为用户进闸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用户出闸的一侧,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和所述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的腿部行为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还包括: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所述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设置在所述闸门的上侧,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的臀部或腰部行为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过闸验证单元包括:二维码扫描单元和近场通信单元,所述二维码扫描单元和所述近场通信单元分离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模块;
所述第二传感器模块包括第一子传感器和第二子传感器;
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用于在所述用户使用所述二维码扫描单元时,采集所述二维码扫描单元上方第一设定区域范围内的第一用户接近信号;
所述第二子传感器用于在所述用户使用所述近场通信单元时,采集所述近场通信单元上方第二设定区域范围内的第二用户接近信号;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接近信号和所述第二用户接近信号确定目标过闸验证单元。
上述过闸检测系统,通过在闸门机本体设置闸门的一侧同时设置第一传感器模块,且通过第一传感器模块采集用户的动作行为数据,并由控制器在过闸验证成功后控制闸门开启,并根据动作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经过闸门后,控制闸门关闭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用户进行过闸验证时,即使进入闸机区域,也可以通过第一传感器模块分析用户的动作行为,以确定当前用户是否经过闸门,并将当前用户与下一待过闸用户进行分离,减小了过闸验证的限制条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闸机的斜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闸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闸门的闸门机本体一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参考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闸检测系统包括闸门机本体110、过闸验证单元120、控制器130、闸门140和第一传感器模块150;
所述过闸验证单元120设置在闸门机本体110上,所述闸门140和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150设置在所述闸门机本体110的侧面,所述控制器130设置在所述闸门机本体110的内部;
所述过闸验证单元120、所述闸门140和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15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130相连;
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150,用于在用户经过所述闸门机本体110时,采集所述用户的动作行为数据,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130;
所述过闸验证单元120,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过闸验证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130;
所述控制器130,用于对所述过闸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控制所述闸门140开启;还用于根据所述动作行为数据确定用户过闸后,控制所述闸门140关闭。
具体的,闸门机本体110上设置有过闸验证单元120,过闸验证单元120 通常设置在易于过闸用户操作的位置,过闸验证单元120用于帮助用户进行过闸验证。实施例中设定过闸验证单元120包括至少两个验证单元,且每个验证单元适用于不同的过闸验证方式,例如,过闸验证单元120可以包括:二维码扫描单元121和近场通信单元122。其中,二维码扫描单元121用于扫描二维码,其可以是摄像头或二维码扫描器。近场通信单元122采用近场通信机制,其可以识别满足通信要求的地铁卡、智能设备等。典型的,当用户进行过闸验证时,过闸验证单元120获取过闸验证数据,并将过闸验证数据发送至控制器 130,控制器130对过闸验证数据进行验证,若验证成功,则控制闸门140开启,以使用户通过闸机,若验证失败,则控制闸门140继续关闭,以防止用户通过闸机。
进一步的,闸门140设置在闸门机本体110的侧面。一般而言,两个闸门机本体110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闸门140,且两个闸门140作为一个闸门组由同一控制器130控制。通常,设定用户过闸时,由右侧闸机的控制器130控制两个闸门。示例性的,控制器130确定验证成功后,向其控制的两个闸门140发送开启信号,以控制闸门140开启。此时,控制器130分别与两个闸门140连接。或者是,与控制器130位于同一闸机的闸门140作为主闸门,另一闸门作为子闸门,主闸门开启或闭合时,可以同步控制子闸门开启或闭合。需要说明的是,闸门的开启原理、闸门的形状及材质实施例不作限定。由于上述两个闸门开启和关闭的判定条件相同,因此,实施例中,以与控制器130位于同一闸门机本体110的闸门为例,进行描述。
