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0144U - 喷嘴组件 - Google Patents

喷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0144U
CN208870144U CN201821219661.3U CN201821219661U CN208870144U CN 208870144 U CN208870144 U CN 208870144U CN 201821219661 U CN201821219661 U CN 201821219661U CN 208870144 U CN208870144 U CN 208870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route
water rout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96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ohler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ohler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ohler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ohler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196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0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0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0144U/zh
Priority to US16/520,850 priority patent/US10941554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嘴组件,包括本体和形成在所述本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一水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二水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在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同心布置,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能够喷出不同的水型;所述喷嘴组件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的通断。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将喷出不同水型的两个出水口同心布置,通过电磁阀来控制各自的水路,能够产生多种不同水型的出水效果。

Description

喷嘴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座便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座便器的喷嘴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喷水装置主要的喷水方式为:单一出水孔对某一冲洗部位最多只能提供两种单独的水型,水型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喷水装置喷水形式的多样化。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形成多种不同水型的喷嘴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形成多种不同水型的喷嘴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喷嘴组件,包括本体和形成在所述本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一水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二水路连通;
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在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同心布置,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能够喷出不同的水型;
所述喷嘴组件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均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口为圆环形,所述第二出水口为圆形,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内侧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口开设在所述上盖的前端面的底部,所述上盖中从所述第一进水口朝向后端面延伸形成第一镂空;
所述上盖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镂空的圆形的第二镂空,所述第二镂空的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并从所述上盖的底面开始向上延伸;
所述上盖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二镂空并位于所述第二镂空上方的圆形的第三镂空,所述第三镂空与所述第二镂空同轴,所述第三镂空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镂空的直径,所述第三镂空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
所述下盖的顶面向上延伸出第一圆台和第二圆台,所述第二圆台与所述第一圆台的上方,所述第二圆台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台的直径;
