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60214U - 一种新型起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起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60214U
CN208860214U CN201821483404.0U CN201821483404U CN208860214U CN 208860214 U CN208860214 U CN 208860214U CN 201821483404 U CN201821483404 U CN 201821483404U CN 208860214 U CN208860214 U CN 208860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losive
explosive chamber
shell
interior
deton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834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茂芬
王书芳
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IBIN WEIL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IBIN WEIL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IBIN WEIL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IBIN WEIL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834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60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60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602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起爆装置,所述起爆装置包括圆柱状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炸药腔,从壳体顶端向壳体内伸入的雷管腔,所述雷管腔内放置雷管,所述炸药腔包括内炸药腔与外炸药腔,其中所述内炸药腔底部与壳体底部平齐,向内伸入外炸药腔1/4~1/3高度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爆破力强。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起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民用起爆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民用工程爆破中使用的起爆装置包括雷管、导火索、导爆索、导爆管等,其中各种类型的雷管主要起到起爆的作用,其余的元件主要起到传爆的作用。雷管通常包括管壳、起爆药、点火装置,通过点火装置使其中的起爆药在管体内爆炸从而实现起爆的作用。根据起爆的方式,可将雷管分为火雷管、电雷管和非电雷管等。其中火雷管是由导火索的火焰冲能激发而引起爆炸的工业雷管,电雷管是由电流发作热量引发爆破的工业雷管,由火雷管和电引火原件构成,通常包括瞬发电雷管、毫秒电雷管、延期电雷管和煤矿许用电雷管。
在矿山、井下、建筑爆破领域起爆装置通常要求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起爆能力,性能均一,延时精度高,制造安全和使用安全,且要保证长期存放的稳定性,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为满足上述要求,现有技术中的起爆装置在进行不断的优化,但仍然存在较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为同时提高爆破性和安全性,部分现有技术中的起爆装置采用了较为复杂的结构,使生产成本高涨,起爆装置小型或微型化困难,为降低成本简化结构,又通常难以满足安全性及起爆能力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爆破力强、延时精度高、可小型微型化的新型起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起爆装置,其包括圆柱状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炸药腔,从壳体顶端向壳体内伸入的雷管腔,所述雷管腔内放置雷管,所述炸药腔包括内炸药腔与外炸药腔,其中所述内炸药腔底部与壳体底部平齐,向内伸入外炸药腔1/4~1/3高度处。
上述方案中,设置于壳体内的炸药腔可以为由壳体自然围成的空腔,也可另行在壳体内设置腔体。
所述雷管腔优选为圆柱形腔体,优选为从壳体上部中央区域向壳体内延伸,从另一个角度讲,所述雷管腔可视为包埋于炸药腔内,特别是外炸药腔内。
上述方案中,优选外炸药腔填充低敏感性炸药组合物,内炸药腔填充高敏感性炸药组合物,此处所述“低敏感性”和“高敏感性”是针对两者相互间比较而言,即内炸药腔填充的炸药组合物其敏感性高于外炸药腔填充的炸药组合物。其中所述敏感性是指的炸药在外能作用下起爆的难易程度,在具体测试时可根据热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爆炸冲能感度、爆炸冲击波感度进行综合测试。
优选的是:所述内炸药腔为圆锥体状。