进一步的,闸门机本体110设置有闸门14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模块150。第一传感器模块150可以是激光传感器模组、摄像头等。第一传感器模块150与控制器130相连,其采集范围一般为两个闸门机本体110之间的范围。具体的,第一传感器模块150可以在用户进入闸机区域时,采集用户的动作行为数据,并发送至控制器130,以使控制器130根据动作行为数据确定用户是否进入闸机区域,并在闸门140开启后,确定用户是否经过闸门140,即确定用户是否过闸,并在确认用户过闸后,控制闸门140关闭,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的隔离。其中,闸机区域是指两个闸门机本体110之间的区域。其中,当第一传感器模块150为激光传感器模组时,激光传感器模组包括多个激光传感器,且分布设置在闸门140的周围,根据激光传感器采集的激光数据,可以推测出用户的移动路径,进而根据移动路径确认用户是否经过闸门140。进一步的,根据激光数据同时推侧出用户是否携带行李物品,进而确定在用户经过闸门140时行李物品是否经过闸门。其中,行李物体包括;拉杆箱、手提包、双肩包以及可以被用户抱着的箱子等。控制器130中可以预先存储有样本激光数据,样本激光数据中包括用户单独过闸以及携带行李物品过闸时的样本激光数据。当第一传感器模块150采集到用户的激光数据后,与样本激光数据进行比对,以选择出最接近的样本激光数据,之后,按照最接近的样本激光数据的判断逻辑对用户的动作行为进行判断,以确定用户是否经过闸门140。此外,当第一传感器模块150为摄像头时,摄像头安装在闸门的两侧140或闸门140 的上方,此时,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过闸时的图像数据,进而通过图像数据确认用户是否经过闸门140。其中,控制器130可以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例如采用机器学习的方式,确定图像数据中用户是否经过闸门以及用户携带的行李物品是否经过闸门。实施例中以激光传感器模组为例,进行描述。
进一步的,第一传感器模块150的具体安装位置实施例不做限定,仅需保证可以得到准确的动作行为数据即可。通常,针对于传感器的不同安装位置,控制器130的判断逻辑不同,其具体的判断逻辑同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闸门组的两个闸门所在的侧面均设置第一传感器模块150。进一步的,两个第一传感器模块150可以采用相同类型的传感器,其安装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时,两个第一传感器模块 150均将采集的动作行为数据发送至控制器130,控制器130根据两个第一传感器模块150采集的动作行为数据确认用户是否过闸。或者是,两个第一传感器模块150具有相同的安装位置,且其中一个第一传感器模块150为多个激光发射器,另一个第一传感器模块150为与激光发射器相对的激光接收器。此时,当用户进入闸机区域时,由于用户的阻挡,激光发射器中部分激光会无法发送至激光接收器,此时,控制器130根据激光接收器接收的激光数据可以确定出用户的轮廓以及移动轨迹,进而确定用户是否经过闸门。
上述,通过在闸门机本体设置闸门的一侧同时设置第一传感器模块,且通过第一传感器模块采集用户的动作行为数据,并由控制器在过闸验证成功后控制闸门开启,并根据动作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经过闸门后,控制闸门关闭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用户进行过闸验证时,即使进入闸机区域,也可以通过第一传感器模块分析用户的动作行为,以确定当前用户是否经过闸门,并将当前用户与下一待过闸用户进行分离,减小了过闸验证的限制条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150包括: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设置在所述闸门140的下侧,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的脚部行为数据。
具体的,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包括至少四个激光传感器。其中,至少四个激光传感器并排设置,且其连线与水平线平行。一般而言,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位于闸门140的下侧。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可以检测到用户的脚部行为数据。此时,闸门正下方包括至少两个激光传感器,闸门下方的第一侧包括至少一个激光传感器且至少一个激光传感器靠近闸门机本体110的边缘,闸门下方的的第二侧包括至少一个激光传感器且至少一个激光传感器靠近闸门机本体110的边缘。其中,闸门的第一侧是指用户进闸方向的一侧,闸门的第二侧是指用户出闸方向的一侧。在用户未进入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的采集区域时,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可以采集到对面闸机的激光数据。当用户进入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的采集区域时,用户脚步位于两个闸机之间,此时,由于用户脚步的阻挡,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采集的激光数据会发生变化,此时,控制器131根据变化的激光数据可以推测出用户脚部的移动轨迹,因此,可以将用户进入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采集区域时,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 采集的激光数据记为脚部行为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示出四个激光传感器,实际应用中,若需要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以及检测出用户是否携带行李物品,可以安装更多的激光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是,使用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时,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仅能检测到与用户脚部位于同一平面的激光数据。通常,用户携带拉杆箱时,拉杆箱底部会与用户脚部位于同一平面。因此,可以预先确定用户携带拉杆箱时,激光传感器采集的激光数据。将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采集的激光数据与预先确定的激光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用户是否携带拉杆箱过闸,此时,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的安装位置以及判定逻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下面以四个激光传感器且用户未携带拉杆箱为例,当用户进入闸门时,闸门第一侧的激光传感器发射的激光遇到用户脚部后,会产生新的激光数据,另外三个激光传感器发射的激光仅会遇到对面的闸机,因此,三个激光传感器采集的激光数据无变化,控制器130据此确定用户进入闸门。当过闸验证完成后,控制器130控制闸门开启,当用户到达闸门140时,结合闸门140的位置,确定闸门140下方的两个激光传感器可以依次检测到用户的脚部,并产生新的激光数据,控制器130根据新的激光数据确定用户已经达到闸门位置。之后,当用户离开闸门后,激光传感器采集的激光数据又恢复至原始数据,其中原始数据为激光传感器测量对面闸机时得到的数据。此时,控制器130控制闸门140 关闭。进一步的,当用户出闸时,闸门下方第二侧的激光传感器发射的激光遇到用户脚部后,会产生新的激光数据,另外三个激光传感器发射的激光仅会遇到对面的闸机,因此,三个激光传感器采集的激光数据无变化,控制器130据此确定用户走出闸门,同时控制闸门关闭,便于对下一用户进行检测。
