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61101U - 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61101U
CN208861101U CN201821748150.0U CN201821748150U CN208861101U CN 208861101 U CN208861101 U CN 208861101U CN 201821748150 U CN201821748150 U CN 201821748150U CN 208861101 U CN208861101 U CN 208861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ive device
adaptation
crossbeam
head
adaptation framewor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481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允超
孟驰骅
黄通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7Invensu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Qixin Yi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xin Yi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xin Yi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xin Yi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481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61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61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61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眼球追踪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所述适配装置与所述头戴装置配合使用,所述适配装置包括适配框架和设置在所述适配框架上的眼球追踪装置,所述适配框架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头戴装置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配装置,能够提高头戴装置佩戴者使用眼球追踪产品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且结构简单小巧,方便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但不限于眼球追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
背景技术
眼球追踪技术是利用机械、电子、光学等各种检测手段获取受试者当前“注视方向”的技术。随着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眼球追踪技术己成为当前热点研究领域,在人机交互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例如,可应用于车辆辅助驾驶、虚拟现实、认知障碍诊断等。
然而,现有的眼球追踪设备普遍具有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等不足,以及本身的佩戴舒适度就存在不足。特别是在使用者需要佩戴眼镜,例如近视镜的情况下,现有的眼球追踪设备往往会加深使用者的佩戴困难和不便。此外,由于现有的眼球追踪设备在结上设计复杂,便携性存在着极大局限,不利于眼球追踪设备在不同使用者之间或不同地域之间使用,同时也不利于设备的保存。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便利于受试者佩戴以及提高便携性的眼球追踪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提高眼球追踪设备与一般头戴装置的适配性,提高佩戴者的佩戴便利性和使用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所述适配装置与所述头戴装置配合使用,所述适配装置包括适配框架和设置在所述适配框架上的眼球追踪装置,所述适配框架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头戴装置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适配框架包括与所述头戴装置的横梁对应设置的横梁适配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横梁适配部,用于使所述横梁适配部与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横梁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安装部能通过作用力与所述头戴装置贴合。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安装部包括凸设在所述横梁适配部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部为对应所述连接孔设置的配合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配合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适配框架上设置有卡抵部,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卡抵部与所述连接件之间,且所述横梁分别与所述卡抵部及所述连接件抵接。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卡抵部具有第一适配曲面,所述第一适配曲面与所述横梁朝向所述卡抵部的一侧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适配曲面与所述横梁贴合接触。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适配框架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适配框架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适配框架保持在佩戴者鼻梁上的支撑件。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适配框架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支撑件在所述适配框架上的连接位置可调。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适配框架上设置有支撑连接部,所述支撑连接部沿竖向并排设置有多个连接位,所述支撑件能与任一所述连接位连接。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支撑连接部上沿其竖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滑槽连接。