该优选方案中内炸药腔设置为圆锥体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本方案中内炸药腔可视为自底部向内包埋在外炸药腔内,而与现有技术中进行多种类型炸药混装或分装不同的是,现有技术中炸药分装或混装时多采用直体状结构,如不同炸药腔均采用圆柱体或立方体、长方体状。在实际爆破时,现有技术中的起爆装置,从起爆点开始,爆炸冲击波以球形裂开传递,即使不同炸药组合物间通过设置的分装结构进行了分区存放,实际爆破时,爆炸冲击波只是在分装结构处收到了阻碍,其以部分受损的球形波形式继续传递,使得设计时希望达到的不同炸药区分时爆破的目的无法实现。而本优选方案中内炸药腔为圆锥体形,在起爆后,爆炸冲击波外部气压在圆锥体表面快速加速,使得冲击波在接触到内炸药腔时由球形波快速转变为平面波,由此使得内、外炸药腔内的炸药组合物可以实现分时的、精确的爆破,且爆破力大大增强。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内炸药腔上部为飞碟状、下部为圆锥台状。
该优选方案相对于圆锥体形内炸药腔的方案,可进一步提高爆破的精准性和爆破力强度。
其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内炸药腔上部飞碟状结构的边缘与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存在间隙,每侧间隙的宽度为壳体底面直径的1/8~1/7。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雷管腔的深度为壳体整体高度的1/3~2/3。
另外优选或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内炸药腔的形状由炸药组合物形成。
该方案所述由炸药组合物形成即需要先将炸药组合物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如模具压制等,加工为内炸药腔的形状,其后将定型的炸药组合物直接填充至壳体内,而不需在壳体内首先设置内炸药腔体,再将散装或定型炸药加入进行填充。
另外优选或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雷管腔及内炸药腔的形状由分隔材料形成。
该方案与上一方案相区别的是,该方案优选先在壳体内通过分隔材料设置不同的腔体,再将雷管或炸药填充入实际的腔体内。
另外优选或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分隔材料为铝片、钢片、塑料、合金、纸质材料中的任一种。
另外优选或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雷管为火雷管。
另外优选或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雷管为电雷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爆破力强、延时精度高,可实现精确的炸药分装爆破,控制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一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方法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下述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起爆装置,其包括圆柱状壳体1,从壳体1上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的雷管腔2,由壳体1和雷管腔2之间围成的炸药腔3,雷管腔2内放置有火雷管201,炸药腔3包括内炸药腔301与外炸药腔302,内炸药腔301底部与壳体1底部平齐,向内伸入外炸药腔302的1/4高度处,其中雷管腔2由分隔材料M形成腔体,外炸药腔302及内炸药腔301由炸药组合物自然形成,外炸药腔302填充低敏感性炸药组合物,内炸药腔301填充高敏感性炸药组合物,如外炸药腔302填充乳化炸药、TNT、PA、CE、PETN、RDX等,内炸药腔301填充不同类型的硝铵炸药等。
实施例2
如附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起爆装置,其包括圆柱状壳体1,从壳体1上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的雷管腔2,由壳体1和雷管腔2之间围成的炸药腔3,雷管腔2内放置有电雷管201,炸药腔3包括内炸药腔301与外炸药腔302,内炸药腔301底部与壳体1底部平齐,向内伸入外炸药腔302的1/3高度处,其中雷管腔2、内炸药腔301均由分隔材料M形成腔体,外炸药腔302由炸药组合物自然形成,在外炸药腔302填充低敏感性炸药组合物,内炸药腔301填充高敏感性炸药组合物,如外炸药腔302填充乳化炸药、TNT、PA、CE、PETN、RDX等,内炸药腔301填充不同类型的硝铵炸药等。
实施例3
如附图3~4所示的一种新型起爆装置,其包括圆柱状壳体1,从壳体1上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的雷管腔2,由壳体1和雷管腔2之间围成的炸药腔3,雷管腔2内放置有电雷管201,炸药腔3包括内炸药腔301与外炸药腔302,内炸药腔301底部与壳体1底部平齐,内炸药腔301为圆锥体状,其自壳体下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伸入至外炸药腔302的1/4高度处,其中雷管腔2由分隔材料M形成腔体,外炸药腔302及内炸药腔301由炸药组合物自然形成,外炸药腔302填充低敏感性炸药组合物,内炸药腔301填充高敏感性炸药组合物,如外炸药腔302填充乳化炸药、TNT、PA、CE、PETN、RDX等,内炸药腔301填充不同类型的硝铵炸药等。
实施例4
如附图5所示的一种新型起爆装置,其包括圆柱状壳体1,从壳体1上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的雷管腔2,由壳体1和雷管腔2之间围成的炸药腔3,雷管腔2内放置有火雷管201,炸药腔3包括内炸药腔301与外炸药腔302,内炸药腔301底部与壳体1底部平齐,内炸药腔301为圆锥体状,其自壳体下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伸入至外炸药腔302的1/4~1/3高度处,其中雷管腔2、内炸药腔301均由分隔材料M形成腔体,外炸药腔302由炸药组合物自然形成,在外炸药腔302填充低敏感性炸药组合物,内炸药腔301填充高敏感性炸药组合物,如外炸药腔302填充乳化炸药、TNT、PA、CE、PETN、RDX等,内炸药腔301填充不同类型的硝铵炸药等。