上述,通过设定用于检测脚部行为数据的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可以在用户进入闸门时自动判断用户是否过闸,无需限定用户在过闸验证时的站立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150还包括: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152和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153,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152设置在所述闸门140的第一侧,所述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153设置在所述闸门140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为用户进闸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用户出闸的一侧,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和所述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的腿部行为数据。
具体的,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152包括至少三个激光传感器。其中,至少三个激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两个激光传感器位于不同的水平面,同时,至少两个激光传感器位于不同的竖直面。一般而言,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152位于闸机的第一侧,其具体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常,设置位于较高水平面的激光传感器可以采集到成人用户的大腿位置,位于较低水平面的激光传感器可以采集到成人用户的小腿位置。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152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的工作原理一致,在此不做赘述。此时,当用户进入闸机区域时,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152采集的激光数据记为第一子数据。
进一步的,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153设置在闸门140的第二侧,其与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152对称设置在闸门两侧,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与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152的工作原理一致,在此不做赘述。此时,当用户进入闸机区域时,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153采集的激光数据记为第二子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仅示出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152和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153均包含三个激光传感器。实际应用中,若需要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以及检测出用户是否携带行李物品,则可以安装更多的激光传感器。可以理解的,使用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152和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153时,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152和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153可以检测到与用户腿部位于同一平面的激光数据。当用户携带与腿部位于同一平面的行李物品时,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 152和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153可以通过腿部行为数据确定用户是否携带行李物品。
下面以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和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均设置有三个激光传感器且用户未携带行李物品为例,其中,三个激光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如图3所示。当用户进入闸门时,闸门的第一侧的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发射的激光遇到用户腿部后,会产生新的激光数据,且随着用户的移动,三个激光传感器可以依次检测到用户的小腿部、大腿部以及小腿部的激光数据,此时,控制器130确定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152采集到第一子数据。同时,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采集的激光数据无变化,此时,控制器130确定用户进入闸门。当过闸验证完成后,控制器130控制闸门开启,当用户到达闸门140时,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采集的激光数据恢复至原始数据,且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采集的激光数据仍为原始数据。当用户经过闸门且进入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的采集区域时,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发射的激光遇到用户的腿部后,会产生新的激光数据,此时,控制器 130确定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第二子数据。此时,控制器130确定用户走出闸门,并控制闸门关闭。同时,开始对下一用户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当过闸用户为儿童时,可以通过用于检测小腿部的激光传感器检测儿童的腿部行为数据,通过用于检测大腿部的激光传感器检测儿童的上身行为数据,其具体的判断标准与过闸用户为成人的原理一致。