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述支撑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滑槽,所述支撑件包括板状的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用于实现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撑连接部的连接,所述保持部的两侧分别伸入所述滑槽内并与对应的所述滑槽的槽底连接。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连接位为开设在所述支撑连接部上的卡槽,所述支撑件上凸设有卡凸,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适配框架由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形成,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眼球追踪装置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适配框架上设置有红外光源,所述红外光源被配置为能在用户的每只眼球上至少形成三个红外光斑。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适配框架上设置有透光通孔,所述透光通孔有多个,所述红外光源设置在所述适配框架内,且所述红外光源的出光通过所述透光通孔照射在所述眼球上。
作为一种适配装置的可选实施方案,所述适配框架包括两个与所述头戴装置的镜圈适配的镜圈适配部,每个所述镜圈适配部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八个红外光源或八个所述透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通过适配装置与头戴装置配合使用,并在适配装置上设置与头戴装置可拆卸连接的安装部以及在适配装置上设置眼球追踪装置,能够使头戴装置的佩戴者在使用头戴装置的自身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对眼球追踪技术的使用,减小了头戴装置对眼球装置设备的干扰,且简化了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设计,减小了头戴装置佩戴者使用穿戴设备的困难和不便,同时,提高了适配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适配装置与头戴装置在配合状态下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适配装置与头戴装置在配合状态下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适配装置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适配装置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适配装置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装置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框架与支撑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适配装置;20-头戴装置;
1-适配框架;2-安装部;3-支撑件;4-红外光源;5-图像采集单元;6-场景相机;7-磁铁;8-吸盘;
11-横梁适配部;12-镜圈适配部;13-卡抵部;14-支撑连接部;31-保持部; 32-支腿部;
131-第一适配曲面;141-卡槽;142-滑槽;311-卡凸;201-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装置10与头戴装置20在配合状态下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装置10与头戴装置 20在配合状态下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适配装置10包括适配框架1、设置在适配框架1上的眼球追踪装置以及实现适配框架1与头戴装置20连接的安装部2。
具体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装置10外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适配框架1用于保持眼球追踪装置的位置相对头戴装置20不变,以保证眼球追踪装置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以适配装置10朝向使用者眼球的一侧为内侧,远离眼球的一侧为外侧,以使用者两眼球之间的连线所在方向为横向,以竖直方向为纵向,以垂直于横向的水平方向为垂向,且本实施例均以适配装置10和头戴装置20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进行各方位的描述。
在下述实施例中,以头戴装置20为眼镜进行描述,但可以理解是,本发明中头戴装置20还可以为其他头显类设备。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适配框架1的外形与头戴装置20镜框的形状相适配,其包括两个与头戴装置20镜片对应设置且呈中空状的镜圈适配部12以及连接在两个镜圈适配部12之间的横梁适配部11。该种适配框架1的设置,有利于眼球追踪装置的红外光源4在适配框架1上均匀分布,提高眼追踪装置的眼球追踪精度。同时,全封闭式的适配框架1结构,有利于减少适配框架1的棱边和棱角,减小佩戴者使用过程中被划伤、刮碰的概率,提高佩戴者的使用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其他一个实施例中,适配框架1可以为双侧开口的半封闭式结构,即镜圈适配部12为具有开口的半包围式结构,有利于减小适配框架1的重量和体积,且能够使适配框架1适配于不同类型和大小的头戴装置20。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适配框架1也可以仅包括一个镜圈适配部12,可以适用于单目眼球追踪的设置。
安装部2设置在适配框架1上,用于实现适配框架1在头戴装置20上的固定或移除,即,安装部2与头戴装置20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安装部2设置在适配框架1的横梁适配部11上,头戴装置20的横梁201处设置有与安装部2配合连接的连接部,安装部2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头戴装置20的横梁201指连接头戴装置20的两个镜圈、且用于将头戴装置架设在使用者鼻梁上的结构。该种设置方式,有利于避免连接部的设置对头戴装置20镜框自身结构造成较大的干涉,有利于头戴装置20的加工,且有利于保持头戴装置20和适配框架1的连接受力平衡性及连接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部2也可以设置在适配框架1的镜圈适配部12,连接部设置在头戴装置20的镜圈上。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安装部2与连接部采用螺纹连接。作为螺纹连接方式的一种实现形式,安装部2包括设置在横梁适配部11上的连接件,连接件可以为与横梁适配部11垂直连接的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凸设在横梁适配部11上的凸起等。连接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连接孔。连接部为对应连接孔设置的配合孔,连接孔与配合孔通过紧固件连接。具体地,当连接孔为通孔时,配合孔也可以为螺纹孔;当连接孔为螺纹孔时,配合孔为通孔。该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牢靠,且紧固件的外露部分位于头戴装置20横梁201的下方,美观性较好。