实施例5
如附图6所示的一种新型起爆装置,其包括圆柱状壳体1,从壳体1上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的雷管腔2,由壳体1和雷管腔2之间围成的炸药腔3,雷管腔2内放置有火或电雷管201,炸药腔3包括内炸药腔301与外炸药腔302,内炸药腔301底部与壳体1底部平齐,向内伸入外炸药腔302的1/4高度处,内炸药腔301上部为飞碟状、下部为圆锥台状,且圆锥台的高度为飞碟中部厚度的3~5倍,内炸药腔301上部飞碟状结构的边缘与壳体1的两侧内壁存在间隙,每侧间隙的宽度为壳体1底面直径的1/8~1/7,雷管腔2由分隔材料M形成腔体,外炸药腔302及内炸药腔301由炸药组合物自然形成。
实施例6
如附图7所示的一种新型起爆装置,其包括圆柱状壳体1,从壳体1上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的雷管腔2,由壳体1和雷管腔2之间围成的炸药腔3,雷管腔2内放置有火或电雷管201,炸药腔3包括内炸药腔301与外炸药腔302,内炸药腔301底部与壳体1底部平齐,向内伸入外炸药腔302的1/4~1/3高度处,内炸药腔301上部为飞碟状、下部为圆锥台状,且圆锥台的高度为飞碟中部厚度的3~5倍,内炸药腔301上部飞碟状结构的边缘与壳体1的两侧内壁存在间隙,每侧间隙的宽度为壳体1底面直径的1/8~1/7,其中雷管腔2、内炸药腔301均由分隔材料M形成腔体,外炸药腔302由炸药组合物自然形成,再将炸药组合物填充至腔体内。
实施例7
如实施例3的一种新型起爆装置,其包括圆柱状壳体1,从壳体1上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的雷管腔2,且雷管腔2的深度为壳体1整体高度的2/3,由壳体1和雷管腔2之间围成的炸药腔3,雷管腔2内放置有电雷管201,炸药腔3包括内炸药腔301与外炸药腔302,内炸药腔301底部与壳体1底部平齐,内炸药腔301为圆锥体状,其自壳体下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伸入至外炸药腔302的1/4高度处,其中雷管腔2由分隔材料M形成腔体,外炸药腔302及内炸药腔301由炸药组合物自然形成。
实施例8
如实施例4所示的一种新型起爆装置,其包括圆柱状壳体1,从壳体1上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的雷管腔2,且雷管腔2的深度为壳体1整体高度的1/3,由壳体1和雷管腔2之间围成的炸药腔3,雷管腔2内放置有火雷管或电雷管201,炸药腔3包括内炸药腔301与外炸药腔302,内炸药腔301底部与壳体1底部平齐,内炸药腔301为圆锥体状,其自壳体下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伸入至外炸药腔302的1/4~1/3高度处,其中雷管腔2、内炸药腔301均由分隔材料M形成腔体,外炸药腔302由炸药组合物自然形成。
实施例9
如实施例5所示的一种新型起爆装置,其包括圆柱状壳体1,从壳体1上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的雷管腔2,且雷管腔2的深度为壳体1整体高度的2/3,由壳体1和雷管腔2之间围成的炸药腔3,雷管腔2内放置有电雷管201,炸药腔3包括内炸药腔301与外炸药腔302,内炸药腔301底部与壳体1底部平齐,向内伸入外炸药腔302的1/4高度处,内炸药腔301上部为飞碟状、下部为圆锥台状,且圆锥台的高度为飞碟中部厚度的3~5倍,内炸药腔301上部飞碟状结构的边缘与壳体1的两侧内壁存在间隙,每侧间隙的宽度为壳体1底面直径的1/8~1/7,雷管腔2由分隔材料M形成腔体,外炸药腔302及内炸药腔301由炸药组合物自然形成。
实施例10
如实施例6所示的一种新型起爆装置,其包括圆柱状壳体1,从壳体1上部中央区域向壳体1内伸入的雷管腔2,且雷管腔2的深度为壳体1整体高度的1/3,由壳体1和雷管腔2之间围成的炸药腔3,雷管腔2内放置有火或电雷管201,炸药腔3包括内炸药腔301与外炸药腔302,内炸药腔301底部与壳体1底部平齐,向内伸入外炸药腔302的1/4~1/3高度处,内炸药腔301上部为飞碟状、下部为圆锥台状,且圆锥台的高度为飞碟中部厚度的3~5倍,内炸药腔301上部飞碟状结构的边缘与壳体1的两侧内壁存在间隙,每侧间隙的宽度为壳体1底面直径的1/8~1/7,其中雷管腔2、内炸药腔301均由分隔材料M形成腔体,外炸药腔302由炸药组合物自然形成。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起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爆装置包括圆柱状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炸药腔,从壳体顶端向壳体内伸入的雷管腔,所述雷管腔内放置雷管,所述炸药腔包括内炸药腔与外炸药腔,其中所述内炸药腔底部与壳体底部平齐,向内伸入外炸药腔1/4~1/3高度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炸药腔为圆锥体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炸药腔上部为飞碟状、下部为圆锥台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起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炸药腔上部飞碟状结构的边缘与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存在间隙,每侧间隙的宽度为壳体底面直径的1/8~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腔的深度为壳体整体高度的1/3~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起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炸药腔的形状由炸药组合物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起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腔及内炸药腔的形状由分隔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起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材料为铝片、钢片、塑料、合金、纸质材料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起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为火雷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起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为电雷管。