所述上盖的所述第一镂空、所述第二镂空和所述第三镂空,与所述下盖的顶面、所述第一圆台和所述第二圆台之间形成第一水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台与所述第二圆台之间形成下陷的环形水道,所述第一圆台开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连通所述环形水道。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延伸方向与对应处所述环形水道的中心切线相互平行或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包括长侧边和短侧边,所述缺口的短侧边朝向所述第二圆台延伸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缺口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纵向截面为喇叭形,喇叭形的所述缺口的收口朝向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的前端面上开设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水路形成在所述下盖中,所述第二水路包括第二横向水路和第二纵向水路,所述第二横向水路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横向水路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纵向水路的底端,所述第二纵向水路沿所述第二圆台的中心线延伸,所述第二纵向水路的顶端与位于所述第二圆台中心的第二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的通断,包括四种出水模式:
第一出水模式,所述第一出水口单独出水;
第二出水模式,所述第二出水口单独出水;
第三出水模式,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脉冲交替出水;
第四出水模式,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同时出水。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包括第三进水口和第四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第三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三水路连通,所述第四进水口与所述第四出水口之间通过第四水路连通;
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四出水口在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同心布置,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第四出水口能够喷出不同的水型;
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水路和所述第四水路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出水口包括多个沿同一圆周分布的半圆孔,所述第四出水口为圆形,所述第四出水口位于多个所述第三出水口的内侧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进水口形成在所述下盖的前端面上,所述第三水路包括第三横向水路、第三纵向水路和第三放射水路,所述第三横向水路连接所述第三进水口并形成在所述下盖中,所述第三纵向水路形成在所述下盖和上盖中并且连通所述第三横向水路和所述第三放射水路,所述上盖中开设有圆形的第四镂空,所述第四镂空中安装有圆柱状的水嘴,所述水嘴的圆周面上沿纵向开设有多条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所述第四镂空之间形成多条所述第三放射水路,所述第三放射水路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进水口开设在所述下盖的前端面上,所述第四水路包括第四横向水路、第四弯折水路和第四纵向水路,所述第四横向水路连接所述第四进水口并形成在所述下盖中,所述第四弯折水路形成在所述下盖中用于连接所述第四横向水路和第四纵向水路,所述第四纵向水路形成在所述上盖和所述水嘴中并与所述第四出水口连接,所述第四出水口开设在所述水嘴的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弯折水路的底部设有朝向上方延伸的突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将喷出不同水型的两个出水口同心布置,通过电磁阀来控制各自的水路,能够产生多种不同水型的出水效果。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喷嘴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喷嘴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喷嘴组件的上盖的仰视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喷嘴组件中下盖的俯视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喷嘴组件中下盖的俯视立体图;
图6是图1中A处的截面图;
图7是图1中B处的截面图;
图8是图1中C处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1-第一进水口 12-第一出水口 13-第一横向水路
14-第一大环形水路 15-第一小环形水路 21-第二进水口
22-第二出水口 23-第二横向水路 24-第二纵向水路
31-第三进水口 32-第三出水口 33-第三横向水路
34-第三纵向水路 35-第三放射水路 41-第四进水口
42-第四出水口 43-第四横向水路 44-第四弯折水路
45-第四纵向水路 441-突部 5-上盖
51-第一镂空 52-第二镂空 53-第三镂空
54-第四镂空 55-漏斗部
6-下盖 61-第一圆台 62-第二圆台
63-环形水道 64-缺口 65-导流板
66-顶面 641-长侧边 642-短侧边
7-水嘴 71-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1-2所示,喷嘴组件,包括本体和形成在本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11和第二进水口21,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 12和第二出水口22,第一进水口11与第一出水口12之间通过第一水路连通,第二进水口21与第二出水口22之间通过第二水路连通;
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22在本体的上表面同心布置,第一出水口12与第二出水口22能够喷出不同的水型;
喷嘴组件还包括电磁阀(图未示),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通断。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22的中心重叠,并且均位于本体的上表面上。在电磁阀的控制下,第一出水口12可以单独出水,第二出水口22可以单独出水,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22 也可以同时出水。由于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22的中心重叠,因此同时出水时不同水型的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22可以产生新的水型。