在螺纹连接的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使安装部2为垂向贯穿横梁适配部11的连接孔,连接部为沿头戴装置20横梁201垂向开设的配合孔,配合孔与连接孔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适配装置10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安装部2与横梁采用磁吸的方式连接。具体地,安装部2可以为设置在横梁适配部11上的定位凹槽,定位凹槽内设置有磁铁7或金属件,横梁上对应设置有金属件或磁铁,也可以是定位凹槽内和横梁中设置极性相反的磁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适配装置10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安装部2与横梁采用真空吸力的方式连接。具体地,安装部可以为设置在横梁适配部11上的安装凹槽,安装凹槽内设置有吸盘8,吸盘8的盘吸面远离横梁适配部11,头戴装置20的横梁上对应吸盘8设置吸力面,通过吸盘8对吸力面的真空吸附力实现适配装置10与头戴装置20的连接。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安装部2可以通过其他作用力与头戴装置20连接,如安装部20可以通过粘接力与头戴装置20粘接连接等。
在其他一个实施例中,安装部2与连接部采用卡接连接,安装部2为设置在横梁适配部11上的卡钩,连接部为设置在头戴装置20横梁201处的卡槽,卡钩与卡槽141卡接配合。
在其他另一个实施例中,安装部2与连接部采用插接连接:安装部2包括竖直设置的插入部,连接部为开设在头戴装置20横梁201处的插接孔,插入部插接孔中,并与插接孔过盈配合连接。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安装部2与适配框架1可拆卸连接,有利于根据头戴装置20类型更换安装部2,实现适配框架1的通用性设置,减小适配装置10 的成本。具体地,安装部2与适配框架1可以采用卡接、插接或螺纹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部2也可以与适配框架1一体成型,有利于提高安装部2的结构强度,保证适配框架1与头戴装置20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适配框架1设置有卡抵部13,用于配合安装部2实现头戴装置20在适配框架1上的竖向限位。卡抵部13设置在横梁适配部11上且位于安装部2的上侧,当头戴装置20与适配框架1通过安装部2安装到位时,头戴装置20横梁201夹设在安装部2和卡抵部13之间,横梁201的上侧与卡抵部13抵接,下侧与安装部2抵接。卡抵部13下侧具有与头戴装置20横梁 201上侧表面相适配的第一适配曲面131,有利于实现卡抵部13与横梁201的紧密贴合,增大卡抵部13与横梁20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适配框架1与头戴装置2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横梁适配部11设置有安装部2的一侧具有第二适配曲面,第二适配曲面与头戴装置20的横梁朝向适配框架1的一侧曲面相适配,当适配装置10与头戴装置20连接时,第二适配曲面与横梁贴合连接,用于定位和限制头戴装置20相对适配装置在垂向上的安装深度。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适配装置10连接在头戴装置20的内侧,即头戴装置20朝向眼球的一侧。该种设置方式,有利于眼球追踪装置在适配框架1上的设置,能够避免头戴装置20的存在对眼球追踪装置中红外光源4和图像采集单元5等干涉,减小适配装置10的设计成本和设计复杂度。在其他实施例中,适配装置10也可以连接在头戴装置20的外侧,即头戴装置20远离眼球的一侧,该种设置方式,由于头戴装置20尤其是头戴装置20镜片的存在,镜片会对眼球追踪装置中的红外光源4和图像采集单元5的光路造成干涉,因此,需要进行特殊设计,或在眼球追踪算法上进行调整和改进。但该种设置方式下,由于适配装置10距离佩戴者的眼睛较远,减小了适配装置10给佩戴者带来的侵入感,能够提高佩戴者的使用舒适性。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装置10的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 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适配框架1还包括用于将适配框架1保持在鼻梁上的支撑件3。由于支撑件3仅在适配框架1连接在头戴装置20内侧时需要,因此,支撑件3与安装部2分别位于适配框架1的两侧。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支撑件3包括与横梁适配部11连接的保持部31以及两个支腿部32,两个支腿部32沿保持部31的下侧向下延伸且呈一定夹角设置。当适配装置10安装在头戴装置20内侧且佩戴者使用头戴装置20时,支撑件3的两个支腿部32跨设在佩戴者的鼻梁上,使佩戴者的鼻梁对支撑件3起到支撑作用,保持头戴装置20佩戴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两个支腿部32在连接处采用圆弧面光滑过渡连接,且支撑件3的各棱角处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避免棱角对佩戴者造成刮伤等,提高佩戴者的使用舒适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支撑件3与适配框架1可拆卸连接,有利于方便支撑件3及适配框架1的加工和组装。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3与适配框架1 也可以一体成型。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支撑件3在适配框架1上的连接位置可调,有利于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调整支撑件3在适配框架1上的连接位置,使适配框架1 更加适用于不同面部特征的佩戴者的使用,提高佩戴者的使用舒适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3在适配框架1上的连接位置也可以固定设置。
图7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配框架1与支撑件3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7和8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适配框架1上设置有支撑连接部14,支撑连接部14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位,支撑件3能够连接在不同的连接位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3可以与支撑连接部14滑动连接,通过滑动连接改变支撑件3在支撑连接部14上的连接位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支撑连接部14与支撑件3卡接连接。具体地,支撑连接部14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卡槽141,支撑件3的保持部31上凸设有与卡槽141配合卡接的卡凸311。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3与支撑连接部 14还可以是螺纹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支撑连接部14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142,且两侧的滑槽142相对设置。保持部31为板状结构,且保持部31的两侧分别伸入滑槽 142内并与滑槽142的槽底滑动连接。