上述,通过设定用于检测腿部行为数据的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和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可以在用户进入闸门时自动判断用户是否过闸,无需限定用户在过闸验证时的站立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150还包括: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154,所述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154设置在所述闸门140的上侧,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的臀部或腰部行为数据。
具体的,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154包括至少四个激光传感器。其中,至少四个激光传感器并排设置,其连线与水平线平行,同时,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 154位于闸门140的上侧,可以检测到用户的臀部或腰部行为数据。其中,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可以等距设置。或者是,其中至少两个激光传感器位于闸门的上方,至少一个激光传感器位于闸门上方的第一侧且靠近闸门机本体110的边缘,至少一个激光传感器位于闸门上方的第二侧且靠近闸门机本体110的边缘。
实施例中,以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154包括四个激光传感器,且四个激光传感器的设置方式为上述第二种设置方式。如果闸门机本体110上还设置有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时,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和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154 分部设置在闸门140的上下侧,此时,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154与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151的工作原理相似,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若需要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以及检测出用户是否携带行李物品,则可以安装更多的激光传感器。此时,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 154的安装位置以及判定逻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上述,通过设定用于检测臀部或腰部行为数据的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可以在用户进入闸门时自动判断用户是否过闸,无需限定用户在过闸验证时的站立位置。
可以理解的,实际应用中,可以在闸门机本体110上设置多个激光传感器模组,且设定多个激光传感器模组的组合判断逻辑,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过闸验证单元120包括:二维码扫描单元121 和近场通信单元122,所述二维码扫描单元121和所述近场通信单元122分离设置。
实施例中设定过闸验证单元120包括二维码扫描单元121和近场通信单元 122。
进一步的,二维码扫描单元121和近场通信单元122在闸门机本体110上分离设置,即二维码扫描单元121和近场通信单元122在闸门机本体110上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模块。进一步的,二维码扫描单元121和近场通信单元122分别与控制器130相连。其中,控制器130安装在闸门机本体110的内部,其具有数据处理以及控制能力。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30可以获取过闸验证单元120 采集的过闸验证数据,还可以与地铁站的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以确定过闸验证数据的验证结果,也可以根据用户接近数据确定过闸验证方式等。
具体的,用户采用二维码验证方式进入地铁站时,用户手持的智能设备(如手机)中安装有设定应用软件,该设定应用软件可以与地铁站的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用户进入地铁站时,可以通过智能设备的设定应用软件获取后台服务器发送的二维码并显示在屏幕中。之后,用户进过闸机时,可以将二维码朝向二维码扫描单元121,以供二维码扫描单元121获取二维码(即过闸验证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130,控制器130获取二维码后,可以将二维码对应的相关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进行验证,并获取后台服务器返回的验证结果,其中,验证结果包括:验证成功和验证失败。
