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57763U - 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57763U
CN208857763U CN201821169260.1U CN201821169260U CN208857763U CN 208857763 U CN208857763 U CN 208857763U CN 201821169260 U CN201821169260 U CN 201821169260U CN 208857763 U CN208857763 U CN 208857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ge
dam body
water
lifting groove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92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aoshan Wate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aoshan Wate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aoshan Wate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aoshan Wate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692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57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57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57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包括主坝体,所述主坝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设有第二升降槽,所述支撑柱背离主坝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室,所述第一升降室的内部设有蓄水外壳,所述蓄水外壳的侧端开设有第三升降槽,所述蓄水外壳的前端面开设有出水阀,所述第一升降室背离出水阀的一侧开设有入水阀,所述主坝体的内部中心位置滑动连接有闸门,所述闸门的内部设有钢板,所述钢板的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一浮力室和第二浮力室,所述主坝体背离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升降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升降室,实现排水出水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背景技术
水利堤坝用来实现控制水流的大小流向,来实现合理的运用水资源来促进农业发展,渔业发展,可以实现河流交通的便利性,还可以用来进行水利发电,但目前的水利堤坝的控制多用电力以及火力作为能源,来实现阀门的控制,资源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堤坝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包括主坝体,所述主坝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设有第二升降槽,所述支撑柱背离主坝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室,所述第一升降室的内部设有蓄水外壳,所述蓄水外壳的侧端开设有第三升降槽,所述蓄水外壳的前端面开设有出水阀,所述第一升降室背离出水阀的一侧开设有入水阀,所述主坝体的内部中心位置滑动连接有闸门,所述闸门的内部设有钢板,所述钢板的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一浮力室和第二浮力室,所述主坝体背离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升降室,所述主坝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副坝体,所述副坝体的外端面开设有第一升降槽,所述副坝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底面插接有板面,所述板面背离支撑杆的一端插接有加固板。
优选的,所述闸门通过第一浮力室和第二浮力室与第二升降槽相连接,且第二升降槽设有两组,通过主坝体对称设置在第一升降室和第二升降室上。
优选的,所述第三升降槽开设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在第一升降室的两侧面,所述第三升降槽的长度与第二升降槽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出水阀开设在第一升降室的上端面,所述入水阀开设在第一升降室对称下端面,且出水阀的高度高于入水阀。
优选的,所述出水阀设在水流背水端,所述入水阀设在临水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浮力室和第一浮力室产生的浮力大于钢板的自身重力。
优选的,所述主坝体通过闸门与河床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从入水阀向第一升降室和第二升降室内部注入水流,使得第一升降室和第二升降室内部中的第一浮力室和第二浮力室产生的浮力来带动钢板的向上工作,实现闸门的升高,通过入水阀将第一升降室和第二升降室中的水流排出,在闸门的自身重力下实现闸门的下调,从而实现仅靠水力实现闸门的上调和下降,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不需要其他能源,仅靠水流的的作用实现水坝的正常工作,省去传统的火力、电力资源的浪费,实现环保,节约的主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坝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升降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闸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升降室后视图。
图中:1-主坝体、2-支撑柱、3-第一升降室、4-闸门、5-第二升降室、6-副坝体、7-第一升降槽、8-支撑杆、9-板面、10-加固板、11-第二升降槽、12-蓄水外壳、13-第三升降槽、14-出水阀、15-钢板、16-第一浮力室、17-第二浮力室、18-入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包括主坝体1,主坝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内部设有第二升降槽11,支撑柱2背离主坝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室3,第一升降室3的内部设有蓄水外壳12,蓄水外壳12的侧端开设有第三升降槽13,蓄水外壳12的前端面开设有出水阀14,第一升降室3背离出水阀14的一侧开设有入水阀18,主坝体1的内部中心位置滑动连接有闸门4,闸门4的内部设有钢板15,钢板15的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一浮力室16和第二浮力室17,主坝体1背离支撑柱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升降室5,通过从入水阀18向第一升降室3和第二升降室5内部注入水流,使得第一升降室3和第二升降室5内部中的第一浮力室16和第二浮力室17产生的浮力来带动钢板15的向上工作,实现闸门4的升高,主坝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副坝体6,副坝体6的外端面开设有第一升降槽7,副坝体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下底面插接有板面9,板面9背离支撑杆8的一端插接有加固板10。