该种设置方式,一方面滑槽142能够对保持部31进行限位,使支撑件3与支撑连接部14的连接更加稳定,另一方面,方便保持部31在不同连接位之间的调整。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适配框架1由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拼合扣合形成,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形成有容纳腔,有利于眼球追踪装置中控制线路板、连接线等的设置,有利于对电子元件进行密封和防水防层,提高适配装置10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眼球追踪装置可以为采用红外眼球追踪技术采集眼球数据的装置,其可以包括设置在适配框架1上的红外光源4、图像采集单元5 和眼控板等。图像采集单元5可以是红外照相机,通过红外光源4照射眼球,在眼球的角膜上形成光斑,照相机拍摄光斑的位置以及瞳孔的位置,由此采集眼球数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红外光源4设置有多个,以使红外光源4在用户的每只眼球上至少形成三个红外光斑,提高眼球追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当适配框架1设置在头戴装置20内侧时,适配框架1于每个镜圈适配部12上且沿镜圈适配部12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红外光源4,以实现对眼球的均匀照亮。在图 4中,每个镜圈适配部12上均设置有八个红外光源4,八个红外光源4沿镜圈适配部12的周向间隔分布,使用户的眼球在运动的过程中,无论眼球运动到上、下、左或右的极限位置,八个红外光源4中的至少部分红外光源4的出光能够照射在眼球上,在眼球上至少形成用于眼球追踪计算的三个光斑,避免当红外光源4个数较少时,眼球运动到部分极限位置时眼球上的光斑数较少而难以有效采用算法对眼球进行追踪的问题。但本实用新型对适配框架1上红外光源4 的位置或个数不进行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每个镜圈适配部12内部设置光源,在镜圈适配部12上沿其周向设置多个能够投射光源发出的光的透光通孔,镜圈适配部内部的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导光件从镜圈适配部12上的透光通孔中射出,实现对使用者眼球的均匀点亮。该种设置方式下,可以是镜圈适配部12本身为导光圈结构,也可以使镜圈适配部12为带有腔体的空心结构,红外光源4设置在镜圈适配部 12的腔体内,通过在腔体内设置导光件,将红外光源4的发光引出至通孔射出。在该种实施方式下,透光通孔可以沿镜圈适配部12的周向设置八个,红外光源 4的个数可以与透光通孔的个数相同,也可以与透光通孔的个数不同。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像采集单元5设置在适配框架1的内侧,且图像采集单元5的数量有两个,两个图像采集单元5分别位于两个镜圈适配部12的下侧,分别用于对两个眼球的眼球图像数据进行采集。在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单元5设置在镜圈适配部12的下侧,有利于为图像采集单元5 的安装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当适配装置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图像采集单元5靠近下眼睑部位,可防止用户睫毛、眼皮等对图像采集单元5的光路造成遮挡,保证图像采集单元5图像采集的清晰性。
进一步地,图像采集单元5部分嵌入镜圈适配部12内,以减小图像采集单元5与佩戴者脸部的干涉,增加图像采集单元5与佩戴者眼球的距离,扩大图像采集单元5的视场。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眼球追踪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提供特定光学特性的光学镜片,光学镜片可以竖向固定于适配框架1上。光学镜片可以是例如红外滤光片,用于滤除干扰性的红外光,为采集眼球数据提供便利,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光学镜片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来适当选取。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眼球追踪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采集场景图像的场景相机6。例如,当佩戴者所观察的场景中设置有特定参考点时,通过拍摄这样的场景图像可以为采集眼球数据提供便利。如图3所示,场景相机6可以设置在适配框架1的外侧。场景相机6可以是RGB彩色场景相机、IR红外场景相机、RGBIR场景相机、深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场景相机6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来适当选取。
在一个可选实施中,适配装置10还包括与外界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接口,如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的USB接口、蓝牙接口、无线通讯接口等。适配装置10 还可以包括用于进行有线或无线充电的电源接口、可以实现有线连接的IF接口和/或用于插接存储器的EMI接口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接口的位置和类型可以根据不同设计需求进行改变,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采用红外光斑追踪的技术获取眼球数据,在其他一个实施例中,眼球追踪装置可以是MEMS微机电系统,例如包括MEMS红外扫描反射镜、红外光源、红外接收器。在其他另一个实施例中,眼球追踪装置可以是电容传感器,其通过眼球与电容极板之间的电容值来检测眼球运动。在其他有一个实施例中,眼球追踪装置还可以是肌电流检测器,例如通过在鼻梁、额头、耳朵或耳垂处放置电极,通过检测的肌电流信号模式来检测眼球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对头戴装置20的类型不进行限定,头戴装置 20可以为佩戴者使用的任意一般化头戴装置20,如近视头戴装置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0)

1.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装置(10)与头戴装置(20)配合使用,所述适配装置(10)包括适配框架(1)和设置在所述适配框架(1)上的眼球追踪装置,所述适配框架(1)上设置有安装部(2),所述安装部(2)与所述头戴装置(20)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框架(1)包括与所述头戴装置(20)的横梁(201)对应设置的横梁适配部(11),所述安装部(2)设置在所述横梁适配部(11)上,用于使所述横梁适配部(11)与所述横梁(201)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与所述横梁(20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能通过作用力与所述头戴装置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包括凸设在所述横梁适配部(11)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横梁(201)上对应所述连接孔设置有配合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配合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框架(1)上设置有卡抵部(13),所述横梁(201)位于所述卡抵部(13)与所述连接件之间,且所述横梁(201)分别与所述卡抵部(13)及所述连接件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抵部(13)具有第一适配曲面(131),所述第一适配曲面(131)与所述横梁(201)朝向所述卡抵部(13)的一侧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适配曲面(131)与所述横梁(201) 