当用户采用近场通信方式进入地铁站时,用户将手持设备(如地铁卡、智能手机等)贴近近场通信单元122,近场通信单元122与手持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手持设备中的过闸验证信息。进一步的,近场通信单元122将过闸验证信息发送至控制器130。控制器130获取过闸验证信息后,将过闸验证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以通过后台服务器返回验证结果,或者直接根据过闸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得到验证结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模块160;所述第二传感器模块160包括第一子传感器161和第二子传感器162;所述第一子传感器161 用于在所述用户使用所述二维码扫描单元121时,采集所述二维码扫描单元121 上方第一设定区域范围内的第一用户接近信号;所述第二子传感器162用于在所述用户使用所述近场通信单元122时,采集所述近场通信单元122上方第二设定区域范围内的第二用户接近信号;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接近信号和所述第二用户接近信号确定目标过闸验证单元。
示例性的,由于用户可以采用多种验证方式过闸,因此,为了便于快速确定用户采用的过闸验证方式,在闸机中设定第二传感器模组160,且第二传感器模组160包括第一子传感器161和第二子传感器162。第一子传感器161和第二子传感器162分别分离设置在闸门机本体110上,其具体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般而言,第一子传感器161设置在二维码扫描单元121 的周边位置,用于在用户通过二维码方式过闸时,识别出用户的操作,以帮助控制器130快速确定用户的过闸方式。通常,用户使用二维码方式过闸时,需要手持智能设备,并将智能设备显示屏面向二维码扫描单元121。因此,设定第一子传感器161可以对二维码扫描单元121上方设定区域范围进行监控及信号采集,以使控制器130通过第一子传感器161采集的信号确定二维码扫描单元121上方是否存在用户手持智能设备。其中,设定区域范围记为第一设定区域范围,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即可以实际需要确定第一子传感器161的采集区域范围。同时,当用户手持智能设备接近二维码扫描单元121时,将第一子传感器161采集到的信号记为第一用户接近信号。控制器130接收到第一用户接近信号时,确定用户采用二维码方式过闸,此时,将二维码扫描单元121 确定为目标过闸验证单元,并获取二维码扫描单元121扫描得到的过闸验证数据,以进行过闸验证。
典型的,第二子传感器162设置在近场通信单元122的周边位置,用于在用户通过近场通信方式过闸时,识别出用户操作,以帮助控制器130快速确定用户的过闸方式。其中,第二子传感器162的实现方式及原理与第一子传感器 161的实现方式及原理相似,再次不作赘述。
具体的,第一子传感器161和第二子传感器162可以采用相同类型的传感器,也可以是类型不同的传感器。实施例中设定,第一子传感器161和第二子传感器162可以是图像采集器、接近传感器或者激光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以第一子传感器161为例进行描述,当第一子传感器161为图像采集器时,图像采集器可以采集二维码扫描单元121上方设定区域内的图像信号,此时,控制器130可以通过图像采集器采集的图像信号,确定图像信号中是否存在目标参照物,其中,目标参照物可以包括手机屏幕、用户手部以及持有的智能设备、智能设备、用户小臂、用户手腕等一种或多种,当存在目标参照物时,确定识别到第一用户接近信号。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准确定,确定目标参照物在图像信号中的像素占比是否高于设定比例,若目标参照物在图像信号中的像素占比高于设定比例,则确定识别到第一用户接近信号,并将二维码扫描单元121 确定为目标过闸验证单元。当第一子传感器161为接近传感器时其可以检测到二维码扫描单元121上方设定距离范围内是否存在人类生物信号,实施例中人类生物信号也可以理解为识别到用户小臂的信号。当用户小臂与二维码扫描单元121间的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时,接近传感器向控制器130发送接近信号,控制器130接收到第一子传感器161发送的接近信号时,确定接收到第一用户接近信号,并将二维码扫描单元121确定为目标过闸验证单元。当第一子传感器161为激光传感器时,其可以检测到二维码扫描单元121上方是否存在遮挡物,以及遮挡物与二维码扫描单元121间的距离、方向等参数。当用户小臂接近二维码扫描单元121时,激光传感器接收到反射的激光信号,并将激光信号的发射参数及反射参数发送至控制器130,控制器130根据发射参数和反射参数可以确定二维码扫描单元121上方遮挡物的位置参数,并根据位置参数确定遮挡物接近二维码扫描单元121时,确定接收到第一用户接近信号,并将二维码扫描单元121确定为目标过闸验证单元。一般而言,二维码扫描单元121上方的遮挡物为用户小臂、手腕和/或用户手持的智能设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第一子传感器161仅包含一种类型传感器为例进行描述,实际应用中,可以多种类型传感器结合使用,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在同一时刻,控制器130只能接收到第一用户接近信号或第二用户接近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仅限定过闸验证单元包括二维码扫描单元和近场通信单元,实际应用中,过闸验证单元还可以包括其他过闸验证方式对应的单元,此时,可以采用上述系统,在其他过闸验证方式对应的单元周边设置第三子传感器、第四子传感器等,以实现对过闸验证方式进行检测。
上述,通过设定用于对二维码扫描单元上方设定区域范围进行识别的第一子传感器和用于对近场通信单元上方设定区域进行识别的第二子传感器,可以在闸机存在多种过闸验证方式,快速确定用户选择的过闸验证方式,进而实现快速从目标过闸验证单元处获取过闸验证数据,实现用户快速他通过地铁闸机。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6)

1.一种过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机本体、过闸验证单元、控制器、闸门和第一传感器模块;
所述过闸验证单元设置在闸门机本体上,所述闸门和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设置在所述闸门机本体的侧面,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闸门机本体的内部;