CN201821483404.0U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新型起爆装置 Active CN208860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3404.0U CN208860214U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新型起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3404.0U CN208860214U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新型起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60214U true CN208860214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7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83404.0U Active CN208860214U (zh) 2018-09-11 2018-09-11 一种新型起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602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3920A (zh) * 2021-03-18 2021-07-0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带整波器和光学观察窗的小尺寸变截面矩形爆轰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3920A (zh) * 2021-03-18 2021-07-0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带整波器和光学观察窗的小尺寸变截面矩形爆轰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74299B (zh) 设置有气隙的炸药管及利用此炸药管的岩石爆破施工法
CN203642815U (zh) 一种废旧弹药聚能爆炸销毁装置
AU2022203936A1 (en) Method of blasting using jet units charged in a blast-hole
CN101427097A (zh) 爆炸装药
CN107003104A (zh) 最短列内孔间延时爆破方法及爆破和延时工具
CN101825419B (zh) 多级变截面激发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雷管
US4938143A (en) Booster shaped for high-efficiency detonating
CN208860214U (zh) 一种新型起爆装置
RU2591868C1 (ru) Патрон взрывчатого вещества с герметич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ввода капсюля-детонатора,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этого патрона и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этого патрона
CN106152886A (zh) 工业飞片雷管及其飞片激发装置
CN106225612A (zh) 一种基于爆轰波拐角效应的爆炸二极管
RU2383849C2 (ru) Кумулят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204421775U (zh) 一种新型螺旋式延期体结构的电雷管
CN209355785U (zh) 一种结构安全起爆具
CN104897015B (zh) 一种爆炸法堵孔方法
CN210570270U (zh) 一种带有碎石抛掷功能的炸坑器
CN104713432A (zh) 一种爆轰波聚能的爆破方法
CN104897011A (zh) 一种无起爆药逐孔起爆地表雷管及其安装和使用方法
EP2494305B1 (en) Method for combating explosive-charged weapon units, and projectile designed for the same
CN107011106A (zh) 一种超长延期雷管
CN202614114U (zh) 一种传爆可靠的起爆具
CN202470917U (zh) 一种高安全飞片式无起爆药工业雷管
CN103105099A (zh) 导爆管激发器
RU2401978C1 (ru) Осколочно-фугасная боевая часть ракеты
RU154535U1 (ru)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ий выстрел унитарного заряжа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