贴合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与所述适配框架(1)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适配框架(1)保持在佩戴者鼻梁上的支撑件(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与所述适配框架(1)可拆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在所述适配框架(1)上的连接位置可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框架(1)上设置有支撑连接部(14),所述支撑连接部(14)沿竖向并排设置有多个连接位,所述支撑件(3)能与任一所述连接位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部(14)上沿其竖向设置有滑槽(142),所述支撑件(3)与所述滑槽(142)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部(1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滑槽(142),所述支撑件(3)包括板状的保持部(31),所述保持部用于实现所述支撑件(3)与所述支撑连接部(14)的连接,所述保持部(31)的两侧分别伸入所述滑槽(142)内并与对应的所述滑槽(142)的槽底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位为开设在所述支撑连接部(14)上的卡槽(141),所述支撑件(3)上凸设有卡凸(311),所述卡凸(311)与所述卡槽(141)配合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框架(1)由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形成,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眼球追踪装置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框架(1)上设置有红外光源(4),所述红外光源(4)被配置为能在用户的每只眼球上至少形成三个红外光斑。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框架(1)上设置有透光通孔,所述透光通孔有多个,所述红外光源(4)设置在所述适配框架内,且所述红外光源(4)的出光通过所述透光通孔照射在所述眼球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适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框架(1)包括两个与所述头戴装置(20)的镜圈适配的镜圈适配部,每个所述镜圈适配部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八个红外光源或八个所述透光通孔。
CN201821748150.0U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 Active CN208861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8150.0U CN208861101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8150.0U CN208861101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61101U true CN208861101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21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48150.0U Active CN208861101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611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4420A (zh) * 2018-10-26 2019-01-22 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4420A (zh) * 2018-10-26 2019-01-22 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4420A (zh) 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
US10288908B2 (en) Modular heads-up display system
US10025379B2 (en) Eye tracking wearabl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use
US11221492B2 (en) Eye tracking apparatus and eye tracking device for the estimation of line-of-sight and/or gaze point of eyes
EP3521911B1 (en) Device adapted to eyeglasses
US11792500B2 (en) Eyewear determining facial expressions using muscle sensors
CN109001906A (zh) 可穿戴显示器
CN109298533A (zh) 一种头显设备
CN210181299U (zh) 一种穿戴眼镜
US20220342224A1 (en) Eye tracking module and head-wearable device
WO2020263489A1 (en) Utilizing dual cameras for continuous camera capture
CN103500012A (zh) 头戴式眼动数据获取装置
CN107122057A (zh) 一种低功耗vr眼镜眼球追踪模块
CN208861101U (zh) 一种头戴装置的适配装置
CN111714081A (zh) 基于多波长led光学无损特殊儿童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CN208795930U (zh) 一种适配于与眼镜使用的装置
CN209055754U (zh) 一种头显设备
CN207336929U (zh) 可穿戴显示器
CN203520305U (zh) 头戴式眼动数据获取装置
CN209215773U (zh) 一种眼动追踪眼镜
CN113476280A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06892805U (zh) 一种低功耗vr眼镜眼球追踪模块
CN212965676U (zh) 一种姿势矫正眼镜
CN207301493U (zh) 智能3d动漫呈现眼镜
WO2022082841A1 (zh) 一种便于调整的头戴眼镜式眼动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