所述过闸验证单元、所述闸门和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用于在用户经过所述闸门机本体时,采集所述用户的动作行为数据,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过闸验证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过闸验证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对所述过闸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后,控制所述闸门开启;还用于根据所述动作行为数据确定用户过闸后,控制所述闸门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包括: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模组设置在所述闸门的下侧,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的脚部行为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还包括: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和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设置在所述闸门的第一侧,所述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设置在所述闸门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为用户进闸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用户出闸的一侧,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模组和所述第三激光传感器模组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的腿部行为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还包括: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所述第四激光传感器模组设置在所述闸门的上侧,用于检测所述用户的臀部或腰部行为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闸验证单元包括:二维码扫描单元和近场通信单元,所述二维码扫描单元和所述近场通信单元分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模块;
所述第二传感器模块包括第一子传感器和第二子传感器;
所述第一子传感器用于在所述用户使用所述二维码扫描单元时,采集所述二维码扫描单元上方第一设定区域范围内的第一用户接近信号;
所述第二子传感器用于在所述用户使用所述近场通信单元时,采集所述近场通信单元上方第二设定区域范围内的第二用户接近信号;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接近信号和所述第二用户接近信号确定目标过闸验证单元。
CN201821799458.8U 2018-11-02 2018-11-02 过闸检测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72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9458.8U CN208872889U (zh) 2018-11-02 2018-11-02 过闸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9458.8U CN208872889U (zh) 2018-11-02 2018-11-02 过闸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2889U true CN208872889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71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9945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72889U (zh) 2018-11-02 2018-11-02 过闸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2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06104B (zh) 受控访问闸口
CN109472900A (zh) 闸机通过行为检测装置
CN104805784B (zh) 一种闸机逃票检测系统及方法
EP3796051A1 (en) Personnel security inspection method and personnel security inspection system
CN104777522B (zh) 一种基于复合检测的列车车门与站台屏蔽门之间异物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6144798A (zh) 用于乘客运输控制的传感器融合
CN105701885A (zh) 一种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5473482A (zh) 用于输送控制的传感器
CN109644320A (zh) 一种使用wi-fi探针检测公共场所人流量的方法
CN110723621B (zh)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检测电梯轿厢内吸烟的装置和方法
CN106846297A (zh) 基于激光雷达的行人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
US8873804B2 (en) Traffic monitoring device
CN109031454A (zh) 过闸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448139A (zh) 一种闸机通行方法及系统
CN109326009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快速通关系统及方法
CN109657580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闸机通行控制方法
CN203191567U (zh) 人体安检设备
CN208477549U (zh) 一种基于三维人脸图像采集的安检装置
CN208872889U (zh) 过闸检测系统
CN110395271A (zh)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72629A (zh) 过闸检测启动系统及方法
CN110892412B (zh) 脸部辨识系统、脸部辨识方法及脸部辨识程序
CN208819286U (zh) 过闸检测启动系统
CN209011033U (zh) 过闸方式检测系统
CN110766171A (zh) 一种垃圾分类方法及垃圾分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