闸门4通过第一浮力室16和第二浮力室17与第二升降槽11相连接,且第二升降槽11设有两组,通过主坝体1对称设置在第一升降室3和第二升降室5上,第三升降槽13开设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在第一升降室3的两侧面,第三升降槽13的长度与第二升降槽11的长度相同,出水阀14开设在第一升降室3的上端面,入水阀18开设在第一升降室3对称下端面,通过入水阀18将第一升降室3和第二升降室5中的水流排出,在闸门4的自身重力下实现闸门4的下调,从而实现仅靠水力实现闸门4的上调和下降,且出水阀14的高度高于入水阀18,出水阀14设在水流背水端,入水阀18设在临水端,第二浮力室17和第一浮力室16产生的浮力大于钢板15的自身重力,主坝体1通过闸门4与河床相连接。
工作原理:在需要使用时先将主坝体1进行安装,将闸门4插入并固定在河床底部,实现主坝体1的固定,,在汛水期时,上游的水量较大,此时水流通过入水阀18进入到第一升降室3和第二升降室5的内端,通过第一浮力室16和第二浮力室17产生浮力,将闸门4的内端的钢板15上升,使得上游的水通过闸门4的内端的钢板15排到下游,在枯水期时,水流量较小,此时上游水位通过出水阀14将水排出,在钢板15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实现闸门4的下调,来实现蓄水,闸门4在下降过程中因为支撑柱2中设有的第二升降槽11的长度的限制实现闸门4的固定距离下降,闸门4在上升的过程中应为第三升降槽13的长度限制,实现闸门4的固定距离上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包括主坝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坝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内部设有第二升降槽(11),所述支撑柱(2)背离主坝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室(3),所述第一升降室(3)的内部设有蓄水外壳(12),所述蓄水外壳(12)的侧端开设有第三升降槽(13),所述蓄水外壳(12)的前端面开设有出水阀(14),所述第一升降室(3)背离出水阀(14)的一侧开设有入水阀(18),所述主坝体(1)的内部中心位置滑动连接有闸门(4),所述闸门(4)的内部设有钢板(15),所述钢板(15)的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一浮力室(16)和第二浮力室(17),所述主坝体(1)背离支撑柱(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升降室(5),所述主坝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副坝体(6),所述副坝体(6)的外端面开设有第一升降槽(7),所述副坝体(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下底面插接有板面(9),所述板面(9)背离支撑杆(8)的一端插接有加固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4)通过第一浮力室(16)和第二浮力室(17)与第二升降槽(11)相连接,且第二升降槽(11)设有两组,通过主坝体(1)对称设置在第一升降室(3)和第二升降室(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升降槽(13)开设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在第一升降室(3)的两侧面,所述第三升降槽(13)的长度与第二升降槽(11)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阀(14)开设在第一升降室(3)的上端面,所述入水阀(18)开设在第一升降室(3)对称下端面,且出水阀(14)的高度高于入水阀(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阀(14)设在水流背水端,所述入水阀(18)设在临水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力室(17)和第一浮力室(16)产生的浮力大于钢板(15)的自身重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堤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坝体(1)通过闸门(4)与河床相连接。
CN201821169260.1U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Active CN208857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9260.1U CN208857763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9260.1U CN208857763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57763U true CN208857763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3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9260.1U Active CN208857763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577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9567A (zh) * 2020-08-13 2020-10-23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一种生态防冲护堤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9567A (zh) * 2020-08-13 2020-10-23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一种生态防冲护堤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809567B (zh) * 2020-08-13 2024-07-30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一种生态防冲护堤装置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58814Y (zh) 分层取水结构
CN209053164U (zh) 引水隧洞进水口分层取水结构
CN208857763U (zh) 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CN103205950A (zh) 一种保障下游通江湖泊供水安全的水库调控方法
CN109594533B (zh) 一种涡流室消力池
CN204644955U (zh) 一种适用于感潮河道排涝枢纽的导流、消能结构
CN21059721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坝加固结构
CN208023504U (zh) 一种水利建设工程用阻浪结构
CN105442506A (zh) 加快调压室水位波动衰减的阻抗孔及方法
CN106759138B (zh) 水气联合平衡水力自动溢流堰
CN112195877B (zh) 一种缓坡明渠内底坡三分区突降式消能结构
CN214168931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挡水装置
CN204385701U (zh) 适用于宽浅河道多孔闸坝的面流底流联合消能工及水利枢纽工程
CN209555870U (zh) 一种可降低上游雍水高度的折线型堰坝
CN204000796U (zh) 河床式水电站结构
CN220953283U (zh) 电站尾水分流生态流量的高低坎结构
CN208416771U (zh) 一种低落差水车发电装置
CN210086194U (zh) 一种水电站出水口的缓流河漫滩结构
CN221030007U (zh) 一种泄洪洞出水口的消能结构
CN20781241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泄洪消能池
CN214005613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拦水闸门
CN215165356U (zh) 一种用于中小型水工建筑物的消能放空结构
CN210459127U (zh) 一种拦污板和拦污栅结合拦污的进水口
CN221798367U (zh) 一种能向水体内掺气的导流泄放洞结构
CN217378799U (zh) 一种导流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