相比于现有的只有单独出水的单一模式,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22的多种组合出水方式,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水型。
具体为,如图1-2所示,本体包括上盖5和下盖6,本体为圆柱形,上盖5和下盖6均为半圆柱形,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22均设置在上盖5的上表面。第一出水口12为圆环形,第二出水口22为圆形,第二出水口22位于第一出水口12的内侧中心。
可选地,本体、上盖5和下盖6不限于圆柱形和半圆柱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喷嘴组件用于与智能座便器的喷水管连接,当需要使用人体清洁功能时,喷水管伸出,喷水管将喷嘴组件伸出。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22喷出水柱用于清洗人体。
第一水路:
如图2-3所示,第一进水口11开设在上盖5的前端面的底部,上盖 5中从第一进水口11朝向后端面延伸形成第一镂空51;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前”是指图1-2的左侧,“前端面”是指图1-2中上盖5左侧的端面。
上盖5还包括连通第一镂空51的圆形的第二镂空52,第二镂空52 的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并从上盖5的底面开始向上延伸;
上盖5还包括连通第二镂空52并位于第二镂空52上方的圆形的第三镂空53,第三镂空53与第二镂空52同轴,第三镂空53的直径小于第二镂空52的直径,第三镂空53的顶部连接第一出水口12;
下盖6的顶面向上延伸出第一圆台61和第二圆台62,第二圆台62 与第一圆台61的上方,第二圆台62的直径小于第一圆台61的直径;
上盖5的第一镂空51、第二镂空52和第三镂空53,与下盖6的顶面66、第一圆台61和第二圆台62之间形成第一水路。
具体为,第一水路是由上盖5和下盖6共同组成的。
其中,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镂空51与下盖6的顶面66之间形成第一横向水路13;第二镂空52与第一圆台61之间形成第一大环形水路14;第三镂空53与第二圆台62之间形成第一小环形水路15。图6中的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动的方向。
第一水路中,水流从第一进水口11—第一横向水路13—第一大环形水路14—第一小环形水路15—第一出水口21。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7所示,第一圆台61与第二圆台62之间形成下陷的环形水道63,第一圆台61开设有至少两个缺口64,缺口64连通环形水道63。
水流从第一大环形水路14流入缺口64,再进入到环形水道63中,最后从环形水道63进入到第一小环形水路15中,最终从圆环形的第一出水口21流出。
由于两股水流沿着两个缺口64交错相向进入环形水道63,并沿着环形水道63的侧壁进行周向旋转,从而顺势沿着第二圆台62的外壁喷出,形成倒锥形的雾化水型。
较佳地,缺口64的延伸方向与对应处环形水道63的中心切线重合或相互平行。
如图4所示,缺口63的延伸线L与该处的环形水道63的中心切线相互平行。这样,缺口63的延伸线L能够与第一出水口12的中心切线在竖直方向的正投影相互平行,并接近重合,能够使水流尽量沿圆周壁,给入水以最大离心力,使出水形状呈旋转水型。
可选地,如图5所示,缺口64包括长侧边641和短侧边642。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缺口64的短侧边642朝向第二圆台62延伸出导流板65,导流板65的延伸方向与缺口64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导流板65距离第二圆台62的外壁有一定的距离,使得水流可以通过。导流板65的高度可以略小于缺口64,导流板65起导流作用,使两缺口64的水流呈交错对向,形成两条互不干扰的水流。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缺口64的纵向截面为喇叭形,喇叭形的缺口64的收口朝向第一出水口12的内侧。
喇叭形的缺口64有利于水流进入到环形水道63中,减少阻力。
可选地,缺口64的纵向截面的上下边也可以是相互平行的。
第二水路:
如图2和图6所示,下盖6的前端面上开设第二进水口21,第二水路形成在下盖6中,第二水路包括第二横向水路23和第二纵向水路24,第二横向水路23的前端连接第二进水口21,第二横向水路23的后端连接第二纵向水路24的底端,第二纵向水路24沿第二圆台62的中心线延伸,第二纵向水路24的顶端与位于第二圆台62中心的第二出水口22连通。
第一水路中,水流从第二进水口21—第二横向水路23—第二纵向水路24—第二出水口22。
本实施例中,电磁阀控制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通断,包括四种出水模式:
第一出水模式,第一出水口12单独出水,水型成倒锥形的雾化水型;本实施例中,将缺口64的纵向截面设为喇叭形,使缺口63的延伸线L 与对应处环形水道63的中心切线相互平行或重合,以及设置导流板65,均是为了在第一出水口12形成倒锥形的雾化水型,即螺旋向上喷出的水柱。
第二出水模式,第二出水口22单独出水,水型呈直喷柱状;
第三出水模式,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22脉冲交替出水;
第四出水模式,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22同时出水,水型呈外面为倒锥雾化水型,中间为直喷水柱的组合。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了另外一组出水组合,即第三水路和第四水路的组合。第三水路和第四水路的出水口与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出水口间隔一定的距离,用于清洗人体的不同部位。
如图1-2所示,进水口包括第三进水口31和第四进水口41,出水口包括第三出水口32和第四出水口42,第三进水口31与第三出水口32 之间通过第三水路连通,第四进水口41与第四出水口42之间通过第四水路连通;
第三出水口32和第四出水口42在本体的上表面同心布置,第三出水口32与第四出水口42能够喷出不同的水型;
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三水路和第四水路的通断。
其中,第三出水口32包括8个半圆孔321,8个半圆孔321围绕同一圆心沿同一圆周均匀间隔分布。第三出水口32和第四出水口42在本体的上表面同心布置,指的是多个半圆孔的围绕圆心,与第四出水口42 的圆心重叠。
第三水路:
如图1-2所示,第三出水口32包括多个沿同一圆周分布的半圆孔321,第四出水口42为圆形,第四出水口42位于多个第三出水口32的内侧中心。
进一步地,如图2-3和图7-8所示,第三进水口31形成在下盖6的前端面上,第三水路包括第三横向水路33、第三纵向水路34和第三放射水路35,第三横向水路33连接第三进水口31并形成在下盖6中,第三纵向水路34形成在下盖6和上盖5中并且连通第三横向水路33和第三放射水路35,上盖5中开设有圆形的第四镂空54,第四镂空54中安装有圆柱状的水嘴7,水嘴7的圆周面上沿纵向开设有多条弧形槽71,弧形槽71与第四镂空54之间形成多条第三放射水路35,第三放射水路35 的顶端连接第三出水口32。
图8中的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动的方向。
第三水路中,水流从第三进水口31—第三横向水路33-第三纵向水路 34-第三放射水路35-第三出水口32。
其中,水嘴7上有8条弧形槽71,弧形槽71与第四镂空54的内壁共同形成了8条第三放射水路35。第三放射水路35围绕同一圆心,从下往上从内向外倾斜,喷射出倒锥的水型。
其中,水嘴7属于本体的一部分。
第四水路:
如图2和图6-8所示,第四进水口41开设在下盖6的前端面上,第四水路包括第四横向水路43、第四弯折水路44和第四纵向水路45,第四横向水路43连接第四进水口41并形成在下盖6中,第四弯折水路44 形成在下盖6中用于连接第四横向水路43和第四纵向水路45,第四纵向水路45形成在上盖5和水嘴7中并与第四出水口42连接,第四出水口 42开设在水嘴7的中心。
其中,第四弯折水路44也沿横向或水平面布置,但是与第四横向水路43相互垂直。
第四水路中,水流从第四进水口41—第四横向水路43—第四弯折水路44—第四纵向水路45—第四出水口42。
第四出水口42喷出的水型也呈直喷柱状。
如图3和图8所示,在上盖5的第四镂空54的下方设有倒置的漏斗部55,第四纵向水路45与第四弯折水路44之间通过倒置的漏斗部55 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8所示,第四弯折水路44的底部设有朝向上方延伸的突部441。
突部441用于破坏水的离心力,使得喷出的水柱更加集中和竖直。
电磁阀控制第三水路和第四水路的通断,也可以包括四种出水模式:
第一出水模式,第三出水口32单独出水,水型成倒锥形的水型;
第二出水模式,第四出水口42单独出水,水型呈直喷柱状;
第三出水模式,第三出水口32和第四出水口42脉冲交替出水;
第四出水模式,第三出水口32和第四出水口42同时出水,水型呈8 个斜向上的小水柱围城一圈,形状类似倒锥,再加上中间一路水柱。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单一出水孔对某一冲洗部位进行冲洗水型比较单一的问题,通过在对两个处于同心位置的出水口所产生的两种水型进行组合使用,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水型对某一部位进行冲洗,提供不一样的冲洗效果。尤其是形成倒锥形的雾化水型和直喷柱状水型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出水口的形状或出水水型不限于具体实施例中公开的类型,还可以为其他不同水型的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喷嘴组件,包括本体和形成在所述本体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一水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二水路连通;
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在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同心布置,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能够喷出不同的水型;
所述喷嘴组件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均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为圆环形,所述第二出水口为圆形,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内侧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开设在所述上盖的前端面的底部,所述上盖中从所述第一进水口朝向后端面延伸形成第一镂空;
所述上盖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镂空的圆形的第二镂空,所述第二镂空的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并从所述上盖的底面开始向上延伸;
所述上盖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二镂空并位于所述第二镂空上方的圆形的第三镂空,所述第三镂空与所述第二镂空同轴,所述第三镂空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镂空的直径,所述第三镂空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
所述下盖的顶面向上延伸出第一圆台和第二圆台,所述第二圆台与所述第一圆台的上方,所述第二圆台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台的直径;
所述上盖的所述第一镂空、所述第二镂空和所述第三镂空,与所述下盖的顶面、所述第一圆台和所述第二圆台之间形成第一水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台与所述第二圆台之间形成下陷的环形水道,所述第一圆台开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连通所述环形水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延伸方向与对应处所述环形水道的中心切线相互平行或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包括长侧边和短侧边,所述缺口的短侧边朝向所述第二圆台延伸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缺口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纵向截面为喇叭形,喇叭形的所述缺口的收口朝向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前端面上开设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水路形成在所述下盖中,所述第二水路包括第二横向水路和第二纵向水路,所述第二横向水路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横向水路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纵向水路的底端,所述第二纵向水路沿所述第二圆台的中心线延伸,所述第二纵向水路的顶端与位于所述第二圆台中心的第二出水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的通断,包括四种出水模式:
第一出水模式,所述第一出水口单独出水;
第二出水模式,所述第二出水口单独出水;
第三出水模式,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脉冲交替出水;
第四出水模式,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同时出水。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包括第三进水口和第四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第三出水口之间通过第三水路连通,所述第四进水口与所述第四出水口之间通过第四水路连通;
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四出水口在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同心布置,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第四出水口能够喷出不同的水型;
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水路和所述第四水路的通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水口包括多个沿同一圆周分布的半圆孔,所述第四出水口为圆形,所述第四出水口位于多个所述第三出水口的内侧中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水口形成在所述下盖的前端面上,所述第三水路包括第三横向水路、第三纵向水路和第三放射水路,所述第三横向水路连接所述第三进水口并形成在所述下盖中,所述第三纵向水路形成在所述下盖和上盖中并且连通所述第三横向水路和所述第三放射水路,所述上盖中开设有圆形的第四镂空,所述第四镂空中安装有圆柱状的水嘴,所述水嘴的圆周面上沿纵向开设有多条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所述第四镂空之间形成多条所述第三放射水路,所述第三放射水路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出水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进水口开设在所述下盖的前端面上,所述第四水路包括第四横向水路、第四弯折水路和第四纵向水路,所述第四横向水路连接所述第四进水口并形成在所述下盖中,所述第四弯折水路形成在所述下盖中用于连接所述第四横向水路和第四纵向水路,所述第四纵向水路形成在所述上盖和所述水嘴中并与所述第四出水口连接,所述第四出水口开设在所述水嘴的中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弯折水路的底部设有朝向上方延伸的突部。
CN201821219661.3U 2018-07-27 2018-07-27 喷嘴组件 Active CN208870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9661.3U CN208870144U (zh) 2018-07-27 2018-07-27 喷嘴组件
US16/520,850 US10941554B2 (en) 2018-07-27 2019-07-24 Nozzle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9661.3U CN208870144U (zh) 2018-07-27 2018-07-27 喷嘴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0144U true CN208870144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63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9661.3U Active CN208870144U (zh) 2018-07-27 2018-07-27 喷嘴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01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1793A (zh) * 2018-07-27 2018-12-07 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喷嘴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1793A (zh) * 2018-07-27 2018-12-07 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喷嘴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4629C (zh) 用于淋浴喷水装置的淋浴喷头
CN100509171C (zh) 产生喷射水滴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25072B (zh) 冲洗设施的出口
CN103223382B (zh) 用于水龙头的喷头组件
CN104644096B (zh) 洗碗机
RU243468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спыления жидкости и распылительная головка (варианты)
CN206731081U (zh) 一种气体进料分布器和三相浆态床反应器
CN208870144U (zh) 喷嘴组件
CN202390676U (zh) 洗衣机立体喷淋的锥形喷头
CN203750724U (zh) 一种能出扇形水的花洒
CN207576692U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108951793A (zh) 喷嘴组件
JPS63258664A (ja) 回転式注水ノズル
CN202962714U (zh) 一种新型发散水流喷头
CN214262373U (zh) 一种喷射出水装置及花洒
CN206168596U (zh) 束状细出水花洒结构
CN210920260U (zh) 一种出水方向可调的水龙头
CN220377441U (zh) 一种喷头
CN207805828U (zh) 一种人性化抽拉头
CN210263275U (zh) 一种智能马桶洁身器的喷嘴结构
US20200032498A1 (en) Nozzle assembly
CN112570155A (zh) 一种细型柔和雾化颗粒水的出水结构、花洒和厨房花洒
CN211513448U (zh) 一种料液喷淋装置
CN218190556U (zh) 一种药水喷头
CN205701142U (zh) 一种花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